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3912U - 双叶轮潜水泵 - Google Patents
双叶轮潜水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63912U CN204663912U CN201520368087.8U CN201520368087U CN204663912U CN 204663912 U CN204663912 U CN 204663912U CN 201520368087 U CN201520368087 U CN 201520368087U CN 204663912 U CN204663912 U CN 2046639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pump chamber
- impeller
- water intake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叶轮潜水泵,属于水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双叶轮潜水泵效率低下、流量小的问题。本双叶轮潜水泵,包括电机、设于电机下方的上泵体和设于上泵体下方的下泵体,上泵体内设有上泵腔和与上泵腔连通的上进水口,下泵体内设有下泵腔和与下泵腔连通的下进水口,上泵腔与下泵腔与一出水口连通,电机的转轴穿过上泵腔并延伸至下泵腔内,下泵腔内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下叶轮,上泵腔内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上叶轮,上叶轮与下叶轮的流线曲率相同,且上叶轮与下叶轮的设计转向相反。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流量大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叶轮潜水泵。
背景技术
目前企业在小型潜水电泵上一般采用下吸式单级叶轮结构,在井用潜水泵中虽然采用多级泵结构形式,但是水泵叶轮的设计为同方向旋转,通过径向导叶或空间导叶将水流导入下一级叶轮或水泵出口,由于叶轮转向同方向,造成水泵工作时产生较大的轴向力。在一些高扬程的潜水泵中,水泵的比转数过低,叶轮外径过大,造成叶轮出口宽度过小,叶轮制造困难。
当采用双叶轮背靠背装配时,由于产品结构的限制,只有一个进水口,同时能进入的水的流量恒定,虽然可提高扬程,但水泵的流量得不到提高,而且水流很难通过导流口进入到下一级叶轮,造成水流能量大大降低,水力损失过大,水泵效率低,流量小,达不到设计者设计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流量大、效率高的双叶轮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双叶轮潜水泵,包括电机、设于电机下方的上泵体和设于上泵体下方的下泵体,所述的上泵体内设有上泵腔和与上泵腔连通的上进水口,所述的下泵体内设有下泵腔和与下泵腔连通的下进水口,所述的上泵腔与下泵腔与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上泵腔并延伸至所述的下泵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泵腔内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下叶轮,所述的上泵腔内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上叶轮,所述的上叶轮与下叶轮的流线曲率相同,且所述上叶轮与下叶轮的设计转向相反。
使用时,将上泵体和下泵体同时放入到水中,以水能淹没上进水口为准,保证水面至上进水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工作时电机转轴转动,同时带动上叶轮和下叶轮转动。下叶轮转动时,水在下叶轮的作用下经下进水口进入至下泵腔内,随后由出水口流出;上叶轮转动时,水在上叶轮的作用下经上进水口进入至上泵腔内,随后由出水口流出。由于在工作时上进水口与下进水口同时有水进入,有效增大了潜水泵的流量,可达到普通潜水泵流量的两倍,充分利用电机动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双叶轮潜水泵中,所述的上进水口位于上泵体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设在该上进水口内,所述的上叶轮朝向所述的上进水口设置,所述的下进水口位于下泵体的底部,所述的下叶轮朝向所述的下进水口设置。
在上述的双叶轮潜水泵中,所述的上泵体与电机之间通过连接肋固连,所述的连接肋上开设有与上进水口连通的通孔。将上泵体和下泵体浸入到水中后,水经通孔进入到上进水口处,上叶轮转动时,水在上叶轮的作用下经上进水口进入至上泵腔内,随后由出水口流出。
在上述的双叶轮潜水泵中,所述的上泵腔与出水口之间设有单向阀一。当水源水面低于上进水口时,上叶轮随着转轴空转,下泵腔内的下叶轮继续工作,位于上泵腔内的压力低于出水口处的压力,在该单向阀一的作用下,水流不会从出水口流向上泵腔。
在上述的双叶轮潜水泵中,所述的下泵腔与出水口之间设有单向阀二。考虑到下叶轮损坏的情况下,只有上叶轮工作时,单向阀二防止出水口内的水流向下泵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叶轮潜水泵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在工作时上进水口与下进水口同时有水进入,有效增大了潜水泵的流量,可达到普通潜水泵流量的两倍,充分利用电机动能,提高工作效率;上叶轮与下叶轮的安装方向相反,可有效消除潜水泵工作时所产生的轴向力,提高了潜水泵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上泵体;21、上泵腔;22、上进水口;3、下泵体;31、下泵腔;32、下进水口;4、出水口;5、下叶轮;6、上叶轮;7、连接肋;7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双叶轮潜水泵,包括电机1、设于电机1下方的上泵体2和设于上泵体2下方的下泵体3,上泵体2内设有上泵腔21和与上泵腔21连通的上进水口22,下泵体3内设有下泵腔31和与下泵腔31连通的下进水口32,上泵腔21与下泵腔31与一出水口4连通,电机1的转轴穿过上泵腔21并延伸至所述的下泵腔31内。如图1所示,下泵腔31内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下叶轮5,上泵腔21内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上叶轮6,上叶轮6与下叶轮5的流线曲率相同,且上叶轮6与下叶轮5的设计转向相反。
使用时,将上泵体2和下泵体3同时放入到水中,以水能淹没上进水口22为准,保证水面至上进水口22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工作时电机1转轴转动,同时带动上叶轮6和下叶轮5转动。下叶轮5转动时,水在下叶轮5的作用下经下进水口32进入至下泵腔31内,随后由出水口4流出;上叶轮6转动时,水在上叶轮6的作用下经上进水口22进入至上泵腔21内,随后由出水口4流出。由于在工作时上进水口22与下进水口32同时有水进入,有效增大了潜水泵的流量,可达到普通潜水泵流量的两倍,充分利用电机1动能,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上进水口22位于上泵体2的顶部,电机1的转轴穿设在该上进水口22内,上叶轮6朝向所述的上进水口22设置,下进水口32位于下泵体3的底部,下叶轮5朝向所述的下进水口32设置。
本实施例中,上泵体2与电机1之间通过连接肋7固连,连接肋7上开设有与上进水口22连通的通孔71。将上泵体2和下泵体3浸入到水中后,水经通孔71进入到上进水口22处,上叶轮6转动时,水在上叶轮6的作用下经上进水口22进入至上泵腔21内,随后由出水口4流出。
本实施例中,上泵腔21与出水口4之间设有单向阀一,当水源水面低于上进水口22时,上叶轮6随着转轴空转,下泵腔31内的下叶轮5继续工作,位于上泵腔21内的压力低于出水口4处的压力,在该单向阀一的作用下,水流不会从出水口4流向上泵腔21。在下泵腔31与出水口4之间设有单向阀二,考虑到下叶轮5损坏的情况下,只有上叶轮6工作时,单向阀二防止出水口4内的水流向下泵腔31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叶轮潜水泵,包括电机(1)、设于电机(1)下方的上泵体(2)和设于上泵体(2)下方的下泵体(3),所述的上泵体(2)内设有上泵腔(21)和与上泵腔(21)连通的上进水口(22),所述的下泵体(3)内设有下泵腔(31)和与下泵腔(31)连通的下进水口(32),所述的上泵腔(21)与下泵腔(31)与一出水口(4)连通,所述电机(1)的转轴穿过上泵腔(21)并延伸至所述的下泵腔(3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泵腔(31)内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下叶轮(5),所述的上泵腔(21)内具有套设于转轴上的上叶轮(6),所述的上叶轮(6)与下叶轮(5)的流线曲率相同,且所述上叶轮(6)与下叶轮(5)的设计转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轮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进水口(22)位于上泵体(2)的顶部,所述电机(1)的转轴穿设在该上进水口(22)内,所述的上叶轮(6)朝向所述的上进水口(22)设置,所述的下进水口(32)位于下泵体(3)的底部,所述的下叶轮(5)朝向所述的下进水口(3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轮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泵体(2)与电机(1)之间通过连接肋(7)固连,所述的连接肋(7)上开设有与上进水口(22)连通的通孔(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轮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泵腔(21)与出水口(4)之间设有单向阀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轮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泵腔(31)与出水口(4)之间设有单向阀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68087.8U CN204663912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双叶轮潜水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68087.8U CN204663912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双叶轮潜水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63912U true CN204663912U (zh) | 2015-09-23 |
Family
ID=54134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6808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3912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双叶轮潜水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63912U (zh) |
-
2015
- 2015-06-02 CN CN201520368087.8U patent/CN2046639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26033U (zh) | 一种端部吸水带诱导轮的卧式多级离心泵 | |
CN102392832A (zh) | 一种全扬程离心泵 | |
CN2816434Y (zh) | 用于水泵的加涡室结构 | |
CN205243867U (zh) | 一种旋流泵 | |
CN203560168U (zh) | 一种双叶轮潜水泵 | |
CN202031843U (zh) | 深井大流量多节式提水泵 | |
CN204663912U (zh) | 双叶轮潜水泵 | |
CN103216451A (zh) | 水力驱动离心泵 | |
CN202756276U (zh) | 卧式超长多级泵 | |
CN202597227U (zh) | 一种新型泵用叶轮 | |
CN211975415U (zh) | 一种高效离心式水泵 | |
CN205937140U (zh) | 首级双吸叶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 |
CN203670235U (zh) | 一种双叶轮潜水泵 | |
CN105003443A (zh) | 一种节能型离心水泵 | |
CN203926141U (zh) | 一种端部吸水带诱导轮的自平衡型多级离心泵 | |
CN204239309U (zh) | 双吸式离心泵 | |
CN204212886U (zh) | 带有侧向进油通道的二级增压电动燃油泵 | |
CN207437389U (zh) | 一种新型电机下置式高效潜水轴流泵 | |
CN102797696A (zh) | 一种新型泵用叶轮 | |
CN202867246U (zh) | 二级水轮泵 | |
CN202417951U (zh) | 一种全扬程离心泵 | |
CN201074610Y (zh) | 高效自吸泵 | |
CN204099231U (zh) | 潜水泵 | |
CN202348695U (zh) | 多级叶轮轴流式屏蔽泵 | |
CN204921443U (zh) | 井用潜水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