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3675U - 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53675U CN204753675U CN201520250212.5U CN201520250212U CN204753675U CN 204753675 U CN204753675 U CN 204753675U CN 201520250212 U CN201520250212 U CN 201520250212U CN 204753675 U CN204753675 U CN 2047536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ke
- sensor
- suction inlet
- angle sensor
- arm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由耙臂设备及可编程控制器、GPS信标机及电罗经与控制电脑组成,耙臂上安装水平角度传感器和垂直角度传感器、吸口到位传感器和吸口压力传感器、检测耙头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传感器和对地角度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耙臂水平角度传感器、垂直角度传感器、吸口到位传感器、吸口压力传感器、耙头旋转角度传感器和对地角度传感器经过信号电缆与姿态测量位置显示系统的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姿态测量位置显示系统的信号输入端与可编程控制器的采集系统相连接;GPS信标机及船舶艏向的电罗经与控制电脑通过数据传输线路相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疏浚工程测量设备,尤其是耙吸挖泥船在施工状态下耙臂姿态测量和位置显示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耙吸挖泥船施工过程中,可分为放耙、挖泥、起耙三个过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施工操作人员时刻注意耙臂的使用状态。在放耙阶段,需要通过控制绞车将耙臂从甲板上提起后,移动到舷侧,将耙臂慢慢放入水中。在起耙阶段,需要通过控制绞车将耙臂从水中提起后,慢慢收回甲板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而在挖泥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绞车来控制耙臂在水中的施工状态。因此需要一套测量并显示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的系统。
传统的耙臂姿态系统仅仅只显示耙臂在水下的施工状态,忽略了耙臂本身的地理参数,并没有提供坐标参数,因此很难结合水深图来划定施工的路线。同时旧的系统同样存在精度不高,模块处理速度不快等问题,同时系统本身的数据传输链路性能的滞后,影响到了数据的实时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帮助操作人员精确掌握耙臂在水下施工状态时的姿态,同时能够提供耙臂当前地理坐标参数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包括有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显示系统和耙臂位置显示系统,由一套耙臂设备及位于疏浚控制台的可编程控制器、一套获得船舶GPS位置的GPS信标机及船舶艏向的电罗经与控制电脑组成,耙臂上安装有检测耙臂角度变化的上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和上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下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和下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检测耙臂吸口状态变化的吸口到位传感器和吸口压力传感器、以及检测耙头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传感器和对地角度传感器,上述各个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是:上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上耙管侧边垂直处;上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上耙管水平面处;下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下耙管侧边垂直处;下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下耙管水平面处;吸口到位传感器、吸口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吸口处,前者检测耙臂是否和吸口连接,后者用于计算当前吸口深度;对地角度传感器和旋转角度传感器,前者安装在耙头上,用于测量耙唇的对地角度,后者安装在下耙管靠近万向节处,用来测量下耙管的旋转程度;通过耙臂角度传感器的角度变化、吸口处传感器的状态变化及耙头处角度传感器的旋转角度变化来确定耙臂的姿态;上述各个传感器经过信号电缆与姿态测量位置显示系统的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姿态测量位置显示系统的信号输入端与位于疏浚控制台的可编程控制器的采集系统相连接;所述GPS信标机及船舶艏向的电罗经与控制电脑通过数据传输线路相连接,GPS信标机安装于驾驶室顶部,用来获得安装位置处的WGS84坐标;电罗经安装于驾驶室航行台正中间,用来获得相对于平面坐标系的偏移角度;数据通过TCP网关将所有采集到的设备信息汇总至计算机里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输出至人机界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基于上述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能够通过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确定耙臂各部分的位置状态。在耙臂施工过程中,由耙臂角度传感器不断检测耙臂的角度变化,计算出耙臂万向节处的角度变化,算出耙头及万向节处的深度;由吸口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变化计算出吸口深度;通过耙头旋转角度及对地角度传感器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耙头当前的状态及耙头本身的相对于垂直面上高度。结合角度变化、耙管深度变化、耙头的深度变化及耙臂自身参数可以精确的显示出耙臂在水下的姿态;基于上述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的位置测量,通过安装在船上的GPS信标机及电罗经,转化数据获得GPS信标机的平面坐标及船体所在坐标系相对于平面坐标系的偏移角度;通过GPS安装在船体的具体位置(即GPS在船体坐标系的参数),根据船体安装耙臂的设计参数即可以计算出耙臂的具体位置(船体坐标系中的位置)。最后结合之前计算的偏移角度及船体坐标系中的位置通过计算转换至平面坐标系并算出耙臂的平面坐标。基于上述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的显示,根据计算出来的角度信息,将耙臂姿态以动态图的形式显示在人机界面上,以便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画面准确的掌握耙臂在水下的实时姿态。同时获得了耙臂的坐标参数,方便其他系统的进一步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输入输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包括有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显示系统和耙臂位置显示系统两个子系统,由一套耙臂设备及位于疏浚控制台的可编程控制器、一套获得船舶GPS位置的GPS信标机及船舶艏向的电罗经与控制电脑组成,耙臂上安装有检测耙臂角度变化的上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1和上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2、下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3和下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4、检测耙臂吸口状态变化的吸口到位传感器和吸口压力传感器7、以及检测耙头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传感器5和对地角度传感器6。
上述各个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是:
1、上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上耙管水平面处,用来测量上耙管水平角度;
2、上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上耙管侧边垂直处,用来测量上耙管垂直角度;
3、下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中间弯管水平面处,用来测量下耙管水平角度;
4、下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下耙管侧边垂直处,用来测量下耙管垂直角度;
5、旋转角度传感器安装在下耙管靠近万向节处,用来测量下耙管的旋转程度;
6、对地角度传感器安装在耙头上用于测量耙唇的对地角度;
7、吸口到位传感器、吸口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吸口处,前者检测耙臂是否和吸口连接,后者用于计算当前吸口深度。
通过耙臂角度传感器的角度变化、吸口处传感器的状态变化及耙头处角度传感器的旋转角度变化来确定耙臂的姿态;上述各个传感器经过信号电缆与耙臂姿态测量设备的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GPS信标机及船舶艏向的电罗经与耙臂姿态测量设备所属的控制电脑通过数据传输线路相连接,GPS信标机安装于驾驶室顶部,用来获得安装位置处的WGS84坐标;电罗经安装于驾驶室航行台正中间,用来获得船体坐标系相对于平面坐标系的偏移角度;数据通过TCP网关将所有采集到的设备信息汇总至计算机里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输出至人机界面。
耙吸挖泥船施工过程中,上垂直和下垂直角度传感器不断检测耙臂垂直方向上的角度变化,同时也可以算出万向节处的角度变化。根据这些角度变化结合三角函数可以算出此时耙头、万向节相对于弯管(即吸口)处的深度变化。上水平和下水平垂直角度不断检测耙臂水平方向上的角度变化,就可以算出耙臂在水平面上的偏移量。根据吸口压力传感器处获得的压力值,算出吸口此时所处的深度值,然后通过吸口到位传感器判断弯管是否移动到吸口处,当传感器激活后判断处弯管已经移动到吸口处,即可算出当前弯管的深度。根据耙唇对地角度结合耙唇的设计参数可以计算出耙唇在垂直方向的高度。根据耙头深度、万向节深度、弯管深度及耙唇高度,水平偏移量,结合角度传感器及耙头设计参数可以计算出耙臂的当前姿态。
通过GPS获得当前安装在船舶上这个点的WGS84坐标,并将该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根据实船测量获得GPS安装在船舶上的位置,以船舶的中心线为纵轴,船的尾部横截面线为横轴,建立船体的坐标系,获得GPS在船体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电罗经的测量,计算获得船体坐标系相对于平面坐标系的偏移角度。在船体坐标系中,根据GPS的坐标及船体的设计参数,获得耙臂在船体坐标系中的坐标。然后通过之前测量的相对偏移角度及船体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的计算公式,获得耙臂的平面坐标,最后转换为大地坐标。
Claims (1)
1.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包括有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显示系统和耙臂位置显示系统,由一套耙臂设备及位于疏浚控制台的可编程控制器、一套获得船舶GPS位置的GPS信标机及船舶艏向的电罗经与控制电脑组成,耙臂上安装有检测耙臂角度变化的上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和上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下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和下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检测耙臂吸口状态变化的吸口到位传感器和吸口压力传感器、以及检测耙头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传感器和对地角度传感器,上述各个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是:上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上耙管侧边垂直处;上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上耙管水平面处;下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下耙管侧边垂直处;下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安装于下耙管水平面处;吸口到位传感器、吸口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吸口处,前者检测耙臂是否和吸口连接,后者用于计算当前吸口深度;对地角度传感器和旋转角度传感器,前者安装在耙头上,用于测量耙唇的对地角度,后者安装在下耙管靠近万向节处,用来测量下耙管的旋转程度;通过耙臂角度传感器的角度变化、吸口处传感器的状态变化及耙头处角度传感器的旋转角度变化来确定耙臂的姿态;上述各个传感器经过信号电缆与姿态测量位置显示系统的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姿态测量位置显示系统的信号输入端与位于疏浚控制台的可编程控制器的采集系统相连接;所述GPS信标机及船舶艏向的电罗经与控制电脑通过数据传输线路相连接,GPS信标机安装于驾驶室顶部,用来获得安装位置处的WGS84坐标;电罗经安装于驾驶室航行台正中间,用来获得相对于平面坐标系的偏移角度;数据通过TCP网关将所有采集到的设备信息汇总至计算机里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输出至人机界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50212.5U CN204753675U (zh) | 2015-04-23 | 2015-04-23 | 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50212.5U CN204753675U (zh) | 2015-04-23 | 2015-04-23 | 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53675U true CN204753675U (zh) | 2015-11-11 |
Family
ID=54468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50212.5U Active CN204753675U (zh) | 2015-04-23 | 2015-04-23 | 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5367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19074A (zh) * | 2018-04-24 | 2018-09-11 | 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贴合式倾角测量装置及方法 |
CN108797687A (zh) * | 2018-06-27 | 2018-11-13 | 安徽佳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头及其控制方法 |
-
2015
- 2015-04-23 CN CN201520250212.5U patent/CN2047536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19074A (zh) * | 2018-04-24 | 2018-09-11 | 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贴合式倾角测量装置及方法 |
CN108797687A (zh) * | 2018-06-27 | 2018-11-13 | 安徽佳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头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797687B (zh) * | 2018-06-27 | 2021-03-16 | 安徽佳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头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75169B (zh) | 一种水下机器人近场检测感知系统 | |
US20190155310A1 (en) | Route setting method for underwater vehicle, underwater vehicle optimum control method using same, and underwater vehicle | |
JP2012528417A (ja) | コンピュータ支援による船舶操縦方法 | |
CN103921784B (zh) | 一种全垫升气垫船的自动驾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3901806A (zh) | 一种智能船舶靠泊辅助系统及方法 | |
CN107607093B (zh) | 一种基于无人艇的湖泊动态库容的监测方法 | |
CN103376452B (zh) | 一种用单台声信标修正水下机器人位置误差的方法 | |
CN114281083B (zh) | 一种基于混合路径规划自主导航的无人船水质监测物联网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3010958B (zh) | 自航船舶的模拟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 |
CN106980319A (zh) | 基于无人机一体化避障系统的无人船 | |
CN101372257B (zh) | 船舶航迹优化分析方法 | |
CN106679662B (zh) | 一种基于tma技术的水下机器人单信标组合导航方法 | |
CN110794855A (zh) | 一种水下机器人综合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5270583A (zh) | 测量型无人艇及测量方法 | |
CN114115264B (zh) | 无人船测绘航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4753675U (zh) | 耙吸挖泥船耙臂姿态测量设备 | |
CN103090861B (zh) | 水下机器人的多线地形匹配导航方法 | |
CN105387858A (zh) | 一种游艇智能导航系统及工作方法 | |
CN102174827A (zh) | 一种疏浚集成监控系统 | |
CN111152923B (zh) | 一种基于垂直起降固定翼水陆两栖无人机的水下地形测量装置 | |
CN104948916A (zh) | 圆形环绕水下鱼形机器人水下管道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107620341B (zh) | 一种用于绞吸式挖泥船的浚测一体化水深测量系统 | |
CN109208686B (zh) | 一种用于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浚测一体化水深测量系统 | |
CN110091962B (zh) | 一种基于虚拟墙的30万吨级大型油轮靠泊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 | |
EP1811127A1 (en) | Method of mining the sea be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Tianhe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Assignor: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RED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Contract record no.: 2016320010036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railing suction hopper dredger drag arm gesture measuring equip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720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