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8247U - 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8247U
CN204668247U CN201520230809.3U CN201520230809U CN204668247U CN 204668247 U CN204668247 U CN 204668247U CN 201520230809 U CN201520230809 U CN 201520230809U CN 204668247 U CN204668247 U CN 204668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ush rod
housing
sensitive switch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308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早平
肖体锋
张志文
胡钰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308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8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8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8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部的触头支持和设置于触头支持上的主触头;还包括与外壳连接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辅助触头,所述辅助触头包括推杆和微动开关;触头支持与推杆接触配合,推杆与壳体滑动连接,微动开关设置在壳体上,微动开关上设有开关触头;触头支持可驱动推杆在壳体上滑动推动微动开关的开关触头控制微动开关工作。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辅助触头通过微动开关作为触点相对于普通辅助触头,可以有更多触点控制组合,可灵活配置触点数量;推杆活动连接在壳体上,推杆上下移动可控制微动开关工作,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动作精确可靠。

Description

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器的辅助触头。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用于远距离频繁的接通和断开交直流电路及控制电路的电器。其控制对象有电动机、电热器、照明灯、电焊机、电容器等。一般情况下辅助触头模块用于控制回路实现联动、信号灯控制、互锁、自锁、防止误动作等。接触器有时需要控制多个回路,且要求动作精确可靠;现有辅助触头一般是通过螺钉接线方式,且辅助触头触点数量配置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线快捷,性能稳定可靠的接触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器,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部的触头支持和设置于触头支持上的主触头;还包括与外壳连接的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辅助触头,所述辅助触头包括推杆2和微动开关3;触头支持与推杆2接触配合,推杆2与壳体1滑动连接,微动开关3设置在壳体1上,微动开关3上设有开关触头31;触头支持可驱动推杆2在壳体1上滑动推动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控制微动开关3工作。
进一步,所述壳体1设置在外壳内将辅助触头和主触头分隔,辅助触头设置在壳体1一侧,触头支持和主触头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所述壳体1设有与推杆2滑动连接的窗口11,辅助触头的推杆2的一侧设有与接触器的触头支持配合的拨动杆24,拨动杆24穿过窗口11与触头支持接触配合。
进一步,所述推杆2与壳体1连接的一侧的两端凸出设有挂钩22,所述挂钩22穿过窗口11伸到壳体1的另一侧与壳体1连接,推杆2通过挂钩22沿窗口11上下移动;所述窗口11的两侧凸出设有滑行板111;所述挂钩22凸出设有卡扣块221,卡扣块221与推杆2的表面之间形成与滑行板111配合的凹槽223,推杆2的卡扣挂钩22穿过窗口11后,推杆2通过凹槽223沿壳体1的窗口11两侧的滑行板111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窗口11的一端设有限制推杆2行程的第一挡块112;所述推杆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挡块112配合的第二挡块23。
进一步,所述挂钩22朝向与推杆2的窗口11安装的方向设有倒角222。
进一步,接触器包括两个微动开关3,所述推杆2设于壳体1的中部,两个微动开关3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分别位于推杆2的两侧;推杆2的一端设有推动头21,推动头21可同时与两个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接触。
进一步,所述推动头21包括与推杆2连接的连接板212,连接板212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倾斜的斜面211,两个斜面211与连接板212之间形成两个推动头凹槽213,两个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分别与推动头两个斜面211相抵。
进一步,所述两个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分别与推动头21的两个斜面211垂直。
进一步,所述微动开关3还包括常开触头301,常闭触头302和公共触头303;常开触头301和常闭触头302设于微动开关3一端侧壁,公共触头303设于微动开关3的一侧侧壁;所述常开触头301,常闭触头302和公共触头303为快速插片。
进一步,所述壳体1的两侧延伸设有与外壳连接的延伸板12,延伸板12与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延伸凹槽121,第一延伸凹槽121的一端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延伸凹槽122,所述延伸板12的一端设有与外壳卡扣连接的卡扣凸块123。
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辅助触头通过微动开关作为触点相对于普通辅助触头,可以有更多触点控制组合,可灵活配置触点数量;推杆活动连接在壳体上,推杆上下移动可控制微动开关工作,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动作精确可靠。此外,微动开关采用快速插片作为触头,接线更加简单快捷;微动开关的固定可通过铆钉固定到壳体上,连接稳固,也可与壳体卡扣连接,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辅助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推杆和壳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壳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壳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接触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部的触头支持和设置于触头支持上的主触头,还包括与外壳连接的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辅助触头,所述辅助触头包括推杆2和微动开关3;触头支持与推杆2接触配合,推杆2与壳体1滑动连接,微动开关3设置在壳体1上,微动开关3上设有开关触头31;触头支持可驱动推杆2在壳体1上滑动推动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控制微动开关3工作。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辅助触头通过微动开关作为触点相对于普通辅助触头,可以有更多触点控制组合,可灵活配置触点数量;推杆活动连接在壳体上,推杆上下移动可控制微动开关工作,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动作精确可靠。
如图2-5所示,所述壳体1设置在外壳内将辅助触头和主触头分隔,辅助触头设置在壳体1一侧,触头支持和主触头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所述壳体1设有与推杆2滑动连接的窗口11,辅助触头的推杆2的一侧设有与接触器的触头支持配合的拨动杆24,拨动杆24穿过窗口11与触头支持接触配合。壳体1设置在外壳内部分割辅助触头和主触头提高安全性,推杆通过壳体1的窗口11滑动连接,拨动杆24穿过窗口11与触头支持连接,触头支持可带动推杆上下滑动,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可靠性高。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有与推杆2连接的窗口11,所述推杆2与壳体1连接的一侧的两端凸出分别设有两个挂钩22,所述挂钩22穿过窗口11伸到壳体1的另一侧与壳体1连接,推杆2通过挂钩22沿窗口11上下移动;所述窗口11的两侧凸出设有滑行板111;所述挂钩22凸出设有卡扣块221,卡扣块221与推杆2的表面之间形成与滑行板111配合的凹槽223,推杆2的卡扣挂钩22穿过窗口11后,推杆2通过凹槽223沿壳体1的窗口11两侧的滑行板111上下移动。推杆2通过设置挂钩22与快壳体1的窗口11两侧的滑行板111配合,推杆2与壳体1之间的滑动更加顺畅稳固。
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与外壳连接,可以设置在外壳外部,也可以设置在内部。本实施例将壳体1设置在外壳内部,分割主触头和辅助触头,并且通过推杆2通过窗口11与壳体1滑动配合,通过推杆2与触头支持连接,结构简单紧凑且可靠性高。所述壳体1的两侧延伸设有与外壳连接的延伸板12,延伸板12与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延伸凹槽121,第一延伸凹槽121的一端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延伸凹槽122,所述延伸板12的一端设有与外壳卡扣连接的卡扣凸块123。壳体1通过两侧设置的延伸板12和延伸板12一端设置的卡扣凸块123与接触器的外壳连接,第一延伸凹槽121和第二延伸凹槽122的设置,使延伸板12具有一定的弹性,更加方便与接触器的外壳连接。
如图1、3、6所示,所述推杆2设于壳体1的中部,所述微动开关3为两个,两个微动开关3对称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分别位于推杆2的两侧。所述推杆2的一端设有推动头21;所述推动头21包括与推杆2连接的连接板212,连接板212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倾斜的斜面211,两个斜面211与连接板212之间形成两个推动头凹槽213,两侧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分别与推动头两个斜面211相抵。两侧的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分别与推杆2的推动头的两个斜面211配合,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微动开关3的数量也可以单侧设置为一个,或者相应的改变微动开关3设置的位置或者推动头21的结构亦可实现。推动头凹槽213的设置使得推动头21一端的两个斜面211具有一定的弹性,斜面211与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的配合更加灵活可靠;所述微动开关3还包括常开触头301,常闭触头302和公共触头303;常开触头301和常闭触头302设于微动开关3一端侧壁,公共触头303设于微动开关3的一侧侧壁;所述常开触头301,常闭触头302和公共触头303为快速插片。微动开关3的触头设置可根据需要相应的做数量和位置上的改变,快速插片为一导电金属片,即采用导电金属片作为接线端子,接线更加简单快捷,而且可以灵活配置触点数量,根据需要定制不同数量触点的触头。所述推杆2的一侧设有与接触器的触头支持配合的拨动杆24;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可拨动推杆2一侧的拨动杆24来带动推杆2动作,来控制微动开关3工作。图中实施例推杆2的拨动杆24伸向外壳中的触头支持,与触头支持配合动作,两个微动开关3和推杆2位于壳体1外部,便于微动开关3的接线,同时节省接触器的内部空间,拆卸和维修方便。
如图2-5所示,所述挂钩22朝向与推杆2的窗口11安装的方向设有倒角222。挂钩22朝向与推杆2的窗口11安装的方向设有倒角222,使得推杆2的两侧的挂钩22更容易插入壳体1的窗口11中。所述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与推动头21的斜面211垂直。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与推动头21的斜面垂直,开关触头31始终承受与斜面211垂直的力度,开关触头31受到的阻力相对最小,反应更加灵敏,与触头支持的配合更加稳定。所述窗口11的一端设有限制推杆2行程的第一挡块112;所述推杆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挡块112配合的第二挡块23。第一挡块112和第二挡块23一起配合限制推杆2向上移动的行程,控制推杆2在规定的行程范围内动作。安装时,推杆2的挂钩22穿过壳体1的中部设置的窗口11,窗口11两侧的滑行板111卡入挂钩22下部的凹槽223中;在推杆2处于最上端位置时,窗口11一端的第一挡块112和推杆2一侧的第二挡块23刚好贴紧卡扣,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与推动头21的斜面211刚好贴紧。述凹槽223的高度与窗口11两侧的滑行板111的厚度相等。优选凹槽223的高度与两侧滑行板111的厚度相等,使得推杆2与壳体1的配合更加稳固。
如图1和6所示,所述微动开关3通过铆钉4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和微动开关3上分别设有与铆钉4配合的第一固定孔101和第二固定孔304。微动开关3通过铆钉4与壳体1固定连接,结构稳固可靠。所述微动开关3与壳体1卡扣连接。微动开关3与壳体1也可采用卡扣连接,拆装方便,稳固可靠。
接触器工作时,触头支持拨动推杆2一侧的拨动杆24,推杆2向下移动时,推杆2的推动头21的斜面211下压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微动开关3接通;推杆2向上移动时,推杆2的推动头21上拉,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弹起,微动开关3关闭。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器,包括外壳,置于外壳内部的触头支持和设置于触头支持上的主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外壳连接的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辅助触头,所述辅助触头包括推杆(2)和微动开关(3);触头支持与推杆(2)接触配合,推杆(2)与壳体(1)滑动连接,微动开关(3)设置在壳体(1)上,微动开关(3)上设有开关触头(31);触头支持可驱动推杆(2)在壳体(1)上滑动推动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控制微动开关(3)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在外壳内将辅助触头和主触头分隔,辅助触头设置在壳体(1)一侧,触头支持和主触头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所述壳体(1)设有与推杆(2)滑动连接的窗口(11),辅助触头的推杆(2)的一侧设有与接触器的触头支持配合的拨动杆(24),拨动杆(24)穿过窗口(11)与触头支持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与壳体(1)连接的一侧的两端凸出设有挂钩(22),所述挂钩(22)穿过窗口(11)伸到壳体(1)的另一侧与壳体(1)连接,推杆(2)通过挂钩(22)沿窗口(11)上下移动;所述窗口(11)的两侧凸出设有滑行板(111);所述挂钩(22)凸出设有卡扣块(221),卡扣块(221)与推杆(2)的表面之间形成与滑行板(111)配合的凹槽(223),推杆(2)的卡扣挂钩(22)穿过窗口(11)后,推杆(2)通过凹槽(223)沿壳体(1)的窗口(11)两侧的滑行板(111)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11)的一端设有限制推杆(2)行程的第一挡块(112);所述推杆(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挡块(112)配合的第二挡块(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22)朝向与推杆(2)的窗口(11)安装的方向设有倒角(2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器包括两个微动开关(3),所述推杆(2)设于壳体(1)的中部,两个微动开关(3)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分别位于推杆(2)的两侧;推杆(2)的一端设有推动头(21),推动头(21)可同时与两个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头(21)包括与推杆(2)连接的连接板(212),连接板(212)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倾斜的斜面(211),两个斜面(211)与连接板(212)之间形成两个推动头凹槽(213),两个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分别与推动头两个斜面(211)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分别与推动头(21)的两个斜面(211)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3)还包括常开触头(301),常闭触头(302)和公共触头(303);常开触头(301)和常闭触头(302)设于微动开关(3)一端侧壁,公共触头(303)设于微动开关(3)的一侧侧壁;所述常开触头(301),常闭触头(302)和公共触头(303)为快速插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延伸设有与外壳连接的延伸板(12),延伸板(12)与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延伸凹槽(121),第一延伸凹槽(121)的一端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延伸凹槽(122),所述延伸板(12)的一端设有与外壳卡扣连接的卡扣凸块(123)。
CN201520230809.3U 2015-04-16 2015-04-16 接触器 Active CN204668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0809.3U CN204668247U (zh) 2015-04-16 2015-04-16 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0809.3U CN204668247U (zh) 2015-04-16 2015-04-16 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8247U true CN204668247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8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30809.3U Active CN204668247U (zh) 2015-04-16 2015-04-16 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8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7105A (zh) * 2023-03-20 2023-07-04 天水师范学院 直流断路器磁系统主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7105A (zh) * 2023-03-20 2023-07-04 天水师范学院 直流断路器磁系统主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8264A1 (en) Device provided with light-emitting logo
CN204668247U (zh) 接触器
CN100592449C (zh) 一种工业用交、直流继电器的按钮系统
CN102610413A (zh) 具有开关控制设备的电子装置
CN107533930A (zh) 具有灭弧装置的开关设备
CN105680244A (zh) 插头结构及充电转换器
CN205828325U (zh) 设备用断路器的复位机构
CN205670508U (zh) 一种电力配电断路器
CN104320946A (zh) 插线槽端部具有固定结构的电气柜
CN207489764U (zh) 一种紧凑型电磁继电器
CN218883895U (zh) 一种模块组合式led灯条
CN204348583U (zh) 隔离开关
CN204348629U (zh) 一种汽车继电器
CN203387003U (zh) 电连接器
CN202771990U (zh) 一种电气绝缘隔板的安装结构
CN217427218U (zh) 一种igbt高精度死区补偿控制装置
CN204168651U (zh) 便于调节底板空间的电气柜
CN202077314U (zh) 导轨安装小型低压电器的卡扣机构
CN201788855U (zh) 多功能联体开关
CN202443922U (zh) 端子式继电器
CN203386665U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
CN205491563U (zh) 带有led指示灯和电子控制器且可自动插拔电路板的通讯设备
CN104333994A (zh) 便于电线摆放的电气柜
CN207800404U (zh) 一种复合开关面板
CN105430993B (zh) 带有led指示灯和电子控制器且可自动插拔电路板的通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