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2959U - 护栏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护栏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2959U
CN204812959U CN201520371073.1U CN201520371073U CN204812959U CN 204812959 U CN204812959 U CN 204812959U CN 201520371073 U CN201520371073 U CN 201520371073U CN 204812959 U CN204812959 U CN 204812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tube
column
hook
protection network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710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2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29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护栏的升降装置,包括左右立柱、固定在左右立柱上的导杆、防护网、下横杆、上横杆和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的下边与下横杆相连,下横杆与左右立柱相连,防护网左右两侧与导杆相连,防护网的左右两侧通过导杆向上滑动则展开,向下滑动则折叠起来;防护网的上边与上横杆相连,上横杆通过防护网的左侧或右侧与导杆间接相连;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勾或卡子,所述勾或卡子与上横杆铰接,勾或卡子可以相对于上横杆径向伸出或缩回;立柱上设有与勾或卡子对应的卡位。这种护栏的升降装置操作轻松简单,升降无噪音,故障率极低,安全无隐患。

Description

护栏升降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栏的升降装置,所述护栏可以是床护栏,也可以是放置在地面上的游戏围栏。床护栏主要作用是防止婴幼儿或成人掉下床,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护栏升降装置主要用于升起或者放下护栏,方便人的进出。这种护栏的升降装置可以应用于安装在大床上的床护栏上,也可以应用于婴儿床或者儿童床或者病床或者游戏围栏的护栏上。
背景技术
安装好护栏之后如何安全方便地升降护栏,从而方便人的进出,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专利200610047830.5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大床上的婴儿护栏,其缺点是:1.噪音大,很容易把刚刚睡着的宝宝吵醒,因为上横杆两端分别与左右滑动装置(与立柱平行的导轨)相连,不仅容易产生噪音,而且上横杆两端必须同时升起,或者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上横杆必须基本保持与左右立柱垂直(也就是与与左右滑动装置垂直,或者说与地面平行),如果只有一端先升起或者稍有倾斜,势必会卡住,因为两条立柱导轨是平行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斜线比垂直于平行线的垂直线要长,上横杆一端升起会使得上横杆与导轨不垂直,而上横杆两端间距是固定的,所以势必会卡住;2.操作不方便,需要双手同时按住上横杆两端的插销机关,而且比较慢,费时费力;3.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4.不安全,要将左右两端同时升起并且固定好,分散注意力,一心不能二用,这种升降固定方式极有可能发生只固定好一边,另一边没固定好,而不察觉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5.故障率高,要两侧同时升起固定好,对零部件要求高,上横杆的长度要正好与两条平行的滑动轨道的间距相等,稍有变形或误差就会卡住;6.上横杆直接与滑动装置相连,导致上横杆降下之后不能够下降的足够低(也就是说不能下降到低于床面的位置),或者必须加长立柱低于床面的下端,延长滑动装置的下端,才能使得上横杆降到足够低的水平位置,加长立柱下端的缺点在于,现在有很多床的床垫只是比床沿高出几公分,加长立柱下端,床垫只是比床沿高出几公分的床就不好安装。
专利201220632633.0公开了一种婴儿护栏,上横杆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左右立柱上,但是如果有人推床尾的护栏带动立柱向床尾方向倾斜,那么床侧的上横杆有可能从左右立柱上掉下来,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锁定装置不仅要解决防止上横杆向下、向上、向床内和向床外方向移动,而且要能够有效防止上横杆向左或者向右横向移动。
专利201220214813.7公开了一种床护栏的锁位装置,护栏升起之后,转动上横杆,固定在上横杆左右两端的螺旋勾就会勾住立柱上对应的勾,虽然这个设计可以实现单手两边同时锁上,但是还是有小孩在推拉护栏的过程中螺旋勾逐渐松动解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外,这种设计需要借助旋杆升起到达预定位置(其他方式不方便),而床边的床头柜书桌之类的物品经常会挡住旋杆的运动轨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操作轻松简单,故障率极低,安全无隐患,生产成本低的护栏升降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左右立柱、固定在左右立柱上的导杆、防护网、下横杆、上横杆和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的下边与下横杆相连,下横杆与左右立柱相连,防护网左右两侧与导杆相连,防护网的左右两侧通过导杆向上滑动则展开,向下滑动则折叠起来;防护网的上边与上横杆相连,上横杆通过防护网的左侧或右侧与导杆间接相连;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勾或卡子,所述勾或卡子与上横杆铰接,勾或卡子可以相对于上横杆伸出或缩回;立柱上设有与勾或卡子对应的卡位。
(本文中所说的上横杆通过防护网的左侧或右侧与导杆间接相连,是指上横杆的杆端仅仅与防护网相连,不与滑动装置直接相连)
相对于专利200610047830.5中上横杆两端与滑动装置相连,本专利中上横杆通过防护网与滑动装置间接相连,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上横杆不必两端同时升起或降下,升起降下过程中也不必一定要与地面保持平行;上横杆上下滑动的时候,不与导杆直接接触,而是防护网的侧边与导杆接触,有效避免了升降过程中卡住或者发出噪音的问题。此外,上横杆杆端的勾或卡子可以相对于上横杆伸出或缩回,这样设计可以极大地方便操作,如果勾或卡子固定在上横杆杆端不能伸缩,那么升起上横杆之后与立柱上端对应的卡位锁合的时候,要拿着整条上横杆去对准立柱上的卡位,不太好操作,而且上横杆是连着防护网的,防护网对上横杆的牵制力会使得这个操作更加让人感觉不顺畅,如果上横杆杆端的勾或卡子可以伸缩,那么就直接拿上横杆杆端的勾或卡子去对准立柱上的卡位,更快捷方便。
上横杆至少有一端升起之后通过所述锁定装置与对应的左立柱或右立柱铰接,然后另一端再升起与对应的立柱相连;或者是,在左右立柱上设有竖向卡位装置,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通过立柱上的竖向卡位装置暂时固定在立柱上不至于掉下去,然后通过左右立柱或上横杆左右两端的锁定装置先后将上横杆左右两端锁定。
所述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先升起与对应立柱铰接,然后另一端再升起;或者先将上横升起暂时卡住。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固定好上横杆的一端之后,再固定另一端。不仅操作起来更加轻松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先升起与对应立柱铰接,铰接才可以使得上横杆一端升起,另一端仍处于低位,两端相互之间不影响;如果不是铰接,升起左端,右端耷拉往下,不好操作,而且容易损坏连接处。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卡位装置可以是设置在立柱上的勾或槽,上横杆升起之后两端搭在勾或槽上。作为优选,勾或槽的开口朝上或者朝床外。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卡位装置可以是设置在立柱上的托台。托台与立柱构成一个L型卡位,上横杆升起之后左右两端分别搁置在左右立柱上的L型卡位上,一只手稍稍向前推就可以保持上横杆不掉下来了,然后用另一只手分别锁定上横杆左右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卡位装置可以是卡子。卡子开口由大变小或者由大变小再变大,卡子具有弹性或者上横杆杆端具有弹性(杆子在外力挤压下会变细一点),上横杆升起之后两端卡在卡子里。作为优选,卡子开口朝下或朝床外或朝斜下方的。例如,在立柱上设有与立柱平行的轨道,在轨道的上端,轨道由大变小(相当于一个卡子),上横杆两端(由弹性材料制成)沿轨道上升至轨道上端的时候,就卡在了由大变小的轨道里不至于松手之后往下掉,这样就可以空出手来分别将上横杆两端锁定在左右立柱上。开口朝下的好处是,上横杆进入开口方便(上横杆升起来就是从下往上的运动轨迹,开口朝下不需要改变运动轨迹),出来也方便,解开锁位装置之后上横杆可以直接掉下来,更加便捷。
上横杆升起之后带动防护网升起构成一个立面;解开锁定装置,上横杆带动防护网落下。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的左右两个侧边与滑动装置相连,滑动装置与立柱或下横杆相连,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导轨或导杆,所述导轨或导杆可以是硬质杆也可以是绷紧的绳索构成(例如铁丝或钢丝绳或加粗的鱼线等)。
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动介子。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介子可以是与防护网侧边相连的套筒或套环或套勾或快速挂扣或绳带或卡子或滑扣,套筒或套环或套勾或挂扣套在导轨或导杆上可以上下滑动(套筒可以是布套;挂扣(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钥匙扣,狗链挂扣,登山扣,D形快速挂等)方便安装),或者卡子的一头卡在导轨中可以上下滑动,或者是绳带绕过导轨或导杆之后系起来或粘起来(例如魔术贴带)或扣起来(例如绳带上设有子母扣)可以上下滑动。作为优选,上述套筒或套环或套勾或卡与导轨或导杆接触滑动的部位采用防噪音材料(例如塑料);作为优选,导轨或导杆外层与套筒或套环或套勾或绳带或卡子接触的部位采用防噪音材料。
所述导轨或导杆可以是固定在立柱上的立杆(导轨或导杆也可以是下端与下横杆相连,上端与立柱相连),也可以是立柱自身构成导轨或导杆。
作为优选,防护网的左右两个侧边与滑动装置相连,滑动装置与立柱或下横杆相连,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导轨或导杆。作为优选,所述导轨或导杆可以是硬质杆也可以是绷紧的绳索构成。
作为优选,防护网的侧边与套筒相连,套筒套在所述导轨或导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杆上端通过连接杆与立柱相连,导杆上端或者导杆上端的延伸段(延伸段是指与导杆上端相连的连接件)高于连接杆,所述导杆、连接杆和立柱共同构成了一个卡槽。作为优选,导杆上端或者导杆上端的延伸段高出连接杆至少1.5cm,也就是说,导杆上端或者导杆上端的延伸段冒出连接杆至少1.5cm(至少高1.5cm不仅可以挡住上横杆向外横向逃出凹槽卡位,同时也能防止上横杆先向上再向外横向逃出凹槽卡位,因为上横杆上升到连接杆的高度之时,往往也到达了防护网向上拉伸的最高点,再要继续向上就需要使出很大的力气,所以导杆上端或者导杆上端的延伸段高出连接杆越多,上横杆就越不可能向上逃出卡位凹槽),这样导杆、立柱与连接杆三者就自然地构成了一个凹槽卡位(凹槽卡位就构成了一个锁位装置),同时解决了将导杆和锁位装置固定在立柱上的两个问题,便于安装,设计简洁美观(导杆、锁位装置和立柱之间只有一个连接点),而且便于在立柱上面包裹防撞布罩。作为优选,所述导杆是管,导杆上设有小孔,连接杆穿过小孔,然后通过螺丝固定在立柱上端;作为优选,所述导杆是铁棒,连接杆上设有小孔,导杆上端穿过小孔,连接杆上套有套筒,连接杆通过螺丝锁紧固定在立柱上的同时,套筒的一端会顶住立柱外壁,另一端则会顶住导杆,从而将导杆固定住,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便于安装,因为导杆要穿过防护网侧边的套筒需要用户自己安装,导杆穿过防护网侧边套筒和连接杆上的孔之后锁紧连接杆的螺丝就可以固定好了;第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导杆冒出连接杆的高度,这一点对于仅仅通过防护网的向下拉力防止上横杆向上逃出卡位的锁位装置来说很重要,导杆顶端的高度越矮,升起上横杆越过导杆顶端越轻松,但是安全系数越低(孩子更容易自己向上提起上横杆),导杆顶端的高度越高,升起上横杆越过导杆顶端越吃力,但是安全系数越高(孩子的力气有限),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点,既不是太吃力,孩子又不能自己提起来,找到这个最佳点可以通过调节导杆的高度来实现。
作为优选,上横杆至少有一端与所述导轨或导杆相连,上横杆与所述导轨或导杆的连接点为柔性连接或者连接点的间隙足够大,使得上横杆一端先升起之后,另一端可以自由地升起或降下;上横杆左端或右端设有锁定装置,左右立柱或者导杆或导轨的上端设有对应的锁定装置,上横杆左端或右端升起之后,通过锁定装置与对应的左立柱或右立柱或导杆或导轨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至少有一端与导轨或导杆相连,连接接触点设有防噪音装置,例如导轨或导杆采用木杆或者外包塑料的金属杆或者绷紧的绳索制成,或者上横杆与导轨或导杆的接触部位采用木头或塑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的左右两个侧边与拉紧绳索相连(例如伸缩率很低的铁链或钢丝绳尼龙绳带或魔术贴带子,也可以是弹簧或弹力绳),拉紧绳索上端与上横杆相连,下端与下横杆或立柱下端相连,上横杆升起之后,拉紧绳索绷紧,防止小孩从防护网的侧边与立柱之间的缝隙中钻出来。
作为优选,在立柱上设有翘杆,翘杆一端与立柱铰接,上横杆升起之后直接或间接与翘杆相连,掰动翘杆,将上横杆向上翘起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的左右两个侧边与折叠杆相连,折叠杆上端与上横杆相连,下端与立柱下端或下横杆相连,上横杆升起,折叠杆展开,防止小孩从防护网的侧边与立柱之间的缝隙中钻出来。
作为优选,先升起的那一端与对应防护网的侧边与滑动装置的最近的那一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某个值X,上横杆一端升起,另一端处于低位的时候,上横杆、下横杆、立柱,三者分别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上,上横杆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所以上横杆的长度加上某个值Y,就等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如果立柱高度50cm,下横杆长度200cm,上横杆长度200cm,那么Y=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减去上横长度=6.15cm,如果防护网没有弹性并且上横杆与防护网之间连接稳固不能相对滑动,那么某个值Y就等于某个值X,考虑到防护网的弹性和防护网与上横杆之间不是固定相连的,所以某个值X要略小于某个值Y,所以X=4cm。这样,才不致于,先升起其中一端时,由于长度不够,给操作带来不便。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先升起与对应立柱铰接,然后另一端再升起,后升起的那一端与对应防护网的侧边与滑动装置的最近的那一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cm。
因为上横杆与防护网相连,防护网通过滑动装置与导轨或导杆相连,所以上横杆降下之后,只要防护网的侧边与滑动装置的最近的那一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Z,就不会垂落到地上。一般床面的离地高度在40-60cm左右,所以Z只要小于40cm既可。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可以是纺织物或者编织物。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或者防护网的侧边具有弹性,上横杆升起之后,防护网或者防护网的侧边保持绷紧状态,给上横杆一个持续的向下的拉力。这样,可以使得上横杆与立柱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防止小孩自己打开降下护栏,因为小孩子的力气有限,而且需要向上拉,才能解开上横杆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小孩解开锁的唯一可能是蹲着向上前方推上横杆,所以,作为优选,立柱上的锁定装置包括勾或卡位,所述勾或卡位阻止上横杆的左端或者右端向上方或向床外方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与弹性绳索或弹簧相连,弹性绳索或弹簧另一头与对应立柱下端或下横杆的左端或右端相连。这样,弹性绳索或弹簧不仅能够防止小孩从防护网的侧边与立柱之间的缝隙中钻出来,也能给上横杆一个向下的拉力。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或勾或环或卡槽或卡位设有开口,所述绳索由开口进入卡扣或勾或环或卡槽或卡位。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与导轨或导杆直接或间接相连,在立柱上端设有一个可以开闭的挡块,上横杆左端或右端升起之后,闭上挡块,阻止上横杆左端或右端向下运动;或者是在上横杆左端或右端设有活动卡子,导轨或导杆上端设有卡位(例如凸起或凹陷或孔位),上横杆左端或右端升起之后,活动卡子卡在卡位上阻止上横杆左端或右端向下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与导轨或导杆相连,在上横杆左端或右端设有活动卡子,导轨或导杆上端设有卡位,上横杆左端或右端升起之后,活动卡子卡在卡位上阻止上横杆左端或右端向下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的锁定装置包括弯勾,弯勾上设有限位轨道或者弯勾参与构成限位轨道,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进入限位轨道之后或者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锁定装置进入限位轨道之后,需要最少变换一次运动方向之后才能出限位轨道。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锁定装置可以是卡勾(卡勾形状不限,卡勾包括较细部分和卡子,较细部分可以通过限位轨道之间的间隙,卡子卡在限位轨道外侧;所以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自身也可以构成一个卡勾,例如只要在上横杆左端或右端设置凹陷部分,那么凹陷部分就是较细部分,可以通过限位轨道,杆端没有凹陷的部分就是卡子,卡在限位轨道外侧),也可以是绳索,绳索一头与上横杆相连,一头与卡子相连,绳索可以通过限位轨道之间的间隙,卡子卡在限位轨道外侧。采用限位轨道的固定方式,可以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同时与左右立柱相连。
作为优选,在立柱上端设有弯勾,弯勾上设有限位轨道或者弯勾参与构成限位轨道,所述导杆或导轨与弯勾相连,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顺着导杆或导杆进入弯勾的限位轨道之后,需要最少变换一次运动方向之后才能出限位轨道。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设有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升起之后,与立柱上对应的环或勾或扣或卡位或卡子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设有搭扣,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与立柱上对应的锁定装置铰接之后,搭扣扣住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阻止其向上运动。
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上设有开口,还设有挡块或挡棍或插销或弹扣,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设有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由所述开口进入之后,再闭合挡块或挡棍或插销或弹扣。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或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的锁定装置包括挂扣(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钥匙扣,狗链挂扣,登山扣,D形快速挂等)。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勾或卡子,所述勾或卡子与上横杆铰接,所述勾或卡子带有扳手,扳动扳手,勾或卡子可以转动;立柱上设有对应的卡位,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勾或卡子进入卡位之后,扳动扳手转动勾或卡子,从而使勾或卡子不能从原路逃出卡位(是指不转动勾或卡子,勾或卡子不能从原路逃出卡位)。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勾或卡子与上横杆铰接,勾或卡子可以转动,并且可以相对于上横杆径向运动(径向是指与上横杆平行的方向);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勾或卡子与上横杆铰接,勾或卡子可以转动,并且可以相对于上横杆径向运动,所述勾或卡子与弹簧相连,弹簧设于上横杆上或上横杆内,弹簧给勾或卡子一个径向的推力或拉力。作为优选,锁好之后,所述勾的头部夹在导杆与立柱之间,或者勾在导杆的上端。
作为优选,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设有勾或卡子,所述勾或卡子与上横杆铰接,勾或卡子可以转动并且可以相对于上横杆径向运动;立柱上设有与勾或卡子对应的卡位,上横杆左端或右端的勾或卡子进入卡位并且转动或径向运动,从而与卡位锁合。
作为优选,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上设有开口;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的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进入所述开口之后,扳动扳手,使得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的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勾住或者卡住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左端或右端设有卡子,立柱上设有对应的卡槽;卡槽设有开口,开口小槽内大;卡子与上横杆铰接,卡子可以转动,转动时卡子面对卡槽开口的面可以变粗或变细,变细时可以通过卡槽开口进入卡槽内,然后转动卡子使之变粗就不能通过卡槽开口出来了。作为优选,卡子上设有扳手(扳手形状不限,只要设计得方便扳动操作就可以),方便转动操作。
作为优选,立柱上的锁定装置包括加盖勾,加盖勾包括上挡块和前挡块,阻止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向上前方运动。
作为优选,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环或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上设有开口,开口由大变小再变大,开口具有弹性。这样的开口比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的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略小,可防止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的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跑出来;作为优选,开口朝上。
为了防止上横杆升起之后左右横向移动,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设有横向卡位,立柱上设有与横向卡位对应的卡子,卡子卡住横向卡位,阻止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所述立柱上的卡子的内径小于横向卡位最大外径大于横向卡位最小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杆端的横向卡位是指,在上横杆杆端至少有一处比其他部位的杆径大或小,例如在杆端设有一个环,环的外径大于上横杆的杆径;或者在杆端设有一个圆球,圆球与杆端通过一个细棍相连,圆球径和上横杆杆径一样大,但是圆球直径大于细棍的直径;再例如在距离杆端顶点2cm位置设有一凹槽,凹槽处的杆径小于杆端顶点的杆径;再例如在杆端设有一T型卡子,T型卡子的头比杆大。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卡勾,卡勾与立柱铰接,转动卡勾,卡勾勾住上横杆。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装置包括U型扣,U型扣固定在立柱上,并且能够上下滑动,向下滑动扣住并锁定上横杆,向上滑动则开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7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9是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十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十一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十二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十三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十三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十四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十五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8是本发明第十五个实施例中导杆的细节图。
图中1.上横杆,2.左立柱,3.右立柱,4.导杆,5.导杆,6.下横杆,7.防护网,8.套环,9.防护网侧边,10.T形勾,11.卡扣,12.卡扣开口,13.圆形勾,14.弯勾,15.弯勾的下开口,16.弯勾,17.卡位,18.卡位开口,19.卡子杆,20.卡子的扳手,21.卡槽,22.卡槽,23.卡勾,24.卡勾,25.卡珠绳,26.绳子,27.挂勾,28.U形勾,29.环形勾,30.L形勾,31.加盖勾,32.挂勾,33.挂勾的横杆,34.挂勾的扳手,35.挂勾,36.卡勾,37.卡勾,38.活动挡,40.轴心,41.卡勾,42.托台,43.圆球,44.上横杆的横截面,45.挂勾,46.卡位,47.弯勾,48.弯勾的横杆,49.弯勾的扳手,50.导杆的连接杆,51.卡点,52.卡点,53.压簧,55.圆环,56.套筒,5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下横杆(6)两端分别与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连。防护网由防护网(7)构成,防护网的左侧边(9)与多个套环(8)相连,套环(8)与导杆(4)相连,套环可以顺着导杆上下滑动,套环外面包着塑料层,可以有效防止噪音,套环上设有弹簧开口,方便安装套在防护网侧边和导杆上。防护网右侧与左侧是对称的。导杆(4)、(5)分别固定在左右立柱上。防护网(7)的下边与下横杆相连,上边与上横杆(1)相连。图中上横杆(1)的左端升起之后通过锁定装置与左立柱(2)铰接,上横杆(1)的左端没有直接与导杆4相连,而是间接通过防护网的左侧边与导杆相连,这样上横杆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余地。上横杆右端也升起之后通过锁定装置与右立柱上端相连,并且带动防护网一起升起,构成一个立面。解开锁定装置,上横杆带动防护网落下,方便人的进出。图中的套环也可以是直接套在立柱上的,这样立柱自身就是导杆,就不需要另设导杆了。另外,防护网侧边缝制成布套筒,布套筒套在导杆或立柱上代替套环。采用不套筒的好处是更加美观没有缝隙。
在图2中,是上横杆左端和左立柱对应的锁定装置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2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上横杆(1)的左端设有T形勾(10),T形勾头大杆细(所以T形勾相当于一个横向卡位);左立柱(2)上设有卡扣(11),卡扣(11)的开口(12)由小变大,最小的部位恰好比T形勾的细杆部分略小,由于卡扣(11)具有弹性,所以T形勾(10)的细杆部分正好可以卡进卡扣之中,从而实现了上横杆左端与左立柱的铰接。卡扣由大变小再变大的开口可以阻止上横杆左端向上运动,T形勾的头部大于卡扣的内圈空隙,所以上横杆也不能左右移动。卡扣内设有防噪音的塑料。图1中的防护网(7)在垂直方向具有弹性,给上横杆一个向下的拉力,所以小孩自己很难解开上横杆与立柱的锁扣。此实施例中的卡扣由大变小再变大的开口和具有弹性的防护网,都可以防止上横杆向上运动,这两个特征,可以同时具备,也可以是只具备其中一个。另外,此实施例中的T形勾也可以换成普通的环形勾或弧形弯勾,立柱上对应的卡扣(11)也可以换成U形或L型勾,只要上横杆的勾和立柱的勾相连之后能够阻止上横杆左右和前后移动就可以。此例中,可以是先升起上横杆的一端并锁定之后再升起病锁定另一端;(如果防护网比较松一点,向下的拉力比较小)也可以是两端同时升起并且两端同时升起之后,搁置在左右立柱上的卡扣11上(卡扣11同时也是一个托台),如果将上横杆推入卡扣11需要比较大的力,那么可以先后分两次将上横杆左右两端摁入卡扣,如果将上横杆摁入卡扣11需要的力不是太大,则可以同时将上横杆两端同时摁入卡扣。
在图3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上横杆和立柱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3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上横杆(1)的左端设有圆形勾(13),圆形勾(13)头大杆细,弯勾(14)固定在左立柱(2)的上端,弯勾与立柱柱身共同构成了一个开口朝下的限位轨道,圆形勾(13)的细杆部分正好能够从弯勾(14)的下开口从下往上进入,再右拐,最后下行之后到达弯勾的内底部。同时,圆形勾的圆形头部大于弯勾的轨道间隙,所以限制上横杆左右挪动。这样,上横杆左端就与立柱之间铰接。解开上横杆下行轨道需要最少变换一次运动方向,所以对于婴幼儿来说很安全,婴幼儿自己不能解开。另外,为了更加保险,可以将限位轨道下行部分(弯勾的里圈)设计得具有弹性,并且正好比圆形勾的细杆部分略小,需要用力才能通过,反之,原路返回时也需要用力才能通过。
图4中,是在第二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上的弯勾的细节图。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弯勾的限位轨道只有半圈,弯勾(16)与立柱一起构成的限位轨道有一整圈多,从最里圈出来,需要向上、向左、向下、向右、向上、向左、再向下才能出来,所以更加安全。另外,弯勾(16)也可以设计成圆弧形。另外,此例中的弯勾也可以与图1中的导杆的上端相贯通,上横杆左端与导杆相连,顺着导杆进入弯勾的限位轨道。最后,此例中采用弯勾限位轨道的固定方式,上横杆左右两端可以同时升起并固定,不一定需要先升起一端再升起另一端。
图5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上横杆和立柱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5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固定在上横杆(1)左端的环形勾(29)可以套在左立柱上的U形勾(28)上,一条弹性绳索(图中没有画出)一端与上横杆(1)的左端相连,另一端与立柱下端或下横杆相连,弹性绳索给上横杆向下的拉力大小介于成年女性可以提起的最小拉力和小孩不能提起或向上推起的最大拉力之间,这样上横杆左端就被固定在了立柱上,不能前后左后上下移动了。另外,此例中的弹性绳索与防护网的侧边相连,绷紧的弹性绳索起到防止小孩从防护网侧边和立柱之间的间隙钻出来的作用,所以就不一定需要设置与防护网侧边相连的导杆了。(弹性绳索具有弹性的同时,也有一个最大延伸长度,也上横杆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候也正好是弹性绳索达到最大延伸长度的时候。这样,就算小孩用力拉防护网侧边,也不能把防护网侧边与立柱之间的间隙弄到足够大。例如,弹性绳索可以由两股组成,一股具有弹性,一股没有弹性,由没有弹性的这一股来限定上横杆可以上升的最高高度。在这个实施例中,如果防护网的弹力比较小,那么可以将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挂在左右立柱的U型勾上;如果防护网的弹力比较大,要将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挂在左右立柱的U型勾上,实际操作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可以先挂好一端再挂另一端会轻松很多。本实施例也可以是,上横杆左端或右端采用横向卡位(例如T形勾10或者圆形勾13)代替环形勾29;先挂好一端再挂另一端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单手拿左端挂左端,再挂右端;第二种双手握住上横杆,两端几乎同时升起,一端稍稍高点,一端稍稍矮点,先挂好较高的那一端,再挂较矮的那一端。此实施例中的U形勾同时也起到了一个竖向卡位的作用。
图6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6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固定在上横杆(1)上的L形勾(30)的水平部分可以正好由上往下进入到左立柱(2)上的有盖勾(31)的开口。从而使得上横杆左端无法上下左右前后移动(除了小开口的地方可能向上逃出之外)。为了更加安全,可以将上横杆(1)的左端与立柱下端通过一条弹性绳索相连(图中没有画出),或者图1中的防护网(7)具有弹性,给上横杆向下的拉力,使得小孩无法提起或者向上推起。因为护栏高度一般比小孩子肩部高或相仿,所以小孩很难向上提拉,唯一的可能是半蹲着用双手向上前方推上横杆,但是上横杆会被加盖勾的“小盖子”挡住不能向上运动。此实施例中的加盖勾和L形勾也可以是弧形的。
图7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7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图中,卡子的杆部分(19)的横截面是矩形;卡子的扳手(20)朝下时(图中所示),卡子的杆部分(19)比较粗的面(卡子的杆部分的横截面是矩形,矩形较长的那条边所在的面)对着开槽(17)的开口,不能通过卡槽(17)的开口(18)。卡子与上横杆(1)的左端铰接,并且扳动卡子的扳手(20),卡子的杆部分(19)可以转动。用手扳动卡子的扳手(20)大概90度之后,卡子的杆部分(19)较细的一个面(横截面矩形较短的那条边所在的面)就可以对着卡槽(17)的开口(18),并且正好能够通过。卡子的杆部分(19)通过卡槽(17)的开口(18)之后,将卡子的扳手(20)转动至朝下,这样卡子的杆部分(19)较粗的那个面对着卡槽开口,这样卡子的杆部分就卡在了卡槽里面不能出来(卡槽(17)的开口小,槽内大,槽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供卡子的杆部分转动)。
图8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8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所以图中卡槽(22)看起来稍稍有点窄,实际要比图中宽一点)。上横杆(1)左端设有卡槽(21),立柱(2)上有对应的卡槽(22),同样的,上横杆右端和右立柱也设有对应的卡槽。将上横杆两端升起搁在左右立柱对应的卡槽上,卡槽(21)卡入卡槽(22)之后,上横杆就不能前后左右下移动,只能向上运动。将卡槽上方的插销挡(23)向右插,挡住上横杆左端向上移动。卡槽(21)与卡槽(22)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和活动空间,使得上横杆左端升起右端处于低位的时候,两个卡槽之间不会卡死。另外,此案例中立柱上的卡槽22可以用挂勾代替;或者采用具有弹力的防护网代替插销挡(23)来防止上横杆向上运动;或者卡槽22的开口朝外(也就是立柱的正前方),卡槽21卡入之后,插销挡挡住上横杆阻止其向外运动;或者插销挡采用挡块代替,挡块固定在立柱上,通过转动或滑动来实现开闭。
图9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9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卡珠绳(25)与上横杆(1)的左端相连,卡珠绳上有若干个卡珠,卡珠比固定在立柱(2)上的卡勾(24)略大,卡珠绳的绳子可以正好通过卡勾(24)的开口,卡勾(24)所处高度高于上横杆所能上升的最高点,所以卡珠绳卡到卡勾上之后,上横杆就稳固地与立柱连在一起,只有一手向上提上横杆左端,使得卡珠绳保持松弛状态才能用另一只手将卡珠绳从卡勾中解开。此例中的卡勾也可以是带开口的卡扣;卡珠绳也可以是一条绳索与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卡子相连;只要与绳子相连的卡子比带有开口的卡扣大就可以。另外,此例中的卡勾也可以采用带有限位轨道的弯勾代替,绳子通过限位轨道进入弯勾里层,与绳子相连的卡子比限位轨道大,所以只要绳子进入限位轨道,卡子就始终都是卡在弯勾上的(例如弯勾可以设计成类似弹簧的螺旋形,一圈弹簧与另一圈弹簧之间的间隙就构成了限位轨道)。此外,此例中与上横杆相连的绳子和立柱上的卡勾可以对换,也就是说卡勾与上横杆相连,绳子与立柱相连。
图10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0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可以调节长度的绳子(26)一端与上横杆(1)左端相连,另一端与一个铁环相连。上横杆左端升起之后,绳子(26)依次从上往下绕过挂勾(27)、从下往上绕过28、最后与绳子相连的铁环挂在或卡在挂勾(32)上,绳子调节到合适长度,使得与绳子相连的铁环挂在或卡在挂勾(32)上时,上横杆左端正好上升到最高点。此例中的挂勾可以采用一个或若干个表面摩擦系数大的绑勾代替,另外与绳子相连的铁环采用较重的实心铁球代替,这样绳子可以直接缠绕在绑勾上,多缠绕几圈之后,就算实际下压上横杆绳子也不会松开。
图11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1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L形挂勾的横杆(33)与上横杆(1)左端相连,L形挂勾的扳手(34)可以转动,当上横杆左端上升到最高,L形挂勾的横杆(33)正好略高于与固定在立柱上的挂勾(35)的凹槽底部,并且正好能够横向(从右向左)插入挂勾(35)的凹槽中(也可以是,L形挂勾与上横杆杆端铰接,也可以沿着杆径方向左右滑动,就是说L形挂勾的横杆33是插在上横杆杆端横截面上面的,可以插的深也可以向外拔出来一截,但是不能完全拔出来,相当于一个插销),然后扳动L形挂勾的扳手(34),使之由图中的朝上位置变为朝下,这样就把上横杆的挂勾就勾住了立柱上的挂勾,两者连接在了一起。本实施例中的L形挂勾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一个圆环上焊接一条小铁杆,圆环套在上横杆杆端与之铰接,小铁杆相当于扳手,扳动扳手可以转动圆环使得小铁杆朝上开锁或者朝下锁合。另外,作为优选,图1中的防护网(7)的侧边设有一条魔术贴带子,魔术贴带子下端直接或间接与下横杆相连,魔术贴的勾面绕过上横杆左端,然后再往下回来粘在魔术贴毛面上,这样就可以调节防护网(7)的侧边的高度,从而可以调节限定上横杆左端可以上升的最高高度。
图12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2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卡勾(36)与上横杆(1)的左端相连,卡勾(37)固定在立柱上端,其上设有活动挡(38),当活动挡(38)抽起时,露出一个开口,卡勾(36)的横杆部分可以从这个开口卡入卡勾(37),然后活动挡(38)向下关闭开口。活动开口也可以设计成转动式的,图中活动挡(38)球形的那一端转动朝上的时候,卡勾(38)的开口开启;活动挡(38)球形的那一端转动朝下的时候,卡勾(38)的开口关闭。或者设计成弹扣式的,类似活动开口的钥匙扣或快速挂扣。本实施例中的活动挡(38)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倒U形,倒U形的一只脚直接与立柱相连,并且可以上下活动,向上拔起卡勾(37)开口露出来,向下活动则关闭卡勾(37)的开口。
图13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上横杆(1)的左端设有导环(39)套在导杆(4)上,升至最高点之后(高于图中挡棍(40)所处高度),固定在立柱(2)上端的活动挡棍(40)向右移动并且挡住导环(39)阻止其向下运动。本实施例中,导环(39)可以用一个球径大于上横杆杆径也大于导杆与立柱之间间隙的木球代替,上横杆左右两端分别夹在导杆与左右立柱之间的间隙中,由于有木球卡住,所以只能上下运动,不能左右横向运动。导杆与立柱之间的间隙实际构成一个轨道,导杆与立柱之间的间隙由大变小,在上端间隙比上横杆的杆径还要略小,导杆上端具有弹性并且表面摩擦系数大(例如导杆上端包有橡胶层),所以导杆与立柱上端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有弹性的卡子,上横杆升起之后稍稍用力向上提,可以将上横杆卡在左右轨道上端,然后再锁上挡棍。
图14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4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上横杆左端设有圆球(43),球径大于上横杆(1)的杆径,也大于托台(42)的内宽,所以上横杆左端放在托台上不会向右挪动。将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之后,搁放在左右立柱的托台上,图中导杆(4)的上端是高于托台的,这样可以挡住上横杆两端,使之不至于往外掉下来(如果导杆(4)的上端与托台一样高,那么升起上横杆搁放在左右立柱的托台上之后,需要用一只手稍稍用力上前推住,用另外一只手将上横杆两端先后锁定)。在立柱(2)上端设有卡勾(41)与立柱铰接,卡勾可以绕着轴心(40)转动,将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并且搁放在左右立柱的托台上之后,正时针转动卡勾(41),使之由上往下勾住上横杆(1),就算导杆的上端与托台一样高,被卡勾(41)勾住之后,上横杆就上下左右前后都不能挪动了。
图15中,是卡勾(41)转动勾住上横杆之后的细节图(从左往右看上横杆)。图中省略了圆球(43),上横杆的横截面(44)被卡勾勾住之后,只能朝下或者朝左(也就是立柱所在的方向)运动,但是这两个方向分别有托台和立柱挡住了,所以上横杆被锁定了。此实施例的好处是,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生产。第十三个实施例中,也可以用卡勾(37)或者倒置的U形卡勾代替卡勾(41),倒置的U形卡勾其中一个脚与立柱相连,并且可以像插销一样上下滑动,向上滑动的时候,倒置的U形卡勾另一个脚与托台之间的间隙变大,开口打开,上横杆升起之后通过这个开口进入托台上方倒置的U形卡勾下方,倒置的U形卡勾向下滑动,开口关闭,上横杆被封闭在了倒置的U形卡勾和托台之间。
图16中,是在第十三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用挂勾(45)代替了卡勾(41)。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图4)中,要将上横杆左右两端同时抬起并左右同时推入弯勾(16)中是比较费力的,特别是当防护网比较紧,给上横杆向下的拉力比较大的时候。所以,在第十四个实施例中,上横杆左右两端先升起搁置在托台(42)上,因为这个高度并不是上横杆的最高点,防护网还比较松,所以这个操作会比较轻松,然后再先后将上横杆左右两端分别推入挂勾(45)中(挂勾45实际上也是一个限位轨道)。当然,也可以选择一次性将上横杆两端升起并直接推入挂勾(45)中。圆球(43)的球径大于挂勾(45)的内宽,所以上横杆左端进入挂勾之后,不能向右运动。本实施例相对第三个实施例来说,好处在于,有了托台作为承接跳板,升起左端的时候,上横杆右端就不用处于低位(而是搁置在托台上),这样上横杆左端与立柱之间的铰接点的间隙不需要留的太大(上横杆锁好之后晃动小)。
图17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导杆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1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导杆(4)的上端通过导杆的连接杆(50)与立柱相连,并且导杆上端、导杆的连接杆和立柱构成了一个卡位(46);弯勾(47)包括弯勾的扳手(49)和弯勾的横杆(48),弯勾的横杆(48)与上横杆(1)左端相连,弯勾的扳手(49)可以以弯勾的横杆为轴心转动,当上横杆左端上升到最高,弯勾的横杆(48)正好略高于卡位(46)的凹槽底部,并且正好能够水平横向(从右向左)插入卡位(46)的凹槽中(也可以是,弯勾与上横杆杆端铰接,也可以沿着杆径方向左右滑动,就是说弯勾47的横杆48是插在上横杆杆端横截面上面的,可以插的深也可以向外拔出来一截,但是不能完全拔出来,相当于一个插销),然后向外将弯勾向外拔出来一截,再扳动弯勾的扳手(49),使之由图中的朝上位置变为朝下,最后再向里推回去(向右),推回去之后弯勾的扳手(49)的头部正好置于导杆的连接杆(50)的下方、并且夹在导杆(4)和立柱(2)之间的间隙中,这样弯勾的扳手(49)就被挡住不能自由的转动了;或者向外将弯勾向外拔出来一截,再扳动弯勾的扳手(49)(顺时针旋转大概10-170度,),最后再向里推回去(向右),推回去之后弯勾的扳手(49)的头部正好被挡在导杆上端的外侧,也就是说弯勾勾在了导杆上(弯勾的扳手(49)的头部距离凹槽的底部的高度2cm,而导杆顶端距离凹槽的底部的高度是3cm,所以扳手的头部被挡住转不回去,除非先将弯勾的扳手向外拉出来一段之后才能转回去朝上,才能再出卡位凹槽)。扳手头部可以夹在导杆导杆(4)和立柱(2)之间的间隙中(操作更难一些,但是更难解锁),也可以直接将弯勾勾在导杆上(操作更简单方便,适合小一点的宝宝),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这样的设计相对于图11中的第十个实施例更加安全,可以有效防止小孩自己开锁。此案例中,也可以将弯勾的扳手(49)的头部向外拔出(伸出),然后缩回插在导杆的连接杆(50)的上方、并且夹在导杆(4)和立柱(2)之间的间隙中(也就是直接勾在了导杆的上端),这种操作方式更简单;另外,可以设计一个弹簧,弹簧给弯勾一个向右的力,这样可以拉住弯勾,使得弯勾的扳手(49)的头部始终置于导杆的连接杆(50)的上方或者下方、并且夹在导杆(4)和立柱(2)之间的间隙中;或者是。设计弹簧的结构如下:弯勾的横杆(48)有一部分插在上横杆左端的孔中,露在外面的部分上设有卡点(51),卡点51外径大于上横杆左端的孔的孔径,插在里面的部分设有卡点(52),压簧(53)套在弯勾的横杆(48)上,其内径大于弯勾的横杆的杆径,但是外径小于上横杆左端的孔的孔径,也小于卡点(52)。另外,上横杆的右端可以设计成图5中的第四个实施例,上横杆右端先升起挂好,然后左端的弯勾(47)再升起并锁在左立柱上,左端锁好之后,右端是不能轻易取下来的,只有先将左端解锁并且降下之后右端才能降下来,因为右端要降下来必须首先向上抬起之后才能解开勾套,在左右两端都升起的状态,网子处于绷紧状态,要直接向上抬起上横杆右端必须使出很大的力气。本实施例相对于第四个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升降操作更加轻松简便,因为本实施例只需要将上横杆左端提起到比导杆的连接杆(50)略高,也就是比设计的最高点略高几毫米就能锁上了,而第四个实施例需要提到比U形勾(28)的顶端更高才能挂在U形勾(28)上,也就是说要提到比设计的最高点高2-3cm左右才行,这样要么操作很费力,要么只能把防护网设计的松弛一些,护栏升起之后网子很松弛。
图18中,是实施例十五中如何固定导杆的细节图。连接杆(50)的右端设有一个带孔圆环(55),导杆上端穿过圆环,连接杆左端依次穿过套筒(56)和立柱上略大于连接杆杆径的圆孔之后被螺母(57)锁住(连接杆左端设有螺纹),螺母锁紧之后,套筒的左端顶住了立柱,套筒的右端则顶住了导杆(套筒的内径略大于圆环的外径,所以不至于被圆环卡住而顶不到导杆),这样导杆就被锁紧了。

Claims (7)

1.一种护栏升降装置,包括左右立柱、固定在左右立柱上的导杆、防护网、下横杆、上横杆和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的下边与下横杆相连,下横杆与左右立柱相连,所述防护网的左右两个侧边与滑动装置相连,滑动装置与立柱或下横杆相连,防护网的上边与上横杆相连,上横杆通过防护网的左侧或右侧与滑动装置间接相连,防护网的左右两侧通过滑动装置向上滑动则展开,向下滑动则折叠起来;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设有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升起之后,与立柱上对应的环或勾或扣或卡位或卡子铰接,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上设有开口,还设有挡块或挡棍或插销或弹扣,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设有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由所述开口进入之后,再闭合挡块或挡棍或插销或弹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至少有一端升起之后通过所述锁定装置与对应的左立柱或右立柱铰接,然后另一端再升起与对应的立柱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或者防护网的侧边具有弹性,上横杆升起之后,防护网或者防护网的侧边保持绷紧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床外或朝斜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朝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具有弹性。
CN201520371073.1U 2014-11-16 2014-11-16 护栏升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29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82709.X 2014-11-1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82709.X Division 2014-11-16 2014-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2959U true CN204812959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061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7107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2959U (zh) 2014-11-16 2014-11-16 护栏升降装置
CN20152036097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2958U (zh) 2014-11-16 2014-11-16 护栏的升降装置
CN20152036097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2957U (zh) 2014-11-16 2014-11-16 护栏升降装置
CN20152040562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2960U (zh) 2014-11-16 2014-11-16 护栏的升降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097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2958U (zh) 2014-11-16 2014-11-16 护栏的升降装置
CN20152036097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2957U (zh) 2014-11-16 2014-11-16 护栏升降装置
CN20152040562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2960U (zh) 2014-11-16 2014-11-16 护栏的升降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2048129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9882A (zh) * 2018-11-22 2019-03-19 长安大学 大尺寸模型试验用斜拉桥拉索锚固及索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9464A (zh) * 2018-03-14 2018-06-12 南通九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服装车间的放置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9882A (zh) * 2018-11-22 2019-03-19 长安大学 大尺寸模型试验用斜拉桥拉索锚固及索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9489882B (zh) * 2018-11-22 2020-10-13 长安大学 大尺寸模型试验用斜拉桥拉索锚固及索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2960U (zh) 2015-12-02
CN204812957U (zh) 2015-12-02
CN204812958U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6911B2 (en) Child safety lift cord system for window coverings
CN204812959U (zh) 护栏升降装置
US20160222693A1 (en) Canopies and canopy support structures
CN203914227U (zh) 一种护栏的升降装置
US20110056000A1 (en) Anti-Climbing Flexible Panel on an Article of Child Clothing
CN204838763U (zh) 安全防护栏的升降的装置
CN105342208A (zh) 安全的护栏升降装置
US20070175504A1 (en) Tent assembly having a curtain and an umbrella frame
CN105011633A (zh) 一种护栏的升降的装置
CN204181288U (zh) 一种安全防护栏的升降装置
CN206860087U (zh) 一种具有闭锁装置的绝缘软梯头
CN203114154U (zh) 带锁止机构防攀爬爬梯
CN203914228U (zh) 一种护栏的升降装置
CN203914229U (zh) 一种护栏的升降装置
CN202653675U (zh) 多功能童床
CN102644438B (zh) 隐藏式爬梯
CN207383993U (zh) 一种儿童专用床栏
CN202611579U (zh) 隐藏式爬梯
CN201823187U (zh) 竖井救援机械装置
CN108590327B (zh) 一种新型帐篷钉
CN206334280U (zh) 一种折起式腿部灵活性训练工具
CN202386267U (zh) 一种床边护栏的升降装置
CN105041196B (zh) 一种伸缩脚锁扣调整机构
JP4853982B1 (ja) 緑のカーテン用ネット
CN203424543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的组装吊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