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4279U -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4279U
CN204824279U CN201520532073.5U CN201520532073U CN204824279U CN 204824279 U CN204824279 U CN 204824279U CN 201520532073 U CN201520532073 U CN 201520532073U CN 204824279 U CN204824279 U CN 204824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rainage
drainage exhaust
exhaust device
gas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320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立农
黄樟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ikon Environment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ikon Environment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ikon Environment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ikon Environment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320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4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4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42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该排水排气装置的内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管路内直径;所述排水排气装置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水排气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串接在管路中,水从所述进水口流入后,在所述排水排气装置内部分为两路,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所述出水口,另一路向上或者斜向上流动并流向所述排水排气口,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向上或斜向上移动并流向所述排水排气口,从与所述排水排气口连通的节流装置的出口排出所述管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可以将水中的气泡及时排出到管路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零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没有排气的功能,当原水的硬度值较高时,例如硬度值达到300mg/L以上时,净水机的净化系统将不会稳定运行,因为高硬度水中一般含有较多的碳酸氢根,碳酸氢根会分解,反应方程式:当水中的碳酸氢根浓度上升后,上述反应将向右进行,即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气泡。原水经进水机的预处理滤芯处理后,水中的碳酸氢根浓度基本不会改变,但是进入反渗透处理器后,由于水能够透过反渗透膜而碳酸氢根不能透过,所以从反渗透处理器的浓水口流出的水,其中的碳酸氢根浓度会显著上升,根据上述反应原理,水中一定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气泡。这样就导致水中的气泡就一定会在进水机的循环管路中越积越多,而且无法排出,但是,净水机中的水泵不具备抽气功能,无法将水中的气泡排出进水机,这样就一定会影响水泵的正常运行,使水泵的出水压力不稳定,进而导致净水机的反渗透系统运行不稳定,从而影响净水机的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最终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该排水排气装置的内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管路内直径;所述排水排气装置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水排气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串接在管路中,带有气泡的水从所述进水口流入后,在所述排水排气装置内部至少分为两路,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所述出水口,另一路向上或者斜向上流动并流向所述排水排气口,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向上或斜向上移动并流向所述排水排气口后,从与所述排水排气口连通的节流装置的出口排出所述管路。
较佳的,所述排水排气装置为一排水排气三通接头,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包括壳体、密封圈和紧固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之间,所述紧固件用于压缩所述密封圈使所述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较佳的,所述进水口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底部外侧,所述出水口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一侧,所述排水排气口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部外侧;所述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内部还设置有内伸管,所述内伸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较佳的,所述壳体的内直径与所述内伸管的内直径的比值不小于3。
较佳的,所述进水口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一侧,所述排水排气口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水口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壳体的底部。
较佳的,所述壳体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半壳体一侧横向设置的进水口的内直径的比值不小于3。
较佳的,所述排水排气装置为一滤芯壳体,所述滤芯壳体内设置有净化水质的滤芯,带有气泡的水从所述进水口流入后,在内部至少分成两路,一路向下流向所述滤芯并经该滤芯净化后流向所述出水口,另一路向上或者斜向上流动并流向所述排水排气口。
较佳的,所述滤芯壳体包括本体、盖体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盖体与本体之间,所述本体和盖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将所述盖体与本体拧紧后压缩所述密封圈使所述本体和盖体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两侧,所述排水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盖体的顶部。
较佳的,所述滤芯壳体包括滤芯第一半壳体和滤芯第二半壳体,所述滤芯第一半壳体和滤芯第二半壳体之间采用旋熔或热熔的方法密封连接,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第一半壳体的一侧,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第二半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侧部或底部,所述滤芯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水排气口,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内的顶部。
较佳的,所述节流装置为小流量节流装置。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可以将水中的气泡及时排出到管路外,当其被应用到净水机中时,可以及时将水中的气泡排出到净水机外,从而保证了水泵的稳定运行,提高净水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排水排气装置为一排水排气三通接头,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包括壳体、密封圈43和紧固件44,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41和第二半壳体42。密封圈43设置在第一半壳体41和第二半壳体42之间,然后用紧固件44拧紧后压缩密封圈43使第一半壳体41和第二半壳体42之间形成密封连接。第一半壳体41的底部外侧竖向设置有进水口411,其底部内侧设置有内伸管412,其外部一侧横向设置有出水口413,内伸管412与第一半壳体41的进水口411连通。第二半壳体42的顶部竖向设置有排水排气口421。紧固件44是用于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组装后联接在一起的零件,可以是螺栓、螺钉、螺母垫片等零件。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的壳体的内直径B与内伸管412的内直径A的比值不小于3,优选不小于5。带有气泡的水从第一半壳体41下部竖向设置的进水口411流入壳体后,沿着内伸管412向上流动到内伸管412的顶端,然后在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内上部分成两路水流,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出水口413,另一路向上流动并流向排水排气口421,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向上移动,并移动到排水排气口421,然后经与排水排气口421连通的节流装置的出口,排出到管路外。由于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的壳体的内直径相对于内伸管412的内直径大很多,使得水流从内伸管412顶端向下流向出水口413的水的流速很小,所以该水流不可能将气泡带向出水口413,这就保证了水中的气泡经过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后,从出水口413流出时水中的气泡被彻底去除。本实施例中的节流装置为小流量节流装置。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该排水排气装置亦为一排水排气三通接头,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包括壳体、密封圈430和紧固件440,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410和第二半壳体420。密封圈430设置在第一半壳体410和第二半壳体420之间,然后用紧固件440拧紧后压缩密封圈430使第一半壳体410和第二半壳体420之间形成密封连接。第一半壳体410的一侧横向设置有进水口4110,其另一侧顶部横向设置有排水口4120。第二半壳体420的底部横向设置有出水口4210。紧固件440是用于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组装后联接在一起的零件,可以使螺栓、螺钉、螺母垫片等零件。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的壳体内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管路内直径,本实施例中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壳体内直径B与第一半壳体410一侧横向设置的进水口4110的内直径A的比值不小于3,优选不小于5。带气泡的水从第一半壳体410一侧横向设置的进水口4110流入壳体后,分成两路水流,一路向下流向第二半壳体420底部横向设置的出水口4210,另一路斜向上流向第一半壳体410另一侧顶部横向设置的排水排气口4120,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斜向上移动,流向第一半壳体410顶部横向设置的排水排气口4120,再经节流装置后,排出到管路之外。由于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的壳体的内直径相对于进水口4110的内直径大很多,使得水流向下流向出水口4210的水的流速很小,所以该水流不可能将气泡带向出水口4210,这就保证了水中的气泡经过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后,气泡都从排水排气口4120排出,而从出水口4210流出时水中的气泡被彻底去除。本实施例中的节流装置为小流量节流装置。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该排水排气装置为一滤芯壳体,该滤芯壳体包括本体1041、盖体1042和密封圈1043。密封圈1043设置在盖体1042与本体1041之间,本体1041和盖体104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将盖体1042与本体1041拧紧后压缩密封圈1043使本体1041和盖体1042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排水排气口10421设置在盖体1042的顶部,进水口10422和出水口10423分别设置在盖体1042的两侧。带气泡的水从滤芯壳体的进水口10422流入壳体后,在其内部分成两路水流,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第一滤芯102并经该第一滤芯102净化后流向出水口10423,另一路向上流动并流向排水排气口10421,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向上移动并流向滤芯壳体的排水排气口10421,再经与排水排气口10421连通的节流装置的出口排出管路。由于该滤芯壳体的内直径相对于与其连接的管路的内直径大很多,使得水流向下流向第一滤芯102的流速很小,所以该水流不可能将气泡带向出水口10423,这就保证了水中的气泡经过滤芯壳体后,气泡都从排水排气口10421排出,而从出水口10423流出时水中的气泡被彻底去除。本实施例中的节流装置为小流量节流装置。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该排水排气装置亦为一滤芯壳体,该滤芯壳体包括滤芯第一半壳体1141和滤芯第二半壳体1142,滤芯第一半壳体1141和滤芯第二半壳体1142之间采用旋熔或热熔的方法密封连接,进水口11411设置在滤芯第一半壳体1141的一侧,出水口11421设置在滤芯第二半壳体1142的底部,排水排气口11412设置在滤芯壳体的侧部或底部,滤芯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导管1143,导管1143的一端连通排水排气口11412,另一端设置在滤芯壳体内的顶部。带气泡的水从滤芯壳体的进水口11411流入壳体后,在其内部分成两路水流,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第一滤芯102并经第一滤芯102净化后流向出水口11421,另一路斜向上流动并通过导管1143流向排水排气口11412,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斜向上移动,最后通过导管1143流向排水排气口11412,再经与排水排气口11412连通的节流装置的出口,排出到管路外。由于该滤芯壳体的内直径相对于与其连接的管路的内直径大很多,使得水流向下流向第一滤芯102的流速很小,所以该水流不可能将气泡带向出水口11421,这就保证了水中的气泡经过滤芯壳体后,气泡都从排水排气口11412排出,而从出水口11421流出时水中的气泡被彻底去除。本实施例中的节流装置为小流量节流装置。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机包括原水进水口1、第一预处理滤芯2、水泵3、排水排气装置、小流量节流装置5、反渗透处理器6、回流管7、大流量节流装置8、排气口9和纯水出水口10,排水排气装置为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设有排水口、出水口和排水排气口。
第一预处理滤芯2的进口通过管路与原水进水口1连通,其出口通过管路与水泵3的进口连通。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泵3的出口连通,其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反渗透处理器6的进水口连通,其排水排气口通过管路与小流量节流装置5的进口连通。排气口9通过管路与小流量节流装置5的出口连通后放空。反渗透处理器6的浓水出口通过回流管7与第一预处理滤芯2的进口连通,其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纯水出水口10连通。大流量节流装置8设置在回流管7上。第一预处理滤芯2、第一预处理滤芯2出口至水泵3进口的管路、水泵3、水泵3出口至反渗透处理器6的进水口的管路、反渗透处理器6内的原水流道、回流管7和大流量节流装置8组成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也即反渗透处理器6的浓水出口流出的浓水所经过的管路。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内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管路内直径,带有气泡的原水和/或浓水流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进水口后,在其内上部分成两路,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出水口,另一路向上或者斜向上流动并流向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排水排气口,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向上或斜向上移动并流向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排水排气口,从与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排水排气口连通的小流量节流装置5的出口排出到循环管路外。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机与图5的净水机不同之处在于:净水机还包括第二预处理滤芯11、进水阀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冲洗阀15、高压开关16、后置活性炭滤芯17、出水龙头18、压力储水桶19、低压开关20和活水器21。
进水阀12设置在第二预处理滤芯11与循环管路进口之间的管路上。第一预处理滤芯2和第二预处理滤芯11中的净水材料包括起过滤作用的PP棉和/或起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和/或防止水结垢的固体化学缓蚀剂。第二预处理滤芯11的进口连通原水进水口1。活水器21设置在循环管路中的第一预处理滤芯2的进口处。该活水器21中包括永久磁铁,净水机运行时水流以切割磁力线的方式穿过活水器。低压开关20设置在第一预处理滤芯2和水泵3之间的管路上。可以防止水泵3无水空转,保护水泵3。反渗透处理器6的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第一单向阀13、高压开关16、后置活性炭滤芯17和出水龙头18,出水龙头18的出水口即为纯水出水口10;压力储水桶19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到后置活性炭滤芯17的进口。压力储水桶19的壳体上设有进出水口和气嘴194,内部设有气腔193和水腔191,气腔193和水腔191之间用柔性隔膜192隔开,水腔191在上,气腔193在下。第一单向阀13可以防止反渗透处理器6中反渗透膜反向加压,从而避免反渗透膜破损。第二单向阀14设置在回流管7上,其进口连通大流量节流装置8的出口。增加第二单向阀14可以防止净水机在待机时,水源管中的原水经回流管7、反渗透处理器6内的原水流道、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和小流量节流装置5流出管路系统造成泄漏。冲洗阀15的进口连通反渗透处理器6的浓水出口,其出口连通第二单向阀14的进口。冲洗阀15可以是手动启闭的阀门,也可是自动启闭的电磁阀或电动阀。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原水侧表面就会沉积少量固态物或结垢物质,开启冲洗阀15后,能够对反渗透膜原水侧表面形成很大的冲刷力,能将沉积在膜表面的固态物质或结垢物质从膜表面剥离下来,以便防止反渗透膜快速堵塞,保证反渗透膜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机与图6的净水机不同之处在于:该净水机中的进水阀12设置在循环管路中,其具体设置在循环管路中水泵3的进水管路上。循环管路中的水绝大部分是回流水,因回流水流量约为850mL/min,水源管的进水流量约为230ml/min,前者显著大于后者,因而循环管路中的水的特性主要决定于回流水,而回流水中含有防止结垢的化学缓蚀剂,所以以高硬度水为原水时,循环管路中的水相对于水源管中的水更不易接水垢,将进水阀12设置在循环管路中,这样能够防止进水阀12内部因结水垢而导致阀门启闭失效。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机与图7的净水机不同之处在于:该净水机中的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进水口与第一预处理滤芯2的出口连通,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出水口与水泵3的进口连通。低压开关20设置在第一预处理滤芯2与排水排气三通接头4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水泵3为隔膜泵,该隔膜泵内部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均设有单向阀;回流管7中不再设置第二单向阀14。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机包括原水进水口101、至少一个第一滤芯102、水泵103、排水排气装置、小流量节流装置105、反渗透处理器106、回流管107、大流量节流装置108、排气口109和纯水出水口1010。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排气装置为设置在第一滤芯102外面的滤芯壳体104,滤芯壳体104设有排水口、出水口和排水排气口。本净水机中的第一滤芯102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滤芯102外的滤芯壳体104只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另一个滤芯壳体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水排气口,这两个滤芯壳体相互连通。
滤芯壳体104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原水进水口101连通,其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泵103的进口连通,其排水排气口通过管路与小流量节流装置105的进口连通。小流量节流装置105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排气口109连通。反渗透处理器106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泵103的出口连通,其浓水出口通过回流管107与滤芯壳体104的进水口连通,其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纯水出水口1010连通。大流量节流装置108设置在回流管107上。滤芯壳体104、滤芯壳体104出水口至水泵103进口的管路、水泵103、水泵103出口至反渗透处理器106的进水口的管路、反渗透处理器106内的原水流道、回流管107和大流量节流装置108组成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也即反渗透处理器106的浓水出口流出的浓水所经过的管路。滤芯壳体104内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管路内直径。带有气泡的原水和/或浓水流入滤芯壳体104的进水口后,在其内部分成两路,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第一滤芯102并经该第一滤芯102净化后流向滤芯壳体104的出水口,另一路向上或者斜向上流动并流向滤芯壳体104的排水排气口,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向上或斜向上移动并流向滤芯壳体的排水排气口,从与滤芯壳体104的排水排气口连通的小流量节流装置105的出口排出到循环管路外。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机与图9的净水机不同之处在于:该净水机还包括第二滤芯1011、进水阀1012、第一单向阀1013、第二单向阀1014、冲洗阀1015、高压开关1016、后置活性炭滤芯1017、出水龙头1018、压力储水桶1019、低压开关1020和活水器1021。
进水阀1012设置在第二滤芯1011与循环管路进口之间的管路上。第一滤芯102和第二滤芯1011中的净水材料包括起过滤作用的PP棉和/或起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和/或防止水结垢的固体化学缓蚀剂。第二滤芯1011的进口连通原水进水口101。活水器1021设置在循环管路中的滤芯壳体104的进口处。该活水器1021中包括永久磁铁,净水机运行时水流以切割磁力线的方式穿过活水器。低压开关1020设置在滤芯壳体104出口和水泵103之间的管路上,可以防止水泵103无水空转,保护水泵103。反渗透处理器106的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第一单向阀1013、高压开关1016、后置活性炭滤芯1017和出水龙头1018,出水龙头1018的出水口即为纯水出水口1010;压力储水桶1019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到后置活性炭滤芯1017的进口。压力储水桶1019的壳体上设有进出水口和气嘴10194,内部设有气腔10193和水腔10191,气腔10193和水腔10191之间用柔性隔膜10192隔开,水腔10191在上,气腔10193在下。第一单向阀1013可以防止反渗透处理器106中反渗透膜反向加压,从而避免反渗透膜破损。第二单向阀1014设置在回流管107上,其进口连通大流量节流装置108的出口。增加第二单向阀1014可以防止净水机在待机时,水源管中的原水经回流管107、反渗透处理器106内的原水流道、滤芯壳体104和小流量节流装置105流出管路系统造成泄漏。冲洗阀1015的进口连通反渗透处理器106的浓水出口,其出口连通第二单向阀1014的进口。冲洗阀1015可以是手动启闭的阀门,也可是自动启闭的电磁阀或电动阀。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原水侧表面就会沉积少量固态物或结垢物质,开启冲洗阀1015后,能够对反渗透膜原水侧表面形成很大的冲刷力,能将沉积在膜表面的固态物质或结垢物质从膜表面剥离下来,以便防止反渗透膜快速堵塞,保证反渗透膜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
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机与图10的净水机不同之处在于:该净水机中的进水阀1012设置在循环管路中,其具体设置在循环管路中水泵103的进水管路上。循环管路中的水绝大部分是回流水,因回流水流量约为850mL/min,水源管的进水流量约为230ml/min,前者显著大于后者,因而循环管路中的水的特性主要决定于回流水,而回流水中含有防止结垢的化学缓蚀剂,所以以高硬度水为原水时,循环管路中的水相对于水源管中的水更不易接水垢,进水阀1012设置在循环管路中,这样能够防止进水阀1012内部因结水垢而导致阀门启闭失效。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应用于另一种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机与图11的净水机不同之处在于:该净水机中水泵103为隔膜泵,该隔膜泵内部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均设有单向阀;回流管107中不再设置第二单向阀10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水排气装置的内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管路内直径;所述排水排气装置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水排气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串接在管路中,带有气泡的水从所述进水口流入后,在所述排水排气装置内部至少分为两路,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所述出水口,另一路向上或者斜向上流动并流向所述排水排气口,水中的气泡在上浮力的作用下亦向上或斜向上移动并流向所述排水排气口,从与所述排水排气口连通的节流装置的出口排出所述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排气装置为一排水排气三通接头,该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包括壳体、密封圈和紧固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之间,所述紧固件用于压缩所述密封圈使所述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底部外侧,所述出水口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一侧,所述排水排气口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部外侧;所述排水排气三通接头内部还设置有内伸管,所述内伸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直径与所述内伸管的内直径的比值不小于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一侧,所述排水排气口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水口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壳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半壳体一侧横向设置的进水口的内直径的比值不小于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排气装置为一滤芯壳体,所述滤芯壳体内设置有净化水质的滤芯,带有气泡的水从所述进水口流入后,在内部至少分成两路,一路向下流动并流向所述滤芯并经该滤芯净化后流向所述出水口,另一路向上或者斜向上流动并流向所述排水排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壳体包括本体、盖体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盖体与本体之间,所述本体和盖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将所述盖体与本体拧紧后压缩所述密封圈使所述本体和盖体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两侧,所述排水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盖体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壳体包括滤芯第一半壳体和滤芯第二半壳体,所述滤芯第一半壳体和滤芯第二半壳体之间采用旋熔或热熔的方法密封连接,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第一半壳体的一侧,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滤芯第二半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的侧部或底部,所述滤芯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水排气口,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滤芯壳体内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小流量节流装置。
CN201520532073.5U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4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2073.5U CN204824279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2073.5U CN204824279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4279U true CN204824279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81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3207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4279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42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7009A (zh) * 2016-03-22 2016-06-01 江苏沁尔康环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路集分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7009A (zh) * 2016-03-22 2016-06-01 江苏沁尔康环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路集分体
CN105627009B (zh) * 2016-03-22 2018-01-30 江苏沁尔康环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路集分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6820A (zh) 反渗透净水机的排气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反渗透净水机
CN204848369U (zh) 一种改进的节水型反渗透净水机
CN204824279U (zh)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排水排气装置
CN205590497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装置
CN106007040A (zh)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5159739A (zh) 一种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
CN104724370A (zh) 水容器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和饮水机
CN208898622U (zh) 一种超滤膜脱色组件
CN207313315U (zh) 一种一体化高效能中小型海水淡化设备
CN206255899U (zh) 一种高性能纳滤膜用水系统
CN206692381U (zh) 水处理系统及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06395972U (zh) 一种萤石粉沉淀池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8465569U (zh) 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苦咸水的除盐净化装置
CN204815932U (zh) 一种净水器
CN204874074U (zh) 一种多级多介质过滤器
CN213865813U (zh) 一种实验室用水中水藻去除装置
CN203220814U (zh) 一种冷却水净化装置以及一种双螺杆挤出机
CN220779734U (zh) 一种小型船艇用节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16404078U (zh) 一种中央净水机的净水组件
CN218435355U (zh) 一种设置在海水预处理罐上的多介质过滤器
CN220201699U (zh) 一种多用途船原水过滤器及其生活水过滤系统
CN213803188U (zh) 一种废水处理连续式投放滤料的装置
CN208617433U (zh) 一种高效的废水回收装置
CN219929703U (zh) 一种双级反渗透工业超纯水设备
CN216191270U (zh) 混合式净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