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6620U - 胫骨平台组件 - Google Patents

胫骨平台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6620U
CN204636620U CN201520296093.7U CN201520296093U CN204636620U CN 204636620 U CN204636620 U CN 204636620U CN 201520296093 U CN201520296093 U CN 201520296093U CN 204636620 U CN204636620 U CN 204636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ibial plateau
filling part
support portion
platfor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960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彩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K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960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6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6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6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包括平台主体(10)和连接在平台主体(10)下方的支撑部(30),平台主体(10)上具有用于穿设支撑部(30)的第一安装通孔(11),胫骨平台组件还包括连接在平台主体(10)下方的修复部(20),修复部(20)具有第二安装通孔(21),支撑部(30)穿设在第二安装通孔(21)内,并且支撑部(30)的上部设置有工具配合部(40),支撑部(30)具有与第二安装通孔(21)连接的连接段(31),工具配合部(40)位于连接段(31)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胫骨平台的髓内杆上的螺纹段容易损坏,不便取出的问题。

Description

胫骨平台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胫骨平台组件。
背景技术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重要关节之一,同时,膝关节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具体表现之一为关节软骨的磨损或者退变会导致关节疼痛。
在治疗膝关节病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表面置换术。具体地,将膝关节的股骨和胫骨上磨损的软骨和软骨下骨削掉一薄层,形成截骨面,然后将钴铬钼合金的金属植入假体通过直接固定的方式或者骨水泥固定的方式固定到该截骨面上,从而替代磨损的关节骨质。在上述植入假体中,用于替代股骨侧骨质的部件称为股骨髁,用于替代胫骨侧骨质的部件称为胫骨平台,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衬以聚乙烯垫,从而起到降低摩擦、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目前,在现有的胫骨平台部件中,平台主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髓内杆之间通过螺纹直接连接。当植入假体失败需要翻修时,先要将植入假体取出。然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平台主体与髓内杆之间的连接容易失效,平台主体与髓内杆将相互脱离,此时,髓内杆上的螺纹段会损坏。一旦发生上述螺纹段损坏的现象,常用的翻修工具将无法直接连接到髓内杆上并将其取出。在上述情况下,只能使用其他专用工具将髓内杆取出,操作较为复杂,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平台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胫骨平台的髓内杆上的螺纹段容易损坏,不便取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包括平台主体和连接在平台主体下方的支撑部,平台主体上具有用于穿设支撑部的第一安装通孔,胫骨平台组件还包括连接在平台主体下方的修复部,修复部具有第二安装通孔,支撑部穿设在第二安装通孔内,并且支撑部的上部设置有工具配合部,支撑部具有与第二安装通孔连接的连接段,工具配合部位于连接段的上方。
进一步地,修复部包括填充部和位于填充部下方的连接部,第二安装通孔设置在连接部上,工具配合部与填充部的周向内壁之间和/或第一安装通孔的孔壁之间具有容纳间隙。
进一步地,填充部具有与第二安装通孔连通的植入骨骼容纳腔。
进一步地,填充部的周向侧壁上具有修复通孔。
进一步地,填充部位置可选择地连接在平台主体的下方。
进一步地,平台主体上沿第一安装通孔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填充部上具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块。
进一步地,定位凸块为两个,两个定位凸块相对于填充部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填充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地,两个定位凸块位于填充部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的两端。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通孔为圆锥孔,圆锥孔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连接段具有与圆锥孔配合的圆锥面。
进一步地,工具配合部包括外螺纹。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平台主体的下方增设修复部,并且平台主体上具有第一安装通孔,修复部具有第二安装通孔。支撑部穿设在上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内。同时,支撑部具有与第二安装通孔连接的连接段以及位于连接段上方的工具配合部。支撑部的连接段与第二安装通孔配合以使支撑部与修复部连接在一起,进而支撑部通过修复部与平台主体连接在一起。由于工具配合部不与任何部件相接,不受外力影响,进而不容易损坏。当植入假体失败需要翻修时,将翻修工具与工具配合部配合固定,再通过工具将支撑部取出,或者将支撑部以及与其连接的修复部一并取出或者将支撑部、修复部以及平台主体一并取出。上述胫骨平台组件可以有效地防止胫骨平台支撑部上的工具配合部损坏,使支撑部的取出更加地方便快捷,进而便于植入假体的翻修,使得翻修操作更简单,提高了翻修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与骨骼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的平台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平台主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的修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修复部的主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胫骨平台组件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9的支撑部的主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平台主体;11、第一安装通孔;12、定位孔;13、骨水泥槽;20、修复部;21、第二安装通孔;22、填充部;221、植入骨骼容纳腔;222、修复通孔;223、定位凸块;23、连接部;30、支撑部;31、连接段;32、自由端;40、工具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胫骨平台组件包括平台主体10和连接在平台主体10下方的支撑部30。平台主体10上具有用于穿设支撑部30的第一安装通孔11。胫骨平台组件还包括连接在平台主体10下方的修复部20。修复部20具有第二安装通孔21。支撑部30穿设在第二安装通孔21内,并且支撑部30的上部设置有工具配合部40。支撑部30具有与第二安装通孔21连接的连接段31,工具配合部40位于连接段31的上方。
应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在平台主体10的下方增设修复部20,并且平台主体10上具有第一安装通孔11,修复部20具有第二安装通孔21。修复部20穿设在上述第一安装通孔11和第二安装通孔21内。同时,支撑部30具有与第二安装通孔21连接的连接段31以及位于连接段31上方的工具配合部40。支撑部30的连接段31与第二安装通孔21配合以使支撑部30与修复部20连接在一起,进而支撑部30通过修复部20与平台主体10连接在一起。在患者手术前或者手术中可以对胫骨平台组件进行组装。先将修复部20置于平台主体10的下方,再将支撑部30穿设在第一安装通孔11和第二安装通孔21内。由于工具配合部不与任何部件相接,不受外力影响,进而不容易损坏。当植入假体失败需要翻修时,将翻修工具与工具配合部40配合固定,再通过翻修工具将支撑部30取出,或者将支撑部30以及与其连接的修复部20一并取出或者将支撑部30、修复部20以及平台主体10一并取出。上述胫骨平台组件可以有效地防止胫骨平台支撑部30上的工具配合部40损坏,使支撑部30的取出更加地方便快捷,进而便于植入假体的翻修,使得翻修操作更简单,提高了翻修效率。
目前,针对膝关节骨缺损,通常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上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特别是翻修术中,多伴有一定程度的骨量丢失。膝关节骨缺损大致分为包容性或非包容性骨缺损。其中,包容性骨缺损的周围仍有完整的骨皮质进行包绕,进行翻修时可通过颗粒骨植骨或骨水泥螺钉进行填充。然而,非包容性骨缺损的周围的骨皮质部分或全部丧失,通常需要通过组配式假体垫块、结构性植骨、干骺端金属袖套或锥形补块进行重建。在大多数情况下,骨缺损较少,剩余骨量足以支撑置换假体。但一些更为严重的特殊类型骨缺损,就必须使用翻修假体来获得结构稳定性。处理这类骨缺损,是全膝翻修术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不同的患者骨缺损状态往往不同,而翻修假体常常是标准化、规格化的产品。因此,当骨缺损状态与翻修假体无法匹配时,只能通过削磨骨质来适应翻修假体填充块的形态,即“削足适履”,操作复杂,很难保证翻修质量。在现有技术中,出现定制型关节假体,但是定制型假体的制作周期长,价格昂贵,难以得到推广。
如图1、图4、图8以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修复部20包括填充部22和位于填充部22下方的连接部23,第二安装通孔21设置在连接部23上,工具配合部40与填充部22的周向内壁之间和/或第一安装通孔11的孔壁之间具有容纳间隙。上述第二安装通孔21与支撑部30上的连接段31相连接,使支撑部30与连接部23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支撑部30与修复部20之间的固定,防止松动脱落。当植入假体失败需要翻修时,翻修工具可以伸入到上述容纳间隙内并与工具配合部40配合固定,再通过翻修工具将支撑部30取出,或者将支撑部30以及与其连接的修复部20一并取出或者将支撑部30、修复部20以及平台主体10一并取出,使操作更加方便。此外,针对包容性骨缺损的情况,上述修复部20的填充部22可以实现对缺损骨质的填充。
如图1、图4、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填充部22具有与第二安装通孔21连通的植入骨骼容纳腔221。填充部22的周向侧壁上具有修复通孔222。在对包容性骨缺损进行翻修时,可通过填充部22对缺损骨质进行填充,并在上述植入骨骼容纳腔221中选择是否植骨。所植入的骨骼可以为自体骨或者同种异体骨。当选择在植入骨骼容纳腔221中植入骨骼时,被植入骨骼将通过填充部22的修复通孔222与缺损骨质周围完整的骨组织相连接,从而实现骨融合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修复通孔222的直径为2~8mm,并且均匀分布。当然,上述修复通孔222的直径以及分布位置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修复通孔的直径以及分布位置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填充部22位置可选择地连接在平台主体10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缺损骨质的位置对填充部22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填充部22更能适应缺损骨质的形态。
如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平台主体10上沿第一安装通孔11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2,填充部22上具有与定位孔12配合的定位凸块223。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填充部22围绕第一安装通孔11的中心轴旋转。具体地,填充部22上的定位凸块223可以插入平台主体10上的多个定位孔12中,通过改变定位凸块223与每个定位孔12的配合位置,可以调节填充部22与平台主体10的在水平面内的相对设置角度,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缺损骨质的位置对填充部22的设置角度进行调整,增加了填充部22设置的灵活性,进而实现了更好地适应缺损骨质的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位置可调的填充部22,并且填充部22具有植入骨骼容纳腔221和修复通孔222,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地适应缺损骨质的形态,并且能够使被植入骨骼与缺损骨质周围完整的骨组织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削足适履”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关节翻修质量,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得到广泛推广。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通孔11位于平台主体10的中部,支撑部30由上至下穿入在第一安装通孔11,待胫骨平台组件组装完成后,第一安装通孔11会留有一定的空间,可以通过该第一安装通孔11向填充部22中大量植骨。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定位凸块223为两个,两个定位凸块223相对于填充部22的轴线对称设置。上述结构使填充部22与平台主体10的连接点分布均匀,受力也更加均匀,从而使填充部22与平台主体10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当然,定位凸块223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凸块223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填充部2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两个定位凸块223位于填充部22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的两端。在关节翻修术完成之后,因为缺损骨质周围的骨组织可以将填充部22紧紧包围,上述填充部22的横截面设置为椭圆形,可以实现术后即刻的固定,同时又具有优良的抗旋功能,有利于胫骨平台组件在骨骼内的中长期稳定,有效地规避了假体松动的风险。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膝关节植入假体采用骨水泥固定方式与人体骨骼之间进行固定。然而,骨水泥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会产生一些并发症,例如骨水泥碎屑会引发假体松动。在实际治疗中,针对年纪轻、骨质较好的患者,还会采用生物固定方式,但是生物固定方式对于年纪大、骨质不好的患者来说并不适用。
如图1、图2、图4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平台主体10的下部具有骨水泥槽13。平台主体10的上表面与胫骨垫片相配合,下部的骨水泥槽13用于容纳骨水泥,并且平台主体10与胫骨关节处的截骨面通过该骨水泥固定。
如图1、图4以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支撑部30的周向外表面具有生物涂层。在支撑部30的外表面附着生物涂层,该生物涂层可以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或纯钛粉涂层。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被插入人体胫骨髓腔中,上述生物涂层的设置可以将支撑部30与髓腔内的骨髓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生物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生物涂层不限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和纯钛粉涂层,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生物涂层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生物涂层。
上述结构可以实现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固定的复合固定方式,并且综合两种固定方式的优势,对不同年龄、不同骨质的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第二安装通孔21为圆锥孔,圆锥孔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连接段31具有与圆锥孔配合的圆锥面。当对胫骨平台组件进行组装时,将支撑部30由上至下穿设在上述圆锥孔内,并且使支撑部30的连接段31的圆锥面与上述圆锥孔相配合,使连接段31与第二安装通孔21之间固定连接。其中,圆锥孔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可以防止支撑部30从圆锥孔的下端脱出。上述圆锥孔的直径为8~15mm,锥度为3°~8°。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圆锥孔的直径和锥度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他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通孔21与连接段31之间为过盈连接,当然,第二安装通孔21与连接段3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通孔21与连接段31之间可以为其他形式的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
如图1至图4、图9以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支撑部30还具有自由端32,自由端32呈圆锥形。自由端32设置为圆锥形,可以防止自由端32的应力集中,从而减小患者的疼痛感。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支撑部30为支撑杆。在植入胫骨平台组件过程中,支撑杆被插入人体胫骨髓腔中,从而可以将平台主体10的应力传递到胫骨下部,进而确保的胫骨平台组件有效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有5种长度,分别为长度L=130mm、135mm、140mm、145mm、150mm。通过不同长度的支撑杆与平台主体10的连接,可以实现胫骨平台组件整体高度的变化,从而适应不同患者的骨骼大小。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其他长度的支撑杆。
如图1、图4、图9以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胫骨平台组件中,工具配合部40包括外螺纹。工具配合部40上的外螺纹可以与工具上的内螺纹相配合,使利用工具与工具配合部40配合固定时更加地方便。此外,在植入胫骨平台组件时,工具配合部40也可以与工具配合,利用工具将胫骨平台组件植入到胫骨关节处,操作更加方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胫骨平台组件可实现包容性骨缺损的填充修复,修复部的位置可调从而最大程度地适应患者骨缺损的形态,并且能够使被植入骨骼与缺损骨质周围完整的骨组织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增强植入假体固定的效果,避免了“削足适履”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关节翻修质量,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得到广泛推广。此外,支撑部上的工具配合部的设计使植入或取出假体更加方便。本申请的胫骨平台组件同时采用了骨水泥固定技术、生物涂层技术、骨融合技术以及锥配合结构,可以在植入假体的初期及后期稳定固定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胫骨平台组件,包括平台主体(10)和连接在所述平台主体(10)下方的支撑部(3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10)上具有用于穿设所述支撑部(30)的第一安装通孔(11),所述胫骨平台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平台主体(10)下方的修复部(20),所述修复部(20)具有第二安装通孔(21),所述支撑部(30)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21)内,并且所述支撑部(30)的上部设置有工具配合部(40),所述支撑部(30)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21)连接的连接段(31),所述工具配合部(40)位于所述连接段(3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部(20)包括填充部(22)和位于所述填充部(22)下方的连接部(23),所述第二安装通孔(21)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3)上,所述工具配合部(40)与所述填充部(22)的周向内壁之间和/或所述第一安装通孔(11)的孔壁之间具有容纳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22)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21)连通的植入骨骼容纳腔(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22)的周向侧壁上具有修复通孔(2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22)位置可选择地连接在所述平台主体(10)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10)上沿所述第一安装通孔(11)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2),所述填充部(22)上具有与所述定位孔(12)配合的定位凸块(2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223)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凸块(223)相对于所述填充部(22)的轴线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2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凸块(223)位于所述填充部(22)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21)为圆锥孔,所述圆锥孔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段(31)具有与所述圆锥孔配合的圆锥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胫骨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配合部(40)包括外螺纹。
CN201520296093.7U 2015-05-08 2015-05-08 胫骨平台组件 Active CN204636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6093.7U CN204636620U (zh) 2015-05-08 2015-05-08 胫骨平台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6093.7U CN204636620U (zh) 2015-05-08 2015-05-08 胫骨平台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6620U true CN204636620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89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96093.7U Active CN204636620U (zh) 2015-05-08 2015-05-08 胫骨平台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66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3933A (zh) * 2015-05-08 2015-07-22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组件
CN107260369A (zh) * 2017-06-15 2017-10-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骨缺损的个性化生物型垫块
CN109077834A (zh) * 2018-09-29 2018-12-25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3933A (zh) * 2015-05-08 2015-07-22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组件
CN104783933B (zh) * 2015-05-08 2017-01-25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组件
CN107260369A (zh) * 2017-06-15 2017-10-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骨缺损的个性化生物型垫块
CN109077834A (zh) * 2018-09-29 2018-12-25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胫骨平台假体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3399B2 (en) Shoulder arthroplasty implant system
AU2018203960B2 (en) Adjustable height arthroplasty plate
JP4361339B2 (ja) 上腕骨肩関節プロテーゼ
CN202096312U (zh) 一种股骨近端髋关节假体
CN206651895U (zh) 髋臼填充块组件及具有其的髋关节系统
KR102566656B1 (ko) 플랫폼 골절 고정 임플란트
CN204636620U (zh) 胫骨平台组件
US20180271658A1 (en) Renovated titanium mesh
CN103505307B (zh) 一种生物型人工髋关节股骨柄
CN107979994B (zh) 带有增补件的、带螺纹的可增补髋臼壳体
CN204411030U (zh) 组配解剖型人工胫骨平台假体
CN107361881B (zh) 一种可增加骨骼保存量的采用骨小梁结构的股骨远端假体
CN103705319A (zh) 生物固定型胫骨平台
US20210346162A1 (en) Joint prosthesis component, related surgical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bone processing and prosthesi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4636619U (zh) 胫骨平台组件
CN104783933A (zh) 胫骨平台组件
CN106420117B (zh) 一种与肌腱连接牢固的骨肿瘤假体及制作方法
CN209316155U (zh) 胫骨近端填充块假体
CN203524811U (zh) 一种肱骨或股骨近端的重建装置
CN203873919U (zh) 生物固定型胫骨平台
CN104783934B (zh) 胫骨平台组件
CN219207520U (zh) 一种胫骨上段套接假体
CN204766046U (zh) 一种骨水泥型髋关节
US20150374499A1 (en) Femoral prosthesis with an absorbable shank
CN115192269A (zh) 一种3d打印生物型一体化复合髋臼翻修假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