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9452U -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9452U
CN204599452U CN201520260639.3U CN201520260639U CN204599452U CN 204599452 U CN204599452 U CN 204599452U CN 201520260639 U CN201520260639 U CN 201520260639U CN 204599452 U CN204599452 U CN 204599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cap
nano
framework
fluid energy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06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曦
曹云腾
周迦律
闫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陈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曦 filed Critical 陈曦
Priority to CN2015202606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9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9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9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侧设置有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由框架以及包覆框架的外包层组成,外包层内侧即和头部接触的一侧放置吸汗衬垫,所述框架内部填充纳米流体;本实用新型能大量吸收头部碰撞时的能量,有效保护人体头部安全,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或地下采矿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高空坠落冲击物或矿井中的冲击物是非常常见的伤害来源,由于其携带大量能量,往往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如果伤及头部甚至危及生命。
人们在建筑工地等施工现场,对头部的保护主要是佩戴安全帽。一般的安全帽是壳体结构,所述壳体通常为单层,根据不同需要由玻璃钢或塑料制成,在壳体靠近头部的一侧装有顶带或设置有一层海绵来分散冲击力,并通过缓冲结构吸收能量,减小冲击物对人体的伤害。该类安全帽可以抵挡较弱的冲击,较大地减轻此种情况下的冲击伤害。但由于其缓冲结构变形甚至破坏过程中吸收能量有限,限制了安全帽的保护效果,对较强的冲击没有显著的防护效果。
纳米技术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前沿学科,并在今年得到迅猛发展。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迅速在材料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纳米流体是纳米多孔材料和功能流体混合而成的,流固耦合使得纳米多孔材料的空隙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纳米流体成为新型多功能能量转换平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为安全帽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能量吸收装置,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头部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侧设置有吸能结构3,所述吸能结构3由框架5以及包覆框架5的外包层2组成,外包层2内侧即和头部接触的一侧放置吸汗衬垫4,所述框架5内部填充纳米流体6。
所述吸能结构3的框架5外形为间隙设置的圆柱形鼓包阵列,阵列为正方形阵列或菱形阵列。
所述吸能结构3的外包层2和框架5材料为高强度柔性材料。
所述高强度柔性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氨基甲酸酯(PU)或聚氯乙烯(PVC)。
所述吸汗衬垫4为可拆卸更换、可循环使用的吸水材料。
所述可拆卸更换、可循环使用的吸水材料为水凝胶。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受到冲击物冲击时,通过吸能结构的高强度柔性材料的框架和外包层将壳体上的集中力分散到整个头盖骨上,并避开头骨薄弱位置,对头部起到保护效果。同时框架内填充的纳米流体在冲击过程中吸收大量能量,进一步加强保护效果。吸汗衬垫可以更有效的吸附汗液,使其更舒适。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侧设置有吸能结构3,所述吸能结构3由框架5以及包覆框架5的外包层2组成,外包层2内侧即和头部接触的一侧放置吸汗衬垫4,所述框架5内部填充纳米流体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能结构3的框架5外形为间隙设置的圆柱形鼓包阵列,阵列为正方形阵列或菱形阵列。这样,使鼓包可以发生更大的变形,提高吸能效果,减小传递到人头部的冲击力。其次,在冲击力过大时,局部鼓包的破裂可以加强吸能效果,同时,单个鼓包的破裂不会对安全帽整体吸能效果有显著影响,不影响继续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能结构3的外包层2和框架5材料为高强度柔性材料,进一步地,高强度柔性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氨基甲酸酯(PU)或聚氯乙烯(PVC)。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汗衬垫4为可拆卸更换、可循环使用的吸水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更换、可循环使用的吸水材料为水凝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在受到冲击物冲击时,通过吸能结构的高强度柔性材料的框架将壳体上的集中力分散到整个头盖骨上,并避开头骨薄弱位置,对头部起到保护效果。同时框架内填充的纳米流体在冲击过程中吸收大量能量,进一步加强保护效果。吸汗衬垫可以更有效的吸汗,使其更舒适。

Claims (7)

1.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侧设置有吸能结构(3),所述吸能结构(3)由框架(5)以及包覆框架(5)的外包层(2)组成,外包层(2)内侧即和头部接触的一侧放置吸汗衬垫(4),所述框架(5)内部填充纳米流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3)的框架(5)外形为间隙设置的圆柱形鼓包阵列,阵列为正方形阵列或菱形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3)的外包层(2)和框架(5)材料为高强度柔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柔性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氨基甲酸酯PU或聚氯乙烯PV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汗衬垫(4)为可拆卸更换、可循环使用的吸水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更换、可循环使用的吸水材料为水凝胶。
CN201520260639.3U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Active CN204599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0639.3U CN204599452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0639.3U CN204599452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9452U true CN204599452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52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0639.3U Active CN204599452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94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8003A (zh) * 2020-10-29 2021-01-29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矿井斜巷车辆失速保护摩擦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8003A (zh) * 2020-10-29 2021-01-29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矿井斜巷车辆失速保护摩擦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99452U (zh) 一种采用纳米流体吸能的安全帽
CN103238975A (zh) 一种具有新型微结构外壳的安全头盔
CN203111925U (zh) 一种带缓冲装置的溜槽
CN201919775U (zh) 安全头盔
CN207594443U (zh) 一种半导电塑料卷材结构
CN203801841U (zh) 具扭转功能的安全帽结构
CN203040825U (zh) 一种安全头盔内衬
CN104095332B (zh) 救灾应急安全帽
CN104705881A (zh) 安全帽水垫层
CN203040053U (zh) 防摔电子产品
CN201240156Y (zh) 一种防摔铅笔
CN204191674U (zh) 建筑工地使用的安全帽
CN103653475A (zh) 安全帽
CN204540954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安全帽
CN204781114U (zh) 一种消防栓防护套
CN204232373U (zh) 具有护颈功能的电动车头盔
CN203676249U (zh) 一种护耳安全帽
CN205255660U (zh) 一种新型缓冲减震面料
CN203915826U (zh) 螺旋式隐形仿生个人用尘霾过滤器
CN203344781U (zh) 车体拉手及具有该车体拉手的车辆
CN208993344U (zh) 一种防摔铅笔
CN203457937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安全包
CN203492866U (zh) 鞋底螺旋结构
CN202857946U (zh) 一种安全帽
CN201663949U (zh) 头盔内衬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2

Address after: 710077 Xi'an high tech Zone, Shaanxi, Jin Jin Road, No. 1, Shaanxi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65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with Light Road No. 1 Building No. 5, No. 5182 Mingshi Garden

Patentee before: Chen 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