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2910U - 一种照明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2910U
CN204592910U CN201520051561.4U CN201520051561U CN204592910U CN 204592910 U CN204592910 U CN 204592910U CN 201520051561 U CN201520051561 U CN 201520051561U CN 204592910 U CN204592910 U CN 204592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plate
region
group
illuminating circuit
ligh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15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YM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YM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YM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YM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515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2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2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2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模块,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遮盖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一电子部件组,第二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和发光电路,遮盖件具有反向设置的遮盖面和外表面,遮盖面用于遮盖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中,除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以及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外的全部或部分区域,至少遮盖第一电子部件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解决现有照明设备安装不便及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照明模块集成了照明配置电路与发光电路,而且遮盖件至少遮盖了照明配置电路,没有将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以及与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遮盖住,使得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能够直接接触散热模块的装配区。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模块。
背景技术
照明模块中的发光电路,通常需要照明配置电路进行驱动和控制后才可以发光,现有的照明设备,不论是筒灯,还是球泡灯等,发光电路与照明配置电路通常是分离设置,即照明配置电路设置在照明模块的壳体之外,与壳体中的发光电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这种结构下,发光电路、照明配置电路需要分别进行独立安装,而且还需要在两者之间接线,一方面给安装工序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分离设置也提高了整体成本;此外,发光电路与散热器之间往往不是接触散热,而是隔着一层壳体或传热件。这种散热方式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模块,解决现有照明模块安装不便及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照明模块,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遮盖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一电子部件组;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一散热面,以及第一装配面与第一散热面之间的各个侧面,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装配在所述第一装配面上,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为照明配置电路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照明配置电路包括所述照明模块的驱动和控制电路;第二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和发光电路;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二装配面和第二散热面,以及第二装配面与第二散热面之间的各个侧面,还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电性连接的供电输入端组;所述发光电路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面上,所述发光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发光芯片以及半导体发光芯片之间的电性连接电路,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包括各个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出光区域;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散热面上与所述发光电路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输出端组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供电输入端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同向;遮盖件具有反向设置的遮盖面和外表面,所述遮盖面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中,除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外的全部或部分区域,至少遮盖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且所述遮盖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装配面、所述第二装配面的朝向相对;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用于接触外部散热模块的装配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盖件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且用于放置反射杯或透镜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导线组,或接线端子组;当包括所述导线组时,所述导线组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接入外部电路;当包括所述接线端子组时,所述接线端子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用于将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与外部导线组可插拔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遮盖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还具有至少一个装配部,用于实现所述照明模块的外部装配。优选的,所述装配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接入外部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遮盖件中的至少一者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另一者上具有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适配且用于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来限定所述第一承载板与遮盖件的相对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分离模块;所述分离模块包括第三承载板和装配在所述第三承载板上的第二电子部件组;所述第二电子部件组为所述照明配置电路中的部分;所述第三承载板上还具有与所述第二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所述第三承载板上的输出端组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与外部电源供电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厚度方向上全部或部分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相适配的中空,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以及所述散热区域从所述中空向外露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在同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盖件包括上壳;所述上壳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的中空,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从所述上壳的中空向外露出。
或者,所述遮盖件包括相适配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的中空,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从所述上壳的中空向外露出;所述下壳具有与所述散热区域相适配的中空,所述散热区域从所述下壳的中空向外露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模块,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在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上装配有照明配置电路中的全部或部分,在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上装配有发光电路,实现了照明配置电路与发光电路的集成设置,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分离设置方案,便于安装,而且节约了整体成本。
2、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与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同一方向设置,也即第一装配面上的照明配置电路与第二装配面上的发光电路同向设置,由于照明配置电路、发光电路都具有一定高度,需要占据一定空间,两者同向设置能够让空间被复用,充分的利用整理空间,缩小整体尺寸。
3、具有遮盖件,避免了第一装配面上的照明配置电路裸露在外,而且该遮盖件没有将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遮盖住,使得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能够直接接触散热模块的装配区,相比现有技术中隔着壳体或传热件散热的方案,显然散热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照明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1、2所示照明模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照明模块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照明模块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照明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1为图9、10所示照明模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是,提供一种照明模块,该照明模块至少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遮盖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一电子部件组;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一散热面,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装配在所述第一装配面上,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为照明配置电路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照明配置电路包括所述照明模块的驱动和控制电路;第二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和发光电路;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二装配面和第二散热面,还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电性连接的供电输入端组;所述发光电路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面上,所述发光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发光芯片以及半导体发光芯片之间的电性连接电路,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包括各个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出光区域;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散热面上与所述发光电路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输出端组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供电输入端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同向设置;遮盖件具有反向设置的遮盖面和外表面,所述遮盖面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中,除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外的全部或部分区域,至少遮盖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且所述遮盖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装配面、所述第二装配面的朝向相对;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用于接触外部散热模块的装配区。
上述照明模块,至少有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这两个区域是外露的。使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外露的目的是为了出光,使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外露的目的是为了将该散热区域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接触安装,以提高散热效果。而第一散热面可以被遮盖件遮盖,也可以不被遮盖件遮盖,如果被遮盖件遮盖,则隔着遮盖件安装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这种情况下,隔在第一散热面与散热模块之间的部分可以采用散热材料;如果第一散热面没有被遮盖件遮盖,也是外露的,则第一散热面可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接触,更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
上述照明模块中,遮盖件的外表面可以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且用于放置反射杯或透镜的区域,该区域可以设置在遮盖件的外表面上。该区域的设置能够避免反射杯或透镜直接安装于第二装配面或第一装配面上,提高性能。
上述照明模块中,遮盖件的一种结构可以是:
包括相适配的上壳和下壳,上壳、下壳均具有反向设置的遮盖面和外表面,上壳的遮盖面和下壳的遮盖面组成遮盖件的遮盖面,上壳的外表面和下壳的外表面组成遮盖件的外表面,遮盖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装配面、第二装配面的朝向相对。上壳和下壳之间可以固定安装或可拆卸方式安装,上壳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的中空,该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从上壳的中空向外露出;下壳具有与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相适配的中空,该散热区域从下壳的中空向外露出。
上壳还可以进一步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且用于放置反射杯或透镜的区域。
下壳的外表面与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或者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内凹于下壳的外表面;或者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向外凸起于下壳的外表面。
下壳可以采用绝缘材料,这样能够起到安全保障;下壳可以采用散热材料,由于下壳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接触,因此采用散热材料的下壳能提升散热效果。更优的是,下壳采用既绝缘又散热的材料。
当下壳采用散热材料时,下壳可以与第一散热面接触;或者照明模块还包括传热件,传热件设置在下壳与第一散热面之间,且与下壳、第一散热面接触。对于第一散热面而言,不论是直接接触采用散热材料的下壳,还是通过传热件接触采用散热材料的下壳,都能实现很好的散热功能。
上述照明模块中,遮盖件的另一种结构可以是:只包括上壳,而没有下壳,该上壳具有反向设置的遮盖面和外表面,遮盖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装配面、第二装配面的朝向相对。该上壳可以以固定安装或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于第一承载板或第二承载板上,该上壳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的中空,该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从该上壳的中空向外露出;由于没有下壳,第一散热面、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向外露出,可接触散热模块的装配区,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该上壳还可以进一步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且用于放置反射杯或透镜的区域。
上述照明模块中,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制成。
第一承载板可以是PCB板,PCB板的一面为第一装配面,相反面为第一散热面,第一装配面与第一散热面之间的各面为第一承载板的侧面。第一承载板上与第一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各输入端可以设置在第一装配面、第一散热面或任一侧面上。第一承载板上与第一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出端组包括至少一个输出端,各输出端可以设置在第一装配面、第一散热面或任一侧面上。优选的,第一承载板上与第一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均设置在第一装配面上。
第二承载板可以是陶瓷基板、硅材料基板、铝材料基板等。基板的一面为第二装配面,相反面为第二散热面,第二装配面与第二散热面之间的各面为第二承载板的侧面。第二承载板上与发光电路电性连接的供电输入端组包括至少一个供电输入端,各供电输入端可以设置在第二装配面、第二散热面或任一侧面上。
发光电路中可以包括一个半导体发光芯片,或包括两个、两个以上的半导体发光芯片,各半导体发光芯片在照明配置电路的驱动和控制下发出的光可以是白光、蓝光、红光、黄光等各种颜色,以发白光的半导体发光芯片为例,可以包括能激发出蓝光的发光二极管和涂覆在该发光二极管上的黄色荧光粉封装层,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与黄色荧光粉混合产生白光。发光电路中半导体发光芯片之间可以串联、并联或混合联。
第二承载板的供电输入端组与第一承载板的输出端组可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电性连接:焊接、插接、螺接和卡接。
上述照明模块中,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位置关系为:
第一种位置关系,即第一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与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在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这种结构下,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不需要重叠,且第一装配面与第二装配面可以在同一平面或不在同一平面,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散热面也可以在同一平面或不在同一平面。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也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优选的,第一承载板具有与第二承载板相适配的中空,第二装配面上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以及第二散热面上的散热区域从该中空向外露出;即第一承载板的中间区域为空,第二承载板位于该空的中间区域,第一承载板环绕第二承载板。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也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优选的,第一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与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在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厚度方向上全部或部分贴合。
在第一种位置关系的启发下,还可以延生出多种位置关系,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第二、三、四种位置关系:
第二种位置关系,第一承载板位于第二承载板上方固定设置,且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部分重叠。
这种结构下,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也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优选的,第一承载板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的中空,该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从该中空向外露出。即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的中间区域的下方,且第一承载板的中该中间区域为空,第二承载板上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从该空的中间区域外露。
这种结构下,还由于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部分重叠,优选的,第二承载板的供电输入端组与第一承载板的输出端组,在该第一散热面与第二装配面的重叠区域电性连接。在重叠区域电性连接,更加牢固。
在重叠区域电性连接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焊接、插接、螺接和卡接。优选的,在该重叠区域,第二承载板的供电输入端组与第一承载板的输出端组,通过回流焊工艺电性连接。
第三种位置关系,第一承载板位于第二承载板下方固定设置,且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与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散热面部分重叠。
这种结构下,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也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优选的,第一承载板具有与第二散热面上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相适配的中空,该散热区域从该中空向外露出。即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的中间区域的上方,且第一承载板的该中间区域为空,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散热面上的散热区域从该空的中间区域外露。
这种结构下,还由于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与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散热面部分重叠,优选的,第二承载板的供电输入端组与第一承载板的输出端组,在第一装配面与第二散热面的重叠区域电性连接。在重叠区域电性连接,更加牢固。
在重叠区域电性连接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焊接、插接、螺接和卡接。优选的,在该重叠区域,第二承载板的供电输入端组与第一承载板的输出端组,通过回流焊工艺电性连接。
第四种位置关系,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为一体成型的承载板结构。这种结构下,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在物理上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了便于描述,从逻辑上划分成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环绕第二承载板。
这种结构下,第一装配面与第二装配面可以在同一平面或不在同一平面,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散热面也可以在同一平面或不在同一平面。优选的,第二承载板位于该一体成型结构的中间区域。
上述照明模块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导线组或接线端子组;
当包括导线组时,该导线组与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电性连接,用于将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接入外部电路,该外部电路可以是分离出的照明配置电路中的部分,也可以是供电电源,或者是其他设备。该导线组包括至少一根导线,该导线组中的各导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与第一承载板上的至少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出照明模块之外,便于接外部电路;进一步地,该导线组中的各导线的一端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方便与同样设置在第一装配面上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当包括接线端子组时,该接线端子组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用于将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与外部导线组可插拔电性连接。接线端子组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端子,可以针对每一根外部导线设置一个接线端子,也可以多根外部导线同用一个接线端子,各接线端子在插入外部导线后,将插入的该外部导线与第一承载板上的至少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拔出外部导线后,断开相应地电性连接;例如,将接线端子设计为按钮加过线孔的形式,当按下按钮时,可拔出过线孔中的外部导线,拔出过线孔中的外部导线后,按钮复位,当将外部导线插入过线孔时自动固定,且将该外部导线与第一承载板上的至少一个输入端电性连接,如果遮盖件遮盖住了接线端子组所在的区域,则在遮盖件的相应区域设置通孔,以露出按钮,便于用户按下。
上述照明模块中,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遮盖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装配部,用于实现照明模块的外部装配。例如将照明模块与以下器件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装配:散热模块、反射杯、透镜、基座等。装配部可以为螺纹、卡扣、通孔和/或绳索,视需要装配的外部器件而定,主要用于将其所在的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或遮盖件与外部器件固定安装。优选的,该装配部还用于将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接入外部电路,例如装配部为遮盖件上的螺纹,螺纹上设有两个导电端子,其中一个可与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电性连接,另一个可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可通过旋转的方式将该装配部旋进具有相适配的螺纹的基座后,基座一端接220V电压;又如,装配部设有可以过线的通道,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导线从该通道中穿过。
上述照明模块中,第一承载板与遮盖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另一者上具有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适配且用于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来限定第一承载板与遮盖件的相对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例如,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凸起,另一者为与该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或通孔;或者两者都为凸起,其中一个凸起的中间区域设有凹槽,另一凸起与该凹槽相适配。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安装后,能够固定第一承载板与遮盖件的相对位置,阻止该两者发生相对移动。
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遮盖件中的任意两者之间可通过可拆卸方式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钉来固定安装。
上述照明模块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分离模块;分离模块包括第三承载板和装配在第三承载板上的第二电子部件组;第二电子部件组为照明配置电路中的部分;第三承载板上还具有与第二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第三承载板上的输出端组与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电性连接;第三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与外部电源供电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模块可以应用于照明设备中,该照明设备还可以包括: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具有装配区,装配区至少与上述照明模块中的第二散热面上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接触,散热模块能够将与其装配区接触的器件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
上述照明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反射杯或透镜;照明模块中的发光电路发出的光线经其出光区域,以及该反射杯或透镜射出。这种照明设备例如为筒灯。
或者,上述照明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灯头和灯罩;其中的照明模块中的发光电路发出的光线经其出光区域以及该灯罩射出。这种照明设备例如为球泡灯。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模块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2、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遮盖件,其中,
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11和第一电子部件组12;第一承载板11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装配面111和第一散热面(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一装配面111和第一散热面之间的各个侧面;在第一装配面111上装配有第一电子部件组12,第一电子部件组12为照明配置电路中的全部或部分,照明配置电路包括驱动和控制电路;第一承载板11上还具有与第一电子部件组12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图中未示出)和输出端组(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11上的输入端组(图中未示出)和输出端组(图中未示出)均设置在第一装配面111上;
第二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21和发光电路(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发光电路包括一个半导体发光芯片,第二承载板21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二装配面和第二散热面212;在第二装配面上装配有发光电路,发光电路具有发光区域221;第二承载板21上还具有与发光电路电性连接的供电输入端组(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该供电输入端组设置在第二装配面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11位于第二承载板21上方固定设置,且第一承载板11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相适配的中空114,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从该中空114向外露出,第二承载板21的第二装配面与第一承载板11的第一装配面111同向,第一承载板11的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承载板21的第二装配面部分重叠;第二承载板21的供电输入端组与第一承载板11的输出端组,在第一散热面与第二装配面的重叠区域,通过回流焊工艺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遮盖件3包括相适配的上壳31和下壳32,上壳31和下壳32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上壳31和下壳32合上之后,能够遮盖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中,除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以及第二散热面212上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2121外的全部区域,且上壳31的位于第一承载板11上方的遮盖面(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朝向相对,即上壳31的位于第一承载板11上方的遮盖面朝向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朝向上壳31的这部分遮盖面;上壳31还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相适配的中空311,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从该中空311向外露出,还具有与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相适配且用于放置反射杯的区域,该区域具有平面部3121和斜面部3122,与反射杯的结构相适配;上壳31还具有过线孔组313,用于接入外部导线组,下壳32具有与散热区域2121相适配的中空321,本实施例下壳32的中空321为方形,散热区域2121从该中空321向外露出,且下壳32的外表面与散热区域2121在同一平面上,下壳32的遮盖面与第一散热面直接接触,下壳32采用既绝缘又散热的材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采用了上述第二种位置关系,实现了第一电子部件组12(全部或部分照明配置电路)与发光电路的集成设置,且第二承载板21的第二装配面与第一承载板11的第一装配面111同一方向设置,缩小了整体尺寸。更重要的是,第二散热面212上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2121从下壳32的中空321外露,且与下壳32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可直接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接触,实现高效散热,而下壳32的外表面也可直接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接触,因下壳32的遮盖面与第一散热面直接接触,且下壳32采用具有散热功能的材料,因此,第一散热面的热量也能够畅通的到达散热模块。
图4、5所示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与图1、2、3所示的照明模块不同点之处在于:采用了上述第三种位置关系,即第一承载板11位于第二承载板21下方固定设置,且第一承载板11的第一装配面111与第二承载板21的第二散热面212部分重叠,第一承载板11、下壳32具有与第二散热面212上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2121相适配的中空114′、中空321′,本实施例中中空114′、中空321′为圆形,该散热区域2121从该中空114′、中空321′向外露出,第二承载板21的供电输入端组(图中未示出)与第一承载板11的输出端组(图中未示出),在第一装配面111与第二散热面212的重叠区域,通过回流焊工艺电性连接,散热区域2121内凹于下壳32的外表面;上壳31的位于第二承载板21上方的遮盖面(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朝向相对,即上壳31的位于第二承载板21上方的遮盖面朝向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朝向上壳31的这部分遮盖面。
该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由于散热区域2121内凹于下壳32的外表面,为了实现散热区域2121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的接触,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散热模块,其装配区包括基本部01和凸起部02,凸起部02位于基本部01的中间区域,且形状、大小、高度与中空114′、中空321′相适配,能够从中空114′、中空321′凸起与该散热区域2121接触,基本部01也能够与下壳32的外表面接触。
图7、8所示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与图1、2、3、4、5所示的照明模块不同点之处在于:采用了上述第一种位置关系,第一承载板11具有与第二承载板21相适配的中空114″,第二承载板21位于该中空114″,第一承载板11环绕第二承载板21,第一承载板11的四个侧面与第二承载板21的四个侧面,一对一的在第一承载板11、第二承载板21的厚度方向上贴合,第一装配面111与第二装配面211在同一平面,第一散热面112与第二散热面212在同一平面,由于第一装配面111与第二装配面211在同一平面,第一装配面111上的输出端组(图中未示出)与第二装配面211上的供电输入端组(图中未示出)可通过多种方式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为了使得该电性连接还能起到固定第一承载板11与第二承载板21的作用,采用焊接硬件连接件4的方式来电性连接,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焊接软性导线来电性连接;遮盖件3只包括上壳31,上壳31安装于第一承载板11上,遮盖第一装配面111和第二装配面211上,除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外的全部区域,上壳31的位于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211所在平面上方的遮盖面(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朝向相对;第一承载板11还具有导线组113,导线组113与第一承载板11上的输入端组电性连接,用于将第一承载板11上的输入端组接入外部电路。
该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没有下壳,第一散热面112与第二散热面212都外露,且第一散热面112与第二散热面212在同一平面,因此,第一散热面112与第二散热面212都能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接触。
图9、10、11所示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与图1、2、3、4、5、7、8所示的照明模块不同点之处在于:第一承载板11与第二承载板21之间采用了上述第四种位置关系,即第一承载板11与第二承载板21为一体成型的承载板结构(为了便于描述,从逻辑上划分成第一承载板11与第二承载板21),第二承载板21位于该一体成型的承载板结构的中间区域,第一承载板11环绕第二承载板21,且第一装配面111与第二装配面211在同一平面,第一散热面112与第二散热面212在同一平面,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以及散热区域2121向外露出,第一装配面111上的输出端组1112与第二装配面211上的供电输入端组2111可通过走线的方式电性连接,遮盖件3只包括上壳31,上壳31安装于第一装配面111上,上壳31、第一承载板11、第二承载板21、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均为方形,上壳31遮盖第一装配面111和第二装配面211上,除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221外的全部区域;上壳31的位于一体成型的承载板结构上方的遮盖面(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装配面111、第二装配面211朝向相对;上壳31还具有接线端子组115,接线端子组115设置在第一承载板11上,用于将第一承载板11上的输入端组(图中未示出)与外部导线组可插拔电性连接,上壳31的相应区域设置有通孔314,以露出接线端子组115。
该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块,第一承载板11与第二承载板21可以为相同材料,也可以为不同材料,没有下壳,第一散热面112与第二散热面212都外露,且第一散热面112与第二散热面212在同一平面,因此,第一散热面112与第二散热面212都能与散热模块的装配区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全部或部分照明配置电路与发光电路的集成设置,而且充分的利用整理空间,缩小整体尺寸,使得发光电路对应的散热区域能够直接接触散热模块的装配区,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照明模块,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遮盖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一电子部件组;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一散热面,以及第一装配面与第一散热面之间的各个侧面,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装配在所述第一装配面上,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为照明配置电路中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照明配置电路包括所述照明模块的驱动和控制电路;第二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和发光电路;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反向设置的第二装配面和第二散热面,以及第二装配面与第二散热面之间的各个侧面,还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电性连接的供电输入端组;所述发光电路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面上,所述发光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发光芯片以及半导体发光芯片之间的电性连接电路,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包括各个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出光区域;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散热面上与所述发光电路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输出端组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供电输入端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同向;遮盖件具有反向设置的遮盖面和外表面,所述遮盖面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中,除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外的全部或部分区域,至少遮盖所述第一电子部件组,且所述遮盖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装配面、所述第二装配面的朝向相对;所述第二散热面的散热区域用于接触外部散热模块的装配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件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且用于放置反射杯或透镜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组,或接线端子组;当包括所述导线组时,所述导线组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接入外部电路;当包括所述接线端子组时,所述接线端子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用于将所述第一承载 板上的输入端组与外部导线组可插拔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遮盖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还具有至少一个装配部,用于实现所述照明模块的外部装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接入外部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与遮盖件中的至少一者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另一者上具有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适配且用于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来限定所述第一承载板与遮盖件的相对位置的第二定位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模块;所述分离模块包括第三承载板和装配在所述第三承载板上的第二电子部件组;所述第二电子部件组为所述照明配置电路中的部分;所述第三承载板上还具有与所述第二电子部件组电性连接的输入端组和输出端组;所述第三承载板上的输出端组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承载板上的输入端组与外部电源供电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厚度方向上全部或部分贴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相适配的中空,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以及所述散热区域从所述中空向外露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装配面在同一平面。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件包括相适配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的中空,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从所述上壳的中空向外露出;所述下壳具 有与所述散热区域相适配的中空,所述散热区域从所述下壳的中空向外露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外表面与所述散热区域在同一平面上;或者所述散热区域内凹于所述下壳的外表面;或者所述散热区域外凸于所述下壳的外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采用绝缘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采用散热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与所述第一散热面接触;或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传热件,所述传热件设置在所述下壳与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下壳、所述第一散热面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件包括上壳;所述上壳具有与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相适配的中空,所述发光电路的出光区域从所述上壳的中空向外露出。
CN201520051561.4U 2015-01-24 2015-01-24 一种照明模块 Active CN204592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561.4U CN204592910U (zh) 2015-01-24 2015-01-24 一种照明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561.4U CN204592910U (zh) 2015-01-24 2015-01-24 一种照明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2910U true CN204592910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9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1561.4U Active CN204592910U (zh) 2015-01-24 2015-01-24 一种照明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2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5796A (zh) * 2018-02-10 2018-10-16 深圳市海司恩科技有限公司 平移式波长转换头、像素单元、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5796A (zh) * 2018-02-10 2018-10-16 深圳市海司恩科技有限公司 平移式波长转换头、像素单元、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108665796B (zh) * 2018-02-10 2022-07-29 洪贵顺 平移式波长转换头、像素单元、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43237A1 (en) Lamp device and luminaire
CA2914645C (en) Ultrathin led light engine
US8710724B2 (en) LED light source lamp having drive circuit arranged in outer periphery of LED light source
KR101778869B1 (ko) 통용성 led 벌브 구성 방법과 스냅 링 렌즈 타입 led 벌브 및 led 램프
US8878435B2 (en) Remote thermal compensation assembly
CN204592910U (zh) 一种照明模块
KR101082587B1 (ko) 엘이디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JP6202441B2 (ja) Led照明器具
CN105588025B (zh) Led照明装置
CN204420647U (zh) 一种照明模块
CN204420648U (zh) 一种照明模块
CN204420649U (zh) 一种照明模块
CN204592913U (zh) 一种半导体照明模块
CN204592912U (zh) 一种半导体照明模块
CN204592911U (zh) 一种半导体照明模块
CN204420652U (zh) 一种半导体照明模块
CN104565953A (zh) 一种灯具
JP5656015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4565950A (zh) 一种照明设备
KR101742674B1 (ko) 조명 장치
KR101315703B1 (ko) 조명 장치
CN210662372U (zh) 一种棱形led点光源
WO2018233529A1 (zh) 照明装置
CN210372962U (zh) 可延长的led灯
CN211371951U (zh) 点光源组件及其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