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6610U - 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6610U
CN204726610U CN201520394649.6U CN201520394649U CN204726610U CN 204726610 U CN204726610 U CN 204726610U CN 201520394649 U CN201520394649 U CN 201520394649U CN 204726610 U CN204726610 U CN 204726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tial accommodation
cable hole
built
motor
torqu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46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洪岳
仇爱华
卓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eida 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AN NAIDA 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AN NAIDA 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AN NAIDA 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46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6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6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6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车架中轴上安装有中置电机和力矩传感器;中置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第一器件容纳空间与第二器件容纳空间之间通过走线孔A连通;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均通过走线孔B与中置电机外部连通;力矩传感器与走线孔B的外孔口之间通过走线通道A连接;车架的把手上设置有仪表安装座;仪表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走线孔C;走线孔C的外孔口与走线孔B的外孔口之间通过走线通道B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布局合理的多个走线通道,将仪表安装座、力矩传感器、电池、中置电机等整合在一起,提高了走线结构的稳定性,方便整车系统故障的维修。

Description

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具体地,涉及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尤其是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装置的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力矩控制系统是助力自行车的核心,力矩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反应整车系统的性能好坏。目前国内也陆续出现了一些助力自行车,这些助力自行车的传感装置布局结构用于支持通过传感器感知人踩自行车踏脚时力的大小、速度的大小及脚踩旋转方向来综合控制直流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合理调整直流驱动电机驱动功率和人力踩驱动功率的比例,实现人机合理带动自行车运行。但这些所谓的智能助力电动车远远达不到技术标准,实质这些传感器的布局结构提供的只是简单的助速度而非助力。这种控制方式是依据踩踏信号控制车速,脚踏越快,车速越高,在遇到顶风或者爬坡等高阻力、重载荷时,车速就低,所提供的电力驱动功率反而小,根本无法轻松骑行,骑行感较差,因而实质上不是真助力,同时骑行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无法便捷直观地掌握车辆相关性能的各项参数及达标情况,即使整车系统出现故障送去维修时,由于结构复杂、布局不合理,同样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排查维修,同时也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危害到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套使用方便以及维修简单的力矩传感系统的具体布局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置电机、仪表安装座、力矩传感器;
车架中轴上安装有中置电机和力矩传感器;
中置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第一器件容纳空间与第二器件容纳空间之间通过走线孔A连通;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均通过走线孔B与中置电机外部连通;
力矩传感器与走线孔B的外孔口之间通过走线通道A连接;
车架的把手上设置有仪表安装座;仪表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走线孔C;走线孔C的外孔口与走线孔B的外孔口之间通过走线通道B连接。
优选地,中置电机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优选地,车架的左右把手中部均设置有仪表安装座。
优选地,走线通道A、走线通道B均为中空管道。
优选地,从力矩传感器至走线孔B的外孔口方向,走线通道A包括依次连接的力矩传感器表面走线凹槽、中轴表面走线凹槽、中置电机表面走线凹槽;从走线孔C的外孔口至走线孔B的外孔口方向,走线通道B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表面走线凹槽、车架表面走线凹槽、中置电机表面走线凹槽。
优选地,走线孔C的外孔口为位于仪表安装座的下底面的孔口或者外侧面的孔口。
优选地,力矩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力矩传感器设置在车架左踏脚与中轴的传动链之间,其中另一个力矩传感器设置在车架右踏脚与中轴的传动链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电池,其中,电池的引出线通过走线通道C连接至仪表安装座的底部的走线孔C,其中,从电池至走线孔C方向,走线通道C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表面走线凹槽、车架表面走线凹槽、把手表面走线凹槽。
优选地,第一器件容纳空间为控制器容纳空间;第二器件容纳空间为测速传感器容纳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布局合理的多个走线通道,将仪表安装座、力矩传感器、电池、中置电机等整合在一起,提高了走线结构的稳定性,方便整车系统故障的维修;
2、本实用新型的仪表安装座能够便于不同仪表之间的安装与替换;
3、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为中置永磁直流无刷电机,较之前驱动和后驱动电机提高整车对于不同路况的适应能力,提高行车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便于安装控制器、测速传感器等器件,并且对所容纳的器件利用中置电机的外壳提供额外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助力自行车力矩传感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
1-车架
101-中轴
102-把手
2-力矩传感器
3-中置电机
4-仪表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置电机、仪表安装座、力矩传感器、电池;
车架中轴上安装有中置电机和力矩传感器;
中置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第一器件容纳空间与第二器件容纳空间之间通过走线孔A连通;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均通过走线孔B与中置电机外部连通;
力矩传感器与走线孔B的外孔口之间通过走线通道A连接;
车架的把手上设置有仪表安装座;仪表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走线孔C;走线孔C的外孔口与走线孔B的外孔口之间通过走线通道B连接。
具体地,中置电机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车架的左右把手中部均设置有仪表安装座。从力矩传感器至走线孔B的外孔口方向,走线通道A包括依次连接的力矩传感器表面走线凹槽、中轴表面走线凹槽、中置电机表面走线凹槽;从走线孔C的外孔口至走线孔B的外孔口方向,走线通道B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表面走线凹槽、车架表面走线凹槽、中置电机表面走线凹槽。走线孔C的外孔口为位于仪表安装座的下底面的孔口或者外侧面的孔口。
力矩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力矩传感器设置在车架左踏脚与中轴的传动链之间,其中另一个力矩传感器设置在车架右踏脚与中轴的传动链之间。电池的引出线通过走线通道C连接至仪表安装座的底部的走线孔C,其中,从电池至走线孔C方向,走线通道C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表面走线凹槽、车架表面走线凹槽、把手表面走线凹槽。第一器件容纳空间为控制器容纳空间;第二器件容纳空间为测速传感器容纳空间。
在一个变化例中,走线通道A、走线通道B均为中空管道,例如中空的内径大于走线外径的管子。
在一个优选的应用中,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能够将控制器嵌入安装于中置电机的第一器件容纳空间中,所述仪表安装于自行车前车架左右把手中央的仪表安装座内,所述力矩传感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中轴上,所述电池给中置电机供电,所述中置电机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中轴上,其出线输出端与控制器输入端通过走线孔A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仪表、力矩传感器、电池、故障诊断仪通过设置于走线通道A和走线通道B内的RS485网络节点连接线连接在一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置电机、仪表安装座、力矩传感器;
车架中轴上安装有中置电机和力矩传感器;
中置电机内部设置有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第一器件容纳空间与第二器件容纳空间之间通过走线孔A连通;第一器件容纳空间和第二器件容纳空间均通过走线孔B与中置电机外部连通;
力矩传感器与走线孔B的外孔口之间通过走线通道A连接;
车架的把手上设置有仪表安装座;仪表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走线孔C;走线孔C的外孔口与走线孔B的外孔口之间通过走线通道B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中置电机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车架的左右把手中部均设置有仪表安装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走线通道A、走线通道B均为中空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从力矩传感器至走线孔B的外孔口方向,走线通道A包括依次连接的力矩传感器表面走线凹槽、中轴表面走线凹槽、中置电机表面走线凹槽;从走线孔C的外孔口至走线孔B的外孔口方向,走线通道B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表面走线凹槽、车架表面走线凹槽、中置电机表面走线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走线孔C的外孔口为位于仪表安装座的下底面的孔口或者外侧面的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力矩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力矩传感器设置在车架左踏脚与中轴的传动链之间,其中另一个力矩传感器设置在车架右踏脚与中轴的传动链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其中,电池的引出线通过走线通道C连接至仪表安装座的底部的走线孔C,其中,从电池至走线孔C方向,走线通道C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表面走线凹槽、车架表面走线凹槽、把手表面走线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器件容纳空间为控制器容纳空间;第二器件容纳空间为测速传感器容纳空间。
CN201520394649.6U 2015-06-09 2015-06-09 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Active CN204726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4649.6U CN204726610U (zh) 2015-06-09 2015-06-09 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4649.6U CN204726610U (zh) 2015-06-09 2015-06-09 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6610U true CN204726610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4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4649.6U Active CN204726610U (zh) 2015-06-09 2015-06-09 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6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8596B (zh) 电动自行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39165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重力传感器控制系统
CN105172993A (zh) 混合动力自行车自动变速方法及装置
CN102874257A (zh) 电动汽车坡道起步辅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17511A (zh) 一种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200981621Y (zh) 一种具有传感装置的电动摩托车/自行车刹车车把
CN204821978U (zh) 一种混合动力自行车牙盘式力矩传感器装置与控制器系统
CN204184541U (zh)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导电滑环
CN202491901U (zh) 电动自行车的助力控制机构
CN104369832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导电滑环及安装有该导电滑环的电动自行车助力控制方法
CN103419890A (zh) 中置电机驱动系统
CN204726610U (zh) 助力自行车中置力矩传感系统
Abagnale et al. Deriv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 novel electric bicycle
CN103786600B (zh) 电动车用驱动装置和电动车
CN106163861A (zh) 电动系统和具有其的运输设备
CN106184588A (zh) 一种人机动力交互式滑板车及其实现方法
CN203472532U (zh) 一种新能源驱动车桥总成
CN101941500A (zh) 电动、人力两用自行车
CN206494061U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
CN204173127U (zh) 自动助力自行车
CN201427647Y (zh) 电动、人力两用自行车
CN108169673A (zh)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实验装置
CN206938990U (zh) 一种智能驱动的自平衡单车
CN105984550A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助力系统及电动自行车
CN111152878A (zh) 一种助力自行车动力系统及助力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108 Minhang District City, Shanghai Road, No. 2060, 1-3 floor, 5

Patentee after: Xin'an Naida 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108 Minhang District City, Shanghai Road, No. 2060, 1-3 floor, 5

Patentee before: Xinan Naida 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100 floor 1-2, block a, 19 Lane 133, Guangzho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Aneida 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08,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Garden Road No. 5, 2060, 1-3

Patentee before: Xin'an Naida 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Limited by Share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