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8566U - 一种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8566U
CN204558566U CN201520303934.2U CN201520303934U CN204558566U CN 204558566 U CN204558566 U CN 204558566U CN 201520303934 U CN201520303934 U CN 201520303934U CN 204558566 U CN204558566 U CN 204558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collector
storage device
energy storage
lug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39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可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ulan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欧可行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欧可行 filed Critical 欧可行
Priority to CN2015203039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8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8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8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属于储能设备领域,由管体、第一集流体、第一端盖、第二集流体、第二端盖以及电芯组成。第二端盖与第二集流体连接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二端盖通过第一凸起部与第二集流体连接。第二端盖的中心大部分与第二集流体保证一定的距离。当储能装置内部有压力使第二集流体发生形变时第二端盖不会直接受力不会形变,不存在储能装置密封性被破坏的风险,第二端盖不会鼓起不会影响尺寸变化,也不影响装配应用。当第二端盖外部受力或震动,第二端盖发生形变时,储能装置内部第二集流体不会发生形变,规避了因外力作用影响电芯与第二集流体间的焊接连接导致电阻升高的风险,保证了储能装置电性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或者锂电池为市场上常见的储能装置,目前传统的储能装置包括电芯、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用于盛装电芯的管体。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分别与电芯的两端焊接,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分别盖住管体两端的开口,并分别与设置于电芯两端的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连接。传统电容器中,第二盖板与第二集流体密切贴合,当电容器内部有压力使第二集流体发生形变时,第二盖板在第二集流体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形变,存在容器密封性被破坏的风险。当第二盖板外部受力或震动,发生形变时,第二集流体也会在第二盖板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会破坏电芯与第二集流体的焊接,导致电阻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储能装置,以使第二盖板与第二集流体发生形变时会相互影响的问题得到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管体、第一集流体、第一端盖、第二集流体、第二端盖以及电芯,
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两端,所述管体、所述第一端盖以及所述第二端盖形成腔体,所述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以及所述电芯置于所述腔体,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所述第一集流体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
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端盖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外径与所述第二端盖的外径相同的环状结构。
这样的环状结构,使得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空隙足够大的同时,还能保证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二端盖的接触面积,使得储能装置的电阻也对应的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管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管体形成与所述第二端盖配合的凹陷结构,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二端盖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减少了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管体连接的焊接工序,避免焊接引起的电阻不稳定性,也避免了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管体连接时进行的高精度对中装配,降低工装精度,简化工艺要求,同时,凹陷结构使得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管体的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部分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管体其他部分的管壁厚度。
所述第二端盖如果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向所述管体的管壁施加横向的力,将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部分的管壁厚度增大,以减小第二端盖发生形变时对管体的影响,避免整个腔体的密封性被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盖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远离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一侧。第二凸起部的设置是便于所述储能装置在使用时,所述第二端盖能够更为方便的与外部的其他器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盖设置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第二凸起部的中央,所述腔体通过所述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通孔配合的塞子。
通孔的设置使得所述储能装置在生产装配时,工艺更为简单,在内部结构连接完成以后,只需要通过通孔注入电解液,再以塞子将通孔塞住,对腔体进行密封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塞子包括外塞和内塞,所述内塞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外塞设置于所述通孔与外部连通的一端,所述外塞与所述第二端盖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内塞对通孔连通腔体一端进行密封,外塞对通孔连通外部的一端进行密封,而且外塞焊接在第二端盖上,使得腔体的密封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集流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盖的所述凹陷部配合的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集流体与所述第一端盖过盈配合,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三凸起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第一集流体与第一端盖的连接面积大大增加,且焊接位置改变为凹陷部与第一凸起部的连接处,焊接轨迹可见、可控,不需要再使用超声波点焊或是激光盲焊,简化了产品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管体之间的绝缘圈,所述绝缘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管体连接。绝缘圈的设置为了防止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管体直接接触,造成漏电。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腔体的密封圈,所述管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圈配合的第四凸起部,所述密封圈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密封圈通过与第一端盖、管体的配合对空腔进行了密封,防止电解液外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的一侧的边缘设置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端盖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使得第二端盖的中心大部分与第二集流体保证一定的距离。当储能装置内部有压力使第二集流体发生形变时第二端盖不会直接受力不会形变,不存在储能装置密封性被破坏的风险,第二端盖不会鼓起不会影响尺寸变化,也不影响装配应用。
当第二端盖外部受力或震动,第二端盖发生形变时,储能装置内部第二集流体不会发生形变,规避了因外力作用影响电芯与第二集流体间的焊接连接导致电阻升高的风险,保证了储能装置电性能的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仰视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管体101、第一集流体102、第一端盖103、第二集流体104、第二端盖105、电芯106、第一凸起部107、第二凸起部108、通孔109、外塞110、内塞111、凹陷部112、第三凸起部113、绝缘圈114、密封圈115、第四凸起部1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超级电容器或者锂电池为市场上常见的储能装置,目前传统的储能装置包括电芯、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用于盛装电芯的管体。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分别与电芯的两端焊接,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分别盖住管体两端的开口,并分别与设置于电芯两端的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连接。发明人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传统电容器中,第二盖板与第二集流体密切贴合,当电容器内部有压力使第二集流体发生形变时,第二盖板在第二集流体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形变,存在容器密封性被破坏的风险。当第二盖板外部受力或震动,发生形变时,第二集流体也会在第二盖板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会破坏电芯与第二集流体的焊接,导致电阻升高。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包括管体101、第一集流体102、第一端盖103、第二集流体104、第二端盖105以及电芯106,
所述第一端盖103、所述第二端盖105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101的两端,所述管体101、所述第一端盖103以及所述第二端盖105形成腔体,所述第一集流体102、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以及所述电芯106置于所述腔体,所述电芯10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体102、所述第二集流体104连接,所述第一集流体102与所述第一端盖103连接,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与所述第二端盖105连接,
所述第二端盖105与所述第二集流体104连接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07,所述第二端盖105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107与所述第二集流体104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第二端盖105与所述第二集流体104连接的一侧的边缘设置第一凸起部107,所述第二端盖105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107与所述第二集流体104连接,第二端盖105与第二集流体104围成一个空腔,使得第二端盖105的中心大部分与第二集流体104保证一定的距离。当储能装置内部有压力使第二集流体104发生形变,第二集流体104向第二端盖105方向弯曲时,由于空腔的存在,第二集流体104的中心部位不会与第二端盖105接触,第二端盖105不会直接受力导致形变,不存在储能装置密封性被破坏的风险,第二端盖105不会鼓起不会影响尺寸变化,也不影响装配应用。当第二端盖105外部受力或震动,第二端盖105向第二集流体104方向发生形变时,储能装置内部的第二集流体104也不会与第二端盖105发生形变的部位接触导致第二集流体104也变形,规避了因外力作用影响电芯106与第二集流体104间的焊接连接导致电阻升高的风险,保证了储能装置电性能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凸起部107为外径与所述第二端盖105的外径相同的环状结构。这样的环状结构,使得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与所述第二端盖105之间的空隙足够大的同时,还能保证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与所述第二端盖105的接触面积,使得储能装置的电阻也对应的减少。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端盖105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08,所述第二凸起部108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105远离所述第二集流体104的一侧。第二凸起部108的设置是便于所述储能装置在使用时,所述第二端盖105能够更为方便的与外部的其他器件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端盖105设置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通孔109,所述通孔109设置于第二凸起部108的中央,所述腔体通过所述通孔109与外部连通,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通孔109配合的塞子。
通孔109的设置使得所述储能装置在生产装配时,工艺更为简单,在内部结构连接完成以后,只需要通过通孔109注入电解液,再以塞子将通孔109塞住,对腔体进行密封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塞子包括外塞110和内塞111,所述内塞111设置于所述通孔109内,所述外塞110设置于所述通孔109与外部连通的一端,所述外塞110与所述第二端盖10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内塞111对通孔109连通腔体一端进行密封,外塞110对通孔109连通外部的一端进行密封,而且外塞110焊接在第二端盖105上,使得腔体的密封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103、所述管体101之间的绝缘圈114,所述绝缘圈114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103、所述管体101连接。绝缘圈114的设置为了防止所述第一端盖103与所述管体101直接接触,造成漏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腔体的密封圈115,所述管体101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圈115配合的第四凸起部116,所述密封圈115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端盖103连接,所述密封圈115的外侧与所述管体101的内壁连接。所述密封圈115通过与第一端盖103、管体101的配合对空腔进行了密封,防止电解液外漏。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与所述管体10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与所述管体101形成与所述第二端盖105配合的凹陷结构,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与所述第二端盖10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减少了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与所述管体101连接的焊接工序,避免焊接引起的电阻不稳定性,也避免了所述第二集流体104与所述管体101连接时进行的高精度对中装配,降低工装精度,简化工艺要求,同时,凹陷结构使得所述第二端盖105与所述管体101的连接更加稳固。
所述管体101与所述第二端盖105连接部分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管体101其他部分的管壁厚度。
所述第二端盖105如果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向所述管体101的管壁施加横向的力,将所述管体101与所述第二端盖105连接部分的管壁厚度增大,以减小第二端盖105发生形变时对管体101的影响,避免整个腔体的密封性被破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端盖103设置有凹陷部112,所述第一集流体10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盖103的所述凹陷部112配合的第三凸起部113,所述第一集流体102与所述第一端盖103过盈配合,所述凹陷部112与所述第三凸起部11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第一集流体102与第一端盖103的连接面积大大增加,且焊接位置改变为凹陷部112与第一凸起部107的连接处,焊接轨迹可见、可控,不需要再使用超声波点焊或是激光盲焊,简化了产品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为超级电容器或者锂电池。超级电容器或者锂电池的工作状态时,与一般的电容或电池相比,有更大的电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就是针对这种大电流的工作状态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第二端盖105与所述第二集流体104连接的一侧的边缘设置第一凸起部107,所述第二端盖105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107与所述第二集流体104连接,第二端盖105与第二集流体104围成一个空腔,使得第二端盖105的中心大部分与第二集流体104保证一定的距离。当储能装置内部有压力使第二集流体104发生形变,第二集流体104向第二端盖105方向弯曲时,由于空腔的存在,第二集流体104的中心部位不会与第二端盖105接触,第二端盖105不会直接受力导致形变,不存在储能装置密封性被破坏的风险,第二端盖105不会鼓起不会影响尺寸变化,也不影响装配应用。当第二端盖105外部受力或震动,第二端盖105向第二集流体104方向发生形变时,储能装置内部的第二集流体104也不会与第二端盖105发生形变的部位接触导致第二集流体104也变形,规避了因外力作用影响电芯106与第二集流体104间的焊接连接导致电阻升高的风险,保证了储能装置电性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管体、第一集流体、第一端盖、第二集流体、第二端盖以及电芯,
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两端,所述管体、所述第一端盖以及所述第二端盖形成腔体,所述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以及所述电芯置于所述腔体,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所述第一集流体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
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端盖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外径与所述第二端盖的外径相同的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管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管体形成与所述第二端盖配合的凹陷结构,所述第二集流体与所述第二端盖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部分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管体其他部分的管壁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远离所述第二集流体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设置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第二凸起部的中央,所述腔体通过所述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通孔配合的塞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包括外塞和内塞,所述内塞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外塞设置于所述通孔与外部连通的一端,所述外塞与所述第二端盖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集流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盖的所述凹陷部配合的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集流体与所述第一端盖过盈配合,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三凸起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管体之间的绝缘圈,所述绝缘圈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管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腔体的密封圈,所述管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圈配合的第四凸起部,所述密封圈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连接。
CN201520303934.2U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储能装置 Active CN204558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3934.2U CN204558566U (zh)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储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3934.2U CN204558566U (zh)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储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8566U true CN204558566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3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3934.2U Active CN204558566U (zh)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85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1451A (zh) * 2017-04-26 2017-09-29 烯晶碳能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电化学器件单体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14730948A (zh) * 2020-06-18 2022-07-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1451A (zh) * 2017-04-26 2017-09-29 烯晶碳能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电化学器件单体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14730948A (zh) * 2020-06-18 2022-07-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52638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
CN108987790A (zh) 一种锂电池
US20230163432A1 (en) Button battery
CN204558566U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206412408U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芯
CN103633259A (zh) 一种pp塑料外壳锂离子电池
CN205564830U (zh) 一种高密封性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05069727U (zh) 一种锂电池用爆破片及端盖
CN203895535U (zh) 一种新型的电池注液口密封结构
CN103680999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
CN204216139U (zh) 储能装置
CN202817036U (zh) 一种pp塑料外壳锂离子电池
CN201338174Y (zh) 大容量电池安全阀焊接定位工装
CN208507853U (zh) 一种锂电池
CN204178932U (zh) 储能装置
CN203288664U (zh) 一种碱性电池密封圈
CN204632594U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的金属外壳注液孔结构
CN204118200U (zh) 一种插件式圆柱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210576045U (zh) 一种高温电池用密封结构
CN203910929U (zh) 一种圆型镍氢电池组结构
CN204178934U (zh) 储能装置
CN203398176U (zh) 适合开口化成的电池盖帽结构
CN203910898U (zh) 一种圆型镍氢电池
CN108807734A (zh) 储能器件及其组装工艺
CN203733641U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5

Address after: 300350 Tianjin city high camp north gate model town Jinnan District Road No. 8 A District 2001-16

Patentee after: TIANJIN PULAN NAN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Jianggan District Xiasha dream Qin Bay 10, a unit 2704

Patentee before: Ou Ke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