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5990U - 棘轮扳手 - Google Patents

棘轮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65990U
CN204565990U CN201520051388.8U CN201520051388U CN204565990U CN 204565990 U CN204565990 U CN 204565990U CN 201520051388 U CN201520051388 U CN 201520051388U CN 204565990 U CN204565990 U CN 204565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clasp
accommodating hole
pulling
ratchet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13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怡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513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65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65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65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棘轮扳手,其包括有扳手本体、棘轮头以及C扣环,扳手本体设置有容置孔,容置孔孔壁凹设有内环槽,棘轮头组设于容置孔,棘轮头周侧设有外环部,C扣环包括有内、外径部以及扳动部,其中外径部位于内环槽内,内径部位卡抵于外环部,而扳动部位于C扣环两端,各扳动部设有扳动面,透过工具各别推抵C扣环左或右侧扳动部的扳动面,让扳动部与靠近扳动部的内、外径部脱离内环槽与外环部,以利于后续更换棘轮头或棘齿组件。

Description

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棘轮扳手有关,特别是指能够快速将棘轮头组装于扳手本体上,以及从扳手扳体上卸除棘轮头,成为一种组装、替换都相当迅速与便利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工具是常被用来转动螺栓、螺帽及其它难以用手转动的手工具。而扳手中又以棘轮扳手具有单向作动的功能,带给使用者在操作上相当大便利性。
一般常见的棘轮扳手主要是在扳手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容置孔,在扳手本体所开设的容置孔是提供棘轮头以及棘齿组件容置,且棘轮头一端外露于容置孔外,另外在使用上盖盖合于容置孔另一孔端,上盖主要透过扣环将上盖固定于扳手本体上,或是采用螺丝穿锁上盖螺锁固定于扳手本体上。
由于棘轮头与棘齿组件平时都是处与啮合状态,在单向操作后的转动复位过程中,棘齿组件会相对棘轮头有跳齿、啮合的循环动作,相当磨耗棘轮头以及棘齿组件的齿。因此只须透过卸除扣环或螺丝而能从扳手本体取下上盖,而得以替换位于棘轮扳手容置孔内部棘齿组件或是棘轮头。
然而,上述所使用上盖虽然有封闭扳手本体容置孔,借以防止棘轮头、棘齿组件从扳手本体上脱离的功效,但是多了上盖配合扣环或螺丝固定于扳手本体上,确实会增加上盖成本的支出以及整体的重量。因此在讲究低成本、轻量化又能维持产品效能的现今考虑情况下,实在有着改进棘轮扳手的需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了朝向轻量化、节省不必要的零组件,降低棘轮扳手制作成本等问题,凭借于该项产业多年所累积相关的学术知识与实务经验,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并历经的多次实验及测试, 而终于推出一种『棘轮扳手』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业界所需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改善前述现有技术使用上盖会有成本支出、增加整体重量,而又能提供快速拆卸进行维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棘轮扳手,包括:一扳手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工作端,另设有一贯穿该工作端的容置孔,该容置孔用以组接棘齿组件,另于该容置孔孔壁凹设有一内环槽;一棘轮头,其组设于该扳手本体的容置孔,且该棘轮头周侧向外延伸有一外环部,并于该外环部上表面设有一抵顶面,该棘轮头进一步包括有一棘齿环部以及一端环部,且该棘齿环部以及该端环部分别连接成型于该外环部两侧;以及一C扣环,该C扣环包括有一外径部、一内径部以及二扳动部,其中外径部与内径部同轴心相连接,该C扣环套设于端环部,且该外径部位于该内环槽内,而该内径部位于该棘轮头的外环部并卡抵于抵顶面上,而该二扳动部分别位于该C扣环两端,各该扳动部具有由容置孔孔壁方向朝向棘轮头方向的扳动面。
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其中各扳动面由外径部朝内径部倾斜,以致该扳动部呈靠近内径部的尖端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前述现有技术使用上盖会有成本支出、增加整体重量,而又能提供快速拆卸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棘轮头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AA线段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推抵C扣环左侧扳动部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   扳手本体
11  工作端
12  容置孔
13  内环槽
2   棘齿组件
3   棘轮头
31  外环部
32  抵顶面
33  棘齿环部
34  端环部
4   C扣环
41  外径部
42  内径部
43  扳动部
44  扳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其包括:一扳手本体1,其一端具有一工作端11,另设有一贯穿该工作端11的容置孔12,该容置孔12用以组接棘齿组件2,另于该容置孔12孔壁凹设有一内环槽13;该内环槽13靠近容置孔12上方孔端的位置;一棘轮头3,其组设于该扳手本体1的容置孔12,且该棘轮头3周侧向外延伸有一外环部31,并于该外环部31上表面设有一抵顶面32,该棘轮头3进一步包括有一棘齿环部33以及一端环部34,且该棘齿环部33以及该端环部34分别连接成型于该外环部31两侧;以及一C扣环4,该C扣环4包括有一外径部41、一内径部42以及二扳动部43,其中外径部41与内径部42同轴心相连接,该C扣环4套设于端环部34,且该外径部41位于该内环槽13内,而该内径部42位于该棘轮头3的外环部31并卡抵于抵顶面32上,而该二扳动部43分别位于该C扣环4两端,各扳动部43具有由容置孔12孔壁方向朝向棘轮头3方向的扳动面44。
关于本实用新型所能提供快速拆卸进行棘轮扳手的维护则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可以透过工具(图式中未绘制工具,但以附图箭头表示相对该C扣环4施力方向)穿入容置孔12先推抵该C扣环4左侧的扳动面44, 让附图原本位于内环槽13左侧扳动部43的外径部41脱离棘扳手本体1的内环槽13,以及内径部42脱离其卡抵棘轮头3的外环部31的抵顶面32,透过此方式得以让该C扣环4左侧扳动部43以及靠近左侧扳动部43的内、外径部41、42完全脱离,而该C扣环4其余部分得以顺势以抽拉方式脱离内环槽13以及,以利于后续更换、维护棘轮头3或棘齿组件2,以此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C扣环4的拆卸顺序,因此使用工具拆卸C扣环4亦可先由右侧扳动部43进行,同样可让C扣环4脱离内环槽13。
另外,再请参阅图1所示,各扳动面44由外径部41朝内径部42倾斜,以致该扳动部43呈靠近内径部42的尖端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Claims (2)

1.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扳手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工作端,另设有一贯穿该工作端的容置孔,该容置孔用以组接棘齿组件,另于该容置孔孔壁凹设有一内环槽;
一棘轮头,其组设于该扳手本体的容置孔,且该棘轮头周侧向外延伸有一外环部,并于该外环部上表面设有一抵顶面,该棘轮头进一步包括有一棘齿环部以及一端环部,且该棘齿环部以及该端环部分别连接成型于该外环部两侧;
以及一C扣环,该C扣环包括有一外径部、一内径部以及二扳动部,其中外径部与内径部同轴心相连接,该C扣环套设于端环部,且该外径部位于该内环槽内,而该内径部位于该棘轮头的外环部并卡抵于抵顶面上,而该二扳动部分别位于该C扣环两端,各该扳动部具有由容置孔孔壁方向朝向棘轮头方向的扳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摘图,所述各扳动面由外径部朝内径部倾斜,使该扳动部呈靠近内径部的尖端状。
CN201520051388.8U 2015-01-26 2015-01-26 棘轮扳手 Active CN204565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388.8U CN204565990U (zh) 2015-01-26 2015-01-26 棘轮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388.8U CN204565990U (zh) 2015-01-26 2015-01-26 棘轮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65990U true CN204565990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5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1388.8U Active CN204565990U (zh) 2015-01-26 2015-01-26 棘轮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65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1996A (zh) 自行车快拆防松脱装置
CN101444903A (zh) 改进的t型扳动工具结构
CN204565990U (zh) 棘轮扳手
CN202753075U (zh) 管道用扳手
CN203317283U (zh) 自动卡紧活口扳手
CN203843751U (zh) 一种分体式扳手
CN202867480U (zh) 全螺纹螺栓紧固装置
CN207757517U (zh) 一种双向棘轮扳手
CN204108896U (zh) 一种单向扳手
CN208977248U (zh) 一种新型螺栓拆卸工具
CN203305123U (zh) 扳手
CN203818040U (zh) 十字扳手
CN201827199U (zh) 半螺纹螺栓装置
CN205600581U (zh) 一种多功能快速扳手
CN204295572U (zh) 四合一转向活动棘轮两用扳手
TWM461513U (zh) 棘輪扳手撥桿定位裝置
CN203471655U (zh) 一种可更换式扳手
CN204686741U (zh) 一种棘轮梅花扳手
CN203210276U (zh) 一种扳手
CN200995375Y (zh) 新型活动梅花扳手
CN207724199U (zh) 高速刹车盘螺栓力矩紧固扳手
CN208867070U (zh) 一种新型的两用活扳手
CN201851460U (zh) 一种外形六角内形四角状螺栓
CN203449228U (zh) 一种扳手套筒
CN201827201U (zh) 半螺纹螺栓紧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