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7594U - 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 Google Patents

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7594U
CN204637594U CN201520282764.4U CN201520282764U CN204637594U CN 204637594 U CN204637594 U CN 204637594U CN 201520282764 U CN201520282764 U CN 201520282764U CN 204637594 U CN204637594 U CN 204637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bing
bar
railing
automatic rese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827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红雨
黄碧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02827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7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7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75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包括两个底座、连接板、两个立柱、两个连接杆、两个支撑套管、两个支撑内杆、栏杆和两个配重块,所述连接板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两个底座,用于增强底座稳定性,所述立柱下端部固接于底座,所述连接杆一端横向活动连接于立柱的上端部,另一端固接于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内杆纵向插接于支撑套管,所述栏杆两端连接于两个支撑内杆,所述配重块连接于支撑套管下端部。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在被运动员冲撞后不会翻倒,并能自动复位,从而保证继续训练或比赛,其安全性更高,同时,还能准确记录运动员在跨栏时的高度,从而便于运动员调整跨栏动作,有助于训练,另外,其自身高度的调节幅度具有连续性。

Description

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栏架,具体涉及一种能自动复位的跨栏架。
背景技术
跨栏活动是一种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最初,人们把跨栏比赛叫做障碍跑,设置的障碍物是一般的栅栏,后来出现了埋在地上的木栏架,再后来又改为像锯木材用的支架。但跨越这种障碍物,不但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而且也妨碍跨栏跑技术的提高,因此跨栏跑在早期一直让运动员们心存隐患和担忧。为此,随后又出现了可移动的“⊥”形栏架,推动了跨栏技术的发展。之后,在比赛中又出现了“L”形栏架,栏板只要受4公斤的冲撞力量,就会向前翻倒。
例如,申请号:201420098005.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易调节高度安全跨栏架,包括两个减震弹簧(D10)、两个底座(D1)、连接两个底座的固定架(D2)、分别设置在两个底座(D1)上的立柱外管(D3)、分别套在立柱外管(D3)内的第一立柱内管(D4)、第二立柱内管(D5)及与第一立柱内管(D4)和第二立柱内管(D5)连接栏板(D6);所述的立柱外管(D3)外侧分别设有若干调节孔(D31);所述的第一立柱内管(D4)内设有凸形容腔;所述凸形容腔内设有限位碰珠(D7);所述第二立柱内管(D5)与凸形容腔相应位置设有螺纹孔及与螺纹孔配合的手拧螺丝(D9),所述的减震弹簧(D10)是设置在两个底座(D1)与两个立柱外管(D3)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立柱内管(D4)是通过限位碰珠(D7)及调节孔(D31)的配合与立柱外管(D3)连接;所述第二立柱内管(D5)是通过手拧螺丝(D9)及调节孔(D31)的配合与立柱外管(D3)连接;所述限位碰珠(D7)包括设置在前端的球形头部、设置在中部的限位杆及设置在尾端的限位挡底;所述限位挡底底面与凸形容腔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的调节孔(D31)是4~6个。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易调节高度安全跨栏架,其优点是:第一立柱内管利用可以弹出的限位碰珠与调节孔的配合,第二立柱内管利用手拧螺丝及调节孔的配合,从而实现栏架的高度可调节;其缺点是:此种跨栏架在受到轻微冲撞后会向前翻倒,而在比赛中,尤其是训练中,此种情况会频繁出现,此时,就需要人为去扶正,从而增大了工作量,甚至影响训练或是比赛进程,且翻起的底座很容易造成运动员受伤,同时,在平时训练中,为获得最好的跨栏成绩,需要运动员跨栏时,即不要冲撞到栏板,又不要超出栏板太多,而在运动员跨栏高度过高或是过低时,此种跨栏架无任何用于检测的装置,无法准确了解运动员跨栏的高度,从而不便于运动员及时纠正自己的跨栏动作,另外,该跨栏架是利用手拧螺丝和调节孔配合,从而实现高度可调,使得其高度调整最小幅度受调节孔间距限制,无法满足调节幅度的连接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在被运动员冲撞后不会翻倒,并能自动复位,从而保证继续训练或比赛,以减少工作量,并使安全性更高,同时,还能准确记录运动员在跨栏时的高度,从而便于运动员调整跨栏动作,有助于训练,另外,其自身高度的调节幅度具有连续性的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底座、连接板、两个立柱、两个连接杆、两个支撑套管、两个支撑内杆、栏杆和两个配重块,所述连接板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两个底座,用于增强底座稳定性,所述立柱下端部固接于底座,所述连接杆一端横向活动连接于立柱的上端部,另一端固接于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内杆纵向插接于支撑套管,所述栏杆两端连接于两个支撑内杆,所述配重块连接于支撑套管下端部。
所述支撑内杆与栏杆的连接位置低于支撑内杆的顶部,所述支撑内杆在与栏杆连接处的上方安装有上摄像头。
所述支撑内杆在与栏杆连接处的下方安装有下摄像头。
所述支撑内杆在与栏杆连接处的上、下方设置有刻度。
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轴承横向活动连接于立柱的上端部。
所述支撑套管邻近端部设置有手动顶丝,所述手动顶丝顶部与支撑内杆接触配合。
所述支撑套管邻近端部设置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手动顶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在被运动员冲撞后不会翻倒,并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能自动复位,从而保证继续训练或比赛,减少了工作量,且避免底座翻起时造成运动员受伤,其安全性更高,同时,利用设置在支撑内杆上的摄像头以及刻度,能准确记录运动员跨栏时的高度,以便于运动员调整自己的训练动作,提高训练水平,另外,通过手动顶丝使支撑内杆定位,在需要调整栏杆高度时,手动松开顶丝,上下调整支撑内杆即可,操作方便,且调节幅度具有连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易调节高度安全跨栏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自动复位式跨栏架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自动复位式跨栏架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连接板;3、立柱;4、连接杆;5、支撑套管;51、手动顶丝;6、支撑内杆;7、栏杆;8、配重块;91、上摄像头;92、下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包括两个底座1、连接板2、两个立柱3、两个连接杆4、两个支撑套管5、两个支撑内杆6、栏杆7和两个配重块8,连接板2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两个底座1,用于增强底座1稳定性,立柱3下端部固接于底座1,连接杆4一端通过轴承横向活动连接于立柱3的上端部,另一端固接于支撑套管5,支撑内杆6纵向插接于支撑套管5,同时,支撑套管5邻近端部设置有手动顶丝51,手动顶丝51顶部与支撑内杆6接触配合,支撑套管5邻近端部设置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手动顶丝51。栏杆7两端连接于两个支撑内杆6,配重块8连接于支撑套管5下端部。
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式跨栏架的栏杆7,在被运动员冲撞到后,会绕连接杆4转动,而整个跨栏架不会翻倒,并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栏杆7能自动复位,从而保证继续训练或比赛,减少了工作量,且避免底座翻起时造成运动员受伤,其安全性更高。同时,通过手动顶丝51使支撑内杆6定位,在需要调整栏杆7高度时,手动松开顶丝51,上下调整支撑内杆6即可,操作方便,且调节幅度具有连续性,以便于训练或比赛需要。
作为对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支撑内杆6与栏杆7的连接位置低于支撑内杆6的顶部,支撑内杆6在与栏杆7连接处的上方安装有上摄像头91。支撑内杆6在与栏杆7连接处的下方安装有下摄像头92。同时,支撑内杆6在与栏杆7连接处的上、下方设置有刻度。
上述第二种实施例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利用设置在支撑内杆6上的摄像头以及刻度,能准确记录运动员跨栏时的高度,以便于运动员调整自己的训练动作,提高训练水平。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底座(1)、连接板(2)、两个立柱(3)、两个连接杆(4)、两个支撑套管(5)、两个支撑内杆(6)、栏杆(7)和两个配重块(8),所述连接板(2)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两个底座(1),用于增强底座(1)稳定性,所述立柱(3)下端部固接于底座(1),所述连接杆(4)一端横向活动连接于立柱(3)的上端部,另一端固接于支撑套管(5),所述支撑内杆(6)纵向插接于支撑套管(5),所述栏杆(7)两端连接于两个支撑内杆(6),所述配重块(8)连接于支撑套管(5)下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杆(6)与栏杆(7)的连接位置低于支撑内杆(6)的顶部,所述支撑内杆(6)在与栏杆(7)连接处的上方安装有上摄像头(9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杆(6)在与栏杆(7)连接处的下方安装有下摄像头(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杆(6)在与栏杆(7)连接处的上、下方设置有刻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一端通过轴承横向活动连接于立柱(3)的上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管(5)邻近端部设置有手动顶丝(51),所述手动顶丝(51)顶部与支撑内杆(6)接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动复位式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管(5)邻近端部设置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手动顶丝(51)。
CN201520282764.4U 2015-05-05 2015-05-05 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7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2764.4U CN204637594U (zh) 2015-05-05 2015-05-05 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2764.4U CN204637594U (zh) 2015-05-05 2015-05-05 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7594U true CN204637594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8276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7594U (zh) 2015-05-05 2015-05-05 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759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1287A (zh) * 2016-03-15 2016-07-20 哈尔滨共阳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体育教学用训练装置
CN106267857A (zh) * 2016-09-29 2017-01-04 鸡西大学 一种具有防撞装置可自动复位的体育用栏架
CN107149782A (zh) * 2017-06-01 2017-09-12 南京派格斯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娱乐跳栏装置
CN108682019A (zh) * 2018-04-25 2018-10-19 高雪亚 高度可调型跨栏系统
CN111420414A (zh) * 2020-04-03 2020-07-17 五邑大学 体育训练跨栏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1287A (zh) * 2016-03-15 2016-07-20 哈尔滨共阳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体育教学用训练装置
CN106267857A (zh) * 2016-09-29 2017-01-04 鸡西大学 一种具有防撞装置可自动复位的体育用栏架
CN106267857B (zh) * 2016-09-29 2017-12-29 鸡西大学 一种具有防撞装置可自动复位的体育用栏架
CN107149782A (zh) * 2017-06-01 2017-09-12 南京派格斯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娱乐跳栏装置
CN107149782B (zh) * 2017-06-01 2019-05-14 南京派格斯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娱乐跳栏装置
CN108682019A (zh) * 2018-04-25 2018-10-19 高雪亚 高度可调型跨栏系统
CN108682019B (zh) * 2018-04-25 2019-03-22 六安荣耀创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度可调型跨栏系统
CN111420414A (zh) * 2020-04-03 2020-07-17 五邑大学 体育训练跨栏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7594U (zh) 自动复位式跨栏架
CN103752024A (zh) 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
CN205391756U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跨栏
CN205814958U (zh) 一种体育训练用跳高架
CN205796438U (zh) 登山机
CN100398172C (zh) 排球运动员简易训练器
CN203507456U (zh) 一种可升降篮球架
CN203235273U (zh) 教学训练用跨栏架
CN201030198Y (zh) 多功能篮球架
CN205434891U (zh) 一种足球任意球训练装置
CN202146602U (zh) 一种组合式儿童玩乐装置
CN210992821U (zh) 一种体育用多功能辅助训练装置
CN208340048U (zh) 一种多框投篮训练装置
CN201537398U (zh) 一种红外线跨栏架
CN208486656U (zh) 一种多适用型硬连接安全围栏
CN206924364U (zh) 体育教育专用篮球架
CN202942647U (zh) 多功能跨栏架
CN205460819U (zh) 乒乓球挡球网
CN205435000U (zh) 一种教学用的跨栏装置
CN210205910U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防止倾倒的跨栏架
CN205569673U (zh) 一种羽毛球拦网架
CN212016746U (zh) 一种田径用跨栏架
CN21179882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体育田径用跨栏
CN203724783U (zh) 一种训练用易升降跨栏架
CN201602398U (zh) 新型藤球羽毛球裁判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