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4371U -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74371U CN204574371U CN201520019268.XU CN201520019268U CN204574371U CN 204574371 U CN204574371 U CN 204574371U CN 201520019268 U CN201520019268 U CN 201520019268U CN 204574371 U CN204574371 U CN 2045743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vity
- cylindrical shell
- filter
- purify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505 pernicio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3 smel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3917 Bambusa tul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400 Mucous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5 multip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14 obstru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77 physiological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90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97 sensory orga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可输出和接受信号的空气净化机和移动终端,空气净化机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筒状件和控制电路板,沿筒状件自上而下的方向,腔体依序布置有空气入口、过滤装置、空气出口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控制电路板包括可接受发出信号的通信模块。空气净化机通过吸风组件的作用,可以将外部的空气经由空气入口吸入腔体内,通过空气净化器净化,并利用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其空气质量指数,并由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通讯,用户可根据该空气质量指数操作空气净化机,实现对空气净化机的开启或关闭等,对空气进行实时净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化的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每天平均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更加现代化,更多的工作和文娱体育活动都可以在室内进行,购物也不必每天上街,可以直接在室内进行网上购物。另外,合适的室内微小气候使人们不必经常到户外去调节热效应,这样,人们的室内活动时间就更多,甚至可以高达93%以上。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就显得更加密切及更加重要。
虽然,在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往往较低,但由于接触时间很长,其累积接触量也很高,尤其对于老、幼、病、残等体弱人群或者机体抵抗力较低的人群而言,其户外活动机会更少,累积接触量则更大,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他们的关系尤为重要。
现时,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等方面。
现有技术中,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办法是通风以及通过空气净化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通风具有季节局限性,并且受室外空气影响,从而难以实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空气净化设备则通过风扇吸入空气,再通过其内的过滤器滤除有害气体、灰尘及细菌等污染物,以及去除异味等,从而对室内空气起到净化效果。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设备通常仅能通过人工开启或关闭,无法实时提供室内空气的质量指数,用户只能通过个人感官对室内的空气环境进行感受,无法确切的知道室内空气环境,对空气净化设备的开关以及功率档次调节都是依靠感觉进行,对于一些无臭无味的有害气体,以及空气中悬浮颗粒而言,用户往往是无法感知的,所以经常会出现实际空气质量较差而用户无法直观感受到,导致用户未开启空气净化设备或者将其功率调节至较低的档次,无法达到净化效果,或者空气质量较好用户依然将空气净化设备开启调节至较大功率档次,不仅需要忍受本不必要的噪音,而且还会浪费额外的电能。因此,现有空气净化设备无法对室内空气提供指导性的启动策略,也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无法对室内空气进行实时、节能的净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空气净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设备无法提供室内空气的质量指数,无法对室内空气进行实时并节能净化以及无法对室内空气提供指导性启动策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可输出和接收信号的空气净化机和用于接收空气净化机发出的空气质量数据并根据用户输入的控制信息控制空气净化机运行的移动终端,所述空气净化机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筒状件和控制电路板,沿所述筒状件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腔体依序布置有空气入口、过滤装置、空气出口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可接受发出信号的通信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为可通过无线信号连通至路由器的WIFI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可通过网络接受所述路由器数据的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件包括具有通腔的筒体、上盖以及底座,所述通腔贯穿所述筒体,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上端开口及下端开口;所述上盖封设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开口,其中设有所述空气入口;所述底座中设有凹腔,其连接于所述筒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通腔与所述凹腔形成所述腔体,所述空气出口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通腔内,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吸风组件以及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凹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端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用于磁力吸附的磁力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侧壁由多层依序堆叠的过滤层环绕而成,所述过滤筒的上端封设有过滤盖,其下端呈开口设置且封盖于所述凹腔上。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下端开口处封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区域设有连通所述通腔及凹腔的通孔,所述过滤桶下端开口封盖于设置所述通孔的所述隔板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多个格栅,多个所述格栅环绕所述底座的侧壁布置,形成所述空气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组件为由电机驱动的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呈后倾式,其旋转轴线平行或重合于所述筒体的中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设于所述凹腔中,位于所述吸风组件的下方,所述底座的侧壁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凹腔中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通过吸风组件的作用,可以将外部的空气经由空气入口吸入腔体内,通过空气净化器净化,并利用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其空气质量指数,并由通信模块将空气质量指数朝外传输等,传输至外部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直接在该移动终端上显示出空气质量指数,对空气提供指导性策略,用户可以根据移动终端上的数据,结合指导性净化数据,对空气净化机控制,或者,根据该空气质量指数,空气净化机自身对照预设数据开启或关闭,以使空气净化机实时启动或关闭,实现既能实时净化空气,又保证环保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机净化过程空气流通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机的剖切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机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对空气净化机进行智能控制的模式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对空气净化机进行智能控制的模式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对空气净化机进行自动控制的模式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对空气净化机进行手动控制的模式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对空气净化机感测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统计的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参照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机1可以适用在室内,如人们居住的室内,或者其它一些封闭空间等等,当然,其也可以运用在一些特殊的开放性场合,并不仅限制于某个场所。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包括了上述的空气净化机1以及移动终端2。空气净化机1包括筒状件,该筒状件内具有腔体,且该筒状件的上端设有空气入口111,其下端设有空气出口152,在其腔体内设有过滤装置12、空气质量传感器18、吸风组件17以及控制电路板19。沿着筒状件自上而下的延伸方向,空气入口111、过滤装置12、空气出口152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18依序布置。
空气净化机1的空气入口111连通腔131体及外部,在吸风组件17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该空气入口111进入腔体内;过滤装置12则可以对进入腔体内的空气首先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继续朝腔体下端走,此时,空气质量传感器18则可以对其进行检测,从而得到室内空气的质量指数;最后,通过质量检测后的空气则通过空气出口152散发在筒状件外的空气中。
上述的控制电路板19与空气质量传感器18电性连接,其对整个空气净化机1起到控制的作用,该控制电路板19中设置有通信模块,其可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实现该空气净化机1与外部设备通讯的作用,其连接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
控制电路板19可以设置在腔体的任何位置,当然,为了更好便于其与空气质量传感器18电性连接,其设置在腔体的下方,与空气质量传感器18相邻的位置。
吸风组件17主要用于将筒状件外的空气吸入腔体内,并且在腔体内自上而下流动,并最后由空气出口152排出,形成空气流通的循环。
吸风组件17位于过滤装置12的下方,当然,其可以位于空气出口152的下方,也可以位于空气出口152的上方,具体可视实际需要而定。吸风组件17设置在过滤装置12的下方,其工作产生的振动位于整个空气净化机1的靠下的位置,直接传递至地面,不易使整体振动发出噪音,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增加了使用寿命。
移动终端2可以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该移动终端2接收空气净化机1发出的空气质量数据,并直观的显示,给客户提供对室内空气提供指导性策略,客户可根据显示的数据,结合需要达到的空气数据输入控制信息,控制电路板19通过通信模块接受该控制信息,控制空气净化机1的运行。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空气净化机1通过在筒状件的腔体内设置吸风组件17,使得外部的空气由空气入口111进入腔体内,并且依序经过过滤装置12、空气质量传感器18及空气出口152,空气质量传感器18可以检测空气出口152处空气的质量指数,并且其可以传输信号给控制电路板19,由控制电路板19进行判断是否启动该空气净化机1,或者由控制电路板19的通信模块传输至外部的移动终端2,实现实时监控空气质量并输出信号,并且,控制电路板19可以根据接收的信号,对室内空气提供指导性策略,启动空气净化机1,对室内空气进行实时净化。用户也可从移动终端2上直观的获得实时空气数据,根据所需要保持的空气质量数据对比调节,无需依靠体感调节,准确而节能,能以较为智能并且节能环保的方式随时对空气净化,保持一个较佳的空气环境。
移动终端2与空气净化机1之间距离较近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互通讯,例如直接通过数据线连接,读取数据,或者通过蓝牙、WIFI、NFC等方式与空气净化机1实现无线通讯,本实施例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
采用WIFI模块的空气净化机1不仅可以直接与移动终端2相连,而且可以接入路由器3,并经由路由器3接入以太网,或者通过路由器3间接与移动终端2连接。当移动终端2与空气净化机1之间的距离较大时,两者之间可通过路由器3接入以太网,采用远程通讯方式连通,此时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服务器4,空气净化机1将检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通过路由器3传输至服务器4,服务器4将接受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分发至移动终端2;移动终端2接收并显示空气质量数据,并根据用户输入的控制信息控制空气净化机1的运行,并且移动终端2将用户控制数据发送至服务器4,服务器4将用户控制数据下发至路由器3,路由器3将用户控制数据转发至空气净化机1,控制空气净化机1的运行。
当然,移动终端2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4通讯连接,空气净化机1通过以太网的形式与服务器4通讯连接。从而实现移动终端2对空气净化机1的远程控制。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2中,其内设置有通讯选择,以便于其优先选择近距离通讯方式与空气净化机1连接。例如,当移动终端2和空气净化机1建立起蓝牙通信时,移动终端2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空气净化机1进行交互;或者,当移动终端2和空气净化机1均在一个WIFI网络下时,移动终端2可通过路由器3与空气净化机1进行通讯,从而在近距离的情况下,实现对空气净化机1的遥控,避免出现信号延迟现象。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对空气净化机1的控制包括三个模式,参照图7~10所示,分别是智能模式、自动模式以及手动模式,具体如下:
如图10所示,为移动终端2对空气净化机1进行智能控制模式的界面图,在该模式下,移动终端2从服务器4获取多个国际空气质量标准供用户选择,例如WHO、USEPA,EEA,HKEPD等标准,或者从服务器4获取预设特殊地点(例如瑞士、西藏)的空气质量数据,用户可以选定这些标准,然后基于该标准设置阈值,具体如图11所示。从而,移动终端2从服务器4获取预设特殊地点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将该预设特殊地点的空气质量数据作为向用户提供建议的空气质量阈值数据基础。
图11是移动终端2基于WHO标准对空气净化机1进行智能控制模式的界面图。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对不同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自定义阈值,例如PM2.5,PM10,TVOC,CO等等。移动终端2将设定好的阈值数据发送至空气净化机1,空气净化机1根据预设的空气质量阈值数据自动启动或停止。
例如基于WHO标准,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μg/m3;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50μg/m3。用户可以自定义PM2.5的阈值为50μg/m3,PM10的阈值为80μg/m3,一旦移动终端2接收到的PM2.5或PM10超出该预设的阈值,则移动终端2控制空气净化机1启动。
以上述的智能模式设置方法举例,例如,用户点击图10中的WHO标准后,进入图11所示的阈值设置界面,在初始状态下图11中界面显示WHO给定的标准:例如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为25μg/m3;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50μg/m3;TVOC为24小时平均浓度0.2mg/m3。图11中为WHO给定的标准,用户可以以该标准给出的空气质量数值设定为阈值,也可以设置自己希望的阈值,但空气净化机1发送至移动终端2的空气质量数据超过其中任意阈值数据后,移动终端2通过服务器4控制空气净化机1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例如30分钟),空气净化机1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数据,若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依然超过该阈值,则空气净化机1继续运行,若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低于该阈值,则空气净化机1停止运行。
图12是一种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对空气净化机1进行自动控制的模式界面图。在这个模式下,用户可以预设空气净化机1的启动时间、运行时长,以及运行模式及重复模式。
图13是一种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对空气净化机1进行手动控制的模式界面图。在这个模式下,用户可以实时控制空气净化机1的运行时长,以及运行模式档位。
图14是一种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对空气净化机1感测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统计的界面图。在图14中,移动终端2对空气净化机1将感测的空气质量数据按照24小时的时间以图形方式进行统计并显示,当然也可按照列表进行统计及显示,图14中显示了24小时内空气净化机1感测的PM2.5值的变化。
另外,移动终端2还可从服务器4获取户外空气质量数据,并将户外空气质量数据与空气净化机2感测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并在移动终端2上进行统计显示。
以下参照图3至图9对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机1本身结构做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筒状件包括筒体13、底座15以及上盖11,其中,筒体13中设有通腔131,该通腔131贯穿筒体13的上下端,从而,在筒体13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上端开口以及下端开口;上盖11封设在筒状件的上端开口,其中,上述的空气入口111则设置在该上盖11中,上述中的过滤装置12放置在筒体13的通腔131中;底座15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凹腔151,其连接在筒体13的下端开口处,与筒体13连接为一体,从而筒体13的通腔131与底座15的凹腔151连通,并形成了筒状体的腔体。
上述中的空气质量传感器18、吸风组件17以及控制电路板19设置在底座15的凹腔151中,且空气出口152则设置在底座15的侧壁上,其连通凹腔151及外部,从而使得进入凹腔151中的空气可以经由该空气出口152排至外部。
本实施例中,上盖11的中间部位呈镂空状,形成上述的空气入口111,当然,其镂空部位也可以设置在上盖11的其它位置,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上盖11与筒体13之间设置有磁力结构,可保证上盖11被吸附固定于筒体13上端,在实际中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磁性相反的磁极,也可以采用磁极配合铁块的方式吸附。为了进一步保证上盖11固定的准确,还可以在筒体13上端设置限位凸环,形成环形台阶的形状,将上盖11置于台阶内,通过磁力吸附完成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在具有一定固定强度的前提下,易于取换,在实际中也可以采用螺栓等其他方式固定。
过滤装置12呈垂直于筒体13的中轴线布置,从而保证进入通腔131中的空气可以完全经过该过滤装置12的处理。
具体地,过滤装置12包括过滤筒,该过滤筒的侧壁121由多层依序堆叠的过滤层环绕而成,过滤筒的上端由过滤盖125封闭,其下端形成开口布置,封盖在凹腔151上端。由于该过滤筒的侧壁121都是过滤层,这样,进入腔体131内的空气可以从过滤筒的侧壁121进入过滤筒的内部,然后由过滤筒下端的开口排出,使得该过滤筒可以360°进气,不仅使实际参与净化的过滤筒面积增加,而且降低了对风速的阻碍,使空气能以较高的风速经过较大的过滤面,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净化效率。
上述过滤筒的侧壁121的多层过滤层包括HEPA过滤层122、活性炭过滤层123以及网布过滤层124,其中,HEPA过滤层122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活性炭过滤层123则用于取出空气中的气味,网布过滤层124则用于对空气进行杀菌。
本实施例中,沿过滤筒的侧壁121自外而内的方向,HEPA过滤层122、活性炭过滤层123以及网布过滤层124依序布置,当然,该三个过滤层的布置位置也可以改变,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布置次序。或者,还可以设置其它类型的过滤层,增加过滤筒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为了便于对上述过滤筒的安装,本实施例中,过滤筒的下端连接有安装环,该安装环外侧朝外延伸,形成凸台126,并且,在筒体13的内壁上朝外凸设有凸棱(图中未示出),安装环的凸台126则放置在该凸棱上,从而使得过滤筒固定在筒体13内,当然,凸棱可以是连续状布置,从而形成环形状,其也可以是断续状布置,也就是由多个凸棱围合形成断续状环状。放置固定式的过滤筒可以方便的取出更换,不需要借助更多的工具进行更换操作。
当然,用于放置过滤筒的结构还可以为其它设置方式,例如直接通过黏胶,或者在通腔131的内壁上设置卡扣结构等,并不仅限制于上述的凸棱。
本实施例中,筒体13为竹质材料制成,其可以更加环保,且可以起到防菌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筒体13的下端开口处封设有隔板14,也就是说,该隔板14位于筒体13下端与底座15的上端之间,该隔板14呈镂空状,形成通孔141,该通孔141连通筒体13的通腔131与底座15的凹腔151,过滤桶的下端开口封盖于设置通孔141的区域。
底座15的侧壁中设置有多个排气格栅,多个排气格栅环绕底座15侧壁布置,从而形成了上述的空气出口152。这样,由于排气格栅的布置方向与筒体13的中轴线呈垂直状态,也与上盖11的空气进口呈垂直状,进入凹腔151中的空气,进而由排气格栅排出外部。
由于空气进口与空气出口152呈正交状态,这样,经过空气净化机1净化后的空气则可以从底座15的外走均匀吹出,从而使得室内空气可以经由该空气净化机1形成较佳的气流循环,大大提高空气净化效率,提高其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吸风组件17为由电机驱动的旋转风叶,该旋转风叶安装在底座15中,且旋转轴线与底座15的中轴线平行或者重合,这样,在电机的驱动下,随着旋转风叶的旋转,在腔体内产生朝下的吸力,该吸力可以使得外部的空气进入腔体中,并在腔体中自上而下流动,直至由空气出口152排出外部。
具体地,上述的风叶为后倾式风叶,这样,其旋转时,产生的吸力更大,从而使得该空气净化机1的出风量更大。
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19设置在底座15凹腔151的底部,这样,便于筒状件内部空间布置,当然,其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为了便于控制电路板19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19连接有连接电线,该连接电线经由底座15的侧壁引至外部。
本实施例中,风叶的位置与底座15侧壁上的格栅对齐,便于空气可以经由格栅排出外部。
空气质量传感器18设置在凹腔151中,且位于吸风组件17的下方,对应地,在底座15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该开口与空气质量传感器18的位置对应。为了对空气质量传感器18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在空气质量传感器18外罩设有保护盒16。
本实施例中,空气质量传感器18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183、PM2.5传感器181以及TVOC传感器184,分别对空气中的质量进行检测,当然,根据使用环境不同,也还可以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设置。
为了使得空气可以迅速与空气质量传感器18接触,实现空气质量指数的检测,避免空气在空气质量传感器18的附近不流通,以致空气质量传感器18不能真实反映外界空气质量,本实施例中,在底座的凹腔151中设有风扇182,该风扇182布置在空气质量传感器18的外侧,其工作时,产生吸力,可以将进入凹腔151中的空气往空气质量传感器18处吸,使得空气迅速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18的检测。
在装配上述的空气净化机1时,首先,将控制电路板19、空气质量传感器18、风扇182以及吸风组件17等安装在底座15中,再将隔板14覆盖固定在底座15的上端上,实现底座15的装配;将筒体13的下端连接固定在底座15的上端,并将过滤装置12放置在筒体13的通腔131中,最后,将上盖11置于筒体13的上端吸附固定,从而实现整个空气净化机1的装配。当需要更换通腔131内的过滤装置12时,可以将上盖11从筒体13的顶部移开,并将通腔131内的过滤装置12取出清理或更换则可。该空气净化机1的装配以及拆卸非常简单,并且维护也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中,筒体13以及底座15都呈圆筒状,当然,其形状也可以是四方形,或者其它形状,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输出和接收信号的空气净化机和用于接收空气净化机发出的空气质量数据并根据用户输入的控制信息控制空气净化机运行的移动终端,所述空气净化机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筒状件和控制电路板,沿所述筒状件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腔体依序布置有空气入口、过滤装置、空气出口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可接受发出信号的通信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可通过无线信号连通至路由器的WIFI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通过网络接受所述路由器数据的服务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件包括具有通腔的筒体、上盖以及底座,所述通腔贯穿所述筒体,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上端开口及下端开口;所述上盖封设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开口,其中设有所述空气入口;所述底座中设有凹腔,其连接于所述筒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通腔与所述凹腔形成所述腔体,所述空气出口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通腔内,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吸风组件以及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凹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端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用于磁力吸附的磁力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侧壁由多层依序堆叠的过滤层环绕而成,所述过滤筒的上端封设有过滤盖,其下端呈开口设置且封盖于所述凹腔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下端开口处封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区域设有连通所述通腔及凹腔的通孔,所述过滤桶下端开口封盖于设置所述通孔的所述隔板区域。
8.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多个格栅,多个所述格栅环绕所述底座的侧壁布置,形成所述空气出口。
9.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组件为由电机驱动的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呈后倾式,其旋转轴线平行或重合于所述筒体的中轴线。
10.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设于所述凹腔中,位于所述吸风组件的下方,所述底座的侧壁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
11.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中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19268.XU CN204574371U (zh) | 2014-02-27 | 2015-01-12 |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PCT/CN2014/072605 | 2014-02-27 | ||
PCT/CN2014/072605 WO2015127614A1 (zh) | 2014-02-27 | 2014-02-27 | 空气净化结构和空气净化系统 |
CN201520019268.XU CN204574371U (zh) | 2014-02-27 | 2015-01-12 |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74371U true CN204574371U (zh) | 2015-08-19 |
Family
ID=5386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1926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74371U (zh) | 2014-02-27 | 2015-01-12 |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7437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57359A1 (zh) * | 2017-03-02 | 2018-09-07 | 深圳瀚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室内空气净化机 |
CN109114685A (zh) * | 2018-09-30 | 2019-01-01 | 亚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式空气净化器 |
CN111692720A (zh) * | 2019-03-14 | 2020-09-22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
2015
- 2015-01-12 CN CN201520019268.XU patent/CN2045743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57359A1 (zh) * | 2017-03-02 | 2018-09-07 | 深圳瀚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室内空气净化机 |
CN109114685A (zh) * | 2018-09-30 | 2019-01-01 | 亚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式空气净化器 |
CN111692720A (zh) * | 2019-03-14 | 2020-09-22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03545A (zh) | 空气净化结构和空气净化系统 | |
CN204100445U (zh) | 一种离子能无臭氧静电过滤系统 | |
CN103267328B (zh) | 一种智能空气品质保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987426A (zh) |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 | |
CN203823918U (zh) | 一种智能净化系统 | |
CN205448088U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
CN203396006U (zh) | 一种智能空气品质保障系统 | |
CN205641339U (zh) | 家用智能防尘通风窗 | |
CN204574371U (zh) |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 |
CN204513595U (zh) | 带空气净化功能的家庭气象站 | |
CN205947195U (zh) | 一种具备空气监测系统的电子口罩 | |
CN106016527A (zh) | 一种高效率紧凑型新风净化智能系统及净化方法 | |
CN205678786U (zh) | 一种窗式新风净化器 | |
CN104456815A (zh) | 室内空气补给净化系统 | |
CN104196428B (zh) | 智能空气净化窗 | |
CN205245408U (zh) | 一种带空气净化加湿功能的家庭气象站 | |
CN104315639A (zh) | 一种设置有蓝牙模块的室内空气净化器 | |
CN205316504U (zh) | 一种检测空气的空气净化装置 | |
CN108613284A (zh) | 呼吸式智能空气净化窗 | |
CN208012004U (zh) | 空气净化新风机分离式检测控制系统 | |
CN204313444U (zh) | 室内空气补给净化系统 | |
CN205090554U (zh) | 一种智能型动力消声通风器 | |
CN207455756U (zh) | 一种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净化设备 | |
CN208124472U (zh) | 一种智能空气壁挂式新风机 | |
CN204040833U (zh) | 智能空气净化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