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5196U -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5196U
CN204755196U CN201520500281.7U CN201520500281U CN204755196U CN 204755196 U CN204755196 U CN 204755196U CN 201520500281 U CN201520500281 U CN 201520500281U CN 204755196 U CN204755196 U CN 204755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uilding enclosure
radiation
coating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002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盛骏
马万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002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5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5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5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80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within nacelles or towers
    • F03D80/82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within nacelles or tower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F03D80/85Cab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该散热围护结构包括限定中间空间的围护结构本体,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内壁上至少部分地施加热辐射吸收涂层(3)或隔热材料或红外低发射率高反射率材料。本实用新型在无噪声、环保、不借助外界动力、零能耗条件下主动降低了围护结构内环境的空气温度,从而降低产热设备的温度,保证产热设备长时间地工作在允许的正常温度下。

Description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一、概述
风力发电机组的围护结构如塔筒、机舱等内部设有电力传输电缆、变压器、电抗器、电动机、开关电器设备等产热设备(“产热设备”是从热学角度来命名的),这些产热设备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由于产生的热量累计“积分”效应,风力发电机组的围护结构塔筒、机舱内空气温度在一定时间段内会持续上升。
除了产热设备产生的热量,风力发电装备的围护结构如塔筒、机舱等从外部自然环境还接受太阳辐射,也会导致塔筒、机舱内部温度升高。尤其是在中国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地区、巴基斯坦地域、中东地区、非洲热带地区、沙漠地带,在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能够导致风力发电装备内外温度显著升高,影响风力发电装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同时投入相应的冷却设备对整机内部环境,也包括塔筒、机舱、轮毂内腔、变流柜内部等局部环境强行进行主动冷却。
二、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相关辐射术语
吸收:物质将所拦截的辐射能转换为内部热能的过程。
吸收率:物质所吸收的投射辐射的份额。
黑体:理想的发射体和吸收体。
发射:在有限温度下的物质产生辐射的过程。
发射率:表示发射的辐射和同温度下的黑体发射的辐射之比。
反射:投射在表面上的辐射改变方向的过程。
反射率:物质所反射的投射辐射的份额。
热辐射:有限温度的物质发射的电磁能,集中在从0.1~100μm光谱区。
三、太阳辐射与环境辐射
太阳是一个极接近于球状的辐射源,近似于5800K的黑体。当太阳发出的辐射穿过空间时,由于通过的球面积不断变大,辐射流密度将降低。太阳常数Sc=1353W/m2。对于水平表面(也即与地球表面相平行),太阳辐射呈近似于平行的射线束,与表面的法线形成一个θ角,称天顶角。对水平面定义的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密度Gs,o与地理纬度、年和天的时间有关。可用下述形式的表达式确定Gs,o=Scfcosθ,式中,f是围绕太阳的地球轨道的偏心率的一个很小的修正系数(0.97~1.03)。
太阳辐射可分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所谓直射辐射是指直接来自太阳(圆盘)表面的辐射。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直射辐射占辐射总量的比例可能超过85%。散射辐射是指经过大气层云层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以后改变了方向的太阳辐射,所以又被叫做天空辐射。散射在太阳辐射总量中的比例与天气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所谓“环境辐射”是指地球以及大气层中某些具有辐射能力成分的辐射。环境辐射的长波辐射形式包括地球表面的发射以及来自大气中某些成分的发射。地球表面的发射功率可按照常规方法计算,即:E=εσT4,式中,ε和T分别为地表面的发射率和热力学温度。发射率接近于1,温度范围-40~+60℃,发射近似集中在4~40μm光谱区,峰值波长约发生在10μm。大气辐射大部分来自CO2和H2O分子,并集中在5~8μm和13μm以上的光谱区。来自大气发射的投射辐射可表示为:Gatm=σT4 sky式中,Tsky称为有效天空温度。其值与大气条件有关,其值范围可由冷的晴朗天空条件时的230K到暖和时的285K。在夜间,大气发射是地球表面上唯一的投射辐射源。
由于太阳辐射是集中在光谱的短波区,而地球表面发射是在长得多的波长区,即一个地球表面及物质的太阳吸收率可以不同于它的发射率。比值α/ε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参数,如果希望表面排出热能,就要求低的比值。由表1看出:使用白色漆利于阻热、隔热,同样条件下,使用黑色漆会造成表面温度明显高于涂白色漆。
表1不同材料及涂层的吸收发射比
表面 吸收率 发射率 吸收发射比值
蒸镀的铝膜 0.09 0.03 3.0
金属底材上的白漆 0.21 0.96 0.22
金属底材上的黑漆 0.97 0.97 1.0
刚得到的不锈钢,暗淡的 0.50 0.21 2.4
四、塔筒机舱围护结构内外热环境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规定:围护结构(envelopenclosure)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也包括某些配件)。围护结构分透明和不透明两部分:不透明围护结构有墙、屋顶和楼板等;透明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和阳台门等。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围护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内围护结构如隔墙、楼板和内门窗等,起分隔室内空间作用,应具有隔声、隔视线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的性能。围护结构通常是指外墙和屋顶等外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侧窗、外门等,用以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外围护结构的材料有砖、石、土、混凝土、纤维水泥板、钢板、铝合金板、玻璃、玻璃钢和塑料等。外围护结构按构造可分为单层的和多层复合的两类。单层构造如各种厚度的砖墙、混凝土墙、金属压型板墙、石棉水泥板墙和玻璃板墙等。多层复合构造围护结构可根据不同要求和结合材料特性分层设置。通常外层为防护层,中间为保温或隔热层(必要时还可设隔蒸汽层),内层为内表面层。各层或以骨架作为支承结构,或以增强的内防护层作为支承结构。
建筑“阳面(侧)”主要指向阳的南面(北半球),其次是指有日照条件的东西面,“背阴面”主要是指无日照条件的北面(北半球)。在风力机塔筒本体传热过程中,辐射换热是重要的一个传热路线,它包括太阳辐射在塔筒表面的传递和在塔筒内表面间的热辐射交换。它虽然也直接影响着人的冷热感觉,却不像空气温度那样容易被人觉察。
太阳辐射以直射、散射两种方式到达塔筒本体外表面。在表面发生能量性质的转化:辐射能转化成热能,在经热传导方式传递到塔筒内壁防腐涂层。如果温度高于塔筒内空气温度,表面就会将热量释放到空气里。更重要的是:塔筒内有各种电力设备,电力传输电缆、变压器、变流器以及电力补偿设备等各种产热热源。塔筒内封闭围护结构具备蓄热能力,在夏季,塔筒内壁会对其内空气沿着上升高度方向以自然对流换热方式持续加热。没有外界驱动力但仍然存在运动的情况,称之为自然对流或自由流动。引起流体这种运动的内在力量是温度差或者(组分的)浓度差。后者属于传质问题。在夏季,塔筒内部空气接受塔筒内壁持续加热、或接受内热源加热,将在塔筒内部造成空气温度差。引起自然对流的浮升力实际上来自流体的密度梯度以及与该密度梯度成正比的体积力的联合作用。在地球引力场范围内,最普遍存在的体积力是重力。在塔筒内不存在旋转运动导致的离心力,造成空气密度梯度的原因就是温度差。
太阳辐射热量在下午两、三点钟达到全天的最高值,此后气温又随太阳辐射热的减小而下降,到下一个凌晨四、五点又达最低值。显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认为气温的热变化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塔筒在中午时段持续接受太阳辐射加热,同时空气温度较高,空气与塔筒外壁通过对流换热散失的热量较小,塔筒外壁有效吸收的热能较大。
塔筒壁正午、正午后时段向阳侧持续接受太阳高辐射加热,经过塔筒传递到内壁,造成内壁温度升高,内壁与塔筒内空气之间热交换,塔筒内壁温度越高,内部受热源加热后的空气温度会越高。塔筒内的电气设备温升会超过上限,电器安全运行受到威胁。
五、现有技术的问题
现有技术公开了用包括压缩机组及蒸发器的冷却系统或者风扇进行冷却的技术。
但是,现有技术都仅仅涉及机舱内散热,未涉及包含塔筒借助阳面与背阴面两侧有温差,阻止两面之间的热传递在内的整机散热,因此,塔筒内在内部产热设备及外部太阳辐射传热双重作用下被加热的空气上升,对机舱底部与塔筒对接环节起到“封堵”作用,夏季运行必然在午后持续满功率发电时报出过温故障、请求停机或自动降低发电机出力。并且现有技术中散热系统结构复杂,制造及运行成本高,需要消耗附加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以在不借助外界动力、环保、无噪声、零能耗条件下主动降低围护结构内环境的空气温度,有效解决围护结构内热量蓄积造成的空气温度超过产热设备允许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这种散热围护结构的风力发电机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该散热围护结构包括限定中间空间的围护结构本体,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的内壁上至少部分地施加热辐射吸收涂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地施加热辐射散热涂层。
优选地,所述热辐射散热涂层设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的背阴面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热辐射吸收涂层设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的背阴面内壁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的阳面内壁上设置第一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层为热辐射隔热涂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的至少阳面外壁上施加第二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热层为热反射隔热涂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的顶层内壁上施加第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隔热层为热辐射隔热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围护结构本体的顶层与所述第三隔热层之间设有封闭空气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产热设备设置在所述散热围护结构的靠近背阴面的区域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产热设备的外壁上施加热辐射散热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热辐射散热涂层施加在所述产热设备的面向围护结构本体背阴面内壁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围护结构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或机舱,所述产热设备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电力传输电缆或电气设备(例如电控柜或变流器)。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和/或机舱,所述塔筒和/或机舱构造成上述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能在不借助外界动力、环保、无噪声、零能耗条件下主动降低了围护结构内环境的空气温度,从而降低产热设备的温度,保证产热设备长时间地工作在允许的正常温度下。
进一步地,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导下,借助塔筒这样的围护结构,挖掘其“背阴面内壁面”以及附近表面空气温度较低的这个“冷源”,发挥其能够降低风电机组塔筒内电力传输电缆等产热设备的表面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风力发电运行安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借助内壁上热辐射吸收涂层辐射换热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外部夏季综合温度的组成;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夏季各朝向太阳辐射及出现高温方向的范围;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外围不同朝向的综合温度曲线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吸收的热量传递方向示意图;
图7所示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背阴面热量径向传递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内表面第一隔热层热源等效单元网络及表面辐射热阻;
图9和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围护结构顶部隔热示意图,其中,图9为从来风方向观察风力发电机组的围护结构的视图,图10为从垂直于来风方向的侧向观察风力发电机组的围护结构的视图。
附图标记汇总:围护结构本体5、电力传输电缆1、电气设备2、热辐射吸收涂层3、热辐射散热涂层7、第一隔热层4、第二隔热层6、第三隔热层8、封闭空气隔热层9、顶层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该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包括限定中间空间的围护结构本体5,在该中间空间中设有产热设备例如电力传输电缆1和电气设备2(例如变流器),在围护结构本体5的内壁上至少部分地施加热辐射吸收涂层3。
电力传输电缆1和电气设备2等产热设备在工作中会发热,温度升高并向外辐射热量,本实施例通过在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上至少部分地施加热辐射吸收涂层3,其因具有高的热辐射吸收率,能主动高效地对产热设备发出的热辐射进行接收和吸收,被热辐射吸收涂层3吸收的热量进一步地经由围护结构本体5向外传递,也就“开通”了产热设备产生的热量借助围护结构本体5实现径向向外传输的热传递通道,发挥了围护结构本体5向外表面导热的功能,从而避免产热设备产生的热量在围护结构本体5内部迅速聚集而导致温度超过产热设备正常工作温度的问题。
图2表示施加了热辐射吸收涂层3的围护结构本体5与产热设备之间的辐射换热情况。其中,q1,3为产热设备与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之间的辐射热交换速率,qrN为围护结构本体5外壁向外部自然环境发射的辐射热速率。热辐射吸收涂层3的吸收率越高,产热设备与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之间的辐射热交换速率q1,3越大,越有利于产热设备的散热降温,围护结构本体5外壁的发射率越大,则qrN越大,越有利于围护结构本体5的散热降温,围护结构本体5的温度低了,产热设备与围护结构本体5之间的温差将会变大或保持在一个有利的范围内,则产热设备与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之间的辐射热交换速率q1,3会提高或者至少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能保证产热设备良好的散热降温。
热辐射吸收涂层3根据材料及制备工艺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类,不同类型的涂层可以单独地,也可以组合地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1)涂料涂层
涂料涂层制备方法一般采用压缩空气喷涂法。常用的涂料涂层有:
Fe2O3-Cr2O3涂层,以Fe2O3、Cr2O3和MnO2为颜料,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为粘结剂,涂层的吸收发射比可达3.26;
PbS(林蔓状晶体)涂层,以0.1μm林蔓状晶体PbS为颜料,乙丙橡胶或氟树脂为粘结剂,吸收率为0.85~0.91,发射率为0.23~0.40;
硅溶胶吸热涂层,以硅溶胶作粘结剂,Fe粉作发色体,涂层成本低、耐候性和防水性好,吸收率为0.94,发射率为0.41。
酞菁绿涂层,颜料成分为Fe3CuO5,其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和高的吸收发射比;
采用粉末火焰喷涂法制备的黑铬选择性吸收涂层,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光谱选择性好,其热辐射吸收率为0.91,发射率为0.15。
(2)真空镀膜涂层
真空镀膜涂层利用真空蒸发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取。如利用直接蒸发制取的PbS/Al/Al涂层。利用磁控溅射制取的有不锈钢—碳/铜涂层、AlCN涂层、AlNxOy涂层和Ni-Cr涂层,多层渐变铝氮铝(Al-N/Al)涂层。还有采用射频溅射制备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主要应用在中高温领域,它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工艺,如Ni-Al2O3涂层;Wu-AlNx涂层,是将钨、铬等金属粒子掺入氮化铝介质,得到金属陶瓷复合涂层;Ni∶SiO2金属陶瓷吸收层,Ni在涂层表面的体积比为10%,到底部逐渐变化为90%,涂层厚度为100~170nm,吸收率为0.96,发射率为0.03~0.14;掺钼的三氧化二铝(Mo-Al2O3)金属陶瓷涂层,Al2O3作减反射层,双层Mo-Al2O3金属陶瓷层作吸收层,Mo或Cu作减反射层,该涂层在350℃下性能稳定,吸收率为0.96,发射率为0.11。
(3)电化学转化涂层
常用的电化学涂层有铝阳极氧化涂层、CuO转化涂层和钢的阳极氧化涂层等。这类涂层一般吸收率为0.88~0.95,发射率为0.15~0.32。铝阳极氧化涂层光谱选择性、耐腐蚀、耐光照性能良好;CuO转化镀涂层有一层黑色绒面,保护不好容易导致性能下降;钢的阳极氧化涂层抗紫外线和抗潮湿性能好;还有Mo黑化学转化涂层,吸收率最大能达到0.87,发射率为0.13~0.17。
(4)电镀涂层
常用的电镀涂层主要有黑镍涂层、黑铬涂层、黑钴涂层等,均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以黑铬和黑镍的效果最好,吸收发射比(α/ε)接近6~13。但电镀黑铬生产成本高,同时镀液中的Cr6+对环境有污染。电镀黑镍耗能少、成本低,镀液中不存在有毒物质。但黑镍涂层薄、热稳定性、耐蚀性较差。黑镍镀层吸收率能达到0.93,耐久性、热稳定性、抗腐蚀能力较强。研制的黑色镍—锡合金镀层,由于其中不含硫,所以能克服黑镍镀层所具有的缺点。
为了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在围护结构本体5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地施加热辐射散热涂层7。热辐射散热涂层7因具有高的红外发射率,能够促使热量从围护结构本体5以热辐射方式高效地释放到周围环境中,降低围护结构本体5的温度。
实施例二
一、本实施例的应用环境分析及核心构思
1,塔筒、机舱等围护结构受热分析
如图3和图4所示,源于风力发电装备的围护结构塔筒、机舱等接受太阳辐射同样具有方向性、时间性。塔筒、机舱这些围护结构在正午时段12点至午后16点)日辐射强度和空气温度均较高,这些围护结构持续接受辐射热的同时,其内部又有电力传输电缆、变压器、电抗器、电动机、开关电器设备等产热设备,由于产生的热量累计“积分”效应,风电装备的围护结构塔筒、机舱内空气温度会持续上升。这就需要同时投入相应的冷却设备对整机内部环境,也包括塔筒、机舱、轮毂内腔、变桨控制柜内部、变流柜内部等局部环境强行进行主动冷却。风力发电装备在向电网输送电能的同时,以上这种消耗在内部设备上的电耗在传统能源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方式下被称之为“厂用电”。一直以来,传统能源转化利用中持续在为降低“厂用电率”增加网侧输出电能不断做出努力。风力发电装备运行也需要降低“厂用电率”,即:降低在向网侧输出电能时所付出的代价。
图3中曲线c1表示塔筒外综合温度,曲线c2表示塔筒外空气温度,曲线c3表示太阳辐射当量温度。
发明人研究塔筒所在地夏季外部环境综合温度后发现,塔筒外表面受到三种不同方式的热作用,如图3所示。
(1)太阳辐射热的作用。当太阳辐射热投射到塔筒、机舱这样的围护结构的外表面时,一部分辐射热被外表面防护涂层吸收。
(2)塔筒外空气的传热。当塔筒、机舱的外表面涂层温度与塔筒、机舱外空气温度存在温度差时,二者之间会以对流换热形式进行热交换。
(3)在塔筒外表面受到上述两种作用后,外表面温度升高,辐射能力增大,向自然环境发射长波辐射热,失去一部分热能。
在夏季建筑热工计算的室外气候条件中,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尽管它们与塔筒外表涂层之间换热方式不同,但效果都是使塔筒、机舱的外表涂层温度θe增加。为了简化计算,用一个假想的“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tsa来代替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两者的共同作用。塔筒、机舱的外表涂层从塔筒外部环境得到的热流q可表示为:q1表示塔筒、机舱围护结构表面对太阳辐射投射在其表面被吸收的份额;q2表示塔筒、机舱围护结构表面与塔筒、机舱外空气温度te存在温度差时,二者之间以对流换热形式(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αe)进行的热交换份额。
q=q1+q2
q=ρsI+αe(tee)
q = α e ( ρ s I α e + t e - θ e )
q=αe(tsae)
t s a = ρ s I α e + t e
其中,I—太阳辐射照度;
ρs—塔筒、机舱围护结构的外表涂层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系数(份额);
tsa—塔筒、机舱围护结构外的综合温度;
—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面的热作用。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由三部分构成:①外界空气温度;②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③与外界环境的长波辐射交换。实际上室外综合温度是假设没有任何辐射作用下的理论空气温度,它对给定的外表面的热作用与在太阳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和空气温度共同作用下的热作用相同。
表2部分材料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
表面 αs ε(300K) αs
涂在金属底板上的白漆 0.21 0.96 0.22
涂在金属底板上的白漆 0.97 0.97 1
无光泽的不锈钢 0.5 0.21 2.4
红砖 0.63 0.93 0.68
0.28 0.97 0.29
玉米叶子 0.76 0.97 0.78
以目前金风科技2.5MW机组为例,已经对行业公开的数据:塔筒内径均值3.9米,塔筒高度90米。塔筒容积内空气915m3,塔筒内空气50℃时定压比热容1.005kJ/(kg·K),密度1.093kg/m3。于是可知,塔筒内空气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空气需要吸收或必须释放出的热量为:1005kJ(1.005×1.093×915×1=1005kJ)。空气受热产生浮升力:这里,空气密度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
这1005kJ的热能以不断浮升的热空气为载体,涌入上方较高位置的机舱,将会破坏原来机舱与发电机气隙之间联通状态的热平衡,增加发电机冷却系统的热负荷,在夏季必然会导致发电机气隙空气温度超标。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这股热流在极限情况下(发电机停机、冷却系统停止工作,机舱绝热,单独考虑这股热流对绝热机舱的贡献),会使机舱温度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这股气流路经机舱底部与塔筒结合处,这个空间又是与风力机叶轮轮毂内空间相通,该处也有变桨驱动(电动机)及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电力电子系统),它们都会有相当数额(“千瓦”数量级)热耗产生。上升热气流对机舱这个空间的热气流起到“封堵”作用。夏季运行必然在午后持续满功率发电时报出过温故障、请求停机或自动降低发电机出力。
2,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的特点
(1)以24h为周期波动;
(2)朝向不同,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不同;
同一天、同一地点、不同朝向、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变化、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不同;
同一塔筒、机舱不同方向的部位所受热作用不同,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的大小及变化规律也就不同,其中,机舱平顶,西侧、东侧、西南侧、东南侧所受热辐射作用最大。
(3)塔筒、机舱外表面防护涂层表面太阳吸收系数对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有着重要影响。
3,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的功用
采用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计算出这些外围护结构的热性能、需要的冷负荷。塔筒、机舱外围结构受到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两部分的作用,将两者合二为一称为“综合温度”,考虑到太阳辐射对表面换热量的增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室外温度。因此,塔筒、机舱外综合温度并非完全客观的参数,而是具有人为因素影响。
对塔筒西侧、东侧、西南侧、东南侧采取隔热措施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其内表面温度,增加衰减度和延迟时间。避免内表面温度过高,向塔筒内部北侧、电力设备辐射大量辐射热,引起电气设备过温。
二、核心构思
分析风力发电装备的围护结构塔筒、机舱等接受太阳辐射具有方向性、时间性后发现: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是,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总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地面吸收转化成热能,地面吸收的热再以辐射热释放出去、以对流换热方式加热空气,所以地面受热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温升高。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热量,仍少于太阳供给的热量时,直到下午二、三点钟,地面温度才能升到最高,气温也才是最高。经过太阳辐射持续加热、传热再进入塔筒、机舱这些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内表面温度升高,使得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维护结构散热这条途径被大幅度削弱了。由于内部存在累计“积分”效应,致使风电装备的围护结构内空气温度会持续走高,需要借助动力冷却装置进行抑制、控制温升,这个“代价”中包含着围护结构对太阳能的吸收部分。于是,发明人产生了“阻止”以上围护结构吸收太阳能、“创造并构建”塔筒水平面背阴面塔筒壁散热通道的核心构思,即对内部设有产热设备的围护结构构建一个由内向外散热的热流传递通道,并且对于应用在太阳辐射强烈地区的围护结构,还通过设置隔热层来阻断太阳辐射热由外向内的传递通道。
其中,具体隔热设计思路为:
①机舱外围护结构隔热的重点在机舱顶面,其次是西面和东面。
②降低塔筒外综合温度,塔筒外表面采用浅色饰面,减少对太阳辐射吸收,选用特殊功能涂层材料,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率少而对长波发射率大,降低表面温度。
③对塔筒壁西侧、东侧、西南侧、东南侧内壁面采取隔热阻热措施。
三、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包括限定中间空间的围护结构本体5,在该中间空间中设有产热设备例如电力传输电缆1和电气设备2(例如变流器),在围护结构本体5的内壁上背阴面施加热辐射吸收涂层3。
图5表示围护结构外部各方向的综合温度,曲线c4、c5和c6分别表示水平面、东向垂直面和西向垂直面的综合温度。当围护结构暴露在太阳下时,太阳辐射具有方向性和时间性,主要集中在水平面(顶面)、东向和西向垂直面。由图5可以看出,经太阳辐射之后,在正午之后围护结构的顶面、自东至西的阳面温度会大大高于北向的背阴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热辐射吸收涂层3设在围护结构本体5的背阴面,利用了北向背阴面温度低的特点,开通北侧的散热通道,强化了散热效果。
相应地,在围护结构本体5的背阴侧外壁上,与热辐射吸收涂层3相对应地施加红外高发射率的热辐射散热涂层7,热辐射散热涂层7可由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制成,例如现有的RLHY-A05型热反射隔热涂料。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是由空心玻璃微珠和红外发射分体为主要隔热填料,结合优质无机改性树脂乳液而成的高环保型的反射隔热填料,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真空层,具有高效、薄层、装饰、防水、防火、防腐、绝缘等多种优点,涂料集反射、辐射与空心微珠隔热等功能于一体,能对400~2500nm范围的太阳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高反射,不让太阳的热量进行累积升温,又能在阴天和夜晚下进行热量辐射散热降温,降低物体的表面温度,同时在涂料中放入导热系数极低的空心微珠隔绝热能的传递,即使在大气温度很高时也能隔住外部热量向物体内部传导,三大功效保证了涂刷涂料的物体降温,确保了物体内部空间能保持恒温的状态。
如图7所示,表示背阴面热量径向传递示意图。其中,q1,3表示电力传输电缆1与塔筒5内壁辐射热交换的速率,qrN表示塔筒5背阴面外壁辐射换热速率,qconv表示塔筒5背阴面外壁与塔筒外自然环境中的空气对流换热速率,q上升气流表示电力传输电缆1周围空气获得的热流速率。
进一步地,在围护结构本体5的阳面内壁上设置第一隔热层4。如图6所示,围护结构本体5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在到达第一隔热层4后,因第一隔热层4的热隔离作用阻断了径向向内传递的路径,而只能沿围护结构本体5的周向和竖直高度方向传递,从而避免太阳辐射引起围护结构本体5内部温度升高,有利于设置在围护结构本体5内的产热设备的散热。
第一隔热层4可以是用岩棉、微孔硅酸钙、珍珠岩等热绝缘材料制作大的热绝缘层,它们的热导率处于很低的0.025~0.05W/(m·K)范围内,能有效阻止热量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围护结构内部。
第一隔热层4也可以为涂覆在围护结构本体5上的红外低发射率的热辐射隔热涂层。该热辐射隔热涂层可以由包含粘结剂和低发射率功能颜料的热红外低发射率涂料制成,所述粘结剂包含氯化聚乙烯树脂,所述低发射率功能颜料包含Al粉、Zn粉、Cu粉、Ni粉或单晶Si。通过围护结构本体5内表面的红外低发射率涂层“阻断”热流沿着径向向内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层4还可以设置为覆盖在内壁上的辐射屏蔽遮热板,例如具有红外低发射率、高反射率的铝箔。
进一步地,参阅图1,在围护结构本体5的阳面外壁上施加第二隔热层6,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层6为热反射隔热涂层。通过热反射隔热涂层阻止围护结构本体5对太阳及周围环境的热辐射的吸收,降低了围护结构本体5及其内部的温度。
图8表示内表面第一隔热层4热源等效单元网络及表面辐射热阻,图中A1为围护结构本体5外壁涂层面积,T1为围护结构本体5外壁涂层温度,ε1为围护结构本体5外壁涂层发射率,ρ1为围护结构本体5外壁涂层反射率,α1为围护结构本体5外壁涂层吸收率,q1为太阳和周围环境传递给围护结构本体5的辐射热流,qr为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涂层辐射热流,A4为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涂层面积,T4为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涂层温度,ε4为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涂层发射率,ρ4为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涂层反射率,α4为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涂层吸收率。图8中,Eb表示内壁涂层的发射力,对应于内壁涂层的温度,公式表示该内壁涂层的表面辐射热阻,从该公式可以看出,作为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涂层的第一隔热层4的发射率ε4越小,其表面辐射热阻越大,隔热效果越好。借助选用低发射率ε4材料,例如发射率ε4由0.8降至0.1,表面热阻增加为原来的36倍,降低了涂层表面有效辐射强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隔热层6也可以像第一隔热层4那样设计为其它形式的隔热层。
下面对热反射隔热涂层的隔热机理和常用材料组成进行详细说明。
一、热反射隔热涂层隔热机理
太阳光热辐射按照波长不同可划分为3个部分。各部分在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见表3。太阳光能量主要集中在400-2500nm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在波长500nm时,太阳光热辐射最强。从表3可以看出,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占太阳总辐射能量的95%,所以隔绝了太阳光和近红外光就可以使得太阳辐射下的塔筒、机舱等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降低,降低塔筒、机舱内环境为降低空气温度投入的设备费用。
表3太阳光不同波段所占太阳总能量的比例
光区 波长(nm) 占总能量的比例%
紫外光 200-400 5
可见光 400-720 45
近红外光 720-2500 50
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通过使近红外光反射比最大化可明显降低太阳辐射下塔筒壁、机舱壁的温度。近红外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所以,抑制了近红外热辐射,就可以隔绝大部分热辐射能量。太阳热反射隔热涂层是一种对近红外辐射具有显著反射作用的功能型涂层,这种涂层一般是将对近红外辐射具有反射功能作用的粒子涂覆到基质上,将太阳辐射中的近红外反射、散射到外部空间中去,降低热辐射下物体表面及内部环境温度。
二,热反射隔热涂层的基本材料组成
热反射隔热涂层通常包括树脂和功能填料。树脂一般包括有机硅-丙烯酸树脂、有机硅-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
对于硬质基(金属、墙体等),一般是直接将热反射隔热涂料涂覆在基材表面上而起隔热作用的,影响涂层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树脂和功能填料的种类、粒径分布、用量及涂层厚度。树脂是热反射隔热材料中必不可少的组份,它起着将功能粒子与基质连接起来的作用。树脂对于功能粒子来说起到一个载体的作用。不同的树脂对涂料的太阳热反射隔热效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树脂时应当考虑选用结构中少含C-O-C、C=O、O-H等吸热基团的树脂。表4给出以TiO2为填料,几种不同树脂涂层对太阳光的吸收率。
功能填料是太阳热反射隔热涂层中最主要的组份。常用功能填料有TiO2、ZnO、BaSO4、CaCO3、ZnO3、滑石粉、高岭土或空心玻璃微珠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中的近红外辐射,降低物体表面的热量吸收率。太阳热反射隔热涂层所选择的功能填料的要求是: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低吸收率的性质。禁带宽度Eg=0.5~1.8eV的物质吸收近红外辐射,禁带宽度Eg=1.8~3.1eV的物质吸收可见光辐射。因此,要避免物体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吸收,选用的功能填料的禁带宽度Eg应大于3.1eV,或者小于0.5eV。表5给出几种填料的折光指数(也称为折射率或折光率)和禁带宽度Eg。表6给出了几种白色粉末填料对近红外辐射的反射率(反射比)。
表4几种不同树脂涂层的热吸收率
涂层 吸收率α
有机硅-丙烯酸树脂 0.19
有机硅-醇酸树脂 0.22
丙烯酸树脂 0.24
环氧树脂 0.25
聚氨酯树脂 0.26
表5若干典型填料的折光指数和禁带宽度Eg
表6几种白色粉末填料对近红外辐射的反射率(反射比)
由图5可以看出,暴露在太阳下的围护结构,处于水平面中的顶层吸收的太阳热辐射是最多的,在没有隔热措施的情况下温度也是最高的。为此,如图9和图10所示(图中qR表示太阳辐射热),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在围护结构本体5的顶层10(例如机舱顶壁)内壁上施加第三隔热层8。通过第三隔热层8隔离太阳辐射热从围护结构本体5的顶层向内部的传递。
本实施例中,第三隔热层8实施为红外低发射率的隔热涂层或贴附的低发射率的材料如铝箔。进一步地,围护结构本体5还包括封闭空气隔热层9,该封闭空气隔热层9设置在第三隔热层8与顶层10之间。
第三隔热层8和封闭空气隔热层9既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通过实施为红外低发射率的隔热涂层的第三隔热层8和封闭空气隔热层9的组合,从热传导和热辐射两个方式上阻隔热量向围护结构内部的传递,隔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产热设备设置在靠近背阴面的区域中,由于围护结构的背阴面没有太阳热辐射,因此,围护结构内部空间中靠近背阴面的区域中温度通常低于靠近阳面的区域,将产热设备设置在靠近背阴面的区域中,产热设备与其周围空气的温差大,有利于产热设备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在产热设备的外壁上施加红外高发射率的散热涂层,优选地,该散热涂层施加在产热设备的面向围护结构本体5背阴面内壁的一侧上。通过该散热涂层,加强了产热设备向外以热辐射方式散热的能力,并与设置在围护结构本体5内壁上的热辐射吸收涂层3相结合,一起构成产热设备由内向外的散热通道,进一步地降低产热设备温度。
本实施例中,散热围护结构可以构造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或机舱,产热设备可以为设在风力发电机组内的电力传输电缆1、电气设备2等电控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在不借助外界动力、环保、无噪声、零能耗条件下主动降低了围护结构内环境的空气温度,从而降低产热设备的温度,有助于保证产热设备长时间地工作在允许的正常温度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包括塔筒和/或机舱,该塔筒和/或机舱构造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散热围护结构,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请参见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
塔筒壁内侧相应方位表面热辐射吸收涂层3和第一隔热层4布置优选采用如下四个方案(如图1、图6所示):
方案一:自塔筒正东侧起→东南侧→正南侧→西南侧→止于正西侧半圆周180°内壁面上涂覆低红外发射率的第一隔热层4;
自塔筒正东侧起→东北侧→正北侧→西北侧→止于正西侧半圆周180°内壁面上涂覆高红外吸收率的热辐射吸收涂层3。
方案二:自塔筒正东侧→东南侧→正南侧→西南侧→正西侧→止于西北45°半圆周225°内壁面上涂覆低红外发射率的第一隔热层4;
自塔筒正东侧起→东北侧→正北侧→止于西北侧半圆周135°内壁面上涂覆高红外吸收率的热辐射吸收涂层3。
方案三:自塔筒东南45°侧→正南侧→西南侧→正西侧→止于西北45°半圆周180°内壁面上涂覆低红外发射率的第一隔热层4;
自塔筒正东侧起→东北侧→正北侧→止于西北侧半圆周135°内壁面上涂覆高红外吸收率的热辐射吸收涂层3。
方案四:自塔筒正南侧→西南侧→正西侧→止于西北45°半圆周135°内壁面上涂覆低红外发射率的第一隔热层4;
自塔筒东北侧45°→正北侧→止于西北侧半圆周90°内壁面上涂覆高红外吸收率的热辐射吸收涂层3。
在本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中,多根电力传输电缆1(至少6根以上)固定设置在塔筒背阴面壁面附近,如图1所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电力传输电缆1直径达到185mm以上(还有变压器等大型产热设备、热源),目的是借助塔筒背阴面温度较低的冷壁面作为电力传输电缆1热量散失传输的通道,方法是强化电力传输电缆1外表面与塔筒背阴面壁内表面之间的辐射热交换。对于背阴面与电力传输电缆1的几何关系相当于无限长大圆弧与有限几个圆柱体之间的辐射换热。建立电力传输电缆与背阴面内壁之间热量传递的数学模型。多根电缆并行弧形排布,保持与塔筒内壁相等间距、或不等间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给塔筒内电气设备(例如变流器)、电力传输电缆等产热热源创造一个低速率热量蓄积的塔筒环境;
降低机组冷却设备配置容量,间接降低初次投资;
降低机组运行成本;
降低以上“热源”的运行温度,延长电力传输电缆等的使用寿命,提高电力传输的系统安全性;
对密闭机舱,顶部采取隔热措施后在冬季风机运行、检修都会利于人员、设备,如油系统不至于温度过低,难于启动,电子设备不至于温度过低导致无法显示,如智能化设备的液晶屏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围护结构包括限定中间空间的围护结构本体(5),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内壁上至少部分地施加热辐射吸收涂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地施加热辐射散热涂层(7)。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散热涂层(7)设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背阴面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吸收涂层(3)设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背阴面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阳面内壁上设置第一隔热层(4)。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4)为热辐射隔热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至少阳面外壁上施加第二隔热层(6)。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层(6)为热反射隔热涂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实施反射。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顶层(10)内壁上施加第三隔热层(8)。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热层(8)为热辐射隔热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本体(5)的顶层(10)与所述第三隔热层(8)之间设有封闭空气隔热层(9)。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热设备设置在所述散热围护结构的靠近背阴面内壁的区域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产热设备的外壁上施加热辐射散热涂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散热涂层施加在所述产热设备的面向围护结构本体(5)背阴面内壁的一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围护结构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或机舱,所述产热设备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电力传输电缆(1)或电气设备(2)。
16.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筒和/或机舱,所述塔筒和/或机舱构造成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
CN201520500281.7U 2015-07-10 2015-07-10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04755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00281.7U CN204755196U (zh) 2015-07-10 2015-07-10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00281.7U CN204755196U (zh) 2015-07-10 2015-07-10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5196U true CN204755196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00281.7U Active CN204755196U (zh) 2015-07-10 2015-07-10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519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9941A (zh) * 2015-07-10 2015-11-25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WO2017177862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定向敷设电力传输导体的围护结构及敷设方法
CN107687399A (zh) * 2017-08-29 2018-02-13 成思琪 风力发电机的塔筒及其温控调频系统
CN115506401A (zh) * 2021-06-07 2022-12-23 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综合管廊围护结构及其余热回收利用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9941A (zh) * 2015-07-10 2015-11-25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WO2017008714A1 (zh) * 2015-07-10 2017-01-19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安装方法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5089941B (zh) * 2015-07-10 2017-09-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US10914538B2 (en) 2015-07-10 2021-02-09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heat production device,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et
WO2017177862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定向敷设电力传输导体的围护结构及敷设方法
EP3285345A4 (en) * 2016-04-15 2019-02-20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NCLOSURE STRUCTURE EQUIPPED WITH DIRECTIONALLY DIRECTED POWER TRANSMISSION CONDUCTOR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US10465665B2 (en) 2016-04-15 2019-11-05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nclosure structure provided with directionally-laid power transmission conductors, and laying method
CN107687399A (zh) * 2017-08-29 2018-02-13 成思琪 风力发电机的塔筒及其温控调频系统
CN107687399B (zh) * 2017-08-29 2020-02-07 成思琪 风力发电机的塔筒及其温控调频系统
CN115506401A (zh) * 2021-06-07 2022-12-23 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综合管廊围护结构及其余热回收利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9941B (zh)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Zhang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air layers in building envelopes: A review
CN105098670B (zh) 基于围护结构的传热散热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
CN204755196U (zh) 用于产热设备的散热围护结构和风力发电机组
Gupta et al. A thermal model of hybrid cooling systems for building integrated semitransparent photovoltaic thermal system
CN210976211U (zh) 一种节能型玻璃幕墙
CN20187416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围护结构
CN201412972Y (zh) 一种带有彩色涂层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
St Clair Low-energy design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s
CN204720903U (zh) 基于围护结构的传热散热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
CN205369734U (zh) 用于建筑物的太阳能辅助通风屋面结构
CN102312648A (zh) 一种双色节能百叶窗帘
CN21746088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装饰结构及建筑物
CN109518836A (zh) 一种组合式被动太阳能围护结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19710815U (zh) 一种隔热仿石涂层结构
CN107629592A (zh) 一种复合保温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3900268B (zh) 一种用于建筑通风井的太阳能辅助通风聚光器
CN208329213U (zh) 一种建筑用外墙隔热结构
CN201206285Y (zh) 用于外墙面的选择性太阳能隧道
CN206181615U (zh) 一种隔热电力控制箱
CN206053107U (zh) 一种涂覆有隔热保温涂料的彩钢板
CN114033280A (zh) 多功能太阳能热电综合利用节能窗
CN117779980A (zh) 全季节自调气闭环围护墙体、罩高定量配置法及气流调节法
CN117927126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光电光热的功能性窗体
UNIDO International Solar Energy Ce et al. The Research Report on Applic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in Expo 2010 Shangha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