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7527U - 便携式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7527U
CN204597527U CN201520188444.2U CN201520188444U CN204597527U CN 204597527 U CN204597527 U CN 204597527U CN 201520188444 U CN201520188444 U CN 201520188444U CN 204597527 U CN204597527 U CN 204597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device
coil
portable pow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84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刚
陈大军
李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884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7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7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7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供电装置,该便携式供电装置包括:壳体、电池、充电线圈、放电线圈、控制器,其中,壳体为全封闭壳体,电池设置在壳体之中;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设置在壳体之中且与电池通过控制器相连;控制器设置在壳体之中,控制器与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相连,用于控制充电线圈为电池充电,或者控制放电线圈将电池的电能转换为电磁波发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可以接受其他标准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无线充电接收端的设备充电,使用方便、灵活,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便携式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电能的供给与补充、充电安全以及在恶劣环境下电子设备供电装置对传统的充电方式提出了挑战。在无线充电或无线供电技术中,能量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传输。已有的无线充、放电技术包括电感耦合技术(inductivecoupling)、磁共振技术(magnetic resonance)和微波能量传输技术(microwave energytransmission)等,其中,电感耦合技术和磁共振技术适合于短距离的无线充、放电(被充电、充电)应用,而微波能量传输技术有可能在远距离的应用场景中传输能量。
传统的充电设备都是插座线式充电,需要与电网通过导线连接才能完成充电任务,此充电模式不仅不方便,而且由于接插端口互不兼容导致的重复制造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无线充电与传统式的插座式充电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大量的智能手机、可穿戴式设备、电脑、微机、智能家居等都是该技术应用的潜在市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供电装置,该便携式供电装置可以接受其他标准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无线充电接收端的设备充电,使用灵活、更加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供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全封闭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之中的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之中且与所述电池相连的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之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线圈为所述电池充电,或者控制所述放电线圈将所述电池的电能转换为电磁信号,并将所述电磁信号传输至待充电装置以通过线圈耦合为所述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通过在壳体之中设置与电池相连的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控制器控制充电线圈为电池充电,或者控制放电线圈将电池的电能转换为电磁信号发射即放电,则可以为具有充电接收端的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可见,该便携式供电装置同时具有充、放电功能,可以利用其它标准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也可以为其它带无线充电接收端的设备供电,非常方便,使用灵活,另外,壳体为全封闭壳体,即该壳体不带有任何电连接端口,从而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的位置设置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便携式供电装置100包括壳体10、电池20、充电线圈30、放电线圈40和控制器50。
电池20设置在壳体10之中,充电线圈30和放电线圈40设置在壳体10之中且与电池20相连,充电线圈30和放电线圈40利用电耦合或磁共振来传递电能。充电线圈30在电池20充电时接收外部供电设备的能量并完成能量的转换,将接收到的电磁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存储于电池20中;放电线圈40用于在电池20放电时进行能量转换,将存储于电池20中的电能转换为电磁信号。
控制器50设置在壳体10之中,例如控制器50为MCU,用于无线充电控制管理。具体地,控制器50与充电线圈30和放电线圈40相连,用于控制充电线圈30为电池充电,即控制充电线圈30将接收到的电磁能转换为电能存储于电池20中,完成电池20充电,具体地,充电线圈30可以接收现有利用线圈耦合或磁共振原理的充电器传递的能量,例如,Qi标准、A4WP等无线充电标准的充电器。或者控制器50控制放电线圈40将电池20的电能转换为电磁信号发射,并将电磁信号传输至其它待充电装置以通过该待充电装置的线圈耦合实现为该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具体地,放电线圈40可以为现有具有无线充电的设备提供电能,例如,采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手机、灯具等。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100既可以利用其它标准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也可以为其它带无线充电接收端的设备供电,换句话说,该便携式供电装置100同时具备充、放电功能。
虽然无线充电的技术标准和实现的方案各种各样,但还是没能摆脱充电端口的影响,无线充电产品或利用线圈耦合,或利用磁共振来进行充电,不管是哪种方式,他们均保留了充电端口,比如USB等端口,此端口在恶劣环境下容易氧化、短路、不防水、容易损坏,因而存在非常多的安全隐患。而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100,壳体10为全封闭壳体,即该壳体10不带有任何电连接端口,从而不会存在上述的问题,更加安全。进一步地,由于整个便携式供电装置100的设计是完全密封的,可以在全封闭壳体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圈,以方便维修。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不考虑电磁感应的影响时,充电线圈30和放电线圈40分别设置在电池20的两侧,如图1或图2所示,充电线圈30和放电线圈40设置于壳体10内,在上壳体01和下壳体02之间,位于不同的平面,分别用来完成充电和放电的能量转换。
考虑到空间的限制,充电线圈30和放电线圈40进行充放电能量转换时,往往存在能量损失或者对其他元件的影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充电线圈30和电池20之间设置第一隔磁片,第一隔磁片可以防止金属导体例如电池20的充电电极等对磁场的衰减干扰,起到金属隔离的作用,防止电磁能量浪费,提高充电效率。另外,在放电线圈40和电池20之间设置第二隔磁片,第二隔磁片可以增强放电线圈40的磁场强度,同时具有较高的磁性收敛效果,防止电磁感应对其他元器件的影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充电线圈30和放电线圈40之外的保护层,具体地,在充电线圈30或放电线圈40外(耦合面)的保护层一般由塑胶、树脂或者硅胶等非金属材料构成。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便携式供电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之中且与控制器50和放电线圈30相连的定位模块,定位模块对接收放电线圈30发射的电磁波的接收装置进行定位,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为接收装置进行充电。
另外,上述便携式供电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0之上且与控制器50相连的显示模块,显示模块显示电池20的当前电量及充电或放电状态,还可以显示接收装置的位置信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便携式供电装置100还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用于对便携式供电装置100进行散热,具体地,例如,在外壳10局部使用金属材料或导热硅胶等散热结构,再例如,紧贴于控制器50设置用于导热和散热的铝片或硅胶,从而该便携式供电装置100可以更好地散热,保证充放电性能。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为:在进行充电时,控制器50例如MCU控制充电线圈30接收外部供电设备03发送的电磁波形式的能量,并进行能量转换,将接收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并存储电池20中,同时控制器50控制显示模块60显示正在充电状态并显示电量。在进行放电时,控制器50控制放电线圈40将电池20存储的电能转换为电磁波形式的能量并释放出去,以传输至接收电子设备04的充电接收端,从而为接收电子设备04进行充电,同时控制器50控制显示模块60显示正在放电状态并显示电量。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供电装置,通过在壳体之中设置与电池相连的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控制器控制充电线圈为电池充电,或者控制放电线圈将电池的电能转换为电磁波发射即放电,则可以为具有充电接收端的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可见,该便携式供电装置同时具有充、放电功能,可以利用其它标准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也可以为其它带无线充电接收端的设备供电,非常方便,使用灵活。另外,该便携式供电装置的壳体为全封闭壳体,不带有任何电连接端口,更加安全。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全封闭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之中的电池;
设置在所述壳体之中且与所述电池相连的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
设置在所述壳体之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充电线圈为所述电池充电,或者控制所述放电线圈将所述电池的电能转换为电磁信号,并将所述电磁信号传输至待充电装置以通过线圈耦合为所述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之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电池的当前电量及充电或放电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放电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隔磁片,所述第一隔磁片设置于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电池之间;和
第二隔磁片,所述第二隔磁片设置于所述放电线圈和所述电池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之中且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放电线圈相连的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对接收所述放电线圈发射的电磁信号的所述待充电装置进行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MCU。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充电线圈和放电线圈之外的保护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塑胶、树脂或硅胶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便携式供电装置进行散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封闭壳体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圈。
CN201520188444.2U 2015-03-31 2015-03-31 便携式供电装置 Active CN204597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8444.2U CN204597527U (zh) 2015-03-31 2015-03-31 便携式供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8444.2U CN204597527U (zh) 2015-03-31 2015-03-31 便携式供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7527U true CN204597527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33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8444.2U Active CN204597527U (zh) 2015-03-31 2015-03-31 便携式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75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100A (zh) * 2017-11-30 2018-02-23 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供电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90439A (zh) * 2018-04-24 2018-08-10 深圳市雅德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无线充电电路及实现双无线充电的汽车应急电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100A (zh) * 2017-11-30 2018-02-23 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供电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90439A (zh) * 2018-04-24 2018-08-10 深圳市雅德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无线充电电路及实现双无线充电的汽车应急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92632U (zh) 便携式的手机充电设备
US1189469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to-be-charged device
CN106340940B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
CN105119357B (zh)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
CN204597527U (zh) 便携式供电装置
CN204334039U (zh) 无线充电模组及无线充电发射端及无线充电接收端
CN102142709B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3180563U (zh) 便携式无线充电器
CN103051024A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器
CN203119585U (zh) 一种柔性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CN20468113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座
CN205212454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0761210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控制系统
CN205004809U (zh) 太阳能磁悬浮无线充电装置
CN103580296A (zh) 无线充电传输装置
CN104882952A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1868931U (zh) 一种具有蓝牙及Wi-Fi的连接的无线充电器
CN210297326U (zh) 一种一站式电子设备移动电源
CN204886363U (zh) 新型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
CN204652018U (zh) 一种无线电源适配器
CN202586422U (zh) 可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
CN203434646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08241349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03243084U (zh) 基于qi标准的通用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110601317A (zh) 一种一站式电子设备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