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1749U - 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1749U
CN204551749U CN201520022233.1U CN201520022233U CN204551749U CN 204551749 U CN204551749 U CN 204551749U CN 201520022233 U CN201520022233 U CN 201520022233U CN 204551749 U CN204551749 U CN 204551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board
described top
reinforced concrete
coupling device
wo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22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Kechuang Jias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222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1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1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17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包括:两顶板,各所述顶板具有一与另一顶板相抵靠的抵靠面;两锚定件,各所述锚定件的一端固接于一对应的所述顶板相反于其抵靠面侧;至少一限位件,具有一本体与两自所述本体同方向延伸的限位臂部,所述本体与所述限位臂部界定出一限位空间,所述顶板至少部份边缘容设于所述限位空间内;至少两弹性体,各所述弹性体设置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并介于所述顶板及与所述顶板邻近的限位臂部之间。当钢筋混凝土构件承受外力过大时,所述顶板的一端边缘紧密抵靠,另一端边缘则彼此远离,使得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可相对转动,使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呈铰接功能,避免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承担过多力矩而遭受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梁、柱等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是采用梁柱接头设计,也就是将梁与梁、梁与柱,或柱与柱等不同构件内的钢筋向彼此延伸并交互重叠,并通过混凝土加以包覆固定,达到刚性固接的效果。然而,当地震或风力等外力袭击建筑物时,若所述外力大于所述梁或柱等构件的设计强度时,由于连接处采刚性固接的设计,因此力量便会通过刚性固接的连接处,同时传递轴力、剪力与弯矩至所述构件上;进而导致所述构件被破坏,失去其自身结构特性,具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包括:两顶板,各所述顶板具有一与另一顶板相抵靠的抵靠面;两锚定件,各所述锚定件的一端固接于一对应的所述顶板相反于其抵靠面侧;至少一限位件,具有一本体与两自所述本体同方向延伸的限位臂部,所述本体与所述限位臂部界定出一限位空间,所述顶板至少部份边缘容设于所述限位空间内;至少两弹性体,各所述弹性体设置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并介于所述顶板及与所述顶板邻近的限位臂部之间。
还包括一壳层,设置于所述限位件本体相反于所述顶板侧。
所述壳层垂直所述抵靠面方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件垂直所述抵 靠面方向的宽度。
各所述锚定件纵长方向的延伸线通过与其固接的所述顶板的几何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综上所述,当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接合装置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承受外力过大时,所述顶板的一端边缘紧密抵靠,另一端边缘则彼此远离,使得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可相对转动,使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呈铰接功能,进而避免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承担过多力矩而遭受破坏。同时由于所述顶板边缘仍受到所述限位件的钢性拘束,因此不至于产生过大位移;且配合所述弹性体的作用,可以在外力消失时,使得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回复至原先相对位置,恢复并维持原结构设计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生作用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1,适用于连接两钢筋混凝土构件9。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9具有多个同向延伸的主钢筋91、多个套设于所述主钢筋91上的箍筋92,以及包覆所述主钢筋91与所述箍筋92的混凝土9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9可以是预铸的钢筋混凝土柱9’或者是钢筋混凝土梁9”。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接合装置1应用于一钢筋混凝土柱9’与一钢筋混凝土梁9”间连接的一实施例,所述接合装置1包括两相邻的顶板2、两分别与各所述顶板2固接的锚定件3、一环设于所述顶板2边缘的限位件4、一环设于所述限位件4外周缘的壳层5,以及两分别嵌设于所述限位件4与各所 述顶板2间的弹性体6。
各所述顶板2具有一与另一顶板2相抵靠的抵靠面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梁9”断面为圆形,因此所述顶板2为钢制的圆形板体。
各所述锚定件3的一端固接于对应的所述顶板2相反于其抵靠面21侧,各所述锚定件3的另一端埋设于对应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9内。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锚定件3为自对应的所述顶板2往远离所述抵靠面21方向延伸的杆件,且其纵长方向的延伸线通过与其固接的所述顶板2的几何中心,在此即为圆心。所述锚定件3远离所述顶板2端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9中的所述主钢筋91之间。
所述限位件4具有一本体41与两自所述本体41同方向延伸的限位臂部42,所述本体41与所述限位臂部42共同界定出一限位空间40。所述顶板2至少部份边缘容设于所述限位空间4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4本体41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顶板2边缘;所述限位臂部42向所述顶板2中心方向延伸,使得所述限位件4包覆于所述顶板2边缘。
所述壳层5设置于所述限位件4本体41相反于所述顶板2侧,其包覆范围至少包括所述限位臂部42之间的空间,以达到用于抵抗所述顶板2在各所述抵靠面21错位移动的目的。所述弹性体6设置于所述限位空间40内,各所述弹性体6分别设置于所述顶板2及与所述顶板2邻近的限位臂部42之间。所述限位件4被所述混凝土包覆,所述壳层5相反于所述限位件4侧的表面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9外。
如图1至图4所示,当所述钢筋混凝土柱9’承受外力大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9”设计强度时,所述顶板2的一端边缘紧密抵靠,另一端边缘则彼此远离,使得所述钢筋混凝土梁9”可相对所述钢筋混凝土柱9’转动,进而避免所述钢筋混凝土梁9”承担过多力矩而遭受破坏。在此同时尽管所述弹性体6受压变形使得所述顶板2可相对运动,但由于所述顶板2边缘仍受到所述限位件4的钢性拘束,因此不至于产生过大位移;且配合所述弹性体6的作用,可以在外力消失时,使得所述钢筋混凝土梁9”回复至原先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9’相对位置,恢复并维持原始结构设计的功能。
综上所述,当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接合装置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承受外力过大时,所述顶板的一端边缘紧密抵靠,另一端边缘则彼此远离,使得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可相对转动,使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呈铰接功能,进而避免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承担过多力矩而遭受破坏。同时由于所述顶板边缘仍受到所述限位件的钢性拘束,因此不至于产生过大位移;且配合所述弹性体的作用,可以在外力消失时,使得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回复至原先相对位置,恢复并维持原结构设计的功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顶板,各所述顶板具有一与另一顶板相抵靠的抵靠面;两锚定件,各所述锚定件的一端固接于一对应的所述顶板相反于其抵靠面侧;至少一限位件,具有一本体与两自所述本体同方向延伸的限位臂部,所述本体与所述限位臂部界定出一限位空间,所述顶板至少部份边缘容设于所述限位空间内;至少两弹性体,各所述弹性体设置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并介于所述顶板及与所述顶板邻近的限位臂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层,设置于所述限位件本体相反于所述顶板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垂直所述抵靠面方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限位件垂直所述抵靠面方向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锚定件纵长方向的延伸线通过与其固接的所述顶板的几何中心。
CN201520022233.1U 2015-01-13 2015-01-13 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1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2233.1U CN204551749U (zh) 2015-01-13 2015-01-13 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2233.1U CN204551749U (zh) 2015-01-13 2015-01-13 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1749U true CN204551749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6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223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1749U (zh) 2015-01-13 2015-01-13 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17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1838A (zh) * 2018-02-08 2018-12-07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半组合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1838A (zh) * 2018-02-08 2018-12-07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半组合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59685U (zh) 一种弧形防洪装置
CN204252271U (zh) 接合装置
JP5714378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製の梁の接合構造
CN204551749U (zh) 一种建筑工程中结构物用的接合装置
CN204551750U (zh) 一种建筑用接合装置
CN106499119B (zh) 具有双向定向倒塌功能的耗能组合柱
CN207452679U (zh) 一种基于市政桥梁工程的桥梁减震装置
CN103290945A (zh) 一种钢棒阵列阻尼器
CN206616452U (zh) 抗震防落梁板式橡胶支座
CN204343549U (zh) 建筑梁底钢筋保护装置
CN103161237A (zh) 双向耗能软钢消能器
CN204024021U (zh) 抗震抗裂型平板状拉力网
CN207829220U (zh) 一种柔性连接的装配式墙体
CN203878805U (zh) 一种钢板阻尼墙
CN105442721A (zh) 一种正交胶合木剪力墙耗能连接件
CN205900148U (zh) 一种海底电缆弯曲保护装置
CN204297988U (zh) 塔吊吊臂止挡装置
CN204919865U (zh) 一种建筑物绿色环保外墙结构
CN215406504U (zh) 全装配小型房屋结构
CN204571006U (zh) 一种带端部封板的预制暗柱叠合板式剪力墙构件
CN203487659U (zh) 一种钢棒阵列阻尼器
CN208056665U (zh) 一种房建施工防护板
CN206053016U (zh) 采用等应力线优化的装配式软钢阻尼器
CN209799512U (zh) 一种带预埋件的剪切型阻尼器
CN204225574U (zh) 防护栏转角扶手与立柱之间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Qisheng

Inventor before: Yuan Ch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5

Address after: Longgang Wenzhou Liunan town of Cangnan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325802 city street, Room 201 No. 1-6

Patentee after: CHENGDU KECHUANG JIAS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700 Xiangshan City, Ningbo province Dan County Road, No. 32, No.

Patentee before: Yuan Chao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