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4476U - 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4476U
CN204774476U CN201520500237.6U CN201520500237U CN204774476U CN 204774476 U CN204774476 U CN 204774476U CN 201520500237 U CN201520500237 U CN 201520500237U CN 204774476 U CN204774476 U CN 204774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regulating mechanism
frame
walking wheel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002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立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002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74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4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44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其地隙调节方式简单便捷,调节范围宽,适用范围广。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包括:机架;行走系统,其包括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驱动系统,其设于机架上,用于驱动行走系统;前调节机构,包括前支撑臂和套装在前支撑臂上的前高度调节导轨,前支撑臂可相对前高度调节导轨滑动和转动,前支撑臂与前行走轮连接;后调节机构,包括后支撑臂和套装在后支撑臂上的后高度调节导轨,后支撑臂可相对后高度调节导轨滑动,后支撑臂与后行走轮连接;以及转向机构,其设于机架上,与前支撑臂固定连接,用于转动前支撑臂,以调节前行走轮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背景技术
拖拉机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的动力来源,对农业生产机械化有很大的影响。在田间作业时,如棉花、玉米、高粱,大豆、油菜等作物生长中后期,要求拖拉机地隙较高,否则无法进入地块进行作业,如土地耕整、播种环节要求拖拉机地隙较低。而中耕除草、植保灭虫等环节,尤其是玉米抽雄、植保及后期的收获等,要求拖拉机地隙应该随着作物高度可调。而目前的拖拉机在地隙高度及轮距宽度的调整上调节范围比较小,且结构复杂。因此,地隙调节方式简单便捷,调节范围宽的拖拉机是一种急需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地隙调节方式简单便捷,调节范围宽,适用范围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包括:
机架;
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
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行走系统;
前调节机构,所述前调节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前部,所述前调节机构包括前支撑臂和套装在所述前支撑臂上的前高度调节导轨,所述前支撑臂可相对所述前高度调节导轨滑动和转动,所述前支撑臂与所述前行走轮连接;
后调节机构,所述后调节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后部,所述后调节机构包括后支撑臂和套装在所述后支撑臂上的后高度调节导轨,所述后支撑臂可相对所述后高度调节导轨滑动,所述后支撑臂与所述后行走轮连接;以及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与所述前支撑臂固定连接,用于转动所述前支撑臂,以调节所述前行走轮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前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于所述前支撑臂上,用于限定所述前支撑臂相对所述前高度调节导轨的位置;
所述后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设于所述后支撑臂上,用于限定所述后支撑臂相对所述后高度调节导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动力装置;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驱动轴旋转;
长度调节机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长度调节结构旋转;
驱动轮,与长度调节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带动所述驱动轮旋转,所述长度调节机构调整所述驱动轮在所述拖拉机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所述驱动轮驱动所述后行走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后行走轮还同轴固定连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后行走轮一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前部设有前导轨,所述前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后部设有后导轨,所述后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前调节机构装配在所述前导轨上,所述前调节机构沿所述前导轨滑动,用于调节所述前行走轮轮距,所述后调节机构装配在所述后导轨上,所述后调节机构沿所述后导轨滑动,用于调节所述后行走轮轮距。
进一步地,所述前调节机构还包括前伸缩机构,所述前伸缩机构装配在所述前导轨上,所述前伸缩机构上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前导轨上与所述前伸缩机构对应的方向设有若干限位孔,通过销轴插入所述前伸缩机构和所述前导轨对应的限位孔来限定前行走轮轮距;
所述后调节机构包括后伸缩机构,所述后伸缩机构装配在所述后导轨上,所述后伸缩机构通过定位销与所述后导轨固定,从而限定后行走轮轮距。
进一步地,所述前调节机构包括左前调节机构和右前调节机构,所述左前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前调节机构相对所述机架对称布置;
所述后调节机构包括左后调节机构和右后调节机构,所述左后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后调节机构相对所述机架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左前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前调节机构相对远离的方向调节,以增加所述前行走轮轮距,所述左前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前调节机构相对靠近的方向调节,以减小所述前行走轮轮距;
所述左后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后调节机构相对远离的方向调节,以增加所述后行走轮轮距,所述左后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后调节机构相对靠近的方向调节,以减小所述后行走轮轮距。
进一步地,所述后支撑臂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后支撑臂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前端设有前安装架,所述机架后端设有后安装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地隙调节方式简单便捷,调节范围宽,同时,其轮距可调节,适用范围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定位机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驱动系统,101为动力装置,102为驱动轴,103为长度调节机构,104为驱动轮,2为转向机构,3为前安装架,4为前导轨,5为机架,6为前调节机构,61为左前调节机构,62为右前调节机构,621为前支撑臂,622为第一定位机构,623为前伸缩机构,624为前高度调节导轨,7为后调节机构,71为左后调节机构,72为右后调节机构,711为后伸缩机构,712为后高度调节导轨,713为第二定位机构,714为后支撑臂,8为后导轨,9为后安装架,10为前行走轮,11为后行走轮,12为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包括:
机架5;机架5为一体型框架结构,结构可靠。
行走系统,行走系统包括前行走轮10和后行走轮11;作业时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保持轮距相同;
驱动系统1,设于机架5上,用于驱动行走系统;驱动系统设置在机架5的中部位置,使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的保持左右平衡。
前调节机构6设于机架5前部,前调节机构6包括前支撑臂621和套装在所述前支撑臂621上的前高度调节导轨624,前支撑臂621可相对前高度调节导轨624滑动和转动,前支撑臂621与前行走轮10连接;前支撑臂621可相对前高度调节导轨624滑动,以实现对前高度调节导轨624的提升或降低,进一步实现对机架5前部的提升或降低,达到对前部地隙进行调节的目的。前支撑臂621可相对前高度调节导轨624转动,以实现对前行走轮10的径向转动,进一步实现对拖拉机行走方向的控制。
后调节机构7设于机架5后部,后调节机构7包括后支撑臂714和套装在所述后支撑臂714上的后高度调节导轨712,后支撑臂714可相对后高度调节导轨712滑动,后支撑臂714与后行走轮11连接;后支撑臂714相对后高度调节导轨712进行滑动,以实现对后高度调节导轨712的提升或降低,进一步实现对机架5后部的提升或降低,达到对后部地隙进行调节的目的。
转向机构2设于机架5上,与前支撑臂621固定连接,可限制前支撑臂621轴向转动,并可通过调节转向机构2转动前支撑臂621,以调节前行走轮10方向,实现对行走方向的控制。转向机构2与前支撑臂621为可拆卸固定连接,以方便配合调节拖拉机前轮轮距和离地间隙高度。
拖拉机作业时,设在机架5上的驱动系统1对行走系统进行驱动,实现拖拉机的行走,转向机构2对前行走轮10的方向进行调节,实现对拖拉机行走方向的控制。在对地隙要求不同的地块作业时,需要对拖拉机地隙进行调节,将前调节机构6上的前支撑臂621相对前高度调节导轨624进行滑动,以将机架5前部高度调节到适当位置,并对后支撑臂714相对后高度调节导轨712进行滑动,以将机架5后部高度调节到适当位置,保持机架5前部和后部高度相当。调节完成后,即可开始作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前调节机构6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622,第一定位机构622设于前支撑臂621上,用于限定前支撑臂621相对前高度调节导轨624的位置;第一定位机构622可以为锁紧装置,将其设置在前高度调节导轨624上下两端,限制前支撑臂621相对前高度调节导轨624滑动,保证其高度位置不变。锁紧装置对前支撑臂621锁紧的实现可以为卡簧卡装在设于前支撑臂621外臂的卡槽中,以限制前高度调节导轨624向卡簧一侧滑动。在前支撑臂621上、下各设置卡槽,卡槽设置的距离以满足将卡簧挡在前高度调节导轨624的上下两端,则可限制前高度调节导轨624相对前支撑臂621沿轴向上下滑动,保证其高度位置不变,此时前支撑臂621可相对套装其上的前高度调节导轨624周向转动。当然,本优选实施例也不排除锁紧装置对前支撑臂621锁紧的实现通过在前支撑臂621外壁上紧固管箍,以限制前高度调节导轨624向管箍一侧滑动;在前支撑臂621上、下各设置管箍,则可限制前高度调节导轨624相对前支撑臂621沿轴向上下滑动,保证其高度位置不变,此时前支撑臂621可相对套装其上的前高度调节导轨624周向转动。参照图2,当然,本优选实施例也不排除第一定位机构622为间隔套装置,套装在前支撑臂621上,将其设置在前高度调节导轨624的下方,以阻止前高度调节导轨624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滑,保证其高度不变。间隔套装置为内径较前支撑臂621的外径大的管结构。间隔套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与前支撑臂621的外壁锁紧,方便拆卸,间隔套装置的上端部与前高度调节导轨624的下端部接触,间隔套装置下端部与前支撑臂621上横向设置的轮轴直接接触,保证了前高度调节导轨624与前支撑臂621上横向设置的轮轴的距离。当然,本优选实施例也不排除,在前支撑臂621下部设置凸台,以阻止间隔套装置下滑,使间隔套装置下端部与轮轴距离不变。由于连接前行走轮10的轮轴高度不变,可以通过调节间隔套装置的长度来调节前高度调节导轨624的高度,进一步达到调节机架前部高度的目的。
后调节机构7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713,第二定位机构713设于后支撑臂上714,用于限定后支撑臂714相对后高度调节导轨712的位置。第二定位机构713可以为锁紧装置,将其设置在后高度调节导轨712上下两端,限制后支撑臂714相对后高度调节导轨712滑动,保证其高度位置不变。锁紧装置对后支撑臂714锁紧的实现可以为卡簧卡装在设于后支撑臂714外臂的卡槽中,以限制后高度调节导轨712向卡簧一侧滑动。在后支撑臂714上、下各设置卡槽,卡槽设置的距离以满足将卡簧挡设在后高度调节导轨712的上下两端,则可限制后高度调节导轨712相对后支撑臂714沿轴向上下滑动,保证其高度位置不变。当然,本优选实施例也不排除锁紧装置对后支撑臂714锁紧的实现通过在后支撑臂714外壁上紧固管箍,以限制后高度调节导轨712向管箍一侧滑动;在后支撑臂714上、下各设置管箍,则可限制后高度调节导轨712相对后支撑臂714沿轴向上下滑动,保证其高度位置不变。当然,本优选实施例也不排除第二定位机构713为间隔套装置,套装在后支撑臂714上,将其设置在后高度调节导轨712的下方,以阻止后高度调节导轨712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滑,保证其高度不变。间隔套装置为内径较后支撑臂714的外径大的管结构。间隔套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与后支撑臂714的外壁锁紧,方便拆卸,间隔套装置的上端部与后高度调节导轨712的下端部接触,间隔套装置下端部与后支撑臂714上横向设置的轮轴支撑结构直接接触,保证了后高度调节导轨712与后支撑臂714上横向设置的轮轴的距离。当然,本优选实施例也不排除,在后支撑臂714下部设置凸台,以阻止间隔套装置下滑,使间隔套装置下端部与轮轴距离不变。由于连接后行走轮11的轮轴高度不变,可以通过调节间隔套装置的长度来调节后高度调节导轨712的高度,进一步达到调节机架后部高度的目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驱动系统1包括:
动力装置101;动力装置101设于机架5的中部,以保证拖拉机整体平衡。
驱动轴102,驱动轴102与动力装置101传动连接,动力装置101带动驱动轴102旋转;
长度调节机构103,长度调节机构103与驱动轴102传动连接,驱动轴102带动长度调节结构103旋转;
驱动轮104,与长度调节机构103传动连接,长度调节机构103带动驱动轮104旋转,长度调节机构103调整驱动轮104在拖拉机宽度方向上的位置,驱动轮104驱动后行走轮11转动。
驱动轴102与动力装置101的传动连接、长度调节机构103与驱动轴102的传动连接和驱动轮104与长度调节机构103的传动连接均为同轴固定的直接传动连接。该同轴固定的直接传动连接优选法兰结构螺栓固定连接,其具有传递动力可靠,方便拆卸等优点。
长度调节机构103两端均设置法兰盘,分别与驱动轴102和驱动轮104固定链接;长度调节机构103为可伸缩传动轴,其包括花键轴和花键轴套以及固定在花键轴和花键轴套端部的法兰盘。长度调节机构103的设置,可在实现传递动力的同时,达到调节驱动轴长度的目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后行走轮11还同轴固定连接从动轮12,从动轮12与驱动轮104传动连接。从动轮12和驱动轮104可以同为链轮或同为皮带轮;从动轮12与驱动轮104可以为链传动或皮带传动,从动轮12带动后行走轮11一同转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在对不同行距的作物进行田间作业时,需要不同轮距的拖拉机进行配合,就需要对拖拉机轮距进行调节,本优选实施例中,机架5前部设有前导轨4,前导轨4固定在机架5上;机架5后部设有后导轨8,后导轨8固定在机架5上;前调节机构6装配在前导轨4上,沿前导轨4滑动,用于调节前行走轮10轮距,后调节机构7装配在后导轨8上,沿后导轨8滑动,用于调节后行走轮11轮距。本优选实施例可以方便快捷实现调节轮距的目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前调节机构6还包括前伸缩机构623,前伸缩机构623装配在前导轨4上,前伸缩机构623上设有若干限位孔,前导轨4上与前伸缩机构623对应的方向设有若干限位孔,通过销轴插入前伸缩机构623和前导轨4对应的限位孔来限定前行走轮10轮距;当然本优选实施例也不排除前导轨4和前伸缩机构623通过螺栓或定位螺钉固定。
后调节机构7包括后伸缩机构711,后伸缩机构711装配在后导轨8上,后伸缩机构711通过定位销与后导轨8固定,从而限定后行走轮11轮距。当然本优选实施例也不排除后导轨4和后伸缩机构623通过螺栓或定位螺钉固定。
前导轨4为矩形钢管结构,与之配合的前伸缩机构623也为矩形钢管结构,当然,也不排除前伸缩机构623为方钢结构;前伸缩机构623套装在前导轨4内形成配合。
后导轨8为矩形钢管结构或方钢结构,与之配合的后伸缩机构711为矩形钢管结构。后伸缩机构711套装在后导轨8内形成配合。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前调节机构6包括左前调节机构61和右前调节机构62,左前调节机构61和右前调节机构62相对机架5对称布置;
后调节机构7包括左后调节机构71和右后调节机构72,左后调节机构71和右后调节机构72相对机架对称布置。以实现拖拉机左右平衡。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左前调节机构61和右前调节机构62相对远离的方向调节,以增加前行走轮10轮距,左前调节机构61和右前调节机构62相对靠近的方向调节,以减小前行走轮10轮距;
左后调节机构71和右后调节机构72相对远离的方向调节,以增加后行走轮11轮距,左后调节机构71和右后调节机构72相对靠近的方向调节,以减小后行走轮11轮距。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后支撑臂714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后支撑臂平行设置。设置多个后支撑臂,在加强后调节机构7强度的同时,保证后支撑臂714不会相对后高度调节导轨712转动,后支撑臂714为圆钢结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机架前端设有前安装架3,机架后端设有后安装架9。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的农具,如植保机械药罐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地隙调节方式简单便捷,调节范围宽,同时,其轮距可调节,适用范围广。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
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行走系统;
前调节机构,所述前调节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前部,所述前调节机构包括前支撑臂和套装在所述前支撑臂上的前高度调节导轨,所述前支撑臂可相对所述前高度调节导轨滑动和转动,所述前支撑臂与所述前行走轮连接;
后调节机构,所述后调节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后部,所述后调节机构包括后支撑臂和套装在所述后支撑臂上的后高度调节导轨,所述后支撑臂可相对所述后高度调节导轨滑动,所述后支撑臂与所述后行走轮连接;以及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与所述前支撑臂固定连接,用于转动所述前支撑臂,以调节所述前行走轮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于所述前支撑臂上,用于限定所述前支撑臂相对所述前高度调节导轨的位置;
所述后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设于所述后支撑臂上,用于限定所述后支撑臂相对所述后高度调节导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动力装置;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驱动轴旋转;
长度调节机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长度调节结构旋转;
驱动轮,与长度调节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带动所述驱动轮旋转,所述长度调节机构调整所述驱动轮在所述拖拉机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所述驱动轮驱动所述后行走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行走轮还同轴固定连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后行走轮一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前部设有前导轨,所述前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后部设有后导轨,所述后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前调节机构装配在所述前导轨上,所述前调节机构沿所述前导轨滑动,用于调节所述前行走轮轮距,所述后调节机构装配在所述后导轨上,所述后调节机构沿所述后导轨滑动,用于调节所述后行走轮轮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调节机构还包括前伸缩机构,所述前伸缩机构装配在所述前导轨上,所述前伸缩机构上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前导轨上与所述前伸缩机构对应的方向设有若干限位孔,通过销轴插入所述前伸缩机构和所述前导轨对应的限位孔来限定前行走轮轮距;
所述后调节机构包括后伸缩机构,所述后伸缩机构装配在所述后导轨上,所述后伸缩机构通过定位销与所述后导轨固定,从而限定后行走轮轮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调节机构包括左前调节机构和右前调节机构,所述左前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前调节机构相对所述机架对称布置;
所述后调节机构包括左后调节机构和右后调节机构,所述左后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后调节机构相对所述机架对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前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前调节机构相对远离的方向调节,以增加所述前行走轮轮距,所述左前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前调节机构相对靠近的方向调节,以减小所述前行走轮轮距;
所述左后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后调节机构相对远离的方向调节,以增加所述后行走轮轮距,所述左后调节机构和所述右后调节机构相对靠近的方向调节,以减小所述后行走轮轮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支撑臂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后支撑臂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前端设有前安装架,所述机架后端设有后安装架。
CN201520500237.6U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4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00237.6U CN204774476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00237.6U CN204774476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4476U true CN204774476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4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0023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4476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744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3665A (zh) * 2017-09-19 2018-02-13 芜湖挺优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田地行走装载机械装置
CN110154999A (zh) * 2019-05-30 2019-08-23 姚先同 一种可伸缩汽车底盘及使用该底盘的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3665A (zh) * 2017-09-19 2018-02-13 芜湖挺优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田地行走装载机械装置
CN110154999A (zh) * 2019-05-30 2019-08-23 姚先同 一种可伸缩汽车底盘及使用该底盘的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93990U (zh) 轮距和地隙可调的车辆驱动桥
CN105850960B (zh) 一种自走式农用喷雾机构
CN204774476U (zh) 一种地隙可调的拖拉机
CN103858563A (zh) 车载果树施肥挖坑机
CN106042917A (zh) 一种车辆底盘
CN103947311A (zh) 起垄器
CN110122011A (zh) 一种便于行距调整的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机
CN102197733A (zh) 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插秧机的调节机构
CN106211830A (zh) 一种带前后双向动力输出的自走式动力底盘
CN202232107U (zh) 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插秧机的调节机构
CN220108640U (zh) 一种动力上传式农用作业车辆底盘升降装置
CN205365784U (zh) 成等腰三角形布置的微耕机履带总成
CN207683605U (zh) 一种用于作业机械的变轴距变地隙的齿轮行走机构及具有其的作业机械
CN104163212B (zh) 履带式高地隙拖拉机
CN206895228U (zh) 一种四轮拖拉机牵引的灭茬机
CN204707413U (zh) 具有限深功能的前置式微耕机
CN203120411U (zh) 适合高杆作物农机作业牵引动力底盘的行走驱动装置
CN201976404U (zh) 一种新型旋耕机
CN205305382U (zh) 一种电动手扶式可调玉米播种机
CN203814148U (zh) 农业机械用平台
CN204077837U (zh) 履带式高地隙拖拉机
CN203814147U (zh) 四轮自平衡坡地耕地机
CN204014434U (zh) 铧犁施肥机
CN203590697U (zh) 三轮田间作业车通用底盘
CN206323752U (zh) 一种新型播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