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8340U - 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8340U
CN204578340U CN201520126430.8U CN201520126430U CN204578340U CN 204578340 U CN204578340 U CN 204578340U CN 201520126430 U CN201520126430 U CN 201520126430U CN 204578340 U CN204578340 U CN 204578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lid
louvr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64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海娟
孙磊
汪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Ding D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hou P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hou P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hou P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264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8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8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83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包括底座和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的盖体,底座整体呈U形,包括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底板水平设置;左侧板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的左端;右侧板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的右端;盖体整体呈U形,包括顶板、前侧板和后侧板,顶板水平设置;前侧板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的前端;后侧板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的后端;底座和盖体上设有散热孔及各类安装孔;盖体通过紧固件由其后侧板与底座的底板的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座和盖体的主要部位在冲压落料后均可通过一次折弯成型,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显著地减少了加工工序。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成型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80年代计算机电源全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率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进入90年代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领域,程控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
通常开关电源包括一个铝合金制或钢制的长方体形外壳和一块固定在外壳内的印刷线路板,外壳与印刷线路板之间还设有散热片或者风扇等散热装置,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和开关电源的外壳上设有的螺孔可以将开关电源固定在电子设备上。而目前的开关电源普通采用均呈L形的底座和盖体上下连接在一起组成总体呈长方体壳形的外壳,而均呈L形的底座和盖体为了能够上下连接在一起,必然在制造加工的时候需要通过增加折弯的工序来形成用于连接的连接板部,例如通过折弯工序形成用于连接的接插部位等,那么呈L形的底座和盖体在制造时就至少需要第一次形成L形的基本形状、第二次形成接插部位、第三次形成固定连接部位共三次折弯,而且呈L形的底座和盖体使得电路板的布局也会受到局限,为了底座和盖体的连接固定,电路板在规划电路布局时需要考虑电子元器件的空间占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且制造成本较低的开关电源的外壳,且该开关电源的外壳易于开关电源的电路板的电路布局。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包括底座和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的盖体,底座整体呈U形,包括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底板水平设置;左侧板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的左端;右侧板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的右端;底板的前端面设有铅垂设置在底板的主体边缘的2块电路板阻挡板,2块电路板阻挡板左右对称设置;底板的后端边缘中央设有向前折弯形成的连接板;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开关电源的电路板的3至7个铆接螺柱;
盖体整体呈U形,包括顶板、前侧板和后侧板,顶板水平设置;前侧板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的前端;后侧板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的后端;盖体的前后向长度比底座的前后向长度短2至4cm,盖体的左右向长度与底座的左右向长度对应;后侧板的上下向长度与底座的左侧板的上下向长度对应;
底座和盖体上设有散热孔及各类安装孔;
盖体由其后侧板抵至底座的底板的连接板上,且盖体通过紧固件由其后侧板与底座的底板的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的,底座的底板的左右两侧板部沿轴向对称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一散热孔;底板与左侧板的连接处沿轴向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一半位于底板上、另一半位于左侧板上,每个第二散热孔的位置与相应的第一散热孔对应;相对应的,底板与右侧板的连接处沿轴向也对称设有第三散热孔,第三散热孔一半位于底板上、另一半位于右侧板上;左侧板的前部沿轴向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四散热孔12-1;右侧板的前部和后部对称设有各2个第五散热孔。
更进一步的,第一散热孔呈腰圆形,第二散热孔的水平投影呈腰圆形,第三散热孔的水平投影呈腰圆形,第四散热孔12-1呈腰圆形,第五散热孔呈腰圆形。
进一步的,底座的底板的中后部设有位于假想矩形的4个角上的4个铆接螺柱,底板的中前部右侧还设有1个铆接螺柱。
进一步的,底座的底板的前端边缘在左侧的电路板阻挡板的左侧部位设有半腰圆形的第一限位孔、在右侧的电路板阻挡板的右侧部位对称设有半腰圆形的第一限位孔,对称的,底板的后端边缘也设有相应的2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开口向外;左侧板的前端边缘上部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二限位孔、后端边缘上下对称地各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开口向外;右侧板的前端边缘上部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三限位孔、后端边缘上下对称地各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开口向外。
进一步的,盖体的顶板上密布间隔分布的第六散热孔,第六散热孔呈圆形;前侧板的上下向长度为1至3厘米,前侧板上刻有开关电源的接线标记;后侧板上密布间隔分布的第七散热孔,第七散热孔呈圆形。
进一步的,底座的右侧板的中部沿轴向等间隔分布地设有3个连接沉孔,连接沉孔用于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的安装;左侧板的后部设有呈矩形的向内凹陷的安装部,安装部的中央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安装部用于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的安装。
进一步的,底座的左侧板的上前部和上后部内侧设有向内折弯形成的用于接插连接的左连接脚;右侧板的上前部和上后部内侧设有向内折弯形成的用于接插连接的右连接脚;底座的底板的连接板上设有前后贯通的螺孔;盖体的顶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导向条,导向条的上下向长度为1.5至3毫米,2个导向条21-1的前后两端下方均设有呈L形的接插件,接插件与底座的左连接脚、右连接脚对应;后侧板的中下部设有腰圆形的连接孔;
盖体由其顶板的导向条从后向前插入底座的内腔中,盖体的左侧的接插件插入底座的左侧板的左连接脚中,盖体的右侧的接插件插入底座的右侧板的右连接脚中,从而盖体在上下方向上被限位在底座上,盖体由其后侧板抵至底座的底板的连接板上,且后侧板的连接孔与底座的连接板的螺孔前后贯通,通过连接螺钉从后向前穿过后侧板的连接孔后旋合入底座的连接板的螺孔内,从而将盖体安装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源的外壳为冲压型外壳,其底座和盖体均采用U形设计,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前提下,相较于传统的L形底座和外壳较大地增加了散热面积,U形的展开面积显然比L形大。
(2)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源的外壳由于采用U形的底座和盖体,开关电源的电路板的电路布局不再受L形的底座和盖体的局限,由于L形的设计底座和盖体结合时必然在连接部位需要设计限位连接件,而其连接部位则紧靠于电路板,而本实用新型的U形底座和盖体完全无此弊端。
(3)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源的外壳的制造工艺大大简化,底座和盖体安装时仅需通过接插后采用一颗螺钉连接,底座和盖体的成型仅仅需要一次折弯工艺即可完成,而传统的外壳无论底座和盖体均最少需要三次折弯工艺,不但节约制造成本,而且减少了工艺繁杂引起的次品率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源的外壳的一种立体示意图(连接螺钉未示出);
图2为图1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图2的右后上方观察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右视图;
图6为图1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从图6的右后上方观察时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8为图7的后视图;
图9为图7的俯视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底座在制造时落料后的展开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盖体在制造时落料后的展开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开关电源的外壳的组装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底座1,底板11,第一散热孔11-1,第二散热孔11-2,第三散热孔11-3,铆接螺柱11-4,电路板阻挡板11-5,第一限位孔11-6,连接板11-7,矩形缺口11-8,
左侧板12,第四散热孔12-1,第二限位孔12-2,左连接脚12-3,安装部12-4,
右侧板13,连接沉孔13-1,第五散热孔13-2,第三限位孔13-3,右连接脚13-4,
盖体2,顶板21,第六散热孔21-1,导向条21-2,接插件21-3,前侧板22,后侧板23,第七散热孔23-1,连接孔2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方位描述时,以图3所示方位进行描述,图中的上下左右方位在描述中也是上下左右,图中图面所朝的方位为前方,背离图面的方位为后方。
(实施例1、开关电源的外壳)
见图1,本实施例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包括底座1、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上的盖体2以及一颗连接螺钉,所述螺钉将底座1和盖体2固定连接在一起。底座1和盖体2均是铝制或钢制材料的冲压件。
见图2至图5,底座1整体呈U形,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底板11水平设置;左侧板12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11的左端;右侧板13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11的右端。底板11的左右两侧板部沿轴向对称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一散热孔11-1,第一散热孔11-1呈腰圆形。底板11与左侧板12的连接处沿轴向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二散热孔11-2,第二散热孔11-2一半位于底板11上、另一半位于左侧板12上,第二散热孔11-2的水平投影呈腰圆形,每个第二散热孔11-2的位置与相应的第一散热孔11-1对应;相对应的,底板11与右侧板13的连接处沿轴向也对称设有第三散热孔11-3,第三散热孔11-3一半位于底板11上、另一半位于右侧板13上。底板11的中后部设有位于假想矩形的4个角上的4个铆接螺柱11-4,底板11的中前部右侧还设有1个铆接螺柱11-4,铆接螺柱11-4用于开关电源的电路板的固定。底板11的前端面设有铅垂设置在底板11的主体边缘的2块电路板阻挡板11-5,2块电路板阻挡板11-5左右对称设置;底板11的前端边缘在左侧的电路板阻挡板11-5的左侧部位设有半腰圆形的第一限位孔11-6、在右侧的电路板阻挡板11-5的右侧部位对称设有半腰圆形的第一限位孔11-6,对称的,底板11的后端边缘也设有相应的2个第一限位孔11-6,所述第一限位孔11-6开口向外、用于整个开关电源的安装固定。底板11的后端边缘中央设有向前折弯形成的连接板11-7,从而底板11的后端边缘中央形成矩形缺口11-8,连接板11-7上设有前后贯通的螺孔,连接板11-7与电路板阻挡板11-5可配用用于开关电源的电路板的前后限位,且连接板11-7还用于底座1与盖体2的固定连接。左侧板12的后部设有呈矩形的向内(向右)凹陷的安装部12-4,安装部12-4的中央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安装部12-4用于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的安装;左侧板12的前部沿轴向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四散热孔12-1,第四散热孔12-1呈腰圆形;左侧板12的前端边缘上部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二限位孔12-2、后端边缘上下对称地各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二限位孔12-2,所述第二限位孔12-2开口向外、用于整个开关电源的安装固定;左侧板12的上前部和上后部内侧设有向内折弯形成的用于接插连接的左连接脚12-3。右侧板13的中部沿轴向等间隔分布地设有3个连接沉孔13-1,连接沉孔13-1用于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的安装;右侧板13的前部和后部对称设有各2个第五散热孔13-2,第五散热孔13-2呈腰圆形;右侧板13的前端边缘上部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三限位孔13-3、后端边缘上下对称地各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三限位孔13-3,所述第三限位孔13-3开口向外、用于整个开关电源的安装固定;右侧板13的上前部和上后部内侧设有向内折弯形成的用于接插连接的右连接脚13-4。
见图6至图9,盖体2整体呈U形,包括顶板21、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顶板21水平设置;前侧板22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21的前端;后侧板23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21的后端。盖体2的前后向长度比底座1的前后向长度短2.5cm,盖体2的左右向长度与底座1的左右向长度对应。顶板21上密布间隔分布的第六散热孔21-1,第六散热孔21-1呈圆形。前侧板22的上下向长度为1.3cm,前侧板22上刻有开关电源的接线标记。后侧板23的上下向长度与底座1的左侧板12的上下向长度对应,后侧板23上密布间隔分布的第七散热孔23-1,第七散热孔23-1呈圆形;后侧板23的中下部设有腰圆形的连接孔23-2。盖体2的顶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导向条21-2,导向条21-2的上下向长度为2毫米,2个导向条21-1的前后两端下方均设有呈L形的接插件21-3,接插件21-3与底座1的左连接脚12-3、右连接脚13-4对应、作为底座1与盖体2连接时的锁紧机构。
见图1及图12,盖体2由其顶板21的导向条21-2从后向前插入底座1的内腔中,盖体2的左侧的接插件21-3插入底座1的左侧板12的左连接脚12-3中,盖体2的右侧的接插件21-3插入底座1的右侧板13的右连接脚13-4中,从而盖体2在上下方向上被限位在底座1上,盖体2由其后侧板23抵至底座1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上,且后侧板23的连接孔23-2与底座1的连接板11-7的螺孔前后贯通,通过连接螺钉从后向前穿过后侧板23的连接孔23-2后旋合入底座1的连接板11-7的螺孔内,从而将盖体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
本实施例的开关电源的外壳使用时,装有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从上向下插入铆接螺柱11-4中并通过紧固件固定,电路板的前后两端被电路板阻挡板11-5和连接板11-7前后限位,通过紧固螺钉从外向内依次穿过底座1的安装部12-4上的相应通孔、导热橡胶片和功率器件的安装部位后旋合在相应的螺帽内从而将功率器件安装在底座1的左侧板12,通过紧固螺钉从外向内依次穿过底座1的连接沉孔13-1、导热橡胶片和功率器件的安装部位后旋合在相应的螺帽内从而将功率器件安装在底座1的右侧板13。第一限位孔11-6、第二限位孔12-2及第三限位孔13-3用于整个开关电源的安装固定。
(实施例2、开关电源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由实施例1得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的制造方法,分别包括底座1的制造方法及盖体2的制造方法,其中底座1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①见图10,采用级进模工艺落料冲孔形成底座1的初步形状:底板11的第一散热孔11-1、第二散热孔11-2、第三散热孔11-3、第一限位孔11-6、电路板阻挡板11-5、连接板11-7及连接板11-7上的螺孔、铆接螺柱11-4的安装孔均已形成,左侧板12的安装部12-4、第二限位孔12-2、左连接脚12-3均已形成,右侧板13的连接沉孔13-1、第五散热孔13-2、第三限位孔13-3、右连接脚13-4均已形成,所述底板11的主体、左侧板12的主体、右侧板13的主体、电路板阻挡板11-5、连接板11-7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左连接脚12-3凸出于左侧板12的主体,右连接脚13-4凸出于右侧板13的主体;
②通过一次折弯工艺同时使得左侧板12、右侧板13、电路板阻挡板11-5、连接板11-7均与底板11的主体垂直连接;
③将5个铆接螺柱11-4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相应部位。
盖体2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①见图11,采用级进模工艺落料冲孔形成盖体2的初步形状:顶板21的一半数量的第六散热孔21-1、导向条21-2、接插件21-3均已形成,前侧板22及后侧板23的一半数量的第七散热孔23-1、连接孔23-2均已形成,所述顶板21、前侧板22、后侧板23及其各部位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即顶板21的主体、前侧板22、后侧板23、导向条21-2、接插件21-3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六散热孔21-1、第七散热孔23-1采用间隔冲孔的方式形成各一半数量的孔;
②通过冲压形成剩下的一半数量的第六散热孔21-1、第七散热孔23-1;
③通过一次折弯工艺同时使得前侧板22、后侧板23、导向条21-2及接插件21-3均与顶板21的主体垂直连接。
上述底座1的制造方法及盖体2的制造方法的折弯工艺次数较少,大大简化了开关电源外壳的制造工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包括底座(1)和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上的盖体(2),其特征在于:底座(1)整体呈U形,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底板(11)水平设置;左侧板(12)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11)的左端;右侧板(13)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底板(11)的右端;底板(11)的前端面设有铅垂设置在底板(11)的主体边缘的2块电路板阻挡板(11-5),2块电路板阻挡板(11-5)左右对称设置;底板(11)的后端边缘中央设有向前折弯形成的连接板(11-7);底板(11)上设有用于安装开关电源的电路板的3至7个铆接螺柱(11-4);
盖体(2)整体呈U形,包括顶板(21)、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顶板(21)水平设置;前侧板(22)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21)的前端;后侧板(23)铅垂设置,从下方连接在顶板(21)的后端;盖体(2)的前后向长度比底座(1)的前后向长度短2至4cm,盖体(2)的左右向长度与底座(1)的左右向长度对应;后侧板(23)的上下向长度与底座(1)的左侧板(12)的上下向长度对应;
底座(1)和盖体(2)上设有散热孔及各类安装孔;
盖体(2)由其后侧板(23)抵至底座(1)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上,且盖体(2)通过紧固件由其后侧板(23)与底座(1)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底板(11)的左右两侧板部沿轴向对称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一散热孔(11-1);底板(11)与左侧板(12)的连接处沿轴向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二散热孔(11-2),第二散热孔(11-2)一半位于底板(11)上、另一半位于左侧板(12)上,每个第二散热孔(11-2)的位置与相应的第一散热孔(11-1)对应;相对应的,底板(11)与右侧板(13)的连接处沿轴向也对称设有第三散热孔(11-3),第三散热孔(11-3)一半位于底板(11)上、另一半位于右侧板(13)上;左侧板(12)的前部沿轴向设有等间隔分布的第四散热孔12-1;右侧板(13)的前部和后部对称设有各2个第五散热孔(1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孔(11-1)呈腰圆形,第二散热孔(11-2)的水平投影呈腰圆形,第三散热孔(11-3)的水平投影呈腰圆形,第四散热孔12-1呈腰圆形,第五散热孔(13-2)呈腰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底板(11)的中后部设有位于假想矩形的4个角上的4个铆接螺柱(11-4),底板(11)的中前部右侧还设有1个铆接螺柱(1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底板(11)的前端边缘在左侧的电路板阻挡板(11-5)的左侧部位设有半腰圆形的第一限位孔(11-6)、在右侧的电路板阻挡板(11-5)的右侧部位对称设有半腰圆形的第一限位孔(11-6),对称的,底板(11)的后端边缘也设有相应的2个第一限位孔(11-6),所述第一限位孔(11-6)开口向外;左侧板(12)的前端边缘上部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二限位孔(12-2)、后端边缘上下对称地各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二限位孔(12-2),所述第二限位孔(12-2)开口向外;右侧板(13)的前端边缘上部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三限位孔(13-3)、后端边缘上下对称地各设有1个半腰圆形的第三限位孔(13-3),所述第三限位孔(13-3)开口向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盖体(2)的顶板(21)上密布间隔分布的第六散热孔(21-1),第六散热孔(21-1)呈圆形;前侧板(22)的上下向长度为1至3厘米,前侧板(22)上刻有开关电源的接线标记;后侧板(23)上密布间隔分布的第七散热孔(23-1),第七散热孔(23-1)呈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右侧板(13)的中部沿轴向等间隔分布地设有3个连接沉孔(13-1),连接沉孔(13-1)用于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的安装;左侧板(12)的后部设有呈矩形的向内凹陷的安装部(12-4),安装部(12-4)的中央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安装部(12-4)用于开关电源的功率器件的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左侧板(12)的上前部和上后部内侧设有向内折弯形成的用于接插连接的左连接脚(12-3);右侧板(13)的上前部和上后部内侧设有向内折弯形成的用于接插连接的右连接脚(13-4);底座(1)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上设有前后贯通的螺孔;盖体(2)的顶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下折弯形成的导向条(21-2),导向条(21-2)的上下向长度为1.5至3毫米,2个导向条21-1的前后两端下方均设有呈L形的接插件(21-3),接插件(21-3)与底座(1)的左连接脚(12-3)、右连接脚(13-4)对应;后侧板(23)的中下部设有腰圆形的连接孔(23-2);
盖体(2)由其顶板(21)的导向条(21-2)从后向前插入底座(1)的内腔中,盖体(2)的左侧的接插件(21-3)插入底座(1)的左侧板(12)的左连接脚(12-3)中,盖体(2)的右侧的接插件(21-3)插入底座(1)的右侧板(13)的右连接脚(13-4)中,从而盖体(2)在上下方向上被限位在底座(1)上,盖体(2)由其后侧板(23)抵至底座(1)的底板(11)的连接板(11-7)上,且后侧板(23)的连接孔(23-2)与底座(1)的连接板(11-7)的螺孔前后贯通,通过连接螺钉从后向前穿过后侧板(23)的连接孔(23-2)后旋合入底座(1)的连接板(11-7)的螺孔内,从而将盖体(2)安装在底座(1)上。
CN201520126430.8U 2015-03-04 2015-03-04 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8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6430.8U CN204578340U (zh) 2015-03-04 2015-03-04 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6430.8U CN204578340U (zh) 2015-03-04 2015-03-04 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8340U true CN204578340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70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643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8340U (zh) 2015-03-04 2015-03-04 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7834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017A (zh) * 2015-03-04 2015-05-27 常州首普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6059A (zh) * 2017-04-18 2017-08-11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电源外壳及其led灯
CN109067201A (zh) * 2018-11-12 2018-12-2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防雨防雷工程用开关电源
CN113346775A (zh) * 2021-07-19 2021-09-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交直流转换装置及电气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017A (zh) * 2015-03-04 2015-05-27 常州首普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6059A (zh) * 2017-04-18 2017-08-11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电源外壳及其led灯
CN109067201A (zh) * 2018-11-12 2018-12-2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防雨防雷工程用开关电源
CN113346775A (zh) * 2021-07-19 2021-09-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交直流转换装置及电气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8340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
CN104660017A (zh) 开关电源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22973U (zh) 一种具有屏蔽电磁波的高热传导性散热片
CN104978906A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显示模块安装板及其组合单元
CN204992171U (zh) 一种改进型电连接器
CN210201421U (zh) 一种空气式插接母线槽
CN102427701B (zh) 开关电源发热器件的散热装置
CN201298689Y (zh) 经济型的功能单元用通用抽屉
CN204315926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安装座
CN203378192U (zh) 一种长条状散热件
CN108649466B (zh) 一种配电箱用金属散热片
CN207947653U (zh) 一种变电站自动化智能系统用遥信装置
CN202307863U (zh) 一种用于mos管类直立型电子元件的散热器
CN210725483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线路板
CN210958646U (zh) 一种插墙中继器
CN210744555U (zh) 通信用嵌入式电源箱
CN203590672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散热装置
CN214545305U (zh) 一种散热网络机柜
CN219226944U (zh) 一种防尘配电柜
CN216355627U (zh) 一种机房模块化建设管理装置
CN21447739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mos管开关
CN209963592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配电箱
CN20969335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散热型网络机柜
CN210898149U (zh) 一种电箱隔弧板装配结构
CN217135360U (zh) 一种模块化功率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ao Zewei

Inventor before: Cang Haijuan

Inventor before: Sun Lei

Inventor before: Wang Aij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0

Address after: 213000 Jiangsu city of Changzhou province Jintan Chuncao Tang No. 1 -82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Ding D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22 No. 3, Qinling Mountains Road, Xinbei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Shou P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