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0300U -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0300U
CN204820300U CN201520357994.2U CN201520357994U CN204820300U CN 204820300 U CN204820300 U CN 204820300U CN 201520357994 U CN201520357994 U CN 201520357994U CN 204820300 U CN204820300 U CN 204820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oling piece
formation apparatus
heating
transport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579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观源
金建华
刘敬峰
郭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ech Long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579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0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0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0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包括加热机构及冷却件。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将容器加热成软化状态,所述加热机构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容器的加热容纳部。所述冷却件位于所述加热容纳部内,且所述冷却件与所述容器的把手部相应设置,所述冷却件连接有用于使得冷却件保持低温的冷却装置。上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加热机构将容器由固态加热至软化状态过程中,使冷却件靠近容器把手部,使冷却件降低容器把手部的温度,容器把手部材料由于被制冷件冷却而不断加厚。如此,容器把手部位成型到位、并具有足够厚度,能避免容器吹制拉伸过程中把手部位由于变薄而发生爆裂以及撕碎现象,生产得到的带把手容器质量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把手容器的加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带把手瓶的加工往往采用二部法工艺,即先对瓶胚进行加热,再利用模具在瓶胚上成型出瓶把手扣位,将把手放入瓶把手扣位处,最后使瓶胚冷却成型。然而,瓶胚在加热过程中出现有几个不同状态,包括玻璃化状态、结晶状态以及熔化状态,均直接影响瓶胚成型质量。瓶把手扣位因瓶胚壁内外温差、炉温各区域高低变化极其容易导致瓶把手扣位易于爆裂及撕破等缺陷,使得瓶胚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它能使得把手瓶扣位处不容易爆裂及被撕破。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将容器加热成软化状态,所述加热机构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容器的加热容纳部;及冷却件,所述冷却件位于所述加热容纳部内,且所述冷却件与所述容器的把手部相应设置,所述冷却件连接有冷却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容纳部为容器输送通道,还包括与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相配合的输送链,所述输送链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安装所述容器的安装位,所述输送链用于使得所述容器沿着所述容器输送通道从一端运行至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件为制冷铜管,所述冷却装置为冷水循环装置,所述制冷铜管沿着所述输送通道设置,所述制冷铜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水循环装置的进水端与出水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循环装置连接有水量检测装置和/或温度传感装置,所述水量检测装置和/或温度传感装置电连接报警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一侧的加热灯以及设置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另一侧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开设有通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链设有一个以上用于使得所述容器自转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安装位一一相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灯为红外线灯,所述红外线灯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红外线灯均匀分布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的侧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制冷铜管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导向板与调节板,所述导向板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所述调节板安装在所述导向板上,且所述调节板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板移动,所述调节板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制冷铜管的支撑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两侧均弯折以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部,所述导向板两侧均具有与所述折弯部相应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折弯部内,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凸缘之间接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螺纹孔及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一端旋入所述螺纹孔内、并与所述导向板抵触,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螺纹孔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1、上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加热机构将容器由固态加热至软化状态过程中,使冷却件靠近容器把手部,使冷却件降低容器把手部的温度,容器把手部材料由于被制冷件吸热变硬而不断加厚。如此,容器把手部位成型到位、并具有足够厚度,能避免容器吹制拉伸过程中把手部位由于变薄而发生爆裂以及撕碎现象,生产得到的带把手容器质量较高。
2、输送链带动各个容器从输送通道的一端送至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如此能实现对容器批量化热成型处理。
3、反射板外设置有鼓风装置,鼓风装置将风通过该通风口送入到容器输送通道内,使得容器输送通道内部热量分布更加均匀。容器在容器输送通道中运行过程中,转动机构使得容器持续转动,使得容器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4、调节板在导向板上的位置可以调整,带动制冷铜管在导向板上下移动,能使制冷铜管靠近容器的把手部,以适应多种形状的带把手容器,生产得到的把手容器产品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反射板及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反射板及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容器,20、加热容纳部,30、冷却件,31、冷却装置,32、管道,40、加热灯,41、机架,50、输送链,51、安装位,52、转动机构,60、反射板,61、通风口,70、支撑机构,71、导向板,711、凸缘,712、安装孔,72、调节板,721、折弯部,722、螺纹孔,723、螺杆,73、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包括加热机构及冷却件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器10为瓶胚。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将容器10加热成软化状态,所述加热机构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容器10的加热容纳部20。所述冷却件30位于所述加热容纳部20内,且所述冷却件30与所述容器10的把手部(图中未示意出)相应设置,所述冷却件30连接有用于使得冷却件30保持低温的冷却装置31。
上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加热机构将容器10由固态加热至软化状态过程中,将冷却件30靠近容器把手部,冷却件30吸收容器把手部的热量使得容器把手部温度降低,容器把手部材料由于被制冷件吸热变硬而不断加厚。如此,容器把手部位成型到位、并具有足够厚度,能避免容器10吹制拉伸过程中把手部位由于变薄而发生爆裂以及撕碎现象,生产得到的带把手容器质量较高。
所述加热容纳部20为容器输送通道,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相配合的输送链50(图1、2中均示意出的为容器输送通道的径向截面图)。输送链50沿着容器输送通道设置,可以设置在输送通道上方、下方或侧部。所述输送链50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安装所述容器10的安装位51,所述输送链50用于使得所述容器10沿着所述容器输送通道从一端运行至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将各个容器10相应装入在输送链50的安装位51上,且使容器10位于输送通道内被加热机构进行加热处理。输送链50带动各个容器10从输送通道的一端送至输送通道的另一端,如此能实现对容器10批量化热成型处理。
请参阅图3或图4,图3与图4均示意出了反射板60、冷却件30及冷却装置31的结构图,而图3与图4的区别在于,图3中为一个反射板60,而图4显示的为三个串联连接的反射板60,图4对应的容器输送通道比图3所对应的容器输送通道更长,当容器输送通道较长时,可以将反射板60设置为多个,且使得反射板60串联连接。其中,所述冷却件30为制冷铜管,所述冷却装置31为冷水循环装置。所述制冷铜管沿着所述输送通道设置,所述制冷铜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水循环装置的进水端与出水端。所述制冷铜管两端分别用管道32与所述冷水循环装置的进水端与出水端连接,冷水循环装置源源不断向制冷铜管输送制冷水,制冷水通过制冷铜管吸收容器把手部的热量并使得容器把手部的温度降低。
所述冷水循环装置连接有水量检测装置和/或温度传感装置(图中未标示),所述水量检测装置和/或温度传感装置电连接报警装置(图中未标示)。即通过水量检测装置获取冷水循环装置中的水量,通过温度传感装置获取冷水循环装置出水端的水温,并通过报警装置对水量或水温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如此当冷水循环装置中的水量过少或水温过高时,均会被立即检测到并发送给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则发出报警信号警示工作人员。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一侧的加热灯40以及设置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另一侧的反射板60。所述反射板60上开设有通风口61。所述反射板60外设置有鼓风装置(图中未示意出),鼓风装置将风通过该通风口61送入到容器输送通道内,使得容器输送通道内部热量分布更加均匀。
在容器输送通道一侧设置加热灯40,另一侧设置反射板60。反射板60由不锈钢材料加工成镜面,使得能用于反射灯光。通过反射板60将灯光反射作用照射在容器10上,无需在容器输送通道两侧均设置加热灯40,使加热机构的结构得以简化,并能降低系统成本,节约能源。所述加热灯40为红外线灯,所述红外线灯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红外线灯均匀分布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的侧部。红外线灯设置在机架41上(请再参阅图1)。
所述输送链50设有一个以上用于使得所述容器10自转的转动机构52,所述转动机构52与所述安装位51一一相应。容器10在容器输送通道中运行过程中,转动机构52使得容器10持续转动,使得容器10整体受热更加均匀,如此容器10产品成型质量好。
请参阅图5,所述容器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制冷铜管的支撑机构70。所述支撑机构70包括导向板71与调节板72。所述导向板71安装在所述反射板60上,导向板71上下分别设置有两个安装孔712(请参阅图6),用紧固件插入到安装孔712将导向板71安装到反射板60上。所述调节板72安装在所述导向板71上,且所述调节板72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板71移动,所述调节板72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制冷铜管的支撑结构。由于调节板72能在导向板71上移动,如此可以调节调节板72在导向板71上的位置,使得制冷铜管靠近容器10的把手部,并能适应多种带把手容器,得到的把手容器产品质量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为套管73,所述套管73与所述调节板72固定连接。套管73沿着容器输送通道输送方向设置,套管73套接制冷铜管,以支撑制冷铜管,使得制冷铜管的安装效果较好。
请参阅图6、7,所述调节板72两侧均弯折以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部7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弯部721为滑槽,其是对样板通过采用切割工艺使得在调节板72两端形成滑槽形状,或者直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工艺使得在调节板72端部形成滑槽形状。所述导向板71两侧均具有与所述折弯部721相应的凸缘711,所述凸缘711位于所述折弯部721内,且所述折弯部721与所述凸缘711之间接触配合。
所述调节板72上设置有一个以上螺纹孔722,图5中示意的螺纹孔72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结构两侧。所述调节板72还设有与所述螺纹孔722相配合的螺杆723,所述螺杆723一端旋入所述螺纹孔722内、并与所述导向板71抵触,所述螺杆72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螺纹孔722外部。旋紧螺杆723即可将调节板72稳固在导向板71上,而旋出螺杆723则方便调整调节板72在导向板71上的位置,使得制冷铜管能更加靠近容器10的把手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将容器加热成软化状态,所述加热机构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容器的加热容纳部;及
冷却件,所述冷却件位于所述加热容纳部内,且所述冷却件与所述容器的把手部相应设置,所述冷却件连接有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容纳部为容器输送通道,还包括与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相配合的输送链,所述输送链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安装所述容器的安装位,所述输送链用于使得所述容器沿着所述容器输送通道从一端运行至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为制冷铜管,所述冷却装置为冷水循环装置,所述制冷铜管沿着所述输送通道设置,所述制冷铜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水循环装置的进水端与出水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循环装置连接有水量检测装置和/或温度传感装置,所述水量检测装置和/或温度传感装置电连接报警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一侧的加热灯以及设置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另一侧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开设有通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链设有一个以上用于使得所述容器自转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安装位一一相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灯为红外线灯,所述红外线灯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红外线灯均匀分布在所述容器输送通道的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输送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制冷铜管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导向板与调节板,所述导向板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所述调节板安装在所述导向板上,且所述调节板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板移动,所述调节板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制冷铜管的支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两侧均弯折以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部,所述导向板两侧均具有与所述折弯部相应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折弯部内,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凸缘之间接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螺纹孔及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一端旋入所述螺纹孔内、并与所述导向板抵触,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螺纹孔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
CN201520357994.2U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Active CN204820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7994.2U CN204820300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7994.2U CN204820300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0300U true CN204820300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7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57994.2U Active CN204820300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03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363A (zh) * 2015-05-28 2015-09-02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363A (zh) * 2015-05-28 2015-09-02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5363A (zh)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GB201202135D0 (en) Pipe
CN105668999B (zh) 一种直接生产低羟基石英管的工艺
CN204820300U (zh)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热成型装置
RU2392119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литых изделий после извлечения из пресс-формы
CN106064461A (zh) 一种吹瓶机瓶口辅助冷却排放装置
CN205382225U (zh) 一种蓝宝石晶体生长炉
US9662828B2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empering device of a blow-mo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empering device of a blow-molding machine
CN204866320U (zh) 一种涂塑管外表面喷塑加工设备
CN107471604B (zh) 一种螺杆挤出机测控冷却设备
CN105495071A (zh) 一种蜂蜜解晶的方法与装置
CN105014936B (zh) 一种塑料瓶瓶底冷却器的控制系统
CA3003901C (en) Glass sheet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7736666U (zh) 一种拥有高效流道的多型腔注塑模具
CN207043300U (zh) 一种压铸件冷却装置
CN102339706B (zh) 烤管机
CN202062640U (zh) 一种吹瓶机的冷却机构
CN205420157U (zh) 一种全自动玻璃退火与冷却装置
CN204265886U (zh) 水冷炉体和包括该水冷炉体的水冷炉
CN110257902A (zh) 一种单晶硅棒加工装置
CN205058578U (zh) 瓶胚均匀加热器
CN204866353U (zh) 一种改良涂塑管外表面喷塑加工设备
CN219256460U (zh) 一种淀粉基生物降解垃圾袋吹膜设备
CN205058579U (zh) 一种瓶胚加热器
CN204054631U (zh) 吹瓶机的管坯内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