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7876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7876U
CN204807876U CN201520393394.1U CN201520393394U CN204807876U CN 204807876 U CN204807876 U CN 204807876U CN 201520393394 U CN201520393394 U CN 201520393394U CN 204807876 U CN204807876 U CN 204807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display device
microstructure
quantum d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33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俊豪
陈蔚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3933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7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7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78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背光模块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外壳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光源、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导光板,及与该导光板相叠接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量子点增强薄膜。该导光板具有朝向该光源的入光边、及连接该入光边而与该入光边共同围绕形成该导光板的边缘的围绕边,导光板于邻近该围绕边处形成有微结构区域。由此增加光线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的次数,激发出足够的补正光,并能解决背光模块发光区域周围会呈现蓝边或蓝化的问题。至于显示装置则包括有前述的背光模块、至少一个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能改善显示边缘色差现象的背光模块及运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量子点增强薄膜(QuantumDotEnhancementFilm,QDEF)是目前使用于背光模块,并用以使显示器的颜色呈现更精准的光学组件。其原理是在薄膜上设置数量相当多的两种量子点,并且以蓝光为背光光源,蓝光照射到两种量子点时会分别转换为红光及绿光,所产生的红光及绿光会与蓝光一同混色为白光,通过改变将蓝光转换为红光及绿光的比例,能使混色的效果更接近实际颜色,因而使得显示器的呈色更加精准。
参阅图1和图2,为一种现有的背光模块1,包括有背板11、连接于该背板11并与该背板11共同围绕出容置空间10的塑框12、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0中的导光板13、设置于该导光板13底面且位于该容置空间10中的量子点增强薄膜14、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0中的光源(图未示)、设置于该导光板13周围的反射件15、及彼此叠置于该导光板13上的多个光学膜片17。该背光模块1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会经由该导光板13传递,通过该多个光学膜片17的反射作用,使得光线自该导光板13穿透该量子点增强薄膜14时,还有机会被反射而再次穿透该量子点增强薄膜14,光线经过多次折射穿透该量子点增强薄膜14,经过混光作用产生补正光,再穿过该多个光学膜片17。另外,当光线经过该导光板13并被该反射件15反射时,会回到该导光板13内,并再次经过折射而穿透该量子点增强薄膜14产生补正光。
由于将该背光模块1的光源激发而产生补正光的过程中,该补正光的能量足够与否是取决于光线折射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14的次数,若是通过的次数越多,则会经过更多次的激发作用,使得补正光的能量较为足够,才能呈现精准的颜色。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达到高色彩饱和度并能改善显示边缘色差现象的背光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外壳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光源、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导光板、以及与该导光板相叠接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量子点增强薄膜。该导光板具有朝向该光源的入光边、连接该入光边而与该入光边共同围绕形成该导光板的边缘的围绕边、及形成于邻近该围绕边处的微结构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该背光模块以达到高色彩饱和度并能改善边缘色差现象的显示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多个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其中,该背光模块的该导光板具有出光面,所述光学膜片与该液晶面板是依序叠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通过该微结构区域的设置,可将光线反射,进而再次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增加光线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的次数,进而使在该导光板边缘的位置也能激发足够的补正光,提供高色彩饱和度,并解决该背光模块发光区域周围会呈现蓝边或蓝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效果,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示意图,说明一种现有的背光模块;
图2是局部示意图,辅助说明图1;
图3是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
图4是局部示意图,辅助说明图3;
图5是示意图,辅助说明图3,图中显示量子点增强薄膜的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截面形状为R型;
图6是俯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3和图5,图中显示无论该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截面形状为V型或R型,该多个第一微结构均呈长形延伸;
图7是俯视示意图,显示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的俯视状态,且该多个第一微结构呈现半球形的情形;
图8是示意图,说明该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排列密度是越靠近导光板的围绕边越密;
图9是示意图,说明该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深度或高度是越靠近该围绕边越深或越高;
图10是示意图,说明该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斜率是越靠近该围绕边越大;
图11是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
图12是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
图13是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第四实施例;
图14是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第五实施例;
图15是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第六实施例;
图16是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第七实施例;
图17是色差比较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在相反于该导光板的围绕边的一侧所测量的色差数据;以及
图18是色差比较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于该导光板的围绕边所测量的色差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图4和图6,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2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具有容置空间210的外壳单元21、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10中的光源22、安装于该容置空间210中的导光板23、以及与该导光板23相叠接且位于该容置空间210内的量子点增强薄膜24。另外,该背光模块2还包括设置于该导光板23周围的反射件25。
该外壳单元21包括背板211及围绕设置于该背板211周缘的边框212,该边框212具有与该背板211连接的延伸部213、及自该延伸部213与该背板211相间隔处朝向该容置空间210延伸的弯折部214,该弯折部214内侧具有朝向该导光板23的反射表面215,且该反射表面215是以光反射性材料所制成。
该导光板23包括朝向该光源22的入光边231、连接该入光边231而与该入光边231共同围绕形成该导光板23的边缘的围绕边232、第一表面233、与该第一表面233相对的第二表面234、位于该第一表面233且邻近该围绕边232的第一微结构区域235、以及位于该第一微结构区域235的多个第一微结构23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截面形状为V型,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排列密度均匀,且深度、高度及斜率相同。
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具有朝向该导光板23的第二表面234的导入面241、以及与该导入面241相对的光学面242。
特别说明的是,每一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截面形状不限于V型,例如每一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图5所示的R型,无论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截面形状为V型或R型,均如图6所示呈长形延伸;另外,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亦可呈现半球形,而该第一微结构区域235的俯视状态如图7所示呈现圆点状。又或者,该微结构区域235也可为粗糙表面。
此外,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排列方式不限于密度均匀且深度、高度及斜率相同等。如图8所示,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排列密度是越靠近该导光板23的围绕边232越密;如图9所示,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深度或高度是越靠近该导光板23的围绕边232越深或越高;如图10所示,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的斜率是越靠近该围绕边232越大。
再参阅图3、图4和6,在使用上,当该光源22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该导光板23传递至该反射件25时,由该反射件25所反射的光线,会再次进入该导光板23,当光线于该导光板23中传导时,通过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的设置可将光线反射,进而再次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增加该边框212所遮蔽区域的光线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次数,以产生足够的补正光,从而不但能提供高色彩饱和度,并能解决该背光模块2发光区域周围会呈现蓝边或蓝化的问题。
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2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在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是叠置于该导光板23的第一表面233上,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导入面241朝向该导光板23的第一表面233。由此当光线于该导光板23中传导时,亦能经由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的反射,而再次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同样可增加该边框212所遮蔽区域的光线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次数,以产生足够的补正光,从而也能达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2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在于该导光板23的该第一微结构区域235及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是位于该导光板23的第二表面234,并朝向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导入面241。由此在使用上同样能达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2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在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是叠置于该导光板23的第一表面233上,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导入面241朝向该导光板23的第一表面233。由此在使用上同样能达成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参阅图1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2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在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该光学面242也形成有由多个第二微结构244排列构成的第二微结构区域243,该导光板23的该第一微结构区域235是位于该第一表面233且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该第二微结构区域243相对应。特别说明的是,该多个第二微结构244的结构设计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236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在使用上不但能达成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且本实施例更可增加该边框212所遮蔽区域的光线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次数。
参阅图15,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2的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在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是叠置于该导光板23的第二表面234,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导入面241朝向该导光板23的第二表面234,且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光学面242也形成有由多个第二微结构244排列构成的第二微结构区域243,该导光板23的该第一微结构区域235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该第二微结构区域243相对应。特别说明的是,该多个第二微结构244的结构设计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第一微结构236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在使用上不但能达成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且本实施例更可增加该边框212所遮蔽区域的光线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次数。
参阅图16,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2的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在于该导光板23的围绕边232具有与该入光边231相对应的中央侧2321、以及分别位于该中央侧2321二端且与该入光边231二端相连接的两个旁侧2322,该导光板23的围绕边232的中央侧2321邻近位置处还设置有相平行且往该多个旁侧2322方向的长度渐增的多个第三微结构237,使得远离光源22的区域,其角落暗带的现象可以有效改善。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则是包括背光模块2、多个光学膜片3、以及液晶面板4。其中,该背光模块2可为如图3、图5、图8至图15所示的构造设计,该背光模块2的导光板23的第一表面233即为出光面,所述光学膜片3与该液晶面板4是依序叠置于该导光板23的该出光面233上方处。
进一步比较安装现有的背光模块的显示器与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2的显示装置在色差上的差异:参阅图1、图3及图17,图17是自该显示装置(显示器)与该导光板23的围绕边232相反的一侧所测量的色差比较图,图17中的横轴为自显示装置(显示器)边缘向内的距离,而纵轴则为CIE1976UCSu',安装现有的背光模块的显示器所呈现的数据表示为折线A1,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2的显示装置所呈现的数据表示为折线B1,折线A1的色差数据随着距离增加而快速增加,在12mm的范围内,色差数据是逐步上升到0.196,然而才上升到0.198,代表在此距离之前,靠近该导光板23的边缘区域,偏蓝的情况相当明显,而在此距离之后,越来越靠近该导光板23的中间区域,才有较黄的变化,不会有明显的偏蓝。反观折线B1,在4mm的范围内,色差数据已上升到0.196,到了12mm,色差数据就提高到0.198,之后就在0.198维持稳定。在图17中,菱形块的数值,就是在同一距离下,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2及没有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2的色差数据差值。
参阅图1、图3及图18,图18是自该显示装置的该导光板23的围绕边232所测量的色差比较图,图17中的横轴为自显示装置(显示器)边缘向内的距离,而纵轴则为CIE1976UCSv',安装现有的背光模块的显示器所呈现的数据表示为折线A2,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2的显示装置所呈现的数据表示为折线B2,折线A2的色差数据随着距离增加而快速增加,折线B2的色差数据是逐步上升到0.376,然而才上升到0.381,代表在此距离之前,靠近该导光板23的边缘区域,偏蓝的情况相当明显,而在此距离之后,越来越靠近该导光板23的中间区域,才有较黄的变化,不会有明显的偏蓝。反观折线B2,在5.5mm的范围内,色差数据已上升到0.376,到了12mm,色差数据就提高到0.381,之后就在0.381维持稳定。在图18中菱形块的数值,就是在同一距离下,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2及没有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2的色差数据差值。
综上所述,通过该导光板23或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微结构区域235、243及该多个第一微结构236、第二微结构244、第三微结构237的设置,可使由光源22所发出的光线及经由该反射件25所反射的光线,再次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增加光线通过该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次数,以产生足够的补正光,不但能提供高色彩饱和度,并能解决该背光模块2发光区域周围会呈现蓝边或蓝化的问题,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有背光模块、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和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外壳单元,具有容置空间;
光源,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导光板,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导光板具有朝向所述光源的入光边、连接所述入光边而与所述入光边共同围绕形成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的围绕边、和形成于邻近所述围绕边处的第一微结构区域;和
量子点增强薄膜,与所述导光板相叠接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背光模块的所述导光板具有出光面,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液晶面板是依序叠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域是位于邻近所述围绕边处且往所述导光板中心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域是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量子点增强薄膜是叠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域是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量子点增强薄膜是叠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量子点增强薄膜具有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导入面、以及与所述导入面相对且朝向所述外壳单元的光学面,所述量子点增强薄膜的所述光学面形成有由多个第二微结构排列构成的第二微结构区域,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域是与所述量子点增强薄膜的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域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域的多个第一微结构,且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排列密度是越靠近所述围绕边越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深度或高度是越靠近所述围绕边越深或越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斜率是越靠近所述围绕边越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围绕边具有与所述入光边相对应的中央侧、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央侧二端且与所述入光边二端相连接的两个旁侧,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围绕边的所述中央侧邻近位置处还设置有相平行且往所述多个旁侧方向的长度渐增的多个第三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单元包括背板和围绕设置于所述背板周缘的边框,所述边框具有与所述背板连接的延伸部、和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背板相间隔处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内侧具有至少一个反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单元是以光反射性材料所制成,以形成所述反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域为粗糙表面。
CN201520393394.1U 2015-06-09 2015-06-09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7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3394.1U CN204807876U (zh) 2015-06-09 2015-06-0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3394.1U CN204807876U (zh) 2015-06-09 2015-06-0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7876U true CN204807876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339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7876U (zh) 2015-06-09 2015-06-0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78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586A1 (zh) * 2015-06-09 2016-12-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量子点增强薄膜和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WO2016197587A1 (zh) * 2015-06-09 2016-12-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586A1 (zh) * 2015-06-09 2016-12-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量子点增强薄膜和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WO2016197587A1 (zh) * 2015-06-09 2016-12-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US9958593B2 (en) 2015-06-09 2018-05-01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042108B2 (en) 2015-06-09 2018-08-07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6350B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061496B (zh) 背光模组
CN20533401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0538408C (zh) 一种光栅及其背光模组
WO2012027294A1 (en) Illumination lightguid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CN102759803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090111584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에 포함되는 렌티큘러 시트
CN104698518A (zh) 棱镜片、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2927524B (zh) 混光件、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292055A (zh) 量子点增强薄膜和背光模块
CN103727452B (zh) 显示装置及其发光模块与导光板
CN103901528A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
CN104460109A (zh) 显示装置
CN104696876A (zh) 视角扩宽膜片和具有该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4807876U (zh) 显示装置
KR101188451B1 (ko)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292056A (zh) 背光模块
CN103105699A (zh) 光源设备、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KR2017007655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761829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KR20160066398A (ko) 프리즘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100880A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5067911U (zh) 显示装置
CN102486277B (zh) 背光源单元和使用它的影像显示装置
CN201845151U (zh) 一种液晶模组的光学膜片及一种液晶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