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7927U -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7927U
CN204797927U CN201520318196.9U CN201520318196U CN204797927U CN 204797927 U CN204797927 U CN 204797927U CN 201520318196 U CN201520318196 U CN 201520318196U CN 204797927 U CN204797927 U CN 204797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il
housing
folder lip
nail bin
suturing n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181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郁
缪忠尉
初岩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HEHENG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HEHENG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HEHENG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HEHENGR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181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7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7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7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包括壳体、推钉装置、传动装置、钉仓和出钉装置以及缝合钉。其中,钉仓用于存放缝合钉,钉仓上设有出钉口,出钉口与推钉装置连通。出钉装置与钉仓连接,用于将钉仓内的缝合钉压出至推钉装置中。传动装置与推钉装置连接并提供驱动力,用于驱动推钉装置沿着平行于被缝合伤口表面的方向将缝合钉推出,对待缝合伤口表皮下真皮层进行水平缝合。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缝合伤口时,采用水平于缝合表面的皮下缝合方式,避免伤及表皮组织,美化愈合后的伤口。且缝合钉由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可被人体代谢吸收,愈合后无需拆钉,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以及患者的痛苦。

Description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背景技术
皮肤缝合是外科手术最基础的手术类型。早在公元二世纪,希腊人就开始使用缝线来缝合皮肤,最早缝线是由动物肠制成的、后来天然缝合材料皮革、马毛、亚麻、棉和丝绸开始使用。利用缝线对伤口进行缝合存在操作不便,缝合效率低的缺点。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金属钉缝合器已在临床手术大量应用,其工作原理与订书机的原理基本相同,在手术过程通过推钉器的作用,使钉仓内缝合钉被击发出来,缝合钉垂直刺入皮肤切口两边表皮,金属钉变形固定切口两边的表皮组织,实现皮肤缝合。缝合器的诞生让手工缝合升级为机械缝合,使得外科手术操作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医生工作强度。
但是,金属钉缝合器的使用还存在以下问题:金属钉垂直穿透表皮对伤口进行缝合,对表皮有一定损伤;伤口愈合过程中多有红肿等炎症反应,愈合后会留下蜈蚣疤;且由于缝合钉为金属材质,伤口愈合后需要拆除金属钉。此外,金属钉缝合器缝合时,被缝合组织易滑脱,伤口缝合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损伤表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该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包括壳体、推钉装置、传动装置、钉仓和出钉装置以及缝合钉。其中,钉仓设置在所述壳体之内,用于存放缝合钉,钉仓上设有出钉口,出钉口与推钉装置连通。出钉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之内,与钉仓连接,用于将钉仓内的缝合钉压出至推钉装置中。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之内,与推钉装置连接并提供驱动力,推钉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之内,用于沿着平行于被缝合伤口表面的方向将缝合钉推出,对待缝合伤口表皮下真皮层进行水平缝合。
其中,所述缝合钉呈U形,所述缝合钉的两端设有向内弯曲的倒钩,所述缝合钉由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推钉装置包括滑套和滑针,所述滑套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滑针可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套内,所述滑针的一端是尖刃,所述滑针的两侧为卷边,所述滑针上设有凸起的卡座,所述卡座与所述卷边围成一个用于容纳所述缝合钉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具有供所述缝合钉出入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滑针的尖刃的一端。
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手柄、凸轮和曲柄。所述手柄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手柄上设有V型孔。所述凸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凸轮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凸轮所在平面的第一凸台,所述V型孔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上,以使所述手柄传动所述凸轮的转动,所述凸轮的另一端设有沿着所述凸轮所在平面延伸而出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呈圆形。所述曲柄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曲柄的一端设有U型卡口,所述U型卡口与所述第二凸台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凸轮传动所述曲柄转动,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滑针连接,以使所述曲柄传动所述滑针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其中,所述凸轮上、所述第一凸台所在的一端设有曲颈。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所述凸轮转动时,所述曲颈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限位台和所述第二限位台往复运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限位台末端、所述壳体的内侧还设有反音格,所述曲颈向壳体的内侧运动到所述第二限位台的端部后敲击到所述反音格。
其中,所述出钉装置包括定位带和发条弹簧。所述壳体内设有方形槽,所述发条弹簧呈对称马鞍形,所述发条弹设置在所述方形槽内,所述发条弹簧的马鞍面朝向所述钉仓的方向。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贯穿所述方形槽,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与所述钉仓相通,所述定位带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并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所述定位带包括推块和导向条,所述推块固定在所述导向条的一端,所述推块用于推动所述钉仓内的缝合钉,使所述钉仓出钉,所述导向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发条弹簧处,以通过发条弹簧的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所述定位带的推块把所述缝合钉从所述钉仓压出。
其中,所述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左侧设有左夹唇,所述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右边设有右夹唇,夹唇的顶端设有防滑齿。使用时,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相互配合夹持伤口两边待缝合皮肤的表皮。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盖合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左夹唇、所述右夹唇的外侧,所述保护盖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插入在所述滑套中,以防止所述钉仓内的缝合钉脱落。所述保护盖的外侧设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上设有一个楔形凸起,所述导向条上、靠近所述推块的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使用前,所述楔形凸起插入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中,以调整所述推块在所述钉仓内的位置。
其中,所述手柄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底面和对称的两个侧壁,所述V型孔设有两个,所述两个V型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上。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一个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包括长臂和短臂,所述短臂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长臂与所述手柄的按压部的内表面挤压,以控制所述手柄复位。
其中,所述手柄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所述夹持部设有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的底部是一马鞍面,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夹持部通过所述马鞍面与所述凹槽同轴配合而夹持在所述壳体两侧。所述左夹唇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左侧,所述右夹唇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右侧,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将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支撑分开。所述U型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向内凸出形成压块,所述压块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的位置对应,当转动所述手柄时,所述U型开口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压块分别挤压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以克服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而使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闭合。
其中,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钉仓的位置处设有一个计数孔,用于观察所述钉仓内缝合钉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推钉装置,该推钉装置能沿平行于被缝合伤口表面的方向将缝合钉推出,并缝合在皮肤表皮之下,即对真皮层进行缝合,避免伤及皮肤表皮组织,美化愈合后的伤口。并且,由于缝合钉使用的是生物降解材料,在伤口愈合后可被人体代谢吸收,因而可以免去了拆钉的烦恼,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以及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实施方式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下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下壳头部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上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上壳头部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使用的缝合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滑套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滑针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头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传动装置、出钉装置装配结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出钉装置的推块实施方式的结构及导向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在缝合过程时左夹唇、右夹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左夹唇、右夹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头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推钉装置、出钉装置、钉仓和保护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缝合时与表皮组织、真皮组织的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缝合过程中出钉前的推钉装置、缝合钉、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的位置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缝合过程中出钉时的推钉装置、缝合钉、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的位置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缝合过程中出钉后的推钉装置、缝合钉、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该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包括壳体1、推钉装置2、传动装置3、钉仓4以及出钉装置5。具体地,推钉装置2设置在壳体1之内,该推钉装置2用于沿着平行于被缝合伤口表面的方向将缝合钉8推出,并缝合在皮肤表皮之下,其中,缝合钉8为人体可吸收式缝合钉。传动装置3与推钉装置2连接,用于传动推钉装置2将缝合钉8推出至待缝合的皮肤的皮下。钉仓4设置在壳体1之内,该钉仓4用于存放缝合钉8,钉仓4上设有出钉口41,出钉口41与推钉装置2连通。出钉装置5设置在壳体1之内,与钉仓4连接,用于将钉仓4内的缝合钉8压出至推钉装置2中。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推钉装置2,该推钉装置2能沿平行于被缝合伤口表面的方向将缝合钉8推出,并缝合在皮肤表皮之下,即对真皮层进行缝合,使得在缝合皮肤的时候,皮肤的表皮不会受损伤,美化了伤口愈合效果。并且,由于缝合钉8使用的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因而,在伤口愈合后可被人体代谢吸收,免去了拆钉的烦恼,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以及患者的痛苦。
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请参阅图2至图5,上壳11内设有多个定位柱110,下壳12内设有多个定位套120,上壳11和下壳12通过定位柱110和定位套120的配合进行固定。壳体1上,出钉的一端为头部,与头部相对的另一端为尾部。设定使用过程中,壳体1朝上的面为第一面100,壳体朝下的面为第二面101。壳体1的头部设有出钉孔121和缝合孔122,钉仓4紧邻着出钉孔121并沿着壳体1的第一面100的内表面设置。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出钉孔121、缝合孔122以及钉仓4均设在下壳12上。
缝合钉8由生物降解材料制成,例如,对二氧环己酮、乙交酯、L-丙交酯、D-丙交酯、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均聚物、共聚物或以上聚合物的共混物等制成。请参阅图6,该缝合钉8呈U形,具体为U型开口马蹄形结构,缝合钉8的两端设有向内弯曲的倒钩81,具体地,该倒钩81呈楔形。此外,钉仓4的顶部还设有导向筋42,导向筋42卡住缝合钉8的U形开口,从而限定缝合钉8的方向。
推钉装置2紧邻出钉孔121设置,并沿着壳体1的第二面122的内表面设置,具体地,在壳体1内设有一个出钉槽123,用于安装推钉装置2。本实施例中,钉仓4和推钉装置2垂直,出钉孔121设在钉仓4和推钉装置2垂直相交处,且该出钉孔121位于推钉装置2的端部。推钉装置2推出的内装有缝合钉8的滑针22从出钉孔121穿出,而进入出钉孔121与缝合孔122之间的皮肤。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该推钉装置2包括滑套21和滑针22,滑套21固定在壳体1内,该滑套21的材质为医用304不锈钢。出钉槽123设置在下壳12上,该滑套21上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止逆台211,出钉槽123上设有限位槽1231,滑套21通过止逆台211与限位槽1231配合固定。
滑针22的材质也是医用304不锈钢,该滑针22可滑动安装在滑套21内。具体地,该滑针22为长条片状,该滑针22的两侧为卷边221,滑针22上设有凸起的卡座222,该卡座222具体设在两个卷边221之间,卡座222呈八字形,该卡座222与卷边221形成一个用于容纳缝合钉8的容纳腔223。具体而言,卷边221的内侧的高度略高于缝合钉8的厚度,以确保缝合钉8能顺利导入滑针22内部,两卷边221之间的间距小于缝合钉8的宽度,以防止缝合钉8从滑针22内脱落。凸起的卡座222用来定位缝合钉8的U型的底部。滑针22的端部设有尖刃224,该尖刃224对称设在滑针22上具有卷边221的两侧。容纳腔223上设有供缝合钉8出入的开口2231,该开口2231设在滑针22的尖刃224的一端。
请参阅图10,传动装置3包括手柄31、凸轮32和曲柄33。
手柄31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手柄31上设有V型孔310。手柄31包括按压部311和夹持部312,按压部311和夹持部312相连。按压部311包括按压底面3110和对称的两个侧壁3111,V型孔310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3111上,并且,该V型孔310位于壳体1内。壳体1内安装有一个第一复位弹簧34,具体地,该第一复位弹簧34是一个扭簧,其包括长臂341和短臂342,该扭簧的中心套在下壳的定位套120的外侧。壳体1内设有一个定位槽124,短臂342设置在该定位槽124内,从而固定在壳体1内。长臂341与手柄31的按压部311的内表面挤压接触,以控制手柄31复位。按压手柄31的时候,第一复位弹簧34发生弹性形变,手柄31的按压部311向壳体1内运动,即朝向壳体1的第一面100运动,松开手的时候,第一复位弹簧34恢复形变,使手柄31的按压部311向壳体1外运动。
此外,该手柄31还包括夹持部312,夹持部312设有U型开口3121,U型开口3121的底部是一马鞍面,壳体1上设有一个凹槽102,夹持部312通过马鞍面与凹槽102同轴配合而夹持在壳体1的两侧。
凸轮32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部,具体地,该凸轮的32中间部位设有圆孔320,该圆孔320套在下壳12的定位套120的外侧,并可绕定位套120自由转动。凸轮32的一端设有垂直于凸轮32所在平面的第一凸台321,本实施例候中,第一凸台321设有两个,分别对称设在凸轮32的两面上,两个V型孔310分别套接在两个第一凸台321上,以使手柄31传动凸轮32的转动。凸轮32的另一端设有沿着凸轮32所在平面延伸而出的第二凸台322,第二凸台322呈圆形。具体地,在该凸轮32上、第二凸台322的两侧凹陷形成两个凹槽323。
曲柄33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部,举例而言,该曲柄33的中间部位设有圆孔330,该圆孔330套在下壳12的定位套120的外侧,并且可以绕着该定位套120自由转动。曲柄33的一端设有U型卡口331,该U型卡口331与第二凸台322活动连接,以使凸轮32传动曲柄33转动,具体地,该U型卡口331的开口部套在第二凸台322外,从而由第二凸台322传动曲柄33。U型卡口331的两个端部则伸入到凸轮的两个凹槽323内,确保凸轮32与曲柄33的连接的稳定。曲柄33的另一端与滑针22连接,以使曲柄33传动滑针22在滑槽21内滑动。本实施例中,曲柄33与滑针22的连接方式具体为:滑套21上设有一个长条形的通槽212,滑针22上设有一个通孔225,滑针22安装在滑套21内时,该通孔225从通槽212内露出,曲柄33上与U形卡口331相对的另一端则伸入到滑针22的通孔225内,与滑针22配合。当曲柄33转动的时候,曲柄33的该端部会带动滑针22相对于滑套21进行滑动,滑针22滑动的范围是该滑针22上的通孔225从通槽212的一端到通槽212的另一端。
具体而言,凸轮32上、第一凸台321所在的一端设有曲颈324。本实施例中,该曲颈324的顶端还设有三角形导向头3240,壳体1内部设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台103和第二限位台104,凸轮32转动时,曲颈324的三角形导向头3240沿着第一限位台103和第二限位台104往复运动,壳体1内部、第二限位台104末端、壳体1的内侧还设有反音格105,反音格105呈U形,当三角形导向头3240向壳体1内侧运动,运行到第二限位台104末端时,曲颈324由拉伸状态复位,三角形导向头3240敲击到反音格105,并发出“咔嗒”声,以提升器械操作者——完成了一次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击发缝合。
请参阅图10和图11,出钉装置5包括定位带51和发条弹簧52。
壳体1内设有方形槽125,发条弹簧52呈对称马鞍形,发条弹簧52设置在方形槽125内,发条弹簧52的马鞍面朝向钉仓4的方向。方形槽125的深度略大于发条弹簧52的高度。壳体1内还设有导向槽126,导向槽126连接在钉仓4的与出钉口41相对的另一端,导向槽126的一端与钉仓4相通,另一端则延伸至壳体1的尾部,并贯穿方形槽125。定位带51设置在导向槽126内,并可沿导向槽126滑动。定位带51挤压发条弹簧52,使得发条弹簧52被拉长,从而提供给定位带51一个恒定的反作用力,确保在器械操作过程中,把缝合钉8推出钉仓4的力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定位带51包括推块510和导向条511。推块510固定在导向条511的一端,推块510用于推动钉仓4内的缝合钉8,使钉仓4出钉。具体地,推块510与导向条511的固定方式是:该推块510具体呈马蹄形,推块510的两侧面的中间部位开设有推块导向槽5100,导向条511与推块510连接的一端设有U型口5110,该U型口5110的两端向内部延伸形成卡钩5111,U型口5110安装在推块510的推块导向槽5100内,并通过卡钩5111进行卡扣固定。钉仓4的两侧壁上还设有定位带导向槽43,导向条511相对于推块导向槽5100向外凸出,该凸出部分与钉仓4内的定位带导向槽43配合来限定定位带51在钉仓4内的运行轨迹。导向条511的另一端延伸至发条弹簧52处,以通过发条弹簧52的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定位带51的推块510把缝合钉8从钉仓4压出。
为了使缝合过程中可以有效夹紧伤口两边的待缝合组织,提高伤口缝合稳定性,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左侧设有左夹唇70,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右边设有右夹唇71,夹唇的顶端设有防滑齿700,在缝合过程中以此抓紧伤口两边待缝合组织的表皮,防止脱落。使用时,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相互配合夹持伤口两边待缝合皮肤的表皮,如图12所示。
具体地,左夹唇70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左侧,右夹唇71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右侧,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73,第二复位弹簧73用于将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支撑分开。手柄31的U型开口312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向内凸出形成压块3122,压块3122的位置分别与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的位置对应,当转动手柄31时,U型开口3121发生形变以使压块3122分别挤压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以克服第二复位弹簧73的弹力而使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闭合。
举例而言,请参阅图13,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与壳体1的固定结构如下:下壳12的头部外侧设有与左夹唇70配合的左卡槽127。上壳11的头部外侧设有与右夹唇71配合的右卡槽117。左卡槽127的下面设有带限位翻边的左半圆柱128,右卡槽117的下面设有带限位翻边的右半圆柱118,左半圆柱128和右半圆柱118配合,用以固定控制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张开的第二复位弹簧73。
左夹唇70上设有左转轴701和设在左转轴701一侧的左定位孔702,左定位孔702扣入下壳12的外侧的左卡槽127,左卡槽127边的凸台开口上端的尺寸小于左夹唇70轴直径,确保左夹唇70不会从下壳12脱落,并且可绕左转轴701自由旋转。同样,右夹唇71上设有右转轴711和设在右转轴711一侧的右定位孔712,右定位孔712扣入上壳11的外侧的右卡槽117,右卡槽117边的凸台开口端上端的尺寸小于右夹唇71轴直径,确保右夹唇71不会从上壳11脱落,并且可绕右转轴711自由旋转。
第二复位弹簧73为扭簧,其包括一个中心孔730,该第二复位弹簧73通过其中心孔730套在闭合后下壳12的定位套120外,定位套120下端有个直径大于第二复位弹簧73的中心孔730的凸台1200,使得第二复位弹簧73定位防脱。左夹唇70上还设有左定位槽703,右夹唇71上还设有右定位槽713,第二复位弹簧73的两臂左定位槽703和右定位槽713挤压变形而压紧接触。
壳体1上设有保护盖6,保护盖6盖合在壳体和左夹唇70、右夹唇71的外侧。该保护盖6为葫芦型扣罩,其正面开有对称的透视窗60,请再参阅图1。保护盖6的背面内轮廓与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闭合后的外形相似,两侧有对称向内的两个三角形定位片61,用以限位闭合后的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请参阅图14和图15,保护盖6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条62,该限位条62呈长方形,使用前,限位条62穿过下壳12的缝合孔122和出钉孔121插入在滑套21中,确保缝合钉8被限定在钉仓4内,防止钉仓4内的缝合钉8脱落。保护盖6的外侧向后方设有限位带63,限位带63上设有一个楔形凸起630,在壳体1上设有保护盖插孔106,导向条511上、靠近推块510的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5112,定位孔5112可以是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多种形状。使用前,楔形凸起630通过保护盖插孔106插入其中一个定位孔5112中,固定定位带51,以调整推块510在钉仓4内的位置。
壳体1上、对应于钉仓4的位置处设有一个计数孔107,用于实时观察钉仓4内缝合钉8的数量。
在使用该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时,首先拔去保护盖6,使楔形凸起630从定位带51的定位孔5112中拔出,并使限位条62从滑套21内拔出。定位带51在发条弹簧52的弹力作用下,定位带51的推块510向前推钉仓4内的缝合钉8,使得最前端一枚缝合钉8离开钉仓4,从钉仓4口进入滑套21内。
用组织镊90提起待缝合伤口两边的表皮组织91,把缝合器头端埋入待缝合的伤口内,保持缝合器的缝合钉8出钉方向与被缝合组织表面平行,如图16所示。
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按压手柄31,使手柄31的按压部311向壳体1内运动,而手柄31夹持部312的U型开口3121的侧壁上的压块3122与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外侧的受压面接触,随着手柄31的进一步按压,左夹唇70和右夹唇71克服第二复位弹簧73弹力分别沿左转轴701和右转轴711转动直至闭合,在此过程,左夹唇70好右夹唇71上的防滑齿700夹紧待缝合伤口两边的表皮组织91,并把待缝合的皮下真皮组织92送入可吸收钉缝合器下壳出钉孔121与缝合孔122之间的缝合区域。
与此同时,手柄31的侧壁两边的V型孔310套在凸轮32两面的第一凸台321,驱动第一凸台321以定位套120为轴心,向壳体1内侧转动,曲颈324顶端的三角形导向头3240沿壳体1内的第一限位台103和第二限位台104运行。凸轮32的另一端向壳体1外侧转动,带动曲柄33以定位套120为轴心,曲柄33的U型卡口端向外侧转动,曲柄33的另一端向上摆动,同时带动滑针22在滑套21内向上运动,滑针22运动至钉仓4的出钉口41时,把脱离钉仓4的缝合钉8导入滑针22内部,八字形卡座顶住缝合钉8的U型底部,从而滑针22带着缝合钉8一起穿过出钉孔121,刺入出钉孔121与缝合孔122之间的待缝合皮下真皮组织92。继续按压手柄31,直至听到“咔嗒”声,三角形导向头3240敲击到反音格105,此时,滑针22带缝合钉8运行至缝合孔122的位置,完成一次缝合。
松开手柄31,手柄31在第一复位弹簧34的弹力下复位,其他各部件也同时复位,滑针22退回至滑套21内,缝合钉8由于内侧有锲状倒钩80结构,水平留在了被缝合的皮下真皮组织92内,固定了伤口两边的组织,从而达到了皮下缝合的目的。
缝合后从伤口中垂直提起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重复以上操作,即可对伤口进行间断的外翻式皮下缝合。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缝合时,采用的是皮下、间断外翻式缝合,而不形成死腔,有利于伤口内积液的排出,有效降低了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及其他并发症,降低了术后伤口的维护费用,提高了伤口愈合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推钉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之内,用于沿着平行于被缝合伤口表面的方向将缝合钉推出,并缝合在皮肤表皮之下,其中,所述缝合钉为人体可吸收式缝合钉;
传动装置,与所述推钉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推钉装置将所述缝合钉推出至待缝合的皮肤;
钉仓,设置在所述壳体之内,用于存放所述缝合钉,所述钉仓上设有出钉口,所述出钉口与所述推钉装置连通;
出钉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之内,与所述钉仓连接,用于将所述钉仓内的缝合钉压出至所述推钉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钉呈U形,所述缝合钉的两端设有向内弯曲的倒钩,所述缝合钉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
所述推钉装置包括滑套和滑针,所述滑套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滑针可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套内,所述滑针的一端是尖刃,所述滑针的两侧为卷边,所述滑针上设有凸起的卡座,所述卡座与所述卷边围成一个用于容纳所述缝合钉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具有供所述缝合钉出入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滑针的尖刃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手柄、凸轮和曲柄;
所述手柄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手柄上设有V型孔;
所述凸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凸轮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凸轮所在平面的第一凸台,所述V型孔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上,以使所述手柄传动所述凸轮的转动,所述凸轮的另一端设有沿着所述凸轮所在平面延伸而出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呈圆形;
所述曲柄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曲柄的一端设有U型卡口,所述U型卡口与所述第二凸台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凸轮传动所述曲柄转动,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滑针连接,以使所述曲柄传动所述滑针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上、所述第一凸台所在的一端设有曲颈;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所述凸轮转动时,所述曲颈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一限位台和所述第二限位台往复运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限位台末端、所述壳体的内侧还设有反音格,所述曲颈向壳体的内侧运动到所述第二限位台的端部后敲击到所述反音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钉装置包括定位带和发条弹簧;
所述壳体内设有方形槽,所述发条弹簧呈对称马鞍形,所述发条弹设置在所述方形槽内,所述发条弹簧的马鞍面朝向所述钉仓的方向;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贯穿所述方形槽,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与所述钉仓相通,所述定位带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并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所述定位带包括推块和导向条,所述推块固定在所述导向条的一端,所述推块用于推动所述钉仓内的缝合钉,使所述钉仓出钉,所述导向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发条弹簧处,以通过发条弹簧的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所述定位带的推块把所述缝合钉从所述钉仓压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左侧设有左夹唇,所述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的右边设有右夹唇,使用时,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相互配合夹持伤口两边待缝合皮肤的表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盖合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左夹唇、所述右夹唇的外侧,所述保护盖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插入在所述滑套中,以防止所述钉仓内的缝合钉脱落;
所述保护盖的外侧设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上设有一个楔形凸起,所述导向条上、靠近所述推块的一端设有多个定位孔,使用前,所述楔形凸起插入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中,以调整所述推块在所述钉仓内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底面和对称的两个侧壁,所述V型孔设有两个,所述两个V型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上;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一个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包括长臂和短臂,所述短臂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长臂与所述手柄的按压部的内表面挤压,以控制所述手柄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所述夹持部设有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的底部是一马鞍面,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夹持部通过所述马鞍面与所述凹槽同轴配合而夹持在所述壳体两侧;
所述左夹唇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左侧,所述右夹唇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右侧,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将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支撑分开;
所述U型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向内凸出形成压块,所述压块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的位置对应,当转动所述手柄时,所述U型开口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压块分别挤压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以克服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而使所述左夹唇和所述右夹唇闭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钉仓的位置处设有一个计数孔,用于观察所述钉仓内缝合钉的数量。
CN201520318196.9U 2015-05-15 2015-05-15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Active CN204797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18196.9U CN204797927U (zh) 2015-05-15 2015-05-15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18196.9U CN204797927U (zh) 2015-05-15 2015-05-15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7927U true CN204797927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8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18196.9U Active CN204797927U (zh) 2015-05-15 2015-05-15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79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4637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北京颐合恒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4637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北京颐合恒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4286U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和荷包钳
CN201082170Y (zh) 一种新型缝合器
CN104739465B (zh) 表皮缝合器
CN204797927U (zh)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CN201814610U (zh) 一种手术缝合镊子
CN203303098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指推式皮肤吻合器
CN215739189U (zh) 一种可拆卸式皮下缝合器
CN209091489U (zh) 一种具有空钉仓安全保险装置的外科吻合器钉仓组件
CN107898483B (zh) 腔镜手术缝合装置
CN106264637A (zh) 一种可吸收钉皮下缝合器
CN208973953U (zh) 腔镜手术缝合装置
CN203564292U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荷包钳和荷包钉
CN113633336B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皮肤吻合器
CN208610854U (zh) 一种新型足跟采血器
CN203153833U (zh) 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
CN206063189U (zh) 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
CN220833085U (zh) 一种疝腹壁缝合器
CN103892882A (zh) 一种可吸收皮肤缝合钉
CN214414859U (zh) 一种食管与胃吻合后外侧精准缝合的器械
CN201572129U (zh) 一种手术缝合镊子
CN204428087U (zh) 一种用于剥离和牵拉甲状腺腺叶的多功能手术器械
CN217744478U (zh) 一种肛肠吻合器用弯头钉
CN209899530U (zh) 自动缝合鞘卡导芯
CN203059842U (zh) 手术缝合镊子
CN201267500Y (zh) 新型手术缝合镊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