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6270U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56270U CN204656270U CN201520377358.6U CN201520377358U CN204656270U CN 204656270 U CN204656270 U CN 204656270U CN 201520377358 U CN201520377358 U CN 201520377358U CN 204656270 U CN204656270 U CN 2046562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backflush device
- clean room
- blower fan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属于工业除尘净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粉尘吸收机构和粉尘净化机构,粉尘吸收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该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将粉尘吸收并输送至粉尘净化机构,粉尘净化机构包括有净化室、第一反冲器和第二反冲器,第一反冲器的底部与净化室相连通,上述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将粉尘输送至第一反冲器内部的净化液中,通过第二反冲器将粉尘反复输送至第一反冲器内部的净化液中,第二反冲器的外周与净化室周边有缝隙。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反冲器和第二反冲器对粉尘的共同作用,使粉尘可以被净化室内的净化液反复吸收净化,大大提高了粉尘吸收净化的效率,且维护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
背景技术
在采矿业、石料破碎业、制粉行业、发电行业、冶炼行业、化工行业、机械制造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污染空气,降低了生活的质量,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工人在此环境下工作,很可能导致呼吸道狭隘、肺活量减少或呼吸困难,长期下去可引起尘肺病,对人造成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所以必须对粉尘予以控制,不让其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现有的粉尘净化器一般都是采用气路迂回的方式,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气体的阻力较大,也会导致引风机的功率加大,从而能耗也加大,另外,现有的技术中还采用了用过滤罩和过滤尘袋的方法进行过滤,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须定期清理过滤罩和吸尘罩,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维护不便,而且过滤袋的过滤面积有限,如果需要达到一定的过滤面积,粉尘回收净化器设备体积要增大,生产成本费用较高,最重要的是无法彻底解决净化微尘的问题。
发明人曾就焊烟的吸收净化做过申请,申请号201320518251.X,申请日为2013年8月23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双风机焊烟吸收净化器,该申请案包括吸烟机构、焊烟净化机构和焊烟跟踪机构,所述的吸烟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该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将焊接烟尘吸收并输入至焊烟净化机构,所述的焊烟净化机构包括净化室和反冲器,该反冲器位于净化室内部,且该反冲器的底部与净化室相连通,净化室内部装有净化液,上述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将焊接烟尘输送至反冲器内部的净化液中,所述的焊烟跟踪机构作用于吸烟机构,用于控制吸烟机构以焊接速度跟中吸收焊接烟尘。该申请案利用反冲器解决了如何使焊烟如何轻易的进入并停留在净化室内的净化液中,然后通过反冲器对净化液的作用使得旱烟被吸收反复净化,从而提高了焊烟吸收净化的效率,但是如果将焊烟吸收净化器用于对粉尘的吸收净化,其不足之处就显而易见了,焊烟的颗粒较小,焊烟吸收净化器解决的是如何使其进入净化液中,对于粉尘这种大颗粒而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进入净化液中,其技术难点是如何保证其在雾化净化液中的净化效果,并且由于粉尘颗粒较大较重,需要较大功率的风机才能保证吸收效果,但是较大功率的风机又使得粉尘在接触雾化净化液后又迅速离开,导致接触时间过短不能保证吸收效果,尤其是浓度较大的粉尘气体接触面积不够更一步降低吸收效率,而且出气管上端的过滤器、钢丝球和海绵块等均需要经常进行更换,无形之中增加净化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反冲器和第二反冲器对粉尘的共同作用,使粉尘可以被净化室内的净化液反复吸收净化,且气流反复搅动净化液,使得粉尘均匀分散,大大提高了粉尘吸收净化的效率,而且粉尘净化装置使用寿命长,不需要经常更换,维护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包括粉尘吸收机构和粉尘净化机构,粉尘吸收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该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将粉尘吸收并输送至粉尘净化机构,粉尘净化机构包括有净化室、第一反冲器和第二反冲器,所述的第一反冲器位于净化室内部,且第一反冲器的底部与净化室相连通,所述的净化室内部装有净化液,上述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将粉尘输送至第一反冲器内部的净化液中,所述的第二反冲器位于净化室内部且设置于第一反冲器的上部,通过第二反冲器将粉尘反复输送至第一反冲器内部的净化液中,第二反冲器的外周与净化室周边有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粉尘净化机构还包括供水冲洗装置,供水冲洗装置设置于净化室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净化室内部设置有环缝过滤器,环缝过滤器设置于第一反冲器和第二反冲器之间,净化室外部设置有水位阀,用于控制第一反冲器内部净化液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反冲器为倒锥形结构,其上部开口大于下部开口,第一反冲器内部设置有钢丝球和海绵块,第二反冲器为正锥形结构,其下部开口大于上部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粉尘净化机构还包括排浆阀、排气管、过滤器和排气导流管,净化室底部设置有排浆阀,净化室的顶部安装有排气管,并连通于排气导流管的入口,排气导流管的出口连接于粉尘回收池,排气管上端安装有过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粉尘吸收机构还包括吸尘罩、吸尘软管、风机进风管、第一风机出口风管和第二风机出口风管,吸尘罩通过吸尘软管与风机进风管相连通,该风机进风管呈“U”形结构,上述的第一风机的风机吸风口与风机进风管一端相连通,上述的第二风机的风机吸风口与风机进风管另一端相连通,第一风机的风机出风口通过第一风机出口风管连接至粉尘净化机构的第一反冲器内部,第二风机的风机出风口通过第二风机出口风管连接至粉尘净化机构的第一反冲器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供水冲洗装置设置于排气导流管的顶部,并与过滤器中心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过滤器包括第一层过滤网、钢丝球和第二层过滤网,钢丝球设置于第一层过滤网和第二层过滤网之间。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其粉尘吸收机构通过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将粉尘吸收并输送至粉尘净化机构,粉尘进入粉尘净化机构后通过净化室的第一反冲器将净化液雾化并使得粉尘进入净化液内部,第二反冲器将净化后的粉尘再一次打到第一反冲器内部净化液中再次净化,这样使得粉尘来回进入净化液,保证了净化器吸收净化效率的同时,还增加粉尘与雾化净化液的接触时间,对于高浓度粉尘来说还可以将粉尘打散,增加粉尘与雾化净化液的接触的面积。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第一反冲器是倒锥形的,且其内部设置有钢丝球和海绵,使得粉尘输送至第一反冲器时,第一反冲器内部的净化液被气流反冲和搅拌,进而润湿钢丝球和海绵块,粉尘被钢丝球和海绵块大量吸收,钢丝球和海绵块又在第一反冲器内部净化液面上被雾化气流不断的搅动,吸附在钢丝球和海绵块表面的粉尘被清洗到净化液中,大大促进了钢丝球和海绵块反复吸附粉尘的功能,而且钢丝球和海绵块的反复吸附使用后清洗功能,就不需要经常更换,降低净化器的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净化室内部第一反冲器和第二反冲器之间设置有环缝过滤器,可以对即将净化的粉尘进行初步过滤,对净化液净化后的粉尘进行反复过滤,确保粉尘的净化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排气导流管顶部设置的供水冲洗装置,对净化室内净化液补给的同时,还对排气管顶部的过滤器和环缝过滤器进行清洗,保证了过滤器和环缝过滤器的反复吸附粉尘的功能,而且还对钢丝球和海绵块进行了搅动和清洗,使得过滤器和环缝过滤器不易被堵塞,降低了净化器的维护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净化室顶部的排气管安装有过滤器,对即将排出的气体进一步的过滤,确保排出的气体不污染空气。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维护成本低,只需定期更换净化室内部的净化液即可正常使用,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净化室;2、第一反冲器;3、第二反冲器;4、环缝过滤器;5、水位阀;6、排浆阀;7、排气管;8、过滤器;9、排气导流管;10、供水冲洗装置;11-1、第一风机;11-2、第二风机;12-1、第一风机出口风管;12-2、第二风机出口风管;13、吸尘罩;14、吸尘软管;15、风机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不仅可以吸收净化粉尘,还可以吸收异味,该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包括粉尘吸收机构和粉尘净化机构,粉尘吸收机构用于将粉尘吸收并输送至粉尘净化机构内,该粉尘吸收机构包括吸尘罩13、吸尘软管14、风机进风管15、第一风机出口风管12-1和第二风机出口风管12-2、第一风机11-1和第二风机11-2(如图2所示),该第一风机11-1和第二风机11-2将粉尘吸收并输送至粉尘净化机构,吸尘罩13通过吸尘软管14与风机进风管15相连通,该风机进风管15呈“U”形结构,上述的第一风机11-1的风机吸风口与风机进风管15的一端相连通,上述第二风机11-2的风机吸风口与风机进风管15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风机11-1的风机出风口通过第一风机出口风管12-1连接至粉尘净化机构的第一反冲器2内部,第二风机11-2的风机出风口通过第二风机出口风管12-2连接至粉尘净化机构的第一反冲器2内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分粉尘净化机构用于净化粉尘吸收机构吸收的粉尘,该粉尘净化机构包括净化室1、第一反冲器2、第二反冲器3、供水冲洗装置10、排浆阀6、排气管7、过滤器8和排气导流管9,所述的第一反冲器2为倒锥形结构,其上部开口大于下部开口,第一反冲器2内部设置有钢丝球和海绵块,钢丝球和海绵块湿润后对粉尘进行吸附,第一反冲器2内部净化液面上被雾化的气流不断搅动钢丝球和海绵块,使得吸附在钢丝球和海绵块表面的粉尘清洗到净化液中,所述的第二反冲器3为正锥形结构,其下部开口大于上部开口,第二反冲器3把粉尘再次打入净化液内部使得粉尘再次被净化,而且对钢丝球和海绵块进行进一步的搅动,第二反冲器3设置于第一反冲器2的上部,且均位于净化室1内部,第一反冲器2的底部与净化室1相连通,净化室1内部装有净化液,本实施例中的净化液中为水,上述的第一风机11-1和第二风机11-2将粉尘输送至第一反冲器2内部的净化液中,通过第二反冲器3将粉尘反复输送至第一反冲器2内部的净化液中,第二反冲器3的外周与净化室1周边有缝隙,供水冲洗装置10设置于净化室1的顶部,所述的净化室1内部还设置有环缝过滤器4,环缝过滤器4设置于第一反冲器2和第二反冲器3之间,可对吸粉尘机构输送的粉尘进行初步过滤,对净化液净化后的粉尘进行反复过滤,所述的净化室1外部设置有水位阀5,用于控制第一反冲器2内部净化液的高度,净化室1底部设置有排浆阀6,且其顶部安装有排气管7,并连通于排气导流管9的入口,排气导流管9的出口连接于粉尘回收池,排气管7上端安装有过滤器8,过滤器8包括第一层过滤网、钢丝球和第二层过滤网,钢丝球设置于第一层过滤网和第二层过滤网之间,所述的供水冲洗装置10设置于排气导流管9的顶部,并位于过滤器8的正上方,可清洗各种滤网,所述的供水冲洗装置10和排浆阀6通过导线电连接于变频装置,定时排浆,定时对净化室1供水,变频装置电连接于电动机,具体在本实施中,净化室1内净化液的重量为135KG,净化室1的内部直径为800mm,净化室1的高度为1000mm,第二反冲器2的下部开口直径为700mm,所述的净化室1顶部安装有两个排气管7,该排气管7上端安装的过滤器8和供水冲洗装置10中心对称,本实施例中的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净化粉尘、异味后,空气纯度达到98%。
使用时,在净化粉尘前,通过供水冲洗装置10对净化室1内部进行补充净化液,净化室1外部的水位阀5对净化室1内部的净化液的量进行控制,之后启动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中的第一风机11-1和第二风机11-2,可以使得第一反冲器2内部的钢丝球和海绵块进行充分湿润,还可以对净化室1内部的环缝过滤器4和过滤器8进行湿润和冲洗,这样不仅提高粉尘净化的效率,还对各种过滤器进行了冲洗,净化粉尘时,在第一风机11-1和第二风机11-2产生的压力作用下,通过吸烟罩13吸收粉尘并将粉尘吸入风机进风管15,并通过第一风机出口风管12-1和第二风机出口风管12-2进入净化室1的环缝过滤器4的表面,环缝过滤器4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第一反冲器2内部与雾化后的水、钢丝球和海绵块相接触,粉尘被水吸收,对于从水中冒出的粉尘,第二反冲器3再次打入至净化液内净化,吸收粉尘的水经过排浆阀6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处理,随粉尘吸入的气体经过排气管7并通过排气管7顶部的过滤器8进一步过滤,双排气管7连通于排气导流管9,通过排气导流管9将气体排出至粉尘回收池。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包括粉尘吸收机构和粉尘净化机构,粉尘吸收机构包括第一风机(11-1)和第二风机(11-2),该第一风机(11-1)和第二风机(11-2)将粉尘吸收并输送至粉尘净化机构,粉尘净化机构包括有净化室(1)和第一反冲器(2),第一反冲器(2)位于净化室(1)内部,且第一反冲器(2)的底部与净化室(1)相连通,净化室(1)内部装有净化液,上述的第一风机(11-1)和第二风机(11-2)将粉尘输送至第一反冲器(2)内部的净化液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粉尘净化机构还包括第二反冲器(3),第二反冲器(3)位于净化室(1)内部且设置于第一反冲器(2)的上部,通过第二反冲器(3)将粉尘反复输送至第一反冲器(2)内部的净化液中,第二反冲器(3)的外周与净化室(1)周边有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净化机构还包括供水冲洗装置(10),供水冲洗装置(10)设置于净化室(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室(1)内部设置有环缝过滤器(4),环缝过滤器(4)设置于第一反冲器(2)和第二反冲器(3)之间,净化室(1)外部设置有水位阀(5),用于控制第一反冲器(2)内部净化液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冲器(2)为倒锥形结构,其上部开口大于下部开口,第一反冲器(2)内部设置有钢丝球和海绵块,第二反冲器(3)为正锥形结构,其下部开口大于上部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净化机构还包括排浆阀(6)、排气管(7)、过滤器(8)和排气导流管(9),净化室(1)底部设置有排浆阀(6),净化室(1)的顶部安装有排气管(7),并连通于排气导流管(9)的入口,排气导流管(9)的出口连接于粉尘回收池,排气管(7)上端安装有过滤器(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吸收机构还包括吸尘罩(13)、吸尘软管(14)、风机进风管(15)、第一风机出口风管(12-1)和第二风机出口风管(12-2),吸尘罩(13)通过吸尘软管(14)与风机进风管(15)相连通,该风机进风管(15)呈“U”形结构,上述的第一风机(11-1)的风机吸风口与风机进风管(15)一端相连通,上述的第二风机(11-2)的风机吸风口与风机进风管(15)另一端相连通,第一风机(11-1)的风机出风口通过第一风机出口风管(12-1)连接至粉尘净化机构的第一反冲器(2)内部,第二风机(11-2)的风机出风口通过第二风机出口风管(12-2)连接至粉尘净化机构的第一反冲器(2)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冲洗装置(10)设置于排气导流管(9)的顶部,并与过滤器(8)中心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8)包括第一层过滤网、钢丝球和第二层过滤网,钢丝球设置于第一层过滤网和第二层过滤网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7358.6U CN204656270U (zh) | 2015-06-03 | 2015-06-03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7358.6U CN204656270U (zh) | 2015-06-03 | 2015-06-03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56270U true CN204656270U (zh) | 2015-09-23 |
Family
ID=54126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7735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56270U (zh) | 2015-06-03 | 2015-06-03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562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7791A (zh) * | 2015-06-03 | 2015-08-26 | 安徽益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及其吸收净化方法 |
-
2015
- 2015-06-03 CN CN201520377358.6U patent/CN20465627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7791A (zh) * | 2015-06-03 | 2015-08-26 | 安徽益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及其吸收净化方法 |
CN104857791B (zh) * | 2015-06-03 | 2017-07-07 | 安徽益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及其吸收净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15782A (zh) | 一种药厂烟气处理设备 | |
CN207708741U (zh) | 一种高净化率的废气净化环保设备 | |
CN108404573A (zh) |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 |
CN104857791A (zh)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及其吸收净化方法 | |
CN207756219U (zh) | 一种土壤污染处理装置 | |
CN204656271U (zh) | 一种单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 | |
CN103394264B (zh) | 一种单风机焊烟吸收净化方法 | |
CN203417574U (zh) | 一种双风机焊烟吸收净化器 | |
CN107420956A (zh) | 一种用于厨房的环保设备 | |
CN204678527U (zh) | 一种高效空气净化处理装置 | |
CN207334851U (zh) | 一种用于厨房的环保设备 | |
CN203417575U (zh) | 一种单风机焊烟吸收净化器 | |
CN204656270U (zh) | 一种双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 | |
CN107051083A (zh) | 一种多功能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 |
CN107775137A (zh) | 一种电子焊接烟雾排放设备 | |
CN210568929U (zh) |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设备 | |
CN104826443B (zh) | 一种单风机粉尘吸收净化器及其吸收净化方法 | |
CN103394263B (zh) | 一种双风机焊烟吸收净化方法 | |
CN204656269U (zh) | 一种粉尘吸收净化器的净化室 | |
CN202555108U (zh) | 烟尘净化机 | |
CN206381749U (zh) | 一种焦炭生产线的多点位除尘净化系统 | |
CN109289474A (zh) | 一种具有抑尘效果的吸收式脱氮烟气净化装置 | |
CN211799709U (zh) | 一种废气净化环保设备 | |
CN209348398U (zh) | 一种具有抑尘效果的吸收式脱氮烟气净化装置 | |
CN209423260U (zh) | 一种除尘用可净化废气防污染的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