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3886U - 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 - Google Patents
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63886U CN204563886U CN201520235358.2U CN201520235358U CN204563886U CN 204563886 U CN204563886 U CN 204563886U CN 201520235358 U CN201520235358 U CN 201520235358U CN 204563886 U CN204563886 U CN 2045638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ption
- hydrogen chloride
- tail gas
- graphite
- plate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自下而上依次由冷却吸收段、填料段、板式塔段组成。冷却吸收段内部为石墨吸收换热块,外加钢制壳体,使用时壳体内通入冷却介质,对吸收物料进行冷却;填料段采用石墨筒体,内装高效填料,板式塔段包括至少一板式塔节,板式塔节内部设置有吸收塔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冷却吸收段、填料段、板式塔段,能充分发挥各塔段的吸收优势,又能有效克服单一塔形式的缺点,使得吸收更加充分、吸收效率更高,能适应尾气中氯化氢含量波动变化、尾气总量波动变化工况条件,设备使用流程简单,占地小,通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氯化氢尾气吸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石墨材料制成,适用于尾气中氯化氢含量波动变化、尾气总量波动变化的工况条件下使用的尾气吸收塔,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合成农药、染料、医药等过程中,大量含氯化合物在化学反应时都有副产物氯化氢气体产生,为了回收和治理氯化氢所造成的污染,一般用水或碱液吸收。目前,最常用的吸收设备为降膜式吸收器和填料吸收塔。为了吸收完全,往往需要分几级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若采用两级降膜吸收,则吸收效果太差,达不到所需要求,所以一般将降膜吸收器与填料塔设备串联使用。但当尾气中氯化氢含量较高时,吸收放出的热量较大,由于填料塔是绝热吸收过程,绝热吸收不能移走热量,会造成氯化氢气体贮罐温度过高,吸收过程因过热而恶化;当尾气量变化较大时,填料塔有可能产生液泛效应,使吸收不能完全,造成吸收效果不佳,发生排空尾气含氯化氢量超标的现象。单独的填料尾气塔吸收,又不能适应尾气中氯化氢含量波动变化、尾气总量波动变化的工况条件。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吸收塔,提供一种吸收效率高、成本低的氯化氢吸收塔,成为了业界研发人员发明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结构合理,吸收效率高,能适应尾气中氯化氢含量波动变化、尾气总量波动变化工况条件,通用性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自下而上依次由冷却吸收段、填料段、板式塔段组成。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冷却吸收段包括:
一位于底部的石墨下封头,所述石墨下封头的一侧面开设有吸收气体进口,至少用以输入待处理的含氯化氢尾气;所述石墨下封头底部设有酸液出口,至少用以排除冷却后的酸液;
一设置于石墨下封头上部、并连通的冷却吸收段外壳,所述冷却吸收段外壳中设置有复数个石墨吸收换热块,至少用以吸收待处理的含氯化氢尾气的热量,使得氯化氢气体冷凝。
更优选的,所述冷却吸收段外壳的一侧设置分别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且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位于冷却介质出口的下方,至少用以循环带走石墨吸收换热块的热量,促进氯化氢气体冷凝。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吸收换热块内设置有纵向开设于冷却吸收段外壳内部的纵向换热孔,以及横向开设于冷却吸收段外壳内部的横向换热孔。
具体的,所述纵向换热孔位于冷却吸收段外壳的左侧部,远离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且纵向换热孔的两端与石墨下封头的内腔、填料段分别连通;所述横向换热孔位于冷却吸收段外壳的右侧部,并且与冷却介质进口、冷却介质出口互相连通,至少使得吸收过程产生的热量由横向换热孔内流动的冷却介质带走。
优选的,所述填料段包括石墨制填料段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装有高效填料,至少用以进一步吸收氯化氢气体,所述筒体的上方设置吸收液分布板,至少用以使板式塔段内的吸收液通过并依次流至填料段、冷却吸收段。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层高效填料。
具体的,所述吸收液分布板的一侧还开设有一辅助吸收液进口。
优选的,所述板式塔段包括至少一板式塔节,所述板式塔节内部设置有吸收塔板,所述板式塔段的一侧部设置有吸收液进口,并与吸收塔节连通,所述板式塔段的顶部开设有尾气出口。
具体的,所述板式塔段为泡罩塔型式,板式塔节为2层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冷却吸收段、填料段、板式塔段,能充分发挥各塔段的吸收优势,又能有效克服单一塔形式的缺点,使得吸收更加充分、吸收效率更高,能适应尾气中氯化氢含量波动变化、尾气总量波动变化工况条件,设备使用流程简单,占地小,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吸收段,11-石墨下封头,11a-吸收气体进口,11b-酸液出口,12-冷却吸收段外壳,12a-冷却介质进口,12b-冷却介质出口,13-石墨吸收换热块,13a-纵向换热孔,13b-横向换热孔,2-填料段,21-筒体,22-高效填料,23-吸收液分布板,23a-辅助吸收液进口,3-板式塔段,31-板式塔节,31a-吸收塔板,32-吸收液进口,33-尾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自下而上依次由冷却吸收段1、填料段2、板式塔段3组成。
具体的,所述冷却吸收段1包括:一位于底部的石墨下封头11,所述石墨下封头11的一侧面开设有吸收气体进口11a,至少用以输入待处理的含氯化氢尾气;所述石墨下封头11底部设有酸液出口11b,至少用以排除冷却后的酸液。
一设置于石墨下封头11上部、并连通的冷却吸收段外壳12,所述冷却吸收段外壳12的一侧设置分别有冷却介质进口12a和冷却介质出口12b,且所述冷却介质进口12a位于冷却介质出口12b的下方,至少用以循环带走石墨吸收换热块的热量,促进氯化氢气体冷凝。
所述冷却吸收段外壳12中设置有复数个石墨吸收换热块13,至少用以吸收待处理的含氯化氢尾气的热量,使得氯化氢气体冷凝。所述石墨吸收换热块13内设置有纵向开设于冷却吸收段外壳内部的纵向换热孔13a,以及横向开设于冷却吸收段外壳内部的横向换热孔13b。所述纵向换热孔13a位于冷却吸收段外壳12的左侧部,远离冷却介质进口12a和冷却介质出口12b,且纵向换热孔13a的两端与石墨下封头11的内腔、填料段2分别连通。所述横向换热孔13b位于冷却吸收段外壳12的右侧部,并且与冷却介质进口12a、冷却介质出口12b互相连通,至少使得吸收过程产生的热量由横向换热孔13b内流动的冷却介质带走。
所述填料段2包括石墨制填料段的筒体21,所述筒体21内装有高效填料22,优选设置为上下两层,至少用以进一步吸收氯化氢气体。所述筒体21的上方设置吸收液分布板23,至少用以使板式塔段3内的吸收液通过并依次流至填料段2、冷却吸收段1。具体的,所述吸收液分布板23的一侧还开设有一辅助吸收液进口23a。
所述板式塔段3优选为泡罩塔型式,包括至少一板式塔节31,优选为2层以上。所述板式塔节31内部设置有吸收塔板31a,所述板式塔段3的一侧部设置有吸收液进口32,并与吸收塔节31连通,所述板式塔段3的顶部开设有尾气出口33,使得处理完毕的尾气安全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需要吸收处理的尾气从吸收气体进口11a进入组合吸收塔,从下往上流动,吸收液从塔上部的吸收液进口32加入,由上往下流动,气液在石墨吸收换热块13的纵向换热孔13a的纵向流道内逆流接触,吸收过程产生的热量由横向换热孔13b内流动的冷却介质带走,使吸收产生的酸液温度降低,对于尾气含氯化氢量高的工况,吸收放热量大,有冷却水冷却能达到等温吸收效果;尾气继续向上进入填料段2,在填料段2进一步吸收;经冷却吸收段1、填料段2吸收的尾气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氢成分,这部份尾气继续向上进入板式塔段3,经过塔板层的洗涤吸收,充分除去氯化氢成份,经吸收后的尾气从塔顶部的尾气出口33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冷却吸收段、填料段、板式塔段,能充分发挥各塔段的吸收优势,又能有效克服单一塔形式的缺点,使得吸收更加充分、吸收效率更高,能适应尾气中氯化氢含量波动变化、尾气总量波动变化工况条件,设备使用流程简单,占地小,通用性强。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自下而上依次由冷却吸收段、填料段、板式塔段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吸收段包括:
一位于底部的石墨下封头,所述石墨下封头的一侧面开设有吸收气体进口,至少用以输入待处理的含氯化氢尾气;所述石墨下封头底部设有酸液出口,至少用以排除冷却后的酸液;
一设置于石墨下封头上部、并连通的冷却吸收段外壳,所述冷却吸收段外壳中设置有复数个石墨吸收换热块,至少用以吸收待处理的含氯化氢尾气的热量,使得氯化氢气体冷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吸收段外壳的一侧设置分别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且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位于冷却介质出口的下方,至少用以循环带走石墨吸收换热块的热量,促进氯化氢气体冷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吸收换热块内设置有纵向开设于冷却吸收段外壳内部的纵向换热孔,以及横向开设于冷却吸收段外壳内部的横向换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换热孔位于冷却吸收段外壳的左侧部,远离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且纵向换热孔的两端与石墨下封头的内腔、填料段分别连通;所述横向换热孔位于冷却吸收段外壳的右侧部,并且与冷却介质进口、冷却介质出口互相连通,至少使得吸收过程产生的热量由横向换热孔内流动的冷却介质带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段包括石墨制填料段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装有高效填料,至少用以进一步吸收氯化氢气体,所述筒体的上方设置吸收液分布板,至少用以使板式塔段内的吸收液通过并依次流至填料段、冷却吸收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上下两层高效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分布板的一侧还开设有一辅助吸收液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塔段包括至少一板式塔节,所述板式塔节内部设置有吸收塔板,所述板式塔段的一侧部设置有吸收液进口,并与吸收塔节连通,所述板式塔段的顶部开设有尾气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塔段为泡罩塔型式,板式塔节为2层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35358.2U CN204563886U (zh) | 2015-04-17 | 2015-04-17 | 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35358.2U CN204563886U (zh) | 2015-04-17 | 2015-04-17 | 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63886U true CN204563886U (zh) | 2015-08-19 |
Family
ID=5385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35358.2U Active CN204563886U (zh) | 2015-04-17 | 2015-04-17 | 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638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9605A (zh) * | 2017-09-05 | 2017-12-15 | 南通山剑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式氯化氢尾气吸收塔 |
-
2015
- 2015-04-17 CN CN201520235358.2U patent/CN2045638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9605A (zh) * | 2017-09-05 | 2017-12-15 | 南通山剑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式氯化氢尾气吸收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52161B (zh) | 可再生有机胺循环脱硫净化塔及其脱硫工艺 | |
CN104445272A (zh) | 一种含氨气、二氧化碳的变换气冷凝液综合回收利用方法 | |
CN102557861B (zh) | 一种乙炔法氯乙烯装置气液相汞高效回收及盐酸完全闭路循环工艺 | |
CN104474849A (zh) | 酸再生酸气吸收和尾气减排系统及其利用方法 | |
CN108452639A (zh) | 一种锂电池涂布机排气的热量回收和nmp溶剂回收方法和装置 | |
CN204563886U (zh) | 全石墨组合氯化氢尾气吸收塔 | |
CN111701404B (zh) | 一种氯化氢吸收处理方法及装置及应用 | |
CN103301717B (zh) | 含微量丙酮空气的双塔集成回收装置和方法 | |
CN105126548A (zh) | 从低浓度含氨气体中回收氨并净化气体的联合装置 | |
CN204224269U (zh) | 一种用于小苏打生产的碳化塔 | |
CN203187610U (zh) | 一种乌洛托品生产装置 | |
CN204952603U (zh) | 一种高效石墨降膜吸收器 | |
CN202237714U (zh) | 一种尾气吸收系统 | |
CN213101516U (zh) | 一种氯化氢吸收处理装置 | |
CN204952602U (zh) | 一种降雾式石墨降膜吸收器 | |
CN203700298U (zh) | 一种用于合成氨半水煤气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3878083U (zh) | 一种甲缩醛背包式生产工艺装置 | |
CN202342934U (zh) | 一种异丙苯氧化尾气的处理装置 | |
CN203668002U (zh) | 硫磷联合装置超低温热能高效回收系统 | |
CN202339122U (zh) | 气体冷却装置 | |
CN103193618B (zh) | 丙烷一步法制丙烯酸生产中的丙烯酸洗涤改进工艺 | |
CN205886539U (zh) |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 |
CN202744480U (zh) | 低溴环氧树脂反应釜的换热器 | |
CN101774549A (zh) | 一种氯磺酸生产工艺及其设备 | |
CN107057776A (zh) | 一种塔内部冷却洗油的洗苯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26000 Industrial Park, five town, Nantong, Jiangsu, Tongzhou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henyang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TONG HUANAITE GRAPHITE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0 Industrial Park, five town, Nantong, Jiangsu, Tongzhou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NINGBO OCEANKING CHEMICAL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HUANAITE GRAPHITE EQUIPMENT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