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71325U - 胫骨平台组件 - Google Patents

胫骨平台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71325U
CN204671325U CN201520300658.4U CN201520300658U CN204671325U CN 204671325 U CN204671325 U CN 204671325U CN 201520300658 U CN201520300658 U CN 201520300658U CN 204671325 U CN204671325 U CN 204671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ed structures
hook
tibial plateau
platform body
mai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06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彩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006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71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71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71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包括平台主体(10)和连接在平台主体(10)下方的支撑部(20),平台主体(10)的下表面具有生物涂层,并且平台主体(10)的下表面具有金属固定部(30),金属固定部(30)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胫骨平台组件容易松动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胫骨平台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胫骨平台组件。
背景技术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重要关节之一,同时,膝关节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具体表现之一为关节软骨的磨损或者退变会导致关节疼痛。在治疗膝关节病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表面置换术。具体地,将膝关节的股骨和胫骨上磨损的软骨和软骨下骨削掉一薄层,形成截骨面,然后将钴铬钼合金的金属植入假体通过直接固定的方式或者骨水泥固定的方式固定到该截骨面上,从而替代磨损的关节骨质。在上述植入假体中,用于替代股骨侧骨质的部件称为股骨髁,用于替代胫骨侧骨质的部件称为胫骨平台,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衬以聚乙烯垫,从而起到降低摩擦、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目前,在实际治疗中,针对年纪轻、骨质较好的患者,膝关节植入假体可以采用生物固定方式。常规的生物固定方式为使用生物涂层技术,例如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喷涂涂层、烧结钛珠涂层等,这些涂层是在植入假体的表面附着一层有利于骨爬行的材料,从而对骨结合有一定的益处。但是,上述生物涂层难以避免会有脱落的风险,一旦涂层脱落,植入假体因无法牢固固定于骨床而松动失效。同时,由于膝关节承力大,运动复杂,生物涂层技术难以满足固定的要求,因此,直至目前为止,大多数的膝关节植入假体(如胫骨平台)采用骨水泥固定方式与人体骨骼之间进行固定。然而,骨水泥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会产生一些并发症,例如骨水泥碎屑会引发假体松动,从而导致植入假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平台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胫骨平台组件容易松动失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包括平台主体和连接在平台主体下方的支撑部,平台主体的下表面具有生物涂层,并且平台主体的下表面具有金属固定部,金属固定部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一尖状结构。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尖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和/或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尖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和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位于预定圆周范围内,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位于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的周向外侧。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的钩部朝向背离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金属固定部为两个,并且两个金属固定部对称地设置在支撑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平台主体朝向支撑部的一侧具有金属凸出部。
进一步地,金属凸出部的表面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二尖状结构。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尖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钩形尖状结构,每个第二钩形尖状结构的钩部朝向平台主体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每个第二钩形尖状结构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部具有金属配合表面,金属配合表面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三尖状结构。
进一步地,多个第三尖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三钩形尖状结构,每个第三钩形尖状结构的钩部朝向平台主体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部的表面以及金属凸出部的表面均具有生物涂层。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平台主体上设置金属固定部,并在金属固定部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一尖状结构。在进行胫骨表面置换过程中,上述多个第一尖状结构扦插于人体胫骨的骨床内,起到对胫骨平台组件的固定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第一尖状结构能够插入骨床,并与骨床融合为一体,且与平台主体表面的生物涂层一同发挥生物固定的作用,极大地强化了单纯生物涂层固定的效果,提供了胫骨平台组件生物固定的有效方案,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只能选择骨水泥固定的窘境,使胫骨平台组件与人体胫骨的骨床直接融合,有效地避免了使用骨水泥产生的并发症,如骨水泥碎屑引发假体松动等,进而使胫骨平台组件的固定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的仰视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的金属固定部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平台主体;20、支撑部;211、第三钩形尖状结构;30、金属固定部;31、第一尖状结构;311、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2、第一钩形尖状结构;40、金属凸出部;411、第二钩形尖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胫骨平台组件包括平台主体10和连接在平台主体10下方的支撑部20。上述平台主体10的下表面具有生物涂层,并且平台主体10的下表面具有金属固定部30,金属固定部30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
应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在平台主体10上设置金属固定部30,并在金属固定部30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在进行胫骨表面置换过程中,上述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扦插于人体胫骨的骨床内,起到对胫骨平台组件的固定作用。本实施例的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能够插入骨床,并与骨床融合为一体,且与平台主体10表面的生物涂层一同发挥生物固定的作用,极大地强化了单纯生物涂层固定的效果,提供了胫骨平台组件生物固定的有效方案,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只能选择骨水泥固定的窘境,使胫骨平台组件与人体胫骨的骨床直接融合,有效地避免了使用骨水泥产生的并发症,如骨水泥碎屑引发假体松动等,进而使胫骨平台组件的固定更加稳定。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包括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和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上述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可以插入胫骨的骨床中,对胫骨平台组件起到固定的效果。上述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具有钩部,该钩部可以钩住骨床,从而起到对骨骼的拉动作用,有效地防止假体松动,同时,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还能够有效地防止胫骨平台组件在受到转动的力矩下产生的松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尖状结构31包括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和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但是第一尖状结构31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尖状结构31也可以只包括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或者只包括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这样的设置同样可以对胫骨平台组件起到固定的作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位于预定圆周范围内,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位于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周向外侧。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固定部30上设置有预定圆周范围,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位于上述预定圆周范围内,保证了良好的扦插效果。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位于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周向外侧,使其对骨骼的拉动作用力更加均匀,防止假体松动的效果更好。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金属固定部30为两个,并且两个金属固定部30对称地设置在支撑部20两侧,并位于胫骨近端主要承力区。需要说明的是,金属固定部30的数量及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金属固定部30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金属固定部30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胫骨近端主要承力区的不同进行调整。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固定部30呈盘状。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在金属固定部30的预定圆周内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直形尖状结构组,第一直形尖状结构组为多个,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组沿金属固定部30的径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在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外侧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钩形尖状结构组,第一钩形尖状结构组为多个,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组沿金属固定部30的径向间隔设置。上述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和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排布方式简单整齐,对胫骨骨床受力更加均匀,并且易于加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和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排布方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其他可以起到固定作用的排布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每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钩部朝向背离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方向设置。上述结构使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对骨骼的拉动作用力方向均沿径向,固定效果好,并且对骨床的损伤小。当然,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钩部的朝向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其他朝向。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密度小于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密度。上述结构使防止假体松动的效果更好。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长度大于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长度。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长度大于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长度,可以保证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扦插深度,并且增大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对骨骼的拉动作用力,增强防松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长度为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长度的两倍。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长度和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平台主体10朝向支撑部20的一侧具有金属凸出部40。金属凸出部40为两个,两个金属凸出部40对称地设置在支撑部20两侧,并位于胫骨近端主要承力区内。在进行胫骨表面置换时,上述金属凸出部40插入到下方的胫骨骨床内,可以有效地起到抗旋的作用。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凸出部40的表面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二尖状结构,多个第二尖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钩形尖状结构411,每个第二钩形尖状结构411的钩部朝向平台主体10的方向设置。上述第二钩形尖状结构411可以钩住骨床,从而起到对骨骼的拉动作用,有效地防止假体松动。由于金属凸出部40下方对应的骨骼骨质较硬,可将每个第二钩形尖状结构41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这样可以防止金属凸出部40垂直向下插入时在骨骼内划出深沟,从而减轻对胫骨骨床的损伤。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支撑部20具有金属配合表面,金属配合表面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三尖状结构。多个第三尖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三钩形尖状结构211,每个第三钩形尖状结构211的钩部朝向平台主体10的方向设置。支撑部20镶嵌于胫骨近端的中央,可以有效平衡平台主体10两侧的受力,并将力量传到胫骨远端。第三钩形尖状结构211的设置可以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进一步防止假体松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固定部30的直径为20mm~40mm,每个金属固定部30的中心与支撑部20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0~20mm,两个金属凸出部40的中心线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00°~130°。上述结构是根据胫骨近端的主要承力区的具体位置进行设计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结构之间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尖状结构31、第二尖状结构以及第三尖状结构都是通过激光毛化处理形成的。激光毛化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所加工金属表面的形貌和粗糙度,其采用特殊声光调制的高重频激光脉冲经光学系统聚焦,对金属表面进行均匀扫描,在金属表面形成间距稳定的熔凝微坑和凸台,从而完成金属表面的均匀毛化。设备具有独特的二维可控无规则毛化分布技术,可实现毛化点菱形、矩形和无规则分布毛化,大大改善了毛化的均匀性。此外,激光毛化技术可以在毛化的同时,使激光作用区的金属材料获得超常硬度,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0的表面、金属凸出部40的表面以及平台主体10的下表面均具有生物涂层(图中未示出)。上述生物涂层可以起到生物固定的作用,增强假体的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生物涂层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当然,生物涂层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生物涂层可以为其他形式的生物涂层,例如纯钛粉涂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包括平台主体(10)和连接在所述平台主体(10)下方的支撑部(2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10)的下表面具有生物涂层,并且所述平台主体(10)的下表面具有金属固定部(30),所述金属固定部(30)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包括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和/或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尖状结构(31)包括所述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和所述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所述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位于预定圆周范围内,所述多个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周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钩形尖状结构(312)的钩部朝向背离所述多个第一直形尖状结构(311)的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固定部(30)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金属固定部(30)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10)朝向所述支撑部(20)的一侧具有金属凸出部(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凸出部(40)的表面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二尖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尖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钩形尖状结构(411),每个所述第二钩形尖状结构(411)的钩部朝向所述平台主体(10)的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钩形尖状结构(41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具有金属配合表面,所述金属配合表面具有经激光毛化处理而形成的多个第三尖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三尖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三钩形尖状结构(211),每个所述第三钩形尖状结构(211)的钩部朝向所述平台主体(10)的方向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的表面以及所述金属凸出部(40)的表面均具有生物涂层。
CN201520300658.4U 2015-05-11 2015-05-11 胫骨平台组件 Active CN204671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0658.4U CN204671325U (zh) 2015-05-11 2015-05-11 胫骨平台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0658.4U CN204671325U (zh) 2015-05-11 2015-05-11 胫骨平台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71325U true CN204671325U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7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0658.4U Active CN204671325U (zh) 2015-05-11 2015-05-11 胫骨平台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713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9980A (zh) * 2015-05-11 2015-07-29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9980A (zh) * 2015-05-11 2015-07-29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5875B (zh) 一种具有内生长功能的仿生人工髋关节
Dumbleton et al. Hydroxyapatite-coated prostheses in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US20130218284A1 (en) Tibial baseplate assembly for knee joint prosthesis
AU2013320423B2 (en) Joint implant
US20040204766A1 (en) Anatomical knee prosthesis
WO2009022911A3 (en) Prosthesis comprising an anti-micromotion bone-interfacing surfac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CN205885583U (zh) 一种人工全膝关节假体
JP2018027396A (ja) 膝関節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3280543U (zh) 一种微孔钽涂层组配式旋转膝关节假体
Burnett et 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echniques and results
Zhan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bone cement type on production of fretting wear on the femoral stem surface: a preliminary study
US20110112650A1 (en) Modified modular joint prosthesis component
CN104799980A (zh) 胫骨平台组件
CN108392297A (zh) 单髁膝关节假体
CN204671325U (zh) 胫骨平台组件
CN107374790A (zh) 一种多孔终板式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203634332U (zh) 多孔人工膝关节
CN103705319A (zh) 生物固定型胫骨平台
CN204814287U (zh) 一种生物型髋关节
CN204521058U (zh) 股骨柄假体
CN108742952A (zh) 一种骨小梁结构的膝关节胫骨系统及手术装置
KR20190015981A (ko) 인공α대퇴스템삽입물
CN204636621U (zh) 假体部件
CN201668542U (zh) 钽涂层人工膝关节假体
CN209316155U (zh) 胫骨近端填充块假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0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1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KEC Med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1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KEC Med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