CN204848453U - 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48453U
CN204848453U CN201520490379.9U CN201520490379U CN204848453U CN 204848453 U CN204848453 U CN 204848453U CN 201520490379 U CN201520490379 U CN 201520490379U CN 204848453 U CN204848453 U CN 204848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bmerged plant
recovery system
water body
purification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03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秋美
孔春雷
任香
冯劲崑
渠建国
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903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48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48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48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属于水生态修复净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挺水植物、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设置于水体的驳岸区,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设置于与驳岸区相邻的浅水区,所述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和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设置于水体的深水区。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通过水生植物合理布置,可在一定时间内提高悬浮固体沉降速率,快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可用于解决突发污染状况的水质恶化问题,快速恢复系统稳定性及水质。该系统具有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如遇到暴雨季节,雨水的冲刷会带来大量悬浮固体及一定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体透明度及水质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泥沙冲击及水中悬浮物会影响水生植物(主要是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的生长,给水生植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并且,若突发暴雨冲击,会使水体透明度较低,也不利于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无法发挥沉水植物净化水质作用,,而沉水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的核心,因此,泥沙冲击及水中悬浮物的增加,延缓了水体的净化恢复过程,甚至威胁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体净化恢复系统。该水体净化恢复系统能够起到快速提高悬浮固体沉降速率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净化水质,稳定水体生态系统。
一种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包括挺水植物、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设置于水体的驳岸区,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设置于与驳岸区相邻的浅水区,所述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和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设置于水体的深水区。
上述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利用水生植物对悬浮固体的浓度和沉降的影响,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的叶片特征及形态特征,对不同地段悬浮固体物的冲击力量和浓度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水生植物群落布置,顺着暴雨的冲刷方向,先布置高大型耐冲刷型挺水植物截留较大部分泥沙量,浅水区栽种改良矮型苦草等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发挥较强的水质净化作用,水深较深的深水区栽种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和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二者相互配合发挥沉降和吸附悬浮物的作用,可在一定时间内提高悬浮固体沉降速率,快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还设置于水体的深水区,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和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交错排布。
在深水区采用交错排布的阶梯式(高中低)沉水植物群落布置,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等)为植株高大型沉水植物,且具有叶片细小繁多,吸附悬浮固体能力强的特点,作为悬浮固体下沉首先接触的第一种沉水植物,可在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时,快速截留大量悬浮固体,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剩余未被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截留的悬浮固体继续下沉,由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如中等植株的耐污型伊乐藻等)进行截留,该类沉水植物叶片细小密集,对悬浮固体也能发挥较强的吸附作用,经过这两层沉水植物的吸附,可为最低层的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如苦草等)提供一定的透明度条件,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发挥强大的水质净化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纸莎草、香蒲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为苦草。具有最佳的净化水质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包括轮叶黑藻、狐尾藻、龙须眼子菜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刺苦草、菹草、金鱼藻、小茨藻、小黄草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光源系统,所述光源系统设于深水区。在应急阶段,可根据水体的浑浊程度,分别于不同水域均匀分散布置若干个光源系统。通过设置水下光源,在紧急情况下开启光源能够及时为水草光合作用提供光照条件,使之持续释放大量氧气,消除水体污染物质,达到快速恢复水质及系统稳定性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系统包括发光件、连接件和浮力体,所述发光件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浮力体上。浮力体优选浮球,连接件优选拉绳。浮力体主要起到一定的标志作用,便于回收时快速找到光源系统的放置地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为电池充电型防水日光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系统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于发光件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通过水生植物合理布置,可在一定时间内提高悬浮固体沉降速率,快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可用于解决突发污染状况的水质恶化问题,快速恢复系统稳定性及水质。该系统具有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
并且,该水体净化恢复系统还在深水区的水底设置了光源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开启光源能够及时为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光照条件,使之持续释放大量氧气,消除水体污染物质,达到快速恢复水质及系统稳定性的目的,具有非常好的净化恢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布置示意图。
其中:110.挺水植物;120.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130.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40.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200.光源系统;210.发光件;220.连接件;230.浮力体;240.底座;300.岸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包括挺水植物110、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120、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30、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40。在本实施例中,挺水植物110选用再力花。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120选用改良矮型苦草,植株高15-30cm。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30选用耐污性轮叶黑藻,植株高30-50cm。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40选用耐污性伊乐藻,植株高25-35cm。
所述挺水植物110(再力花)设置于水体的驳岸区,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120(苦草)设置于与驳岸区相邻的浅水区,所述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30(轮叶黑藻)和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40(伊乐藻)设置于水体的深水区。并且,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120(苦草)还设置于水体的深水区,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120(苦草)、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30(轮叶黑藻)和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140(伊乐藻)交错排布。
本实施例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遭遇暴雨冲刷时,顺着冲刷方向,先在与陆地岸边300相邻的驳岸区布置高大型耐冲刷型挺水植物截留较大部分泥沙量,浅水区栽种改良矮型苦草,虽然该种水草因其叶片成带状,吸附悬浮物效果较差,但其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主要发挥净化水质功能,驳岸处挺水植物对泥沙冲刷物已起到很好的阻挡和截留作用,因此对浅水区矮型苦草的生长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仍然可以发挥其较强的水质净化作用,水深较深的深水区采用交错排布的阶梯式(高中低)沉水植物群落布置,轮叶黑藻为植株最高大型,且叶片细小繁多,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因而吸附的泥沙量多,吸附悬浮固体能力强,作为悬浮固体下沉首先接触的第一种沉水植物,可在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时,快速截留大量悬浮固体,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剩余未被轮叶黑藻截留的悬浮固体继续下沉,由中等植株的耐污型伊乐藻进行截留,其叶片细小密集且较坚硬,促使悬浮固体沉降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悬浮固体也能发挥较强的吸附作用,经过这两层沉水植物的吸附,可为最低层的苦草提供一定的透明度条件,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发挥强大的水质净化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水体净化恢复系统还包括光源系统200,所述光源系统200设于深水区。光源系统200包括发光件210、连接件220、浮力体230和底座240。所述发光件为电池充电型防水日光灯,浮力体优选浮球,连接件优选拉绳。所述日光灯通过拉绳固定于浮球上,所述底座240固定于日光灯底部。浮球主要起到一定的标志作用,便于回收时快速找到光源系统的放置地点。
在应急阶段,可根据水体的浑浊程度,分别于不同水域均匀分散布置若干个光源系统。通过设置水下光源,在紧急情况下开启光源能够及时为水草光合作用提供光照条件,使之持续释放大量氧气,消除水体污染物质,达到快速恢复水质及系统稳定性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挺水植物、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设置于水体的驳岸区,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设置于与驳岸区相邻的浅水区,所述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和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设置于水体的深水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还设置于水体的深水区,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和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交错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纸莎草、香蒲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为苦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包括轮叶黑藻、狐尾藻、龙须眼子菜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悬浮物的沉水植物包括伊乐藻、刺苦草、菹草、金鱼藻、小茨藻、小黄草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系统,所述光源系统设于深水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包括发光件、连接件和浮力体,所述发光件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浮力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为电池充电型防水日光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体净化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于发光件底部。
CN201520490379.9U 2015-07-07 2015-07-07 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Active CN204848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0379.9U CN204848453U (zh) 2015-07-07 2015-07-07 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0379.9U CN204848453U (zh) 2015-07-07 2015-07-07 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48453U true CN204848453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3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0379.9U Active CN204848453U (zh) 2015-07-07 2015-07-07 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4845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4975A (zh) * 2020-09-09 2020-11-13 广州和源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水体透明度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4477465A (zh) * 2022-02-23 2022-05-13 复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和方法
CN115745188A (zh) * 2022-11-28 2023-03-0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自动补光的立体漂浮湿地及其构建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4975A (zh) * 2020-09-09 2020-11-13 广州和源生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水体透明度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4477465A (zh) * 2022-02-23 2022-05-13 复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和方法
CN115745188A (zh) * 2022-11-28 2023-03-0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自动补光的立体漂浮湿地及其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2706B (zh) 一种构建湿地型河道的方法
CN102674549B (zh) 城市中水应用于景观水体的处理方法
CN101880089A (zh) 一种处理低浓度面源污染的折流式人工湿地装置
CN204848453U (zh) 水体净化恢复系统
CN205222816U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组合坝系统
CN105060637A (zh) 一种底泥水质污染型浅窄河流的生态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3466810B (zh) 一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
CN103058463B (zh) 湾畔水质持续净化系统处理方法与应用
CN106986457A (zh) 一种多域复合型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综合生态治理系统
CN206302808U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床
CN108975623A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阶梯式河道滨水湿地渗滤系统
CN107129050A (zh) 一种用于强风浪条件下湖泊水体修复的生态浮床系统
CN205105794U (zh) 一种具备净化雨水功能的植物种植池
CN208135960U (zh)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CN205500928U (zh) 生态浮床及生态浮床系统
CN210505956U (zh) 一种地埋式同步河道污水治理与生态护岸构筑物
CN208933184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阶梯式河道滨水湿地渗滤系统
CN204981351U (zh) 一种水库生态治理装置
CN207091250U (zh) 一种浅滩式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CN204569552U (zh) 一种无动力下行流河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06365319A (zh) 一种人工湿地基质组合的填装方法
CN102153246A (zh) 一种再生水景观河道污染水体的人工湿地与富氧生物处理联合修复方法
CN204058050U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曝气生物滤池
CN202046970U (zh) 一种以人工湿地为主的污水净化系统
CN108689496A (zh) 浮桥式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