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6028U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6028U
CN204576028U CN201420854348.2U CN201420854348U CN204576028U CN 204576028 U CN204576028 U CN 204576028U CN 201420854348 U CN201420854348 U CN 201420854348U CN 204576028 U CN204576028 U CN 204576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ne part
orientation
array base
base pal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543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婷
戴志华
宋琼
沈柏平
曾章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543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6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6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6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覆盖所述像素单元的取向层,所述取向层具有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平面的取向方向,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支电极,所述支电极具有第一直线部和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部连接的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沿垂直于所述取向方向反向倾斜,所述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

Description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领域中,相较于TN(Twisted Nematic,扭转向列)型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的垂直排列,平面转换式显示面板通过同一平面内像素的电极间产生平面电场,使电极间以及电极正上方的取向液晶分子都能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方向发生旋转转换,从而提高液晶层的透光效率,同时,当遇到外界压力时,分子结构向下稍微下陷,但是整体分子还呈水平状,所以不会产生画面失真和影响画面色彩,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画面效果不被损害。由于平面转换式显示面板具有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度大、触摸无水纹、色彩真实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如图1所示,现有平面转换式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中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公共电极101和像素电极102,以及设置在公共电极101与像素电极102之间的绝缘层(图中未示出),公共电极101具有多个条状的支电极103,支电极103包括反向倾斜连接的第一直线部1031和第二直线部1032。在公共电极101和像素电极102施加电压后,会在两者之间产生平面电场以控制液晶分子旋转。
图2为图1平面转换式显示面板在位置a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2所示,在公共电极的支电极103与像素电极102之间形成第一电场E1,液晶分子100a在第一电场E1的作用下从初始取向方向(虚线液晶分子长轴方向)旋转至于第一电场E1平行的方向,但是在公共电极103第一直线部1031和第二直线部1032的连接交界处,液晶分子会受到与第一电场E1方向不同的第二电场E2的控制,而在第一直线部1031和第二直线部1032的连接交界处附近的第二电场E2存在多个电场方向,液晶分子在不同方向第二电场E2作用下从初始取向方向旋转至平行于第二电场E2时,会出现液晶分子旋转方向不同,例如图2中,液晶分子100b1向右旋转,液晶分子100b-2基本不旋转。另外,在第一直线部1031和第二直线部1032的连接交界处,液晶分子受到第一电场E1和第二电场E2的综合作用,会进一步造成该位置液晶分子的乱排现象,进而在第一直线部1031和第二直线部1032的连接交界位置形成黑色畴线。当在显示面板表面施加外力且滑动时,液晶分子排列更加紊乱,导致像素单元边缘位置的黑色畴错区域增加,像素单元的透过率降低,亮度下降,表现为显示面板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覆盖所述像素单元的取向层,所述取向层具有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平面的取向方向,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支电极,所述支电极具有第一直线部和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部连接的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沿垂直于所述取向方向反向倾斜,所述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和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通过将像素单元内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当液晶分子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液晶分子由初始位置回复至液晶分子正常工作状态位置的转动角度较小,进而使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畴错暗区面积的回复时间缩短,有效解决了显示画面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平面转换式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像素单元的液晶分子排布在位置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3实施例中位置b处像素电极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实施例中实施例中在像素电极第一直线部的电场控制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滑动拖尾回复时间及穿透率随第一直线部角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实施例中位置c处像素电极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沿B-B’截面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实施例中位置d处像素电极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和数据线,栅极线与数据线之间绝缘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薄膜晶体管设置在栅极线与数据线的交叉位置,并与栅极线和数据线电连接。像素单元可以呈阵列排布或者交错式排布。取向层覆盖在像素单元上,该取向层具有平行于阵列基板平面的取向方向。设置于像素单元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可以形成平面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扭转,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支电极,支电极具有第一直线部,和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部连接的第二直线部,第一直线部与第二直线部沿垂直于所述取向方向反向倾斜,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具体是指,第一直线部在平行于阵列基板上的延伸方向与取向层上平行于阵列基板的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第一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公共电极,第二电极为像素电极。
在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显示模式下,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可以位于不同层,即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依次绝缘层叠设置,通过同一平面内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产生边缘电场,使电极间以及电极正上方的取向液晶分子都能在(平行于阵列基板)平面方向发生旋转转换,从而提高液晶层的透光效率。在IPS(In Plane Switch,平面转换)显示模式下,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可以位于不同层或者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位于同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包括多条支电极,第一电极的支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支电极交替间隔排布,通过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产生平行于阵列基板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偏转以显示视角良好的显示画面。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以FFS显示模式下,第一电极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沿A-A’截面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2包括多条栅极线21和数据线22,栅极线21与数据线22之间绝缘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薄膜晶体管23设置在栅极线21与数据线22的交叉位置,并与栅极线21和数据线22电连接。像素单元可以呈阵列排布或者交错式排布,本实施例以一个像素单元为例,对像素单元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结合图4所示,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2,衬底基板可以采用玻璃基板或者柔性的树脂基板。在衬底基板2上设置有覆盖栅极线22的栅极绝缘层26,在栅极绝缘层26上设置有数据线21,绝缘层211覆盖数据线21和栅极绝缘层26,在绝缘层211上设置有像素电极24,像素电极24通过绝缘层211上的过孔(图中未示出)与薄膜晶体管23的漏极电连接。像素电极24包括至少一个支电极241,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4具有三个支电极241,在支电极241的端部分别具有连接多条支电极241的连接电极242,这样可以将数据信号输出到每条支电极241上。层间绝缘层251覆盖像素电极24和绝缘层211,在层间绝缘层251上设置有整面的公共电极25,公共电极25与像素电极24之间可以形成边缘电场。多个像素单元之间的公共电极25可以电连接在一起,通过走线连接到外围电路统一接收公共电极信号。在公共电极25上设置有取向层27,取向层27覆盖像素单元,且取向层27具有平行于阵列基板平面的取向方向20。当采用负性液晶时,取向方向基本垂直于支电极的延伸方向,本实施例以采用正性液晶分子为例,取向方向20基本平行于支电极241的延伸方向。
图5是图3实施例中位置b处像素电极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实施例中实施例中在像素电极第一直线部的电场控制示意图。如图5所示,像素电极24的支电极241包括第一直线部2401和一端与第一直线部2401连接的第二直线部2402,第一直线部2401与第二子直线部2402之间具有夹角γ,即第一直线部2401和第二直线部2402形成V形结构。具体的说,第一直线部2401与第二子直线部2402沿垂直于取向方向20反向倾斜,即第一直线部2401和第二直线部2402向一取向方向的同一侧倾斜,且沿垂直于取向方向20的方向镜像对称。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第二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和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设置在第一直线部2401另一端(即第一直线部与第二直线部相离一端)的第一端部244和设置在第二直线部2402另一端(即第二直线部与第一直线部相离一端)的第二端部246,其中,第一端部244和第二端部246延伸方向的夹角θ小于第一直线部2401与第二子直线部2402之间具有夹角γ,即θ<γ。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和第一端部244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β不同,即α≠β。
结合图6所示,经研究表明,在阵列基板正常工作时,会在像素电极支电极241的第一直线部2401产生垂直于第一直线部2401延伸方向D的第三电场力Et,用以控制液晶分子沿着第三电场力Et的方向偏转。但是,当显示面板表面被施加外力且滑动时,第一直线部2401与第二直线部2402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电场方向更加混乱,电场方向的综合矢量方向接近平行于取向方向,故液晶分子会转回至初始方向(即平行于取向方向的方向)。由于越靠近第一直线部2401与第二直线部2402的连接交界位置,电场力方向越复杂,一部分液晶分子会被紊乱的电场力约束在与取向方向相同的初始状态上,当表面外力撤离后,这部分液晶分子不能完全回复到正常显示状态下的液晶偏转方向(即平行于第三电场力方向的方向)。当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的夹角α增大时,第三电场力Et与取向方向20之间的夹角δ减小,则当表面外力撤离后,液晶分子从初始状态(即即平行于取向方向的方向)回复至正常显示状态(即平行于第三电场力方向的方向)转动过的角度减小,进而使得液晶分子转过较小的角度就能够达到正常显示,并且也缩短了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2401和第二直线部2402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畴错暗区面积的回复时间,可以解决显示画面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问题。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滑动拖尾回复时间及穿透率随第一直线部电极角度的变化曲线图。拖尾回复时间和穿透率随夹角α变化数据详见表1:
夹角α 拖尾回复时间s 穿透率%
1.50 15.0%
1.20 14.9%
0.79 14.9%
0.79 14.8%
0.71 14.8%
0.71 14.8%
10° 0.65 14.3%
实验数据表明,当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逐渐增大时,显示面板的滑动拖尾回复时间逐渐变小。当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小于4°时,显示面板的滑动拖尾回复时间大于1s,可以看到滑动拖尾痕迹,但是当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逐渐增大到大于等于5°时,显示面板的滑动拖尾回复时间降低到1s以下,甚至于达到0.8s以下,在显示面板表面施加外力滑动后,显示面板可以很快的回复到正常显示画面,有效解决了滑动拖尾不均的问题,并且在该角度范围内,显示面板的滑动拖尾回复时间相对比较平稳,不再因夹角的变化而产生较大波动,适用于量产的工艺选择。
当然,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不能无限增加,由于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还会影响显示面板的穿透率,根据表1数据和图7可知,当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大于8°时,显示面板穿透率下降很快,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大于10°时,穿透率下降到14.5%,此时,显示面板的画面亮度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改善滑动拖尾不均前提下,从显示面板穿透率参数考量,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既能有效改善显示面板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又能获得较好的穿透率。更优选的,第一直线部240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6°且小于等于8°,在该角度范围内,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基本稳定维持在14.8%,不会因为夹角的变化而波动,适用于量产的工艺选择。
如图5所示,第二直线部2402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可以同样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优选的,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6°且小于等于8°。具体理由与第一端部电极246与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α设置理由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将像素单元内的端部电极与取向方向之间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8°,当液晶分子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液晶分子由初始位置回复至液晶分子正常工作状态位置的转动角度较小,进而使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畴错暗区面积的回复时间缩短,有效解决了显示画面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问题。
本实施例采用FFS显示模式,当然还可以适用于IPS显示模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极34与公共电极35还可以同层制作,此时,像素电极的支电极与公共电极的支电极交替间隔布置。另外,像素电极24的支电极241可以只包括第一直线部2401和第二直线部2402,而不设置第一端部244和第二端部246。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实施例位置c处中像素电极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像素单元结构与图3实施例中像素单元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像素电极34的支电极包括第一直线部346和第二直线部348,设置在第一直线部346和第二直线部348之间并将第一直线部346和第二直线部348一端连接在一起的V形部340。
结合图9所示,设置在第一直线部346另一端(即第一直线部与第二直线部相离一端)的第一端部342和设置在第二直线部348另一端(即第二直线部与第一直线部相离一端)的第二端部344,其中,第一端部342和第二端部344延伸方向的夹角θ小于第一直线部346与第二子直线部348之间具有夹角γ,即θ<γ。第一直线部346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和第一端部342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β不同,即α≠β。第一直线部346与第二子直线部348之间具有夹角γ。具体的说,第一直线部346与第二子直线部348沿垂直于取向方向20反向倾斜,即第一直线部346和第二直线部348向一取向方向的同一侧倾斜,且沿垂直于取向方向20的方向镜像对称。第一直线部346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第二直线部348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和第一直线部346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继续参考图9,V形部340包括第一弯折部3401和第二弯折部3402,第一弯折部3401一端与第一直线部34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直线部348连接。第一弯折部3401与第二弯折部3402之间具有夹角η。第一弯折部3401与第二弯折部3402之间的夹角η小于第一直线部346与第二子直线部348之间的夹角γ,即η<γ。
第一直线部346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和第二直线部348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均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当显示面板表面被施加外力且滑动时,第一直线部2401与第二直线部2402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电场方向更加混乱,电场方向的综合矢量方向接近平行于取向方向,故液晶分子会转回至初始方向(即平行于取向方向的方向),当表面外力撤离后,液晶分子从初始状态回复至正常显示状态(即垂直于第一直线部的)转动过的角度较小,进而使得液晶分子转过较小的角度就能够达到正常显示,缩短了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畴错暗区面积的回复时间,有效解决了显示画面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问题。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一直线部346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和第二直线部348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6°且小于等于8°,既能有效改善显示面板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又能获得较好的穿透率。具体原理与图3实施例中所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极34与公共电极35还可以同层制作,此时,像素电极的支电极与公共电极的支电极交替间隔布置。另外,像素电极24的支电极可以只包括第一直线部346和第二直线部348,而不设置第一端部342和第二端部344。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像素单元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沿B-B’截面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以IPS显示模式下,第一电极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为例进行详细描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4,在衬底基板4上设置有覆盖栅极线42的栅极绝缘层411,在栅极绝缘层411上设置有数据线41和公共电极45,公共电极45包括至少一个支电极452,本实施例包括三个公共电极的支电极452,在公共电极的支电极452的一端具有连接多条公共电极支电极452的连接电极454,多个像素单元之间的公共电极45可以电连接在一起,通过走线连接到外围电路统一接收公共电极信号。层间绝缘层451覆盖数据线41、公共电极45和栅极绝缘层411,在层间绝缘层451上设置有像素电极44,像素电极44通过绝缘层451上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43的漏极电连接。像素电极44包括至少一个支电极442,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44具有两个支电极442,在像素电极支电极442的的一端具有连接多条支电极442的连接电极444,这样可以将数据信号输出到每条像素电极支电极442上。公共电极45的支电极452与像素电极44的支电极442在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交替间隔布置,且可以相互形成水平电场。在公共电极45上设置有取向层47,取向层47覆盖像素单元,且取向层47具有平行于阵列基板平面的取向方向20。当采用负性液晶时,取向方向基本垂直于支电极的延伸方向,本实施例以采用正性液晶分子为例,取向方向20基本平行于支电极442的延伸方向。
图12是图11实施例中位置d处像素电极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像素电极44的支电极442包括第一直线部4421和一端与第一直线部4421连接的第二直线部4422,第一直线部4421与第二子直线部4422之间具有夹角γ,即第一直线部4421和第二子直线部4422形成V形结构。具体的说,第一直线部4421与第二子直线部4422沿垂直于取向方向20反向倾斜,即第一直线部4421和第二直线部4422向一取向方向的同一侧倾斜,且沿垂直于取向方向20的方向镜像对称。第一直线部442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第二直线部4422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和第一直线部442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设置在第一直线部4421另一端的第一端部446和设置在第二直线部4422另一端的第二端部448,其中,第一端部446和第二端部448延伸方向的夹角θ小于第一直线部4421与第二子直线部4422之间具有夹角γ,即θ<γ。第一直线部4421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α和第一端部446与取向方向20之间形成的夹角β不同,即α≠β。
与图6实施例中像素电极第一直线部的电场控制一样,在阵列基板正常工作时,会在像素电极支电极442的第一直线部4421产生垂直于第一直线部4421延伸方向D的第三电场力Et,用以控制液晶分子沿着第三电场力Et的方向偏转。但是,当显示面板表面被施加外力且滑动时,第一直线部2401与第二直线部2402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电场方向更加混乱,电场方向的综合矢量方向接近平行于取向方向,故液晶分子会转回至初始方向(即旋转至虚线液晶分子长轴方向平行于取向方向)。由于越靠近第一直线部4421与第二直线部4422的连接交界位置,电场力方向越复杂,一部分液晶分子会被紊乱的电场力约束在与取向方向相同的初始状态上,当表面外力撤离后,这部分液晶分子不能完全回复到正常显示状态下的液晶偏转方向(即与实线液晶分子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三电场力方向)。当第一直线部4421与取向方向20之间的夹角α增大时,第三电场力Et与取向方向20之间的夹角δ减小,则当表面外力撤离后,液晶分子从初始状态(即虚线液晶分子长轴方向平行于取向方向)回复至正常显示状态(即实线液晶分子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三电场力方向)转动过的角度减小,进而使得液晶分子转过较小的角度就能够达到正常显示,并且也缩短了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4421和第二直线部4422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畴错暗区面积的回复时间,可以解决显示画面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问题。公共电极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的电场控制与像素电极支电极的一致,不再赘述。
第一直线部4421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和第二直线部4422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均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当显示面板表面被施加外力且滑动时,液晶分子会转回至初始方向(即平行于取向方向的方向),当表面外力撤离后,液晶分子从初始状态回复至正常显示状态(即垂直于第一直线部的)转动过的角度较小,进而使得液晶分子转过较小的角度就能够达到正常显示,缩短了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畴错暗区面积的回复时间,有效解决了显示画面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问题。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一直线部4421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和第二直线部4422与取向方向20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6°且小于等于8°,既能有效改善显示面板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又能获得较好的穿透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还可以同层制作,此时,像素电极的支电极与公共电极的支电极交替间隔布置。另外,像素电极的支电极和公共电极的支电极可以只包括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而不设置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50,和与阵列基板50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6,设置在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6之间的液晶层60。在对向基板6上设置有黑矩阵61,在黑矩阵之间设置有色阻层61,色阻层61具有不同颜色的光阻,每个光阻对应不同的像素单元,平坦层覆盖色阻层61。通过将阵列基板中像素单元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当液晶分子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液晶分子由初始位置回复至液晶分子正常工作状态位置的转动角度较小,进而使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畴错暗区面积的回复时间缩短,有效解决了显示画面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问题。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80,和设置在显示面板80一侧的光源装置90,光源装置90为显示面板80提供光源L。通过将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上的像素单元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当液晶分子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液晶分子由初始位置回复至液晶分子正常工作状态位置的转动角度较小,进而使支电极的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的连接交界位置的畴错暗区面积的回复时间缩短,有效解决了显示画面的滑动拖尾显示不均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多个像素单元;
覆盖所述像素单元的取向层,所述取向层具有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平面的取向方向;
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支电极,所述支电极具有第一直线部和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部连接的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沿垂直于所述取向方向反向倾斜,所述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6°且小于等于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与第二直线部之间的夹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的V形部,所述V形部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或第二直线部延伸方向的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相离一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与所述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或第二直线部与取向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像素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公共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为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像素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二电极为整面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具有至少一个支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的支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支电极交替间隔排布。
9.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420854348.2U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4576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4348.2U CN204576028U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4348.2U CN204576028U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6028U true CN204576028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6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54348.2U Active CN204576028U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7602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512A (zh) * 2014-12-30 2015-04-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425481A (zh) * 2015-12-31 2016-03-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6773338A (zh) * 2017-01-16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移相器
CN114089567A (zh) * 2016-04-29 2022-0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包含其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512A (zh) * 2014-12-30 2015-04-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425481A (zh) * 2015-12-31 2016-03-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5425481B (zh) * 2015-12-31 2019-06-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4089567A (zh) * 2016-04-29 2022-0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包含其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89567B (zh) * 2016-04-29 2024-02-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包含其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73338A (zh) * 2017-01-16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移相器
CN106773338B (zh) * 2017-01-16 2020-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微波移相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5205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570512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780308B2 (en)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US967839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display apparatus
CN10269277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36215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488008B (zh)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330909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4302631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906195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4576028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149047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CN102129142A (zh) 横向电场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3692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29047B (zh) 像素单元、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3383510A (zh) 一种液晶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412447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728352A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536206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4576026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941501A (zh) Tft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2629058B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取向摩擦方法
CN204576029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062818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244691B1 (ko) 횡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