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6307U -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6307U
CN204656307U CN201520273152.9U CN201520273152U CN204656307U CN 204656307 U CN204656307 U CN 204656307U CN 201520273152 U CN201520273152 U CN 201520273152U CN 204656307 U CN204656307 U CN 204656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e
palisade
flue gas
sulfur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731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ee and Man Pap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ee and Man Pap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ee and Man Pap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ee and Man Pap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731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6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6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63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包括塔体,塔体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器层、喷淋层、圆棒栅栏层和氧化空气层;塔体的顶部开设有烟气出口,塔体的中部开设有烟气入口,烟气入口开设于圆棒栅栏层和氧化空气层之间;圆棒栅栏层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均分别由若干根圆棒相互平行排列设置而成;第一层圆棒栅栏层的圆棒与第二层栅栏层的圆棒之间为错开设置。该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能够使得烟气出口中排出的烟气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50mg/m3以下。

Description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背景技术
锅炉运行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烟气,所产生的烟气由于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因此这些烟气需要用脱硫塔进行处理以使得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降低。目前,脱硫技术基本是采用石灰石膏法,在脱硫塔内布置有石灰石喷淋浆液的喷淋层,烟气由下向上,喷淋浆液由上往下,混合反应,达到脱硫的目的。此种脱硫方式,脱硫效率一般达到90%以上,出口的二氧化硫浓度能够达到200 mg/m3以下,当燃烧低硫煤时能够达到150 mg/m3以下。然而,现有的这种脱硫技术对于脱硫塔排出口的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基本已经达到瓶颈,不能再降低。然而,目前的环保要求出口烟气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必须达到50mg/m3以下,因此,亟需对现有技术中的脱硫塔进行改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器层、喷淋层、圆棒栅栏层和氧化空气层;
所述塔体的顶部开设有烟气出口,所述塔体的中部开设有烟气入口,所述烟气入口开设于所述圆棒栅栏层和所述氧化空气层之间;
所述圆棒栅栏层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所述第二层圆棒栅栏层均分别由若干根圆棒相互平行排列设置而成;
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的圆棒与所述第二层栅栏层的圆棒之间为错开设置。
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所述第二层圆棒栅栏层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50mm~550mm。
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所述第二层圆棒栅栏层中的圆棒之间的距离均分别设置为70mm~90mm。
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所述第二层圆棒栅栏层中的圆棒的直径均分别设置为50mm~70mm。
所述烟气入口与增压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增压风机设置于所述塔体外。
所述氧化空气层与所述喷淋层之间通过设置于塔体外的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管道设置有循环泵。
所述塔体的底部连接有石膏排出泵,所述石膏排出泵设置于所述塔体外。
所述喷淋层的层数设置为四层,每层喷淋层均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器。
所述除雾器层包括第一除雾器层、第二除雾器层和第三除雾器层,所述第一除雾器层、所述第二除雾器层和所述第三除雾器层均分别设置有三个除雾器。
所述第一除雾器层和所述第三除雾器层的除雾器的喷口均为向上喷射设置,所述第二除雾器层的除雾器的喷口均为向下喷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由于在喷淋层和烟气入口之间设置有圆棒栅栏层,使得喷淋层喷淋的浆液落在圆棒栅栏层上会形成水膜,烟气由烟气入口通入时经过圆棒栅栏层形成的水膜,能够使得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浆液形成的水膜充分反应,从而增加了反应时间,达到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目的,从而使得烟气出口中排出的烟气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50mg/m3以下;另外,由于设置有圆棒栅栏层,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少量大块物件,例如喷淋头、大块状石膏等均会被圆棒栅栏层挡住,从而能够避免循环泵的进口滤网的堵塞,也能够减少氧化空气层与喷淋层之间的循环管道的磨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由于圆棒栅栏层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均能够分别形成水膜,两层水膜进一步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浆液的反应时间,能够进一步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均分别由若干根圆棒相互平行排列设置而成,烟气经过圆棒栅栏层时,由于圆棒表面的流动阻力比较小,且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中的相邻两个圆棒之间的间隙形成文丘里的形式,使得烟气由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中的相邻两个圆棒之间的间隙时产生文丘里效应,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水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烟气的流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第一层圆棒栅栏层的圆棒与第二层栅栏层的圆棒之间为错开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有助于烟气的流动,减少烟气的流动阻力。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具有结构简单,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塔体、11——烟气出口、12——烟气入口、
2——除雾器层、21——第一除雾器层、22——第二除雾器层、23——第三除雾器层、201——除雾器、
3——喷淋层、31——喷淋器、
4——圆棒栅栏层、41——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2——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01——圆棒、
5——氧化空气层、
6——增压风机、
7——循环管道、
8——循环泵、
9——石膏排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包括塔体1,塔体1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器层2、喷淋层3、圆棒栅栏层4和氧化空气层5;塔体1的顶部开设有烟气出口11,塔体1的中部开设有烟气入口12,烟气入口12开设于圆棒栅栏层4和氧化空气层5之间,即圆棒栅栏层4设置于烟气入口12与喷淋层3之间。
圆棒栅栏层4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均分别由若干根圆棒401相互平行排列设置而成;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的圆棒401与第二层栅栏层42的圆棒401之间为错开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有助于烟气的流动,减少烟气的流动阻力。
由于在喷淋层3和烟气入口12之间设置有圆棒栅栏层4,使得喷淋层3喷淋的浆液落在圆棒栅栏层4上会形成水膜,烟气由烟气入口12通入时经过圆棒栅栏层4形成的水膜,能够使得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浆液形成的水膜充分反应,从而增加了反应时间,达到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目的,从而使得烟气出口中排出的烟气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50mg/m3以下。
由于圆棒栅栏层4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均能够分别形成水膜,两层水膜进一步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浆液的反应时间,能够进一步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
另外,由于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均分别由若干根圆棒401相互平行排列设置而成,烟气经过圆棒栅栏层4时,由于圆棒401表面的流动阻力比较小,且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中的相邻两个圆棒401之间的间隙形成文丘里的形式,使得烟气由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中的相邻两个圆棒401之间的间隙时产生文丘里效应,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水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烟气的流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mm,该距离有助于减少烟气的阻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中的圆棒401之间的距离均分别设置为80mm,该距离便于水膜的形成。
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中的圆棒401的直径均分别设置为60mm,该直径有助于水膜的形成,以及有助于减少烟气的阻力。
本实施例中,烟气入口12与增压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增压风机6设置于塔体1外。该增压风机6有助于烟气的流动。
本实施例中,氧化空气层5与喷淋层3之间通过设置于塔体1外的循环管道7连接,循环管道7设置有循环泵8。该循环管道7和循环泵8能够使得喷淋浆液循环利用。
本实施例中,塔体1的底部连接有石膏排出泵9,石膏排出泵9设置于塔体1外。该石膏排出泵9便于石膏的排出。
本实施例中,喷淋层3的层数设置为四层,每层喷淋层3均设置有三个喷淋器31,从而有助于浆液与烟气充分反应。根据实际生产的情况,喷淋器31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其它数量。
本实施例中,除雾器层2包括第一除雾器层21、第二除雾器层22和第三除雾器层23,第一除雾器层21、第二除雾器层22和第三除雾器层23均分别设置有三个除雾器201,从而达到充分除雾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 第一除雾器层21和第三除雾器层23的除雾器201的喷口均为向上喷射设置,第二除雾器层22的除雾器201的喷口均为向下喷射设置,从而达到充分除雾的目的。
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由于设置有圆棒栅栏层4,少量大块物件,例如喷淋头、大块状石膏等均会被圆棒栅栏层4挡住,从而能够避免循环泵8的进口滤网的堵塞,也能够减少氧化空气层5与喷淋层3之间的循环管道7的磨损。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50mm,该距离有助于减少烟气的阻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中的圆棒401之间的距离均分别设置为70mm,该距离便于水膜的形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中的圆棒401的直径均分别设置为50mm,该直径有助于水膜的形成,以及有助于减少烟气的阻力。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50mm,该距离有助于减少烟气的阻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中的圆棒401之间的距离均分别设置为90mm,该距离便于水膜的形成。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圆棒栅栏层41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42中的圆棒401的直径均分别设置为70mm,该直径有助于水膜的形成,以及有助于减少烟气的阻力。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器层、喷淋层、圆棒栅栏层和氧化空气层;
所述塔体的顶部开设有烟气出口,所述塔体的中部开设有烟气入口,所述烟气入口开设于所述圆棒栅栏层和所述氧化空气层之间;
所述圆棒栅栏层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第二层圆棒栅栏层,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所述第二层圆棒栅栏层均分别由若干根圆棒相互平行排列设置而成;
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的圆棒与所述第二层栅栏层的圆棒之间为错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所述第二层圆棒栅栏层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50mm~5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所述第二层圆棒栅栏层中的圆棒之间的距离均分别设置为70mm~9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圆棒栅栏层和所述第二层圆棒栅栏层中的圆棒的直径均分别设置为50mm~7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入口与增压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增压风机设置于所述塔体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空气层与所述喷淋层之间通过设置于塔体外的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管道设置有循环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的底部连接有石膏排出泵,所述石膏排出泵设置于所述塔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层的层数设置为四层,每层喷淋层均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器层包括第一除雾器层、第二除雾器层和第三除雾器层,所述第一除雾器层、所述第二除雾器层和所述第三除雾器层均分别设置有三个除雾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雾器层和所述第三除雾器层的除雾器的喷口均为向上喷射设置,所述第二除雾器层的除雾器的喷口均为向下喷射设置。
CN201520273152.9U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56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73152.9U CN204656307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73152.9U CN204656307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6307U true CN204656307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2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7315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56307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63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1163A (zh) * 2015-04-30 2015-07-29 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1163A (zh) * 2015-04-30 2015-07-29 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22737U (zh) 一种混流式湿法烟气脱硫除尘近零排放一体化吸收塔
CN205055807U (zh) 一种焦炉低硫尾气脱硫除尘装置
US20200353407A1 (en) Ammonia-based multi-zone double-loop process for ultralow emission of multi-pollutant
CN101844037A (zh) 一种均匀布风湿法烟气脱硫塔装置
CN102423619B (zh) 一种海水复合脱硫装置
CN207871876U (zh) 一种湿法脱硫旋流雾化喷淋装置
CN103768924A (zh) 一种用于进一步净化湿法脱硫净烟气的方法及装置
CN205517261U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系统
CN101862587A (zh) 一种隔板布风湿法烟气脱硫塔装置
CN204952655U (zh) 用于烟气净化的脱硫吸收塔
CN105268384A (zh) 一种制作石膏的工艺设备
CN103120894A (zh) 一种脱硫吸收塔
CN103301740B (zh) 两级吸收差速脱硫塔
CN204656307U (zh)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CN205084619U (zh) 一种脱除电厂燃煤烟气中三氧化硫的系统
CN204656333U (zh) 一种水膜式脱硫系统
CN104801163A (zh) 一种能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脱硫塔
CN110935287B (zh) 一种脱硫装置和烟气除尘、脱硫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6139868A (zh) 一种脱除电站锅炉烟气中三氧化硫的系统
CN206881495U (zh) 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汞的装置
CN205127726U (zh) 一种双塔双向喷淋多循环的脱硫吸收塔
CN204337986U (zh) 一种紧凑型尾气净化器
CN205182492U (zh) 一种新型扰流脱硫吸收塔
CN108686492A (zh) 烟气除尘脱硫塔及除尘脱硫方法
CN204637972U (zh) 一种烟气净化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