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0651U - 出入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出入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40651U
CN204740651U CN201520479296.XU CN201520479296U CN204740651U CN 204740651 U CN204740651 U CN 204740651U CN 201520479296 U CN201520479296 U CN 201520479296U CN 204740651 U CN204740651 U CN 204740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y antenna
surveyed area
management system
array
access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92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伟航
高阳
黄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ixiangzhi New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Everhig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Everhig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Everhig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792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40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40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40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入管理系统,涉及信号检测技术领域,出入管理系统包括识别进出人员身份的检测装置以及服务器,检测装置与服务器连接,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接收信号源发出的识别信号的天线阵列、捕捉脸部图像的摄像头、对识别信号和脸部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以及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入管理系统,通过多组阵列天线相互配合,检测信号源发出的识别信号的方向,有效地判定信号源是否处于特定的检测区域内,只对检测区域内的信号源进行识别,获得信号源携带者的身份信息。同时将身份信息对应的人脸图像与摄像头捕捉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进一步核实信号源携带者的身份,并进行记录,识别正确率高,速度快。

Description

出入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入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出入一些的特定场所(如矿井)时,为了安全保障,通常需要核实出入人员的身份,便于管理。
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采用出入管理系统为:要求出入人员携带身份标签卡,出入时识别装置对标签卡进行检测。
对于这种出入管理系统,在识别装置对检测区域内的身份标签卡进行识别时,检测区域附近的身份标签卡会对检测区域内的信号源造成干扰,识别装置无法确定身份标签卡的唯一性,导致误读率和失败率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出入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理系统在检测人员身份时,误读率和失败率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入管理系统,所述出入管理系统包括识别进出人员身份的检测装置以及保存有脸部图像的服务器,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接收信号源发出的识别信号的天线阵列、捕捉脸部图像的摄像头、对所述识别信号和所述脸部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以及报警装置,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多个阵列天线组,每一个所述阵列天线组包括两个全向天线,每一个所述阵列天线组具有一个与其对应的检测区域分割线,所述检测区域分割线为所述两个全向天线在水平投影面上的连接线的中垂线,与所述多个阵列天线组分别对应的检测区域分割线围成的区域为检测区域,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天线阵列、所述摄像头、所述报警装置以及所述服务器连接,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识别信号判断发出所述识别信号的信号源的位置,对进入所述检测区域的所述信号源发送的识别信号进行识别,得到该信号源的携带者的身份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摄像头捕捉到的脸部图像发送到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所述身份信息,并在预设的脸部图像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身份信息对应的脸部图像,将查找到的脸部图像与所述摄像头捕捉到的脸部图像进行对比,如果匹配,则记录验证通过的身份信息,如果不匹配,则返回验证失败的信息到所述处理器,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所述处理器接收到所述验证失败的信息后进行声光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为检测门,所述检测门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阵列天线组设置于所述侧板,所述检测区域覆盖所述检测门的内部区域,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顶板或侧板,所述摄像头面对的一侧为所述检测门的入口,所述摄像头背对的一侧为所述检测门的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门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天线阵列包括4个阵列天线组,所述4个阵列天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围成的矩形区域的4个顶角处,根据所述4个阵列天线组得到的4条检测区域分隔线围成的矩形中心区域为所述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覆盖所述侧板围成的矩形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阵列天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不同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阵列包括的所述阵列天线组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阵列天线组组成一个互补阵列天线大组,根据一个所述互补阵列天线大组中的所述阵列天线组得到的所述检测区域分隔线为同一条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阵列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包括有相同的所述阵列天线组的天线阵列单元。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天线阵列单元包括的多个所述阵列天线组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不同的所述天线阵列单元设置于不同的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探测人体的红外线探测装置,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当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探测到的人体数量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时,所述报警装置进行声光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包括第一探测单元、第二探测单元或者第三探测单元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探测单元、第二探测单元、第三探测单元均包括多个用于探测人体的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一探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入口外侧的非检测区域,所述第二探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检测区域内,所述第三探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出口外侧的非检测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入管理系统,通过多组阵列天线相互配合,检测信号源发出的识别信号的方向,有效地判定信号源是否处于特定的检测区域内,只对检测区域内的信号源进行识别,获得信号源携带者的身份信息。同时将身份信息对应的人脸图像与摄像头捕捉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进一步核实信号源携带者的身份,并进行记录,识别正确率高,速度快。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入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出入管理系统的阵列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出入管理系统的阵列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具体为:
检测装置100、服务器200、信号源300、检测区域400;
装置本体110、天线阵列120、处理器130、摄像头140、报警装置150;
顶板111、底板112、侧板113;
第一探测单元701、第二探测单元702、第三探测单元7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入管理系统,适用于对出入一些的特定场所(如会场、学校、矿井等)的人员的身份进行统计管理的场景。使用时,将出入管理系统的检测装置设置于特定场所出入口出或者必经通道上,使得进出特定场所时,信号源携带者必然会经过检测区域。在携带有信号源的携带者进入特定场所时,其身份信息就会被出入管理系统获取并记录。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入管理系统,所述出入管理系统包括识别进出人员身份的检测装置100以及保存有脸部图像的服务器200,所述检测装置100与所述服务器200连接,
所述检测装置100包括装置本体110、接收信号源300发出的识别信号的天线阵列120、捕捉脸部图像的摄像头140、对所述识别信号和所述脸部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器130以及进行声光报警的报警装置150,所述处理器130分别与所述天线阵列120、所述摄像头140、所述报警装置150以及所述服务器200连接,
所述天线阵列120包括多个阵列天线组,每一个所述阵列天线组包括两个全向天线,每一个所述阵列天线组具有一个与其对应的检测区域分割线,所述检测区域分割线为所述两个全向天线在水平投影面上的连接线的中垂线,与所述多个阵列天线组分别对应的检测区域分割线围成的区域为检测区域400,
所述处理器13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识别信号判断发出所述识别信号的信号源300的位置,对进入所述检测区域400的所述信号源300发送的识别信号进行识别,得到该信号源300的携带者的身份信息,将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摄像头140捕捉到的脸部图像发送到所述服务器200,
所述服务器200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130发送的所述身份信息,并在预设的脸部图像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身份信息对应的脸部图像,将查找到的脸部图像与所述摄像头140捕捉到的脸部图像进行对比,如果匹配,则记录验证通过的身份信息,如果不匹配,则返回验证失败的信息到所述处理器130,
所述报警装置150用于所述处理器130接收到所述验证失败的信息后进行声光报警。
在实际运用中,信号源300通常采用定位标签卡,所述识别信息为所述定位标签卡的携带者的身份信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信号源300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发出识别信号的装置或设备。
在图1中,检测装置100设置于某个特定场所的门口处,装置本体110为检测门,天线阵列120的多个阵列天线组设置于检测门的侧壁或者顶壁上。通过对阵列天线组位置的设置,使得由检测区域400分割线划分出的检测区域400与装置本体110围成的空间大小相当。这样,当携带有信号源300的携带者进入检测门围成的空间时,就能被正确识别,而其他没有进入检测门的携带者则被判断出是处于检测区域400外。对处于检测区域400的信号源300进行识别,获得携带者的身份信息。在携带者进入检测门围成的空间时,摄像头140会捕捉进入者的脸部图像,然后携带者的身份信息以及脸部图像会一起被发送到服务器200,服务器200有预设的脸部图像数据库,在脸部图像数据库中,每个身份信息都有预先录入只与之对应的脸部图像。服务器200根据携带者的身份信息从脸部图像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身份信息对应的脸部图像,将查找到的脸部图像与所述摄像头140捕捉到的脸部图像进行对比,如果匹配,就说明携带者携带的是对应自己身份的信号源300,记录验证通过的身份信息,如果不匹配,就说明是冒充他人,则返回验证失败的信息到所述处理器130,处理器130控制报警装置150进行声光报警。其中,声光中的“声”除了报警声,还有语音提醒。同时,检测过程中的其他步骤,也都有电脑合成人声提示引导。
处理器130可以设置于装置本体110的内部,也可以与装置本体110分离。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装置本体110不仅可以是检测门也可以是检测通道,或者其他可以划出一定空间的设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入管理系统,通过多组阵列天线相互配合,检测信号源300发出的识别信号的方向,有效地判定信号源300是否处于特定的检测区域400内,只对检测区域400内的信号源300进行识别,获得信号源300携带者的身份信息。同时将身份信息对应的人脸图像与摄像头140捕捉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进一步核实信号源300携带者的身份,并进行记录,识别正确率高,速度快。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出入管理系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110为检测门,所述检测门包括顶板111、与所述顶板111相对的底板112以及连接所述顶板111与所述底板112的侧板113,所述阵列天线组设置于所述侧板113,所述检测区域400覆盖所述检测门的内部区域,,所述摄像头140设置于所述顶板111或侧板113,所述摄像头140面对的一侧为所述检测门的入口,所述摄像头140背对的一侧为所述检测门的出口。
所述检测门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天线阵列120包括4个阵列天线组,所述4个阵列天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113围成的矩形区域的4个顶角处,根据所述4个阵列天线组得到的4条检测区域400分隔线围成的矩形中心区域为所述检测区域400,所述检测区域400覆盖所述侧板113围成的矩形区域。
天线阵列120包括的4个阵列天线组,分别为201、202、203、204,每一个阵列天线组包括两个全向天线,由于不同的阵列天线组设置的水平高度不同,在确定检测区域400时,首先将每一个阵列天线组的全向天线全部映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在所述水平面上连接属于同一阵列天线组的两个全向天线;取属于同一阵列天线组中的两个全向天线的连接线的中垂线作为与该阵列天线组对应的所述检测区域400分割线,进而得到分别与201、202、203、204对应的4条检测区域400分割线301、302、303、304,每一条所述检测区域400分隔线都将所述水平面分为两个区域,其中,301将水平面分为301a和301b,302将水平面分为302a和302b,303将水平面分为303a和303b,304将水平面分为304a和304b,而由301、302、303、304围成的检测区域400也可以看成是301b、302b、303a以及304a的重叠区域。
当有信号源300位于检测区域400内时,阵列天线组接收信号源300发出的识别信号,检测装置100首先将每个所述阵列天线接收到的所述识别信号转换为幅度为固定值的固定幅度识别信号。然后将转换后的固定幅度识别信号代入DOA检测算法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可以估计出,,相对于301,识别信号来自301b,相对于302,识别信号来自302b,相对于303,识别信号来自303a,相对于403,识别信号来自304a。由于电磁波直线传播的特性,可以确定,信号源300同时位于301b、302b、303a以及304a内,将信号源300的位置与检测区域400包括的范围进行比较,可以确认信号源300就是位于检测区域400内。
如果在检测区域400内,同时检测到了多个信号源300时,处理器130发出报警信息,控制声光报警设备处理器130进行报警,以提示携带者。直到检测区域400内的信号源300只剩一个时,处理器130才对该信号源300的识别信号进行识别,获取该信号源300的识别信息。
在携带者进入检测门围成的空间时,摄像头140就已经开始捕捉进入的携带者的脸部图像,然后携带者的身份信息以及脸部图像会一起被发送到服务器200,服务器200有预设的脸部图像数据库,在脸部图像数据库中,每个身份信息都有预先录入只与之对应的脸部图像。服务器200根据携带者的身份信息从脸部图像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身份信息对应的脸部图像,将查找到的脸部图像与所述摄像头140捕捉到的脸部图像进行对比,如果匹配,就说明携带者携带的是对应自己身份的信号源300,记录验证通过的身份信息,如果不匹配,就说明是冒充他人,则返回验证失败的信息到所述处理器130,处理器130控制报警装置150进行声光报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入管理系统,通过多组阵列天线相互配合,检测信号源300发出的识别信号的方向,有效地判定信号源300是否处于特定的检测区域400内,只对检测区域400内的信号源300进行识别,获得信号源300携带者的身份信息。同时将身份信息对应的人脸图像与摄像头140捕捉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进一步核实信号源300携带者的身份,并进行记录,识别正确率高,速度快。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出入管理系统,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保证检测识别信号的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多径效应的影响,还能排除其他的信号干扰,更有效地对信号源300的位置进行判断。天线阵列120包括的所述阵列天线组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阵列天线组组成一个互补阵列天线大组,根据一个所述互补阵列天线大组中的所述阵列天线组得到的所述检测区域400分隔线为同一条直线。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110共设置有8个阵列天线组,每一个所述阵列天线组包括两个全向天线。其中,511、512组成一个互补阵列天线大组,对应的检测区域400分隔线为510,将阵列天线投影所在的水平面分隔为510a和510b;521、522组成一个互补阵列天线大组,对应的检测区域400分隔线为520将阵列天线投影所在的水平面分隔为520a和520b;531、532组成一个互补阵列天线大组,对应的检测区域400分隔线为530将阵列天线投影所在的水平面分隔为530a和530b;541、542组成一个互补阵列天线大组,对应的检测区域400分隔线为540将阵列天线投影所在的水平面分隔为540a和540b。检测区域400是由510、520、530、540围成的中间区域,即510b、520b、530a以及540a重叠区域。
当有信号源300位于检测区域400内时,阵列天线组接收信号源300发出的识别信号,检测装置100首先将每个所述阵列天线接收到的所述识别信号转换为幅度为固定值的固定幅度识别信号。然后将转换后的固定幅度识别信号代入DOA检测算法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可以估计出,相对于511、512,识别信号来自510b,相对于521、522,识别信号来自520b,相对于531、532,识别信号来自530a,相对于541、542,识别信号来自540a。由于电磁波直线传播的特性,可以确定,信号源300同时位于510b、520b、530a以及540a内,将信号源300的位置与检测区域400包括的范围进行比较,可以确认信号源300就是位于检测区域400内。检测装置100再对接收到的识别信号进行识别,获取该信号源300的识别信息。
获取到信号源300的识别信息后,后续的身份验证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出入管理系统,在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进一步防止多径效应造成的影响,所述天线阵列120分为两个的包括有相同的所述阵列天线组的天线阵列120单元610、611。其中,每个所述天线阵列120单元包括的多个所述阵列天线组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不同的所述天线阵列120单元设置于不同的水平面。
所述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探测人体的红外线探测装置,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与所述处理器130连接,当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探测到的人体数量满足预设的报警条件时,所述报警装置150进行声光报警。
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包括第一探测单元701、第二探测单元702以及第三探测单元703,所述第一探测单元701、第二探测单元702、第三探测单元703均包括多个用于探测人体的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一探测单元701设置于所述入口外侧的非检测区域,所述第二探测单元702设置于所述检测区域内,所述第三探测单元703设置于所述出口外侧的非检测区域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探测单元701、第二探测单元702或者第三探测单元70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例如,当第二探测单元702探测到检测区域400内有人时,第一探测单元701也探测到了人,此时触发报警装置150开始报警;或者是第三探测单元703探测到了人时,第二探测单元702也探测到有人时,同样会触发报警装置150开始报警。而第一探测单元701、第二探测单元702或者第三探测单元703中只有一个探测到人时,或者是第一探测单元701和第三探测单元703同时探测到人时,不触发报警装置150,检测装置100正常识别信号。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在检测区域400内只有一个人,便于检测装置100检测识别信号,减小了来自其他人的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实施例,触发报警装置150开始报警的报警条件也可以根据用户使用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入管理系统,通过多组阵列天线相互配合,检测信号源300发出的识别信号的方向,有效地判定信号源300是否处于特定的检测区域400内,只对检测区域400内的信号源300进行识别,获得信号源携带者的身份信息。同时将身份信息对应的人脸图像与摄像头140捕捉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进一步核实信号源携带者的身份,并进行记录,识别正确率高,速度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9)

1.一种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管理系统包括识别进出人员身份的检测装置以及保存有脸部图像的服务器,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接收信号源发出的识别信号的天线阵列、捕捉脸部图像的摄像头、对所述识别信号和所述脸部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以及进行声光报警的报警装置,
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多个阵列天线组,每一个所述阵列天线组包括两个全向天线,每一个所述阵列天线组具有一个与其对应的检测区域分割线,所述检测区域分割线为所述两个全向天线在水平投影面上的连接线的中垂线,与所述多个阵列天线组分别对应的检测区域分割线围成的区域为检测区域,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天线阵列、所述摄像头、所述报警装置以及所述服务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检测门,所述检测门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阵列天线组设置于所述侧板,所述检测区域覆盖所述检测门的内部区域,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顶板或侧板,所述摄像头面对的一侧为所述检测门的入口,所述摄像头背对的一侧为所述检测门的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门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天线阵列包括4个阵列天线组,所述4个阵列天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围成的矩形区域的4个顶角处,根据所述4个阵列天线组得到的4条检测区域分隔线围成的矩形中心区域为所述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覆盖所述侧板围成的矩形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阵列天线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不同水平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包括的所述阵列天线组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述阵列天线组组成一个互补阵列天线大组,根据一个所述互补阵列天线大组中的所述阵列天线组得到的所述检测区域分隔线为同一条直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包括有相同的所述阵列天线组的天线阵列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天线阵列单元包括的多个所述阵列天线组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不同的所述天线阵列单元设置于不同的水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探测人体的红外线探测装置,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探测装置包括第一探测单元、第二探测单元或者第三探测单元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探测单元、第二探测单元、第三探测单元均包括多个用于探测人体的红外线探头,所述第一探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入口外侧的非检测区域,所述第二探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检测区域内,所述第三探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出口外侧的非检测区域内。
CN201520479296.XU 2015-07-03 2015-07-03 出入管理系统 Active CN204740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9296.XU CN204740651U (zh) 2015-07-03 2015-07-03 出入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9296.XU CN204740651U (zh) 2015-07-03 2015-07-03 出入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0651U true CN204740651U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2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9296.XU Active CN204740651U (zh) 2015-07-03 2015-07-03 出入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406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2100A (zh) * 2017-10-12 2018-02-2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考生身份验证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2100A (zh) * 2017-10-12 2018-02-2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考生身份验证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9071738A1 (zh) * 2017-10-12 2019-04-1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考生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30323A1 (en) Surveillance camera
WO2017035184A1 (en) Vision-based fare collection
KR101909024B1 (ko) 다기능 복합펜스센서를 이용한 외곽 침입 감지 시스템
CN104284337A (zh) 一种基站检测方法及系统
US9541628B2 (en) Position detection system
KR102019340B1 (ko) 복합 센서 기반 이동체 무인 상시 감시 시스템
CN106023372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图书馆出入管理系统
KR20180031908A (ko) Rfid 기반의 통합 안전관리 시스템
CN204496467U (zh) 虚拟键盘装置
Hsu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mage electronic fence with 5G technology for smart farms
CN106470478A (zh) 一种定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4740651U (zh) 出入管理系统
CN110018442A (zh) 无人机侦测系统及方法
WO20130517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input
US20200043312A1 (en) Pedestal with embedded camera(s) for beam steering
CN207731277U (zh) 基于rfid技术的位置识别系统
CN108075849B (zh) 基于检波的gps及gsm干扰信号测向定位系统
KR101017925B1 (ko) Cctv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4952133A (zh) 出入管理系统
CN104899627A (zh) 出入管理系统及出入管理方法
CN215128556U (zh) 一种救援人员生命体征定位搜救接收装置
CN204731862U (zh) 出入管理系统
KR101157984B1 (ko) 위치정보 제공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KR20160124543A (ko) 안테나 구비 휴대단말기에 의한 대상체 이격위치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안테나 구비 휴대단말기에 의한 대상체 이격위치 모니터링 방법
CN104933457B (zh) 检测区域内信号源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5

Address after: 611731 room 904, 905, 906, 1005, 1006, 1007, No. 898, Baicao Road,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Sixiangzhi New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 88 Tianchen Road,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HENGGAO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