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6300U -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76300U CN204576300U CN201520072946.9U CN201520072946U CN204576300U CN 204576300 U CN204576300 U CN 204576300U CN 201520072946 U CN201520072946 U CN 201520072946U CN 204576300 U CN204576300 U CN 2045763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operational amplifier
- pin
- dual operational
- diode cath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路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四个螺钉固定,电路板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螺钉和下壳体保持固定,下壳体下端有孔,用于电路板的电源线的走线。通过控制器控制,可以防止电器功率过大、防止温度过高损坏设备。并能实现达到保温、防干烧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控硅的保温、恒温、防干烧、可调温的温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家电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并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然而,用于加热的小家电如电火锅、电烤炉等(功率小于3000瓦),市场上使用的都是机械式可调温控,或者单纯的可控硅调温线路与机械式温控独立使用(将机械式温控串联到加热电阻中)的方式。这几种温控器调节的温度波动范围较大,不能做到真正意义的恒温、保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可控硅的保温、恒温、防干烧、可调温的温度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路板。
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四个螺钉固定。所述电路板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螺钉和下壳体保持固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壳体沿边均分布着四个安装孔,所述下壳体沿边均分布着四个安装孔,中部偏左有一个电路板安装孔。
所述下壳体下端有孔,用于电路板的电源线的走线。
所述电路板包括电源插头、开关、电源指示灯、熔断器、加热管、双运算放大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电位器、第一电阻至第九电阻、第十二电阻。
所述电源插头火线端与所述熔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 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第二端与指示灯第一端连接、所述指示灯第二端与电源插头零线连接。所述熔断器第二端与第七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正极与加热管第二端连接、所述加热管第一端与电源插头零线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八管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正极和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端和电源插头零线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八管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第一端与第六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负极和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和电源插头零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和第五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正极和第三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八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与第七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与第六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第二端与第九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五管脚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与熔断器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五管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第二端与第八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和双运算放大器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和熔断器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六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和双运算放大器第七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和第十一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第二端和电位器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第三端和第三二极管正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极和双运算放大器第七管脚连接。所述开关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第二端与电位器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六管脚连接。电路板与机械式温控器串联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控制器控制,可以防止电器功率过大、温度过高损坏设备,而可控硅输出小功率又可保证设备处在保温状态,从而达到保温、防干烧目的。普通机械温控和可控硅电路无法做到,并且温度波动范围非常大,最大可达100多摄氏度;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加工对象不同可调整可控硅输出功率在最大,并且在调整和使用过程中可控硅一直有功率输出,达到恒温和可调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旋钮;4、导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电路板。
如图1所示:电路板包括电源插头LN、开关T1、电源指示灯L1、熔断器F1、加热管R13、双运算放大器IC、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至第七二极管D7、电位器R10、第一电阻R1至第九电阻R9、第十二电阻R12。
电源插头LN火线端与熔断器F1的第一端连接、熔断器F1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第二端与电源指示灯L1第一端连接、电源指示灯L1第二端与电源插头LN零线连接。熔断器F1第二端与第七二极管D7负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正极与加热管R13第二端连接、加热管R13第一端与电源插头LN零线连接。第五电阻R5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八管脚连接、第五电阻R5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4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正极和第二电阻R2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一端和电源插头LN零线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八管脚连接、第四电阻R4第一端与第六二极管D6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负极和第二电阻R2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一端和电源插头LN零线连接、第一电阻R1第二端和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正极和第三电容C3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八管脚连接。第一电容C1第一端与第七二极管D7负极连接、第一电容C1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一管脚连接。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第六二极 管D6正极连接、第三电阻R3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四管脚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4负极连接、第六电阻R6第二端与第九电阻R9第二端连接、第九电阻R9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五管脚连接。第八电阻R8第二端与熔断器F1第二端连接、第八电阻R8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五管脚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8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四管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正极和双运算放大器IC第四管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负极和熔断器F1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C2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四管脚连接、第二电容C2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六管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和双运算放大器IC第七管脚连接、第二二极管D2负极和第十一电阻第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端和电位器R10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10第三端和第三二极管D3正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负极和双运算放大器IC第七管脚连接。开关T1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开关T1第二端与电位器R10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10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IC第六管脚连接。
如图2所示:上壳体1沿边均匀分布四个安装孔1a、1b、1c、1d。
如图3所示:下壳体1沿边均匀分布四个安装孔2a、2b、2c、2d。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四个安装孔装入螺钉进行固定。下壳体的孔2f为电路板的安装孔。孔2e为电源线的走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源插头LN接通电路后,电源指示灯L1亮。调节电位器R10阻值大小,运算放大器的脉宽根据电位器R10的阻值变化而变化,进而调整可控硅导通角,最终调整一个周期内可控硅的导通时间,达到调整输出电压的目的。双运算放大器IC与外围元件组成可控硅过零出发电路。
当设备刚开始加热时,机械式温控闭合,可控硅输出满功率给加热丝,温度通过导温杆4将温度传递给机械式温控,当温度达到机械式温控动作温度后,机械式温控打开,将与机械式温控器并联的电子器件串联到可控硅线路中,电子器件调整可控硅输出功率,使可控硅输出功率(可调)变小,防止功率过大温度过高损坏设备,而可控硅输出小功率又可保证设备处在保温状态,从而达到保温、防干烧目的。
机械式温控器与可控硅线路(电路板)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
第一电阻R1为22kΩ、第二电阻R2为1MΩ、第三电阻R3为100kΩ、第四电阻 R4为68kΩ、第五电阻R5为100kΩ、第六电阻R6为68kΩ、第七电阻R7为100kΩ、第八电阻R8为100kΩ、第九电阻R9为33kΩ、第十一电阻R11为100kΩ、第十二电阻R12为120kΩ、第一电容C1为3.3uf、第二电容C2为0.47uf、第三电容C3为470uf、运算放大器IC的型号为LM35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路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四个螺钉固定,电路板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螺钉和下壳体保持固定,下壳体下端有孔,用于电路板的电源线的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电源插头、开关、电源指示灯、熔断器、加热管、双运算放大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至第七二极管、电位器、第一电阻至第九电阻、第十二电阻,所述电源插头火线端与所述熔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第二端与指示灯第一端连接、所述指示灯第二端与电源插头零线连接,所述熔断器第二端与第七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正极与加热管第二端连接、所述加热管第一端与电源插头零线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八管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正极和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端和电源插头零线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八管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第一端与第六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负极和第二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和电源插头零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和第五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正极和第三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八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与第七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与第六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第二端与第九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五管脚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与熔断器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五管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第二端与第八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和双运算放大器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和熔断器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六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和双运算放大器第七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和第十一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第二端和电位器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第三端和第三二极管正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极和双运算放大器第七管脚连接,所述开关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第二端与电位器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第二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第六管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与机械式温控器串联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2946.9U CN204576300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2946.9U CN204576300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76300U true CN204576300U (zh) | 2015-08-19 |
Family
ID=5386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7294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6300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763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3767A (zh) * | 2017-11-08 | 2018-04-06 |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脱硫值测定加热炉自控装置 |
-
2015
- 2015-02-03 CN CN201520072946.9U patent/CN20457630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3767A (zh) * | 2017-11-08 | 2018-04-06 |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脱硫值测定加热炉自控装置 |
CN107883767B (zh) * | 2017-11-08 | 2019-05-10 |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脱硫值测定加热炉自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03812U (zh) | 通风除湿型开关柜 | |
CN205335811U (zh) | 一种恶性负载识别装置 | |
CN201876747U (zh) | 一种温控加热器 | |
CN105045313A (zh) | 通风除湿型开关柜 | |
CN204576300U (zh) |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温度控制器 | |
CN201251717Y (zh) | 土壤电加热温度控制器 | |
CN209017007U (zh) | 交流过零触发型继电器 | |
CN104991592A (zh) | 通风除湿型开关柜 | |
CN104834338A (zh) | 具有通风和除湿功能的开关柜 | |
CN205139738U (zh) | 简易型基于可控硅的热敏电阻自控温可调温电路 | |
CN103792452A (zh) | 汽车低压用电器叠加交流电压试验测试仪 | |
CN104753112A (zh) | 太阳能led控制电路 | |
RU151977U1 (ru) | Обогреватель | |
CN203535516U (zh) | 一种用于生物实验室的温度控制器 | |
CN204214155U (zh) |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光控循环装置 | |
CN206977279U (zh) | 一种可自动提高电机绝缘值的加热结构 | |
CN104950964A (zh) | 通风除湿型开关柜 | |
CN204478384U (zh) | 集中空调分布式冷却风机控制器 | |
CN105094180A (zh) | 通风除湿型开关柜 | |
CN104834337A (zh) | 一种新型开关柜 | |
CN105299819A (zh) | 空调器的发热控制装置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 |
CN205015755U (zh) | 户外配变电力柜智能温控装置 | |
CN204350416U (zh) | 教室用led灯低温启动装置 | |
CN203535513U (zh) | 家用电器过度加热控制电路 | |
CN203191851U (zh) | 调压式温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Fang Chengxi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Make Rectif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