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88388U -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 Google Patents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88388U
CN204688388U CN201520373082.4U CN201520373082U CN204688388U CN 204688388 U CN204688388 U CN 204688388U CN 201520373082 U CN201520373082 U CN 201520373082U CN 204688388 U CN204688388 U CN 204688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locking
door
door cover
lock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730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茂旭
张宇
蔡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HONGYUAN OXYGE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HONGYUAN OXYGE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HONGYUAN OXYGE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HONGYUAN OXYGE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730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88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88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883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以实现舱门的双向耐压密封。舱门包括锁紧转盘、锁紧轴、棘爪、棘爪限位、棘轮、舱外扳手、O形密封圈、轴套、舱门盖、棘爪扭簧、舱内锁紧扳手以及若干个锁紧机构;锁紧轴位于舱门盖的中心轴线的中心轴线处,锁紧轴的中心轴线与舱门盖的中心轴线重合,锁紧轴的两端穿透舱门盖;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连杆、锁紧块、柱形的锁紧限位套,锁紧连杆远心端的锁紧块伸入舱门围栏;然后再使锁紧转盘向空腔内方向运动,与锁紧转盘连接的锁紧连杆的中心端向空腔内方向运动,锁紧限位套成为锁紧连杆的支点,利用杠杆力将舱门盖与舱门围栏紧密贴合在一起,达到预紧密封作用。

Description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的是一种水下潜器的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还没有CCS(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认证的水下观光潜器产品,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舱门。
舱门要求:能够承受双向压力且耐压密封,具体的,舱内压力为0.01Mpa时不漏气,舱外水压为50米水深时不漏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以实现舱门的双向耐压密封。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水下潜器舱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舱门包括锁紧转盘16、锁紧轴17、棘爪1、棘爪限位2、棘轮3、舱外扳手4、O形密封圈5、轴套6、舱门盖8、棘爪扭簧11、舱内锁紧扳手18以及若干个锁紧机构;
所述锁紧轴17位于舱门盖8的中心轴线的中心轴线处,锁紧轴17的中心轴线与舱门盖8的中心轴线重合,锁紧轴17的两端穿透舱门盖8,定义锁紧轴17的位于舱门盖外侧面的一端为外端,定义锁紧轴17的位于舱门盖内侧面的一端为内端;锁紧轴17上靠近外端处套有轴套6,轴套6与锁紧轴17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5,轴套6与舱门盖8固定连接;
轴套6与锁紧轴17内端之间,自舱门盖外向舱门盖内的方向,锁紧轴17上依次设置有棘轮3以及锁紧转盘16,棘轮3固定在锁紧轴17上并能随锁紧轴17一同旋转,锁紧转盘16套在锁紧轴17上并与锁紧轴17螺纹连接,锁紧转盘16上固定有棘爪1,棘爪与锁紧转盘16之间设置有棘爪扭簧11,舱门盖8的内侧面向锁紧转盘方向上固定有棘爪限位2,棘爪1的头部能够与棘轮3啮合和分离,棘爪的尾部能够与棘爪限位2接触和分离;
锁紧转盘16的侧壁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组锁紧机构,所述每组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连杆15、锁紧块14、柱形的锁紧限位套10,所述锁紧连杆15的近心端与锁紧转盘16活动连接,所述锁紧连杆15远心端与锁紧块14通过可强力剪切断的螺栓13固定连接,所述锁紧限位套10的中心轴线与锁紧轴17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锁紧连杆15从柱形的锁紧限位套10的侧壁穿过,所述锁紧限位套10与舱门盖8的内侧面活动连接,锁紧限位套10能够以锁紧限位套10自身的中心轴线为轴旋转。
上述水下潜器舱门,锁紧轴17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舱外扳手4,锁紧轴17的内端螺纹连接有舱内锁紧扳手18。
水下潜器舱门,锁紧机构为4-10组。
一种具有上述任一一种结构的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潜器腔体、舱门以及舱门围栏9,舱门盖8以及舱门围栏9铰接,舱门盖8通过舱门围栏9与潜器腔体共同围成一个空腔;舱门围栏9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块14出入的槽,所述锁紧块14能够伸入槽内。
上述水下观光潜器,舱门盖8与舱门围栏9之间还通过强力开门螺栓7连接。
上述水下观光潜器,舱门围栏9的边缘固定连接有两个围栏端部铰链板20,所述舱门盖8上固定有两个舱门盖铰链板21,两个舱门盖铰链板21与两个围栏端部铰链板20一对一铰接,两个铰接点之间连接有弹簧轴,弹簧轴上套有舱门盖开启辅助弹簧19。
上述水下观光潜器,舱门盖铰链板21上还固定有舱门盖铰链板定位尾巴27,围栏端部铰链板20上固定有舱门盖开启限位块12,所述舱门盖开启限位块12在舱门盖铰链板定位尾巴27的运动轨迹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纯机械方式控制舱门的开启和关闭,相对于电子控制方式,密封性好,更加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棘轮、棘爪、棘爪限位、棘爪扭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1中锁紧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图4-1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棘爪、棘爪限位的结构放大图;
图6-1为图1中舱门盖的结构放大图;
图6-2为图6-1的俯视图;
图7-1为图1中锁紧连杆的结构放大图;
图7-2为图7-1的俯视图;
图8为围栏端部铰链板与舱门盖铰链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舱门盖铰链板的俯视图;
其中:1-棘爪;2-棘爪限位;3-棘轮;4-舱外扳手;5-O形密封圈;6-轴套;7-强力开门螺栓;8-舱门盖;9-舱门围栏;10-锁紧限位套;11-棘爪扭簧;12-舱门盖开启限位块;13-可强力剪切断的螺栓;14-锁紧块;15-锁紧连杆;16-锁紧转盘;17-锁紧轴;18-舱内锁紧扳手;19-舱门盖开启辅助弹簧;20-围栏端部铰链板;21-舱门盖铰链板;22-锁紧连杆的近心端;23-棘爪定位轴;26-舱门盖铰链板在舱门盖上的固定位置;27-舱门盖铰链板定位尾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本实用新型的水下观光潜器,包括潜器腔体、舱门以及舱门围栏9,所述舱门包括锁紧转盘16、锁紧轴17、棘爪1、棘爪限位2、棘轮3、舱外扳手4、O形密封圈5、轴套6、舱门盖8、棘爪扭簧11、舱内锁紧扳手18以及若干个锁紧机构,舱门盖8以及舱门围栏9铰接,舱门盖8通过舱门围栏9与潜器腔体共同围成一个空腔,舱门盖8与舱门围栏9之间设置O型密封圈;
所述锁紧轴17位于舱门盖8的中心轴线的中心轴线处,锁紧轴17的中心轴线与舱门盖8的中心轴线重合,锁紧轴17的两端穿透舱门盖8,定义锁紧轴17的位于舱门盖外侧面的一端为外端(图1中显示为锁紧轴17的上端),定义锁紧轴17的位于舱门盖内侧面的一端为内端(图1中显示为锁紧轴17的下端);锁紧轴17上靠近外端处套有轴套6,轴套6与锁紧轴17之间接触部位设置两道O型密封圈5,可作为压力密封之用,密封压力可达50米水深,轴套6与舱门盖8固定连接;锁紧轴17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舱外扳手4,舱外扳手4作为舱门盖8的开启钥匙,锁紧轴17的内端螺纹连接有舱内锁紧扳手18,用于舱内开门之用;
轴套6与舱内锁紧扳手18之间,自空腔外向空腔内的方向(图1中显示为自上而下的方向),锁紧轴17上依次设置有棘轮3以及锁紧转盘16,棘轮3固定在锁紧轴17上并能随锁紧轴17一同旋转,锁紧转盘16的结构如图4-1和4-2,锁紧转盘16套在锁紧轴17上,锁紧转盘16上中心孔设有螺纹,锁紧轴17的相应位置上也设置有螺纹,锁紧转盘16与锁紧轴17螺纹配合,使锁紧转盘16在螺丝的作用下做沿着锁紧轴17往复运动(图1中显示为上下运动);所述锁紧转盘16的外径大于棘轮3的外径,便于固定棘爪;棘爪1通过棘爪定位轴23与锁紧转盘16的外侧面(图1中显示为锁紧转盘16的上表面)的边沿活动连接,如图3和图5,棘爪1包括棘爪头部和棘爪尾部,棘爪定位轴23位于棘爪头部和棘爪尾部之间,棘爪1可绕棘爪定位轴23旋转,棘爪与锁紧转盘16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棘爪扭簧11,舱门盖8的内侧面(图1中显示为舱门盖8的下表面)向空腔内方向上固定有棘爪限位2,棘爪1的头部可以与棘轮3啮合和分离,棘爪的尾部能够与棘爪限位2接触和分离。
锁紧转盘16的侧壁上还均匀分布有6组锁紧机构,所述每组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连杆15、锁紧块14、圆柱形的锁紧限位套10,锁紧连杆15的结构如图7-1和图7-2,所述锁紧连杆的近心端22与锁紧转盘16活动连接,所述锁紧连杆15远心端与锁紧块14通过可强力剪切断的螺栓13固定连接,舱门围栏9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块14出入的槽,所述锁紧块14能够伸入槽内,所述锁紧限位套10的中心轴线与锁紧轴17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锁紧连杆15从柱形的锁紧限位套10的侧壁穿过,使锁紧连杆15可在锁紧限位套10内滑动,如图6-1和6-2,所述锁紧限位套10与舱门盖8的内侧面活动连接,锁紧限位套10能够以锁紧限位套10自身的中心轴线为轴旋转,便于锁紧连杆在锁紧限位套10内做直线运动。
如图8和9,舱门围栏9的边缘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的围栏端部铰链板20,所述舱门盖8上固定有两个舱门盖铰链板21(如图6-1和6-2中标号26的位置),两个舱门盖铰链板21与两个围栏端部铰链板20一对一铰接,两个铰接点之间连接有弹簧轴,弹簧轴上套有舱门盖开启辅助弹簧19。所述舱门盖开启辅助弹簧19用于舱门开启时可抵消舱门盖8的自重,便于舱门盖8的开启。
舱门盖铰链板21上还固定有舱门盖铰链板定位尾巴27,围栏端部铰链板20上固定有舱门盖开启限位块12,舱门盖铰链板定位尾巴27随着舱门盖8的打开做顺时针运动,与舱门盖开启限位块12接触后,舱门盖8停止运动,起到角度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舱门在关闭时,先将舱门盖8扣合在舱门围栏9上,然后按照两个机械程序运行,即首先将锁紧连杆15伸出,位于锁紧连杆15远心端的锁紧块14伸入舱门围栏9;然后再使锁紧转盘16向空腔内方向运动(图1中显示为下行),与锁紧转盘16连接的锁紧连杆15的中心端向空腔内方向运动,锁紧限位套10成为锁紧连杆15的支点,利用杠杆力将舱门盖8与舱门围栏9紧密贴合在一起,达到预紧密封作用。具体的,以图2为例,顺时针旋转舱外扳手4,锁紧轴17随舱外扳手4一同顺时针旋转,与锁紧轴17固定的棘轮3也随锁紧轴17一同顺时针旋转,由于在棘轮弹簧11的作用下,棘爪1头部与棘轮3是预紧啮合的,棘轮3带动棘爪1运动,棘爪1首先绕棘爪定位轴旋转,棘爪1头部顺时针运动,棘爪尾部顺时针运动,在棘轮弹簧11的作用下,棘爪1通过棘爪定位轴带动锁紧转盘16做顺时针运动,此时,与锁紧转盘活动连接的锁紧连杆的近心端22随锁紧转盘16顺时针运动,锁紧连杆15在锁紧限位套10内滑动,锁紧连杆15远心端处的锁紧块14进入舱门围栏9槽,第一个机械程序完成。当锁紧连杆15进入舱门围栏后,继续旋转锁紧轴17,棘轮继续带动棘爪运动,当棘爪尾部与棘爪限位2接触时,棘爪限位2阻止棘爪尾部随锁紧转盘16顺时针运动,棘爪1的头部与棘轮3分离,棘爪和锁紧转盘停止运动,锁紧连杆15停止运动,锁紧转盘16相对于舱门盖8不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棘轮继续顺时针旋转,相对于锁紧转盘16的初始位置,锁紧转盘16向空腔内方向(图1中显示为向下方向)移动,与锁紧转盘16侧壁上活动连接的锁紧连杆15的近心端向空腔内方向移动(图1中显示为向下方向),由于锁紧连杆15的远心端处的锁紧块14已经在第一个机械程序中进入到舱门围栏9的槽内,锁紧连杆15的中部又有锁紧限位套10作为支点,使锁紧连杆15成为一个杠杆,锁紧连杆的锁紧块14向空腔外方向(图1中显示为向上方向),也就是舱门盖方向运动,使得锁紧块14与舱门围栏9的槽的顶面接触,即使舱门盖8向舱门围栏9的方向靠紧,紧密压在舱门围栏9的密封面上,舱门盖8与舱门围栏9被O型圈密封。
当需要开启本实用新型的舱门时,逆时针旋转舱外扳手4,锁紧转盘16向舱门外方向运动(图1中显示为上行),然后锁紧连杆15收回,密封失效,舱门盖开启后便于人员的出入。
上述舱门盖8与舱门围栏9之间还通过强力开门螺栓7连接。强力开门螺栓7,可在舱门锁紧机构故障时,救援人员强力开启舱门。当需要强力开启舱门时,用工具旋转强力开门螺栓7,在强力开门螺栓7的作用下,舱门盖8相对于舱门围栏9向外运动,进而带动与舱门盖8连接的锁紧限位套10向外运动,此时,穿过锁紧限位套10的锁紧连杆15向外运动,锁紧块14依然卡在舱门围栏9上的槽内,就这样,强力开门螺栓7对锁紧块14和锁紧连杆15之间的可强力剪切断的螺栓13施加一个径向的作用力,当作用力足够大时,可强力剪切断的螺栓13折断,锁紧块14和锁紧连杆15分离,从而舱门盖8被开启,强力开门螺栓7为安全装置,意外情况下使用。

Claims (7)

1.水下潜器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包括锁紧转盘(16)、锁紧轴(17)、棘爪(1)、棘爪限位(2)、棘轮(3)、O形密封圈(5)、轴套(6)、舱门盖(8)、棘爪扭簧(11)以及若干个锁紧机构;
所述锁紧轴(17)位于舱门盖(8)的中心轴线的中心轴线处,锁紧轴(17)的中心轴线与舱门盖(8)的中心轴线重合,锁紧轴(17)的两端穿透舱门盖(8),定义锁紧轴(17)的位于舱门盖(8)外侧面的一端为外端,定义锁紧轴(17)的位于舱门盖(8)内侧面的一端为内端;锁紧轴(17)上靠近外端处套有轴套(6),轴套(6)与锁紧轴(17)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5),轴套(6)与舱门盖(8)固定连接;
轴套(6)与锁紧轴(17)内端之间,自舱门盖(8)外向舱门盖(8)内的方向,锁紧轴(17)上依次设置有棘轮(3)以及锁紧转盘(16),棘轮(3)固定在锁紧轴(17)上并能随锁紧轴(17)一同旋转,锁紧转盘(16)套在锁紧轴(17)上并与锁紧轴(17)螺纹连接,锁紧转盘(16)上固定有棘爪(1),棘爪与锁紧转盘(16)之间设置有棘爪扭簧(11),舱门盖(8)的内侧面向锁紧转盘方向上固定有棘爪限位(2),棘爪(1)的头部能够与棘轮(3)啮合和分离,棘爪的尾部能够与棘爪限位(2)接触和分离;
锁紧转盘(16)的侧壁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组锁紧机构,所述每组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连杆(15)、锁紧块(14)、柱形的锁紧限位套(10),所述锁紧连杆(15)的近心端与锁紧转盘(16)活动连接,所述锁紧连杆(15)远心端与锁紧块(14)通过可强力剪切断的螺栓(13)固定连接,所述锁紧限位套(10)的中心轴线与锁紧轴(17)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锁紧连杆(15)从柱形的锁紧限位套(10)的侧壁穿过,所述锁紧限位套(10)与舱门盖(8) 的内侧面活动连接,锁紧限位套(10)能够以锁紧限位套(10)自身的中心轴线为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潜器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轴(17)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舱外扳手(4),锁紧轴(17)的内端螺纹连接有舱内锁紧扳手(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潜器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为4-10组。
4.具有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潜器腔体、舱门以及舱门围栏(9),舱门盖(8)以及舱门围栏(9)铰接,舱门盖(8)通过舱门围栏(9)与潜器腔体共同围成一个空腔;舱门围栏(9)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块(14)出入的槽,所述锁紧块(14)能够伸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观光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盖(8)与舱门围栏(9)之间还通过强力开门螺栓(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水下观光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围栏(9)的边缘固定连接有两个围栏端部铰链板(20),所述舱门盖(8)上固定有两个舱门盖(8)铰链板(21),两个舱门盖(8)铰链板(21)与两个围栏端部铰链板(20)一对一铰接,两个铰接点之间连接有弹簧轴,弹簧轴上套有舱门盖(8)开启辅助弹簧(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观光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盖(8)铰链板(21)上还固定有舱门盖(8)铰链板定位尾巴(27),围栏端部铰链板(20)上固定有舱门盖(8)开启限位块(12),所述舱门盖(8)开启限位块(12)在舱门盖铰链板定位尾巴(27)的运动轨迹上。
CN201520373082.4U 2015-06-02 2015-06-02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88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3082.4U CN204688388U (zh) 2015-06-02 2015-06-02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3082.4U CN204688388U (zh) 2015-06-02 2015-06-02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88388U true CN204688388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2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7308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88388U (zh) 2015-06-02 2015-06-02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883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9819A (zh) * 2015-06-02 2015-08-26 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CN108397065A (zh) * 2018-03-20 2018-08-1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深海耐压壳上的舱门自动锁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9819A (zh) * 2015-06-02 2015-08-26 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CN108397065A (zh) * 2018-03-20 2018-08-1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深海耐压壳上的舱门自动锁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5817B (zh) 深海载人潜水器舱口盖锁紧装置
CN204688388U (zh)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CN105416812B (zh) 一种标准品储液瓶瓶盖
CN205331670U (zh) 水下多路液压/电气快速接头
CN105064841B (zh) 一种扭力杆式客机舱门打开驱动机构
CN107600394A (zh) 一种起落架电动上位锁装置
CN108058786A (zh) 一种可快速启闭的舱口盖
CN104859819A (zh) 水下潜器舱门及具有该舱门的水下观光潜器
CN102563068A (zh) 卧式压力容器的筒盖锁定机构
CN101672171A (zh) 一种新型防喷器液压锁紧装置
CN203780744U (zh) 深海载人潜水器舱口盖锁紧装置
CN2928101Y (zh) 一种药瓶
CN206418977U (zh) 一种液压吊卡接近开关触发销保护装置
CN208330355U (zh) 油井取样装置及系统
CN202784202U (zh) 防伪瓶盖
CN204688660U (zh) 一种水下密封桶
CN204037845U (zh) 一种船舶门盖合用通道
CN203895052U (zh) 新型铅封
CN206288165U (zh) 一种把套固定密封结构以及把套
CN203442113U (zh) 一种密封锁
CN206937367U (zh) 一种釜用手套箱的密封门密封结构
CN212031815U (zh) 一种通信管道的防水结构
CN103629027B (zh) 螺旋式自转防盗油箱盖
CN201875123U (zh) 压力容器门安全联锁装置
CN220396520U (zh) 手液动平板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