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1444U - 一种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1444U
CN204641444U CN201520325955.4U CN201520325955U CN204641444U CN 204641444 U CN204641444 U CN 204641444U CN 201520325955 U CN201520325955 U CN 201520325955U CN 204641444 U CN204641444 U CN 204641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cushion
seat
lower backres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259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259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1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1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14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涉及汽车部件领域。该座椅主要包括靠背、坐垫以及角度调节器,所述靠背由上靠背和下靠背组成,所述下靠背与所述坐垫通过所述角度调节器连接,且所述下靠背与所述坐垫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180°,所述上靠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架,两根所述支架与所述上靠背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上靠背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靠背和/或所述坐垫活动连接,所述下靠背和所述坐垫分别可填充于所述空腔内。这种座椅不仅增加了座椅平放时的长度,提高了人们停车休息时的舒适度,还充分利用了车内座椅前后的空间,使得较小车型也能满足创建舒适休息空间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
背景技术
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代步工具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座椅作为汽车与人接触的主要界面之一,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与健康,同时也是人们停车休息的主要地方。人们在停车休息时,希望汽车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地方。因此,座椅对人们停车休息的舒适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均采用折叠座椅来尽可能满足这一需求,主要是通过现有技术将座椅的靠背向后方倾斜一定度数来满足休息的条件,这样设计还无法满足成年人整个身体伸展开的休息需求,这样仍然影响到人们停车休息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这种座椅将背靠设置为可活动的上靠背和下靠背,即上靠背可以向前折叠使其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下靠背可向后折叠使其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样设置使上靠背处于驾驶位置的空间,不仅增加了座椅平放时的长度,提高了人们停车休息时的舒适度,还充分利用了车内座椅前后的空间,使得较小车型也能满足创建舒适休息空间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包括靠背、坐垫以及角度调节器,所述靠背由上靠背和下靠背组成,所述下靠背与所述坐垫通过所述角度调节器连接,且所述下靠背与所述坐垫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180°,所述上靠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架,两根所述支架与所述上靠背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上靠背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靠背和/或所述坐垫活动连接,所述下靠背和所述坐垫分别可填充于所述空腔内。
靠背包括上靠背和下靠背,上靠背通过支架与下靠背和/或坐垫活动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靠背灵活地拆分为两个部分使用。下靠背与坐垫通过角度调节器连接,且下靠背与坐垫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180°,可以将靠背调整至人体舒适坐姿的任意一个位置,也能够使下靠背转动至与坐垫形成180°的状态。上靠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架,两根支架与上靠背之间形成空腔,下靠背和坐垫分别可填充于空腔内,这样设置既能够使上靠背和下靠背合在一起,供人们休息或开车时靠背,也能够使上靠背与坐垫合在一起,上靠背位于驾驶位置的空隙处,增长坐垫的长度,供人们坐着休息,再将下靠背转动至与坐垫成180°时,供人们平躺休息。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所述支架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坐垫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坐垫挡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坐垫挡板相匹配。
当上靠背向前转动至与坐垫成180°时,因上靠背自身的重力或者人体的重力的作用会迫使其下掉,这样设置使得支架卡在坐垫挡板上,坐垫挡板给上靠背一个支撑力,避免上靠背因重力作用掉落。同时,支架前侧的凹槽与坐垫挡板相匹配,使上靠背与坐垫达到更好的平整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所述支架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下靠背的两侧设置有下靠背挡板,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下靠背挡板相匹配。
上靠背向后转动与下靠背合在一起时,支架后侧的凹槽卡合在下靠背挡板上,下靠背挡板给上靠背一个支撑力,避免上靠背向后侧转动不能与下靠背合在一起以支撑人体上半身。同时,支架后侧的凹槽与下靠背挡板相匹配,使得上靠背与下靠背合在一起时更加平整和美观。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每根所述支架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下靠背的两侧设置有下靠背挡板,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下靠背挡板相匹配;每根所述支架与所述下靠背和/或所述坐垫活动连接的一端延伸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架挡板,所述支架挡板可与所述下靠背挡板相卡合。
上靠背向后转动与下靠背合在一起时,支架后侧的凹槽卡合在下靠背挡板上,下靠背挡板给上靠背一个支撑力,避免上靠背向后侧转动不能与下靠背合在一起以支撑人体上半身。同时,支架后侧的凹槽与下靠背挡板相匹配,使得上靠背与下靠背合在一起时更加平整和美观。当上靠背向前转动至与坐垫成180°时,因上靠背自身的重力或者人体的重力的作用会迫使其下掉,通过在支架一端延伸设置支架挡板,使支架在以活动连接处为支点可形成类似于杠杆的结构,当上靠背承受一定重力作用时,支架挡板以活动连接处为支点在下靠背挡板的阻力作用下,使上靠背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避免上靠背掉落。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所述支架挡板为伸缩杆。
通过伸缩杆可以将支架挡板可收缩至支架内部,从而使座椅更加美观,并且使用较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所述支架挡板包括至少三节依次连接的短杆,所述短杆的两端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外螺纹,相邻的所述短杆之间通过螺纹直接头连接。
相对于伸缩杆,短杆的连接部分更加牢固,并且强度更大,使得支架挡板能够承受更大的阻力。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所述下靠背与所述坐垫之间设有折叠轴,所述支架设有轴孔,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轴孔套设于所述折叠轴,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折叠轴与所述下靠背和所述坐垫活动连接。支架挡板设置为可伸缩于支架内部的结构,使得上靠背和下靠背合在一起时可以调节成任意角度,同时使座椅更加美观。
这样设置使上靠背和下靠背可以单独地向前或向后折叠,从而能够实现上靠背向前转动与坐垫合在一起且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下靠背向后转动与坐垫合在一起且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所述角度调节器为行星齿轮传动结构。
通过调节角度调节器,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可以实现靠背角度连续调节的效果,这样设置不但能够将靠背调整到人体坐姿较舒适的位置,还能够更好地使下靠背转动至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还包括前后调节器,所述前后调节器为内外导轨式前后调节器。
通过调节前后调节器,能够使座椅能够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上靠背向前转动时,因为坐垫前方空间的限制,需将座椅整体向后移动一定位置,才能使上靠背向前转动与坐垫合在一起且两者达到平整的效果。平整的整个座椅向后移动一定位置,使座椅与后座椅连接在一起的效果,增大了人体平躺的位置的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座椅中,所述上靠背的背离所述下靠背的一面为弧形面。
这样设置使座椅处于平放状态时,增加了座椅的长度,同时还能够节约车内空间,还具有使座椅更加美观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靠背由上靠背和下靠背组成,下靠背通过角度调节器与坐垫连接,使得下靠背可转动至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人们可平躺于座椅上休息;通过下靠背和坐垫分别可填充于上靠背与两根支架间形成的空腔内的设置,使得下靠背转动至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后,可将上靠背转动至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且坐垫填充于所述空腔内,即上靠背处于驾驶位置的空间,不仅增加了座椅平放时的长度,提高了人们停车休息时的舒适度,还充分利用了车内座椅前后的空间,使得较小车型也能满足创建舒适休息空间的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座椅的平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座椅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上靠背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座椅的平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座椅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上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坐垫 102,角度调节器 103,前后调节器 104,上靠背 105,下靠背 106,支架107,折叠轴 108,下靠背挡板 109,支架挡板 110,坐垫挡板 111,第一凹槽 112,第二凹槽 113。
具体实施方式
座椅作为人们停车休息的主要地方,直接影响到人们停车休息的舒适度。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将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节一定的倾斜度,采用身体半卧或者身体一部分平躺的方式进行休息,这样的设计使人体下肢部分放置在坐垫下,这样仍然影响到人们停车休息的舒适度。
鉴于上种情况,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靠背、坐垫以及角度调节器。这种座椅将靠背设置为可活动的上靠背和下靠背两部分,即上靠背可以向前转动使其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下靠背可向后转动使其与坐垫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样设置通过有效利用座椅前后的空间增加了座椅平放时的长度,使人体的整个身体可以平躺于座椅上,从而提高了人们在停车休息时的舒适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座椅的平放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座椅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上靠背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靠背坐垫102、角度调节器103、上靠背105、下靠背106、支架107、折叠轴108、下靠背挡板109、坐垫挡板111、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13。
如图1所示,靠背由可分离的上靠背105和下靠背106组成,这样设置可以使靠背灵活地拆分为两个部分使用。下靠背106与坐垫102通过角度调节器103连接,且下靠背106与坐垫102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为90°-180°,可以将靠背调整至人体舒适坐姿的任意一个位置,也能够使下靠背106转动至与坐垫102处于一条直线上,人们可平躺于座椅上休息。下靠背106与坐垫102之间设有折叠轴108,支架107设有轴孔,支架107通过轴孔套设于折叠轴108,支架107的一端与上靠背105连接,支架107的另一端通过折叠轴108与下靠背106和坐垫102活动连接,这样设置既可实现上靠背105可以相对于下靠背106向前或向后转动,也可以使得两根支架107与上靠背105之间形成的空腔可单独容纳下靠背和坐垫,且空腔的尺寸与坐垫102的尺寸、下靠背106的尺寸相同,从而保证了上靠背105与坐垫102、上靠背105与下靠背106无缝连接,使整个座椅更加美观并且使用较舒适。
如图2所示,当下靠背与坐垫处于折叠状态时,上靠背与下靠背合在一起,即下靠背填充于上靠背与支架之间的空腔内,增长下靠背的长度,使得人们坐在座椅上的舒适感更高。
如图1所示,当下靠背与坐垫处于平放状态时,下靠背、坐垫、上靠背处于一条直线上,上靠背与坐垫合在一起,坐垫填充于上靠背与支架之间的空腔内,增长坐垫的长度,增强人们平躺休息的舒适度。此外,上靠背位于驾驶位置的空隙处,有效地利用了车内空间,使得车内空间较小的车型也能满足人们平躺于座椅休息的要求,降低了人们的购车成本。
如图1-3所示,当上靠背105向前转动至与坐垫102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因自身重力或者人体重力的作用会迫使上靠背105往下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支架107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12,坐垫10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坐垫挡板111,第一凹槽112与坐垫挡板111相匹配。当上靠背105向前转动至与坐垫102成180°时,坐垫挡板111卡合在支架107的第一凹槽112内,坐垫挡板111给上靠背105一个支撑力,避免上靠背105因重力作用掉落。同时,支架107前侧的第一凹槽112与坐垫挡板111相匹配,使上靠背105与坐垫102达到更好的平整效果。当然地,为了使座椅更加美观,坐垫挡板111可设计成可收缩的结构,当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坐垫挡板111可以推动至坐垫102下面,当座椅处于平放状态时,坐垫挡板111向外拉,与第一凹槽112相卡合。
上靠背105向前转动至与坐垫102处于一条直线时,人们可以平躺在座椅上休息,为了支撑人体重力,避免上靠背掉落,可以在上靠背的下方放置一个凳子或其他物体作为支撑。但是由于座椅处于驾驶位置,如果在上靠背的下方放置支撑物体可能会给驾驶位置的空间造成压力,较佳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坐垫挡板111给上靠背105一个支撑力,不但避免上靠背105因重力作用掉落,还不会增加座椅的整体结构以及占用的空间。
当座椅由平放状态转动为折叠状态时,下靠背106可以通过角度调节器103的支撑不向后转动,人们可以依靠下靠背而坐在坐垫上。
由于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上靠背105因重力或者推力的作用迫使其向后转动,人们仅能以下靠背为依靠而坐,如果可以将上靠背和下靠背一起作为依靠而坐,会增加人们的舒适度。较佳的,如图2所示,支架107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13,下靠背106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下靠背挡板109,当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下靠背挡板109卡在上靠背105内,下靠背挡板109给上靠背105一个支撑力,避免上靠背105向后转动。因下靠背挡板109与第二凹槽113相匹配,使得上靠背105与下靠背106合在一起时更加平整和美观。
图4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座椅的平放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座椅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所述的上靠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座椅,与实施例1相比,主要改进点在于:支架挡板110与下靠背挡板109相卡合的结构代替了第一凹槽112与坐垫挡板111相卡合的结构,以解决上靠背105因其自身重力或者人体重力的作用迫使上靠背105下掉的问题,还包括前后调节器104和支架挡板110。
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如图4所示,靠背由上靠背105和下靠背106,下靠背106与坐垫102通过角度调节器103连接,上靠背10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架107,两根支架107与上靠背105之间形成空腔,下靠背106和坐垫102分别可填充于该空腔内,这样设置既能使下靠背106向后转动至与坐垫102在一条直线上,也能使上靠背105向前转动与坐垫102处于一条直线上,从而使整个坐垫处于平放状态。
如图5-6所示,当上靠背105向前转动至与坐垫102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因其自身重力或者人体重力的作用会迫使上靠背105往下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每根支架107与下靠背106和坐垫102活动连接的一端延伸设置有支架挡板110,当上靠背105向前转动至与坐垫102成在一条直线上时,使支架107在以活动连接处为支点可形成类似于杠杆的结构,当上靠背105承受一定重力作用时,支架挡板110以活动连接处为支点在下靠背挡板109的阻力作用下,使上靠背105与坐垫102处于一条直线上时,避免上靠背105掉落。
如图5所示,当上靠背105与下靠背106合在一起使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为了使支架挡板110不被坐垫102阻挡而无法实现将靠背调节为任意角度,支架挡板110设置为可伸缩于支架107内部的结构,这样设置既使得座椅更加美观并且使用较舒适。
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支架挡板110可伸缩,例如:
第一种,支架挡板110为伸缩杆,伸缩杆可伸长或缩短,通过伸缩杆可以将支架挡板110收缩至支架107内部,从而使座椅更加美观,并且操作方便。
第二种,支架挡板110包括多节依次连接的短杆,短杆的两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相邻的短杆之间通过螺纹直接头连接。相对于伸缩杆,短杆的连接部分更加牢固,并且强度更大,使得支架挡板110能够承受更大的阻力。
如图4-6所示,角度调节器103为行星齿轮传动结构。通过调节角度调节器103,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可以实现靠背的角度连续调节的效果,这样设置不但能够将靠背调整到人体坐姿较舒适的位置,还能够更好地使下靠背106转动至与坐垫102处于一条直线上。
如图6所示,该座椅还包括前后调节器104,前后调节器为内外导轨式前后调节器,通过调节前后调节器104,能够使座椅能够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上靠背105向前转动时,因为坐垫102前方空间的限制,需将座椅整体向后移动一定位置,才能使上靠背105向前转动与坐垫102合在一起且处于一条直线上。平整的整个座椅向后移动一定位置,使座椅与后座椅连接在一起的效果,有效地利用了车内空间以及增大了人体平躺的位置的长度。
如图4-6所示,上靠背105的背离下靠背106的一面为弧形面,这样设置使在增加平放座椅长度的同时还节约了车内空间,还具有使座椅更加美观的效果,当然地,上靠背105的背离下靠背106的一面还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通过折叠轴108与下靠背106和坐垫102连接,容易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中的支架107还可以仅与下靠背106活动连接,也可以仅与坐垫102活动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均能实现上靠背105向前转动与坐垫102处于一条直线上、向后转动与下靠背106合在一起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坐垫以及角度调节器,所述靠背由上靠背和下靠背组成,所述下靠背与所述坐垫通过所述角度调节器连接,且所述下靠背与所述坐垫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180°,所述上靠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架,两根所述支架与所述上靠背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上靠背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靠背和/或所述坐垫活动连接,所述下靠背和所述坐垫分别可填充于所述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支架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坐垫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坐垫挡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坐垫挡板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支架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下靠背的两侧设置有下靠背挡板,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下靠背挡板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支架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下靠背的两侧设置有下靠背挡板,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下靠背挡板相匹配;每根所述支架与所述下靠背和/或所述坐垫活动连接的一端延伸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架挡板,所述支架挡板可与所述下靠背挡板相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挡板为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挡板包括至少三节依次连接的短杆,所述短杆的两端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外螺纹,相邻的所述短杆之间通过螺纹直接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靠背与所述坐垫之间设有折叠轴,所述支架设有轴孔,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轴孔套设于所述折叠轴,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折叠轴与所述下靠背和所述坐垫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器为行星齿轮传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调节器,所述前后调节器为内外导轨式前后调节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靠背的背离所述下靠背的一面为弧形面。
CN201520325955.4U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1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5955.4U CN204641444U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25955.4U CN204641444U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1444U true CN204641444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2595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1444U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144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0748A (zh) * 2016-07-26 2018-02-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具有在交错座椅布置中形成搁板的座椅的车辆
CN110271457A (zh) * 2019-07-31 2019-09-24 龙奎 多用途机动座椅
CN114074591A (zh) * 2020-08-19 2022-02-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及其靠背组件和车辆
CN114789681A (zh) * 2022-05-25 2022-07-26 山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座椅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0748A (zh) * 2016-07-26 2018-02-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具有在交错座椅布置中形成搁板的座椅的车辆
CN110271457A (zh) * 2019-07-31 2019-09-24 龙奎 多用途机动座椅
CN114074591A (zh) * 2020-08-19 2022-02-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及其靠背组件和车辆
CN114074591B (zh) * 2020-08-19 2023-02-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及其靠背组件和车辆
CN114789681A (zh) * 2022-05-25 2022-07-26 山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座椅
CN114789681B (zh) * 2022-05-25 2023-09-22 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41444U (zh) 一种座椅
CN104290664B (zh) 翻转式脚托
CA2581206C (en) Back rest tilting device in reclining chair
CN201825082U (zh) 儿童座兜
CN203995780U (zh) 座椅靠背联锁脚凳装置和车辆座椅
US20150151773A1 (en) Baby Carriage
CN203283068U (zh) 一种汽车前座中央扶手
CN205267580U (zh) 坐姿躺姿双用学生座椅
CN203016318U (zh) 坐躺健身式办公椅
CN209305408U (zh) 一种汽车座椅椅背角度调节装置
CN202959550U (zh) 一种叠装式沙滩椅
CN203283064U (zh) 一种座椅靠背后部折叠桌
CN203793532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三轮电动车
CN204635801U (zh) 便携式头枕
CN205256087U (zh) 座椅头靠
CN209063936U (zh) 儿童约束系统
CN208017220U (zh) 一种休闲椅
CN201921020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头靠的轮椅
CN106379207A (zh) 一种乘用车二排单人座椅
CN207466443U (zh) 一种观光车座椅
CN206954043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后移折翻改装件
CN204764389U (zh) 一种多功能沙发躺椅
CN205493233U (zh) 带有可向前摆动椅背的椅子
CN108394320A (zh) 一种儿童汽车座
CN205044574U (zh) 伸缩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