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4598U - 三维编织携纱器 - Google Patents

三维编织携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4598U
CN204644598U CN201520299943.9U CN201520299943U CN204644598U CN 204644598 U CN204644598 U CN 204644598U CN 201520299943 U CN201520299943 U CN 201520299943U CN 204644598 U CN204644598 U CN 204644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toroidal shell
shell
takes
we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999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阚玉华
刘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999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4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4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459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编织携纱器,其包括支架、储纱外壳、储纱轮以及往复回转装置,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导纱孔;所述储纱外壳是具有轴向缺口的环形壳体,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储纱轮置入所述环形壳体内部,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环形壳体自由旋转;所述往复回转装置与所述环形壳体动力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所述携纱器的卷簧工作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时,环形壳体转动圈数基本不变,不会造成纱线拉力的大幅波动,能够保证三维编织物的编织质量。

Description

三维编织携纱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三维编织中使用的携纱器。
背景技术
三维编织技术是制备复合材料,尤其是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成型件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制备具有一定厚度、整体性的且对性能要求较高的纤维复合材料预成型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三维编织设备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一种具有回纱功能的携纱器。
已有的编织机携纱器的回纱量较小,一般只适用二维编织,而三维编织要求回纱量更大,一般不会直接使用这种携纱器。还有些携纱器是用这种携纱器进行改造得到,但通常会导致较严重的纱线磨损。
较为典型的有以下两种典型的三维编织携纱器,例如CN1320736A号中国专利和US005156079A号美国专利,上述中国专利采用回转轮和储纱筒分离的技术,实现大回纱量、大储纱量,从回纱筒出纱的纱线磨损也较小,但其在储纱筒和回纱筒之间的纱线会随着回纱筒的来回往复转动而产生打捻,破坏纤维的光顺,使织物质量下降,同时也可能产生纤维损伤。上述美国专利结构上较为简单,但重要的问题是随着纱线的消耗,纱筒上的纱会越来越少,因此当卷簧的弹性系数恒定时,则纱筒满纱和即将用尽时的纱线张力会相差数倍,回纱量也会减少许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编织携纱器,在保证回纱量的同时,避免纱线张力过度变化导致的编织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储纱外壳、储纱轮以及往复回转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具有导纱孔;
所述储纱外壳是具有轴向缺口的环形壳体,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储纱轮置入所述环形壳体内部,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环形壳体自由旋转;
所述往复回转装置与所述环形壳体动力连接。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所述环形壳体枢接于所述支架,在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连接有所述往复回转装置。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在所述支架上枢接有纱轴,所述纱轴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所述往复回转装置动力连接,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纱轴同步转动连接。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所述储纱轮枢接于所述支架或者枢接于所述环形壳体的中心轴。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所述往复回转装置是卷簧。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在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卷簧轴,在卷簧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被所述往复回转装置驱动,所述环形壳体连接有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直接啮合或者通过过渡齿轮间接啮合。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所述导纱孔的轴向与所述储纱轮的轴向垂直。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所述导纱孔的轴向与所述储纱轮的轴向平行。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所述支架上设有导向滑轮。
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中:所述环形壳体的外侧面上还沿环向设有两道间隔开的环形挡墙。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回纱量大,对纱线磨损小,无打捻,纱线张力均匀,适合应用于大型三维编织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编织携纱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含卷簧);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编织携纱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带齿轮储纱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储纱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带齿轮卷簧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三维编织携纱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支架1;导纱孔11;板体12;纱轴13;卷簧轴14;滑杆18;导向滑轮19;空心轴20;被动齿轮21;环形壳体22;环形挡墙23;储纱轮3;卷簧盒4;主动齿轮41;过渡齿轮5。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包括有支架1、带齿轮储纱外壳、储纱轮3以及带齿轮卷簧盒4,其中:
所述支架1一端用于连接锭座,另一端具有导纱孔11,两端之间用板体12相连,在所述板体12上固定有纱轴13、卷簧轴14与过渡轴,所述纱轴13、卷簧轴14与过渡轴均垂直于所述导纱孔11的轴向;
如图3所示,所述带齿轮储纱外壳通过中心的空心轴20枢接于纱轴13上,其一端具有被动齿轮21,另一端是具有轴向缺口的环形壳体22,在环形壳体22的外侧面上还设有两道间隔开的环形挡墙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齿轮21与环形壳体22是一体结构,但实际上也可以是能够保持同步转动的分体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储纱轮3为工字型,是常用结构,其枢接于所述空心轴20,并置入所述带齿轮储纱外壳的环形壳体22内部,并用卡环等物品限定其不能从环形壳体22内部脱出;
如图5所示,所述带齿轮卷簧盒4枢接于所述卷簧轴14,其一端是主动齿轮41,所述主动齿轮41与所述被动齿轮21传动连接,另一端为内置卷簧的盒体;在图5中,为了清楚,将置于卷簧轴14与盒体之间的卷簧省略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齿轮41与盒体是一体结构,但实际上也可以是能够保持同步转动的分体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出现主动齿轮41与被动齿轮21的尺寸过大的问题,还在板体12的过渡轴上枢接一个过渡齿轮5,利用过渡齿轮5同时啮合主动齿轮41以及被动齿轮21,有效降低它们的尺寸;当然,不考虑尺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主动齿轮41直接啮合被动齿轮21,同样能够实现传递回转力矩的功能。
安装的时候,支架1的一端与锭座相连接,纱线卷绕在储纱轮3上,然后从环形壳体22的缺口处拉出,在环形壳体22的两道挡墙23之间卷绕数圈之后,穿过支架1另一端的导纱孔11,再连接到预编织的三维编织物。
使用的时候,当纱线上拉力较大时,纱线拉力克服卷簧的阻力,使得环形壳体22回退,当回退数圈后,环形壳体22上的纱线摩擦力不足以克服纱线拉力,于是储纱轮3开始相对环形壳体22旋转,将储纱轮3上的纱线提供给三维编织物;当纱线上的拉力较小时,储纱轮3停止供纱,环形壳体22在卷簧作用下,经过主动齿轮41、过渡齿轮5以及被动齿轮21的传动发生旋转,将多余的纱线卷绕在环形壳体22上,以保持纱线上的必要张力。
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可知,所述携纱器的卷簧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环形壳体22的转动圈数不会增减,不会造成纱线拉力及补偿量的大幅波动,能够保证三维编织物的编织质量。而且,本实施例中的纱轴13与导纱孔11的方向垂直,可有效减少纱线磨损;此外,所述导纱孔11可以是光滑的瓷眼,还可以是一组光滑的滑轮,能够进一步减少纱线的摩擦,使纱线在往复通过的过程中磨损更低。
需要补充的是,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予以精简:去除卷簧盒4的外壳、主动齿轮41、被动齿轮21以及过渡齿轮5,直接在环形壳体22与纱轴13之间设置所述卷簧,同样能够相当于在所述环形壳体22上动力连接了往复回转装置。
请再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三维编织携纱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支架1、储纱外壳、储纱轮3以及卷簧盒4,其中:
所述支架1一端用于连接锭座,另一端具有导纱孔11,两端之间设有一根纱轴13和一根滑杆18,所述纱轴13和滑杆18均平行于所述导纱孔11的轴向,所述纱轴13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1;
所述储纱外壳是具有轴向缺口的环形壳体22,其两端与所述纱轴13紧配合连接(与第一个实施例稍有不同的是,其不再设置中心轴);
所述储纱轮3为工字型,是常用结构,其枢接于所述纱轴13,置入所述环形壳体22内部,并用卡环等物品限定其不能从环形壳体22内部脱出;
在支架1的一端还固定有卷簧盒4,所述卷簧盒4内的卷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卷簧盒4的外壳,另一端与所述纱轴13的一端的卡口(常见结构,未予图示)相接,使得卷簧盒4内的卷簧能够通过纱轴13向环形壳体22传递往复回转力矩;当然,也可以去除卷簧盒4的外壳,将所述卷簧直接设置在所述支架1与纱轴13之间,也是能够实现的技术方案,同样相当于在所述环形壳体22上动力连接了往复回转装置;
由于所述纱轴13平行于所述导纱孔11的轴向,因此,在所述滑杆18上还设有导向滑轮19,储纱轮3上缠绕的纱线,从储纱外壳的缺口处引出,然后在环形壳体22上卷绕数圈之后,经过所述导向滑轮19后再从所述导纱孔11中穿出。
上述实施例使用的时候,当纱线上拉力较大时,纱线拉力克服卷簧的阻力,使得环形壳体22回退,当回退数圈之后,环形壳体22上的纱线摩擦力不足以克服纱线拉力,于是储纱轮3开始相对环形壳体22旋转,将储纱轮3上的纱线提供给三维编织物;当纱线上的拉力较小时,储纱轮3停止供纱,环形壳体22在卷簧作用下反向旋转,将多余的纱线卷绕在环形壳体22上,以保持纱线上的必要张力。
与第一个实施例相比较,采用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储纱轮3的长度能够制造得更长,相对地可以增加储纱量。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储纱外壳、储纱轮以及往复回转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具有导纱孔;
所述储纱外壳是具有轴向缺口的环形壳体,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储纱轮置入所述环形壳体内部,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环形壳体自由旋转;
所述往复回转装置与所述环形壳体动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枢接于所述支架,在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连接有所述往复回转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上枢接有纱轴,所述纱轴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所述往复回转装置动力连接,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纱轴同步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纱轮枢接于所述支架或者枢接于所述环形壳体的中心轴。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回转装置是卷簧。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卷簧轴,在卷簧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被所述往复回转装置驱动,所述环形壳体连接有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直接啮合或者通过过渡齿轮间接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孔的轴向与所述储纱轮的轴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孔的轴向与所述储纱轮的轴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导向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三维编织携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的外侧面上还沿环向设有两道间隔开的环形挡墙。
CN201520299943.9U 2015-05-11 2015-05-11 三维编织携纱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44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9943.9U CN204644598U (zh) 2015-05-11 2015-05-11 三维编织携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9943.9U CN204644598U (zh) 2015-05-11 2015-05-11 三维编织携纱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4598U true CN204644598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7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9994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44598U (zh) 2015-05-11 2015-05-11 三维编织携纱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45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591A (zh) * 2015-05-11 2015-07-29 阚玉华 三维编织携纱器
CN106948079A (zh) * 2017-04-27 2017-07-14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可自动增减纱的携纱器及其应用的三维编织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591A (zh) * 2015-05-11 2015-07-29 阚玉华 三维编织携纱器
CN106948079A (zh) * 2017-04-27 2017-07-14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可自动增减纱的携纱器及其应用的三维编织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44598U (zh) 三维编织携纱器
CN207497826U (zh) 一种可拼接的绕线盘
CN208617129U (zh) 一种具有可调外直径的氨纶纱用收纳筒
CN202687659U (zh) 组合式胶筒
CN104805591A (zh) 三维编织携纱器
CN208279800U (zh) 数控大圆针织机导丝结构
CN103046182A (zh) 一种恒压减震导丝器
CN107938409B (zh) 一种碳纤维绳制作装置及设备
CN203529607U (zh) 一种带管环的纺织纱管
CN104805576A (zh) 一种分纱装置便拆式配装机构
CN207312825U (zh) 一种防脱纺织纱管
CN204342152U (zh) 纺织机用导纱装置
CN204873242U (zh) 一种定型机恒张力收卷装置
CN210287654U (zh) 一种具备持续供丝功能的加弹机原丝架
CN109626135A (zh) 一种防止卡顿的匀速纺织用转筒
CN203428648U (zh) 一种新型纺织机纱线筒
CN204540456U (zh) 鱼线轮
CN103359553A (zh) 一种新型纺织机纱线筒
CN205087676U (zh) 一种周向退绕的筒管组件
CN204728043U (zh) 一种分纱装置便拆式配装机构
CN203333893U (zh) 自动停转绕线装置
CN103820935B (zh) 一种纱线阻尼装置
CN216889242U (zh) 用于人丝加工的整浆并设备
CN209259288U (zh) 一种纺织机械的快速供料机构
CN103668772B (zh) 一种用于编织螺旋绳的编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