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36896U - 电子机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36896U
CN204836896U CN201520586143.5U CN201520586143U CN204836896U CN 204836896 U CN204836896 U CN 204836896U CN 201520586143 U CN201520586143 U CN 201520586143U CN 204836896 U CN204836896 U CN 204836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tribution
housing
electric substrate
fre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861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204836896U8 (zh
Inventor
黄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ine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ine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5861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36896U8/zh
Publication of CN204836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36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36896U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36896U8/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机器,具备:具有基板配线孔的电子基板;固定上述电子基板的壳体;在上述壳体表面开设,配线可以进行贯穿的壳体配线孔;在上述壳体配线孔边缘,向上述电子基板方向翻起,形成连续的自由端的翻边,上述基板配线孔设置在上述自由端所对应的上述电子基板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能够防止损坏贯穿电子基板与搭载该电子基板壳体之间的配线。

Description

电子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机器,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贯穿电子基板与搭载该电子基板壳体之间配线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用导航装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机器,如图10所示,通常都是内置有电子基板40’,还有搭载固定该电子基板40’的壳体50’,以及贯穿于上述电子基板40’和上述壳体50’之间、连接各种电子元件的配线70’等。现有技术中,电子基板40’固定在壳体50’的上表面,在电子基板4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配线70’的连接部42’,在壳体50’上设置有壳体配线孔51’,配线70’从壳体50’的背面通过壳体配线孔51’连接到电子基板40’上的连接部42’。
壳体5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壳体配线孔51’是通过冲压而成,所以在壳体配线孔51’的内侧边缘上会产生金属毛刺。为了防止配线70’接触到壳体配线孔51’的内侧边缘上的金属毛刺,即,防止配线70’被金属毛刺切断等破损情况的发生,如图10所示,在可能与配线70’相接触的壳体配线孔51’的内侧边缘进行翻边作业。翻边作业后的壳体配线孔51’的内侧边缘上,有翻边处理的部分就没有金属毛刺,可以防止配线70’损坏。但是,如图10所示,壳体配线孔51’是方形的贯穿孔时,进行一次的翻边作业之后,在翻边510’a与510’b之间形成带有工艺孔512’,该工艺孔512’的内侧边缘依然带有金属毛刺。这样,如果安装配线70’不当,或者,如果电子机器安装在行驶的车辆上,随着车辆的振动,配线70’很可能落入到带有金属毛刺的工艺孔512’中,因此,可能发生配线70’破损的情况,最终导致电子机器无法实现某些功能,给用户带来麻烦和困惑。
还有,如果翻边510’a与510’b在冲压作业时,没有被完全翻压,即,翻边510’a与510’b的自由端没有翻向壳体50’的表面,而是竖立形成,那么,配线70’在通过壳体配线孔51’时很可能与翻边510’a与510’b的自由端相接触。因此,配线70’还是可能被翻边510’a与510’b的自由端上的金属毛刺所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创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机器,能够防止损坏贯穿电子基板与搭载该电子基板壳体之间的配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具备:电子基板,具有基板配线孔;壳体,固定上述电子基板;壳体配线孔,在上述壳体表面开设,配线可以进行贯穿;翻边,在上述壳体配线孔边缘,向上述电子基板方向翻起,形成连续的自由端,上述基板配线孔设置在上述自由端所对向面对的上述电子基板的范围内。
进一步,在上述电子机器中,上述翻边,经过多次的冲压形成连续的自由端。
进一步,在上述电子机器中,上述基板配线孔和上述壳体配线孔是同心圆形。
进一步,在上述电子机器中,上述自由端与上述电子基板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在上述电子机器中,上述翻边垂直于上述电子基板表面。
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能够防止切断等损坏贯穿电子基板与搭载该电子基板壳体之间的配线,防止电子机器因配线的损坏发生无法实现功能的情况,防止给用户带来麻烦和困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内部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内部平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壳体平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壳体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内部平面图。
图9是图8中沿A-A剖面示意图。
图10是体现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是以车载用导航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载用导航装置具备前壳体10、后壳体20以及镶嵌安装在前壳体10前方的开口中的液晶显示屏30。该车载用导航装置的背面立体图如图2所示。
图3是车载用导航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中从下而上依次是:前壳体10、液晶显示屏30、壳体50、电子基板40以及后壳体20。
前壳体10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前方具有开口,前壳体10与金属板材冲压形成的后壳体20一起形成箱体,可以收纳液晶显示屏30、电子基板40以及壳体50。
液晶显示屏30可以是由液晶LCD(LiquidCrystalDisplay)、有机EL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Panel),或者等离子屏等显示设备构成,通过中央处理器获得的信息指令,能够显示文字、图画、符号以及图形等信息。液晶显示屏30的显示画面可以是黑白或者彩色的。
这里,液晶显示屏30表面可以设置触摸屏(图中未表示),触摸屏可以是电容式、电阻式、红外线式以及负荷检测式等其中的任意一种。通过手指、手写笔等在触摸屏上点击想要进行操作的选项或者滑动操作,对电子机器进行操控。
还有,壳体50是由板金材料冲压而成。如图6、图7所示,壳体50上设置有壳体配线孔51、排线安装孔52以及壳体安装孔53。
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配线孔51是通过冲压作业形成圆形的贯穿孔。在壳体配线孔51的内侧边缘上向电子基板40方面再通过冲压作业形成翻边510,而且翻边510的自由端511是连续形成的。因此,壳体配线孔51经过翻边作业之后,其内侧边缘不会形成带有金属毛刺的工艺孔,不会发生配线70在壳体配线孔51中被切断等损坏的情况。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翻边510与电子基板40的表面相垂直,并且连续形成的自由端511与电子基板40的表面相接触。这样,翻边510可以起到支撑电子基板40的作用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从壳体50背面通过壳体配线孔51穿入的配线70不会接触到翻边510上的自由端511。因此,能够防止配线70接触到自由端511上的金属毛刺,避免被自由端511上的金属毛刺所损坏的情况。
另外,在壳体50上还设置了排线安装孔52以及与电子基板40的基板安装孔43位置一一对应的壳体安装孔53。
还有,电子基板40上集成有各种电气回路。如图4所示,还安装有基板配线孔41、连接部42以及实现各种功能的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另外,如图5所示,为了把电子基板40固定安装在壳体50上,在电子基板40上还设置有与壳体安装孔53位置一一对应的基板安装孔43。
这里,基板配线孔41是安装设置在翻边510的连续形成的自由端511所对向面对的电子基板40的范围内,这样,自由端511被电子基板40完全遮挡住,防止贯穿于基板配线孔41以及壳体配线孔51之间的配线70接触到自由端511,能够避免配线70被自由端511上的金属毛刺损坏的情况发生。
还有,如图4、图5所示,配线70从壳体50的背面,通过壳体配线孔51穿入,从电子基板40的基板配线孔41穿出,安插在连接部42上。排线60同样是通过排线安装孔52从壳体50的背面安插到电子基板40上。配线70和排线60等数据线的另一端可以安插到液晶显示屏30的电子基板(图中未表示)上,通过配线70以及排线60把中央处理器的信息指令发送到液晶显示屏30的电子基板,通过液晶显示屏30显示出来。
这里,排线60与配线70相比更宽一些,而且固定更牢固一些,所以不会随着车辆的振动发生位置的偏移。所以本实施方式没有针对排线安装孔52进行本实用新型的处理。但是,如果有需求,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
关于基板配线孔41与壳体配线孔51的具体位置关系,如图8、图9所示,基板配线孔41和壳体配线孔51是同心圆,翻边510垂直于电子基板40的表面,且自由端511与电子基板40的表面相接触。另外,根据图9所示,基板配线孔41设置在自由端511所对向面对的电子基板40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基板配线孔41可以不与壳体配线孔51是同心圆,也可以是方形等多边形的贯穿孔。另外,基板配线孔41也可以是多个,都设置在自由端511所对向面对的电子基板40的范围内。
还有,壳体配线孔51也可以是方形等多边形的贯穿孔,通过多次的冲压处理形成具有连续自由端511的翻边510。
另外,翻边510也可以不垂直于电子基板40的表面,可以与电子基板40的表面形成一定的角度设置。自由端511也可以与电子基板40的表面相隔一定的距离。
接下来,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的装配工序。
首先,如图4、图5所示,说明电子基板40固定于壳体50上的安装工序。将需要固定在电子基板40上的连接部42以及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安装固定于电子基板40上,并开设基板配线孔41以及基板安装孔43。然后将电子基板40安装固定在壳体50上。具体来说,是电子基板40上的各基板安装孔43与壳体50上的各壳体安装孔53位置一一对齐之后,用螺丝(图中未表示)将两者固定在一起。
在此,要对基板配线孔41是否设置在壳体配线孔51翻边510的自由端511所对向面对的电子基板40范围内进行检验查看。具体的检验查看方法可以是面向电子基板40,从基板配线孔41的正上方向壳体50方向观看,检查是否看到翻边510的自由端511。如果看不到自由端511,说明检验查看正常,如果能看到自由端511,说明检验查看有误,要重新进行电子基板40与壳体50的设置安装。
之后,如图3所示,将液晶显示屏30与前壳体10位置对齐后放入前壳体10中进行固定,使液晶显示屏30从前壳体10的前方开口露出。
还有,将一端已经固定在液晶显示屏30内部电子基板的配线70从壳体50的壳体配线孔51穿入,从电子基板40的基板配线孔41穿出,安插到连接部42上。然后,将已经安装成一体的电子基板40、壳体50,与已经安装成一体的前壳体10、液晶显示屏30两部分对齐后用现有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
最后,如图2所示,将后壳体20与前壳体10进行安装固定,完成整个安装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能够防止切断等损坏贯穿电子基板与搭载该电子基板壳体之间的配线,防止电子机器因配线的损坏发生无法实现功能的情况,防止给用户带来麻烦和困惑。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机器不仅限于车载用导航装置,也适用于所有具备贯穿电子基板与搭载该电子基板壳体之间配线的电子机器。

Claims (5)

1.一种电子机器,包括:电子基板,具有基板配线孔;壳体,固定上述电子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配线孔,在上述壳体表面开设,配线可以进行贯穿;
翻边,在上述壳体配线孔边缘,向上述电子基板方向翻起,形成连续的自由端,上述基板配线孔设置在上述自由端所对应的上述电子基板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翻边,经过多次的冲压形成连续的自由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配线孔和上述壳体配线孔是同心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自由端与上述电子基板表面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翻边垂直于上述电子基板表面。
CN201520586143.5U 2015-08-06 2015-08-06 电子机器 Active CN204836896U8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6143.5U CN204836896U8 (zh) 2015-08-06 2015-08-06 电子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6143.5U CN204836896U8 (zh) 2015-08-06 2015-08-06 电子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36896U true CN204836896U (zh) 2015-12-02
CN204836896U8 CN204836896U8 (zh) 2016-06-08

Family

ID=54694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86143.5U Active CN204836896U8 (zh) 2015-08-06 2015-08-06 电子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36896U8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36896U8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1384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features of a portable computer
US20130058054A1 (en) Fix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
JP6434656B2 (ja) 電子装置
CN106878504A (zh) 盖板组件、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116608B (zh)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327111B2 (ja) 車両用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制御ユニット
US2007013318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grounded structure
CN101610654A (zh) 连接装置以及应用该连接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04836896U (zh) 电子机器
JP2006196773A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保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の保持方法。
CN102999113B (zh) 伺服器
US20110192626A1 (en) Apparatus with case
CN203318271U (zh) 用于汽车的lcd背景灯安装结构
US20150064966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080024043A (ko) 전자 기기 및 그 조립 방법
US20110215684A1 (en) Apparatus with case
JP5987748B2 (ja) 基板配線構造
US86252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miniaturizing size thereof
US20210405843A1 (en) Chip on flex, touch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206728361U (zh) 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US7403398B2 (en) Positioning member for securing in position add-on board
US20140116671A1 (en) Heat sink assembly
CN110673693B (zh) 电子装置与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3594892A (zh) 电子装置
CN215416185U (zh) 显示屏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GPU Change to patent or to utility model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

Correct: ALPINE ELECTRONICS, Inc.

False: ALPINE ELECTRONICS, INC.

Number: 48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1

CU03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utility model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

Correct: ALPINE ELECTRONICS, Inc.

False: ALPINE ELECTRONICS, INC.

Number: 48

Volume: 31

ERR Gazette cor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