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8634U -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 Google Patents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8634U
CN204798634U CN201420724189.4U CN201420724189U CN204798634U CN 204798634 U CN204798634 U CN 204798634U CN 201420724189 U CN201420724189 U CN 201420724189U CN 204798634 U CN204798634 U CN 204798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ixed part
rat
spliced eye
electrod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41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麟鹏
裴培
刘骐鸣
刘璐
许培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王麟鹏
裴培
刘骐鸣
刘璐
许培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麟鹏, 裴培, 刘骐鸣, 刘璐, 许培金 filed Critical 王麟鹏
Priority to CN2014207241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8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8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86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该电刺激装置包括电刺激器、两个电极固定座及能将电刺激器与电极固定座电连接的电极线,其中电极固定座包括:以中心对称方式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螺钉限位孔的绝缘固定部;固设在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的电极插接部,该插接部中心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设置在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的导电接触部,该接触部的上端穿过固定部并与电极插接孔相连,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穿过大鼠颅骨后与大鼠硬脑膜相接触;与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固定部紧固在大鼠颅骨上的螺钉。本实用新型能将刺激电极稳固安装在大鼠颅骨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极易脱落且难以控制电极下插深度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动物模型的电刺激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背景技术
大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动物,其繁殖速度快,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是生物医学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偏头痛是人类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有限,制约了研究人员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对偏头痛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尚缺乏公认可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但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是电刺激硬脑膜伤害性感受器诱导的脑膜神经源性非特异性炎症,最能模拟人类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在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的反复硬脑膜电刺激与偏头痛反复发作性的临床特征最为相似。因此,通过电刺激器和刺激电极反复刺激大鼠颅脑中的硬脑膜区域,从而模拟出偏头痛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对于帮助研究人员对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研究,并最终攻克偏头痛这一人类高发病症,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现有技术中有关电刺激硬脑膜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模型的研究由于受到电极固定装置的限制,多数是在大鼠麻醉状态下进行,无法实现反复电刺激。即使有少数研究者将刺激电极固定后能够实现反复电刺激造模实验,但其技术方案往往存在较多缺陷。
例如,通过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一种大鼠颅脑刺激电极及其导线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技术方案是将两根连接有导线2的“L”形金属电极1沿大鼠颅骨中线一前一后插入颅骨中,再通过导线接口3与电刺激器(附图中未示出)相连,从而形成电刺激回路。
首先,由于两根电极1插入大鼠颅骨的深度不明确,如果过浅会无法接触到硬脑膜,如果过深则容易损伤硬脑膜及血窦,因此无法保证硬脑膜电刺激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验的成功率较低。
其次,两根电极1插入大鼠颅骨后,是通过直接在颅骨上拧3、4个螺钉,再用自凝牙托水泥(由自凝牙托粉与自凝牙托水按比例混合后形成)覆盖并凝固后加以固定的(附图中未示出)。在此操作过程中,由于颅骨表面光滑,因此在颅骨上直接拧螺钉,手术操作难度较大,若先通过电钻辅助钻螺孔,又容易导致孔径过大而固定不牢,并且螺钉拧入颅骨内部分及颅骨上保留部分的长度难以准确控制,因此再用自凝牙托水泥附着其上固定电极的效果会比较差。
同时,由于电极1插入颅骨的方式是先将“L”形电极1的竖向一端插入颅骨后,再将电极1的横向一端所连接的导线2沿颅骨表面从大鼠皮下引出,因此手术创伤较大,伤口容易感染。
另外,由于“L”形电极1插入颅骨的方式并非垂直式,非垂直性插入的电极1易受大鼠头部活动的影响,进行电刺激时容易松动而导致接触不良,并且两根导线2从大鼠皮下引出并汇合于导线接口3的方式不够轻便灵活,因大鼠的活动量大,后续的电刺激实验中研究人员又可能会反复抓握大鼠或插拔电极,极易导致大鼠损伤出血而死亡或导致电极及导线脱落,因此所安装电极的稳固性和轻便性较差,不适宜同一实验对象长期、反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大鼠颅脑电刺激实验过程中刺激电极容易脱落并且难以精确控制刺激电极下插深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该电极固定座包括:
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
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
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所述大鼠的硬脑膜相接触;
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颅骨上。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为中空金属管。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金属管的外径为0.5~0.8mm,内径为0.2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上从所述固定部下端面至该接触部下端的长度为1.9~2.1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电极固定座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包括帽部和与所述帽部一体成型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能够相配合地插入所述电极插接孔。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绝缘固定部为圆盘形状,并且该绝缘固定部的直径为1cm,厚度为2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螺钉限位孔的直径为1.5~1.7mm,数量为3或4个。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螺钉的尺寸规格为M1.4×3mm。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该电极固定座包括:
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
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
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插入所述大鼠的硬脑膜;
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颅骨上。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为中空金属管。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金属管的外径为0.5~0.8mm,内径为0.2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上从所述固定部下端面至该接触部下端的长度大于2.1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电极固定座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包括帽部和与所述帽部一体成型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能够相配合地插入所述电极插接孔。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绝缘固定部为圆盘形状,并且该绝缘固定部的直径为1cm,厚度为2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螺钉限位孔的直径为1.5~1.7mm,数量为3或4个。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螺钉的尺寸规格为M1.4×3mm。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包括电刺激器、两个电极固定座以及用以将所述电刺激器与所述电极固定座电连接的电极线,其中所述电极固定座包括:
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
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
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所述大鼠的硬脑膜相接触;
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颅骨上。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为中空金属管。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金属管的外径为0.5~0.8mm,内径为0.2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上从所述固定部下端面至该接触部下端的长度为1.9~2.1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电极固定座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包括帽部和与所述帽部一体成型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能够相配合地插入所述电极插接孔。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绝缘固定部为圆盘形状,并且该绝缘固定部的直径为1cm,厚度为2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螺钉限位孔的直径为1.5~1.7mm,数量为3或4个。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螺钉的尺寸规格为M1.4×3mm。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包括电刺激器、两个电极固定座以及用以将所述电刺激器与所述电极固定座电连接的电极线,其中所述电极固定座包括:
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
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
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插入所述大鼠的硬脑膜;
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颅骨上。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为中空金属管。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金属管的外径为0.5~0.8mm,内径为0.2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上从所述固定部下端面至该接触部下端的长度大于2.1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电极固定座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包括帽部和与所述帽部一体成型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能够相配合地插入所述电极插接孔。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绝缘固定部为圆盘形状,并且该绝缘固定部的直径为1cm,厚度为2mm。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螺钉限位孔的直径为1.5~1.7mm,数量为3或4个。
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中,所述螺钉的尺寸规格为M1.4×3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中,以垂直方式插接于电极插接孔中的刺激电极,可通过绝缘固定部上的螺钉限位孔和螺钉稳固安装在大鼠颅骨上而不易脱落,并且能够严格、精确地限定导电接触部穿过大鼠颅骨后接触到或者插入大鼠硬脑膜时的下插深度,因此有效保证了大鼠硬脑膜电刺激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2、由于可将螺钉通过螺钉限位孔辅助定位后紧固到大鼠颅骨上,因此降低了定位手术操作的难度,减小了手术创伤,并且由于螺钉与绝缘固定部上的螺钉限位孔严格匹配,易于控制螺钉拧入颅骨内部分及颅骨上保留部分的长度,因此刺激电极的安装稳固性较高。
3、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可以方便地在刺激电极与电极插接孔之间进行插拔操作,不进行电刺激实验时可将刺激电极从电极插接孔中轻轻拔出,不仅解放了大鼠颈部,而且反复插拔也不会对大鼠造成二次伤害,减小了后续实验操作对大鼠造成的创伤及痛苦,并且方便了研究人员对大鼠模型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如抓握、固定颈部、颈部穴位针刺治疗等,从而能够实现在大鼠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对其长期、反复地进行电刺激实验。
4、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采用了绝缘固定部内嵌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大鼠硬脑膜相接触或插入硬脑膜的导电接触部的方式,因此,不仅可以实现电刺激硬脑膜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也可实现对大鼠颅脑硬脑膜内特定脑区、核团的电刺激,还可通过将导电接触部设置成中空金属管的方式,向大鼠硬脑膜表面或硬脑膜内的脑区注入炎症介质或者其它生物、化学溶液来建立相应的实验模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大鼠颅脑刺激电极及其导线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10包括:
绝缘固定部11,该绝缘固定部11上以绝缘固定部11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110,本实施例中,绝缘固定部11为直径1cm、厚度2mm的圆盘形状有机玻璃片,并且该绝缘固定部11的螺钉限位孔110的数量优选为3个,该螺钉限位孔110的直径可为1.5~1.7mm,但并非以此为限,绝缘固定部11可由其它尺寸、形状的绝缘材料体制成,螺钉限位孔110的数量也可以是4个,只要螺钉限位孔11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即可有效实现紧固作用,螺钉限位孔110的孔径大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或限位孔的数量略作调整;
电极插接部12,该电极插接部12可通过粘结剂粘接或一体化成型的方式固定设置在绝缘固定部11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12的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120,用以垂直地插接从电刺激器引出的刺激电极。本实施例中,该电极插接部12可由绝缘材料制成,该电极插接孔120的孔壁可由内径小于等于1mm、长度为1cm的金属套管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
导电接触部13,该导电接触部13设置在绝缘固定部11下端面中心位置处,导电接触部13的上端穿过绝缘固定部11并与电极插接孔120的孔壁相连接,并且导电接触部13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大鼠的硬脑膜相接触或者插入大鼠的硬脑膜,本实施例中,导电接触部13可由外径为0.5~0.8mm,内径为0.2mm的中空金属管制成,当导电接触部13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大鼠的硬脑膜相接触的情况时,导电接触部13上从绝缘固定部11下端面至导电接触部13下端的长度将严格限定为1.9~2.1mm,本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得出,对于绝大多数体重为250g左右的实验用大鼠而言,由于个体差异及硬脑膜具有一定弹性,在上述设定的长度范围内,导电接触部13的下端能够有效接触到大鼠的硬脑膜但不会刺破硬脑膜,当导电接触部13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插入大鼠的硬脑膜的情况时,导电接触部13上从绝缘固定部11下端面至导电接触部13下端的长度可设定为大于2.1mm;
螺钉(附图中未示出),螺钉的数量和尺寸与螺钉限位孔110相匹配,用以与螺钉限位孔110相配合将绝缘固定部11紧固在大鼠颅骨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与螺钉限位孔110的数量和尺寸相匹配,螺钉的数量为3个,尺寸规格为M1.4×3mm,即:螺钉的公称直径为1.4mm,公称长度为3mm,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电极固定座10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14,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14包括帽部141和与帽部141一体成型的插入部142,该插入部142能够相配合地插入电极插接孔120,以便在不进行电刺激实验时,保护电极插接孔120,以防止其被污物堵塞或被氧化,同时也可防止污物顺着电极插接孔120进入大鼠颅脑内造成颅内感染,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以垂直方式插接于电极插接孔中的刺激电极,可通过绝缘固定部上的螺钉限位孔和螺钉稳固安装在大鼠颅骨上而不易脱落,并且能够严格、精确地限定导电接触部穿过大鼠颅骨后接触到或者插入大鼠硬脑膜时的下插深度,因此有效保证了大鼠硬脑膜电刺激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同时,由于可将螺钉通过螺钉限位孔辅助定位后紧固到大鼠颅骨上,因此降低了定位手术操作的难度,减小了手术创伤,并且由于螺钉与绝缘固定部上的螺钉限位孔严格匹配,易于控制螺钉拧入颅骨内部分及颅骨上保留部分的长度,因此能够在确保电极的安装稳固性较高的前提下而不无意识地伤及大鼠硬脑膜和血窦。
同时,可以方便地在刺激电极与电极插接孔之间进行插拔操作,不进行电刺激实验时可将刺激电极从电极插接孔中轻轻拔出,不仅解放了大鼠颈部,而且反复插拔也不会对大鼠造成二次伤害,减小了后续实验操作对大鼠造成的创伤及痛苦,并且方便了研究人员对大鼠模型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如抓握、固定颈部、颈部穴位针刺治疗等,从而能够实现在大鼠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对其长期、反复地进行电刺激实验。
另外,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了绝缘固定部内嵌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大鼠硬脑膜相接触或插入硬脑膜的导电接触部的方式,因此,不仅可以实现电刺激硬脑膜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也可实现对大鼠颅脑硬脑膜内特定脑区、核团的电刺激,还可通过将导电接触部设置成中空金属管的方式,向大鼠硬脑膜表面或硬脑膜内的脑区注入炎症介质或者其它生物、化学溶液来建立相应的实验模型。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包括:
电刺激器20、两个电极固定座10以及用以将电刺激器20的输出接口21与两个电极固定座10电连接的电极线30,其中电极固定座10可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电极线30可为专用的面包线,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已经对电极固定座10的结构和优点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将不再赘述。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首先,取一只雄性SD大鼠(SD大鼠为大鼠的一个品系,其毛色白化,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药效及GLP实验),体重为250±10g,麻醉后固定于大鼠立体脑定位装置上,并调节门齿托的高度,使大鼠的前、后囟处于同一水平面。随后,经常规消毒后,从大鼠两耳连线中点处逐层切开皮肤、肌肉,分离骨膜后彻底暴露出大鼠颅骨,并用3%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擦拭暴露出的大鼠颅骨表面以减少出血。接下来,以大鼠颅中线冠状缝交叉点前2~4mm为前界,并以大鼠颅中线冠状缝交叉点后6~8mm为后界,用台式牙科钻头沿颅中线间隔一定距离钻开两个直径约为1mm的圆孔,从而暴露出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这两个圆孔可称为内刺激孔。然后,可将两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极固定座10的导电接触部13一前一后地分别垂直插入上述预先钻好的内刺激孔中,再分别于绝缘固定部11的3个螺钉限位孔110内拧入螺钉,螺钉的尺寸规格严格限定为与螺钉限位孔110的孔径以及绝缘固定部11的厚度相匹配,从而在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前提下,螺钉主体部分能够全部拧入大鼠颅骨,但不会伤及硬脑膜。最后,可再用自凝牙托水泥覆盖两个电极固定座10和暴露出的大鼠颅骨,仅保留两个电极固定座10上的电极插接孔120不被牙托水泥覆盖,并将电极保护帽14的插入部142插入电极插接孔120内,待手术后今大鼠恢复一周时间。
手术后大鼠恢复满一周之后,便可开始进行电刺激造模实验。电刺激实验前,先将电极保护帽14从电极插接孔120内轻轻旋转拔出,再将电极线30输出端的两个针状金属电极31分别轻轻旋转垂直地插入两个电极插接孔120内,并将电极线30输入端的针状金属接头32插入电刺激器20的输出接口21,从而形成电刺激回路。待电刺激实验完毕后可再将两个针状金属电极31分别从两个电极插接孔120内轻轻旋转拔出,并将电极保护帽14重新插回电极插接孔120内。
待确定电极线30与电极固定座10和电刺激器20均连接完好后,可先将电刺激器20输出的电流强度调至最低,随后打开电刺激器20的开关,并将电流强度调至2~2.5mA,脉冲宽度调至250~500μs,频率调至1Hz,开始进行适应性预刺激,以检查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是否完好,判断电刺激回路是否通畅,以及确定合适的电流刺激强度。适应性预刺激阶段的刺激时间可设定为5~10秒,当观察发现大鼠出现节律性点头动作时,可证明电刺激回路已经成功建立。
适应性预刺激结束后,便可开始正式电刺激。进行正式电刺激时,可将电刺激器20输出的电流强度设定为2~2.5mA,脉冲宽度调至250~500μs,频率调至15~25Hz,波形设为方波,电刺激时间设定为10~20分钟,当观察发现大鼠出现头部节律性颤抖、过度修饰、甩头、后爪挠头等行为学表现或呈低头闭目蜷缩状时,则可在保证电刺激回路通畅且大鼠持续呈现上述行为学表现的前提下,以大鼠能够耐受的最低电刺激强度为电刺激参数建立电刺激硬脑膜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模型。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以垂直方式插接于电极插接孔中的刺激电极,可通过绝缘固定部上的螺钉限位孔和螺钉稳固安装在大鼠颅骨上而不易脱落,并且能够严格、精确地限定导电接触部穿过大鼠颅骨后接触到或者插入大鼠硬脑膜时的下插深度,因此有效保证了大鼠硬脑膜电刺激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同时,由于可将螺钉通过螺钉限位孔辅助定位后紧固到大鼠颅骨上,因此降低了定位手术操作的难度,减小了手术创伤,并且由于螺钉与绝缘固定部上的螺钉限位孔严格匹配,易于控制螺钉拧入颅骨内部分及颅骨上保留部分的长度,因此能够在确保电极的安装稳固性较高的前提下而不无意识地伤及大鼠硬脑膜和血窦。
同时,可以方便地在刺激电极与电极插接孔之间进行插拔操作,不进行电刺激实验时可将刺激电极从电极插接孔中轻轻拔出,不仅解放了大鼠颈部,而且反复插拔也不会对大鼠造成二次伤害,减小了后续实验操作对大鼠造成的创伤及痛苦,并且方便了研究人员对大鼠模型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如抓握、固定颈部、颈部穴位针刺治疗等,从而能够实现在大鼠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对其长期、反复地进行电刺激实验。
另外,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了绝缘固定部内嵌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大鼠硬脑膜相接触或插入硬脑膜的导电接触部的方式,因此,不仅可以实现电刺激硬脑膜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也可实现对大鼠颅脑硬脑膜内特定脑区、核团的电刺激,还可通过将导电接触部设置成中空金属管的方式,向大鼠硬脑膜表面或硬脑膜内的脑区注入炎症介质或者其它生物、化学溶液来建立相应的实验模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座包括:
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
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
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所述大鼠的硬脑膜相接触;
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颅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部为中空金属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的外径为0.5~0.8mm,内径为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部上从所述固定部下端面至该接触部下端的长度为1.9~2.1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座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包括帽部和与所述帽部一体成型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能够相配合地插入所述电极插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固定部为圆盘形状,并且该绝缘固定部的直径为1cm,厚度为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限位孔的直径为1.5~1.7mm,数量为3或4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尺寸规格为M1.4×3mm。
9.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包括电刺激器、两个电极固定座以及用以将所述电刺激器与所述电极固定座电连接的电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座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电极固定座。
10.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座包括:
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
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
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插入所述大鼠的硬脑膜;
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颅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部为中空金属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的外径为0.5~0.8mm,内径为0.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部上从所述固定部下端面至该接触部下端的长度大于2.1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座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包括帽部和与所述帽部一体成型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能够相配合地插入所述电极插接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固定部为圆盘形状,并且该绝缘固定部的直径为1cm,厚度为2m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限位孔的直径为1.5~1.7mm,数量为3或4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尺寸规格为M1.4×3mm。
18.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包括电刺激器、两个电极固定座以及用以将所述电刺激器与所述电极固定座电连接的电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座采用如权利要求10至17任一所述的电极固定座。
CN201420724189.4U 2014-11-28 2014-11-28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98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4189.4U CN204798634U (zh) 2014-11-28 2014-11-28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4189.4U CN204798634U (zh) 2014-11-28 2014-11-28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8634U true CN204798634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83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418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98634U (zh) 2014-11-28 2014-11-28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863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9193A (zh) * 2016-02-26 2016-07-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电阻抗测量头皮和颅骨的电极装置
CN107029346A (zh) * 2017-04-25 2017-08-11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固定锚
CN107198826A (zh) * 2017-05-16 2017-09-26 于生元 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及建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9193A (zh) * 2016-02-26 2016-07-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电阻抗测量头皮和颅骨的电极装置
CN107029346A (zh) * 2017-04-25 2017-08-11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固定锚
CN107198826A (zh) * 2017-05-16 2017-09-26 于生元 大鼠上矢状窦电刺激模型及建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4446A (zh)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ATE485860T1 (de) Mrt-sicheres implantierbares medizinprodukt
CN100558426C (zh) 可植入的片型视神经微刺激电极
DK1444004T3 (da) Elektrisk nervestimulationssystem og fremgangsmåder
CA207260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ranial electrotherapy
AT11956U1 (de) Elektrisches stimulationsgerät
JP2016527055A (ja) 電気刺激システムのリードのためのリードアンカーを製造かつ使用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04798634U (zh)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JP2000140132A (ja) 神経叢用カテ―テル装置
CN105194798A (zh) 一种肌电生物反馈刺激按摩仪
CN204033333U (zh) 一种可被自动识别的多用途神经丛刺激针
CN206007802U (zh) 植入式迷走神经双通道刺激装置
Hoebel Electrode-cannulas for electrical or chemical treatment of multiple brain sites
CN206675815U (zh) 一种手环
CN103372262A (zh) 用于电神经阻滞的新的电极、电极布置和电刺激方法
CN209137759U (zh)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半植入式经皮穴位电刺激仪
CN203970669U (zh) 人工耳蜗预弯电极
CN102430202A (zh) 一种痉挛肌温热治疗仪
CN210145300U (zh) 一种电针治疗仪贴片
CN220125354U (zh) 一种用于动物耳穴电刺激的针灸夹
Kawakita Role of the polymodal receptors in acupuncture analgesia of the rat
CN215230282U (zh) 一种电针灸康复治疗仪
CN203001689U (zh) 深部脑刺激电极
CN208574009U (zh) 电子艾灸按摩贴
KR20120126140A (ko) 한방 국소마취방법 및 한방 국소마취용 기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Pei Pe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Go Through Formalities of Regist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1

Address after: 100010 Beijing city Dongcheng District Backstreet Gallery No. 2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attach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

Address before: 100079, No. 7, building 3, Rainbow City, 4-1101,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Wang Linpeng

Patentee before: Pei Pei

Patentee before: Liu Qiming

Patentee before: Liu Lu

Patentee before: Xu Peiji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