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86138U -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86138U
CN204786138U CN201520355182.4U CN201520355182U CN204786138U CN 204786138 U CN204786138 U CN 204786138U CN 201520355182 U CN201520355182 U CN 201520355182U CN 204786138 U CN204786138 U CN 204786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substrate
lamp body
luminescence component
lamp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551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启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gyu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gyu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gyu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ngyu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551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86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86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861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该灯体具有一电子基板,所述电子基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发光组件及若干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分别为不同的发光颜色,并且每个第一发光组件设置有一个第一投射面,每个第二发光组件设置有一个第二投射面,所述第二投射面与所述第一投射面的夹角界于70~120度之间;因此,可产生渐层式的颜色视觉感受,使的可增加情境效果,增进生活情趣及营造环境气氛。

Description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尤指涉及一种可同时朝下照明及朝侧面四周投射出不同层次美感具较佳视觉变化光线的电子基板。
背景技术
LED灯体结构,主要由一内部装设驱动器的散热本体、具有若干LED的电子基板、一灯头及一侧裙所组成,该散热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该灯头,且该散热本体异于该灯头的一端固定设置该侧裙,而该电子基板与该驱动器形成电连结,该驱动器与该灯头形成电连结。
虽然该LED灯体结构能够供照明所用,但是由于该侧裙是单一透光性的塑料罩体,而由LED所产生的白光或者黄光,经该透光侧裙投射出去的后都呈现白色或者黄色的单一色泽,缺点是单调而且缺乏有层次的视觉效果。
针对上述所述的结构问题,申请人创作出中国台湾公告号M462831的一种灯罩,其一灯座及一发光单元组合成一灯具,该灯罩由可透光材质的第一罩体、第二罩体以及连接环所组成。
该第一罩体与该灯座连接,该连接环连接于该第一罩体以及该第二罩体的间,由该连接环与该第一罩体、第二罩体连接成一灯罩,能使从该灯罩投射出去的光线因第一罩体、第二罩体以及该连接环的透光度或颜色的不同,呈现出不同视觉变化效果。
然而,该灯罩组成的构件过多,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需组装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先将连接环分别与第一、二罩体黏接,的后,再将第一罩体与灯座进行黏接,不仅组装不容易,且并不适合大量生产制造,且整体体积过大,外观美感度不佳,有将它作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渐层式的颜色视觉感受,增加情境效果,并提升整体外观美感,增进生活情趣及营造环境气氛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装设于不同的灯体,可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美感且具有视觉变化效果,并可广泛适用于灯泡、嵌灯或吸顶灯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组件少,体积小巧,组装方便容易,适合大量生产制造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该灯体具有一电子基板,所述电子基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发光组件及若干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分别为不同的发光颜色,每个第一发光组件设置有一个第一投射面,每个第二发光组件设置有一个第二投射面,所述第二投射面与所述第一投射面的夹角界于70~120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呈若干个圈状排列设置在所述电子基板上,且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电子基板的最外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呈若干个放射状排列设置在所述电子基板上,且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均设置为各排的最后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为灯泡型态,所述灯体由一内部设置有驱动器的散热本体、灯头、灯盖以及安装座组成,所述散热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灯头,且所述散热本体异于所述灯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灯盖;所述电子基板与所述驱动器形成电连结,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灯头形成电连结,所述安装座固定锁在所述散热本体的一侧,使所述电子基板得以容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为灯泡型态,所述灯体由散热本体、灯头、灯盖以及安装座组成,所述散热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灯头,且所述散热本体异于所述灯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灯盖;所述安装座固定锁在所述散热本体的一侧,使所述电子基板得以容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为白光LED或黄光LED。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为红光LED、绿光LED或蓝光LED。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可进一步包括一灯罩组,所述灯罩组设置在所述灯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为嵌灯型态,所述灯体由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罩体以及第一罩盖所组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底面设置有供所述电子基板装设定位的第一承置部,所述第一承置部的侧面设置有一环形弧状的第一反射部,所述第一罩体的端缘设置有所述第一罩盖。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为吸顶灯型态,所述灯体由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二罩体以及第二罩盖组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底面设置有供所述电子基板装设定位的第二承置部,所述第二承置部的侧面设置有一环形弧状的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二罩体的外周边缘设置有一环状延伸片,所述第二罩体的端缘设置有所述第二罩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基板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呈圈状排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呈放射状排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圈选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通电时的光线照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组装于灯罩后的通电时的光线照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灯盖为一体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其中包括:灯体10、灯罩组20、散热本体11、驱动器111、散热体112、电子基板12、灯头13、灯盖14、侧裙141、盖体142、安装座15、第一罩体16、第一容置空间161、第一承置部162、第一反射部163、第一罩盖17、第二罩体18、第二容置空间181、第二承置部182、第二反射部183、延伸片184、第二罩盖19、第一发光组件A、第一投射面A1、第二发光组件B、第二投射面B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该灯体10设置有一电子基板12,该电子基板1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发光组件A以及若干第二发光组件B,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分别为不同的发光颜色,且每个第一发光组件A设置有一个第一投射面A1,每个第二发光组件B设置有一个第二投射面B1,第二投射面B1与第一投射面A1的夹角界于70~120度之间。
参照图2,上述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呈若干个圈状排列设置在上述电子基板12上,且上述各第二发光组件B均设置在上述电子基板12上的最外圈。
参照图3,上述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呈若干个放射状排列设置于上述电子基板12上,且上述第二发光组件B均设置为各排的最后一个。
结合参照图4至图8,其中,上述灯体10为灯泡型态,上述灯体10由一内部设置有驱动器111的散热本体11、灯头13、灯盖14及安装座15组成,该散热本体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灯头13,且散热本体11异于该灯头1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灯盖14。上述电子基板12与上述驱动器111形成电连结,上述驱动器111与上述灯头13形成电连结,上述安装座15固定锁在上述散热本体11的一侧,使上述电子基板12得以容置于安装座15上。通过该灯头13装设在灯座(图中未示)上,使得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得以发光,以达到照明的目的。
可选地,上述灯体10为灯泡型态,上述灯体10由散热本体11、灯头13、灯盖14及安装座15所组成,上述散热本体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述灯头13,且上述散热本体11异于灯头1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灯盖14;上述安装座15固定锁在上述散热本体11的一侧,使得上述电子基板12得以容置在该安装座15上。通过该灯头13装设在灯座(图中未示)上,使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得以发光,以达到照明的目的。
参照图4,灯盖14由一侧裙141及一盖体142组成,该侧裙141系固定设置在该散热本体11上,且该侧裙141的端面固定设置有盖体142。
其中,上述侧裙141为有颜色的外罩体。
其中,上述第一发光组件A为白光LED或者黄光LED。
其中,上述第二发光组件B为红光LED、绿光LED或者蓝光LED。
可选地,上述第二发光组件B为可变色的LED。
其中,上述散热本体11的外周缘具有若干个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散热体112。
参照图9,上述灯体10可进一步包括一灯罩组20,该灯罩组20装设在该灯体10上。
其中,上述灯盖14为透明或非透明材质。
参照图11所示,上述灯体10为嵌灯型态,该灯体10由一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61的第一罩体16以及一个第一罩盖17组成,该第一容置空间161的底面设有一供该电子基板12装设定位的第一承置部162,该第一承置部162的侧面设置有一环形弧状的第一反射部163,而该第一罩体16的端缘装设有第一罩盖17。
参照图12所示,上述灯体10为吸顶灯型态,该灯体10由一个具有第二容置空间181的第二罩体18及一个第二罩盖19组成,该第二容置空间181的底面设有一得以供该电子基板12装设定位的第二承置部182,该第二承置部182的侧面设置有一环形弧状的第二反射部183,而该第二罩体18的外周缘设置有一环状延伸片184,且该第二罩体18的端缘装设有第二罩盖19。
通过以上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分别为不同的发光颜色,且设置第二发光组件B的第二投射面B1与第一发光组件A的第一投射面A1呈70~120度之间,使得第二发光组件B得以朝周边投射,其中,经实验验证可知,如图2所示,将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呈若干个圈状排列设置于电子基板12上,且将第二发光组件B设置在电子基板12上的最外圈,可达到本实用新型前述情境效果的使用成效;或者,如图3所示,将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呈若干个放射状排列设置于电子基板12上,且各第二发光组件B设置为各排的最后一个,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使用成效,深具实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发光组件B为红光LED、绿光LED或蓝光LED,亦可将的设置为可变色的LED,使得颜色可供使用者进行调控,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使用成效。
结合参考图4至图8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灯体10系为灯泡型态时,可通过灯头13装设在与电力源连接的灯座(图中未示)上,使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得以呈不同颜色的发光,以达到照明的使用目的;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分别为不同的发光颜色,且各第一发光组件A异于灯头13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投射面A1,而各第二发光组件B的侧缘分别具有一第二投射面B1,各第二投射面B1与各第一投射面A1的夹角系界于70~120度之间,且各第一发光组件A为白光LED或黄光LED,各第二发光组件B为红光LED、绿光LED或蓝光LED,本实用新型得以客制化制作,使用者得以选用不同颜色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以达到情境灯泡的使用目的。
如图8所示,当电子基板12的第一发光组件A为白光时,其第一投射面A1可直接投射于下方呈白色的光线,而因不同颜色的第二发光组件B的第二投射面B1与第一发光组件A的第一投射面A1呈70~120度设置,可向侧面环周产生不同颜色的视觉感受;或是当电子基板12的第一发光组件A为黄光时,系可直接投射于下方呈黄色温暖的光线,而因不同颜色的第二发光组件B,也可向侧面环周产生不同颜色的视觉感受。
如图9所示,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灯体10装设在灯罩组20内,灯罩组20内的灯体10具有朝下方投射的第一发光组件A及朝外侧四周投射的第二发光组件B,故可产生不同颜色的渐层式的颜色视觉感受,使之形成一情境灯泡。例如:白色的第一发光组件A加上红色的第二发光组件B时,将可使灯罩组20周围产生红色混光的渐层式的视觉感受,而位于灯盖14以下的灯罩组20下方投射白色光,使之增加情境效果,增进生活情趣及营造环境气氛,具有极佳的使用成效,深具实用性。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基板12与灯体10组合为嵌灯型态时,将其装设于室内空间的天花板上,当电子基板12的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发光时,除了第一发光组件A可朝下方发光之外,第二发光组件B可朝周侧的第一反射部163投射出不同色彩的光环,以呈现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并提升整体外观美感,进而达到空间缀饰及气氛营造的实用目的。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的电子基板12与灯体10组合为吸顶灯型态时,并将其装设于室内空间的天花板上,当电子基板12的各第一发光组件A、第二发光组件B发光时,除了第一发光组件A可朝下方发光之外,第二发光组件B可朝周侧的第二反射部183投射出不同色彩的光环,以呈现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并提升整体外观美感,进而达到空间缀饰及气氛营造的实用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论是灯泡、嵌灯或是吸顶灯型态,其整体的构成组件少,体积小巧,生产成本低,组装方便容易,适合大量生产制造,且整体的外观美感度甚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有效地改善结构所存在的种种缺点,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并未见于任何相关的刊物中,诚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恳请赐准本实用新型专利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该灯体具有一电子基板,所述电子基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发光组件及若干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分别为不同的发光颜色,并且每个第一发光组件设置有一个第一投射面,每个第二发光组件设置有一个第二投射面,所述第二投射面与所述第一投射面的夹角界于70~120度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呈若干个圈状排列设置在所述电子基板上,且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电子基板的最外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呈若干个放射状排列设置在所述电子基板上,且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均设置为各排的最后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为灯泡型态,所述灯体由一内部设置有驱动器的散热本体、灯头、灯盖以及安装座组成,所述散热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灯头,且所述散热本体异于所述灯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灯盖;所述电子基板与所述驱动器形成电连结,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灯头形成电连结,所述安装座固定锁在所述散热本体的一侧,使所述电子基板得以容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为灯泡型态,所述灯体由散热本体、灯头、灯盖以及安装座组成,所述散热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灯头,且所述散热本体异于所述灯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灯盖;所述安装座固定锁在所述散热本体的一侧,使所述电子基板得以容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为白光LED或黄光LED。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为红光LED、绿光LED或蓝光LED。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可进一步包括一灯罩组,所述灯罩组设置在所述灯体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为嵌灯型态,所述灯体由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罩体以及第一罩盖所组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底面设置有供所述电子基板装设定位的第一承置部,所述第一承置部的侧面设置有一环形弧状的第一反射部,所述第一罩体的端缘设置有所述第一罩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为吸顶灯型态,所述灯体由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二罩体以及第二罩盖组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底面设置有供所述电子基板装设定位的第二承置部,所述第二承置部的侧面设置有一环形弧状的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二罩体的外周边缘设置有一环状延伸片,所述第二罩体的端缘设置有所述第二罩盖。
CN201520355182.4U 2015-05-28 2015-05-28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86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5182.4U CN204786138U (zh) 2015-05-28 2015-05-28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5182.4U CN204786138U (zh) 2015-05-28 2015-05-28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86138U true CN204786138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2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5518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86138U (zh) 2015-05-28 2015-05-28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86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48237U (zh) 一种led筒灯
CN205263735U (zh) 一种发光散热装置
JP2013045839A (ja) Ledモジュール及び発光装置及びled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05669766U (zh) 一种变色led灯
CN203023898U (zh) 可调色温的led照明装置
EP2694867B1 (en) Light source, la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ght source
CN204786138U (zh)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CN103062658A (zh) 可调色温的led照明装置
CN203052275U (zh) 一种基于蓝光led芯片的大角度发光led灯具
CN106287551A (zh) 灯体的电子基板改良结构
CN203023896U (zh) 可调色温的led照明装置
CN206459106U (zh) 一种led吸顶灯
CN103185281A (zh) Led灯泡
CN103185282A (zh) Led灯泡
CN210241426U (zh) 一种采用双面火焰发光组件的led火焰灯
CN202868453U (zh) 一种旋转台灯
CN203517442U (zh) 一种led光引擎
CN203082601U (zh) 一种led球泡灯
CN205048269U (zh) Led集鱼灯结构
CN205560611U (zh) 情境灯的侧裙组合结构
CN204513021U (zh) 灯体结构
CN103185280A (zh) Led灯泡
CN204213704U (zh) 一种led面板灯
CN205208429U (zh) 一种调色led灯
CN208397732U (zh) 一种具有背景光的led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