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42869U - 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42869U
CN204542869U CN201520237371.1U CN201520237371U CN204542869U CN 204542869 U CN204542869 U CN 204542869U CN 201520237371 U CN201520237371 U CN 201520237371U CN 204542869 U CN204542869 U CN 204542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let
bag
conduit
gathering
tunica albugin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373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勤
刘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Nigale Biomed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Nigale Biomed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Nigale Biomedical Inc filed Critical Sichuan Nigale Biomedical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2373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42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42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42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所述血小板收集装置包括三通导管、常温血小板袋和白膜袋,所述三通导管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常温血小板袋的输血小板口和白膜袋的输血小板口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解决了血站使用普通塑料血袋制备的血小板不能长期保存的问题,当普通塑料血袋需要制备血小板时,通过将白膜层转移到白膜袋内再分离得到血小板保存到常温血小板袋中,这就不存在浪费血源和耗材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较低且血站使用方便灵活,能够实现长时间保存血小板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长时间保存手工血小板的血小板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血小板临床运用的增加,手工制备血小板也发展迅猛。手工制备血小板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耗材中,一是普通塑料血袋,但是通过普通塑料血袋制备出来的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很短(不超过24小时),这就导致血小板制备和血小板制品检验的整个过程受到时间的极大限制,特别是会给血液制备部门的人员带来很大的时间压力;二是带有能够常温保存血小板的常温血小板袋的塑料血袋,这样制备出来的血小板可以转移到常温血小板袋内保存,保存时间可达5~7天,这种带常温血小板袋的塑料血袋大大延长了血小板的保存时限,给临床使用带来了大大的便利,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利用无偿献血的血液来收集血小板,因此血液可能存在个体差异而导致无法制备血小板,也即会存在使用带常温血小板袋的塑料血袋采血后却无法制备血小板的情况,由于这种带常温血小板袋的塑料血袋的成本较高,如果采集了血液却又无法制备血小板,就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和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存在浪费血源和耗材的问题,并且能够灵活使用和长时间保存血小板的血小板收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所述血小板收集装置包括三通导管、常温血小板袋和白膜袋,所述三通导管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常温血小板袋的输血小板口和白膜袋的输血小板口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通导管包括第一导管、Y型三通、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第一导管的出口端与Y型三通的输入口连接,Y型三通的两个输出口分别与第二导管的入口端和第三导管的入口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常温血小板袋和白膜袋还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输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血口上设置有输血口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血小板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上的止流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通导管的入口端与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源无菌接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血小板收集装置是无菌且整体密封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常温血小板袋的容量为400ml,所述白膜袋的容量为100ml。
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解决了血站使用普通塑料血袋制备的血小板不能长期保存的问题,当普通塑料血袋需要制备血小板时,通过将白膜层转移到白膜袋内再分离得到血小板保存到常温血小板袋中,这就不存在浪费血源和耗材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较低且血站使用方便灵活,能够实现长时间保存血小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三通导管、11-第一导管、12-Y型三通、13-第二导管、14-第三导管、20-常温血小板袋、21-常温血小板袋的输血小板口、22-常温血小板袋的输血口、30-白膜袋、31-白膜袋的输血小板口、32-白膜袋的输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血小板收集装置包括三通导管10、常温血小板袋20和白膜袋30,其中,三通导管10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常温血小板袋的输血小板口21和白膜袋的输血小板口31密封连接。
具体地,三通导管10的入口端与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源无菌接驳,以将白膜层引入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中进行血小板的分离和保存。其中,人体血液经过抗凝处理后称为全血,而全血离心后主要分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浆层、白膜层和红细胞层,白膜层主要包括富含血小板区、富含淋巴细胞区、富含单核细胞区和富含粒细胞区,由于这些有形细胞比重接近,因此均聚集在白膜层。临床上通常是对分离得到的白膜层进行血小板的分离和收集处理。
常温血小板袋20是能够常温保存血小板的盛装袋,白膜袋30是用于保存白膜层的盛装袋,这两个组件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结构、材质和方法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例如,可以用高频焊接或热结合的方式制得常温血小板袋20和白膜袋30;此外,为了方便使用和输出血小板,常温血小板袋20和白膜袋30还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输血口,输血口上还可以设置有输血口密封件。如图1所示,常温血小板袋20包括两个常温血小板袋的输血口21,白膜袋30包括一个白膜袋的输血口3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三通导管10可以是一体形成的整体结构,也可以是拼装而成的分体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三通导管10包括第一导管11、Y型三通12、第二导管13和第三导管14,其中,第一导管11的出口端与Y型三通12的输入口连接,Y型三通12的两个输出口分别与第二导管13的入口端和第三导管14的入口端连接,由此拼接成三通导管10。
为了便于控制和操作,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上的止流夹(未示出),以对白膜层或血小板的流动进行控制。但本实用新型也不限于此,即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包括止流夹,而在使用时利用现成的开口夹进行流动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血站根据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先用普通塑料血袋采集全血,然后到血站成分科进行血小板制备并将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装于白膜层普通袋中。之后,将装有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的白膜层普通袋与三通导管10的入口端进行无菌接驳以避免污染,并通过止流夹或开口夹控制使得白膜层全部转移到白膜袋30中,再将白膜袋30与常温血小板袋20一同进行轻离心处理,并通过止流夹或开口夹控制使得将白膜袋30中离心分离得到的血小板转移到常温血小板袋20中保存。整个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有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是无菌且整体密封的,优选地在灭菌处理后进行独立密封包装。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的组装和使用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该血小板收集装置包括三通导管10、常温血小板袋20和白膜袋30,三通导管10由第一导管11、Y型三通12、第二导管13、第三导管14组成。先通过高频焊接制好白膜袋30和常温血小板袋20,将第一导管11的出口端与Y型三通12的输入口连接,Y型三通12的两个输出口分别与第二导管13的入口端和第三导管14的入口端连接,将第二导管13的出口端与常温血小板袋的输血小板口21密封连接并将第三导管14的出口端与白膜袋的输血小板口21密封连接。在连接好各组件之后,对整个血小板收集装置进行灭菌处理和独立密封包装。
使用时,将普通塑料血袋中的全血离心分离出来的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装入白膜层普通袋中,然后将白膜层袋与第一导管11的入口端进行无菌接驳并将白膜层全部转移到白膜袋30内,之后热合断离第一导管11;将白膜袋30和常温血小板袋30一起进行轻离心处理,离心后把所得的上层血小板通过第三导管14和第二导管13从白膜袋30中转移到常温血小板袋20内保存,然后对第二导管13进行热合断离并使装有血小板的常温血小板袋20单独在规定的环境下进行振荡保存,通常在常温振荡环境下可保存血小板5~7天。
在本示例中,常温血小板袋20的容量为400ml,白膜袋30的容量为100ml。如此设计的原因如下:从100ml左右的白膜层分离出来的血小板容量的确是小于70ml的,而将常温血小板袋20的容量设计为400ml是为了保证将血小板保存5~7天所需的必要容量,由于血小板的保存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即血小板的保存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常温血小板袋释放出去并且外界的氧气不断地进入袋内,因此常温血小板袋20的上述容量大小设计是便于血小板这一呼吸过程的进行,同时也是保证血小板贮存5~7天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血小板收集装置解决了血站使用普通塑料血袋制备的血小板不能长期保存的问题,当普通塑料血袋需要制备血小板时,通过将白膜层转移到白膜袋内再分离得到血小板保存到常温血小板袋中,这就不存在浪费血源和耗材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较低且血站使用方便灵活,能够实现长时间保存血小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Claims (8)

1.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小板收集装置包括三通导管、常温血小板袋和白膜袋,所述三通导管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常温血小板袋的输血小板口和白膜袋的输血小板口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导管包括第一导管、Y型三通、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第一导管的出口端与Y型三通的输入口连接,Y型三通的两个输出口分别与第二导管的入口端和第三导管的入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小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血小板袋和白膜袋还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输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小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血口上设置有输血口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小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小板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上的止流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导管的入口端与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源无菌接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小板收集装置是无菌且整体密封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血小板袋的容量为400ml,所述白膜袋的容量为100ml。
CN201520237371.1U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 Active CN204542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7371.1U CN204542869U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7371.1U CN204542869U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42869U true CN204542869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18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37371.1U Active CN204542869U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42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72378C (en) System for processing separate containers of biological fluid
US5879318A (en) Method of and closed system for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umbilical cord blood
US9480786B2 (en) Component preparation system
US8603821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erum and serum preparation apparatus
EP2950833B1 (en) Functionally-closed, sterile blood processing solu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215885A (zh) 血袋系统及血液处理方法
AU736156B2 (en) Biological fluid processing
CN103732269B (zh) 分离血液的方法、血液离心分离机的分离容器和填充冷冻容器的系统
CN204542869U (zh) 一种血小板收集装置
CN205832266U (zh) 一种血液成分采集装置
CN202036601U (zh) 袋式血液成份分离装置
EP0118473A1 (en) Increased yield blood component col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1205379Y (zh) 一次性使用封闭式单采血细胞分离器
CN201308491Y (zh) 红细胞悬液过滤型去白细胞滤器血袋
CN203252914U (zh) 带深低温保存袋的脐血采集分离一体袋
CN107723226A (zh) 采血分离袋
US20110282325A1 (en) Dehydrated plasma kit
CN204468828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封闭式袋式血细胞分离器
WO2000007642A1 (en) Biological fluid processing system
CN204219478U (zh) 一种带血小板添加剂管路的血液成份分离器
Brune et 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red cells derived from gravity‐separated placental blood with a hollow‐fiber system
CN106076442B (zh) 一种用于prp多级并行提取的离心瓶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99113Y (zh) 血液成分分离器
CN204468697U (zh) 一种白膜法制备血小板的改进血袋
CN204864260U (zh) 新型无菌透析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