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32742U - 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32742U
CN204832742U CN201520481341.5U CN201520481341U CN204832742U CN 204832742 U CN204832742 U CN 204832742U CN 201520481341 U CN201520481341 U CN 201520481341U CN 204832742 U CN204832742 U CN 204832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ar infrared
camera
camera lens
ligh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813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立
刘艳洋
吴诗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uoj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oyun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oyun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oyun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813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32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32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32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相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其中,多功能相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镜头,所述镜头用于输入光线;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与所述镜头相对布置,用于感测输入所述镜头的光线;设于所述镜头与摄像元件之间的滤光系统,所述滤光系统包括近红外滤除滤片、近红外滤通滤片及用于切换所述近红外滤除滤片和近红外滤通滤片且使所述近红外滤除滤片或近红外滤通滤片位于所述镜头至光传感器的光线输入路径上的切换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相机通过改变与镜头相对的光学滤片,能够实现自然光拍照和近红外光拍照的切换。

Description

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背景技术
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或者数字成像后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现代相机多采用数字成像技术,其核心是半导体成像列阵,包括CMOS和CCD等固体成像芯片,固体成像芯片能够感知近红外光波长和可见光,而红外光对数码相机的成像起到了干扰作用,被视为成像光线中有害的部分。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便携设备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便携智能设备上的相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便携设备上一般安装的都是普通相机,为了避免可见光以外的光对相机造成的杂光干扰,普通相机的镜头后方安装有近红外滤除滤片,用于自然光拍照时滤除近红外光,所以尽管安装了固体成像芯片的普通相机能够感测到红外光波长,也仅满足自然光拍照,怒能实现近红外成像。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既能进行自然光拍照又能进行近红外光拍照的多功能相机。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单一普通相机不能同时进行自然光拍照和红外光拍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相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镜头,所述镜头用于输入光线;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与所述镜头相对布置,用于感测输入所述镜头的光线;及设于所述镜头与摄像元件之间的滤光系统,所述滤光系统包括近红外滤除滤片、近红外滤通滤片及用于切换所述近红外滤除滤片和近红外滤通滤片且使所述近红外滤除滤片或近红外滤通滤片位于所述镜头至光传感器的光线输入路径上的切换开关。
其中,所述切换开关为机械弹簧式开关、滑动式开关或旋转式开关。
其中,所述切换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人为地切换与所述镜头相对应的光学滤片。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LED白光光源。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近红外光光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设备,所述便携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相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相机在镜头和摄像元件之间设置了既包括近红外滤除滤片又包括近红外滤通滤片的滤光系统,通过与这个滤光系统相连的切换开关可以实现近红外滤除滤片和近红外滤通滤片的切换,从而实现相机的多功能拍照,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设有上述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将多功能相机应用在便携设备上,增强了便携设备的拍照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功能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多功能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多功能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滤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械弹簧式开关;2:连接杆;3:镜头;4:近红外滤除滤片;5:近红外滤通滤片;6:光传感器;7:壳体;8:LED白光光源;9:近红外光光源;10:绝缘滑动杆;11:滑动式开关;12:旋转式开关;1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便携设备的多功能相机,包括:镜头3、滤光系统、切换开关和光传感器6;滤光系统设置在所述镜头3与摄像元件之间,滤光系统包括近红外滤除滤片4和近红外滤通滤片5;其中近红外滤除滤片4和近红外滤通滤片5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近红外滤除滤片4的一边与近红外滤通滤片5的一边固定连接,切换开关与近红外滤除滤片4的顶边边沿连接或者与近红外滤通滤片5的顶边边沿连接,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为机械弹簧式开关1,机械弹簧式开关1与滤光系统中的近红外滤除滤片4相连,通过控制机械弹簧式开关1能够实现近红外滤除滤片4和近红外滤通滤片5的切换;当在自然光条件下拍照时,控制机械弹簧式开关1,使近红外滤除滤片4与镜头3相对,近红外滤除滤片4能够滤除经过镜头3进入相机中的自然光中的近红外光,保证拍照时不受近红外光的干扰,而需要在近红外条件下进行拍照时,控制机械弹簧式开关1使近红外滤通滤片5与镜头3相对,近红外滤通滤片5能够遮挡可见光,只允许近红外光进入,光传感器6接收感测经过滤光系统的光线,并输出摄像信号。
进一步地,多功能相机还包括影像产生器,影像产生器根据光传感器输出的摄像信号来生成被摄体的图像。
进一步地,多功能相机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能够存储被拍摄体的图像信息。
进一步地该多功能相机还包括显示屏,影像产生器生成的图像能够显示在多功能相机的显示屏上,拍摄者可以通过显示屏很直观地观察到被拍照物体的状态。进一步地,多功能相机还包括连接杆2,连接杆2的一端与机械弹簧式开关1连接,另一端设有卡槽,卡槽卡在近红外滤通滤片5的顶边边沿或者近红外滤除滤片4的顶边边沿,本实施例中卡槽卡在近红外滤除滤片4的顶边边沿,连接杆2连接在机械弹簧式开关1与近红外滤除滤片4之间,能够在机械弹簧式开关1工作时,带动滤光系统上下运动,切换与镜头3相对的光学滤片。
进一步地,上述多功能相机的镜头3设置在的壳体7上,以便于取景。进一步地,机械弹簧式开关1设置在多功能相机的壳体7上,用于人为地切换与多功能相机的镜头3相对应的光学滤片。
进一步地,多功能相机壳体7上还设有LED白光光源8和近红外光光源9,当进行自然光拍照但光线较弱时,可以通过多功能相机上的LED白光光源8对被拍照物体进行补光,也可以通过外设的LED白光光源进行补光,当在漆黑的环境进行拍照时,如果被拍摄物体本身不会发热,便不会发出近红外光,就需要多功能相机上的近红外光光源9或者外设的近红外光光源为被拍照物体提供近红外光光源。
另外,利用多功能相机上的红外光光源9照射人眼,可在多功能相机上实现人眼虹膜的成像,因此该多功能相机可应用于安全保护和身份认证等技术领域。
进一步地,将外设的近红外光光源放置于皮肤或其他软组织上,利用多功能相机从另一面拍摄透射的近红外光衰减图像,可通过分析人体组织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实现组织内部情况成像,并通过多功能相机的显示屏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组织内部的情况,因此这种多功能相机还可以被用于医学领域。
更进一步地,该多功能相机还可以作为一种确定病变位置的医学设备,首先在人体组织上注射造影剂,然后利用多功能相机上的红外光光源照射,通过检测从肿瘤部位的造影剂放射出来的荧光,确定病变部位。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的多功能相机与实施例一相似,其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二的切换开关采用滑动式开关11,滑动式开关11设置在多功能相机的壳体7上,多功能相机的壳体7上设有滑槽13,滑动式开关11包括绝缘滑动杆10,绝缘滑动杆10与近红外滤除滤片4和近红外滤通滤片5连接处的侧边边沿连接,且能够在滑槽13内滑动,绝缘滑动杆10在滑槽13内的滑动带动与之相连的滤光系统上下运动,切换与镜头相对的光学滤片,当绝缘滑动杆10向上滑动时,近红外滤通滤片5与镜头相对,当绝缘滑动杆向下滑动时,近红外滤除滤片4与镜头相对。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相似,其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其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切换开关采用旋转式开关12,近红外滤除滤片4和近红外滤通滤片5成一定角度的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近红外滤除滤片4的一角和近红外滤通滤片5的一角连接,即近红外滤除滤片4与近红外滤通滤片5呈扇形设置,旋转式开关12设置在多功能相机的壳体7上,旋转式开关12与近红外滤除滤片4和近红外滤通滤5片的连接处连接,且垂直于近红外滤除滤片4和近红外滤通滤片5所在平面,当旋转式开关12转动时,滤光系统随旋转式开关12一起转动,切换与镜头相对的光学滤片。
另外,本实施例的切换开关还可以是电磁式开关或电机驱动式开关,通过空过控制电磁式开关或者电机驱动式开关,来实现近红外滤除滤片4与近红外滤通滤片5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有上述任一种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此便携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MP4等多功能智能设备,由于将上述多功能相机设置在便携设备上,所以便携设备的壳体即可以充当多功能相机的壳体,便携设备的显示屏也可以充当多功能相机的显示屏,多功能相机拍摄的照片可以在便携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也可以存储到便携设备的存储器上,为了方便控制多功能相机的拍摄,多功能相机的镜头、切换开关、LED白光光源及近红外光光源均设置于该便携设备的壳体上。
使用时,当要进行近红外光拍照时,可以在自然光条件下控制切换开关,使近红外滤通滤片对准镜头实现近红外光拍照,在光线较弱时,也可以通过多功能相机本身或者外设设备增加近红外光光源,然后控制切换开关,使近红外滤通滤片对准镜头实现近红外光拍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相机能够通过切换开关切换与镜头相对的光学滤片,实现自然光拍照和近红外光拍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镜头,其设于所述壳体上,用于输入光线;
光传感器,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镜头相对布置,用于感测输入所述镜头的光线;
滤光系统,其设于所述镜头与摄像元件之间,所述滤光系统包括近红外滤除滤片、近红外滤通滤片及用于切换所述近红外滤除滤片和近红外滤通滤片且使所述近红外滤除滤片或近红外滤通滤片位于所述镜头至光传感器的光线输入路径上的切换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为机械弹簧式开关、滑动式开关或旋转式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人为地切换与所述镜头相对应的光学滤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LED白光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近红外光光源。
6.一种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相机。
CN201520481341.5U 2015-07-06 2015-07-06 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Active CN204832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1341.5U CN204832742U (zh) 2015-07-06 2015-07-06 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1341.5U CN204832742U (zh) 2015-07-06 2015-07-06 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32742U true CN204832742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9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81341.5U Active CN204832742U (zh) 2015-07-06 2015-07-06 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32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0783B (zh) 一种对焦方法及终端
CN207530934U (zh) 一种具有红外成像功能的双摄像头模组
WO2017049922A1 (zh) 一种图像信息采集装置、图像采集方法及其用途
WO2019184809A1 (zh) 悬浮触控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触控方法
US9953428B2 (en) Digital camera unit with simultaneous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illumination
JP4154917B2 (ja) 虹彩撮影装置
CN101399914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CN103152517A (zh) 用于移动虹膜识别设备的成像模组及移动设备
CN106952252B (zh) 一种基于三光谱的皮肤成像系统
CN110995992B (zh) 补光装置、补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254785A (zh) 图像传感器及用于改进非可见照明的方法
CN103126654A (zh) 一种近红外体表血管检测仪的检测系统
CN108509140A (zh) 操作终端、操作方法和记录介质
JP2014137482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用照明装置
CN103890654B (zh) 变倍率取景装置及显示信息的亮度变更方法
KR102506363B1 (ko) 정확히 2개의 카메라를 갖는 디바이스 및 이 디바이스를 사용하여 2개의 이미지를 생성하는 방법
CN106934349A (zh) 双摄像头成像及虹膜采集识别一体化设备
CN107172338B (zh) 一种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N109496312A (zh) 生物特征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4832742U (zh) 多功能相机及设有该多功能相机的便携设备
JP2006339902A (ja) ファインダ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4793910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151283A (zh) 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模组
CN111294486A (zh) 相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8377327B (zh) 全景相机以及深度信息获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85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High Court No. 18 building 13-8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medical pa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room 3, building 8, Chuang Chu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five story), room 3-7, -83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OYUN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1

Address after: 310018 22nd floor, building 1, 199 Yuancheng Road, Xiasha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Zhuoj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High Court No. 18 building 13-8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EDP.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