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4571U - 叠加气囊翻身垫 - Google Patents

叠加气囊翻身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4571U
CN204814571U CN201520592047.1U CN201520592047U CN204814571U CN 204814571 U CN204814571 U CN 204814571U CN 201520592047 U CN201520592047 U CN 201520592047U CN 204814571 U CN204814571 U CN 204814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
body turning
superposition
turning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920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睿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920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4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4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45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个翻身气囊,左右两个辅助气囊,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翻身气囊之间的上端;左右两个限位气囊,位于两个翻身气囊的两侧;供排气单元,为所述翻身气囊、所述辅助气囊和所述限位气囊供气和排气;以及气囊腔套,套在所述翻身气囊、所述辅助气囊和所述限位气囊的外围。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由于具有两个辅助气囊,使得使用者翻身的锐度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很好的翻身效果。

Description

叠加气囊翻身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加气囊翻身垫,属于护理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卧床患者(老人)以下简称“卧床者”每天数次的翻身是一项在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工作,否则卧床者就会发生褥疮。目前国内外为防止长期卧床者褥疮发生发明了许多产品但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市场在售的防褥疮气垫只能起到辅助防褥疮功能如果不配合护理人员每天数次给卧床者人工翻身发生褥疮只是早晚的事、翻身床(含电动)虽然可以达到良好的翻身目的但都离不开护理人员的操作,每昼夜按时数次简单劳动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件比较辛苦的工作。此外,现有的气囊类翻身垫,翻身的角度较小,翻身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加气囊翻身垫,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个翻身气囊,左右两个辅助气囊,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翻身气囊之间的上端;左右两个限位气囊,位于两个翻身气囊的两侧;供排气单元,为所述翻身气囊、所述辅助气囊和所述限位气囊供气和排气;以及气囊腔套,套在所述翻身气囊、所述辅助气囊和所述限位气囊的外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左右两个填空气囊,分别位于所述翻身气囊和所述限位气囊之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两个限位气囊一端的长度较所述两个翻身气囊短。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各个气囊之间为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左辅助气囊放气时,所述叠加气囊翻身垫为左翻身模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所述右翻身气囊和右辅助气囊放气时,所述叠加气囊翻身垫为右翻模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供排气单元包括:气泵;与气泵连接的气囊供排气分配阀;以及供排气管,一端与所述气囊供排气分配阀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左翻身气囊、左辅助气囊和左填空气囊共用一个气道,右翻身气囊、右辅助气囊和右填空气囊共用一个气道。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气囊腔套,为一块面料回折,连串形成与各个气囊相匹配的腔套,所述面料的起始端与终端闭合,形成腔套在内的筒状。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由于具有两个翻身气囊和两个辅助气囊,在进行翻身的时候一侧的翻身气囊的辅助气囊放气,另一侧的翻身气囊和辅助气囊保持充气状态,由于辅助气囊的存在,使得卧床者翻身的锐度得到了提高(即翻身的角度更接近90度),达到了很好的翻身效果。
另外,由于具有左右两个填空气囊,填补了左右翻身气囊和左右限位气囊之间形成的空隙,提高了卧床者的舒适感和翻身垫上面的平整度。
另外,位于外侧的两限位气囊较两个翻身气囊短,使得卧床者翻身之后的头部没有限位气囊遮挡,使卧床者呼吸更顺畅。
另外,由于使用了气囊腔套,使得各气囊位置相对固定不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加气囊翻身垫的俯视图;
图2是当卧床者躺在本实用新型的气囊翻身垫上时的状态图;
图3是图2中AA位置的截面图;
图4是向右翻身的示意图;
图5是向左翻身的示意图;
图6是叠加气囊翻身垫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叠加气囊翻身垫2放在床3上。固定带1设置在叠加气囊翻身垫2的四角,用于将叠加气囊翻身垫2固定在床3上。
图3是图2中AA位置的截面图,图3显示了平躺状态下的卧床者4和叠加气囊翻身垫2,此时叠加气囊翻身垫2处于充气状态。如图3所示,叠加气囊翻身垫2包括:四个大的气囊,分别是:左翻身气囊13,右翻身气囊12,左限位气囊14,右限位气囊11,以及四个小的气囊,分别是:左辅助气囊23,右辅助气囊22,左填空气囊24,右填空气囊21,供排气单元,以及气囊腔套5。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是根据卧床者的左右来划分的。
左限位气囊14,左翻身气囊13,右翻身气囊12,和右限位气囊11的直径比左填空气囊24,左辅助气囊23,右辅助气囊22以及右填空气囊21的直径大。左限位气囊14和右限位气囊11,共用一个气道,是卧床者4翻身两边的左右边界,如图1所示,二者的长度比其它气囊短些,否则当卧床者4左右翻转到位时左限位气囊14和右限位气囊11就与其头部紧靠,使其不太舒服,另外对翻身角度也会有影响。左翻身气囊13、左辅助气囊23和左填空气囊24共用一个气道,右翻身气囊12、右辅助气囊22和右填空气囊21共用一个气道。左翻身气囊13和右翻身气囊12是卧床者4左右翻身抬高角度的主气囊。左填空气囊24,右填空气囊21起填空作用,当卧床者4躺位不正时提高卧床者4的舒适感。左辅助气囊23和右辅助气囊22为辅助气囊,左辅助气囊23和右辅助气囊22是为增加卧床者4翻身角度而设计的,有了这两个气囊卧床者4左右翻身断面锐度得以提高,使得气垫翻身具有更好的效果。如图4所示,当右翻身气囊12、右辅助气囊22和右填空气囊21同时进行放气时,卧床者向右翻身。如图5所示,当对左翻身气囊13、左辅助气囊23和左填空气囊24进行放气时,卧床者4向左侧翻身。
当从左侧翻身转变成右侧翻身时,需要先对左侧的几个气囊进行充气,然后再对右侧的几个气囊进行放气。
叠加气囊翻身垫2的气囊腔套,用于气囊相互位置的固定。是由一块布料或PVC片材回折后上下布料按各自的尺寸缝合或热合(必要时缝合加热合)连串做成八个腔套。先是加工下面四个大腔套接着再加工上面四个小腔套。最后在起始端和终端处各缝合上一条尼龙粘扣的公和母对接形成一个腔套在内的闭合体,限位气囊和翻身气囊等一系列气囊安装在气囊套中,充气后就形成一个有立体感并且各气囊位置相对固定不变的整体叠加气囊翻身垫。宽度与病床相同再缝合上与床固定的绑带。各个气囊充气后在腔体套制约下相对不变的位置是保证翻身垫正常使用的关键点。
如图6所示,叠加气囊翻身垫2还具有气泵33、气囊供排气分配阀32,微处理器31,以及供排气管34。其中:供排气单元是由两个微型低噪音气泵33和一个电磁三通阀组成。气泵33的作用是给气囊充气、充气的最大气压为18kpa(可调),电磁三通阀的作用是人为关机或意外停电时给气囊全部泄气让卧床者4恢复原状态。气囊供排气分配阀的作用是按固定模式给各个气囊组供气和排气(由电机带动阀体旋转完成)。气囊供排气分配阀32连接在气泵33和供排气管34之间。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其它种类的阀门,只要能够完成充气和放气的动作即可。微处理器是翻身垫任务控制中心,由微电脑芯片及外围电路组成。微处理器采用常用的具有定时和发出动作的单片机即可。供排气管34使用的是硅胶排管联通机器与翻身垫。气囊是由PVC或PU材料用专用磨具热合而成。气囊腔套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用PVC材料热合加工而成,也可用耐拉防滑的布料缝合而成。
以下介绍叠加气囊翻身垫2的使用方法,将翻身垫铺在床面上褥子下面,把卧床者安置就位、开启电源根据卧床者状态设置好相应的模式(每小时翻身次数)这时气泵工作为气囊充气,初次使用建议把模式调到最短(30分钟翻一个来回)以观察整个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及卧床者的状态。该机的设置模式风别为:每30分钟翻一个来回、每60分钟翻一个来回、每90分钟翻一个来回、每120分钟翻一个来回、每150分钟翻一个来回以及状态保持暂停等六个模式健。翻身一个来回是指:平躺—左翻身—平躺—右翻身—平躺,翻身的每个过度时间都在3分钟左右。
当然,也可以不使用自动控制的单片机等结构,当需要翻身时,手动控制单侧的气泵进行充放气,同样可以达到使卧床者翻身的目的。

Claims (9)

1.一种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右两个翻身气囊,
左右两个辅助气囊,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翻身气囊之间的上端;
左右两个限位气囊,位于两个翻身气囊的两侧;
供排气单元,为所述翻身气囊、所述辅助气囊和所述限位气囊供气和排气;
以及气囊腔套,套在所述翻身气囊、所述辅助气囊和所述限位气囊的外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左右两个填空气囊,分别位于所述翻身气囊和所述限位气囊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两个限位气囊一端的长度较所述两个翻身气囊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各个气囊之间为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左辅助气囊放气时,所述叠加气囊翻身垫为左翻身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所述右翻身气囊和右辅助气囊放气时,所述叠加气囊翻身垫为右翻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供排气单元包括:气泵;与气泵连接的气囊供排气分配阀;以及供排气管,一端与所述气囊供排气分配阀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左翻身气囊、左辅助气囊和左填空气囊共用一个气道,右翻身气囊、右辅助气囊和右填空气囊共用一个气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气囊翻身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气囊腔套,为一块面料回折,连串形成与各个气囊相匹配的腔套,所述面料的起始端与终端闭合,形成腔套在内的筒状。
CN201520592047.1U 2015-08-03 2015-08-03 叠加气囊翻身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4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2047.1U CN204814571U (zh) 2015-08-03 2015-08-03 叠加气囊翻身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2047.1U CN204814571U (zh) 2015-08-03 2015-08-03 叠加气囊翻身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4571U true CN204814571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9204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4571U (zh) 2015-08-03 2015-08-03 叠加气囊翻身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45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7338A (zh) * 2018-06-28 2018-12-07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婴儿睡姿调整睡垫及调整婴儿睡姿的方法
CN110150928A (zh) * 2019-04-11 2019-08-23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节婴儿充气睡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7338A (zh) * 2018-06-28 2018-12-07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婴儿睡姿调整睡垫及调整婴儿睡姿的方法
CN110150928A (zh) * 2019-04-11 2019-08-23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节婴儿充气睡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2825A (zh) 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
CN106974788B (zh) 多功能充气护理床垫
CN105534158A (zh) 智能撑托床垫
CN204814571U (zh) 叠加气囊翻身垫
CN209884587U (zh) 一种充气翻身气垫床
CN206491575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形状的空气床垫
CN205494236U (zh) 护理气垫床
CN114699257B (zh) 一种基于气囊护理床垫小翻身运动的压疮预防方法
CN218075541U (zh) 一种俯卧位充气减压按摩头垫
CN212140791U (zh) 气囊翻身床垫
CN206434511U (zh) 防褥疮的气动枕桥
CN206102871U (zh) 便于倚靠的护理床
CN215604471U (zh) 气囊式床垫结构
CN211156878U (zh) 防褥疮水气床垫
CN205459511U (zh) 翻身型防褥疮气床垫
CN207837792U (zh) 多功能充气护理床垫
CN211300807U (zh) 一种防褥疮垫
CN210096158U (zh) 一种充气式翻身枕
CN201042492Y (zh) 防褥疮保健气褥
CN114929175A (zh) 用于侧卧定位的充气垫
CN111568726A (zh) 一种两用床垫
CN219479733U (zh) 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睡眠枕头
CN21115688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体位垫
CN215193092U (zh) 一种具有腰臀部减压功能的防褥疮气垫床
CN220213267U (zh) 一种智能充气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