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83577U - 一种珩磨磨液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珩磨磨液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83577U
CN204783577U CN201520397502.2U CN201520397502U CN204783577U CN 204783577 U CN204783577 U CN 204783577U CN 201520397502 U CN201520397502 U CN 201520397502U CN 204783577 U CN204783577 U CN 204783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spring
pump
outlet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75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QING LIANKO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QING LIANKO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QING LIANKO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QING LIANKO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75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83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83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8357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珩磨磨液泵,包括柱塞装置、接头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柱塞装置的一端并控制柱塞装置,接头装置安装在柱塞装置的另一端,珩磨液经过接头装置和柱塞装置进出。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柱塞装置的隔膜的吸力,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柱塞前后运动推动隔膜来实现珩磨液的进排量控制,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2、通过流量调节轮来控制棘轮的转动,使棘轮带凸轮运动,从而控制柱塞的位置,达到调节珩磨液流量的作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一定的工效。

Description

一种珩磨磨液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珩磨加料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珩磨磨液泵。
背景技术
磨液泵是珩磨加料专用泵,目前市场采用的都是柱塞泵,采用凸轮带动柱塞往复运动,柱塞前进挡住珩磨液的通路,柱塞后退打开珩磨液的通路,从而控制的珩磨液的供给。但现有的这种结构只能控制珩磨液的进出,不能有效控制珩磨液的流量,无需大流量时供给较大流量的珩磨液大造成珩磨液的浪费,成本高,不能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
现市场都是采用柱塞直接固定在凸轮内圈,凸轮转动带动柱塞往复运动,这样凸轮和柱塞磨损量大,寿命短、成本高,提高不了工效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控制珩磨液的流量的珩磨磨液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珩磨磨液泵,包括柱塞装置、接头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柱塞装置包括柱塞、柱塞泵体、挡圈、弹簧垫、第一弹簧、柱塞泵中盖、垫圈、隔膜、柱塞头以及泵盖;
所述柱塞两端直径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形成前后两个台阶,柱塞的前端安装有柱塞头,柱塞的前端的台阶前部为柱塞头;
所述柱塞的后半段安装在柱塞泵体中间的内孔中,所述柱塞泵体的内孔后端对应柱塞后端的台阶处也设置一台阶,所述柱塞泵体的后端台阶与柱塞后端的台阶之间设置所述挡圈,所述柱塞的外表面与柱塞泵体的内孔内表面之间安装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抵在所述挡圈上;
所述柱塞泵中盖紧挨着柱塞泵体套在柱塞的前半段,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抵在所述柱塞泵中盖的后端面上。所述柱塞泵中盖的内孔前端设置所述垫圈,柱塞泵中盖的后端抵在柱塞的前端的台阶上;
所述隔膜紧挨着柱塞泵中盖套在柱塞头上所述隔膜的竖截面呈中部像后端凹陷的弓的形状;
所述泵盖套在柱塞头的前端,盖住柱塞头,且泵盖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珩磨液从该通孔处进出;
所述接头装置包括进口接头、进口接头体、出口接头、出口接头体;
进口接头体通过接头螺母连接在进口接头的上方,所述进口接头的下段容置在所述泵盖的通孔上段,具体的,所述进口接头的下端抵在的通孔上段设置的一个内台阶上,进口接头内孔设置有进口封口球和进口弹簧,所述进口封口球堵住泵盖的通孔,进口弹簧的下端抵在进口封口球的上方,进口弹簧的上端抵在进口接头内孔设置的一个台阶上;
出口接头体通过阀杆螺母连接在出口接头的下方,所述出口接头的上段容置在所述泵盖的通孔下段,具体的,所述出口接头的上端抵在的通孔下段设置的一个内台阶上,出口接头的下部容置在阀杆螺母的上方凹陷的槽内,阀杆螺母的下段通过一接头螺母固定在出口接头体的上端,出口接头内孔设置有出口封口球和出口弹簧,所述出口封口球堵住阀杆螺母内的通孔,出口弹簧的上端抵在出口接头内孔设置的一个台阶上,出口弹簧的下端抵在出口封口球上,所述阀杆螺母内还设有第二出口封口球和第二出口弹簧,第二出口封口球堵住阀杆螺母内的通孔,第二出口弹簧的上端抵在第二出口封口球上,第二出口弹簧的下端抵在出口接头体的上端面;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偏心轴套、第一滚针轴承、凸轮、第二滚针轴承、棘轮、流量调节轮、定位销、第二弹簧以及销座;
所述流量调节轮通过调整垫固定在棘轮后侧凸出的固定轴上;
所述棘轮的圆周上均布有锯齿,锯齿平行于棘轮的中心轴;
凸轮固定在棘轮前侧面上,一压圈紧贴凸轮前侧面设置;
所述偏心轴套包括一端面、垂直于端面的第一台阶段和第二台阶段,第一台阶段的外表面与第一滚针轴承内圈紧配,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外圈与压圈紧配,偏心轴套的端面将压圈压紧贴在凸轮上,第二台阶段的外表面与第二滚针轴承内圈紧配,第二滚针轴承的外圈与凸轮和棘轮紧配;
所述定位销和第二弹簧容置在销座内,定位销具有尖端,其尖端顶在棘轮的锯齿上,第二弹簧位于定位销的下端。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隔膜为橡胶材质。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弓形隔膜的前端面牢牢的粘贴有特氟龙。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柱塞泵中盖和柱塞泵体之间、隔膜和柱塞泵中盖之间以及泵盖和隔膜之间均采用螺丝锁固的固定方式。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隔膜的吸力,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柱塞前后运动推动隔膜来实现珩磨液的进排量控制,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2、通过流量调节轮来控制棘轮的转动,使棘轮带凸轮运动,从而控制柱塞的位置,达到调节珩磨液流量的作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一定的工效。
3、通过柱塞带动偏心轴套传递到凸轮来往复运动,这样减轻了凸轮与柱塞的摩擦力,增强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工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珩磨磨液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珩磨磨液泵的柱塞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珩磨磨液泵的柱塞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4隔膜的剖面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珩磨磨液泵的控制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珩磨磨液泵的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控制装置的偏心轴套的结构图;
图8是控制装置的凸轮的结构图;
图9是控制装置的棘轮的结构图;
图10是控制装置的定位销的结构图;
图11是控制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剖视图;
图12是控制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珩磨磨液泵包括柱塞装置1、接头装置2以及控制装置3。所述控制装置3安装在柱塞装置1的一端并控制柱塞装置1,接头装置2安装在柱塞装置1的另一端,珩磨液经过接头装置2和柱塞装置1进出。
同时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柱塞装置1包括柱塞11、柱塞泵体12、挡圈112、弹簧垫13、弹簧14、柱塞泵中盖15、垫圈114、隔膜17、柱塞头18以及泵盖19。
所述柱塞11两端直径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形成前后两个台阶。柱塞11的前端安装有柱塞头18。柱塞11的前端的台阶前部为柱塞头18。
所述柱塞11的后半段安装在柱塞泵体12中间的内孔中,所述柱塞泵体12的内孔后端对应柱塞11后端的台阶处也设置一台阶,所述柱塞泵体12的后端台阶与柱塞11后端的台阶之间设置所述挡圈112,使柱塞11在柱塞泵体12内运动又不会离开柱塞泵体12。所述柱塞11的外表面与柱塞泵体12的内孔内表面之间安装所述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后端抵在所述挡圈112上。
所述柱塞泵中盖15紧挨着柱塞泵体12套在柱塞11的前半段,所述弹簧14的前端抵在所述柱塞泵中盖15的后端面上。所述柱塞泵中盖15的内孔前端设置所述垫圈114,柱塞泵中盖15的后端抵在柱塞11的前端的台阶上,使柱塞11中间部分以该垫圈114为界,不再向前运动。
所述隔膜17紧挨着柱塞泵中盖15套在柱塞头18上。所述隔膜17为橡胶材质,如图4所示,所述隔膜17的竖截面呈中部像后端凹陷的弓的形状,弓形隔膜17的前端面牢牢的粘贴有特氟龙。
所述泵盖19套在柱塞头18的前端,盖住柱塞头18,且泵盖19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92,珩磨液从该通孔192处进出。
所述柱塞泵中盖15和柱塞泵体12之间、隔膜17和柱塞泵中盖15之间以及泵盖19和隔膜17之间均采用螺丝锁固的固定方式。
再参阅图1所示,所述接头装置2包括进口接头21、进口接头体22、出口接头23、出口接头体25。
进口接头体22通过接头螺母212连接在进口接头21的上方,所述进口接头21的下段容置在所述泵盖19的通孔192上段,具体的,所述进口接头21的下端抵在的通孔192上段设置的一个内台阶上。进口接头21内孔设置有进口封口球212和进口弹簧214,所述进口封口球212堵住泵盖19的通孔192,进口弹簧214的下端抵在进口封口球212的上方,进口弹簧214的上端抵在进口接头21内孔设置的一个台阶上。
出口接头体25通过阀杆螺母24连接在出口接头23的下方,所述出口接头23的上段容置在所述泵盖19的通孔192下段,具体的,所述出口接头23的上端抵在的通孔192下段设置的一个内台阶上,出口接头23的下部容置在阀杆螺母24的上方凹陷的槽内,阀杆螺母24的下段通过一接头螺母固定在出口接头体25的上端。出口接头23内孔设置有出口封口球232和出口弹簧234,所述出口封口球232堵住阀杆螺母24内的通孔,出口弹簧234的上端抵在出口接头23内孔设置的一个台阶上,出口弹簧234的下端抵在出口封口球232上。所述阀杆螺母24内还设有第二出口封口球242和第二出口弹簧244,第二出口封口球242堵住阀杆螺母24内的通孔,第二出口弹簧244的上端抵在第二出口封口球242上,第二出口弹簧244的下端抵在出口接头体25的上端面。
使用时,当控制装置3控制柱塞11前后往复运动,柱塞11的前后往复运动带动隔膜19前后运动,对珩磨液起到吸附和放出的作用,再通过各个封口球和弹簧的配合,从而有效控制珩磨液的流量。第二出口封口球242和第二出口弹簧244的设置,是为了使珩磨液的出口流量更平缓,根据客户的需求,可以设置多个进口封口球、进口弹簧和出口封口球、出口弹簧的配合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提示下,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很容易自行设计该结构。
请参阅图5至图12所示,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偏心轴套31、第一滚针轴承32、凸轮33、第二滚针轴承34、棘轮35、流量调节轮36、定位销37、弹簧38以及销座39。
所述流量调节轮36通过调整垫356固定在棘轮35后侧凸出的固定轴上。
所述棘轮35的圆周上均布有锯齿,锯齿平行于棘轮35的中心轴。
凸轮33固定在棘轮35前侧面上,一压圈312紧贴凸轮33前侧面设置。
所述偏心轴套31包括一端面312、垂直于端面的第一台阶段314和第二台阶段316,第一台阶段314的外表面与第一滚针轴承32内圈紧配,所述第一滚针轴承32外圈与压圈312紧配,偏心轴套31的端面312将压圈312压紧贴在凸轮33上。第二台阶段316的外表面与第二滚针轴承342内圈紧配,第二滚针轴承342的外圈与凸轮33和棘轮35紧配。
所述定位销37和弹簧38容置在销座39内,定位销37具有尖端,其尖端顶在棘轮35的锯齿上,弹簧38位于定位销37的下端。
当没有外力作用于流量调节轮36时,由于定位销37对棘轮35的阻挡作用,棘轮35位置不动,则柱塞11处于固定的位置,当需要调节珩磨液的流量时,可以通过使柱塞11的固定位置前进或者后退的方式增大或者减少珩磨液的流量,此时只需要转动流量调节轮36,流量调节轮36的转动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凸轮33的转动,凸轮33的转动进一步带动柱塞11位置前进或者后退,由于弹簧38的弹力,并且棘轮35圆周上均布有锯齿,使得对棘轮35的转动角度调节可以准确的控制,根据棘轮35的转动角度的调节对应柱塞11位置前进或者后退的距离,可以精确的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并且凸轮33安装在偏心轴套31上,通过凸轮33带动偏心轴套31传递到柱塞11的往复运动,减轻了凸轮33与柱塞11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了凸轮33与柱塞11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珩磨磨液泵,包括柱塞装置、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柱塞装置包括柱塞、柱塞泵体、挡圈、弹簧垫、第一弹簧、柱塞泵中盖、垫圈、隔膜、柱塞头以及泵盖;
所述柱塞两端直径小于中间部分的直径,形成前后两个台阶,柱塞的前端安装有柱塞头,柱塞的前端的台阶前部为柱塞头;
所述柱塞的后半段安装在柱塞泵体中间的内孔中,所述柱塞泵体的内孔后端对应柱塞后端的台阶处也设置一台阶,所述柱塞泵体的后端台阶与柱塞后端的台阶之间设置所述挡圈,所述柱塞的外表面与柱塞泵体的内孔内表面之间安装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抵在所述挡圈上;
所述柱塞泵中盖紧挨着柱塞泵体套在柱塞的前半段,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抵在所述柱塞泵中盖的后端面上,所述柱塞泵中盖的内孔前端设置所述垫圈,柱塞泵中盖的后端抵在柱塞的前端的台阶上;
所述隔膜紧挨着柱塞泵中盖套在柱塞头上所述隔膜的竖截面呈中部像后端凹陷的弓的形状;
所述泵盖套在柱塞头的前端,盖住柱塞头,且泵盖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珩磨液从该通孔处进出;
所述接头装置包括进口接头、进口接头体、出口接头、出口接头体;
进口接头体通过接头螺母连接在进口接头的上方,所述进口接头的下段容置在所述泵盖的通孔上段,具体的,所述进口接头的下端抵在的通孔上段设置的一个内台阶上,进口接头内孔设置有进口封口球和进口弹簧,所述进口封口球堵住泵盖的通孔,进口弹簧的下端抵在进口封口球的上方,进口弹簧的上端抵在进口接头内孔设置的一个台阶上;
出口接头体通过阀杆螺母连接在出口接头的下方,所述出口接头的上段容置在所述泵盖的通孔下段,具体的,所述出口接头的上端抵在的通孔下段设置的一个内台阶上,出口接头的下部容置在阀杆螺母的上方凹陷的槽内,阀杆螺母的下段通过一接头螺母固定在出口接头体的上端,出口接头内孔设置有出口封口球和出口弹簧,所述出口封口球堵住阀杆螺母内的通孔,出口弹簧的上端抵在出口接头内孔设置的一个台阶上,出口弹簧的下端抵在出口封口球上,所述阀杆螺母内还设有第二出口封口球和第二出口弹簧,第二出口封口球堵住阀杆螺母内的通孔,第二出口弹簧的上端抵在第二出口封口球上,第二出口弹簧的下端抵在出口接头体的上端面;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偏心轴套、第一滚针轴承、凸轮、第二滚针轴承、棘轮、流量调节轮、定位销、第二弹簧以及销座;
所述流量调节轮通过调整垫固定在棘轮后侧凸出的固定轴上;
所述棘轮的圆周上均布有锯齿,锯齿平行于棘轮的中心轴;
凸轮固定在棘轮前侧面上,一压圈紧贴凸轮前侧面设置;
所述偏心轴套包括一端面、垂直于端面的第一台阶段和第二台阶段,第一台阶段的外表面与第一滚针轴承内圈紧配,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外圈与压圈紧配,偏心轴套的端面将压圈压紧贴在凸轮上,第二台阶段的外表面与第二滚针轴承内圈紧配,第二滚针轴承的外圈与凸轮和棘轮紧配;
所述定位销和第二弹簧容置在销座内,定位销具有尖端,其尖端顶在棘轮的锯齿上,第二弹簧位于定位销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珩磨磨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珩磨磨液泵,其特征在于,弓形隔膜的前端面牢牢的粘贴有特氟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珩磨磨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中盖和柱塞泵体之间、隔膜和柱塞泵中盖之间以及泵盖和隔膜之间均采用螺丝锁固的固定方式。
CN201520397502.2U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珩磨磨液泵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83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7502.2U CN204783577U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珩磨磨液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7502.2U CN204783577U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珩磨磨液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83577U true CN204783577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2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7502.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83577U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珩磨磨液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835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832A (zh) * 2015-06-10 2015-10-07 安庆联控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珩磨磨液泵
WO2020082553A1 (zh) * 2018-10-27 2020-04-30 东莞市茗创优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膜片式泵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832A (zh) * 2015-06-10 2015-10-07 安庆联控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珩磨磨液泵
CN104963832B (zh) * 2015-06-10 2017-03-29 安庆联控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珩磨磨液泵
WO2020082553A1 (zh) * 2018-10-27 2020-04-30 东莞市茗创优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膜片式泵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3577U (zh) 一种珩磨磨液泵
CN204716512U (zh) 一种珩磨磨液泵控制机构
CN204783578U (zh) 具有隔膜的珩磨磨液泵
CN204716513U (zh) 具有偏心轴套的珩磨磨液泵
CN204738939U (zh) 一种珩磨磨液泵的柱塞装置
CN204755260U (zh) 珩磨磨液泵的偏心轴套装置
CN204716511U (zh) 珩磨磨液泵的控制装置
CN204755259U (zh) 一种改进型的珩磨磨液泵
CN104976107A (zh) 一种珩磨磨液泵控制机构
CN104551944B (zh) 一种砂带张紧度恒定的砂带机
CN104963832A (zh) 一种珩磨磨液泵
CN204755285U (zh) 具有棘轮控制装置的珩磨磨液泵
CN205904860U (zh) 一种阀体锥形面研磨工装
CN104948441A (zh) 具有棘轮控制装置的珩磨磨液泵
CN203074890U (zh) 一种可调节水量的牙科手机快换接头
CN104948427A (zh) 珩磨磨液泵的控制装置
CN104948431A (zh) 具有偏心轴套的珩磨磨液泵
CN104963833A (zh) 珩磨磨液泵的偏心轴套装置
CN104948430A (zh) 具有隔膜的珩磨磨液泵
CN205207808U (zh) 一种咖啡机压力调节阀
CN206296793U (zh) 球芯研磨工装
CN104948428A (zh) 一种珩磨磨液泵的柱塞装置
CN104948429A (zh) 一种改进型的珩磨磨液泵
CN203680015U (zh) 一种用于充液阀阀口的研磨装置
CN203130116U (zh) 一种供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用的双控开喷水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3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