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28609U - 阀门 - Google Patents

阀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28609U
CN204628609U CN201520256020.5U CN201520256020U CN204628609U CN 204628609 U CN204628609 U CN 204628609U CN 201520256020 U CN201520256020 U CN 201520256020U CN 204628609 U CN204628609 U CN 204628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ool
valve body
holding
holding li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60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军
谢俊林
庞卫
陈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560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28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28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28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阀门,包括阀体、第一阀芯、第二阀芯、两阀杆、两调节套及多夹持臂,阀体的内部空间向阀体的两端延伸,两阀芯均位于内部空间内并与阀体的内壁抵靠且可沿阀体的端部的延伸方向移动,两阀芯在被移动至两阀芯的邻近端相互贴合时,封闭阀门,阀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部空间连通的穿孔,两个阀杆穿设阀体的两穿孔并分别与两阀芯连接,且可相对阀体移动,多个夹持臂分为两组,两组夹持臂分别位于阀体的两端的外侧且与阀体固定连接,两组夹持臂均沿着对应的穿孔的外缘设置,两调节套套设在两阀杆上且可沿阀杆移动至套设在对应的夹持臂上,并挤压对应的夹持臂夹紧阀杆。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阀门的阀杆容易被毁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控制流体排放压力的阀门。
背景技术
在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蚀刻工艺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相应的电路。玻璃基板在蚀刻过程中需要用到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通常通过酸性气体进行蚀刻。玻璃基板在蚀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酸性气体需要从专用设备内排出。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阀门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阀门应用于蚀刻工艺专用设备的气体排放管路中,蚀刻工艺专用设备包括主体11及与主体11连接的排气管路12,排气管路12上通常设有阀门13,通过调节阀门13的开口度以控制排气管路12中的酸性气体的排放压力。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阀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阀门13包括阀体130、阀芯131、阀座132、轴承133及阀杆134。阀体130具有入口、与入口相对的出口以及形成在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内部空间135,阀芯131呈碟片状并收纳在内部空间135内。阀座132内置于阀体130内并临近阀体130的出口,且与阀芯131配合以限制阀芯131的转动角度。轴承133内置于阀体130内并与阀体130固定连接,阀杆134为两段式结构,其中一段穿设阀体130与阀座132后与阀芯131连接,另一段与阀芯131固定连接后与轴承133转动连接。阀杆134上还设有操作把手,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旋拧操作把手带动阀杆134转动以带动阀芯131转动,通过控制阀芯131来调节阀门13的开口度,进而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压力。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阀门13的阀杆134与轴承133的一段需要承受酸性气体对阀芯131的压力,并且与阀门13的阀杆134与轴承133的连接处较细,以及酸性气的腐蚀,使得阀门13的阀杆134与轴承133的连接处容易破损,导致阀芯131不受控制,无法调节阀门13的开口度,从而引起的酸性气体的排放压力失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阀门的阀杆容易毁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阀门,包括阀体、第一阀芯、第二阀芯、两个阀杆、两个调节套及多夹持臂,所述阀体在其侧面上设有入口及与所述入口相对的出口,所述阀体还在其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内部空间向所述阀体的两端延伸;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均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并与所述阀体的内壁抵靠且可沿所述阀体的端部的延伸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阀芯及所述第二阀芯在被移动至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的邻近端相互贴合时,封闭所述阀门;所述阀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穿孔,所述两个阀杆穿设所述阀体的两个所述穿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阀芯及所述第二阀芯连接,所述两个阀杆(25)可相对所述阀体移动;所述多个夹持臂分为两组,所述两组夹持臂分别位于阀体的两端的外侧且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夹持臂均沿着对应的穿孔的外缘设置;所述两个调节套套设在所述两个阀杆上且可沿所述两个阀杆移动至套设在对应的一组夹持臂上,并挤压对应的一组夹持臂夹紧所述两个阀杆。
进一步地,每一调节套均呈中空的圆锥状,包括尺寸较大的大头端与尺寸较小头端,所述调节套的所述大头端临近所述阀体设置,在所述两个调节套均朝靠近所述阀体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两个调节套的所述小头端移动至套设对应的一组夹持臂上,并挤压对应的一组夹持臂夹紧所述阀杆。
进一步地,每一调节套的所述大头端的内径大于对应的一组夹持臂所在柱体的最大外径,每一调节套的所述小头端的内径小于对应的一组夹持臂所在柱体的最大外径。
进一步地,每一调节套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每一夹持臂的外壁设有与所述调节套的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的朝向所述入口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阀芯的与所述第二阀芯临近的一端凸设有第一结合块,所述第二阀芯的与所述第一阀芯临近的一端凸设有第二结合块,在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将所述阀门密闭时,所述第一结合块位于所述第二结合块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结合块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阀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套,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通过所述密封套抵靠所述阀门的内壁。
进一步地,每一阀杆的连接端均为螺纹杆,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二阀芯分别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每一阀杆的自由端均设有握执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还包括两个管套,所述两个管套嵌设在所述两个穿孔中并与对应的穿孔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管套的外端沿着所述两个管套的轴向延伸出所述两组夹持臂。
进一步地,每一夹持臂均为弧形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阀门通过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与阀体的内壁抵靠,阀杆承受的酸性气体的冲击较小,加之阀门中的阀杆不需要与轴承连接,进而阀杆上无需设置较细的连接端与轴承连接,故阀杆不容易破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阀门的阀杆容易破损所导致的阀芯不受控制,无法调节阀门的开口度,从而引起的酸、性气体的排放压力失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阀门通过移动调节套使调节套与夹持臂配合夹紧或松开阀杆,使得阀杆与阀体相对固定或者可以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与阀体相对固定或者可以相对移动,方便操作者调节阀门的开口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阀门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阀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夹持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的调节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的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门2,包括阀体22、第一阀芯23、第二阀芯24、两个阀杆25、两个调节套26及多个夹持臂28。其中,阀体22在其侧面上设有入口220及与入口220相对的出口222,阀体22还在其内部设有连通入口220与出口222的内部空间224,并且内部空间224向阀体22的两端延伸。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均位于内部空间224内并与阀体22的内壁抵靠且可沿阀体22的端部的延伸方向移动,并且第一阀芯23及第二阀芯24在被移动至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的邻近端相互贴合时,封闭阀门2。阀体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部空间224连通的穿孔226,两个阀杆25穿设阀体22的两个穿孔226并分别与第一阀芯23及第二阀芯24连接,且可相对阀体22移动。多个夹持臂28分为两组,两组夹持臂28分别位于阀体22的两端的外侧且与阀体22固定连接,两组夹持臂28沿两个穿孔226的外缘设置。两个调节套26分别套设在两个阀杆25上且可沿着两个阀杆25移动至套设在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上,并挤压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分别夹紧两个阀杆25。
具体地,请同时参考图7,图7为图3中的调节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每一调节套26均呈中空的圆锥状,包括尺寸较大的大头端260与尺寸较小的小头端262,调节套26的大头端260临近阀体22设置,在两调节套26均朝靠近阀体22的方向移动时,两调节套26的小头端262移动至套设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上,并挤压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夹紧阀杆25,使得两个阀杆25与阀体22相对固定,即使两个阀杆25相对阀体22不发生移动。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考图9,本实用新型的阀门2安装在气体排放管路3上,该气体排放管路3用于排放蚀刻工艺专用设备4所产生的酸性气体,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阀门2控制气体排放管路3所排出的气体压力时,可以通过移动两个调节套26使两个调节套26的小头端262从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上移开,两个调节套26小头端262不再挤压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使夹持臂28松开对应的阀杆25。然后,当需要减小气体排放管路3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压力时,即增大阀门2的开口度,操作人员可以向外拉动两个阀杆25,使两个阀杆25带动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在内部空间224内移动,使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之间的间距增大,当阀门2的开口度达到需求时,可以移动调节套26使夹持臂28夹紧阀杆25,从而使阀杆25不可移动;当需要增大体气体排放管路3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压力时,即减少阀门2的开口度,操作者向内推动两个阀杆25,使两个阀杆25带动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在内部空间224内移动,使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之间的间距减小,换句话说,也就是阀门2的开口度减小,当阀门2的开口度达到需求时,移动调节套26使夹持臂28夹紧阀杆25,从而使阀杆25不可移动;当气体排放管路3需要关闭时,操作者向内推动两个阀杆25,使两个阀杆25带动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分别朝向远离阀体22的两端的方向在内部空间224内移动,至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的邻近端相互贴合,将阀体22密闭,此时移动调节套26使夹持臂28夹紧阀杆25,从而使阀杆25不可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套26的大头端260的内径大于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所在柱体的最大外径,调节套26的小头端262的内径小于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所在柱体的最大外径,以便于将调节套26移动至套设在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上,并挤压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
图6是图3中的夹持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的调节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套26的内壁设有内螺纹264,每一夹持臂28的外壁设有与调节套26的内螺纹264配合的外螺纹282,使得调节套26与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利操作人员旋拧调节套26使调节套26在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上移动并可以使调节套26提供较大的挤压力,从而使夹持臂28将阀杆25夹的更紧,避免在不调节阀门2的开口度时,阀杆25不会因震动或误操作等原因发生与阀体22相对移动的问题。
图8是图3中的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3、图4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的朝向入口220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第一阀芯23的与第二阀芯24临近的一端凸设有第一结合块230,第二阀芯24的与第一阀芯23临近的一端凸设有第二结合块240,在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将阀门2密闭时,第一结合块230位于第二结合块240的一侧并与第二结合块240贴合。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在将阀门2密闭时,第一结合块230位于第二结合块240的外侧并与第二结合块240贴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在将阀门2密闭时,第一结合块230位于第二结合块240的内侧并与第二结合块240贴合。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在贴合时可以将阀门2密闭的更加严实。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也可以相互叠置,即第一阀芯23位于第二阀芯24朝向入口220的面上的外侧或者第二阀芯24的朝向出口222的面外侧,相应地,内部空间224的截面呈台阶状,以便于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可以移动,并可以被移动至相互贴合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与阀门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套(图未示),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通过密封套抵靠阀门2的内壁,以防止酸性气体外露。
请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两阀杆25的连接端均为螺纹杆250,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分别设有与螺纹杆250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孔232,以便于将阀杆25从第一阀芯23和第二阀芯24上拆卸下来或者将阀杆25安装到第一阀芯23和第二阀芯24上。
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阀杆25的自由端均设有握执手柄252,以便于操作者操作阀杆25。
请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阀体22还包括两管套228,两管套228嵌设在两个穿孔226中,并且例如通过焊接或者紧配合的方式与对应的穿孔226固定连接,两个管套228的外端即远离地第一阀芯23和第二阀芯24的一端分别沿着两个管套228轴向延伸出上述两组夹持臂28,从而使夹持臂28与阀体22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组夹持臂28可与阀体22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夹持臂28均为弧形片,以增大夹持臂28与阀杆25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夹持臂28夹紧阀杆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阀门2通过第一阀芯23、第二阀芯24与阀体22的内壁抵靠,阀杆25承受的酸性气体的冲击较小,加之阀门2中的阀杆25不需要与轴承连接,进而阀杆25上无需设置较细的连接端与轴承连接,故阀杆25不容易破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阀门的阀杆容易破损所导致的阀芯不受控制,无法调节阀门的开口度,从而引起的酸、性气体的排放压力失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阀门2通过移动调节套26使调节套26与夹持臂28配合夹紧或松开阀杆25,使得阀杆25与阀体22相对固定或者可以相对移动,从而使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与阀体22相对固定或者可以相对移动,方便操作者调节阀门2的开口度。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阀门(2),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22)、第一阀芯(23)、第二阀芯(24)、两个阀杆(25)、两个调节套(26)及多个夹持臂(28);
所述阀体(22)在其侧面上设有入口(220)及与所述入口(220)相对的出口(222),所述阀体(22)还在其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入口(220)与所述出口(222)的内部空间(224),并且所述内部空间(224)向所述阀体(22)的两端延伸;
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第二阀芯(24)均位于所述内部空间(224)内并与所述阀体(22)的内壁抵靠且可沿所述阀体(22)的端部的延伸方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阀芯(23)及所述第二阀芯(24)在被移动至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第二阀芯(24)的邻近端相互贴合时,封闭所述阀门(2);
所述阀体(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部空间(224)连通的穿孔(226),所述两个阀杆(25)穿设所述阀体(22)的所述两个穿孔(226)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阀芯(23)及所述第二阀芯(24)连接,所述两个阀杆(25)可相对所述阀体(22)移动;
所述多个夹持臂(28)分为两组,所述两组夹持臂(28)分别位于阀体(22)的两端的外侧且与阀体(22)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夹持臂(28)均沿着对应的穿孔(226)的外缘设置;
所述两个调节套(26)套设在所述两个阀杆(25)上且可沿所述两个阀杆(25)移动至套设在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上,并挤压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夹紧所述两个阀杆(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每一调节套(26)均呈中空的圆锥状,包括尺寸较大的大头端(260)与尺寸较小的小头端(262),所述调节套(26)的所述大头端(260)临近所述阀体(22)设置,在所述两个调节套(26)均向靠近所述阀体(2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两个调节套(26)的所述小头端(262)移动至套设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上,并挤压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夹紧所述阀杆(2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每一调节套(26)的所述大头端(260)的内径大于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所在柱体的最大外径,每一调节套(26)的所述小头端(262)的内径小于对应的一组夹持臂(28)所在柱体的最大外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每一调节套(26)的内壁设有内螺纹(264),每一夹持臂(28)的外壁设有与所述调节套(26)的所述内螺纹(264)配合的外螺纹(28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第二阀芯(24)的朝向所述入口(220)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阀芯(23)的与所述第二阀芯(24)临近的一端凸设有第一结合块(230),所述第二阀芯(24)的与所述第一阀芯(23)临近的一端凸设有第二结合块(240),在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第二阀芯(24)将所述阀门(2)密闭时,所述第一结合块(230)位于所述第二结合块(240)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结合块(240)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第二阀芯(24)与所述阀门(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套,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第二阀芯(24)通过所述密封套抵靠所述阀门(2)的内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每一阀杆(25)的连接端均为螺纹杆(250),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第二阀芯(24)分别设有与所述螺纹杆(250)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孔(232)。
8.如权利要求7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每一阀杆(25)的自由端均设有握执手柄(252)。
9.如权利要求1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2)还包括两个管套(228),所述两个管套(228)嵌设在所述两个穿孔(226)中并与对应的穿孔(226)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管套(228)的外端沿着所述两个管套(228)的轴向延伸出所述两组夹持臂(28)。
10.如权利要求1述的阀门(2),其特征在于,每一夹持臂(28)均为弧形片。
CN201520256020.5U 2015-04-24 2015-04-24 阀门 Active CN204628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020.5U CN204628609U (zh) 2015-04-24 2015-04-24 阀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020.5U CN204628609U (zh) 2015-04-24 2015-04-24 阀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28609U true CN204628609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4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6020.5U Active CN204628609U (zh) 2015-04-24 2015-04-24 阀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286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2906A (zh) * 2018-06-11 2018-10-02 天津隆志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型阀门两级驱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2906A (zh) * 2018-06-11 2018-10-02 天津隆志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型阀门两级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28609U (zh) 阀门
CN107791204A (zh) 一种管状零件的拆装工具
CN106287082B (zh) 流体分流装置
KR102341895B1 (ko) 배관 연결장치
CN203585701U (zh) 一种复合管液压胀合装置
CN103629445B (zh) 一种复合管液压胀合方法和制作装置及其得到的复合管
CN204942564U (zh) 一种用于管道系统的手柄式蝶阀
KR102474486B1 (ko) 파지 장치
CN207729081U (zh) 一种喷砂管道
CN107830276B (zh) 喷砂管道
CN202629156U (zh) 管道用球阀的阀杆
CN200972029Y (zh) 气动工具专用旋转接头
CN103335129B (zh) 高温高压球阀
CN106895258B (zh) 一种密封性强的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接头
CN208397035U (zh) 一种测试平台用液压站液压阀调节装置
CN103697260A (zh) 一种螺纹短节管
CN204606558U (zh) 一种线管防尘塞
CN205047888U (zh) 组合阀座导向自定位顶装式球阀
CN215172254U (zh) 一种高温超高压液控截止阀
CN213089093U (zh) 一种三通油路块
CN211232027U (zh) 一种带外螺纹弯管
CN212455736U (zh) 阀杆转接杆
CN201418633Y (zh) 晾衣架伸缩节
CN103438310A (zh) 新型金属波纹管
CN207961880U (zh) 一种弯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