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70173U - 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70173U CN204670173U CN201520184140.9U CN201520184140U CN204670173U CN 204670173 U CN204670173 U CN 204670173U CN 201520184140 U CN201520184140 U CN 201520184140U CN 204670173 U CN204670173 U CN 2046701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om
- canopy
- aphidius gifuensis
- numerous aphid
- breed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蚜茧蜂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大棚包括:作为装置框架的多连体的大棚架;覆盖在大棚架外围的周向棚膜;覆盖在大棚架拱顶的顶部棚膜;设置在大棚架内、顶部棚膜下方的遮阳网;设置在遮阳网下方的繁蚜室;设置在遮阳网与繁蚜室之间的白炽灯;设置在遮阳网与繁蚜室之间的浇水管道。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有效的快速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及湿度环境,使大棚内的环境条件始终保持在适合烟蚜茧蜂生存繁殖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可以为烟蚜茧蜂的越冬繁育提供一种简单、廉价、有效的技术方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蚜茧蜂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烟草种植大国,尤其是在云贵一带,烟草相关产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烟蚜是烟草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虫害。烟蚜的繁殖力极强,一年可发生二十多代,且在我国西南地区可终年生活繁殖。每年的4月底5月初,可大量形成有翅蚜,开始向烟田迁飞。在烟草上一般每月发生四代,早(春)烟田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虫口高峰,一叶常有蚜虫千头以上。随有翅蚜增多,又逐渐迁飞到蔬菜上繁殖危害。
烟蚜刺吸烟草叶片、茎秆及花轴汁液,喜欢密集在叶背面或心叶上,叶片受害出现褪色斑点,严重的发黄卷缩、变形或枯死。嫩茎、花梗受害呈畸形,蒴果发育不正常或枯死。此外还能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病,对烟草造成重大的产量损失。
烟蚜的繁殖蔓延速度很快,为此应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防技术进行综合防治。采用化学药物对烟蚜进行防治会在烟叶上留下农药残留,影响烟叶质量。因此,生物防治手段在近年来逐渐得到了推广,获得了烟农的青睐。其中,烟蚜茧蜂是对付烟蚜的重要武器。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控制烟蚜的危害,减少农药残留;
(2)为烟农和烟草企业打造“生态、安全、优质、特色”的烟草品牌;
(3)回馈农业,彰显烟草行业的正能量。
我国对烟蚜茧蜂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烟蚜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应用性的研究较少。
从1997年开始,云南省烟草系统对烟蚜及烟蚜茧蜂在烟田发生相互关系、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及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2000-2001年应用示范,2002-2009年推广应用,2010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
烟蚜茧蜂寄生在烟蚜生,从而进行繁殖。根据这种烟蚜与烟蚜茧蜂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人为的增加烟蚜茧蜂的数量,可以实现有效控制烟蚜为害的目的。
要规模繁殖烟蚜茧蜂,首先要大量培育烟蚜取食的寄主植物,并以寄主植物繁育出大量的寄生蚜虫,才能繁殖出大量的烟蚜茧蜂。这些工作均是在大棚内完成。
每年8月以后,随着烟叶的成熟、采收,大量繁蜂、放蜂工作结束,而到第二年5月烟蚜在烟田发生时,需要大量的烟蚜茧蜂于烟田释放,因此,从当年8月至次年3月期间,需要保育足够数量的烟蚜茧蜂种群。
现有的蚜茧蜂保种技术要求蚜茧蜂的越冬环境温、湿度保持在22±5℃、50%-70%,而蚜茧蜂保种技术与设施设备难以在生产基层推广,常用的繁蜂大棚也缺乏蚜茧蜂的越冬繁育技术,无法满足次年烟田释放的需要。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5℃及以上的温度可以保证蚜茧蜂种群存活并越冬。但目前使用的繁蜂大棚,存在着保温效果差、升温速度慢等缺点,不利于烟蚜茧蜂种群的越冬繁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繁蜂大棚保温效果差、升温速度慢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结构包括:
作为装置框架的多连体的大棚架;
覆盖在大棚架外围的周向棚膜,并在周向棚膜上开设一个或多个门;
覆盖在大棚架拱顶的顶部棚膜;
设置在大棚架内、顶部棚膜下方的遮阳网;
设置在遮阳网下方的繁蚜室;
设置在遮阳网与繁蚜室之间的白炽灯;
设置在遮阳网与繁蚜室之间的浇水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大棚架为四连体大棚架,其整体尺寸为32m×32m。
进一步的,所述繁蚜室的尺寸为3m×3m×1.8m;繁蚜室共有4排,每排繁蚜室有10间。
进一步的,所述繁蚜室采用单向开门的形式,中间两排繁蚜室背靠背布置,边缘两排分别与中间两排的开门方向相对,并留有纵向的过道;各排繁蚜室的侧面与大棚架之间留有横向的过道。
进一步的,所述各排繁蚜室之间由中间棚膜隔开,并在各个中间棚膜上开设拉链门。
进一步的,各条所述纵向的过道的末端分别设置风机,并设置连接风机与各繁蚜室的通风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繁蚜室包括框架以及覆盖在框架上的防虫网。
进一步的,所述防虫网为60目防虫网。
进一步的,所述繁蚜室的保温薄膜上设置拉链门。
进一步的,所述大棚架的下端固接多个横向的卡槽架,并在每个卡槽架内配置一根蛇形弹簧,由蛇形弹簧将棚膜固定在卡槽架内。
进一步的,所述周向棚膜、顶部棚膜、中间棚膜均为0.15mm的PEP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越冬繁育装置内设置了大功率的白炽灯、浇水管道以及通风管道,可以有效的快速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及湿度环境,使大棚内的环境条件始终保持在适合烟蚜茧蜂生存繁殖的范围内。
(2)周向棚膜、中间棚膜及保温薄膜上均设置有拉链门,可以提高棚内的保温效果。
(3)繁蚜室由于分布紧密、体积较小,因而有助于保温,每间繁蚜室内可放置28-30盆烟株,可以进行烟蚜茧蜂的规模化、工厂化繁育。
(4)各处的棚膜与棚架之间均通过卡槽架和蛇形弹簧连接固定,使得连接紧密,无缝隙,可以提高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好的显示繁育大棚内部结构,本图中只显示了部分的顶部棚膜,实际中,顶部棚膜应覆盖整个大棚架的顶部;同时,本图只给出了一排繁蚜室上的通风管道及浇水管道,实际中,各繁蚜室上方均设置通风管道及浇水管道。
图2为卡槽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蛇形弹簧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卡槽架与蛇形弹簧配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大棚架; 2-周向棚膜; 3-繁蚜室;
4-框架; 5-遮阳网; 6-防虫网;
7-过道; 8-顶部棚膜; 9-中间棚膜;
10-卡槽架; 101-内卡槽; 102-外卡槽;
11-蛇形弹簧; 12-风机; 13-通风管道;
14-浇水管道; 15-白炽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包括大棚架1、周向棚膜2、繁蚜室3、框架4、遮阳网5、防虫网6、过道7、顶部棚膜8、中间棚膜9、风机12、通风管道13、浇水管道14以及白炽灯15。
四连体的大棚架1作为所述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的整体框架,大棚架为钢架结构,长和宽均为32m;在大棚架1的外围覆盖周向棚膜2,并在周向棚膜2上开设一个或多个供人进出的门;在大棚架1的拱顶部分覆盖顶部棚膜8;在大棚架1内、顶部棚膜8的下方的挂设遮阳网5。
在遮阳网5的下方设置繁蚜室3;繁蚜室3共有4排,每排有10间,各排的繁蚜室排列紧密,单个繁蚜室3的尺寸为3m×3m×1.8m。繁蚜室3采用单向开门的形式,中间两排繁蚜室背靠背布置,边缘两排分别与中间两排的开门方向相对,并留有纵向的过道7;各排繁蚜室的侧面与大棚架之间留有横向的过道7。纵向的过道和横向的过道宽度均为2m左右。
繁蚜室3由框架4及覆盖在框架4外围的60目的防虫网6构成;各排繁蚜室之间由中间棚膜9隔开,并在各个中间棚膜9上开设拉链门。
周向棚膜2、顶部棚膜8、中间棚膜9均为0.15mm的PEP膜,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在各排繁蚜室3的上方分别悬挂多个大功率的白炽灯15,当外界温度低于-5℃、繁蚜室3内低于5℃时,打开白炽灯15,可以迅速提高大棚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5℃以上,并使繁蚜室3处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白炽灯15也可以用取暖设备代替,取暖设备的升温效果更好一些,但不具备光照功能,同时成本及耗电量也较高。
在遮阳网5的下方、各排繁蚜室3的上方还挂设浇水管道14。可以由人工对烟株进行浇水和喷淋,也可以通过电脑系统可以控制浇水的时间及浇水量,减少人工操作成本和人工操作失误。
在各条纵向的过道7的末端分别设置风机12,并设置连接风机12与各繁蚜室3的通风管道13,可以满足各繁蚜室3的通风换气需求。
图2为卡槽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蛇形弹簧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卡槽与蛇形弹簧配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2至图6中,包括卡槽架10、内卡槽101、外卡槽102、蛇形弹簧11。
大棚架1的框体包括多根竖向的杆件以及横向的杆件。为方便在大棚架1外围包覆棚膜,特别在大棚架1的各个竖向杆件与横向杆件相交的位置固接横向布置的卡槽架10。
卡槽架10的底边较宽,两侧边为斜面,使开口逐渐减小,在卡槽架10内形成内卡槽101。在卡槽架10的开口处,两侧边向外延展,形成两个檐。卡槽架10的檐与侧边之间构成外卡槽102。可以通过固定在大棚架1上的卡子来卡紧外卡槽102,从而将卡槽架10与大棚架1固定。
每个卡槽架10都配置一根蛇形弹簧11。蛇形弹簧11在自由状态下,其宽度略大于卡槽架10的宽度。
在固定棚膜时,将棚膜铺设在卡槽架10的内卡槽101的底部,然后将蛇形弹簧11插入内卡槽101内。蛇形弹簧11被压缩后,卡紧在卡槽架10内,从而实现棚膜的固定。
本实施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繁育烟蚜茧蜂种群越冬的过程在保温的繁蚜室内进行。各繁蚜室都配备了大功率的白炽灯、浇水管道以及通风管道,可以有效的快速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及湿度环境,使大棚内的环境条件始终保持在适合烟蚜茧蜂生存繁殖的范围内。
(2)周向棚膜、中间棚膜及保温薄膜上均设置有拉链门,可以提高棚内的保温效果。
(3)繁蚜室由于分布紧密、体积较小,因而有助于保温,每间繁蚜室内可放置28-30盆烟株,可以进行烟蚜茧蜂的规模化、工厂化繁育。
(4)各处的棚膜与棚架之间均通过卡槽架和蛇形弹簧连接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可以对一次性对一片区域的棚膜实现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牢固,固定面积大,能够有效的保证棚膜的完整性,不易使其撕裂。同时,这种固定方式连接紧密,无缝隙,具有不错的密封效果,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保温效果。
使用所述的烟蚜茧蜂越冬繁育大棚对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进行越冬繁育方法,包括以下顺序步骤:
步骤1:在大棚内进行接种:
步骤1.1:培育寄主烟苗:
每年8月,采用漂浮育苗方法育苗,成苗后,将苗移栽至由防虫网围成的繁蚜室3中的盆内,培育20-30天后,进行烟株接蚜;所述成苗是指烟苗培育至七叶一心;
培育寄主烟苗的盆栽土的配置方法如下:选取没有种过烟的黄砂壤6kg翻晒并消毒,选取直径25cm-30cm,高约26cm的塑料盆作为植烟容器,装盆时先装入1/2土量,加入50g基肥后再加入另外1/2土量。
烟苗移栽后的管理:烟苗移栽后用千分之三的提苗肥浇足定根水,移栽3-7天后及时查苗补缺。每7-10天浇施一次复合肥液,5-10天浇一次清水,确保盆土湿润,保持烟叶鲜嫩。通过遮阳网5、浇水管道14和风机12等来调控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确保室内通风、透光。根据烟苗长势,施用高效氯氟酸氰酯和甲基托布津防治虫害和白粉病,定期清理烟盆及繁蚜室内的杂草;
在每株烟苗上人工接四龄蚜虫或无翅成蚜20-30头,烟株接蚜后15-20天,当每棵烟株上的烟蚜繁殖到1200-1500头时,培育得到寄主烟苗;
烟苗接蚜后的管理:接蚜5天后,除阴雨天气外每天10:00-14:00时段在繁蚜室3上方覆盖遮阳网5,通过遮阳网5、浇水管道14和风机12等来调控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保持繁蚜室内温度在17-27℃、湿度在50%-80%。每5-7天浇一次清水,勤浇少浇,10天浇一次尿素或硝铵(3g/株),确保盆土湿润,烟叶嫩绿不凋萎。
步骤1.2:接种烟蚜茧蜂:
每年10-11月,收集大棚内带有僵蚜的烟叶,保留健壮无异常的僵蚜,挂于繁蚜室内,僵蚜与烟蚜比按1:100。使僵蚜发育成烟蚜茧蜂,飞至寄主烟苗上寻找烟蚜产卵寄生,形成新的僵蚜,完成接蜂过程;
接蜂后的管理:接蜂后,通过遮阳网5、浇水管道14和风机12等来调控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每5-7天浇一次清水,勤浇少浇,10天浇一次尿素或硝铵(3g/株),确保盆土湿润,烟叶嫩绿不凋萎;
步骤2:越冬保育:
步骤2.1:棚室保温管理:
11月至次年3月进行棚室保温、种群保育管理。当外界温度低于-5℃、繁蚜室内低于5℃时,调节遮阳网5的开度及白炽灯15的开关,确保繁蚜室3内的温度不低于5℃,并使繁蚜室3处于自然光照条件下;
步骤2.2:烟株的管理:做到勤浇少浇,确保盆土湿润,烟叶嫩绿不凋萎,对出现白粉病病斑的烟叶进行人工打叶;
步骤2.3:烟蚜茧蜂的管理:悬挂沾有10%蔗糖水的纱布条,或放置浸润有10%蔗糖水棉纱的小托盘供成蜂取食补充能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包括:
作为装置框架的多连体的大棚架;
覆盖在大棚架外围的周向棚膜,并在周向棚膜上开设一个或多个门;
覆盖在大棚架拱顶的顶部棚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大棚架内、顶部棚膜下方的遮阳网;
设置在遮阳网下方的繁蚜室;
设置在遮阳网与繁蚜室之间的白炽灯;
设置在遮阳网与繁蚜室之间的浇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架为四连体大棚架,其整体尺寸为32m×32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蚜室的尺寸为3m×3m×1.8m;繁蚜室共有4排,每排繁蚜室有10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蚜室采用单向开门的形式,中间两排繁蚜室背靠背布置,边缘两排分别与中间两排的开门方向相对,并留有纵向的过道;各排繁蚜室的侧面与大棚架之间留有横向的过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繁蚜室之间由中间棚膜隔开,并在各个中间棚膜上开设拉链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纵向的过道的末端分别设置风机,并设置连接风机与各繁蚜室的通风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蚜室包括框架以及覆盖在框架上的防虫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虫网为60目防虫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蚜室的保温薄膜上设置拉链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架的下端固接多个横向的卡槽架,并在每个卡槽架内配置一根蛇形弹簧,由蛇形弹簧将棚膜固定在卡槽架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84140.9U CN204670173U (zh) | 2015-03-30 | 2015-03-30 | 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84140.9U CN204670173U (zh) | 2015-03-30 | 2015-03-30 | 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70173U true CN204670173U (zh) | 2015-09-30 |
Family
ID=5416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8414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70173U (zh) | 2015-03-30 | 2015-03-30 | 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701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41669A (zh) * | 2018-06-28 | 2018-09-18 | 云南马蜂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化胡蜂蜂王越冬用大棚 |
-
2015
- 2015-03-30 CN CN201520184140.9U patent/CN2046701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41669A (zh) * | 2018-06-28 | 2018-09-18 | 云南马蜂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化胡蜂蜂王越冬用大棚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01982B (zh) | 豌豆蚜繁殖烟蚜茧蜂的方法 | |
CN103270918B (zh) | 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
CN102823406B (zh) | 一种基于日光温室大棚的有机小白菜周年工厂化快速生产方法 | |
CN102318547B (zh) | 霍山石斛试管苗的架空栽培方法 | |
CN103168751B (zh) | 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 |
CN104585135A (zh) | 北方地区烟蚜茧蜂越冬繁育方法 | |
CN104885936A (zh) | 基于种子液体培养的快速繁殖白及种苗的方法 | |
CN105309288A (zh) |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 |
CN102870742A (zh) | 一种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 |
CN106689066A (zh) | 一种快速繁殖烟蚜茧蜂的方法 | |
CN103891493A (zh) | 一种二段式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5475233A (zh) | 一种烟蚜越冬保种繁育方法 | |
CN101019521A (zh) | 凤蝶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 | |
CN100548116C (zh) | 斑蝶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1803587B (zh) | 枯叶蛱蝶在北方地区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 |
CN203884309U (zh) | 铁皮石斛组培苗专用驯化棚 | |
CN204670172U (zh) | 烟蚜茧蜂越冬繁育大棚 | |
CN204272975U (zh) | 多功能伸缩式养虫笼 | |
CN204670173U (zh) | 烟蚜茧蜂棚室种群越冬繁育装置 | |
CN204948918U (zh) | 一种铁皮石斛种植大棚 | |
CN101822237B (zh) | 红锯蛱蝶在北方地区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0548117C (zh) | 粉蝶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5900815A (zh) | 铁皮石斛的高产种植方法 | |
CN105660243A (zh) | 一种瓜类蔬菜隧道式栽培设施及周年高效生产方法 | |
CN101984800A (zh) | 植食性昆虫的套袋养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