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7047U -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7047U
CN204757047U CN201520266296.1U CN201520266296U CN204757047U CN 204757047 U CN204757047 U CN 204757047U CN 201520266296 U CN201520266296 U CN 201520266296U CN 204757047 U CN204757047 U CN 204757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flanging
saving appliance
pan
insulating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62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荷辉
袁灿昕
袁灿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662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7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7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704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也可以说是为了节约燃气而设计的锅的配件,包括底部设置有开口的隔热圈,隔热圈内表面设聚火层;聚火层与隔热圈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隔火区,且聚火层与锅具外表面之间设置有延长热气流上升路径、以增加热气流与锅具的接触面积、降低火焰上升速度的围绕锅具螺旋式上升的热气流通道;隔火区底部封闭顶部开通,聚火层热气流通道的底部及顶部均开通。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阻断了热气流与隔热圈的直接接触,有效利用炉头的火焰热能,在节省能源的同时,也降低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能提高烹饪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燃气灶的锅具的节能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已成为普遍使用的家用或商用烹饪器具。现有的燃气灶的锅 对于热能的利用主要有两方面:一、通过燃气灶燃烧产生的火焰(即能量)直接作用于锅底,同时吸收热辐射;二、使用网状耐温板,燃气燃烧致其发红,辐射锅底。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热能利用率不高、热损失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促进热能充分被锅具吸收的燃气灶的节能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其中,包括底部设置有负责收集从燃气灶产生的未被锅具底部吸收的携带着热能的热气流入口的隔热圈,所述隔热圈内表面设置有锯齿状聚火层;所述聚火层与所述隔热圈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隔火区,且所述聚火层就是以增加热气流与锅具的接触面积为目的热气流通道,所述热气流通道与锅的外表面呈一定角度,且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角度;所述隔火区底部封闭、顶部开通,所述热气流通道底部及顶部均开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器,其中,所述聚火层由多个锯齿状凸棱连接组成,多个所述锯齿状凸棱由所述隔热圈的底部沿同一方向旋转上升至所述隔热圈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器,其中,每个所述锯齿状凸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器,其中,所述第一折边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折边的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器,其中,所述第一折边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折边的宽度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器,其中,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焊接在所述隔热圈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器,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隔热圈的内表面构成的区间为所述隔火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器,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锯齿状凸棱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与所述锅具外表面之间构成的区间为所述聚火层即热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器,其中,所述隔热圈的形状与所述锅具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同时设置有隔火区和聚火层即热气流通道的(隔热圈,阻断了热气流与隔热圈之间的直接接触,即阻断了热气流与隔热圈之间的热交換,使热气流所携带的热能只能通过热气流通道出去,而且由于热气流通道的特殊设计使得热气流所携带的热能大部分都会返到锅具上。在有效节省能源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能减少烹饪时间、提高烹饪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节能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节能器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燃气灶的节能器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同时可参阅图3,包括底部设置有开口的隔热圈10(此隔热圈负责收集从燃气灶产生的未被锅底吸收的热气流所携带的热能),隔热圈10的形状与锅具的形状相适配(例如:碗形);隔热圈10内表面设置有锯齿状聚火层20;且聚火层20就是以增加热气流与锅具的接触面积为目的热气流通道40;热气流通道40与锅具的外表面呈一定角度,且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角度;隔火区的底部31封闭、顶部开通,热气流通道40底部及顶部均开通。这样避免了火焰从隔火区30通过,而全部经由热气流通道40内缓慢上升。使得锅具能充分吸收热能,在节省能源的同时,还能提高烹饪效率;同时设置隔火区30阻断了隔热圈10与热气流之间直接发生热交換,避免隔热圈外部温度过高而对烹饪者造成不必要的烫伤,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更重要的是避免热能通过隔热圈辐射出去。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聚火层20由多个锯齿状凸棱连接组成,多个锯齿状凸棱由隔热圈10的底部沿同一方向旋转上升至隔热圈10的顶部。这样,多个锯齿状凸棱与锅具外表面之间形成多个旋转上升的热气流通道40,通过热气流通道的旋转上升起到降低火焰上升速度丶增加热气流与锅具之间进行热交換的时间和增加热交換的面积,提高热交換的效率的作用,从而提高热能的利用率,使得锅具能充分吸收热能。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锯齿状凸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相交成锐角。由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的连接及又分别与隔热圈10内表面的连接形成多个锯齿状凸棱,面向锅具的凸棱之间的区间构成聚火层20。面向隔热圈的凸棱之间的区间构成隔火区30,通过该隔火区30可以避免火焰的高温直接传递到隔热圈10外表面,避免隔热圈10外部温度过高而对烹饪者造成不必要的烫伤,使得节能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锯齿状凸棱的第一折边21与第二折边22其中一侧相连接,另外不相连接的一侧则焊接在隔热圈10的内表面上。相邻的两个锯齿状凸棱的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与锅具外表面之间构成的区间为聚火层,即热气流通道40;多个第一折边21、第二折边22与隔热圈10的内表面构成的区间为隔火区30。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同时设置有隔火区30和聚火层热气流通道40的隔热圈10,使得热气流在热气流通道40内上升,增加了热气流与锅具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有效利用炉头的火焰热能,隔火区的设置有效地阻断了携带热能的热气流与隔热圈之间的直接热交換,使热能只能通过旋转状上升的热气流通道返到锅具,使得锅具能充分吸收热能,在节省能源的同时,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能提高烹饪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设置有负责收集从燃气灶产生的未被锅具底部吸收的携带着热能的热气流入口的隔热圈(10),所述隔热圈(10)内表面设置有锯齿状聚火层(20);所述聚火层(20)与所述隔热圈(10)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隔火区(30),且所述聚火层(20)与所述锅具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以增加热气流与锅具的接触面积为目的热气流通道(40),所述热气流通道(40)与锅的外表面呈一定角度,且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所述隔火区(30)底部封闭、顶部开通,所述热气流通道(40)的底部及顶部均开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火层(20)由多个锯齿状凸棱连接组成,多个所述锯齿状凸棱由所述隔热圈(10)的底部沿同一方向旋转上升至所述隔热圈(10)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锯齿状凸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21)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折边(22)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21)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折边(22)的宽度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21)与所述第二折边(22)焊接在所述隔热圈(10)的内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折边(21)、所述第二折边(22)与所述隔热圈(10)的内表面构成的区间为所述隔火区(3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锯齿状凸棱的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与所述锅具外表面之间构成的区间为所述聚火层即热气流通道(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圈的形状与所述锅具的形状相适配。
CN201520266296.1U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57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6296.1U CN204757047U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6296.1U CN204757047U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7047U true CN204757047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71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6296.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57047U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70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463A (zh) * 2015-04-28 2015-07-15 邹荷辉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WO2016172842A1 (zh) * 2015-04-28 2016-11-03 邹荷辉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463A (zh) * 2015-04-28 2015-07-15 邹荷辉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WO2016172842A1 (zh) * 2015-04-28 2016-11-03 邹荷辉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CN104776463B (zh) * 2015-04-28 2017-06-27 邹荷辉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6917U (zh) 一种炊暖家用清洁煤锅炉
CN204757047U (zh)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CN207094619U (zh) 燃气灶具的集热罩及应用有该集热罩的燃烧器
CN104776463A (zh) 一种燃气灶的节能器
CN203286609U (zh) 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
CN202813468U (zh) 高效燃气灶具
CN205655328U (zh) 节能炉
CN108006624A (zh) 燃气灶具的集热罩及应用有该集热罩的燃烧器
CN203153476U (zh) 一种高效聚能节能耐火水泥炭盆
CN108167865B (zh) 一种层叠炉排型换热煤炉具
CN206540187U (zh) 一种节能炒炉
CN205979886U (zh) 节能型燃气灶具
CN208769569U (zh) 一种烧烤炉用的燃烧管
CN207640158U (zh) 一种自然力聚热节能锅
CN203949228U (zh) 一种电磁小炒炉
CN204345749U (zh) 燃烧器火焰聚能罩
CN201652466U (zh) 一种安全节能燃气灶灶膛
CN204839204U (zh) 迷你无烟电烤炉
CN204141653U (zh) 辐射旋叶节能锅架
CN204187687U (zh) 节能灶台
CN203229551U (zh) 一种发热效果好的燃气球化退火炉
CN206989260U (zh) 一种新型灶具
CN210784053U (zh) 一种燃气烧烤炉
CN209180926U (zh) 一种炉具燃烧器
CN108361777A (zh) 一种燃气灶节能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