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3108U - 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03108U CN204803108U CN201520431513.8U CN201520431513U CN204803108U CN 204803108 U CN204803108 U CN 204803108U CN 201520431513 U CN201520431513 U CN 201520431513U CN 204803108 U CN204803108 U CN 2048031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section
- pipeline
- water
- sections
- seal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充气装置、出水导流管、气体环状工作室、进水导流管、充气输气管和浮体;太阳能电池和充气装置固定于浮体上方;太阳能电池通过电线与充气装置连接;气体环状工作室由四段同轴圆管段套装构成,由管壁和封板构成折返式气体通路;气体环状工作室外侧壁通过充气输气管与充气装置连接;气体环状工作室的上端与出水导流管下端连接;出水导流管浸没在水体中,其上端固定在浮体上;气体环状工作室的下端连接进水导流管。该装置结构简单、利用气团方式提高水体水位,实现水体提升流动、增氧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既能实现景观水体增氧净化水体流动循环功能,又能把水体提水到一定高度实现水体提升满足景观需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提升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对多种水体进行提升水体,实现水体的三维循环增氧、提升景观水域用水、使水体流动及水体水质得到净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泵行业中,水泵包括有离心泵、自吸泵、活塞式抽水泵、射流泵等多种水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水泵设备的机械运动或压缩流体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这时动能与压能均增大的液体经泵体出口沿排出管路输送出去,水泵的不停运行保障连续供水。如何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水体增氧量、降低投资、适用现在景观地形建设用水及水体净化等需求,同时使设备具有一定高度的扬程,还能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众多生产厂商和研究人员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缺点,本发明人在专利申请号200820110394.6名称为“三维水体循环增氧净化装置”的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气动提水装置。上述设计解决了以下问题:1、在微气泡提水过程中有效地增加了水体溶氧效果,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2、利用微气泡直接提升水体,大大减少了能量转换的损耗。微气泡发生器装置突出特点是大大降低了设备能耗,设备一般功率在30~1000瓦,电压在12~24伏左右,即可高效运行。3、采用了低能耗的微气泡发生系统后,由此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太阳能和风力作为动力源使设备正常高效运行。这在水体水质净化设备中的高效使用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目前对于人类生活环境改善的需求,加大了多种地形景观水体流动、增氧净化水质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对水体实现一定高度提升、不间断流动、使用清洁能源的提水设备的需求大量增加。为此,本发明人对以上专利的三维水体循环增氧净化装置进行了一些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利用气团方式提高水体水位,实现水体提升流动、增氧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大气泡形式的水体提升循环装置。该装置既能实现景观水体增氧净化水体流动循环功能,又能把水体提水到一定高度实现水体提升满足景观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包括太阳能电池、充气装置23、出水导流管17、气体环状工作室、进水导流管16、充气输气管5和浮体18;
该太阳能电池和充气装置23固定于浮体18上方;
该太阳能电池通过电线与充气装置23连接;
该气体环状工作室由四段同轴圆管段套装构成,依直径由小至大依次为:一号管段1、二号管段2、三号管段3和四号管段4;其中,一号管段1的上部外壁与相邻的二号管段2顶端用第一环形封板6封固;一号管段1位于环形封板6下方的管壁上设置镂空通孔14;一号管段1的下部外壁与三号管段3的底端用第二环形封板8封固;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有一段距离,构成第一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3;二号管段2的上部外壁与四号管段4的顶端用第三环形封板7封固;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有一段距离,构成第二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2;三号管段3与四号管段4之间构成的环形空间底部为开放的进水口11;
该四号管段4侧壁通过充气输气管5与充气装置23连接;
该一号管段1的上端与出水导流管17下端连接;该出水导流管17浸没在水体中,其上端固定在浮体18上;一号管段1的下端连接进水导流管16。
如上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板19、控制器20、蓄电池21、电路电缆线22和太阳能支架24;控制器20通过电路电缆线22分别与太阳能板19和蓄电池21连接;太阳能板19、控制器20和蓄电池21均固定在太阳能支架24上,太阳能支架24架设在所述浮体18上。
如上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优选地,所述气体环状工作室设置支架9、10来固定各管段。
如上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优选地,所述出水导流管17的内径与一号管段1相同,出水导流管17的长度为500~1000mm。
如上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优选地,所述镂空通孔14为多个且环绕一号管段1的管壁设置,镂空通孔14的孔径为15~35mm,水平间距为>0~30_mm。
如上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优选地,所述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长度分别为250~500mm、100~300mm、100~400mm和100~500mm,一号管段内径为100~500mm、二号管段~四号管段的内径分别逐次在一号管段内径上增加30~100mm,所述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的距离为50~300mm,所述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的距离为30~100mm。
如上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优选地,所述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长度之比为35∶25∶22∶30;一号管段内径与长度之比为20∶35;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内径之比为200∶235∶270∶305;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的距离与二号管段的长度之比为1∶50;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的距离与三号管段的长度之比为30∶22。
如上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优选地,所述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长度分别为350mm、250mm、220mm和300mm,一号管段内径为200mm、二号管段~四号管段的内径分别逐次在一号管段内径上增加35mm,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的距离为50mm,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的距离为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该装置中,太阳能电源使充气设备产生的气体经充气输气管进入气体环状工作室内,该气体环状工作室的结构使气流运动发生三次折返,小气包在折角空间内聚和逐渐形成直径为100~500mm的大气团,大气团具有较大的浮力向上推动水体涌动喷出,实现提升水体到更高处。此装置可以通过增加出水导流管的长度连接到景观地形水体较高水位处,实现在景观水体中的流动。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使用的是大气泡气团驱动水体,在工作管段的大气泡气团驱动水体底部的水上升可以使水体溶氧率提高,使水体增大溶氧效率,从而达到充分溶氧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大气泡气团发生系统,利用气体的能量的集聚产生大气泡气团直接提升水体,大大减少了能量转换的损耗。大气泡气团的气体环状工作室设计突出特点:一是大大降低了设备能耗,设备一般功率在30~1000瓦,电压在12~24伏左右,即可高效运行;二是由此低能耗的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太阳能和风力作为动力源使设备正常高效运行,充分利用蕴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的太阳能和风力作为能源。所以,其设备运行无须能源费用,设备结构简单、无须操作人员,从而降低了运行费用。
4、本实用新型与加压水喷射装置结构的曝气设备相比,由于使用了产生大气泡气团的气体环状工作室,使结构大为简化,有效地避免了工作时通道堵塞的情况,确保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体环状工作室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体环状工作室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体环状工作室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气流运行轨迹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水流运行轨迹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气体环状工作室最小直径管段2、气体环状工作室次小直径管段3、气体环状工作室次大直径管段4、气体环状工作室最大直径管段5、充气输气管6、第一环形封板(管段1和2之间封板)7、第三环形封板(管段2和4之间封板)8、第二环形封板(管段1和3之间封板)9、气体环状工作室支架(上部支架)10、气体环状工作室支架(下部支架)11、气体环形工作室进水口(气体环状工作室环形空间4-4开口)12、第二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管段3顶部与环形封板7空间)13、第一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管段2底部与环形封板8空间)14、方形镂空通孔(环绕管段1)15、气体团16、进水导流管17、出水导流管18、环形浮体1-1、气体成团空间(管段1内空间)2-2、气体工作室环形空间(管段1和2之间)3-3、气体工作室环形空间(管段2和3之间)4-4、气体工作室环形空间(管段3和4之间)19、太阳能电池板20、控制器21、蓄电池22、电路电缆线23、充气设备24、太阳能系统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优点能更明显被了解,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
如图1所示,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充气装置23、出水导流管17、气体环状工作室、进水导流管16、充气输气管5和浮体18。
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板19、控制器20、蓄电池21、电路电缆线22和太阳能支架24。控制器20通过电路电缆线22分别与太阳能板19和蓄电池21连接。太阳能板19、控制器20和蓄电池21均固定在太阳能支架24上,太阳能支架24架设在所述浮体18上。蓄电池21通过电线与充气装置23连接。
太阳能板的功率一般在35瓦,电压在12伏左右,即可高效运行。
气体环状工作室由四段同轴圆管段套装构成,依直径由小至大依次为:一号管段1、二号管段2、三号管段3和四号管段4。支架9、10来固定各管段。四个管段之间围成2-2、3-3和4-4三个环形空间,一号管段1内的空间是气体成团空间1-1。
一号管段1的上部外壁与相邻的二号管段2顶端用第一环形封板6封固。环绕一号管段1位于环形封板6下方的管壁上设置若干镂空通孔14,镂空通孔14的孔径为25mm,水平间距为20mm。一号管段1的下部外壁与三号管段3的底端用第二环形封板8封固。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有一段距离,构成第一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3。二号管段2的上部外壁与四号管段4的顶端用第三环形封板7封固。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有一段距离,构成第二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2。三号管段3与四号管段4之间构成的环形空间底部为开放的进水口11。
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长度分别为350mm、250mm、220mm和300mm,一号管段内径为200mm、二号管段~四号管段的内径分别逐次在一号管段内径上增加35mm,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的距离为50mm,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的距离为30mm。
四号管段4侧壁连接充气输气管5与充气装置23连接。
一号管段1的上端与出水导流管17下端连接。出水导流管17的内径与一号管段1相同,出水导流管17的长度为1000mm。出水导流管17浸没在水体中,其上端固定在浮体18上。一号管段1的下端连接进水导流管16。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置于水中,出水导流管17顶部的环形浮体18使整个太阳能气团提水循环增氧装置垂直浮于水面。太阳能充气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起动充气设备产生有压气体;有压气体经过充气输气管5进入气体环状工作室环形空间4-4内,在环形空间4-4和3-3的顶部的第二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2集聚,此后顶部空间的水位下降;当水位下降至气体环状工作室管段2的底部第一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3时,在环形空间3-3和4-4内集聚的有压空气通过管段2的底部第一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3进入环形空间2-2内到达其顶部集聚;此后气体又通过环绕管段1开有的长方形镂空通孔14进入管段1的气体成团空间1-1内而产生空气团15上升到出水导流管17内。此时气体环状工作室环形空间4-4内因有压气体集聚使下降的水位由于气体成团排出后使得气体环状工作室进水口11补充水体上升,此时空气团15上升又使进水导流管16内的水体随之上升通过气体成团空间1-1达到出水导流管17内在顶端喷出,同时又有水体通过环形封板8上升到2-2环形空间流入1-1内,至此形成一次气团动力提水过程。此后再次通过气体的输入、集聚、流动、形成气团后上升喷出又完成一次上述气团动力提水过程。在每次气体的输入、集聚、流动、形成气团的同时,由于水体已经流动起来又能始终保持水体的连续流动。这样就实现了景观水体的连续流动和循环。
图5所示为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气流运行轨迹。充气装置23产生的有压气体通过充气输气管5进入环形空间4-4(所示箭头方向),气体在4-4和3-3的顶部第二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2集聚,当第二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2内集聚的有压空气逐步增多致使4-4和3-3的水位下降,当达到管段2的底部时(所示箭头方向),有压气体通过管段2的底部第一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3进入环形空间2-2内在其顶部集聚;此后气体又通过环绕管段1的长方形镂空通孔14(所示箭头方向)进入管段1内的气体成团空间1-1内而产生空气团15上升到出水导流管17内(所示箭头方向)。
图6所示为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水流运行轨迹。由于管段1的气体成团空间1-1内而产生空气团15上升到出水导流管17内(所示箭头方向)后,使得气体环状工作室进水口11(所示箭头方向)补充水体上升,此时空气团15上升又使进水导流管16内(所示箭头方向)的水体随之上升通过气体成团空间1-1达到出水导流管17内(所示箭头方向)在顶端喷出。同时,在环形空气室的水体也随着有压气体排出的通道路径以及管段1开有的长方形镂空通孔14(所示箭头方向)流入到气体成团空间1-1后进入出水导流管17内。
该设备太阳能板的功率35瓦,电压12伏,水量为40立米/小时。
应用事例一:在相对封闭的水域中,将实施例1所述太阳能气团提水循环增氧装置置于水域中,通过装置连续提升水域中底部水体到水面与大气接触实现增氧,同时向四周扩散,底部水体得到补充,实现在封闭的水域中对水体的增氧净化功能。
应用事例二:在开放水域中,直接营造悬浮人工湿地通过实施例1所述装置的运行,把水域中水体提升到悬浮湿地进水处,实现湿地中水体增氧流动、湿地水体过滤、植物有效吸收等作用,实现水域中水体的人工循环流动,从而改善水体中的温度、溶解氧等静态分层现象,促进上下层水体交换,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实现抑制藻类繁殖、激活并强化水体自净机能的目的。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8)
1.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充气装置(23)、出水导流管(17)、气体环状工作室、进水导流管(16)、充气输气管(5)和浮体(18);
该太阳能电池和充气装置(23)固定于浮体(18)上方;
该太阳能电池通过电线与充气装置(23)连接;
该气体环状工作室由四段同轴圆管段套装构成,依直径由小至大依次为:一号管段(1)、二号管段(2)、三号管段(3)和四号管段(4);其中,一号管段(1)的上部外壁与相邻的二号管段(2)顶端用第一环形封板(6)封固;一号管段(1)位于环形封板(6)下方的管壁上设置镂空通孔(14);一号管段(1)的下部外壁与三号管段(3)的底端用第二环形封板(8)封固;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有一段距离,构成第一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3);二号管段(2)的上部外壁与四号管段(4)的顶端用第三环形封板(7)封固;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有一段距离,构成第二环形折返式气体通路(12);三号管段(3)与四号管段(4)之间构成的环形空间底部为开放的进水口(11);
该四号管段(4)侧壁通过充气输气管(5)与充气装置(23)连接;
该一号管段(1)的上端与出水导流管(17)下端连接;该出水导流管(17)浸没在水体中,其上端固定在浮体(18)上;一号管段(1)的下端连接进水导流管(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板(19)、控制器(20)、蓄电池(21)、电路电缆线(22)和太阳能支架(24);控制器(20)通过电路电缆线(22)分别与太阳能板(19)和蓄电池(21)连接;太阳能板(19)、控制器(20)和蓄电池(21)均固定在太阳能支架(24)上,太阳能支架(24)架设在所述浮体(18)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环状工作室设置支架(9、10)来固定各管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导流管(17)的内径与一号管段(1)相同,出水导流管(17)的长度为500~10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通孔(14)为多个且环绕一号管段(1)的管壁设置,镂空通孔(14)的孔径为15~35mm,水平间距为>0~30_mm。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长度分别为250~500mm、100~300mm、100~400mm和100~500mm,一号管段内径为100~500mm、二号管段~四号管段的内径分别逐次在一号管段内径上增加30~100mm,所述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的距离为50~300mm,所述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的距离为30~10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长度之比为35∶25∶22∶30;一号管段内径与长度之比为20∶35;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内径之比为200∶235∶270∶305;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的距离与二号管段的长度之比为1∶50;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的距离与三号管段的长度之比为30∶2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管段~四号管段的长度分别为350mm、250mm、220mm和300mm,一号管段内径为200mm、二号管段~四号管段的内径分别逐次在一号管段内径上增加35mm,二号管段(2)的下端距第二环形封板(8)的距离为50mm,三号管段(3)的上端距第三环形封板(7)的距离为3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31513.8U CN204803108U (zh) | 2015-06-19 | 2015-06-19 | 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31513.8U CN204803108U (zh) | 2015-06-19 | 2015-06-19 | 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03108U true CN204803108U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458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3151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3108U (zh) | 2015-06-19 | 2015-06-19 | 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03108U (zh) |
-
2015
- 2015-06-19 CN CN201520431513.8U patent/CN2048031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689936T3 (es) | Proceso de transesterificación que utiliza un reactor de circulación de aire | |
CN101676226A (zh) | 三维水体循环增氧净化装置及方法 | |
CN203999113U (zh) | 一种脉冲曝气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mbr膜系统 | |
CN102050543B (zh) | 生态浮岛式池塘净水方法 | |
CN203577655U (zh) | 一种循环微泡发生装置 | |
CN207608427U (zh) | 一种集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微纳米气泡反应器 | |
CN105110551A (zh) | 一种高溶氧曝气结合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 |
CN206486356U (zh) | 一种使小型景观水体运动的装置 | |
CN204803108U (zh) | 一种太阳能式水循环增氧装置 | |
CN205627679U (zh) | 一种溶氧仪 | |
CN207062112U (zh) | 微生物净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6955798U (zh) | 浅层砂过滤器 | |
CN206635102U (zh) | 滤床的通风供氧系统和滤床系统 | |
CN214422343U (zh) | 一种可控化光能驱动移动曝气浮岛 | |
CN206009085U (zh) | 一种自动控制喷淋装置 | |
CN201785220U (zh) | 一种气水射流器以及气包水射流式膜物理清洗装置 | |
CN201458807U (zh) |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设备 | |
CN208500534U (zh) | 生态增氧净化一体式处理系统 | |
CN208440367U (zh) | 生态浮岛机器人 | |
CN210974319U (zh) | 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6462098U (zh) | 城市内河河岸绿化带免电力浇灌系统 | |
CN203788924U (zh) | 增氧机 | |
CN108887225B (zh) | 超声波气雾旋发生器及气雾溪机 | |
CN108675469A (zh) | 生态浮岛机器人 | |
CN204710084U (zh) | 一种卧式液硫槽尾气氧化吸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