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1182U -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1182U
CN204711182U CN201520400917.0U CN201520400917U CN204711182U CN 204711182 U CN204711182 U CN 204711182U CN 201520400917 U CN201520400917 U CN 201520400917U CN 204711182 U CN204711182 U CN 204711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line
layer
line layer
long nozzle
composite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009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厚兴
潘磊
王作创
樊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CO Functional Refract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yang Refractori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yang Refractori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yang Refractori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009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11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1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1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渣线部水口侧壁包括内衬层和第一渣线层,渣线部水口侧壁至少还包括填充层和第二渣线层;所述内衬层、所述第一渣线层、所述填充层和所述第二渣线层由内到外依次分布。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渣线层分层设置并在相邻渣线层之间设置填充层,与设置单层结构的、厚度为第一渣线层厚度与第二渣线层厚度之和的、单一渣线层相比较,每层厚度都减薄,从而保证了渣线的热震稳定性;同时设置两层渣线,可以通过调节两层渣线材料的厚度和材质,延长长水口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铸造用耐火材料,特别涉及能够提高现有技术长水口寿命的复合结构长水口。
背景技术
长水口是连铸用功能耐火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保护浇铸和防止钢水飞溅的作用。连铸用耐火材料经常采用复合成型工艺,不同的部位由于其使用条件不一样,使用不同材质的耐火材料。对于长水口,也有渣线多层复合的工艺,但在内衬层、本体、渣线层的复合结构上都是采用直接复合的方式。当采用单一渣线层的方式时,若渣线层过厚将导致渣线开裂或崩块等安全生产事故,若渣线层减薄或内部复合本体将导致水口渣线部位寿命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渣线层分层设置并在相邻渣线层之间设置填充层的复合结构长水口,有效地延长长水口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渣线部水口侧壁包括内衬层和第一渣线层,渣线部水口侧壁至少还包括填充层和第二渣线层;所述内衬层、所述第一渣线层、所述填充层和所述第二渣线层由内到外依次分布。
上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填充层为气体层、气固混合层或单一固体层。
上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填充层为气体层时,所述第一渣线层和所述第二渣线层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填充层为气固混合层时,气固混合层包括封闭气体层和用于粘结所述第一渣线层和所述第二渣线层的粘结固体层,所述粘结固体层位于所述第一渣线层的边沿和所述第二渣线层的边沿之间,所述封闭气体层位于所述粘结固体层、所述第一渣线层和所述第二渣线层三者之间的封闭空间内;所述填充层为单一固体层时,单一固体层连接第一渣线层和所述第二渣线层。
上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填充层的厚度为0.1mm-5mm;所述第一渣线层的厚度为5mm-40mm;所述第二渣线层的厚度为5mm-25mm;所述内衬层的厚度为3mm-10mm。
上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第一渣线层、所述填充层、所述第二渣线层和所述内衬层四者与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临近渣线部的水口侧壁组成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
上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第一渣线层与其上方的渣线层组成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并且所述内衬层为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
上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第二渣线层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渣线层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内衬层、所述第一渣线层和所述填充层的底部边沿的端面。
上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填充层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填充层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内衬层和所述第一渣线层的底部边沿的端面;所述第二渣线层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渣线层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填充层的底面。
上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第一渣线层位于长水口的两端头之间的侧壁上。
上述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所述第二渣线层、所述填充层和所述第一渣线层三者均位于长水口的两端头之间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长水口的复合结构实现了长水口的长寿命与高稳定性,在使用高耐蚀渣线材料提高水口使用寿命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因渣线开裂造成的生产报废量高和使用事故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结构长水口的第一渣线层和第二渣线层的厚度还可以根据选用的材质、浇铸的钢种及中包覆盖剂的性质进行调整,满足长寿命的使用要求。
其中,内衬层—接触钢水,低导热和低膨胀,具有隔热性能;第一渣线层—抵抗钢水的侵蚀,具有良好的热震稳定性能和抗侵蚀性能;填充层—隔绝第一渣线层和第二渣线层,把较厚的一层渣线层设计变为第一渣线层和第二渣线层,每层厚度都较薄,同时缓冲渣线材料内部因温度差产生的热应力;第二渣线层在水口外部使用,低碳或无碳材质,抗钢水和中包覆盖剂侵蚀性好,其厚度在安全范围内;第一渣线层和第二渣线层的厚度可以根据选用的材质、钢种及中包覆盖剂的性质进行调整。
与设置单层结构的、厚度为第一渣线层厚度与第二渣线层厚度之和的、单一渣线层相比较,每层厚度都减薄,从而保证了渣线层的热震稳定性。在钢厂对渣线层的厚度要求一定的情况下,如钢厂要求渣线层总厚度为40毫米,而厚度为40毫米单层渣线层的热震稳定性较差,若将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单层渣线层更换为高档材料的时候成本较高;而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两层渣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仅仅调节第一渣线层或第二渣线层材料的厚度和材质,在满足钢厂对渣线层总厚度要求一定的情况下,延长长水口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衬层,2-第一渣线层,3-填充层,4-第二渣线层,5-封闭气体层,6-粘结固体层,7-连接部件,8-气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渣线部水口侧壁包括内衬层1和第一渣线层2,渣线部水口侧壁至少还包括填充层3和第二渣线层4;所述内衬层1、所述第一渣线层2、所述填充层3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由内到外依次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3为气体层8,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通过连接部件7连接。
所述填充层3的厚度为0.1mm;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厚度为5mm;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厚度为25mm;所述内衬层1的厚度为10mm。
所述第一渣线层2与其上方的渣线层组成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并且所述内衬层1也为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
所述第二渣线层4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渣线层4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内衬层1、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填充层3的底部边沿的端面。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渣线部水口侧壁包括内衬层1和第一渣线层2,渣线部水口侧壁至少还包括填充层3和第二渣线层4;所述内衬层1、所述第一渣线层2、所述填充层3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由内到外依次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3为单一固体层,如为在工作温度下仍旧保持固体状态的单一固体层;也可以为在工作温度下软化的单一固体层,但是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之间不因所述填充层3高温下软化而分离,二者在高温下仍旧通过其它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填充层3的厚度为5mm;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厚度为40mm;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厚度为5mm;所述内衬层1的厚度为3mm。
所述第一渣线层2与其上方的渣线层组成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并且所述内衬层1也为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
所述填充层3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填充层3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内衬层1和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底部边沿的端面。
所述第二渣线层4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渣线层4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填充层3的底面。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渣线部水口侧壁包括内衬层1和第一渣线层2,渣线部水口侧壁至少还包括填充层3和第二渣线层4;所述内衬层1、所述第一渣线层2、所述填充层3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由内到外依次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3为单一固体层,如为在工作温度下仍旧保持固体状态的单一固体层;也可以为在工作温度下软化的单一固体层,但是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之间不因所述填充层3高温下软化而分离,二者在高温下仍旧通过其它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填充层3的厚度为4mm;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厚度为20mm;所述内衬层1的厚度为5mm。
所述第一渣线层2与其上方的渣线层组成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并且所述内衬层1也为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
所述第二渣线层4、所述填充层3、所述内衬层1和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下端面平齐。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渣线部水口侧壁包括内衬层1和第一渣线层2,其特征在于,渣线部水口侧壁至少还包括填充层3和第二渣线层4;所述内衬层1、所述第一渣线层2、所述填充层3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由内到外依次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3为单一固体层,如为在工作温度下仍旧保持固体状态的单一固体层;也可以为在工作温度下软化的单一固体层,但是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之间不因所述填充层3高温下软化而分离,二者在高温下仍旧通过其它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填充层3的厚度为0.2mm;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厚度为10mm;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厚度为25mm;所述内衬层1的厚度为8mm。
所述第一渣线层2、所述填充层3、所述第二渣线层4和所述内衬层1四者与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临近渣线部的水口侧壁组成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
所述第二渣线层4、所述填充层3、所述内衬层1和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下端面平齐。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填充层3为气固混合层,气固混合层包括封闭气体层5和用于粘结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粘结固体层6,所述粘结固体层6位于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边沿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边沿之间,所述封闭气体层5位于所述粘结固体层6、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三者之间的封闭空间内。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渣线层4、所述填充层3和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下端面平齐,但是与所述内衬层1的下端面并不平齐。即:所述第二渣线层4、所述填充层3和所述第一渣线层2位于长水口的两端头之间且相对比较靠近长水口下部端头。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渣线层2并未延伸至长水口底部。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或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渣线层2并未延伸至长水口底部。
实施例1-实施例8的成型工艺如下:
第一种成型工艺:首先成型内衬层1,再在渣线段加入第一渣线层2的料,等静压成型,坯体经干燥、烧成和加工等工序,然后在外部通过填充层3结合已成型并烧成的第二渣线层4,最终得到所需产品。
第二种成型工艺:首先成型内衬层1,再在渣线段的内衬层1外部通过专用套筒工具分别加入第一渣线层2的料、填充层3的料和第二渣线层4的料,等静压成型并脱模,坯体经干燥、烧成和加工等工序,最终得到所需产品。
优选所述填充层3为空气和火泥的组合,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边沿与所述第一渣线层2之间用火泥粘结,空气位于火泥、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第二渣线层4三者围成的空腔内。这种形式的填充层,施工简单、便捷、速度快并且寿命较高,所述内衬层1和所述第一渣线层2可以先等静压成型,所述第二渣线层4单独等静压成型,然后用火泥将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边沿与所述第一渣线层2粘结成一体即可。
实施例1-8中的复合结构长水口,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只有内衬层和单一的一层渣线层,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第二渣线层4不会由于工作温度时的应力而导致渣线开裂或崩块等安全生产事故。与设置单层结构的、厚度为第一渣线层厚度与第二渣线层厚度之和的、单一渣线层相比较,每层厚度都减薄,从而保证了渣线层的热震稳定性。在钢厂对渣线层的厚度要求一定的情况下,如钢厂要求渣线层总厚度为40毫米,而厚度为40毫米单层渣线层的热震稳定性较差,若将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单层渣线层更换为高档材料的时候成本较高;而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两层渣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仅仅调节第一渣线层或第二渣线层材料的厚度和材质,满足钢厂对渣线层总厚度要求一定的情况下,延长长水口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渣线部水口侧壁包括内衬层(1)和第一渣线层(2),其特征在于,渣线部水口侧壁至少还包括填充层(3)和第二渣线层(4);所述内衬层(1)、所述第一渣线层(2)、所述填充层(3)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由内到外依次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3)为气体层、气固混合层或单一固体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3)为气体层(8)时,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通过连接部件(7)连接;所述填充层(3)为气固混合层时,气固混合层包括封闭气体层(5)和用于粘结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粘结固体层(6),所述粘结固体层(6)位于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边沿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边沿之间,所述封闭气体层(5)位于所述粘结固体层(6)、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三者之间的封闭空间内;所述填充层(3)为单一固体层时,单一固体层连接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第二渣线层(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3)的厚度为0.1mm-5mm;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厚度为5mm-40mm;所述第二渣线层(4)的厚度为5mm-25mm;所述内衬层(1)的厚度为3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渣线层(2)、所述填充层(3)、所述第二渣线层(4)和所述内衬层(1)四者与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临近渣线部的水口侧壁组成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渣线层(2)与其上方的渣线层组成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并且所述内衬层(1)为空心的正立圆台或倒立圆台。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渣线层(4)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渣线层(4)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内衬层(1)、所述第一渣线层(2)和所述填充层(3)的底部边沿的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3)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填充层(3)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内衬层(1)和所述第一渣线层(2)的底部边沿的端面;所述第二渣线层(4)延伸至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渣线层(4)自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底部边沿向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的径向延伸而包覆住所述填充层(3)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渣线层(2)位于长水口的两端头之间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复合结构长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渣线层(4)、所述填充层(3)和所述第一渣线层(2)三者均位于长水口的两端头之间的侧壁上。
CN201520400917.0U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 Active CN204711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0917.0U CN204711182U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0917.0U CN204711182U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1182U true CN204711182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0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00917.0U Active CN204711182U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111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7172A (zh) * 2018-08-21 2018-11-30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废钢包砖渣线破碎料的长水口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7172A (zh) * 2018-08-21 2018-11-30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废钢包砖渣线破碎料的长水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7432B (zh) 轮带铸造方法及铸造模
CN204711182U (zh) 一种复合结构长水口
CN104014738A (zh) 一种铸造细小通道用组合式型芯及其使用方法
CN105108110A (zh) 陶瓷高铬复合增强铸钢耐磨条/板铸造工艺
CN103658552B (zh) 一种大型铸钢支承辊整体铸造模具系统及铸造方法
CN104142059B (zh) 一种用于铝热还原方法制备铝基中间合金的坩埚
CN203751324U (zh) 改良包口结构的钢包
CN104308097B (zh) 提高钢锭质量与利用率的锭模
CN205254036U (zh) 航空机匣铝合金铸造保温冒口
CN103962504A (zh) 液压主控阀毛坯铸造工艺
CN205183761U (zh) 一种钢包包底浇注结构
CN202744587U (zh) 精炼钢包双层透气砖
CN204799938U (zh) 一种复合结构整体塞棒
CN203560223U (zh) 大尺寸硬质合金管件
CN103506579B (zh) 一种浇口盆
CN203508955U (zh) 一种复合铸造式耐热滑块铸造模具
CN204094132U (zh) 一种组合式钢包冲击区预制块砖
CN206578288U (zh) 一种复合砌筑钢包
CN205816795U (zh) 复合流钢砖
CN102962445B (zh) 一种大板坯连铸低碳低硅钢用免烘烤长水口及其制备工艺
CN213363381U (zh) 一种异型镁碳砖
CN104476731B (zh) 一种热流道热嘴
CN108907172A (zh) 一种复合废钢包砖渣线破碎料的长水口
CN101524753B (zh) 易于快速更换的流口砖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3267419B (zh) 铝熔流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04

Address after: 457000 the Yellow River Road, Henan, Puyang

Patentee after: PRCO Functional Refractor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7100 Pu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West Ring Road in the middle

Patentee before: Puyang Refractories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