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7033U - 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7033U
CN204767033U CN201520397854.8U CN201520397854U CN204767033U CN 204767033 U CN204767033 U CN 204767033U CN 201520397854 U CN201520397854 U CN 201520397854U CN 204767033 U CN204767033 U CN 204767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lience
box
human body
discharge devic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78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波
孟燕洁
魏铼
孙唯童
王思文
隋志成
艾国生
王坤
张景山
吴超
宋美华
郭海清
范蕾
赵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78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7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7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7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夹子、导线、回弹盒、连接件、腕带,回弹盒包括:回弹盒下盖、回弹盒上盖、绕线轮、回弹扭簧、芯轴,其中,回弹盒下盖与回弹盒上盖扣合形成容纳空间,绕线轮、回弹扭簧与芯轴位于该容纳空间。当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工作时,在与公共接地连接的夹子与腕带之间,通过导线、绕线轮、回弹扭簧、芯轴、回弹盒下盖形成静电释放通路,使得被腕带和回弹盒下盖吸收的静电通过该静电释放通路释放出去,实现对人体静电及时、连续的释放,从而提高油气场所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石化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静电是由于人的身体上的衣物等相互摩擦产生的附着于人体上的静电。穿化学纤维制成的衣物比较容易产生人体静电,而棉制衣物产生的较少。由于干燥的环境更有利于电荷的转移和积累,所以冬天人体静电较大。在不同湿度条件下,人体活动产生的人体静电的电位有所不同。在干燥的季节,人体静电可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当人体携带静电时,人体相当于一个流动的点火源。
石油石化领域中,操作人员在进入油气场所之前通常通过人手触摸固定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来释放人体静电,例如,通过触摸接地的接地金属球等放电导体。人体静电的强烈程度同人体携带的静电量、手和放电导体间的接触电阻、放电导体的电阻率、放电导体的表面积、放电导体的接地电阻等相关。
当操作人员人体静电释放完毕,进入油气场所进行取样、打开压力管道、打开容器等操作时,操作人员的人体、衣服及工具等摩擦接触从而随时产生人体静电。此时,由于不能及时、连续的释放人体静电,人体这个流动的点火源在油气场所走来走去,当人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引发燃烧,容易造成油气爆炸燃烧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及时、连续释放人体静电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子(1)、导线(2)、回弹盒(3)、连接件(4)、腕带(5),所述回弹盒(3)通过所述连接件(4)固定在所述腕带(5)上,所述回弹盒(3)包括:回弹盒下盖(301)、回弹盒上盖(302)、绕线轮(303)、回弹扭簧(304)、芯轴(305),其中,
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扣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绕线轮(303)、所述回弹扭簧(304)与所述芯轴(305)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芯轴(305)与所述回弹盒下盖(301)、所述回弹盒上盖(302)垂直,所述绕线轮(303)通过所述回弹扭簧(304)与所述芯轴(305)连接,且与所述芯轴(305)同轴,所述导线(2)缠绕在所述绕线轮(303)上,所述导线(2)的一端从所述回弹盒(3)伸出并与所述夹子(1)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绕线轮(303)上,所述夹子(1)用于在所述人体静电装置工作时与公共接地连接;
当所述导线(2)拉紧时,所述绕线轮(303)绕所述芯轴(305)顺时针转动并挤压所述回弹扭簧(304),以使得所述回弹扭簧(304)存储弹性势能,同时,使得所述导线(2)从所述回弹盒(3)拉伸出;
当所述导线(2)放松时,所述回弹扭簧(304)释放所述弹性势能,从而带动所述绕线轮(303)绕所述芯轴(305)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导线(2)缩回至所述回弹盒(3)内。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芯轴(305)将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连接为一体。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由导体材料制成。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弹盒下盖(301)由导体材料制成,所述回弹盒上盖(302)由非导体材料制成。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介于106~109欧姆米之间。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腕带(5)为导电橡胶,所述腕带(5)的电阻率介于106~109欧姆米之间。
结合第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第五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4)为固定铆钉。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铆钉的数量为3~12个。
结合第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第五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4)为螺栓。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螺栓的数量为3~12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夹子、导线、回弹盒、连接件、腕带,回弹盒包括:回弹盒下盖、回弹盒上盖、绕线轮、回弹扭簧、芯轴,其中,回弹盒下盖与回弹盒上盖扣合形成容纳空间,绕线轮、回弹扭簧与芯轴位于该容纳空间。当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工作时,在与公共接地连接的夹子与腕带之间,通过导线、绕线轮、回弹扭簧、芯轴、回弹盒下盖形成静电释放通路,使得被腕带和回弹盒下盖吸收的静电通过该静电释放通路释放出去,实现对人体静电及时、连续的释放,从而提高油气场所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中的回弹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绕线轮与芯轴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的封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夹子;
2:导线;
3:回弹盒;
4:连接件;
5:腕带;
301:回弹盒下盖;
302:回弹盒上盖;
303:绕线轮;
304:回弹扭簧;
305: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般来说,体静电的危险程度有多大,与环境的温度、湿度、人体电阻及人体对地电容有关。不置可否,人体带电比机器设备带电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因为人总是在运动的,每当人体在危险场所来回走动时,连续不断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人体静电,相当于一个流动的点火源,所以在处置易燃气体泄露事故中、油气场所进行操作过程中,预防人体带电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在易爆气体泄露事故处置中,泄露出的气体与空气混合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石油石化领域中,操作人员在进入油气场所之前通常通过人手触摸固定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来释放人体静电,例如,通过触摸接地的接地金属球等放电导体。人体静电的强烈程度同人体携带的静电量、手和放电导体间的接触电阻、放电导体的电阻率、放电导体的表面积、放电导体的接地电阻等相关。
当操作人员人体静电释放完毕,进入油气场所进行取样、打开压力管道、打开容器等操作时,操作人员的人体、衣服及工具等摩擦接触从而随时产生人体静电。此时,由于不能及时、连续、方便的释放静电,容易造成油气爆炸燃烧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以实现对人体静电及时、连续的释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中的回弹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绕线轮与芯轴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的封装示意图,其中,图3中未示出回弹扭簧304。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夹子1、导线2、回弹盒3、连接件4、腕带5,所述回弹盒3通过所述连接件4固定在所述腕带5上,所述回弹盒3包括:回弹盒下盖301、回弹盒上盖302、绕线轮303、回弹扭簧304、芯轴305,其中,
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扣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绕线轮303、所述回弹扭簧304与所述芯轴305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芯轴305与所述回弹盒下盖301、所述回弹盒上盖302垂直,所述绕线轮303通过所述回弹扭簧304与所述芯轴305连接,且与所述芯轴305同轴,所述导线2缠绕在所述绕线轮303上,所述导线2的一端从所述回弹盒3伸出并与所述夹子1连接,所述夹子1用于在所述人体静电装置工作时与公共接地连接;
当所述导线2拉紧时,所述绕线轮303绕所述芯轴305顺时针转动并挤压所述回弹扭簧304,以使得所述回弹扭簧304存储弹性势能,同时,使得所述导线2从所述回弹盒3拉伸出;
当所述导线2放松时,所述回弹扭簧304释放所述弹性势能,从而带动所述绕线轮303绕所述芯轴305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导线2缩回至所述回弹盒3内。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的工作原理做详细说明。
具体的,当操作人员进入油气场所时,像戴手表一样将腕带5戴在手腕上,将夹子1夹在公共接地上,然后,操作人员进行取样、打开压力管道、打开容器等操作。由于腕带5由导电橡胶制成,回弹盒下盖301由导电材料制成,因此,上述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被腕带5和回弹盒下盖301吸收,而回弹盒下盖301与回弹盒上盖302之间通过芯轴305连接,芯轴305与绕线轮303之间通过回弹扭簧304连接,导线2缠绕在绕线轮303上,且一端固定在该绕线轮303上,另一端从回弹盒3升出并连接在夹子1上,夹子1、导线2、绕线轮303、回弹扭簧304与芯轴305相互连接成一个电导体。也就是说,在腕带5与夹子1之间,通过导线2、绕线轮303、回弹扭簧304、芯轴305、回弹盒下盖301形成静电释放通路。因此,被腕带5和回弹盒下盖301吸收的人体静电可通过该静电释放通路及时、方便、连续的释放。而且,由于回弹扭簧304的设置,使得导线2被拉紧时,绕线轮303绕芯轴305顺时针转动并挤压回弹扭簧304,从而使得回弹扭簧304存储弹性势能,同时,使得导线2从回弹盒3拉伸出。当导线2被拉伸一定长度后,此时,若操作人员从远离公共接地的工作位置移动到离公共接地较近的位置后,导线2被放松,回弹扭簧304释放弹性势能,从而带动绕线轮303绕芯轴305逆时针转动,使得部分导线2回弹至回弹盒3,直至停留在回弹盒3外部的导线再次被拉紧,以避免停留在回弹盒3外部的导线2过长,容易缠绕在操作人员的手上等干扰正常工作。
另外,当导线2被拉伸一定长度后,此时,若操作人员工作完毕需要将夹子1从公共接地取下,或者,需要变更工作位置移动人体静电释放装置,需要将夹子1从公共接地取下,此时,导线2被放松,回弹扭簧304释放弹性势能,从而带动绕线轮303绕芯轴305逆时针转动,使得全部导线2回弹至回弹盒3,以解决导线2散乱放置引起的打结、缠绕在其他物品上等难于收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是以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佩戴在手腕上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的,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例如,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当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佩戴在手腕上妨碍操作人员工作时,也可以将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佩戴在脚腕上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包括:夹子、导线、回弹盒、连接件、腕带,回弹盒包括:回弹盒下盖、回弹盒上盖、绕线轮、回弹扭簧、芯轴,其中,回弹盒下盖与回弹盒上盖扣合形成容纳空间,绕线轮、回弹扭簧与芯轴位于该容纳空间。当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工作时,在与公共接地连接的夹子与腕带之间,通过导线、绕线轮、回弹扭簧、芯轴、回弹盒下盖形成静电释放通路,使得被腕带和回弹盒下盖吸收的静电通过该静电释放通路释放出去,实现对人体静电及时、连续的释放,从而提高油气场所的安全性。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芯轴305将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连接为一体。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由导体材料制成。此时,腕带5与夹子1之间的静电释放通路,通过导线2、绕线轮303、回弹扭簧304、芯轴305、回弹盒下盖301形成。当操作人员在油气场所移动时,由于回弹盒上盖302也由导体材料制成,因此,当操作人员的衣服等覆盖回弹盒上盖302时,可以将衣服因摩擦等产生的静电吸收,并通过静电释放通路释放出去,避免油气场所中静电的集聚,提高油气场所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回弹盒上盖302也由导体材料制成,因此,佩戴时不必刻意要回弹盒下盖301接触皮肤,即不论如何佩戴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均可以实现人体静电的释放,佩戴灵活,使用方便。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回弹盒下盖301由导体材料制成,所述回弹盒上盖302由非导体材料制成。此时,腕带5与夹子1之间的静电释放通路,通过导线2、绕线轮303、回弹扭簧304、芯轴305、回弹盒下盖301与回弹盒上盖302形成。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制成回弹盒下盖301与回弹盒上盖302的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介于106~109欧姆米之间。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腕带5为导电橡胶,所述腕带5的电阻率介于106~109欧姆米之间。
上述各实施例中,为达到及时、连续的释放人体静电的目的,制成回弹盒下302、回弹盒上盖303的导电材料,以及制成腕带5的导电橡胶等,电阻要足够的小,而当电阻率介于106~109欧姆米之间时,经验证发现,此时人体静电释放装置的性能达到最优。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件4具体为固定铆钉。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当连接件4具体为固定铆钉时,固定铆钉的数量为3~12个。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件4具体为螺栓。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当连接件4具体为螺栓时,螺栓的数量为3~12个。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例中,连接件具体可以为固定铆钉或螺栓,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例如可以为卡扣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子(1)、导线(2)、回弹盒(3)、连接件(4)、腕带(5),所述回弹盒(3)通过所述连接件(4)固定在所述腕带(5)上,所述回弹盒(3)包括:回弹盒下盖(301)、回弹盒上盖(302)、绕线轮(303)、回弹扭簧(304)、芯轴(305),其中,
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扣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绕线轮(303)、所述回弹扭簧(304)与所述芯轴(305)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芯轴(305)与所述回弹盒下盖(301)、所述回弹盒上盖(302)垂直,所述绕线轮(303)通过所述回弹扭簧(304)与所述芯轴(305)连接,且与所述芯轴(305)同轴,所述导线(2)缠绕在所述绕线轮(303)上,所述导线(2)的一端从所述回弹盒(3)伸出并与所述夹子(1)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绕线轮(303)上,所述夹子(1)用于在所述人体静电装置工作时与公共接地连接;
当所述导线(2)拉紧时,所述绕线轮(303)绕所述芯轴(305)顺时针转动并挤压所述回弹扭簧(304),以使得所述回弹扭簧(304)存储弹性势能,同时,使得所述导线(2)从所述回弹盒(3)拉伸出;
当所述导线(2)放松时,所述回弹扭簧(304)释放所述弹性势能,从而带动所述绕线轮(303)绕所述芯轴(305)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导线(2)缩回至所述回弹盒(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305)将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盒下盖(301)与所述回弹盒上盖(302)由导体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盒下盖(301)由导体材料制成,所述回弹盒上盖(302)由非导体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介于106~109欧姆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5)为导电橡胶,所述腕带(5)的电阻率介于106~109欧姆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固定铆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铆钉的数量为3~12个。
9.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螺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数量为3~12个。
CN201520397854.8U 2015-06-10 2015-06-10 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Active CN204767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7854.8U CN204767033U (zh) 2015-06-10 2015-06-10 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7854.8U CN204767033U (zh) 2015-06-10 2015-06-10 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7033U true CN204767033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7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7854.8U Active CN204767033U (zh) 2015-06-10 2015-06-10 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70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2881A (zh) * 2017-05-04 2017-09-0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释放方法、智能穿戴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20808A (zh) * 2018-05-25 2018-11-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腕带式人体静电安全状态监测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2881A (zh) * 2017-05-04 2017-09-0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释放方法、智能穿戴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20808A (zh) * 2018-05-25 2018-11-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腕带式人体静电安全状态监测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7033U (zh) 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JP2011197499A (ja) 粉じん爆発体感実験装置および粉じん爆発体感実験方法
CN104399178A (zh) 一种高频工作环境的防静电系统
CN204824138U (zh) 加油机自动导静电装置
CN208891756U (zh) 防静电手套
JP3138841U (ja) 静電気中和手袋
CN205261118U (zh) 一种同时适用于化工气体和液体的静电导除装置
CN104320898A (zh) 一种工作台防静电系统
CN105699744A (zh) 一种多功能高压验电器
CN205430746U (zh) 一种薄膜除静电装置
CN107378851A (zh) 一种具备带电警示功能的机械扳手
CN108508086B (zh) 电力电缆故障检测方法
US20140185179A1 (en) Self-contained static electricity drain
CN204257305U (zh) 用于电气接线柱的绝缘防护管
CN207719418U (zh) 一种电力施工吊车接地装置
US6032700A (en) Hose threaded end protector
RU2535276C1 (ru) Способ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текстильных изделий от статического электричества
CN105411051A (zh) 一种电力手套绝缘方法
RU158930U1 (ru) Термоблок
CN109444596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生产用便携式接线盒检测仪
US3121187A (en) Device for minimizing the collec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on shield for discharging carbon dioxide
CN203596546U (zh) 带电作业屏蔽服的残余电荷放电鞭
CN210894478U (zh) 一种温度传感报警验电器
CN105467290A (zh) 宇航级vmos管功能性完好的测试方法
CN21431611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防静电仪器防护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