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940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9409U
CN204669409U CN201520113577.3U CN201520113577U CN204669409U CN 204669409 U CN204669409 U CN 204669409U CN 201520113577 U CN201520113577 U CN 201520113577U CN 204669409 U CN204669409 U CN 204669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body part
electronic equipment
respect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35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士鹏
李言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35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9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9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9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所述活动部分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所述本体部分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具体如手机、平板电脑都安装有很多应用,如视频应用及网页应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电子设备能够需要采用不同的姿态来更好的实现对应功能,而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电脑都是直板状,姿态通常都较为单一,很难实现不同应用场景下不同电子设备的姿态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至少部分解决电子现有电子设备结构姿态单一呆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
所述活动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其中,当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运动时,所述第四表面始终位于第二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相交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所述活动活动部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功能单元,且所述活动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从而所述电子设备至少能够呈现两种以上的姿态,且所述活动部分上设置至少有一个功能单元,充分利用了所述活动部分的空间,进行功能单元的布局,具有结构紧凑精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姿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姿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第十七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基于现有的电子设备姿态单一呆板等现象导致用户使用满意度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本体部分和活动部分,活动部分相对于本体部分能够相对运动,通过所述活动部分与本体部分的位置关系的改变,从而使电子设备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形态单一和呆板的问题,通过活动部分的运动改变与本体部分的位置关系,且能使用不同的应用场景,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或个人电子助理等电子设备。
设备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此处的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可理解为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等于或近似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
如图1所示,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分120的体积通常都相对于所述活动部分110的体积大,所述本体部分120的表面相对于所述活动部分120的表面积也大;且所述主体部分120上设有的功能单元的个数比所述活动部分110上设有的功能单元的个数多。此外,所述主体部分120的实现的功能的复杂度也可能高于所 述活动部分110的可实现功能的复杂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内的设的功能单元包括供能单元,具体如蓄电池,通常这个功能单元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内需要能耗实现某一项具体功能的功能单元提供能耗。这样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上的功能单元的能耗也可能由位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上的供能单元来提供。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分120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可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是位于所述主体部分120的第一表面。所述显示区域通常可为如图1或图2所述的矩形显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具体可包括液晶显示屏、电子墨水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等电子显示屏。
所述活动部分110的具体形状通常可呈长条状。第二表面包括长边和短边。具体如,图1和图2中所示活动部分呈矩形状,第二表面包括长边和短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分120也通常大体呈矩形状,包括长边和短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的长边等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短边。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所述主体部分120的厚度可相等或所述活动部分110厚度略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厚度。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该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能够运动,这样电子设备能够至少呈现两种姿态,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上还设有功能单元,从而该活动部分还增大了电子设备设置功能单元的空间和面积。且通常活动部分110上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是需要电能才能工作的耗能单元。
设备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 的短边的长度一致;此处的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可以理解为相等或近似相等,如有微小差异。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
在现有技术中,很多手持电子设备都是呈直板状的,这些电子设备通常无法在没有其他结构支撑的情况下,稳定倾斜支撑在桌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所述活动部分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稳定支撑,这样当用户利用所述电子设备上进行图像采集或视频通话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稳定在桌面,这样相对于用户手持电子设备进行图像采集或视频通话时,可以减少导致的手抖导致形成的图像和视频质量差等现象。
设备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
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包括第一姿态;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二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可位于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还可位于所述活动部分110的侧面。具体如,当所述活动部分110为柱状体时,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柱状体的一个侧面。所述端面位于所述柱状体的顶面或底面。通常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面积小于所述侧面的面积。
通常是位于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二表面的短边所在的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通常为所述本体部分120上平行于第一表面的长边的部分。
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包括第二姿态;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三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活动部分110所在的第一部分依旧可为所述活动部分110两个端部中的其中端部的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可为所述本体部分120上平行于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部分。
显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这两种支撑姿态,都能很好的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在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时,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所述本体部分12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可能在45到60度之间的夹角,但是不限于这些角度。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所述本体部分120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可能为90度左右。故所述第一夹角通常不等于所述第二夹角。
设备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的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一端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面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支撑所述本体的部分的为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面,设备实施例四中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也优选为采用所述第一端面来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设备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一端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面111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部分所述第一端面111设有微型凸起;
所述微型凸起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在本实施例例所述微型凸起,可以为外径为1mm至10um的颗粒凸起,具 体如,所述凸起为50um。当然,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微型凸起还可为5um的微型凸起,不局限于上述尺寸。
这些微型凸起能够启动增大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能够达到稳定纵横驰骋的作用。
所述微型凸起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的壳体上,在所述活动部分的壳体成型的同时,同步形成所述微型凸起,这样活动部分的壳体与所述微型凸起一体成型的结构,能够简化所述电子设备的制作。
设备实施例六: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一端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面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部分所述第一端面111设有微型凸起;
所述微型凸起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部分所述第一端面设有塑胶层;
所述微型凸起设置在所述塑胶层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中用于支撑所述活动部分的本体还包括塑胶层,相对于用于制作电子设备的光滑金属壳体和塑胶壳体,具有摩擦系数 更大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层可为橡胶层。所述微型凸起的设置导致所述塑胶层具有粗糙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层的颜色与所述活动本体其他部分的颜色一致。
设备实施例七: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可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一端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面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面包括分为相邻分布的第一端面部分1110和第二端面部分1112;
所述第一端面部分110和所述第二端面部分1102位于不同的平面内;
其中,所述第二端面部分1112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若所述第一端面是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个平面,在利用上所述第一端面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第一端面用于支撑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小,这样可能会导致不能稳定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稳定支撑,将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成不规则面,以增大所述第一端面与支撑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通常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面也将是一个平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稳定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端面部分通常也设置为平面;但是所述第二端面部分可以设置为粗糙平面,这样通过与支撑面之间较大的静摩擦力进一步实现稳定支撑。
设备实施例八: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可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110上的所述功能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完成不同功能的功能单元。
具体如,所述活动部分110上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音频输出单元、活动单元的位置传感单元、天线单元等功能单元。
本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可为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充分利用了上所述活动部分的空间,设置实现不同类型的功能单元,实现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紧凑布局。
设备实施例九: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110上的所述功能单元包括至少两种完成不同功能的功能单元。
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的所述功能单元还包括音频输出单元。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为通信设备,本实施例所述的音频输出单元可对应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听筒,所述音频输出单元位于所述活动部分110上,通常表明所述活动部分110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顶部,而非电子设备底部或侧面所在位置;但是在具体实现时,所述活动部分11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部,且所述活动部分上设有音频采集单元等功能单元。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部分120在远离所述活动部分110的一端设有音频采集单元。
作为通信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除了听筒外,还会包括话筒,即采集用户输入语音的音频采集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音频采集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120上,且是远离所述活动部分110的所述本体部分120上。
在具体实现时,可选的,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音频输出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角落区域;所述音频采集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角落区域,所述第一角落区域和所述第二角落区域形成的连线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该方向上的对角线。且用户持该通信设备通话时,所述第一角落区域用于贴近用户耳朵。这样的结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结构设计,这样可以采用较小的输出功率,使用户听得到较大分贝的声音,且可以清晰的采集到用户输入的语音。
设备实施例十: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 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包括位于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功能单元140;
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40与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40与所述第二端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不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上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40可为图像采集单元等功能单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40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方向上,是偏离所述活动部分110的中间位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部分和活动部分,活动部分与本体部分之间的活动连接,使得电子设备有多种不同的姿态,实现了电子设备姿态的多样化,且电子设备的活动部分内设置有功能单元,能够实现电子结构的紧凑和简单化。
设备实施例十一: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包括位于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功能单元140;
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40与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功能单元140与所述第二端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不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能够用户支撑所述本体部分,显然所述活动部分110的至少一端未被所述本体部分120给阻挡。
具体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姿态可包括如图3所示的第一姿态或如图4所述第二姿态。
设备实施例十二: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其中,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在第二平面内进行旋转运动;
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相交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具体可包括液晶显示屏、电子墨水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等电子显示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该转轴分别与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活动连接。该第一转轴设置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平面内,即所述第一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平 面。所述第一转轴可以长柱体型的转轴,还可以时椭圆球体型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形状和具体结构不限,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转轴,仅需能够实现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内进行旋转的目的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活动部分110可以在第二平面内进行旋转,具体如做规则或不规则的圆周运动,如进行规则360度圆周运动或小于360度的半圆运动等。显然随着所述活动部分110的旋转,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呈现出至少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对齐的姿态,还能呈现出在第二平面内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与本体部分120交叉的姿态。且在所述第二平面内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能够形成不同的交叉角度。
若在所述活动部分110上设置有天线单元,这样天线单元会随着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的不同位置,处于不同的信号接收和发送位置,这样当天线单元处于一个位置的通信质量较差时,可以通过旋转所述活动部分110使所述天线单元改变所处的位置,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再比如在所述活动部分上设置图像采集单元,在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图像采集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所述活动部分110将所述电子设备支撑在桌面上,实现稳定的图像采集,如果需要采集不同角度的图像,可以通过调整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内的不同交叉角度来实现。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可为条状,具体如圆柱体状、长方体状或椭圆球体状等条状,该条状包括表面积较大的侧面和表面积较小的两个端面;所述端面所在位置可认为为所述条状的活动部分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可以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从而保持所述本体部分在支撑面上稳定的倾斜或直立。
总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能够在第二平面内相对旋转的本体部分120和活动部分110;所述本体部分120和活动部分110,再通过将能够实现不同功能的功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通过所述活动部分110在第二 平面内的运动,以更好的实现相应的功能。
设备实施例十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其中,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在第二平面内进行旋转运动;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内运动时,所述第四表面始终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相交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为所述所述本体部分在第二平面内运动时,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为相互对接的面,随着所述活动部分110在所述第二平面内的运动,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的面积改变。通常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对接面的面积最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部分110还能够在第三平面内进行旋转运动;所述第三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垂直;所述第一表面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其中,图9为所述活动部分110在所述第三平面内旋转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能够运行上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内分别旋转,这样显然活动部分110的活动范围大,再次增加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所述第二平面在第一方向上垂直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在第二方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平面内相互垂直。
设备实施例十四:
如图8和图9所示,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其中,所述活动部分110能够在第二平面内进行旋转运动;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内运动时,所述第四表面始终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相交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所述本体部分120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转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该连接件包括用于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内进行旋转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该连接件还可包括用于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内进行旋转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的转动轴线也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第一部分的在第一方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相互垂直。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用于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在第三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转轴即为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转轴即为所述第二部分。
当保持所述第一转轴位置不动时,通过旋转所述第二转轴使所述活动部分在所述第三平面内进行旋转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所述本体部分120之间通过固定或活动设置,在平行第一平面的平面内形成有一定的间距,这样当所述活动部分110 在第三平面内进行旋转运动时,能够旋转更大的角度。
具体如,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的间距包括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当为所述第一间距时,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相邻面甚至可以接触,不过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所述本体部分120彼此接触的面,都为光滑面,这样能够方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在第二平面内的旋转。当为所述第二间距时,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相邻面分离,且所述第一间距可以允许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三平面内进行90到180度的旋转。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之间可以通过上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来进行活动连接,还可以仅通过一个球形转轴进行连接,显然所述球形转轴若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360度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形转轴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为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所述第一球壳连接在所述本体部分120上,所述第二球壳通过连接轴等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部分110上。在所述第二平面内,所述活动部分110通过所述第二球壳相对于所述第一球壳的运动,最大旋转角度可为360度。
至于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所述第三平面内的运动,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所述第一球壳为外球壳,所述第二球壳为内球壳,位于所述外球壳内。
可以在所述第一球壳上在所述第三旋转平面内开设有供所述连接轴摆动的弧形槽,这样在所述活动部分110在所述第三平面内运动时,所述连接轴随着所述第二球壳的运动在所述弧形槽内运动,实现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内的运动。
情况二:所述第一球壳为内球壳,所述第二球壳为外球壳。这时,所述第一球壳可以通过铰接等方式活动连接在所述本体部分120上,通过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在第三平面内的一起旋转,实现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三平面内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进一步的增大了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的活动范围,这样再次增加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
设备实施例十五: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所述本体部分120通过连接件150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件151、转动部件152和弹力部件153;
所述转动部件15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151能够转动,以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转动;
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所述转动部件152与所述固定部件151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件152至少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部件152在第二平面进行转动。
所述弹力部件153可为弹簧或弹性塑料胶体等结构,该所述弹力部件153可以通过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施加压力,保持所述固定部件151和活动部件15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如,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不在旋转时,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通过向活动部件152施加压力,保持活动部件152与固定部件151之间的相对稳定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分为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且这两部分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至少在第二平面内的旋转运动;从而能够丰富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
设备实施例十六: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所述本体部分120通过连接件150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件151、转动部件152和弹力部件153;
所述转动部件15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151能够转动,以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转动;
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所述转动部件152与所述固定部件151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固定部件151与所述本体部分120连接;
所述转动部件152与所述活动部分110连接;
所述转动部件152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151在第二平面内转动;其中,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所述固定部件151与本体部分120连接,此处的连接可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分152与所述活动部分110的连接,此处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活动连接,但是这种活动连接使有局限范围的。通常所述转动部件152是通过弹 力部件153间接连接到所述活动部分的。
如图所示,总之通过这样的连接,能够实现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第二平面内的转动。
本实施例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所述连接件内各部件与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显然本实施例所述的活动部分通过这种连接件进行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等优点。
设备实施例十七: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所述本体部分120通过连接件150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件151、转动部件152和弹力部件153;
所述转动部件15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151能够转动,以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转动;
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所述转动部件152与所述固定部件151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转动部件152上设有第一吻合部件;
所述固定部件151设有与所述第一吻合部件相匹配的第二吻合部件;
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在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与第二吻合部件吻合时,向所述固定部件施加第一压力;
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当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吻合部件错开时,向所述固定部件施加第二压力;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力部件153不管是所述第一吻合部件和第二吻合部件吻合时,还是第一吻合部件和第二吻合部件错开时,所述弹力部件153都处于压缩或形变状态,不同的是,在所述第一吻合部件和第二吻合部件错开时,所述弹力部件的压缩量或形变量更大,从而导致第二压力更大。当所述第一吻合部件和第二吻合部件吻合时,由于第一部件和第二吻合部件之间的吻合,若使转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在转动面内发送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就必须解除这种吻合,显然这会需要更大的外力,故当所述第一吻合部件和所述第二吻合部件吻合时,这时所述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形成了很稳定的连接,这样就能保持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之间稳定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吻合部件和第二吻合部件,可以凸起和凹槽的咬合。当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为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151上向本体部分120中心位置凹陷的凹槽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152上的第二吻合部件为向所述本体部分120中心位置凸出的凸起。当哦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为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向背离所述中心位置凸出的凸起时,所述第二吻合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的向所述活动部分方向凹陷的凹槽。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能够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时,至少形成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支撑姿态。
设备实施例十八: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所述本体部分120通过连接件150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件151、转动部件152和弹力部件153;
所述转动部件152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151能够转动,以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转动;
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所述转动部件152与所述固定部件151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转动部件152上设有第一吻合部件;
所述固定部件151设有与所述第一吻合部件相匹配的第二吻合部件;
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在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与第二吻合部件吻合时,向所述固定部件施加第一压力;
所述弹力部件153,用于当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吻合部件错开时,向所述固定部件施加第二压力;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
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为凸起,所述第二吻合部件为凹槽;或,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为凹槽,所述第二吻合部件为凸起。
具体如,所述凹槽为m个,且分散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转动部件上;
所述凸起为n个,且分散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或所述固定部件上;
所述n和所述m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所述n小于所述m;
其中,所述n个所述凸起,用于在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吻合部件吻合时,位于n个所述凹槽中;
所述n个所述凸起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吻 合部件错开时,位于所述凹槽之外;
所述第一吻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吻合部件在不同位置吻合时,所述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本体部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形成不同度数的夹角。
具体如,在所述固定部件151上设有等角度分布的4个凹槽,在所述转动部件152上设置有一个能够与所述凹槽相吻合的凸起。这样该凸起可能会与四个分散的凹槽进行吻合,且所述凸起与不同的凹槽吻合时,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本体部分120交叉的角度不同。
通过所述第一吻合部件和第二吻合部件之间的吻合和错开,可以实现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在不同位置的稳定固定,从而形成多个不同交叉角度的姿态。
设备实施例十九:
如图3或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的端部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成长条状,具体如可以为圆柱体、立方体或椭圆球体。所述长条状的活动部分110的表面可为包括两个端面和连接两个端面的侧面。通常所述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第二表面的组成部分,所述端面可能位于所述长条状两个端部的可能会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表面。所述端面所在的位置即为所述长条状的活动部分110的端部。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能够相互运动的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能过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所述活动部分110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的姿态可如图3或图4所示。
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110上的功能单元,具体可如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端部的指纹识别单元等结构。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120时,所述活动部分110悬空的那一个端部显露,这时若需要电子设备正在进行支付,需要用户指纹确定,则可以通过显露的所述端部上的指纹识别单元来扫描用户的指纹。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不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1/2,且不大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在设备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仅为大于1/2的所述第一表面的长边。同时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还能用于在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本体部分1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在平面内的第二平面内交叉时,所述活动部分110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可以用来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设备实施例二十:
如图11或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的端部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不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1/2,且不大于所述第一表 面的短边。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二表面的短边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连接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所述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通过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活动部分110对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稳定支撑,将活动部分110与本体部分120的连接件150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短边中间位置。这样设置时,由于活动部分110的第二表面的长边小于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一表面的短边,显然将连接件将不等分所述活动部分110。
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两个端部;所述连接件距离所述活动部分的一个端部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距另一个端部的距离为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将不等于所述第四距离。
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部分110为不规则柱状体,具体如楔形主状体。所述不规则柱状体除包括第二表面之外,还可可包括第一端面和两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为与所述本体部分相邻或相接处的平面;另一个侧面可以为曲面。所述曲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和平面相邻且相连,构成所述活动部分110的侧面。
所述不规则柱状体可以在所述本体部分120第二表面短边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等连接件与所述本体部分120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可以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分。
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二表面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一表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所述电子设备在设置有所述活动部分110的一端的端面为一个流线型的曲面。
显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的设置,改变了现有电子设备中结构单一呆板的特点,且能对应至少两种姿态。
设备实施例二十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本体部分120以及连接件160;所述活动部分110通过所述连接件160与所述本体部分120连接,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相对位置关系支持通过所 述连接件160改变;
所述活动部件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121;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当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值达到最大值,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值小于所述最大值;
其中,所述第三表面121和所述第四表面均垂直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不仅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还在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相邻表面上设有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的图像采集单元、发光单元或USB接口单元等功能单元。
这些功能单元都对应有两个状态,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都隐藏,当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功能单元显露。
在本实施例中,巧妙的利用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的其中之一作为所述功能单元的保护套或隐藏盖结构,这样能够确保所述功能单元不使用时,能够被很好的保护。
具体如,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或第四表面的USB接口单元,当不适用所述USB接口单元,为了防止灰层等杂物堵塞所述USB接口单元或空气氧化所述接口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旋转所述活动部分110使所述活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这样就能达到隐藏并保护所述接口单元的目的。
设备实施例二十二:
如图13或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件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121;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当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值达到最大值,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值小于所述最大值;
其中,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垂直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三表面121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三表面设有向所述本体部分110内部凹陷的容置腔122;
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容置腔隐藏;当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容置腔显露;所述容置腔活动安装有第三功能单元。
此处的容置腔可以用于安装SIM卡或USIM卡。所述SIM卡可为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所述USIM卡为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全球用户识别卡。所述容置腔还可以用于安装存储卡,如TFT卡或SD卡等。此时,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可为所述SIM卡或USIM卡、TFT卡或SD卡等结构。
显然采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在不拆卸所述电子设备的前提下,进行所述SIM卡、USIM卡或存储卡的安装。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容置腔还可是各种内存条的安装槽,这样用户在购买到电子设备之后,可以不用去到维修站,可以直接自行进行内存的扩展。所述 容置强还可以是辅助芯片的安装槽,在该容置腔内预置有连接引脚,将辅助芯片安装进入后,就能实现与本体部分内主控芯片之间的信号连接。
该辅助芯片可为功耗低于所述主芯片的电子芯片,当主芯片休眠时,所述辅助芯片可以完成一些低功耗的工作。具体如,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时,所述手机处于休眠状态下,手机为了对用户的走路步数进行计步,可以使手机的主控芯片进行休眠,而使该辅助芯片处于工作状态来计部。
设备实施例二十三: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件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121;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当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值达到最大值,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值小于所述最大值;
其中,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垂直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121的功能单元包括传感单元170;
所述传感单元170,用于确定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对接面的面积。
本实施例所述传感单元170可为压力传感器,在所述活动部分11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全部被挤压,此时检测到压力醉倒,这时可认为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支架的对接面的面积最大。当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内的第二平面形成的交叉角度为90度时,所 述压力传感器被挤压的部分最小,感受到的压力最小。
具体如,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上,些微向所述活动部分方向凸起的弹性压力传感器。
本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单元还可为光敏传感单元。总体而言,当所述电子设备应用于一个具有光照的环境中时,所述对接面的面积越大,则所述光敏传感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光亮度就越低,所述对接面的面积越小,则所述光敏传感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光亮度就越高。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光敏传感单元可包括多个光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的不同位置处,根据不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环境光亮度的差值来确定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的角度。
设备实施例二十四: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本体部分120;
所述活动部件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121;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当所述活动部分12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值达到最大值,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对接面值小于所述最大值;
其中,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垂直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的功能单元包括接口单元;
当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接口单元隐藏;当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接口单元显 露;所述接口单元用于在显露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此处的所述接口单元可以为USB接口单元。具体如可以供USB插头插入的USB接口单元。
所述接口单元还可以为其他接口单元,具体微型打印机接口。若该电子设备为手机,而当手机应用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中时,可以将打印机的连接线直接插入所述接口单元,实现手机与打印机的连接。此处,所述的打印机即为上述的其他电子设备。
设备实施例二十五: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子设备是包括能够相互活动的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也至少包括两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将根据所述活动部分110与本体部分120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活动部分11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本实施例所述第一位置,可以参见设备实施例或图1所述的电 子设备的位置。当所诉活动部分11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位置可以为所述活动部分110在第二平面内与所述本体部分120的交叉。
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不同于第二工作模式。具体如,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响应的事件可以根据响应事件的安全等级进行划分,有一些安全等级高的响应事件仅能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来实现。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的区别不局限于上述。
总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的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能够相对运动,且电子设备会根据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其工作模式。显然电子设备的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对应了电子设备的不同姿态,电子设备的不同姿态可能对应了不同的应用场景,此时,电子设备若需要采用相应的工作模式,更能切合用户的需求。
设备实施例二十六: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的区别有很多种,以下提供几种可选方 案:
方案一: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功耗低于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
方案二: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能响应的事件多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
方案三: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类响应事件和第二类响应事件;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响应所述第一类响应事件且屏蔽第二类响应事件;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响应第二类响应事件。
作为方案三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类响应事件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运动状态的响应事件。
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可能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此时,所述电子设备可能在支撑面上保持倾斜或直立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并不会随着用户的运动发而运动。
具体如所述电子设备内运行有第一应用,该第一应用用于对用户的跑步速度、跑步或走路的步数;这些应用都是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随着用户的运动而运动来确定,若此时所述电子设备被支撑在桌面上,显然所述第一应用可以不用工作,以节省电子设备的功耗,从而对应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二类响应事件可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的响应事件。
综合上述,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明确了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的区别,但是不局限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差异。
设备实施例二十七: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 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能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工作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还能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是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
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至少三种功能模式,且在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工作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显然电子设备根据不同的姿态,对应有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能适应不同姿态下不同场景的需求,从而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和用户使用满意度。
设备实施例二十八: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能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工作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还能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是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
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二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三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通常为长条状,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通常指的是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
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可 以为所述第一表面长边所在的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可以第一表面短边所在的位置。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还可以是所述本体部分120的其他部分,仅需不同即可。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具体结构可包括处理器或处理芯片等,可以根据所述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的相对位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姿态,自行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所工作的工作模式。
显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根据电子设备的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形成的不同姿态,对应有不同的工作模式;显然能够智能的满足在不同姿态的工作场景的需求。
设备实施例二十九: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或不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短边的1/2。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能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工作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还 能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是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
如图所示,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二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三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横屏显示模式;在所述横屏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显示宽度大于在第二方向上的显示宽度;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二部分通常为所述第一表面的长边所在的部分。
在所述第一姿态下,由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是横向摆放的,采用横屏显示更能符合用户的观看习惯,更重要的是采用横屏显示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面积,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显示面积内显示更为丰富的信息。
设备实施例三十: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或不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短边的1/2。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能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工作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还能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是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二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三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上的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发光单元;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背面的第二显示单元;
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显示光源。
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为电子墨水显示单元,可包括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子墨水显示单元在显示时需要环境光提供环境光照,才能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110上的功能单元还包括发光单元。具体的所述发光单元可包括LED光源;所述LED为发光二极管。此外,所述发光单元还可以是其他发光光源,具体如CCFL冷阴极二极管发光光源等。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在该工作模式下,所述发光单元处于打开状态,能够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显示光源。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适宜应用在无光的环境或光照亮度低于预设亮度的情况下,此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带的发光单元能够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显示光源。
且将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活动单元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于设备形态的限制,将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结构,能够进一步薄型化所述电子设备,实现电子设备扁平化。
设备实施例三十一: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能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工作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还能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是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 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二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三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上的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发光单元;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背面的第二显示单元;
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显示光源。
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发光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为上述实施例中形成对接面的表面。
将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发光单元隐藏,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发光单元显现。在无需使用所述发光单元时,能够隐藏所述发光单元,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所述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第四表面上,这样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很好达到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上,相对于将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或所述本体部分120的表面上,能够尽可能充分的利用所述发光单元的光照,便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
设备实施例三十二: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能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工作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还能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是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二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三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上的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可包括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图像采集结构。
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二端面;所述活动部分110 优选为长条状,这样活动部分110将会形成两个端部。所述第一端面可为所述两个端部所在的其中的一个端部的表面。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60,位于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60,用于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采集形成第一图像。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60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将所述本体部分120支撑在桌面上,所述第二端面可为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端面。
这样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正好能够对准用户进行图像采集,且由于活动部分110能够将电子设备支撑在桌面上,从而可以电子设备机身无晃动的采集图像,从而能够提高图像采集的质量。
设备实施例三十三: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
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能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不仅能够工作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还 能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是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二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二姿态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三部分,能够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上的所述功能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可包括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图像采集结构。
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二端面;所述活动部分110优选为长条状,这样活动部分110将会形成两个端部。所述第一端面可为所述两个端部所在的其中的一个端部的表面。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60,位于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60,用于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采集形成第一图像。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160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将所述本体部分120支撑在桌面上,所述第二端面为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端面。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130,用于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显示所述第一图像;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传输给另一电子设备,并从该电子设备接收第二图像;
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所述通信单元可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具体如移动通信单元,采用2G、3G、4G或5G技术进行移动通信的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还可包括WIFI通信单元等进行互联网无线通信的单元。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分为了两个显示区域,一个用于显示本电子设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形成的图像,另一个区域用于显示从其他电子设备接收的图像,这样就实现了通过所述活动部分110就电子设备支撑在桌面进行视频通信的目的,这样进行视频通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手持手机或平板进行通信,显然避免用户手持电子设备导致的疲劳,显然能够提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设备实施例三十四:
如图1至1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第二表面。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上,用于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用户检测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姿态。
显然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所述电子设备倾斜的高度是不同,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可以为陀螺仪等电子设备,可以上下左右进行加速度方向或速度方向的检测,故当电子设备从一个姿态切换到另一个姿态时,都会对应形成加速度或速度,所述陀螺仪通过在电 子设备姿态变化电子设备运动参数的检测,能够确定出当前电子设备是处于第一姿态还时第二姿态。
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对应的第二工作模式或第三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检测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电子设备姿态的智能检测为智能切换工作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具有智能性高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三十五: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1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120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所处的位置。
本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可为上述实施例中能够检测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所在位置的亮度传感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可包括第一位置检测模块和第二位置检测模块;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模块位于所述活动部分110上,所述第二位置检测模 块位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上。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三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本体部分120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还能依据所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确定出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是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
显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设置,可以智能的检测出其本身的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电子设备智能的切换工作模式作为准备,从而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具有智能性高及用户使用满意度高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三十六: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2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具体如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不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1/2。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二端面;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活动部分110可为长条状,显然长条状的活动部分110包括两个端部,两个端部对应的表面可为端面,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端面两个端面对应的端面之一。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端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所述曲面可以为折面,也可以为弧形面。本实施例所述折面为两个交叉角度不为直角的平面构成的曲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功能单元,这样 充分的利用了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活动部分的体积和表面积,电子设备的结构具有紧凑及精巧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单元通常为耗能单元,在工作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具体如会消耗到一定电能。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可为发光单元或图像采集单元等各种功能单元。
具体,所述第二功能单元为图像采集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位于所述端面上,当用户需要进行图像采集时,可以使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这样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就能正好对准用户,这样用户在进行自拍或自我录制时,可以简便的实现图像的采集。
设备实施三十七: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2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二端面;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
设备实施例三十八: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2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 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二端面;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
如图16所示,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第一感光模块、第二感光模块及图像形成模块;所述第一感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分离设置;所述图像形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电相连,用于分别依据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感光形成的参数,形成采集图像。
通常图像采集单元包括一个感光模块以及图像形成模块,所述感光模块通常包括采集光线的镜头,所述图像形成模块为根据所述感光模块采集光线形成的参数,形成采集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首先包括两个感光模块,这两个感光模块位于分离设置,这样就能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图像采集。两个感光模块共用一个图像形成模块,这样显然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缩小了电子设备的体积和降低电子设备的制作成本。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可以位于所述活动部分110的同一个表面,也可以位于所述活动部分110的不同表面。
具体如,为了使电子设备实现3D图像采集,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和所述第二感光模块就可以设置在活动部分110的不同位置,这样后续图像形成模块,可以通过对两个感光模块的采集图像的处理,形成3D图像。
再比如,所述第二感光模块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二感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时,方便用户手持所述电子设备对风景和他人的拍摄。
设备实施例三十九: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 120;所述活动部分12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邻的第二端面;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二功能单元;所述第二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
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第一感光模块、第二感光模块及图像形成模块;所述第一感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分离设置;所述图像形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电相连,用于分别依据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和第二感光模块感光形成的参数,形成采集图像。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所述活动部分旋转的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进行旋转。
所述驱动单元具体结构可包括旋转马达等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驱动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所述电子设备姿态的自动改变,从而再次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的智能性。
具体如,所述驱动单元,可用于在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在垂直与所述第一平面内的第二平面内形成第一指定角度。
此处的所述第一指定角度为不为0的角度,具体如90度等。所述驱动单元具体可包括步进电机等能够驱动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进行运动的结构,由于所述第一感光模块处于所述第一端面,为了方便图像采集,所述驱动单元将自动通过驱动所述活动部分110的旋转,使第一感光模块与所 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同一侧,从而方便图像的采集。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显然具有智能性高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四十: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1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也可不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具体如,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等于1/2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第四表面112;
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112至少部分相对;
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第四表面112上设置有第三功能单元,这样充分的利用了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活动部分的体积和面积,电子设备的结构具有紧凑及精巧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通常为耗能单元,在工作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具体如会消耗到一定电能。所述第二功能单元可为发光单元或图像采集单元等各种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设置在第四表面上,这样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10位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处于隐藏状态,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时,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处于显露状态,这样所述活动部分110不仅为所述第三功能单元提供了安装位置,还能作为所述第三功能单元的防护盖。显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精巧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四十一: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1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也可不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具体如,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等于1/2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第四表面112;
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112至少部分相对;
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12。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包括发光单元;所述本体部分120上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在环境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显示光源。
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可具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10的背面。且通常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在进行显示时,需要环境光提供显示光源。
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可为LED发光单元或CCFL发光单元等具体结构。该发光单元可用于在电子设备所在环境亮度低于预设亮度值时,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提供显示光源。在具体实现过 程中,所述发光单元具体可为在所述环境亮度小于预设亮度且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时,自动发光。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处于工作状态即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处于显示状态,能够进行信息显示。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不小于所述预设亮度时,可以利用所述环境光进行显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显示单元可为电子墨水等需要环境光进行显示的显示结构。
设备实施例四十二: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1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也可不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具体如,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等于1/2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第四表面112;
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112至少部分相对;
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三功能单元;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12。
如图19所示,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包括发光单元170;所述本体部分120上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160;所述发光单元170,用于在环境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提供显示光源。
如图20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亮度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亮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的环境亮度;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环境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亮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环境光的亮度,所述亮度检测单元必须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具体如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120的侧面。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若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可以利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的感光模块充当本实施例中的亮度检测单元进行环境光亮度的检测。
所述控制单元可包括控制芯片或控制处理器等具体结构,所述控制器可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打开和关闭,可通过是否导通所述发光单元的功能电路来实现控制所述发光单元是否发光。
具体如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的功能电路上的受控开关;所述受控开关可为晶体管或三极管等结构。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晶体管的栅源电压或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的电流,来控制所述晶体管或三极管连接在所述发光单元供电电路中的两端的断开和闭合,进而达到控制所述发光单元是否发光的目的。
综合上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通过亮度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发光单元的自动开启和关闭的控制,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和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设备实施例四十三: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1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也可不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具体如,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等于1/2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第四表面112;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112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12。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包括发光单元170;所述本体部分120上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160;所述发光单元170,用于在环境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提供显示光源。
如图19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位于所述本体部分的不同表面;具体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背面等。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为不同类型的显示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可为彩色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为黑白显示单元。具体如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可为包括液晶显示屏的液晶显示单元、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的OLED显示单元或包括投影显示屏的投影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为包括电子墨水显示屏的电子墨水显示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功耗通常不同。一般情况下黑白显示单元的功耗小于彩色显示单元的功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功耗一般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功耗。
总而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和第二显示单元160设置为不同类型的显示单元,这样电子设备就能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显示需求。具体如若当前电子设备的剩电量较少,若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功耗不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用户指示或根据内置指令,选择能耗较小的显示单元进行信息显示,从而减少电子设备的功耗,延长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长。
设备实施例四十四: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1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也可不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具体如,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等于1/2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第四表面112;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112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12。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包括发光单元170;所述本体部分120上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160;所述发光单元170,用于在环境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提供显示光源。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四工作模式和第五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五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四工作模式和第五工作模式,该工作模式是对应显示单元的显示而设置的。
在具体实现时,若有需要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使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均处于显示状态,但是在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通常在一个工作模式下,仅有一个显示单元是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可指的是不在对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信息进行刷新。不对显示单元进行信息刷新,显然节省了刷新显示单元上信息显示的驱动能耗。此外,所述显示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也可以指的是不维持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状态。具体如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单元时,所述 第一显示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灭屏状态。
所述显示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对应的具体状态有很多,总之可泛指任意比显示单元处于工作状态功耗低的状态,具体如显示单元的休眠状态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虽设置有两个显示单元,但是在第四工作模式和第五工作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节省能耗的目的,一次仅有一个显示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显然能够延长所述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实现时,不排除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六工作模式,所述第六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均处于工作状态。在该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具体如,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六工作模式时,第一用户在电子设备的一侧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看视频;第二用户在电子设备的另一侧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看电子书。
再比如,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六工作模式时,若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图书室等要求安静的环境中,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图文交流。此时,可以将所述电子设备放在用户中间,用户分别通过不同显示单元同时查看相同的内容。
设备实施例四十三: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1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也可不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具体如,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等于1/2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第四表面112;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112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12。
所述第三功能单元包括发光单元170;所述本体部分120上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160;所述发光单元170,用于在环境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为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提供显示光源。
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第四工作模式和第五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处于非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五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输入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用于指示使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进入工作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进入非工作状态。
此处的输入单元可以任意的人机交互接口,具体如触屏、语音交互接口或键盘等人机交互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设备中显示单元排他显示的特性,该特性即为一次仅能一个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当接收到用户指示第一显示单元进行工作状态的第一输入时,还会智能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进入非工作状态,这样显然能够节省电子设备的功耗,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所述第二输入用于指示使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进入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单元160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进入非工作状态。
同样的当接收到用户控制第二显示单元160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二输入时,所述电子设备不仅会使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进入工作状态,还会控制所述第一显 示单元进入非工作状态,这显然电子设备实现了在第四工作模式和第五工作模式之间的智能切换。
具体如何控制各个显示单元的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就不在做详细的阐述了。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控制单元的具体结构均可包括处理器或处理芯片等结构。
设备实施例四十四: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所述活动部分110内设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10,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本体部分120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130;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可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也可不等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具体如,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等于1/2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第三表面;所述活动部分110还包括第四表面112;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112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第三功能单元;所述第三功能单元至少部分被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12。
如图21所示,所述本体部分12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设置第一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五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包括第三显示区域和第四显示区域;
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第四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可为能够弯曲柔性显示单元;这样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显示区域为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显示区域为第四显 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也可以为硬质屏幕,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和第四显示区域在各自的平面屏。具体如第一显示单元130包括第一液晶屏和第二液晶屏;所述第一液晶屏的显示区域为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液晶屏为所述第四显示区域。
所述第一表面即为常说的电子设备的正面,则所述第一侧面即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面;在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侧面也设置有显示区域,显然增大了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从而实现了消费者的大屏显示需求。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和第四显示区域可以用于协同工作,实现同一功能,也可以用于分别工作,从而显示不同的信息,实现用户的不同需求。
具体如,所述第四显示区域,用于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均用于显示多媒体信息时,显示基于通信事件触发形成的信息。
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时,若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正在全屏显示视频或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中,若突然接到电话,会停止视频的显示,显示来电界面;但是有些情况用户并不想接听停止视频的观看来接听电话。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就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当用户利用第三显示区域进行全屏观看视频时,当接收到呼叫时,在所述第四显示区域显示来电用户号码、来电名称等信息、接听键或挂断键等与接听或挂断关联的图标,用于用户应答所述呼叫。
再比如,在现有技术中若电子设备全拼显示视频或图文,通常不会显示对视频或图文的操作控件,若用户需要操作需要先点触对应的区域,显示单元首先在视频或图文的基础上显示控件,再接收用户的操作。显然用户操作繁琐。具体如,视频的快进、停止、进度条等控件。这些控件通常显示在视频的下方,可能会遮盖到部分视频信息,如字幕信息。显然这样的显示方式,不仅用户操作繁琐,而且还可能影响到用户观看视频的满意度。
所述第四显示区域,用于在所述第四显示区域用于显示多媒体信息时,显示控制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显示的控件。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快进、停止、进度条以及弹幕控件等信息显示在所述第四显示区域,用户需要操作这些控件时,直接触控所述第四显示区域的控件即可,节省了用户的一次触控,同时不会对用户的观看视频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110和本体部分120,当所述活动部分110相对于本体部分120处于第二位置,所述活动部分110的端部将所述电子设备支撑在桌面上时,若用户直接点击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30,可能会存在用户用力过度导致电子设备的移动等问题。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通常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上方,用户用同样的力度点击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用户使出的力量有更大的分量是垂直向下,使所述电子设备移动的概率相对于直接点击第一表面的概率低。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显示单元通常可为显示交互单元,具体如包括触摸屏的显示交互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
所述活动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功能单元;
所述本体部分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活动部分包括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第一平面;
其中,当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运动时,所述第四表面始终位于第二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相交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转动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用于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在所述第二平面内旋转;
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
所述第二转轴,用于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在第三平面内旋转;
其中,所述第三平面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部分还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在第三平面内运动;
其中,当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在第三平面内运动时,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始终位于所述第三平面;
所述第三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相交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长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的长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的长度一致。
CN201520113577.3U 2015-02-16 2015-02-16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4669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3577.3U CN204669409U (zh) 2015-02-16 2015-02-1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3577.3U CN204669409U (zh) 2015-02-16 2015-02-1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9409U true CN204669409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9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3577.3U Active CN204669409U (zh) 2015-02-16 2015-02-1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94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022A (zh) * 2015-09-24 2016-01-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022A (zh) * 2015-09-24 2016-01-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8519A (zh) 电子设备
US20200341514A1 (en) Terminal with flexible screen
CN101667080B (zh) 双屏幕显示装置及控制该装置进入省电模式的方法
US20090058887A1 (en) Mehtod for gradually adjusting screen brightness when switching operating system
CN201853471U (zh) 一种动态切换lcd刷新频率的装置
CN103021348A (zh) 显示装置和屏幕背光控制方法
US2017014071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965519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05067870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103218977A (zh) 一种调节移动终端屏幕显示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9359017A (zh) 一种状态信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388611A (zh) 扩展智能设备显示的穿戴式设备及系统
JP2016033760A (ja) 自動表示制御端末および自動表示制御方法
CN204515595U (zh) 电子设备
CN204669409U (zh) 电子设备
CN204669411U (zh) 电子设备
CN204667250U (zh) 电子设备
CN103656986A (zh) 具有投影功能的健身器材
CN109839741B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4669410U (zh) 电子设备
CN204667252U (zh) 电子设备
CN204667255U (zh) 电子设备
CN204925870U (zh) 电子设备
CN204667253U (zh) 电子设备
CN204667251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