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1265U -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1265U
CN204691265U CN201520097046.XU CN201520097046U CN204691265U CN 204691265 U CN204691265 U CN 204691265U CN 201520097046 U CN201520097046 U CN 201520097046U CN 204691265 U CN204691265 U CN 204691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ape
plastic pipe
site concrete
concrete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70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瑞
赵兴峰
郑福海
刘梦军
赵光
杨林
司凤华
刘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970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1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1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12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现浇构件内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内设置有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电加热带设置在塑料管内,能够重复利用,节约成本;电加热带设置在塑料管内,塑料管与电加热带相比,方便设置在现浇构件内;电加热带设置在塑料管内,能够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对电加热带造成损坏,提高电加热的成功率;电加热带设置在塑料管内,电加热带不直接接触混凝土,更不接触钢筋,既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损坏电加热带,又避免电加热带漏电到钢筋,不易造成触电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冬季施工加热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将下降到5℃以下,工程施工进入冬季施工阶段,工程施工必须按照冬季施工的要求进行,砌墙、抹灰等施工必须停止,混凝土浇筑施工在采取措施后,可以进行。但是混凝土在低温凝结过程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受到阻碍,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混凝土初期受冻其强度虽能增长,但是后期强度却很难达到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冬季施工往往采用在混凝土中添加无氯防冻剂,用热水拌制,提高混凝土标号等措施,克服混凝土因受冷造成混凝土实际强度的降低;或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取加热方法,保证混凝土连续5~8天温度在5℃以上,而在实际施工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物施工中很难实现,传统加热方法是加热混凝土所在的空间空气,热量浪费大,加热效果差,而且用传统加热方法施工,混凝土比设计至少提高一个标号。
申请号为20131012031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冬季混凝土电加热带辅助养护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首先支撑模板,完成现浇构件的钢筋安装、预埋件放置焊接工作以后,在现浇构件内铺设电加热带并用固定带固定在钢筋上;(2)检测电加热带完好后,浇筑混凝土,在现浇构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覆盖完成后,给电加热带通电,对混凝土加热使温度维持在5~8℃。此方法存在下述缺陷:1.电加热带预设在现浇构件内,浇筑完混凝土后,不能取出,在对现浇构件的混凝土加热时,需要大量的电加热带,成本较高;2.在现浇构件内铺设电加热带并用固定带固定在钢筋上,电加热带较难铺设,而且浇筑混凝土时会对电加热带的位置产生影响;3.浇筑混凝土时极易对电加热带产生破坏,电加热带破坏后不能修复,无法使用;4.检测电加热带完好后,对电加热带通电,而加热的时间一般需要5~8天,由于电加热带通过固定带固定在钢筋上,电加热带在加热的过程中一旦漏电就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能够符合冬季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温度的要求,提高混凝土强度。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包括预设在现浇构件内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内设置有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现浇构件为竖向现浇构件时,所述竖向现浇构件内设置竖向塑料管,所述竖向塑料管的下端密封、上端高出模板。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竖向塑料管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电加热带的上方。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现浇构件为水平现浇构件时,所述水平现浇构件内设置横向塑料管,所述横向塑料管两端翘起并高出侧模板。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横向塑料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件。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现浇构件为竖向现浇构件时,所述竖向现浇构件内设置竖向塑料管,所述竖向塑料管内设置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电加热带连接的导线从竖向塑料管的底端穿出与电源电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竖向塑料管内电加热带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可随着电加热带移动的密封件。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相邻竖向塑料管通过接头固定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电加热带为自限温电加热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现浇构件内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内设置有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电加热带设置在塑料管内,能够重复利用,节约成本;电加热带设置在塑料管内,塑料管与电加热带相比,方便预设在现浇构件内;电加热带设置在塑料管内,能够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对电加热带造成损坏,提高电加热的成功率;电加热带设置在塑料管内,电加热带不直接接触混凝土,更不接触钢筋,既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损坏电加热带,又避免电加热带漏电到钢筋,不易造成触电事故。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剪力墙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剪力墙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柱子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柱子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楼面(或地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剪力墙(或柱子)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剪力墙,2~柱子,3~竖向塑料管,4~电加热带,5~模板,6~导线,7~楼面,8~横向塑料管,9~接头,10~牵引绳,11~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现浇构件内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内设置有电加热带4,所述电加热带4通过导线6与电源(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所述现浇构件为竖向现浇构件时,所述竖向现浇构件内设置竖向塑料管3,所述竖向塑料管3的下端密封、上端高出模板5。
所述竖向塑料管3内设置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密封件位于电加热带4的上方。
所述现浇构件为水平现浇构件时,所述水平现浇构件内设置横向塑料管8,所述横向塑料管8两端翘起并高出侧模板(图中未示出)。
所述横向塑料管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件11。
所述电加热带为自限温电加热带。
剪力墙1和柱子2等竖直现浇构件施工时,绑扎剪力墙钢筋、柱子钢筋,并支护剪力墙模板和柱子模板,在剪力墙1或柱子2中间竖向加设竖向塑料管3,下端密封以防进水,上端高出模板10厘米左右,优选10厘米,以防进水进灰。把电加热带4截成长度比竖向塑料管3短的若干段,每个电加热带4的下端用绝缘胶布密封,再用防水胶带密封,每个电加热带4的上端用导线6并联接上220伏电源,电加热带4与导线6的接头用绝缘胶布密封,再用防水胶带密封,竖向塑料管3上端用密封件(如海绵等)封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混凝土的上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毛毡等)用于保温;然后给电加热带4通电,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温度维持在5~15℃。通上电源5~8天,电源按规定加装漏电保护等装置,确保安全,停电后拆除模板。混凝土在电加热的状态下,能保持在5~15℃,从而解决了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温度难题。
地面和楼面7等水平现浇构件施工时,绑扎楼面钢筋,并支护楼面模板,沿着工程较长轴线方向,在钢筋上面等间隔平行安装横向塑料管8,横向塑料管8两端距离地面或楼面7边缘30厘米左右处翘起,优选30厘米,并漏出楼面侧模板10厘米左右,优选10厘米,以防进水进灰,把电加热带4截成长度比横向塑料管短8的若干段(每根的长度不大于15米),电加热带4的一端用绝缘胶布密封,再用防水胶带密封,电加热带4的另一端用导线并联接上220伏电源,电加热带4与导线6的接头用绝缘胶布密封,再用防水胶带密封,横向塑料管8的两端用密封件(如海绵等)封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混凝土的表面用毛毡盖好,用于保温,通上电源5~8天,电源按规定加装漏电保护等装置,确保安全,停电后拆除模板。混凝土在电加热的状态下,能保持在5~15℃,从而解决了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温度难题。
所述横向塑料管8和竖向塑料管3均选用PVC管,所述电加热带4优选为电负荷为20瓦每米的电加热带。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 所述现浇构件为竖向现浇构件时,所述竖向现浇构件内设置竖向塑料管3,所述竖向塑料管3内设置电加热带4,所述电加热带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0,所述电加热带4连接的导线6从竖向塑料管3的底端穿出与电源电连接。
所述竖向塑料管3内电加热带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可随着电加热带移动的密封件11。
相邻竖向塑料管3通过接头9固定连接。
所述电加热带为自限温电加热带。
剪力墙1和柱子2等竖直现浇构件施工时,绑扎剪力墙钢筋和柱子钢筋,并支护剪力墙模板和柱子模板,在剪力墙1和柱子中间加设竖向塑料管3,所述竖向塑料管3的下端出口露出模板,上下相邻两个竖向塑料管3通过接头9连通。把电加热带4截成长度比竖向塑料管3短的若干段,每个电加热带4的下端用绝缘胶布密封,再用防水胶带密封,电加热带4的上端连接有牵引绳10,所述牵引绳10在电加热带4的上端固定连接密封件11(如海绵等),所述导线6从竖向塑料管3下端出口穿出并与220伏电源并接,所述导线6在电加热带4的下方固定连接密封件11(如海绵等),所述密封件11也可设置在电加热带4的上端和下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混凝土的上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毛毡等)用于保温;然后给电加热带通电,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温度维持在5~15℃。通上电源5~8天,电源按规定加装漏电保护等装置,确保安全,停电后拆除模板;通过上拉牵引绳10将竖向塑料管3内的电加热带4以及密封件11移动至上层进行上层加热,竖向塑料管3内的电加热带4加热上层时,不需要将电加热带4从下层竖向塑料管3内取出在放置在上层竖向塑料管内,有效的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混凝土在电加热的状态下,能保持在5~15℃,从而解决了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温度难题。
所述横向塑料管8和竖向塑料管3均选用PVC管,所述电加热带4优选为电负荷为20瓦每米的电加热带。
本实用新型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现浇构件内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内设置有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现浇构件为竖向现浇构件时,所述竖向现浇构件内设置竖向塑料管,所述竖向塑料管的下端密封、上端高出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竖向塑料管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电加热带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现浇构件为水平现浇构件时,所述水平现浇构件内设置横向塑料管,所述横向塑料管两端翘起并高出侧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横向塑料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现浇构件为竖向现浇构件时,所述竖向现浇构件内设置竖向塑料管,所述竖向塑料管内设置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电加热带连接的导线从竖向塑料管的底端穿出与电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竖向塑料管内电加热带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可随着电加热带移动的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相邻竖向塑料管通过接头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加热带为自限温电加热带。
CN201520097046.XU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1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7046.XU CN204691265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7046.XU CN204691265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1265U true CN204691265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3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704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1265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12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2730A (zh) * 2016-04-15 2016-08-17 肖锐 一种室内桩墙结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2730A (zh) * 2016-04-15 2016-08-17 肖锐 一种室内桩墙结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5118A (zh) 一种混凝土冬季施工电加热工艺
CN107227870B (zh) 一种由预制构件拼接的变电站建筑
CN104711954B (zh) 一种水利工程垂直止水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7859064B (zh) 一种预制管廊与现浇管廊衔接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592430A (zh) 一种挂篮悬臂现浇冬季施工方法
CN110080530B (zh) 严寒地区琉璃瓦坡屋面贴锚施工方法
CN201433776Y (zh) 双源供热型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
CN206957250U (zh) 一种用于严寒地区冬季混凝土抗冻保温施工的暖棚
CN102563741B (zh) 水泥找平层下铺设的采暖碳纤维复合电热材料的铺装方法
CN204023410U (zh) 冬季桥面铺装用保温施工装置
CN203808113U (zh) 混凝土工程伸缩缝垂直止水结构
CN204691265U (zh) 一种现浇构件用加热装置
CN102322011B (zh) 一种路面主动保温防滑设施及其施工方法
CN211621648U (zh) 被动式房屋的基础结构
CN104594388B (zh) 一种基础底板超前止水沉降后浇带
CN108505545B (zh) 一种地埋管组穿建筑基础筏板的防水做法
CN217078281U (zh) 一种基于地下管廊结构的路面除冰降温系统
CN104179513B (zh) 一种寒区隧道洞外保温出水口的施工方法
CN111934258A (zh) 一种地下变电站电磁绝缘外墙与隧道连接装置
CN110552546B (zh) 利用塔吊建筑地下停车场防水设施的方法
CN208502024U (zh) 一种地热采暖结构
CN104727276B (zh) 混凝土伸缩缝双止水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5863136A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105672687B (zh) 一种变电站构支架混凝土杆加固方法
CN205558302U (zh) T型钢筋加工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Mingrui

Inventor after: Yang Linlin

Inventor after: Zhao Xingfeng

Inventor after: Zheng Fuhai

Inventor after: Liu Mengjun

Inventor after: Zhao Guang

Inventor after: Si Fenghua

Inventor after: Liu Hao

Inventor before: Liu Mingrui

Inventor before: Zhao Xingfe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Fuhai

Inventor before: Liu Mengjun

Inventor before: Zhao Gu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Lin

Inventor before: Si Fenghua

Inventor before: Liu Hao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