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09898U -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09898U
CN204609898U CN201520236292.9U CN201520236292U CN204609898U CN 204609898 U CN204609898 U CN 204609898U CN 201520236292 U CN201520236292 U CN 201520236292U CN 204609898 U CN204609898 U CN 204609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tube
steel
cun
filled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362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生荣
孙运江
何尚森
李世俊
龚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to CN2015202362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09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09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09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该系统包括紧贴顶板的Π型钢梁、支撑顶板Π型钢梁的钢管混凝土立柱、套在钢管混凝土立柱下部的椭圆环底座、以椭圆环底座为铰接支点的倾斜液压千斤顶,其端头支撑充填墙体表面的Π型钢梁和金属网。由钢管混凝土立柱形成的桁架结构对顶板起主要支护作用,与充填墙体协同控制顶板的下沉变形,在此过程中钢管混凝土立柱可适度扎底让压,增加钢管混凝土立柱在垂直方向的稳定性,那么倾斜布置的液压千斤顶以椭圆环底座为铰接支点,可提供较大的作用力支撑充填墙体表面的Π型钢梁压金属网。随着大断面沿空留巷顶板进一步变形,其侧表面的变形被倾斜液压千斤顶支撑Π型钢梁压金属网所限制,充填墙体受力状态被改善,此时充填墙体对顶板支护作用显著增强,与钢管混凝土桁架协同控制顶板变形;当围岩变形达到一定状态后,桁架结构与充填墙体也都趋于稳定,两者最终形成有效的巷旁协同控制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背景技术
沿空留巷是指将已采工作面后方的回采巷道用一定的方法沿采空区边缘保留下来,作为下一工作面的回采巷道。沿空留巷不仅可以取消区段保护煤柱,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同时还可实现工作面“Y”型通风,从根本上解决上工作面瓦斯超限及其上隅角瓦斯积聚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沿空留巷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采煤工作面的沿空留巷技术已日趋完善,巷旁支护、巷内支护、加强支护及煤帮加固技术已趋成熟,但在条件困难的中厚煤层或厚煤层较大断面巷道中采用沿空留巷技术仍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例如综放开采、大采高等条件的大断面沿空留巷,采场围岩结构和运动规律与薄及中厚煤层有着显著不同,其开采扰动剧烈,矿压显现强烈,更易造成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结构的破坏失稳,尤其是巷旁充填墙体。
目前,巷旁充填墙体主要以高水材料和混凝土膏体材料为主,支护效果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在综放开采、大采高等条件大断面沿空留巷,其上覆岩层活动剧烈,而巷旁充填墙体高度也较大,造成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差。大量实践表明:沿空留巷巷旁充填墙体各个部位的矿压显现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巷旁充填墙体侧面中上部压裂片落现象严重,中下部向巷内移近量较大。巷内即使采用架设木点柱、单体液压支柱等方式也不能有效防止巷旁充填墙体侧面大面积压裂片落,木点柱劈裂或折断、单体液压支柱弯曲变形严重,进而导致巷旁充填墙体承载能力下降,易诱发巷旁支护结构破坏失稳,使得一些矿井在应用大断面沿空留巷技术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留巷失败,从而限制了沿空留巷技术在我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适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及 支护方法。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紧贴顶板的Π型钢梁、支撑顶板Π型钢梁的钢管混凝土立柱、套在钢管混凝土立柱下部的椭圆环底座、以椭圆环底座为铰接支点的倾斜液压千斤顶,该倾斜液压千斤顶端头支撑在充填墙体表面的竖向Π型钢梁和金属网上。
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立柱包括8寸钢管、5寸钢管、橡皮塞、填充混凝土、垂直液压千斤顶、环式管卡。
其中,8寸钢管和5寸钢管等长,5寸钢管套在8寸钢管内,两钢管轴心相同;在两端分别焊接2~3根横钢筋固定两根钢管,横钢筋一端焊接在8寸钢管内壁,另一端焊接在5寸钢管外壁,以固定两根钢管;在8寸钢管外部固定有多个环式管卡(2~4个),环式管卡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固定环式管卡的数量及间距依据8寸钢管长度而定;在距离钢管一端0.3m的5寸钢管内安装橡皮塞,橡皮塞直径与5寸钢管内径匹配,用于堵塞5寸钢管;然后在另一端5寸钢管内及8寸钢管和5寸钢管之间填充混凝土,确保内部密实。
其中,所述垂直液压千斤顶安装在钢管混凝土立柱上端头,其顶盖与顶板Π型钢梁接触,用于支撑顶板Π型钢梁,柱筒插入钢管混凝土立柱5寸钢管内无注浆段,柱筒外径与5寸钢管内径相匹配,柱筒插入5寸钢管内无注浆段后不会摇摆晃动。当巷道高度较大时,可升起柱筒使顶盖与顶板Π型钢梁接触;当巷道高度较小时,可降低柱筒使顶盖与顶板Π型钢梁接触,以适应不同巷道高度顶板支护,可调范围在0.3m内。
所述支撑杆为直径80mm的钢筋,两端分别有卡槽,卡槽上布设有圆孔,圆孔与螺栓直径匹配,用于螺栓穿过固定;所述环式管卡为圆环状钢板,圆环状钢板内径与8寸钢管外径匹配,能够固定在8寸钢管上;圆环状钢板边缘设置有4个附耳,附耳上均钻有圆孔,用于螺栓穿过;圆环状钢板上的附耳可嵌入支撑杆两端卡槽,卡槽上的圆孔与圆环状钢板附耳上圆孔一一对应,再安装螺栓可连接两根立柱。
所述充填墙体表面整体布置有金属网,再沿充填墙体长度方向每间隔一定间距竖向布置一根Π型钢梁,充填墙体上的竖向Π型钢梁上端头与顶板Π型钢梁铰 接,其间距与钢管混凝土立柱间距相同,竖向Π型钢梁长度与充填墙体高度一致,紧压在充填墙体表面金属网上。
所述钢管混凝土立柱靠近充填墙体一侧沿巷道走向布置两排,间排距=700×500mm(可依据具体情况调整),交错迈步式布置,最靠近墙体侧一排立柱距离充填墙体250mm,布置在该排立柱上的顶板Π型钢梁呈“丁”字形,相邻两立柱上垂直液压千斤顶顶盖支撑在“丁”字形顶板Π型钢梁两端,其第三端与充填墙体的竖向Π型钢梁上端头铰接;距离充填墙体最远的一排立柱之间均布置“一”字型Π型钢梁。
所述椭圆环底座套在距离充填墙体较远的该排钢管混凝土立柱底部,并与巷道底板接触;所述椭圆环底座包括椭圆环底盘、管状端头、附耳及螺栓。椭圆环底盘外轮廓为椭圆形状,内轮廓为圆形,偏心布置于椭圆长轴一侧,其直径与8寸钢管外径匹配;管状端头为短钢管,其内径与8寸钢管外径匹配;管状端头与椭圆环底盘上内轮廓对齐,并焊接在椭圆环底盘上,用于套入钢管混凝土立柱;所述管状端头焊接有一对附耳,该附耳沿椭圆长轴延伸到该长轴另一侧,附耳上均设置有孔,所述倾斜液压千斤顶底部嵌入该对附耳中间,所述螺栓穿过该孔与该对附耳固定,形成铰接结构,所述倾斜液压千斤顶另一端倾斜支撑在所述充填墙体表面的竖向Π型钢梁上,当顶板压力过大时,所述充填墙体向下压缩变形,倾斜液压千斤顶端部能够向下旋转,以保证对充填墙体有足够的支撑力,防止充填墙体压裂片落或向巷内移近。立柱与椭圆环底座之间不固定,在顶板压力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立柱扎底过程中,椭圆环底座并不受影响。
所述支撑杆布置方式为,同一排的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采用支撑杆连接固定后,支撑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由于两排钢管混凝土立柱采用交错迈步式布置,两排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支撑杆则以水平斜交方式连接固定,从而形成每三个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形成的一个等腰三角形结构,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均采用该方法连接固定,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桁架结构以支撑顶板。
巷旁支护系统的控制原理:在沿空留巷顶板初期,由钢管混凝土立柱形成的桁架结构与充填墙体协同控制顶板下沉变形,桁架结构对顶板主要起到支护作用。在沿空留巷顶板剧烈活动期,顶板压力增加,下沉量增大。一方面,钢管混凝土立柱扎底让压,增加钢管混凝土立柱在垂直方向的稳定性,尤其是钢管混凝 土立柱下部最为稳定,那么倾斜液压千斤顶以套在钢管混凝土立柱下部的椭圆环底座为支点,可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支撑充填墙体上的Π型钢梁。另一方面,充填墙体压缩让压,整体沉降,支撑在充填墙体Π型钢梁上的液压千斤顶以椭圆环底座为铰支点,不仅对充填墙体Π型钢梁提供较大支撑力,而且还能随充填墙体压缩下沉向下旋转,以适应充填墙体整体沉降。然后,随着大断面沿空留巷顶板进一步变形,充填墙体压缩趋于稳定,其侧表面的变形被倾斜液压千斤顶压Π型钢梁和金属网所限制,充填墙体受力状态被改善,此时充填墙体对顶板支护作用显著增强,与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协同控制顶板变形;当围岩变形达到一定状态后,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与充填墙体也都趋于稳定,两者最终形成有效的巷旁协同控制系统。
有益效果
巷旁支护完成后,在顶板变形初期,由钢管混凝土立柱形成的桁架结构对顶板起主要支护作用,充填墙体协同控制顶板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钢管混凝土立柱扎底让压;之后,随着大断面沿空留巷顶板进一步变形,充填墙体压缩趋于稳定,其侧表面的变形被倾斜液压千斤顶、Π型钢梁和金属网所限制,充填墙体受力状态被改善,此时充填墙体对顶板支护作用显著增强,与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协同控制顶板变形;当围岩变形达到一定状态后,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与充填墙体也都趋于稳定,两者最终形成有效的巷旁协同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沿I-I方向的俯视图;
图3是钢管混凝土立柱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I-II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图2中支撑杆与钢管混凝土立柱连接B-B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椭圆环底座A-A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巷道;2-实体煤帮;3-充填墙体;4-巷道顶板;5-钢管混凝土立柱;51-8寸钢管;52-5寸钢管;53-5寸钢管内橡皮塞;54-填充的 混凝土;55-垂直液压千斤顶;56-环式管卡;561-圆环状钢板;562-环式管卡上附耳;563-附耳上圆孔;6-支撑杆;62-支撑杆上圆孔;7a-顶板“一”字形Π型钢梁;7b-顶板“丁”字形Π型钢梁;8-倾斜液压千斤顶;9-椭圆环底座;91-椭圆环底盘;92-管状端头;93-椭圆环底座附耳;94-螺栓;10-紧贴充填墙体上的竖向Π型钢梁;11-金属网;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7,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主要包括紧贴顶板4的Π型钢梁7a、7b、支撑顶板Π型钢梁的钢管混凝土立柱5、套在钢管混凝土立柱5下部的椭圆环底座9、以椭圆环底座9为铰接支点的倾斜液压千斤顶8,该倾斜液压千斤顶8端头支撑在充填墙体3表面的竖向Π型钢梁10和金属网11上。
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立柱5包括8寸钢管51、5寸钢管52、橡皮塞53、填充混凝土54、垂直液压千斤顶55、环式管卡56。
其中,8寸钢管51和5寸钢管52等长,5寸钢管52套在8寸钢管51内,两钢管轴心相同;在两端分别焊接2~3根横钢筋固定两根钢管51、52,横钢筋一端焊接在8寸钢管51内壁,另一端焊接在5寸钢管52外壁,以固定两根钢管;在8寸钢管51外部固定有多个环式管卡56(2~4个),环式管卡56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固定环式管卡56的数量及间距依据8寸钢管51长度而定;在距离钢管一端0.3m的5寸钢管52内安装橡皮塞53,橡皮塞53直径与5寸钢管52内径匹配,用于堵塞5寸钢管52;然后在另一端5寸钢管52内及8寸钢管51和5寸钢管52之间填充混凝土54,确保内部密实。
其中,所述垂直液压千斤顶55安装在钢管混凝土立柱5上端头,其顶盖与顶板Π型钢梁7a、7b接触,用于支撑顶板Π型钢梁,柱筒插入钢管混凝土立柱5寸钢管52内无注浆段,柱筒外径与5寸钢管52内径相匹配,柱筒插入5寸钢管52内无注浆段后不会摇摆晃动。当巷道高度较大时,可升起柱筒使顶盖与顶板Π型钢梁7a、7b接触;当巷道高度较小时,可降低柱筒使顶盖与顶板Π型钢梁7a、7b接触,以适应不同巷道高度顶板支护,可调范围在0.3m内。
所述支撑杆6为直径80mm的钢筋,两端分别有卡槽,卡槽上布设有圆孔62,圆孔62与螺栓直径匹配,用于螺栓穿过固定;所述环式管卡56包括圆环状 钢板561,圆环状钢板561内径与8寸钢管51外径匹配,能够固定在8寸钢管51上;圆环状钢板561边缘设置有4个附耳562,附耳上均钻有圆孔563,用于螺栓穿过;圆环状钢板561上的附耳562可嵌入支撑杆6两端卡槽,卡槽上的圆孔62与圆环状钢板附耳上圆孔563一一对应,再安装螺栓可连接两根立柱5。
所述充填墙体3表面整体布置有金属网11,再沿充填墙体3长度方向每间隔一定间距竖向布置一根Π型钢梁10,充填墙体3上的竖向Π型钢梁10上端头与“丁”字形顶板Π型钢梁7b铰接,其间距与钢管混凝土立柱5间距相同,竖向Π型钢梁10长度与充填墙体3高度一致,紧压在充填墙体3表面金属网11上。
所述钢管混凝土立柱5靠近充填墙体3一侧沿巷道1走向布置两排,间排距=700×500mm(可依据具体情况调整),交错迈步式布置,最靠近墙体侧一排立柱距离充填墙体3为250mm,布置在该排立柱上的顶板Π型钢梁7b呈“丁”字形,相邻两立柱上垂直液压千斤顶55顶盖支撑在“丁”字形顶板Π型钢梁7b两端,其第三端与充填墙体3的竖向Π型钢梁10上端头铰接;距离充填墙体3最远的一排立柱之间均布置“一”字型Π型钢梁7a。
所述椭圆环底座9套在距离充填墙体3较远的该排钢管混凝土立柱5底部,并与巷道底板接触;所述椭圆环底座9包括椭圆环底盘91、管状端头92、附耳93及螺栓94。椭圆环底盘91外轮廓为椭圆形状,内轮廓为圆形,偏心布置于椭圆长轴一侧,其直径与8寸钢管51外径匹配;管状端头92为短钢管,其内径与8寸钢管51外径匹配;管状端头92与椭圆环底盘91上内轮廓对齐,并焊接在椭圆环底盘91上,用于套入钢管混凝土立柱5;所述管状端头92焊接有一对附耳93,该附耳93沿椭圆长轴延伸到该长轴另一侧,附耳93上均设置有孔,所述倾斜液压千斤顶8底部嵌入该对附耳93中间,所述螺栓94穿过该孔与该对附耳93固定,形成铰接结构,所述倾斜液压千斤顶8另一端倾斜支撑在所述充填墙体3表面的竖向Π型钢梁10上,当顶板4压力过大时,所述充填墙体3向下压缩变形,倾斜液压千斤顶8端部能够向下旋转,以保证对充填墙体3有足够的支撑力,防止充填墙体3压裂片落或向巷内移近。立柱5与椭圆环底座9之间不固定,在顶板压力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立柱5扎底过程中,椭圆环底座9并不受影响。
所述支撑杆6布置方式为,同一排的钢管混凝土立柱5之间采用支撑杆6连 接固定时,支撑杆6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由于两排钢管混凝土立柱5采用交错迈步式布置,两排钢管混凝土立柱5之间支撑杆6则以水平斜交方式连接固定,从而形成每三个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形成的一个等腰三角形结构,钢管混凝土立柱5之间均采用该方式连接固定,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桁架结构以支撑顶板4。
所述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在沿空留巷初期应开始进行施工,并紧随巷旁充填墙体。

Claims (5)

1.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主要包括紧贴顶板的Π型钢梁、支撑顶板Π型钢梁的钢管混凝土立柱、套在钢管混凝土立柱下部的椭圆环底座、以椭圆环底座为铰接支点的倾斜液压千斤顶,该倾斜液压千斤顶端头支撑在充填墙体表面的竖向Π型钢梁和金属网上;
所述钢管混凝土立柱包括等长的8寸钢管和5寸钢管,5寸钢管套在8寸钢管内,两钢管轴心相同;在钢管两端分别焊接2~3根横钢筋固定两根钢管,横钢筋一端焊接在8寸钢管内壁,另一端焊接在5寸钢管外壁,以固定两根钢管;在8寸钢管外表面固定有多个环式管卡;在距离钢管一端0.3m的5寸钢管内安装橡皮塞,该橡皮塞直径与5寸钢管内径匹配,用于堵塞5寸钢管,然后在另一端5寸钢管内及8寸钢管和5寸钢管之间填充混凝土,确保内部密实;
所述钢管混凝土立柱上端头安装有垂直液压千斤顶,其顶盖与顶板Π型钢梁接触,用于支撑顶板Π型钢梁,其柱筒插入钢管混凝土立柱5寸钢管内无注浆段,该柱筒外径与5寸钢管内径相匹配,并保证柱筒插入5寸钢管内无注浆段后不会摇摆晃动;
所述钢管混凝土立柱在靠近充填墙体一侧沿巷道走向布置为两排,间排距为700×500mm,交错迈步式布置;最靠近充填墙体侧的一排立柱距离充填墙体250mm,布置在该排立柱上的顶板Π型钢梁呈“丁”字形,相邻两立柱上端垂直液压千斤顶顶盖支撑在“丁”字形顶板Π型钢梁两端,其第三端与充填墙体的竖向Π型钢梁上端头铰接;距离充填墙体最远的一排立柱上顶板均布置“一”字型Π型钢梁;
所述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均采用支撑杆连接固定,所述环式管卡为圆环状钢板,其边缘设置有4个附耳,附耳上均钻有圆孔,用于螺栓穿过,圆环状钢板边缘的附耳可嵌入所述支撑杆两端的卡槽,并安装螺栓固定,从而将两根钢管混凝土立柱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充填墙体表面整体铺设有金属网,再沿充填墙体长度方向每间隔一定间距竖向布置一根Π型钢梁,充填墙体上的上端头与顶板的Π型钢梁铰接,竖向Π型钢梁间距与钢管混凝土立柱间距相同,竖向Π型钢梁长度与充填墙体高度一致,并紧压在充填墙体表面金属网上;
所述椭圆环底座套在距离充填墙体较远的该排钢管混凝土立柱底部,并与巷道底板接触;所述椭圆环底座包括椭圆环底盘、管状端头、附耳及螺栓;椭圆环底盘外轮廓为椭圆形状,内轮廓为圆形并偏心布置于椭圆长轴一侧,其直径与8寸钢管外径匹配;管状端头为短钢管,其内径与8寸钢管外径匹配,管状端头与椭圆环底盘上内轮廓对齐,并焊接在椭圆环底盘上,用于套入钢管混凝土立柱;所述管状端头焊接有一对附耳,该附耳沿椭圆长轴延伸到该长轴另一侧,附耳上均设置有孔,所述倾斜液压千斤顶底部嵌入该对附耳中间,所述螺栓穿过该孔与该对附耳固定,形成铰接结构,所述倾斜液压千斤顶另一端倾斜支撑在所述充填墙体表面的竖向Π型钢梁上,当顶板压力过大时,所述充填墙体向下压缩变形,倾斜液压千斤顶端部能够向下旋转,以保证对充填墙体有足够的支撑力,防止充填墙体压裂片落或向巷内移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立柱与所述椭圆环底座之间不固定,在顶板压力作用下,所述钢管混凝土立柱在扎底过程中,所述椭圆环底座不受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式管卡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所述多个环式管卡的数量以及间距依据8寸钢管长度而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垂直液压千斤顶柱筒伸缩,以适应不同巷道高度的顶板支护,伸缩可调范围在0.3m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布置方式为:同一排的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采用支撑杆连接固定时,支撑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由于两排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采用交错迈步式布置,两排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支撑杆连接固定时,以水平斜交方式连接,从而形成每三个钢管混凝土立柱之间支撑杆形成的一个等腰三角形结构,并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桁架结构。
CN201520236292.9U 2015-04-17 2015-04-17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Active CN204609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6292.9U CN204609898U (zh) 2015-04-17 2015-04-17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6292.9U CN204609898U (zh) 2015-04-17 2015-04-17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09898U true CN204609898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62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36292.9U Active CN204609898U (zh) 2015-04-17 2015-04-17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098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188A (zh) * 2015-04-17 2015-08-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109881704A (zh) * 2019-03-14 2019-06-14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快速拆装重复利用充填挡墙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188A (zh) * 2015-04-17 2015-08-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104832188B (zh) * 2015-04-17 2017-02-0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109881704A (zh) * 2019-03-14 2019-06-14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快速拆装重复利用充填挡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5801B (zh) 用于动压巷道和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装置
CN102720498B (zh) 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开采工艺方法
CN108798723B (zh) 一种应用于厚煤层的含托顶煤的超高回采巷道支护方法
CN103939107B (zh) 一种冒落松散岩体中的成巷方法
CN102839984B (zh) 井下超大断面支护结构
CN108868833A (zh) 一种在u型钢支护巷道内进行切顶卸压巷内沿空留巷的方法
CN101988388A (zh) 带夯实机构的充填支护液压支架
CN105201524B (zh) 一种极软煤层巷道预空锚网直角可缩棚联合支护方法
CN106761813A (zh) 深部不稳定覆岩下沿空掘巷非均称支护设计方法
CN103758529A (zh) 一种煤矿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方法
CN109707422B (zh) 一种沿空送巷小煤柱高压注浆加固支护方法
CN111425205B (zh) 急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支护方法
CN204609898U (zh)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
CN104832188A (zh)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106014443A (zh) 一种预防沿空留巷的巷道底鼓及墙体滑移的方法
CN201460939U (zh) 带夯实机构的充填支护液压支架
CN102155248B (zh) 一种煤柱下方巷道支护方法
CN103603682B (zh) 一种适用于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的顶板支撑方法
CN104612728B (zh) 一种贯穿已有巷道形成十字交叉点的巷道支护方法
CN111828072A (zh) 一种煤矿沿空留巷弓形柔性掩护支架及系统
CN106930779A (zh) 一种急倾斜三软煤层回采巷道斜腿微拱异形棚支护方法
CN203271765U (zh) 治理软岩巷道底鼓的毛石钢筋混凝土优化拱结构
CN101988389A (zh) 带夯实机构的充填支护液压支架
CN106948836B (zh) 一种三软煤层采空区内破碎围岩回采巷道支护方法
CN210370726U (zh) 一种煤矿井下支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