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1169U - 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 Google Patents

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1169U
CN204631169U CN201520367069.8U CN201520367069U CN204631169U CN 204631169 U CN204631169 U CN 204631169U CN 201520367069 U CN201520367069 U CN 201520367069U CN 204631169 U CN204631169 U CN 204631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apacity
resistance
pin
chip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70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光宇
余善恩
侯晓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ZHONGA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ZHONGA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ZHONGA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ZHONGA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670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1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1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11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本实用新型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复位电路、下载电路、开关电源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电路、系统电源电路、拨码开关电路、储存电路、通信电路、485通信电路、电磁铁控制电路、指示灯及按键电路、蜂鸣器电路、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本实用新型能同时控制多台测试平台,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单台测试平台单独控制,既能提高效率,又适合个性化操作。

Description

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仪器与测试领域,涉及针对汽车线束的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反应。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汽车的保有量达到8亿多辆。其中包括轿车、卡车、大巴车等。在一辆汽车中,电气系统占汽车总成本的30%左右,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的重要载体,线束的每年产值超过400亿美元。对于一辆汽车而言,汽车本身存在发动机线束、车身线束、车顶线束、门线束、仪表线束、前大灯线束、尾灯线束、后备箱线束、变速箱线、电瓶线束、座椅线束、行李箱线束等十几种甚至更多的线束.出于对线束防水、防火、防老化、防弯折的考虑,需要对线束进行相关的处理,其中包括对线束的进行缠绕胶带,套波纹管等,因此,在汽车线束生产现场,处处存在缠绕胶带的行为。目前线束行业多采用人工绕胶的方式,人工绕胶会存在因为人个体差异不同而产生的绕带质量的差异。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及对线束质量要求的提高,人类对绕带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诸暨中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种手持式自动包胶机。
鉴于手持式自动包胶机作为新的即将广泛应用于现场的产品,其必须具备稳定性,可靠性等多方面的特点。因此出厂前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再次公开一种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复位电路、下载电路、开关电源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电路、系统电源电路、拨码开关电路、储存电路、通信电路、485通信电路、电磁铁控制电路、指示灯及按键电路、蜂鸣器电路、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晶振Y1、晶振Y2、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30、电容C31、电池BA1;
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接+3.3V外部电源;控制芯片U1的接地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片选管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讯接收管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发送管脚;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与电阻R4、晶振Y1、电容C19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另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9、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复位管脚与电阻R6、电容C2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与电池BA1的一端相连接,电池BA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与晶振Y2、电容C31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与晶振Y2的另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30、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与电池BA1的一端相连接,电池BA1的另一端接地;
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8的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复位选择管脚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
下载电路包括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电源管脚接+3.3V外部电源;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下载通信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下载通信管脚相连接;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下载时钟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下载时钟管脚相连接;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接地管脚接地;
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第二四脚接插件P2、电源芯片U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丝F1、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
电源芯片U2的输入管脚同时与电阻丝F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的一端,电容C17的正极,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电阻丝F1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电源管脚相连接;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接地管脚接地;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A与485通信电路中电阻丝F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B与485通信电路中电阻丝F3的一端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输出管脚与电感L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负极、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电路检测电路中电容C33、电阻R17的一端,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源管脚、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流输入管脚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反馈管脚同时与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的开关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接地管脚、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
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检测芯片U4、电容C33、电容C40、电阻R17、电阻R18、稳压二极管D5;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流输入管脚与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源管脚、电阻R17一端、电容C33的一端相连接,同时还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电流检测芯片U4的接地管脚相连接并接地;电流检测芯片U4的的电流输出管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输出电路中第一六脚接插件P6的电源管脚相连接;电流检测芯片U4的输出管脚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A/D管脚、电容C4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
输出电路包括第一二脚接插件P6;第一二脚接插件P6的电源管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电流检测芯片U4的的电流输出管脚相连接;第一二脚接插件P6的接地管脚接地;
系统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3、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源芯片U3的接地管脚接地;电源芯片U3的输出管脚同时与+3.3V外部电源,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9的正极相连接;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同时与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另一端,电容C28、电容C29的负极均接地;
拨码开关电路包括拨码开关S1、排阻RP1;拨码开关S1的一端接+3.3V外部电源;拨码开关S1的另一端与排阻RP1的一端相连接;排阻RP1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
存储电路包括存储芯片U6、电容C32;存储芯片U6的片选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通信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电源管脚接+3.3V外部电源;存储芯片U6的接地管脚接地;存储芯片U6的通信管教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时钟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电源管脚与电容C32的一端、+3.3V外部电源相连接,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
通信电路包括第一五脚接插件P3;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接地管脚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片选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
同时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接收管脚、通信发送管脚与手持式自动包胶机相连;
485通信电路包括485通信芯片U5、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丝F2、电阻丝F3、双向TV管TV1、双向TV管TV2;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发送/接收切换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接地管脚接地;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A脚与电阻R27、电阻R29的一端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B脚与电阻R28、电阻R30的一端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电源管脚与电阻R27的另一端、+3.3V外部电源相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双向TV管TV1的一端、电阻丝F2的另一端相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双向TV管TV2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电阻丝F3的另一端相连接;电阻丝F2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A相连接;电阻丝F3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B相连接;双向TV管TV1、双向TV管TV2的另一端接模拟地;
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脚接插件P4、稳压二极管D4、MOS管M1;第二二脚接插件P4的接地管脚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MOS管M1的漏极相连接;第二二脚接插件P4的电源管脚同时与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MOS管M1的栅极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MOS管M1的源极接地;同时第二二脚接插件P4外接电磁铁;
指示灯及按键电路包括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按键K1、按键K2、按键K3、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接+3.3V外部电源;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按键K1、按键K2、按键K3的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按键K1、按键K2、按键K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相连接;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
蜂鸣器电路包括电阻R19、电阻R20、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1、蜂鸣器B1;蜂鸣器B1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3.3V外部电源相连接;蜂鸣器B1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19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
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2;电阻R32的一端接模拟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
电容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的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STM32F103C6T6A或STM32F103C8T6,电源芯片U2的型号为LM2576D2T-ADJR4G,电源芯片U3的型号为K7803,电流检测芯片U4的型号为MAX4080-TASA,485通信芯片U5的型号为SN65HVD12D,存储芯片U6的型号为FM25VN10,拨码开关S1的型号为SW-DIP4。
本实用新型的有利说明如下:
开关电源电路能够通过控制芯片的控制,模拟工程现场各种电压变化的情况,有效的对自动包胶机的电压适用范围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和验证;
电流检测芯片能够实时的检测电流的变化,在自动包胶机出现赌转、温度过高等情况时,电流检测芯片能够及时将信号采集并传输到控制芯片,从而做出相应的报警、停止工作等相关反应,从而保护自动包胶机;
存储电路用于存储系统产生的一些跟包胶机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如:包胶的速率,包胶的圈数、胶带的材质等,方便对包胶机运行的历史记录进行查询,从而可以推算出自动包胶机的实际使用范围,包胶机寿命等相关信息,方便后期的维保工作。
485通信电路既和单片机相连,又留有不同控制电路板相连的接口,便于测试平台电路的级联。拨码开关电路中可以设置每个板子的4位编号,方便在多个测试平台电路时,能够对不同的测试平台电路实现选择和控制。这样既可以同时控制多台测试平台,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单台测试平台单独控制,既能提高效率,又适合个性化操作。同时,最终485的终端接PC,可以对测试平台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最小系统电路
图2复位电路
图3下载电路
图4开关电源电路
图5电流检测电路
图6输出电路
图7系统电源电路
图8拨码开关电路
图9存储电路
图10通信电路
图11 485通信电路
图12电磁铁控制电路
图13指示灯及按键电路
图14蜂鸣器电路
图15滤波电路
图16电容滤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6所示,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复位电路、下载电路、开关电源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电路、系统电源电路、拨码开关电路、储存电路、通信电路、485通信电路、电磁铁控制电路、指示灯及按键电路、蜂鸣器电路、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
如图1所示,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型号:STM32F103C6T6A/STM32F103C8T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晶振Y1、晶振Y2、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30、电容C31、电池BA1。
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1、24、36、48、9脚)接+3.3V外部电源;控制芯片U1的接地管脚(23、35、47、8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9脚)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片选管脚(5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30脚)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讯接收管脚(3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31脚)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发送管脚(4脚);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5脚)与电阻R4、晶振Y1、电容C19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6脚)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另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9、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复位管脚(7脚)与电阻R6、电容C2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0脚)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2脚)与电池BA1的一端相连接,电池BA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3脚)与晶振Y2、电容C31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4脚)与晶振Y2的另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30、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2脚)与电池BA1的一端相连接,电池BA1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2所示,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8的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复位选择管脚(44脚)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3所示,下载电路包括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电源管脚(1脚)接+3.3V外部电源;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下载通信管脚(2脚)与控制芯片U1的下载通信管脚(34脚)相连接;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下载时钟管脚(3脚)与控制芯片U1的下载时钟管脚(37脚)相连接;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接地管脚(4脚)接地。
如图4所示,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第二四脚接插件P2、电源芯片U2(型号:LM2576D2T-ADJR4G)、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丝F1、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
电源芯片U2的输入管脚(1脚)同时与电阻丝F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的一端,电容C17的正极,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3脚)、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电阻丝F1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电源管脚(4脚)相连接;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接地管脚(3脚)接地;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A(2脚)与485通信电路中电阻丝F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B(1脚)与485通信电路中电阻丝F3的一端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输出管脚(2脚)与电感L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负极、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电路检测电路中电容C33、电阻R17的一端,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源管脚(2脚)、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流输入管脚(1脚)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反馈管脚(4脚)同时与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的开关管脚(5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8脚)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接地管脚(3脚)、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43脚)相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42脚)相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41脚)相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40脚)相连接;
如图5所示,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检测芯片U4(型号:MAX4080-TASA)、电容C33、电容C40、电阻R17、电阻R18、稳压二极管D5;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流输入管脚(1脚)与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源管脚(2脚)、电阻R17一端、电容C33的一端相连接,同时还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电流检测芯片U4的接地管脚(4脚)相连接并接地;电流检测芯片U4的的电流输出管脚(8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输出电路中第一六脚接插件P6的电源管脚(1脚)相连接;电流检测芯片U4的输出管脚(5脚)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A/D管脚(10脚)、电容C4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
如图6所示,输出电路包括第一二脚接插件P6;第一二脚接插件P6的电源管脚(1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电流检测芯片U4的的电流输出管脚(8脚)相连接;第一二脚接插件P6的接地管脚(2脚)接地。
如图7所示,系统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3(型号:K7803)、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其中,电源芯片U3的接地管脚(1脚)接地;电源芯片U3的输出管脚(2脚)同时与+3.3V外部电源,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9的正极相连接;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3脚)同时与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另一端,电容C28、电容C29的负极均接地。
如图8所示,拨码开关电路包括:拨码开关S1(型号:SW-DIP4)、排阻RP1;拨码开关S1的一端(1、2、3、4脚)接+3.3V外部电源;拨码开关S1的另一端(5、6、7、8脚)与排阻RP1的一端(1、3、5、7脚)相连接;排阻RP1的另一端(2、4、6、8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2、21、46、45脚)相连接。
如图9所示,存储电路包括存储芯片U6(型号:FM25VN10)、电容C32其中,存储芯片U6的片选管脚(1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4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通信管脚(2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6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电源管脚(3脚)接+3.3V外部电源;存储芯片U6的接地管脚(4脚)接地;存储芯片U6的通信管教(5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7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时钟管脚(6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5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电源管脚(8脚)与电容C32的一端、+3.3V外部电源相连接,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10所示,通信电路包括第一五脚接插件P3;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接地管脚(2脚)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接收管脚(3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30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发送管脚(4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31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片选管脚(5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9脚)相连接。同时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接收管脚(3脚)、通信发送管脚(4脚)与手持式自动包胶机相连。
如图11所示,485通信电路包括485通信芯片U5(型号:SN65HVD12D)、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丝F2、电阻丝F3、双向TV管TV1、双向TV管TV2;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接收管脚(1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13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发送/接收切换管脚(2、3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1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发送管脚(4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12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接地管脚(5脚)接地;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A脚(6脚)与电阻R27、电阻R29的一端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B脚(7脚)与电阻R28、电阻R30的一端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电源管脚(8脚)与电阻R27的另一端、+3.3V外部电源相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双向TV管TV1的一端、电阻丝F2的另一端相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双向TV管TV2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电阻丝F3的另一端相连接;电阻丝F2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A(2脚)相连接;电阻丝F3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B(1脚)相连接;双向TV管TV1、双向TV管TV2的另一端接模拟地。
如图12所示,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脚接插件P4、稳压二极管D4、MOS管M1;第二二脚接插件P4的接地管脚(1脚)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MOS管M1的漏极相连接;第二二脚接插件P4的电源管脚(2脚)同时与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3脚),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MOS管M1的栅极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19脚)相连接;MOS管M1的源极接地。同时第二二脚接插件P4外接电磁铁;
如图13所示,指示灯及按键电路包括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按键K1、按键K2、按键K3、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接+3.3V外部电源;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6、27、28脚)相连接;按键K1、按键K2、按键K3的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32、33、38脚)相连接;按键K1、按键K2、按键K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相连接;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14所示,蜂鸣器电路包括电阻R19、电阻R20、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1、蜂鸣器B1;蜂鸣器B1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3.3V外部电源相连接;蜂鸣器B1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19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25脚)相连接。
如图15所示,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2;电阻R32的一端接模拟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16所示,电容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的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具体元器件参数如下:
第一电阻R1:1kΩ;第二电阻R2:1kΩ;第三电阻R3:1kΩ;第四电阻R4:1MΩ;第五电阻R5:0Ω;第六电阻R6:10kΩ;第七电阻R7:10kΩ;第八电阻R8:0Ω;第九电阻R9:10kΩ;第十电阻R10:10kΩ;第十一电阻R11:30kΩ;第十二电阻R12:3kΩ;第十三电阻R13:43kΩ;第十四电阻R14:20kΩ;第十五电阻R15:15kΩ;第十六电阻R16:10kΩ;第十七电阻R17:0.05R;第十八电阻R18:51R;第十九电阻R19:11R;第二十电阻R20:3.3kΩ;第二十一电阻R21:1kΩ;第二十二电阻R22:1kΩ;第二十三电阻R23:1kΩ;第二十四电阻R24:1kΩ;第二十五电阻R25:1kΩ;第二十六电阻R26:1kΩ;第二十七电阻R27:10kΩ;第二十八电阻R28:10kΩ;第二十九电阻R29:47R;第三十电阻R30:47R;第三十一电阻R31:120R;
第一电容C1:0.01UF;第二电容C2:0.01UF;第三电容C3:0.01UF;第四电容C4:0.01UF;第五电容C5:0.01UF;第六电容C6:0.01UF;第七电容C7:0.01UF;第八电容C8:0.01UF;第九电容C9:0.01UF;第十电容C10:0.01UF;第十一电容C11:0.01UF;第十二电容C12:0.01UF;第十三电容C13:0.01UF;第十四电容C14:0.01UF;第十五电容C15:0.01UF;第十六电容C16:0.01UF;第十七电容C17:110UF;第十八电容C18:1000UF;第十九电容C19:20PF;第二十电容C20:20PF;第二十一电容C21:0.01UF;第二十二电容C22:0.01UF;第二十三电容C23:0.01UF;第二十四电容C24:0.01UF;第二十五电容C25:0.01UF;第二十六电容C26:0.01UF;第二十七电容C27:0.01UF;第二十八电容C28:220UF;第二十九电容C29:100UF;第三十电容C30:6PF;第三十一电容C31:6PF;第三十二电容C32:6PF;第三十三电容C33:0.01UF;第三十四电容C34:0.01UF;第三十五电容C35:0.01UF;第三十六电容C36:0.01UF;第三十七电容C37:1UF;第三十八电容C38:1UF;第三十九电容C39:1UF;第四十电容C40:0.01UF。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开关电源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相连,然后通过输出电路的端子给自动包胶机供电。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端通过分压电阻接到控制芯片U1上,通过单片机控制芯片U1I/O管脚输出的高低来控制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端的分压电阻,使得电源芯片U2的输出电压不同;进而模拟工厂现场电压的波动情况;电流检测芯片U4能够检测自动包胶机的输入电流,将该电流值通过A/D端口,输入控制芯片U1和设定值进行比较,用来判断自动包胶机的运行情况;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与手持式自动包胶机相连,对手持式自动包胶机进行供电。
复位电路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控制芯片U1进行重启;下载电路用于给控制芯片U1下载程序;通信电路用于给整个控制电路和手持式自动包胶机之间的通信,从而控制手持式自动包胶机;存储电路用于存储手持式自动包胶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跟手持式自动包胶机相关的数据,如:包胶的速率,包胶的圈数、胶带的材质等。
蜂鸣器电路用于整个控制电路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报警,来引起操作人员的注意,比如堵转、低压等情况时,系统。
指示灯及按键电路用于控制测试平台的启、停、急停等动作,与此同时指示灯电路并相应的闪烁等变化。
系统电源电路将24V电压转换成3.3V,给控制芯片U1供电。
485通信电路既和控制芯片U1相连,又留有不同控制电路板相连的接口,便于测试平台电路的级联。拨码开关电路中能够设置每个控制电路板的4位编号,方便在多个测试平台电路时,能够对不同的测试平台电路实现选择和控制。

Claims (3)

1.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复位电路、下载电路、开关电源电路、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电路、系统电源电路、拨码开关电路、储存电路、通信电路、485通信电路、电磁铁控制电路、指示灯及按键电路、蜂鸣器电路、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晶振Y1、晶振Y2、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30、电容C31、电池BA1;
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接+3.3V外部电源;控制芯片U1的接地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片选管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讯接收管脚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发送管脚;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与电阻R4、晶振Y1、电容C19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另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9、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复位管脚与电阻R6、电容C2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与电池BA1的一端相连接,电池BA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与晶振Y2、电容C31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1的晶振管脚与晶振Y2的另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30、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管脚与电池BA1的一端相连接,电池BA1的另一端接地;
复位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8的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复位选择管脚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
下载电路包括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电源管脚接+3.3V外部电源;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下载通信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下载通信管脚相连接;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下载时钟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下载时钟管脚相连接;第一四脚接插件P1的接地管脚接地;
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第二四脚接插件P2、电源芯片U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丝F1、电感L1、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
电源芯片U2的输入管脚同时与电阻丝F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的一端,电容C17的正极,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电阻丝F1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电源管脚相连接;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接地管脚接地;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A与485通信电路中电阻丝F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B与485通信电路中电阻丝F3的一端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输出管脚与电感L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负极、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电路检测电路中电容C33、电阻R17的一端,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源管脚、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流输入管脚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反馈管脚同时与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的开关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电源芯片U2的接地管脚、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12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
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检测芯片U4、电容C33、电容C40、电阻R17、电阻R18、稳压二极管D5;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流输入管脚与电流检测芯片U4的电源管脚、电阻R17一端、电容C33的一端相连接,同时还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电流检测芯片U4的接地管脚相连接并接地;电流检测芯片U4的的电流输出管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输出电路中第一六脚接插件P6的电源管脚相连接;电流检测芯片U4的输出管脚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A/D管脚、电容C4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
输出电路包括第一二脚接插件P6;第一二脚接插件P6的电源管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电流检测芯片U4的的电流输出管脚相连接;第一二脚接插件P6的接地管脚接地;
系统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U3、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源芯片U3的接地管脚接地;电源芯片U3的输出管脚同时与+3.3V外部电源,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9的正极相连接;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同时与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另一端,电容C28、电容C29的负极均接地;
拨码开关电路包括拨码开关S1、排阻RP1;拨码开关S1的一端接+3.3V外部电源;拨码开关S1的另一端与排阻RP1的一端相连接;排阻RP1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
存储电路包括存储芯片U6、电容C32;存储芯片U6的片选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通信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电源管脚接+3.3V外部电源;存储芯片U6的接地管脚接地;存储芯片U6的通信管教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时钟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存储芯片U6的电源管脚与电容C32的一端、+3.3V外部电源相连接,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
通信电路包括第一五脚接插件P3;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接地管脚接地;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片选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
同时第一五脚接插件P3的通信接收管脚、通信发送管脚与手持式自动包胶机相连;
485通信电路包括485通信芯片U5、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丝F2、电阻丝F3、双向TV管TV1、双向TV管TV2;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发送/接收切换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1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接地管脚接地;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A脚与电阻R27、电阻R29的一端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通信B脚与电阻R28、电阻R30的一端相连接;485通信芯片U5的电源管脚与电阻R27的另一端、+3.3V外部电源相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双向TV管TV1的一端、电阻丝F2的另一端相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双向TV管TV2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电阻丝F3的另一端相连接;电阻丝F2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A相连接;电阻丝F3的另一端与第二四脚接插件P2的通信管脚B相连接;双向TV管TV1、双向TV管TV2的另一端接模拟地;
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脚接插件P4、稳压二极管D4、MOS管M1;第二二脚接插件P4的接地管脚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MOS管M1的漏极相连接;第二二脚接插件P4的电源管脚同时与电源芯片U3的输入管脚,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正极相连接;MOS管M1的栅极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MOS管M1的源极接地;同时第二二脚接插件P4外接电磁铁;
指示灯及按键电路包括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按键K1、按键K2、按键K3、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接+3.3V外部电源;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按键K1、按键K2、按键K3的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按键K1、按键K2、按键K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相连接;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
蜂鸣器电路包括电阻R19、电阻R20、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1、蜂鸣器B1;蜂鸣器B1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3.3V外部电源相连接;蜂鸣器B1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19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I/O管脚相连接;
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2;电阻R32的一端接模拟地;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
电容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的一端接+3.3V外部电源;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6、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的另一端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STM32F103C6T6A或STM32F103C8T6,电源芯片U2的型号为LM2576D2T-ADJR4G,电源芯片U3的型号为K7803,电流检测芯片U4的型号为MAX4080-TASA,485通信芯片U5的型号为SN65HVD12D,存储芯片U6的型号为FM25VN10,拨码开关S1的型号为SW-DIP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阻R1:1kΩ;第二电阻R2:1kΩ;第三电阻R3:1kΩ;第四电阻R4:1MΩ;第五电阻R5:0Ω;第六电阻R6:10kΩ;第七电阻R7:10kΩ;第八电阻R8:0Ω;第九电阻R9:10kΩ;第十电阻R10:10kΩ;第十一电阻R11:30kΩ;第十二电阻R12:3kΩ;第十三电阻R13:43kΩ;第十四电阻R14:20kΩ;第十五电阻R15:15kΩ;第十六电阻R16:10kΩ;第十七电阻R17:0.05R;第十八电阻R18:51R;第十九电阻R19:11R;第二十电阻R20:3.3kΩ;第二十一电阻R21:1kΩ;第二十二电阻R22:1kΩ;第二十三电阻R23:1kΩ;第二十四电阻R24:1kΩ;第二十五电阻R25:1kΩ;第二十六电阻R26:1kΩ;第二十七电阻R27:10kΩ;第二十八电阻R28:10kΩ;第二十九电阻R29:47R;第三十电阻R30:47R;第三十一电阻R31:120R;
第一电容C1:0.01UF;第二电容C2:0.01UF;第三电容C3:0.01UF;第四电容C4:0.01UF;第五电容C5:0.01UF;第六电容C6:0.01UF;第七电容C7:0.01UF;第八电容C8:0.01UF;第九电容C9:0.01UF;第十电容C10:0.01UF;第十一电容C11:0.01UF;第十二电容C12:0.01UF;第十三电容C13:0.01UF;第十四电容C14:0.01UF;第十五电容C15:0.01UF;第十六电容C16:0.01UF;第十七电容C17:110UF;第十八电容C18:1000UF;第十九电容C19:20PF;第二十电容C20:20PF;第二十一电容C21:0.01UF;第二十二电容C22:0.01UF;第二十三电容C23:0.01UF;第二十四电容C24:0.01UF;第二十五电容C25:0.01UF;第二十六电容C26:0.01UF;第二十七电容C27:0.01UF;第二十八电容C28:220UF;第二十九电容C29:100UF;第三十电容C30:6PF;第三十一电容C31:6PF;第三十二电容C32:6PF;第三十三电容C33:0.01UF;第三十四电容C34:0.01UF;第三十五电容C35:0.01UF;第三十六电容C36:0.01UF;第三十七电容C37:1UF;第三十八电容C38:1UF;第三十九电容C39:1UF;第四十电容C40:0.01UF。
CN201520367069.8U 2015-05-29 2015-05-29 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1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7069.8U CN204631169U (zh) 2015-05-29 2015-05-29 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7069.8U CN204631169U (zh) 2015-05-29 2015-05-29 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1169U true CN204631169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50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706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1169U (zh) 2015-05-29 2015-05-29 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11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9010A (zh) * 2015-05-29 2015-09-16 诸暨中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台式自动包胶设备控制电路
CN104965132A (zh) * 2015-05-29 2015-10-07 诸暨中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CN109001999A (zh) * 2018-08-03 2018-12-14 德丰电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开关子模块化控制设备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9010A (zh) * 2015-05-29 2015-09-16 诸暨中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台式自动包胶设备控制电路
CN104965132A (zh) * 2015-05-29 2015-10-07 诸暨中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CN104909010B (zh) * 2015-05-29 2017-01-25 诸暨中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台式自动包胶设备控制电路
CN104965132B (zh) * 2015-05-29 2017-11-10 诸暨中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CN109001999A (zh) * 2018-08-03 2018-12-14 德丰电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开关子模块化控制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09001999B (zh) * 2018-08-03 2020-09-08 德丰电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开关测试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5132A (zh) 一种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CN204631169U (zh) 智能电动工具的测试平台电路
CN104133510A (zh) 变电站室内环境远程监控系统
CN201823217U (zh) 消防水泵低频自动巡检系统
CN203117742U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安全监测及预警系统
CN205506953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能质量检测装置
CN201750222U (zh) 大型变压器智能现场监控系统
CN205091407U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系统
CN202455585U (zh) 路灯远程控制器
CN214846349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移动终端监控的生产节拍安东系统
CN101763076A (zh) 一种共同沟及电力隧道监控系统
CN201281426Y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多品牌空调机的空调通风自动控制系统
CN103869777A (zh) 智能监控系统
CN210345783U (zh) 一种中央新风除湿机控制系统
CN210433886U (zh) 一种自动供水、受水控制模块
CN204925846U (zh) 一种开关设备温湿度集成监控装置
CN216748963U (zh) 一种无线操控及安控一体化装置
CN203324770U (zh) 环形组网方式的远程测控终端系统
CN207082005U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区域智能监控通信装置
CN205484568U (zh) 一种电力系统中接地电阻的监测装置
CN103869778A (zh) 智能监控系统
CN1801021A (zh) 工程机械数据总线电器集中控制系统
CN220381953U (zh) 配电自动化便携式模拟电子断路器
CN204790451U (zh) 一种消防泵性能无线监测装置
CN1811823A (zh) 消防水泵机组巡检监控系统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