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6080U - 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6080U
CN204776080U CN201520367831.2U CN201520367831U CN204776080U CN 204776080 U CN204776080 U CN 204776080U CN 201520367831 U CN201520367831 U CN 201520367831U CN 204776080 U CN204776080 U CN 204776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e section
cylinder
double star
section
gird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78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红旗
秦震
赵学成
王春林
朱景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203678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76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6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6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包括支承舱舱体、梁系安装平台和两个不同大小的卫星适配器,所述梁系安装平台设于所述支承舱舱体的顶部,两个不同大小的所述卫星适配器均同时安装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与支承舱舱体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的两端,每个所述卫星适配器用以安装一颗待发射的卫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双星并列发射装置的性能和适应性,提高了运载火箭载荷发射能力。

Description

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载火箭,尤其涉及一种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运载火箭要实现一箭双星发射,需研制专用的搭载舱体实现其布局。以往型号常使用双星串联的布局,即增加一个过渡舱和支承舱,再通过适配器安装卫星。
这种方式占用火箭的有效载荷重量从而降低了火箭的运载能力,而且双星串联的布局势必需要更高的卫星整流罩,从而降低了整流罩的有效空间利用率。发现有技术中,有少量双星并列布局的发射装置,但其一般采用对称布局,且对大质量的卫星适应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双星并列对称布局发射装置的缺点。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包括支承舱舱体、梁系安装平台和两个不同大小的卫星适配器,所述梁系安装平台设于所述支承舱舱体的顶部,两个不同大小的所述卫星适配器均同时安装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与支承舱舱体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的两端,每个所述卫星适配器用以安装一颗待发射的卫星。
可选的,所述支承舱舱体包括了锥段结构和设于所述锥段结构上的筒段结构,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的上侧,所述锥段结构为顶部小尾部大的椎体。
可选的,所述锥段结构包括锥段后端框、至少一个锥段中间框、锥段前端框和若干锥段桁条,所述锥段后端框、锥段中间框和锥段前端框为互相平行的圆形框,且其直径依次递减,所述锥段后端框、锥段中间框和锥段前端框均环绕所述锥段结构的轴心布置,每个所述锥段桁条均连接所述锥段后端框、所述锥段中间框、锥段前端框,所述锥段桁条沿锥面的母线方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筒段结构的尾端位于所述锥段结构中靠近所述锥段前端框的锥段中间框上。
可选的,所述锥段结构外侧设有锥段蒙皮,所述筒段结构外侧设有筒段蒙皮。
可选的,所述筒段结构包括筒段前端框、筒段后端框和若干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筒段前端框和筒段后端框的筒段桁条,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筒段前端框和锥段结构上,所述筒段后端框安装于所述锥段结构上。
可选的,所述锥段结构上还设有锥段支撑架,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锥段支撑架、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上。
可选的,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包括筒段内部分与筒段外部分,所述筒段内部分位于所述筒段结构上,所述筒段外部分位于所述锥段支撑架上。
可选的,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包括若干短梁和角盒,短梁间以及短梁与筒段结构之间通过所述角盒连接,所述卫星适配器同时安装于所述短梁和筒段前端框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尺寸的卫星适配器,采用的双星并列布局的方式,克服了双星串联布局占用有效载荷重量和增加卫星整流罩的高度的缺点,解决了双星串联发射占用运载火箭有效载荷和卫星整流罩空间利用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不但能适应双星尺寸差异较大的发射状态,而且能够同时为较大质量(650kg)卫星和较小质量卫星(300kg)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双星并列发射装置的性能和适应性,提高了运载火箭载荷发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承舱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梁系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卫星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包括支承舱舱体1、梁系安装平台2和两个不同大小的卫星适配器301和302,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设于所述支承舱舱体3的顶部,两个不同大小的所述卫星适配器301和302均同时安装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与支承舱舱体3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的两端,每个所述卫星适配器用以安装一颗待发射的卫星。
本实施例针对不同尺寸的卫星适配器301和302,采用的双星并列布局的方式,克服了双星串联布局占用有效载荷重量和增加卫星整流罩的高度的缺点,解决了双星串联发射占用运载火箭有效载荷和卫星整流罩空间利用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不但能适应双星尺寸差异较大的发射状态,而且能够同时为较大质量(650kg)卫星和较小质量卫星(300kg)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双星并列发射装置的性能和适应性,提高了运载火箭载荷发射能力。
有关所述支承舱舱体1:
所述支承舱舱体1包括了锥段结构和设于所述锥段结构上的筒段结构,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同时安装于所述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的上侧,所述锥段结构为顶部小尾部大的椎体。
可见,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运载火箭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通过筒锥组合的结构形式以及非对称布局的方式,解决了双星重量和尺寸差异较大时双星的布局和振动响应问题。
关于所述锥段结构,所述锥段结构包括锥段后端框101、至少一个锥段中间框(本实施例中的包括锥段中间框102和锥段中间框103)、锥段前端框106和若干锥段桁条104,所述锥段后端框101、锥段中间框102、103和锥段前端框106为互相平行的圆形框,且其直径依次递减,所述锥段后端框101、锥段中间框102、103和锥段前端框106均环绕所述锥段结构的轴心布置。每个所述锥段桁条104均连接所述锥段后端框101、所述锥段中间框102、103和锥段前端框106,所述锥段桁条环绕所述锥段结构的轴心在周向均匀分布,亦可局部调整。所述锥段桁条沿椎面的母线方向放置(可分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段结构的尾端位于所述锥段结构中靠近所述锥段前端框106的锥段中间框上,本实施例中,即位于锥段中间框103上。
所述锥段结构外侧设有锥段蒙皮105,锥段结构还包括窗口107,在窗口107位置,不设置锥段蒙皮105和锥段桁条104。
所述锥段结构上还设有锥段支撑架108,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同时安装于所述锥段支撑架108、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上。
关于所述筒段结构,所述筒段结构包括筒段前端框109、筒段后端框112和若干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筒段前端框109和筒段后端框112的筒段桁条110,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安装于所述筒段前端框109上,所述筒段后端框112安装于所述锥段结构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筒段结构外侧设有筒段蒙皮111。
支承舱舱体1中所有桁条均采用7A09型材,所有蒙皮均采用2A12板材;桁条和蒙皮亦可使用5A90铝锂合金材料,以进一步降低结构重量,提高运载能力。
有关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
请参考图3,从一个角度来说,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包括筒段内部分与筒段外部分,所述筒段内部分位于所述筒段结构上,所述筒段外部分位于所述锥段支撑架上。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述梁系安装平台2包括若干短梁201和角盒202,短梁201间以及短梁201与筒段结构之间通过所述角盒202连接,所述卫星适配器301和302均同时安装于所述短梁201和筒段前端框109上。本实施例中,短梁201截面呈“工”字形,采用7A09超硬铝合金加工而成。
有关所述卫星适配器3:
所述的卫星适配器301和302为并列非对称布局,且卫星适配器301和302的接口标准不同,主星适配器,即卫星适配器301的接口标准为φ937型包带接口,搭载星适配器,即卫星适配器302的接口标准为φ660型包带接口,能够适应主星和搭载星尺寸差异较大的发射状态。卫星适配器3均采用2A14锻件整体机加一体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克服了双星串联发射占用运载火箭有效载荷和卫星整流罩空间利用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不但能适应双星尺寸差异较大的发射状态,而且能够同时为较大质量(650kg)卫星和较小质量卫星(300kg)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双星并列发射装置的性能和适应性,提高了运载火箭载荷发射能力。

Claims (9)

1.一种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舱舱体、梁系安装平台和两个不同大小的卫星适配器,所述梁系安装平台设于所述支承舱舱体的顶部,两个不同大小的所述卫星适配器均同时安装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与支承舱舱体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的两端,每个所述卫星适配器用以安装一颗待发射的卫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舱舱体包括了锥段结构和设于所述锥段结构上的筒段结构,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的上侧,所述锥段结构为顶部小尾部大的椎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段结构包括锥段后端框、至少一个锥段中间框、锥段前端框和若干锥段桁条,所述锥段后端框、锥段中间框和锥段前端框为互相平行的圆形框,且其直径依次递减,所述锥段后端框、锥段中间框和锥段前端框均环绕所述锥段结构的轴心布置,每个所述锥段桁条均连接所述锥段后端框、所述锥段中间框、锥段前端框,所述锥段桁条沿锥面的母线方向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段结构的尾端位于所述锥段结构中靠近所述锥段前端的锥段中间框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段结构外侧设有锥段蒙皮,所述筒段结构外侧设有筒段蒙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段结构包括筒段前端框、筒段后端框和若干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筒段前端框和筒段后端框的筒段桁条,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筒段前端框和锥段结构上,所述筒段后端框安装于所述锥段结构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段结构上还设有锥段支撑架,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同时安装于所述锥段支撑架、筒段结构和锥段结构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包括筒段内部分与筒段外部分,所述筒段内部分位于所述筒段结构上,所述筒段外部分位于所述锥段支撑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系安装平台包括若干短梁和角盒,短梁间以及短梁与筒段结构之间通过所述角盒连接,所述卫星适配器同时安装于所述短梁和筒段前端框上。
CN201520367831.2U 2015-06-01 2015-06-01 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Active CN204776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7831.2U CN204776080U (zh) 2015-06-01 2015-06-01 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7831.2U CN204776080U (zh) 2015-06-01 2015-06-01 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6080U true CN204776080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7831.2U Active CN204776080U (zh) 2015-06-01 2015-06-01 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760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8252A (zh) * 2016-10-11 2017-05-10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并联布局有效载荷适配器的留轨飞行器结构
CN110887406A (zh) * 2019-10-25 2020-03-17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星并联布局的发射装置
CN112061421A (zh) * 2020-09-24 2020-12-11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辅助支撑的多星并联发射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8252A (zh) * 2016-10-11 2017-05-10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并联布局有效载荷适配器的留轨飞行器结构
CN106628252B (zh) * 2016-10-11 2018-11-02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并联布局有效载荷适配器的留轨飞行器结构
CN110887406A (zh) * 2019-10-25 2020-03-17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星并联布局的发射装置
CN110887406B (zh) * 2019-10-25 2022-04-01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多星并联布局的发射装置
CN112061421A (zh) * 2020-09-24 2020-12-11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辅助支撑的多星并联发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3431B (zh) 三角形卫星构型
CN204776080U (zh) 双星并列非对称布局的发射装置
US8439310B2 (en) Aircraft presenting two pairs of wings and fuel tanks in fluid communication
CN104260903B (zh) 具备独立高轨卫星平台功能的推进舱结构
US8720830B1 (en) Efficient solar panel wing-stowage on a space launch vehicle
CN103482085B (zh) 蜂窝夹层贮箱承力一体化结构
CN202508286U (zh) 一种可折叠的着陆缓冲机构
CN206590103U (zh) 一种基于一体式多旋翼无人机中心框架的可折叠臂机身
CN106197172A (zh) 一种定位承载一体化的自锁定折叠栅格舵
CN106167085A (zh) 用于飞机机身的耐压舱壁以及包括这种耐压舱壁的飞机
CN109050989B (zh) 一种双星点式适配器
CN102748999A (zh) 碳纤维铺层薄壳加筋支承舱
CN106628252A (zh) 一种基于并联布局有效载荷适配器的留轨飞行器结构
CN107310751B (zh) 一种航天变轨发动机复合材料机架
CN106382861A (zh) 一种运载火箭安装百公斤级卫星的支承舱侧壁搭载结构
CN103192882B (zh) 框架式车架结构及混凝土泵车
CN110271680A (zh) 用于承载飞机动力装置的支柱的主要结构,其后部由一组连接杆形成
CN107985560A (zh) 一种飞机主起落架加强框结构
JP2012528757A (ja) 機体の着陸システム及びこの着陸システムを備えた宇宙探査機
CN208775000U (zh) 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机臂及无人机
CN105035360A (zh) 基于四点连接的舱段式可分离平台构型
CN108583936A (zh) 一种中空的大承载强机动航天器构型
CN109969431A (zh) 一种嵌入式设备布局安装的集成化支架
KR102347832B1 (ko) 멀티콥터
CN104648694A (zh) 一种扭簧驱动的小卫星星载可展开平面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